土工合成砂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理论

土工合成砂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理论

一、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晏青,赵均海,张常光[1](2021)在《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临坡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新解》文中指出针对加筋地基整体剪切破坏和复合破坏两种模式,在统一强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中间主应力、筋材层间距、加筋层数和筋材抗拉强度的综合影响,推导了临坡条形基础加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新解,并给出了应用步骤。通过与其他方法的对比,讨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参数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极限承载力解答与文献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随着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增加,整体剪切破坏和复合破坏下临坡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均明显增大;随着筋材层间距的增加,整体剪切破坏下临坡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复合破坏下逐渐减小;整体剪切破坏下加筋层数的影响分为3个阶段,复合破坏下分为2个阶段;同时,筋材抗拉强度的影响不可忽略。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坡加筋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晓亮[2](2020)在《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膜袋砂堤坡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体稳定性好、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在近海和水利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堤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关于堤坡的破坏模式和设计计算方法,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成熟的理论。软土上的膜袋砂堤坡工程有很多失稳的案例。本文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针对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的破坏模式及设计计算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认识如下:(1)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如堤坡尺寸、膜袋强度、地基强度的不同)存在两种不同的堤坡地基破坏模式,分别为“整体破坏”和“分侧破坏”。堤坡地基“整体破坏”表现为地基承载力不足,堤坡整体下陷,地基中的破坏面基本对称,相交于堤坡中心下方。堤坡地基“分侧破坏”表现为堤坡两侧边坡坡脚位置的地基局部破坏。对于地基分侧破坏模式,当堤坡强度不充分大时,则将进一步导致堤坡-地基的联合滑动破坏。(2)设计制作了一套试验装置,对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缩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考察膜袋砂堤坡-地基的变形形态和破坏模式。研究发现地基在膜袋砂堤坡作用下破坏时,由于堤坡是柔性基础,可以适应地基的变形,使得地基的变形破坏形态与刚性基础下的地基有显着差异。变形与破坏形态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符。据此,借鉴刚性基础下地基破坏分区(主动区),提出了膜袋砂堤坡下地基的破坏分区,并展示了与刚性基础下破坏分区的区别。(3)针对堤坡下(柔性基础下)地基的整体破坏模式,通过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对比发现,相同地基条件下的膜袋砂堤坡地基具有比刚性基础地基更高的极限承载力,但是前者变形大很多。(4)利用数值模拟对影响堤坡地基变形破坏的七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堤坡底部宽度、土工膜袋抗拉刚度和软土地基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堤坡坡度、砂袋充填厚度、充填砂强度和筋-土界面抗剪强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堤坡地基“整体破坏”模式和“分侧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提出了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堤坡极限填高计算方法和堤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整合上述计算公式,提出了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并利用现有工程案例对该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5)堤坡地基失稳过程中堤坡底层的土工膜袋受拉力最大,容易首先被拉断,此时上部的膜袋受力还很小。现今常规的设计通常采用等厚度砂袋和均匀强度土工膜袋的设计方法,未对堤坡底部进行加强。本文从加强堤坡底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分别为“非等厚度设计方法”和“船型设计法”。非等厚度设计方法是调整砂袋充填厚度,利用上疏下密的膜袋布置对堤坡底部进行加固。船型设计方法则是在堤坡底层砂袋使用高强度的土工材料对堤坡底部进行加固,使底层砂袋成为一个强度很高的载体,承托堤坡上部膜袋砂荷载,使整个堤坡像一艘“船”一样放置于软土地基上,即便地基沉降很大,堤坡也能保持自身不出现破坏。

杜常博[3](2020)在《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文中指出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构筑物,它的运营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库区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周边环境息息相关。对尾矿坝做加筋处理,不仅能提高尾矿坝稳定性,还能增加坝体外坡比增加尾矿库库容,节约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日渐宝贵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鞍钢风水沟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研制了一台可视加筋土界面特性宏细观分析的试验仪器,可开展不同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的直剪和拉拔试验;使用新研制仪器分别进行了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加筋尾矿的直剪和拉拔试验。为了更准确分析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的效果,将格栅-尾矿界面摩擦作用从界面综合摩擦作用中分离出来,得到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的合理网孔尺寸应控制格栅-尾矿界面与剪切面面积比在0.4左右。(2)通过对土工格栅和土工布进行加筋层数为0、1、2、4层的加筋尾矿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层数下加筋尾矿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其加筋效果。