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冀,宋一婵,高彦宇[1](2021)在《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说明缺血性心脏病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恢复冠脉血流的首要治疗手段往往带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线粒体为心肌细胞提供大量能源,更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环节,在缺血缺氧环境中,受损线粒体会发生选择性、程序性自噬降解,以维持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该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与M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具有双重性,准确有效地干预该水平对改善MIRI情况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逐步受到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药单体、组分、复方可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调节线粒体自噬来挽救缺血心肌。探讨线粒体自噬在MIRI中的影响机制以及近年来中医药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寻找以线粒体为治疗靶点的新策略。
段佳林[2](2020)在《太白楤木总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对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且呈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0-80%。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采用溶栓法进行血管再通,但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使中国患者受益率只有2.4%。超时间窗溶栓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有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缺血中心区细胞已坏死无法逆转,但周边脑区即缺血半暗带细胞还可以挽回,因此,保护缺血半暗带组织和细胞,阻止脑损伤进一步发展,对于治疗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太白楤木特产于我国“三大药山”之一的太白山区,其主要成分太白楤木总皂苷(Saponins from Aralia taibaiensis,sAT),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凋亡等生物学作用,但其对CI/RI的防治作用尚不明确,同时,其脑保护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也未见报道。目的:1.揭示sAT对抗CI/RI的药理学作用,尤其对CI/RI关键环节(氧化应激和线粒体障碍)的作用;2.阐明sAT对抗CI/RI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此为基础,筛选sAT对抗CI/RI的可能药效物质,为开发和利用sAT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体内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体外采用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fion,OGD/R)模型,验证sAT的脑保护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可能作用的通路和靶点以寻找sAT的潜在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 kinase,AMP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又称Akt)、过氧化物增殖子激活-受体因子γ辅激活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叉头框蛋白O 3a(Forkhead box protein O 3a,FOXO3a)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和磷酸化水平,以及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激动剂或抑制剂证明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通过采用siRNA干扰技术证明sAT通过Apelin 13调控AMPK/Akt。明确sAT对P38 MAPK、ATF4和HIF-1α的作用后,采用P38 MAPK的特异性激活剂(anisomycin)和抑制剂(SB203580),或者siRNA干扰HIF-1α或ATF4表达,观察对sAT促Apelin13表达能力和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以明确sAT是否通过HIF-1α和P38 MAPK/ATF4调控Apelin 13。为明确sAT的药效物质基础,对sAT中的单体成分进行活性筛选。采用RT-PCR、荧光报告基因细胞筛选模型,测定不同单体成分对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s,HREs)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eta,C/EBPβ)转录活性的影响。最后采用siRNA干扰HIF-1α或P38 MAPK的特异性激活剂和抑制剂验证筛选出的皂苷单体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是否分别通过影响HIF-1α和P38 MAPK/ATF4促进Apelin 13表达。结果:1.药效学研究。