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硬化特性,而土工布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应变软化性质,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大,其硬化(软化)特性越来越明显;不同加筋层数下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加筋尾矿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可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拟合。(3)提出了一个能够预测筋材任意位置拉力和位移的界面拉拔公式,并给出了其具体的应用和分析步骤,并将界面拉拔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土工格栅和土工布拉拔时出现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现象,提出了双线性剪应力-位移弹塑性硬化模型和三线性剪应力-位移弹塑性软化模型,基于筋土界面基本控制方程,分别推导了拉拔荷载下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两种筋材不同阶段界面拉力、剪应力和位移的计算表达式,很好的反映了筋土拉拔界面的渐进性破坏。(4)提出了表征土工格栅长期低应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四参数粘弹塑性模型,建立了粘弹塑性土工格栅弹塑性加筋尾矿的简化流变模型,将整个加筋尾矿复合体受力分析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尾矿处于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把尾矿到达塑性状态的时间(塑性到达时间)作为两个阶段的分界点,给出了两个阶段的加筋复合体本构关系表达式。(5)通过正交法设计单指标多因素试验,选取了弹性模量(E)、铺设长度(L)、铺设间距(d)、筋-尾矿界面似粘聚力(cif)和筋-尾矿界面似摩擦角(φif)五个影响因素;设计L25(56)正交表进行了25组计算方案,获得了五种影响因素对加筋尾矿堆积坝安全系数的敏感性,其表现为铺设长度(L)>筋材模量(E)>铺设间距(d)>似粘聚力(cif)>似摩擦角(φif)。(6)通过开展加筋尾矿堆积坝模型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获得了同加筋层数、上覆压力、加水量、筋材类型和堆积坝外坡比情况下坝顶表面沉降、坝体内部浸润线和竖向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常规坝、格栅加筋坝和土工布加筋坝在排浆后坝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坝体加筋后加固效果以及作用机理。该论文有图138幅,表46个,参考文献150篇。

邓波[4](2020)在《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极为常见的边坡支挡结构,挡土墙和抗滑桩在设计计算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目前的支挡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支挡结构的侧向土压力计算和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仅针对坡体处于饱和或干燥状态,忽略了坡体从非饱和到局部饱和,或饱和到非饱和的渐变过程。事实上,在边坡内由于非饱和区基质吸力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土体与支挡结构的切向接触特性和法向土压力分布变得更为复杂;另一方面,非饱和土边坡的水力特性不同于完全饱和或干燥土边坡,由于干湿循环作用会使非饱和区大小发生变动,因此也会影响边坡与支挡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治效果。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基质吸力的减少引起支挡结构破坏和边坡失稳的案例常有发生。这些经验教训表明,在支挡结构设计、施工和工后监测的不同阶段,采用非饱和土力学概念和方法,并明确考虑地下水位以上的基质吸力效应极为重要。因此,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室内试验、理论计算以及数值模拟为手段,分别从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1)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试验及强度理论研究。开展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大型剪切试验,研究了基质吸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界面剪切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广义有效应力的非饱和土-结构物界面的抗剪强度方法,通过对比已有文献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此外,基于常规饱和界面直剪试验和SWCC曲线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估算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抗剪强度的简易方法;(2)非饱和土与刚性挡墙相互作用试验研究。在平移模式下,开展一系列不同墙面粗糙度和填料含水量的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埋设的渗压计和土压力盒分别监测基质吸力和土压力,并采用DIC图像关联技术获取破裂面位置,分析了基质吸力和界面粗糙度对土压力和土体破裂面形状的影响;(3)刚性挡墙非饱和土土压力理论计算。基于改进的库伦土楔计算模型,并引入广义有效应力原理,采用极限平衡法求解了考虑界面剪切强度效应的非饱和土主动与被动土压力,通过对比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4)抗滑桩桩侧非饱和土有效土压力理论计算。基于塑性变形理论,推导了考虑吸应力影响的抗滑桩桩身外力沿桩长分布表达式,通过对比Optum G2数值软件计算结果,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并详细探讨了抗滑桩布置于四种不同假定土中时,桩侧土压力沿桩长分布形态。2.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1)非饱和土的上限定理。以广义有效应力原理为基础,将吸应力当作外部应力变量,重新给出了非饱和条件下的功能平衡方程。(2)刚性挡墙-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系数上限解。考虑界面剪切强度效应,将非饱和填土和挡墙视作一个整体系统,计算了系统的外力功率和内部能量耗散率,由能量法提出了墙土系统的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通过与Optum G2数值软件和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3)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阻滑力上限解。将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看成未知外力,采用强度折减法和非饱和土上限定理,求解了稳态渗流条件下满足非饱和土边坡达到给定稳定性系数的桩侧极限阻滑力,基于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4)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承载力上限解。采用桩侧非饱和土有效土压力表达式计算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并结合强度折减法和上限分析法,求解了稳态渗流条件下抗滑桩加固非饱土边坡的极限承载力,基于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

靳静[5](2020)在《考虑蠕变与筋土界面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土工格栅以其良好的工程特性与成本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加筋土结构中,土工格栅蠕变行为与筋土界面作用机理对加筋土结构的设计及长期服役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对HDPE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考虑蠕变与筋土界面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土工格栅蠕变行为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通过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荷载水平条件下的土工格栅蠕变试验,分析温度和荷载水平对土工格栅蠕变的影响,得到了设计使用年限内土工格栅长期强度及蠕变强度折减系数。基于高聚物分子运动特点和Rabotnov损伤理论,构建了土工格栅蠕变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确定了蠕变损伤模型的各参数值。经过模型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通过对土工格栅蠕变损伤模型中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认为土工格栅的加速蠕变断裂阶段主要是材料黏塑性体行为表现,而受黏弹性体影响较小。(2)考虑土工格栅蠕变损伤的筋土界面作用机理研究。土工格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蠕变会引起格栅纵肋长度的增加及抗拉强度的降低,为了分析土工格栅蠕变对筋土界面作用的影响,本文以土工格栅不同横肋间距类比蠕变后不同的伸长量。基于不同横肋土工格栅在拉拔中呈现出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两种不同界面力学行为,考虑蠕变损伤效应,提出了两折线型剪应力-位移硬化模型和三折线型剪应力-位移损伤软化模型。通过界面基本控制方程,推导了考虑拉拔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应变硬化和考虑蠕变损伤应变软化的不同阶段界面拉力、剪应力和位移的解析解,揭示了不同拉拔阶段的界面剪应力演化规律及筋土界面渐进性破坏模式。(3)法向静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的试验研究。通过法向静载条件下的土工格栅拉拔试验,研究了筋土界面相互作用机理、摩擦系数、界面剪应力和筋土相对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横肋端承力对筋土界面的贡献率,提出了修正的土工格栅极限拉拔力计算模型。(4)法向动荷载和柔性边界条件下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的试验研究。法向循环动荷载的频率和振幅对筋土界面作用有显着的影响,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界面黏聚力和界面摩擦系数均小于静荷载作用下的筋土界面参数。顶部柔性和前端柔性边界下最大拉拔力小于刚性边界条件下最大拉拔力,且顶部柔性和前端柔性边界下界面黏聚力和界面摩擦系数均小于刚性边界条件下相应值。结果表明,循环动荷载和柔性边界减弱了土工格栅的加筋效应。因此,在加筋土结构采用拟静力分析时,土工格栅强度宜做折减处理。在拉拔过程中,建议采用柔性顶部边界施加法向荷载及拉拔前端也采用柔性边界条件,若受试验条件等限制无法实现,建议采用折减系数进行相应折减。(5)静动荷载和刚柔边界下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筋土界面剪切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机理,明确拉拔试验中筋土界面参数的宏细观联系,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使用PFC2D模拟土工格栅在砂土中的拉拔试验,并与室内拉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静动荷载及刚柔边界下剪切带内配位数、孔隙率、颗粒旋转运动、接触力链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及筋土界面荷载的传递过程。从细观角度揭示了颗粒运动和旋转是剪切带变形演化的重要特征,其接触力的分布决定了试样宏观的力学性质和剪切带基本形状。通过配位数和孔隙率等细观参数、试样内部土颗粒旋转及砂土颗粒间接触力分布情况直观地展现了静动荷载和刚柔性边界条件对拉拔试验结果的影响。

程正辅[6](2020)在《老化蠕变耦合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填土处理方法。它利用土体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坝体、铁路和地基基础工程中。土工格栅由于其轻便、高强度和良好的界面性质,受到广大工程师的认可,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性质使土工格栅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老化和蠕变的耦合作用,破坏了加筋土筋土界面的协同作用,对土工格栅加筋土工程力学性质产生影响。本文选取工程中常用的双向土工格栅型号为G1515与G2525,通过八组室内平板载荷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老化、蠕变耦合作用工况下砂土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土压力在砂土地基中的应力扩散规律以及加筋砂土的破坏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工况下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表明,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中的筋材作用发挥需要有一定的沉降变形发生。地基沉降超出一定范围,筋材作用发挥越明显,对于地基加固作用越显着。(2)加筋地基承载性能受到土工格栅老化蠕变耦合下蠕变应力水平、格栅类型的影响。相同老化程度下,蠕变应力水平越大,加筋地基承载力降低越明显。在本文中,G1515双向土工格栅在蠕变应力水平为40%时,加筋地基承载力仅为未加筋地基承载力的1.1倍。相同老化蠕变耦合作用条件下,格栅类型对加筋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在本文中,G1515格栅的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仅为G2525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的85%左右。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一是必须考虑筋材老化蠕变对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劣化影响;二是应综合筋材加固作用以及经济性选取合适的加筋材料,以使加筋地基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3)加筋地基土压力分布形态基本与未加筋地基相同。但是,加筋作用使加筋地基的应力扩散作用增强,表现为相同荷载作用下,基础作用的范围内,同一深度处,加筋地基中的土压力小于未加筋地基中的土压力;基础作用范围之外,同一深度处,加筋地基中土压力大于未加筋地基中的土压力,且这种差异随筋材作用的发挥更为明显。

赵诗雨[7](2020)在《城市固体废弃物不稳定性及加筋作用下抗剪强度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组分不均一性、成分复杂,还会发生生物降解而产生渗滤液与填埋气,导致填埋场功能特殊、服役环境极端,极易发生环境灾害。无论是降水还是局部高气压,均会引起填埋场内部有效应力降低,类似于土质边坡第二种破坏形式。城市固废的应力应变强度响应对填埋场的设计、运行以及填埋场的封场后特性和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由于纤维材料的增强作用,城市垃圾是一种强度较高的材料。因此,对垃圾的不稳定性与加筋作用下抗剪强度机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现场原状垃圾样与室内样进行对比,采用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描述垃圾内结构性固相角度,对不同组分的垃圾进行了垃圾的常偏应力路径试验与环剪试验,研究垃圾不稳定,明确垃圾中纤维加筋作用;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推导了加筋土二维、三维抗剪强度模型。