在体内,MCAO/R引起脑梗死面积显着增加(46.6±2.86%vs 0,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加(85.13±1.36%vs 77.6±4.03%,P<0.01)、神经功能学评分升高(4.33±0.82 vs 0,P<0.01),而sAT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脑梗死面积(34.27±3.69%,26.97±2.15%,17.57±2.72%vs 46.6±2.86%,P<0.01)、减少脑组织含水量(81.97±1.36,79.9±2.29,77.97±2.46 vs 85.13±1.36,P<0.01)、改善脑神经功能障碍(3.5±1.05,2.67±1.03,1.0±0.89 vs 4.33±0.82,P<0.01),同时,能够抑制脑组织中的氧化应激(P<0.01)和细胞凋亡水平(P<0.01)。在体外,OGD/R使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0.46±0.09 vs 1±0,P<0.01)、LDH释放增加(149.6±14.19 vs 39.63±8.89,P<0.01)、凋亡率增加、线粒体功能异常以及氧自由基水平增加,而sAT显着抑制细胞损伤,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ATP水平,改善线粒体膜电位稳态和功能。证实sAT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与降低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关系密切。2.太白楤木中共收集31个皂苷单体,并根据结构预测到415个靶点,脑卒中筛选得到389个靶点,通过Venny分析二者交集筛选得到72个共同靶点。对72个共同靶点进行KEGG分析,获得248个生物过程,32个细胞组成,63个分子功能,对获得的104条KEGG通路分析发现,sAT调节的细胞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通路、FoxO通路、Toll样受体、AMPK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其中PI3K/Akt、AMPK、MAPK、HIF-1、Fox O等信号通路与上一章发现的抗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稳态具有密切关系,是本研究下一章关注的重点。3.sAT通过AMPK/Akt调控SIRT1抑制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sAT能够促进AMP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同时促进SIRT1蛋白表达,以及FOXO3a和PGC-1α去乙酰化和磷酸化。通过si RNA干扰SIRT1表达,证实sAT通过SIRT1调控FOXO3a和PGC-1α乙酰化水平从而影响其活性;采用siRNA干扰Akt表达,证实sAT通过Akt促进FOXO3a和PGC-1α磷酸化水平影响其活性,同时可通过Akt调控SIRT1表达,继而影响下游蛋白的表达。siRNA干扰和抑制剂实验证实sAT对AMPK和Akt的交互调节关系。最终证明sAT通过活化AMPK/Akt促进SIRT1表达,从而调控FOXO3a和PGC-1α活性抑制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4.sAT通过P38MAPK/ATF4和HIF-1α调控Apelin 13/AMPK/Akt。与模型组比较,sAT各剂量组使脑组织中Apln基因表达量分别增加约2.26倍、2.73倍和5.31倍,Aplnr基因表达量分别增加约1.5倍、2.75倍和3.27倍(P<0.01),同时观察到sAT能够促进Apelin 13蛋白表达,表明sAT能够促进脑细胞内Apelin 1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基因干扰Apelin 13受体证实Apelin 13在sAT调控AMPK/Akt及其下游蛋白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中的关键作用。为研究Apelin 13的上游调节通路,本研究关注了P38MAPK/ATF4和HIF-1α的表达情况。sAT可梯度依赖性的抑制P38 MAPK磷酸化和ATF4表达。OGD/R通过促进P38MAPK磷酸化和ATF4表达,抑制Apelin 13表达,而sAT可以逆转这些作用。sAT能够促进HIF-1α表达,而siHIF-1α使sAT的促Apelin13表达能力降低,同时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sAT通过促进HIF-1α表达和抑制P38 MAPK/ATF4活化上调脑细胞中Apelin 13表达。5.sAT中活性单体成分筛选。通过RT-PCR实验共筛选出12个皂苷单体对Apln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6个皂苷单体(10号、14号、15号、19号、20号和21号单体)对HRE转录活性具有明显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siRNA干扰实验进一步证实这6个单体对HIF-1α蛋白表达均具有促进作用,siHIF-1α使它们显着降低对细胞的保护作用。5个皂苷单体(10号、11号、14号、19号和21号)对C/EBP转录活性具有调控作用。采用抑制剂和激活剂验证发现,10、14和19号皂苷单体是通过P38 MAPK/ATF4调控Apelin 13表达发挥细胞保护作用的。10号单体为楤木皂苷A,14号单体为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IVa,19号单体为竹节参皂苷IVa,这三个单体可同时影响P38 MAPK/ATF4和HIF-1α信号通路,促进Apelin 13表达。15号单体为竹节参皂苷Ib,20号单体为刺嫩芽皂苷F,21号单体为拟人参皂苷RT1可通过影响HIF-1α信号通路,促进Apelin 13表达。11号单体为楤木皂苷D和21号单体为拟人参皂苷RT1虽然对P38 MAPK/ATF4没有影响,但对C/EBPβ转录活性和Apelin13表达均有显着影响,推测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或者直接影响C/EBPβ转录活性。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sAT对CI/RI的保护作用,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了sAT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此为基础,筛选了sAT中的皂苷单体成分,发现不同皂苷单体分别通过影响P38 MAPK/ATF4和HIF-1α信号通路共同促进Apelin 13表达,调控AMPK/Akt/SIRT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发挥脑保护作用。本研究揭示了sAT脑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为太白楤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王邵梅[3](2020)在《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背景: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目的地。