本文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设计自制一种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原状样的取样器,通过CT扫描得到试样各个断面的图像资料后利用ParaView5.8识别出了结构性固相,并统计得到结构性固相角度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与密度分布函数,同时发现上覆荷载对于结构性固相的影响有限,结构性固相的平均角度主要集中在在30°~32°左右;(2)基于常偏应力路径试验数据发现,在MSW中会出现不稳定情况,具体表现为:轴向应变与体积应变在随着有效均应力减小的过程中故发生突变,即试样体积发生急剧膨胀,而轴变突然增加、径向应变突然负增加。研究表明,在不排水条件下试样不会出现失稳,仅在排水条件下试样才会失稳,同时垃圾会在有效围压下降且有效应力比至一定值时发生才会不稳定现象,不稳定线斜率会随着固结后孔隙比增大而减小;(3)在环剪试验中发现,随着正应力的增大,达到峰值强度所需的剪切位移也增大,但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达到峰值强度所需的剪切位移有所减小,在整个环剪过程中简化垃圾表现出应变硬化特性,筋材能够提高垃圾8%~14%的抗剪强度,垃圾的抗剪强度参数对填埋场(无论是堆体还是垃圾坝)整体稳定性评估至关重要;(4)基于加筋土两种破坏模式(即拔出破坏和拉断破坏)分别推导了二维与三维加筋土抗剪强度理论模型,加筋土抗剪强度为纤维几何形状、纤维体积含量、加筋角度、剪切带宽度、纤维抗拉强度和土体抗剪强度的函数;剪切带宽度对增加部分的抗剪强度影响一般为3~5%,不会超过13%;该模型能运用于垃圾与加筋土两种材料。

张营敏[8](2020)在《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承载特性研究及干扰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水平铺设于地基中可形成加筋土地基,从而有效改善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加筋土地基的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多单基础作在用下布筋方式的研究。而对于实际工程中,若两基础共同作用时距离较近,则对于整体地基来说其地基承载力与单基础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有所不同,即两基础共同作用时存在干扰效应。对于基础相邻较近的情况下,即存在干扰效应时的地基承载力的研究还较少。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本文对单基础与两相邻基础下的天然砂土地基和土工格栅加筋土地基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荷载-沉降曲线、承载力提高系数,通过引入地基干扰效应系数评价了两相邻基础共同作用时地基中存在的干扰效应。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单基础或两相邻基础作用在加筋砂土地基时,都存在着首层土工格栅埋置深度存在最优值和有效值,最优加筋长度为3B,最优加筋层数为2。(2)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If随沉降变形的发展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当沉降变形较小时,If数值趋于1。(3)两基础共同作用时,Δ/B≥3时,浅基础干扰效应基本消失。(4)首层土工格栅埋置深度为最优首层埋深时,干扰效应系数Ef’最大。(5)在天然地基和土工格栅加固的砂土地基中都遵循Δ/B=2时,两相邻基础作用下的干扰效应更强的规律。

娄海鹏[9](2020)在《新建成昆铁路德昌车站多级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现如今,加筋土挡墙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及水利等各类土建工程中去,但加筋机理以及理论研究方面仍落后于工程实际,因此在土木工程应用领域中,抑制填土的局部变形,减少挡墙水平位移,提高加筋土挡墙的整体稳定性仍是岩土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新建成昆铁路德昌西站二级加筋土挡墙为例,对加筋土挡墙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天然工况不同荷载下(自重、列车静载、铁路循环荷载)加筋土挡墙稳定性进行模拟,并对在不同地震加速度下的加筋土挡墙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1)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加筋土挡墙加筋机理及筋土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对加筋土挡墙的集中破坏形式进行了分类总结。(2)通过理论分析对德昌西站加筋土挡墙天然工况下和地震工况下(0.2g、0.3g、0.4g、0.6g、0.8g、1.0g)进行内外部稳定性计算,得出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地震加速度为0.2g、0.3g时)稳定系数均满足设计要求,随着地震加速度的不断增加,加筋土挡墙安全稳定系数不断降低。(3)以新建成昆铁路德昌西站加筋土挡墙工点为依据,研究不同荷载下对铁路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于自然工况加筋土挡墙模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不同荷载下挡墙的竖向沉降、墙面位移、筋带应变的变化规律,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的位置。(4)分析讨论在地震工况下(0.2g、0.3g、0.4g、0.6g、0.8g、1.0g)对铁路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墙面水平位移和筋带应变的变形规律,加筋土挡墙破裂面随地震加速度增加的变化规律。

闫俊[10](2020)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土面积庞大且地震带分布广泛,多山、多震的地质条件带来了无法规避的边坡失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挡土结构进行加固防治。目前,挡土结构种类繁多,其中加筋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良好抗震性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加筋土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越来越多,从单级加筋土结构到双级加筋土结构,甚至多级加筋土结构都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本文针对一种新型加筋土结构——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进行研究,该结构不仅具有双级台阶式加筋土结构的优点,而且回避了台阶宽度设置的困扰,并且可以节省填料,也便于绿化处理。本文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建立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的内外部稳定分析方法。首先,内部稳定分析考虑下层结构倾角、填料粘聚力、张裂缝深度等影响因素,分析上下层筋材拉力系数随地震荷载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讨论下层结构倾角、填料粘聚力、张裂缝深度和地震荷载等参数对临界滑动面的影响;然后,外部稳定性考虑平移破坏、倾覆破坏以及地基承载破坏等三种破坏模式,分析上层结构高度与总高度比值、下层结构倾角、筋材分布形式和地震荷载等影响因素作用下,这三种破坏形式的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最后,以一算例给出本文研究方法在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流程。

二、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2)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工膜袋的应用及发展
    1.2 问题的提出
    1.3 膜袋砂堤坡失稳案例
    1.4 膜袋砂堤坡常用设计方法及加筋布置方式
    1.5 国内外研究概述
        1.5.1 地基承载力研究
        1.5.2 堤坡填土高度研究
        1.5.3 土工膜袋及堆叠体力学特性研究
        1.5.4 膜袋砂堤坡稳定性研究
        1.5.5 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膜袋砂堤坡物理模型试验及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
    2.1 前言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模型箱
        2.2.2 试验材料制备
        2.2.3 膜袋砂堤坡模型断面
        2.2.4 试验装置
        2.2.5 试验方案
    2.3 试验过程
        2.3.1 模型填筑
        2.3.2 膜袋砂充填堆载
    2.4 试验结果分析
    2.5 堤坡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2.5.1 传统刚性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理论
        2.5.2 现有堤坡荷载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2.5.3 堤坡下地基破坏分区假设
        2.5.4 堤坡下地基I区存在性的讨论
        2.5.5 本文提出的堤坡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数值模拟
    3.1 前言
    3.2 数值模型
        3.2.1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3.2.2 本构模型及参数取值
        3.2.3 数值模型验证
    3.3 参数影响分析
        3.3.1 堤坡底部宽度(W)的影响
        3.3.2 土工膜袋抗拉刚度(J)的影响
        3.3.3 膜袋砂充填厚度(t)的影响
        3.3.4 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u)的影响
        3.3.5 堤坡坡度(k)的影响
        3.3.6 膜袋充填砂内摩擦角(φ)的影响
        3.3.7 土工膜袋-软土界面抗剪强度(τmax)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4.1 前言
    4.2 堤坡地基破坏模式
    4.3 膜袋砂堤坡地基破坏模式
        4.3.1 整体破坏模式
        4.3.2 分侧破坏模式
        4.3.3 破坏模式判别方法
    4.4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4.4.1 极限填高计算方法
        4.4.2 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4.5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及验证
        4.5.1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
        4.5.2 设计计算方法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优化设计方法
    5.1 前言
    5.2 非等厚度优化设计
        5.2.1 非等厚度设计方法
        5.2.2 非等厚度设计方法数值模拟分析
    5.3 船型优化设计
        5.3.1 船型设计方法
        5.3.2 船型设计方法数值模拟分析
    5.4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数值模拟参数分析
        5.4.1 参数分析工况设定
        5.4.2 堤坡底部宽度(W)的影响
        5.4.3 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u)的影响
        5.4.4 土工膜袋抗拉刚度(J)的影响
        5.4.5 堤坡坡度(k)的影响
        5.4.6 膜袋充填砂内摩擦角(φ)的影响
    5.5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判别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5.5.1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地基破坏模式判别方法
        5.5.2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5.6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特性试验研究
    2.1 直剪拉拔试验仪器研制
    2.2 试验填料及筋材参数指标
    2.3 直剪拉拔试验原理及步骤
    2.4 筋-尾矿界面宏细观特性分析
    2.5 不同网孔尺寸格栅-尾矿界面特性分析
    2.6 加筋尾矿复合体强度特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模型
    3.1 筋土界面基本方程
    3.2 拉拔试验结果分析
    3.3 筋-尾矿拉拔界面弹塑性模型
    3.4 应变硬化筋材拉拔界面分析
    3.5 应变软化筋材拉拔界面分析
    3.6 土工格栅加筋尾矿流变模型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加筋尾矿坝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1 概述
    4.2 堆积坝加筋因素敏感性分析
    4.3 加筋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加筋尾矿堆积坝模型试验研究
    5.1 模型试验装置及材料
    5.2 模型试验方案及步骤
    5.3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加筋尾矿坝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
    6.1 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6.2 现场试验工序
    6.3 现场测量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附录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2.2 支挡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强度表达
    2.1 概述
    2.2 非饱和土的吸力特性
        2.2.1 吸力概念
        2.2.2 常见吸力量测技术
    2.3 饱和/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表达
        2.3.1 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
        2.3.2 Bishop有效应力原理
        2.3.3 广义有效应力原理
        2.3.4 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若干讨论
    2.4 非饱和土的强度准则
        2.4.1 Bishop强度公式
        2.4.2 Fredlund强度公式
        2.4.3 Vanapalli强度公式
        2.4.4 扩展双剪统一强度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理论及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饱和/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强度公式
    3.3 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试验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设备
        3.3.3 试验方法
        3.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确定界面剪切强度的简易方法
        3.4.1 界面剪切强度预测方法
        3.4.2 与试验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挡结构与非饱和土相互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模型箱系统
        4.2.1 装土箱
        4.2.2 移动挡墙
        4.2.3 墙体移动系统
    4.3 基质吸力量测
        4.3.1 渗压计饱和
        4.3.2 渗压计标定
        4.3.3 渗压计埋设
    4.4 土压力量测
        4.4.1 土压力盒标定
        4.4.2 土压力盒埋设
    4.5 DIC图像关联技术
    4.6 试验方法及步骤
        4.6.1 试验方法
        4.6.2 试验步骤
    4.7 试验结果分析
        4.7.1 填料密实度评价
        4.7.2 土体位移场分析
        4.7.3 基质吸力分布规律
        4.7.4 土压力分布规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作用于支挡结构上的非饱和土土压力统一解
    5.1 概述
    5.2 稳态渗流条件下吸应力分布
    5.3 刚性挡墙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库伦统一解
        5.3.1 基本假设
        5.3.2 主动土压力推导
        5.3.3 试验及理论结果验证
        5.3.4 算例与参数分析
    5.4 刚性挡墙非饱和土被动土压力库伦统一解
        5.4.1 基本假设
        5.4.2 被动土压力推导
        5.4.3 试验结果验证
        5.4.4 算例与参数分析
    5.5 抗滑桩桩侧非饱和土有效土压力统一解
        5.5.1 基本假设
        5.5.2 桩侧有效土压力推导
        5.5.3 数值结果验证
        5.5.4 算例与参数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稳定性上限分析
    6.1 概述
    6.2 极限分析上限理论
        6.2.1 基本原理及方法
        6.2.2 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上限定理
        6.2.3 考虑吸应力的上限定理
    6.3 刚性挡墙-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系数上限解
        6.3.1 基本假设和破坏模式
        6.3.2 墙土系统能耗计算
        6.3.3 墙土系统稳定性系数计算
        6.3.4 数值及理论结果验证
        6.3.5 算例与参数分析
    6.4 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阻滑力上限解
        6.4.1 问题的提出
        6.4.2 桩土系统能耗计算
        6.4.3 抗滑桩极限阻滑力计算
        6.4.4 理论结果验证
        6.4.5 算例与参数分析
    6.5 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承载力上限解
        6.5.1 问题的提出
        6.5.2 桩土系统能耗计算
        6.5.3 边坡极限承载力计算
        6.5.4 理论及试验结果验证
        6.5.5 算例与参数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5)考虑蠕变与筋土界面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工格栅蠕变行为及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1.2.1 蠕变试验研究
        1.2.2 蠕变本构模型研究
    1.3 筋土界面作用机理及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研究现状
        1.3.1 筋土界面试验研究
        1.3.2 筋土界面理论研究
        1.3.3 筋土界面数值模拟研究
    1.4 研究发展动态分析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土工格栅蠕变行为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土工格栅蠕变试验
        2.2.1 蠕变试验试样制备
        2.2.2 蠕变试验装置
        2.2.3 蠕变试验条件
        2.2.4 蠕变试验数据记录
    2.3 土工格栅蠕变特性
        2.3.1 土工格栅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2.3.2 土工格栅等时蠕变曲线
        2.3.3 土工格栅拉伸模量的变化
    2.4 考虑蠕变影响的土工格栅长期强度
        2.4.1 波尔兹曼(Boltzmann)叠加原理
        2.4.2 时温等效原理
        2.4.3 不同温度下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2.4.4 土工格栅长期强度和蠕变强度折减系数
    2.5 土工格栅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2.5.1 土工格栅蠕变机理分析
        2.5.2 土工格栅蠕变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2.5.3 土工格栅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确定及验证
        2.5.4 土工格栅蠕变损伤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土工格栅蠕变的筋土界面作用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土工格栅横肋间距对筋土界面行为的影响研究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填料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4 考虑土工格栅蠕变损伤的SEM微观分析
    3.3 拉拔荷载作用下筋土界面基本方程
    3.4 拉拔荷载作用下筋土界面本构模型
        3.4.1 筋土界面硬化模型
        3.4.2 筋土界面蠕变损伤软化模型
    3.5 土工格栅在拉拔荷载作用下的拉拔全过程分析
        3.5.1 筋土界面硬化模型拉拔过程分析
        3.5.2 筋土界面蠕变损伤软化模型拉拔过程分析
    3.6 筋土界面本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3.7 筋土界面本构模型验证与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动荷载和刚柔边界下土工格栅加筋效应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设备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步骤
        4.2.4 筋土界面参数计算公式
    4.3 静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拉拔试验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土工格栅极限拉拔力模型
    4.4 法向动荷载边界条件下土工格栅拉拔试验
        4.4.1 试验方案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刚柔性边界条件下土工格栅拉拔试验
        4.5.1 试验方案
        4.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动荷载和刚柔边界下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离散元分析
    5.1 引言
    5.2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介绍
        5.2.1 概述
        5.2.2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5.2.3 阻尼系数的确定
        5.2.4 时间步长的计算
        5.2.5 离散单元法的接触本构模型
    5.3 筋土界面特性颗粒流模型
        5.3.1 直剪试验砂土颗粒的生成
        5.3.2 砂土直剪试验的标定结果
        5.3.3 土工格栅拉伸试验的标定结果
        5.3.4 拉拔试验的伺服方法
        5.3.5 拉拔试验的标定结果
    5.4 颗粒流模拟结果分析
        5.4.1 拉拔试验的模拟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5.4.2 静动荷载和刚柔性边界下的配位数和孔隙率
        5.4.3 静动荷载和刚柔性边界下的颗粒运动与剪切带
        5.4.4 静动荷载和刚柔性边界下力链的演化
        5.4.5 筋土界面荷载传递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老化蠕变耦合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工合成材料
        1.1.1 概述
        1.1.2 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与工程实践
        1.1.3 土工格栅简介
        1.1.4 土工合成材料老化与蠕变危害的研究
    1.2 加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1.3 加筋土的研究现状
        1.3.1 加筋土的筋土界面特性
        1.3.2 加筋土承载力特性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土工格栅老化与蠕变试验
    2.1 前言
    2.2 聚丙烯土工格栅室内老化试验
        2.2.1 老化试验材料
        2.2.2 老化试验设备
        2.2.3 万能试验机
        2.2.4 老化试验方案
    2.3 聚丙烯土工格栅室内蠕变试验
        2.3.1 蠕变试验材料
        2.3.2 蠕变试验设备
        2.3.3 蠕变试验环境
    2.4 蠕变试验方法
    2.5 老化与蠕变试验结果
第三章 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试验
    3.1 试验场地
    3.2 试验仪器
    3.3 试验材料
        3.3.1 加筋材料
        3.3.2 回填砂土
    3.4 试验方案
    3.5 试验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筋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
    4.1 破坏模式及形态
    4.2 荷载-沉降曲线
        4.2.1 荷载-沉降曲线变化规律
        4.2.2 不同蠕变应力水平的土工格栅对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
        4.2.3 相同蠕变应力水平下不同土工格栅类型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
    4.3 土压力结果分析
        4.3.1 不同蠕变应力水平对土压力水平分布的影响
        4.3.2 土压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城市固体废弃物不稳定性及加筋作用下抗剪强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SW抗剪强度研究
        1.2.2 CT扫描技术在垃圾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
        1.2.3 加筋土抗剪强度研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1.3.2 本文的工作路线
第二章 城市固体废弃物现场取样技术与结构研究
    2.1 引言
    2.2 垃圾现场取样技术
        2.2.1 现场取样目的与装置
        2.2.2 现场取样过程
    2.3 垃圾CT扫描试验
        2.3.1 CT扫描原理与过程
        2.3.2 MSW现场样CT扫描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垃圾的大型三轴常偏应力路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总体试验方案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样制备
        3.2.3 试验装置
        3.2.4 试样饱和
        3.2.5 具体试验内容
    3.3 常偏应力路径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A组试验结果
        3.3.2 B组试验结果
        3.3.3 常偏应力试验结果分析
    3.4 常偏应力路径试验中不稳定性分析
        3.4.1 不稳定性与不稳定线
        3.4.2 常偏应力排水状态下的不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的环剪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总体试验方案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样制备
        4.2.3 试验装置
        4.2.4 试验仪器原理与调试
        4.2.5 具体试验内容
    4.3 垃圾环剪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纯砂对照组试验结果
        4.3.2 A组试验结果
        4.3.3 B组试验结果
    4.4 垃圾剪切特性研究
        4.4.1 垃圾抗剪强度指标
        4.4.2 剪切速率对垃圾剪切特性影响分析
    4.5 工程实际应用
        4.5.1 工程概况
        4.5.2 垃圾静力稳定分析
        4.5.3 计算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筋土抗剪强度理论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二维加筋土抗剪强度理论模型
        5.2.1 加筋土破坏模式为拔出破坏
        5.2.2 加筋土破坏模式为拔出破坏
        5.2.3 纤维在土体中引起的单位面积拉力的确定
        5.2.4 加筋土等效强度
        5.2.5 可靠性验证
    5.3 三维加筋土抗剪强度推导过程
        5.3.1 zy平面上投影分析
        5.3.2 zx平面上投影分析
        5.3.3 可靠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主要科研成果

(8)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承载特性研究及干扰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加筋土技术概述
        1.2.1 加筋土起源与发展
        1.2.2 工合成材料发展及种类
    1.3 加筋土地基承载力研究概况
        1.3.1 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发展
        1.3.2 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
        1.3.3 地基承载力数值模拟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加筋土地基数值模型建立
    2.1 FLAC3D软件简介
    2.2 Mohr-Coulomb本构模型
    2.3 土工格栅结构单元
    2.4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数值模型
        2.4.1 模型的边界条件
        2.4.2 加载方式
        2.4.3 模型计算参数
3 单基础作用下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分析
    3.1 单基础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工况分析
    3.2 不同工况下的地基承载力分析
        3.2.1 首层土工格栅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3.2.2 加筋长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3.2.3 加筋层数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相邻基础作用下的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分析
    4.1 相邻基础作用下的天然砂土地基
    4.2 相邻基础作用下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
        4.2.1 不同基础距离下首层土工格栅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4.2.2 不同基础距离下加筋长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4.2.3 不同基础距离下加筋层数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两种作用下地基承载特性对比
    5.1 天然砂土地基中的干扰效应
    5.2 加筋砂土地基中的干扰效应
        5.2.1 土工格栅首层埋深影响分析
        5.2.2 加筋长度影响分析
        5.2.3 加筋层数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新建成昆铁路德昌车站多级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加筋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意义
    1.2 加筋土挡墙的结构形式及工程特性
        1.2.1 加筋土挡墙的结构形式以及工程特性
        1.2.2 加筋土挡墙的优缺点
    1.3 加筋土挡墙研究现状
        1.3.1 加筋土挡墙试验研究
        1.3.2 加筋土挡墙理论研究
        1.3.3 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研究
    1.4 研究目标、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筋土挡墙的加筋机理及破坏形式
    2.1 加筋土挡墙的加筋机理
        2.1.1 摩擦加筋理论
        2.1.2 准黏聚力理论
    2.2 加筋土挡墙的破坏模式
        2.2.1 外部变形破坏
        2.2.2 内部变形破坏
        2.2.3 面板变形破坏
    2.3 加筋土挡墙的破裂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建成昆铁路德昌西站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理位置及工程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3.2.4 水文地质特征
        3.2.5 不良地质
        3.2.6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第四章 德昌西站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理论分析
    4.1 天然工况铁路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理论分析
        4.1.1 内部稳定性分析
        4.1.2 外部稳定性分析
    4.2 地震工况铁路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方法
        4.2.1 外部稳定性分析
        4.2.2 内部稳定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然工况新成昆铁路加筋土挡墙稳定性数值模拟
    5.1 计算模型
        5.1.1 模型假定
        5.1.2 材料模型与参数
    5.2 天然工况德昌西站加筋土挡墙不同荷载下边界条件及物理参数
        5.2.1 自重应力下模型边界条件
        5.2.2 列车静载下加筋土挡墙边界条件及列车静荷载载入方式
        5.2.3 铁路循环荷载下力学阻尼与铁路动荷载的载入
    5.3 天然工况德昌车站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1 墙顶沉降变形
        5.3.2 墙面水平位移
        5.3.3 筋带应力分析
        5.3.4 潜在破裂面位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震工况新成昆铁路加筋土挡墙稳定性数值模拟
    6.1 边界条件
    6.2 地震波输入
    6.3 地震工况加筋土挡墙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3.1 墙面水平位移
        6.3.2 筋带应力分析
        6.3.3 破裂面位置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
2 加筋原理及破坏模式
    2.1 土工合成材料简介
    2.2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结构
    2.3 加筋原理
        2.3.1 摩擦加筋原理
        2.3.2 准粘聚力原理
        2.3.3 其他加筋原理
    2.4 加筋挡土挡墙的破坏形式
        2.4.1 内部破坏形式
        2.4.2 外部破坏形式
        2.4.3 墙面板破坏
    2.5 本章小结
3 内部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基本假设与推导
        3.2.1 基本假设
        3.2.2 上层结构总的筋材拉力
        3.2.3 下层结构总的筋材拉力
    3.3 参数分析
        3.3.1 k_h对筋材拉力系数的影响
        3.3.2 k_v对筋材拉力系数的影响
        3.3.3 临界滑动面
    3.4 本章小结
4 外部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筋材分布形式
    4.3 平移破坏模式
    4.4 倾覆破坏模式
    4.5 地基承载破坏模式
    4.6 本章小结
5 算例分析
    5.1 引言
    5.2 分析流程
    5.3 内部稳定分析
    5.4 外部稳定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临坡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新解[J]. 晏青,赵均海,张常光. 岩土力学, 2021(06)
  • [2]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 王晓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D]. 杜常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1)
  • [4]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D]. 邓波. 湖南大学, 2020(01)
  • [5]考虑蠕变与筋土界面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效应研究[D]. 靳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6]老化蠕变耦合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D]. 程正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城市固体废弃物不稳定性及加筋作用下抗剪强度机理研究[D]. 赵诗雨. 浙江大学, 2020(02)
  • [8]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承载特性研究及干扰效应分析[D]. 张营敏. 中北大学, 2020(09)
  • [9]新建成昆铁路德昌车站多级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研究[D]. 娄海鹏. 西藏大学, 2020(02)
  • [10]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无台阶加筋土结构稳定性研究[D]. 闫俊.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土工合成砂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