缺血性心脏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最终会演变为慢性HF,围绕慢性HF开展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对临床防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益气治疗HF和改善HF患者心脏能量代谢的思想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参麦(SM)及其主要成分人参总皂苷(TSPG)都对心功能改善均具有很好的作用。目的:本研究从HF患者能量代谢的血清学相关指标和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学水平进行分析,通过两部分的研究,综合分析论证SM对HF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SM改善HF患者的能量代谢: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20位H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Heart failure HF)、参麦组(HF+SM)、阳性对照曲美他嗪组(HF+TMZ)。HF组按照治疗指南标准治疗,SM组和TMZ组HF患者标准治疗加对应分组药物治疗7天。治疗前后评估各组NYHA功分级、心衰中医临床症状评分(TCM-s)和BNP水平。采用代谢底物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代谢底物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丙酮酸(PA)、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和乳酸(LA)的变化。第二部分:SM通过能量代谢途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原代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从SD乳鼠(出生24h)中提取原代心肌细胞,分为6组,正常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参麦组(Ischemia-Reperfusion+Shenmai I/R+SM)、左卡尼汀组(Ischemia-Reperfusion+L-carnitine I/R+LC)、人参总皂甙组(Ischemia-Reperfusion+total saponins of Panax ginseng I/R+TSPG)和曲美他嗪组(Ischemia-Reperfusion+Trimetazidine I/R+TMZ),采用无糖培养基及缺氧装置构建缺血模型,各组分别加入对应的药物,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释放活性、能量代谢底物及直接供能物质ATP及产生能量的底物ADP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技术检测各组心肌能量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及转运体的表达。结果:纳入的三组HF患者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SM组和TMZ组治疗后NYHA功能分级较对照治疗明显改善,且SM的作用效果比TMZ更显着(p<0.01)。SM对TCM-s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和TMZ治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M处理显着降低了BNP水平(p<0.05)。此外,SM组和TMZ组的BNP(C-BNP)变化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各组血清FFA和LA含量均明显低于基线水平,但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SM组较TMZ组与对照组摄取利用FFA、PA水平明显增加。此外,SM组治疗7d后BCAA含量明显升高,且SM组BCAA水平显着高于TMZ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SM及其主要成分TSPG均能减轻I/R处理后心肌细胞的损伤,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SM组LDH释放较TSPG组明显减少(P<0.01)。SM组PK释放水平明显低于TSPG组(P<0.05)。SM可明显升高I/R处理后心肌细胞FFA和葡萄糖代谢路径的关键酶及转运体的蛋白表达。SM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在I/R处理后对培养液中FFA和葡萄糖的摄取(P<0.01),明显的减少了LA的生成(P<0.01)。SM可提高I/R组处理后心肌细胞ATP含量,降低ADP/ATP比值。结论:HF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M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同时,通过调节代谢底物的摄取利用,改善HF患者的机体供能,纠正HF患者的能量代谢紊乱,其作用效果比阳性对照TMZ更为显着,从能量代谢的角度证明了中药复合成分药物用于HF临床治疗的价值。通过SM及其主要成分TSPG明显减轻I/R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I/R处理后心肌细胞的能量底物利用障碍,提高线粒体ATP的能量产生,纠正心肌细胞I/R处理后ADP和ATP的能量代谢失衡,调节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在细胞学水平上论证了SM作用于HF的代谢机制。
钱吉琛[4](2020)在《经方生脉散干预PM2.5致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及细胞实验》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从祖国医学对“雾霾”的认识及其致病的病因病机,PM2.5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流行病学方面产生的影响及PM2.5对心肌细胞损害的机制,PM2.5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多种心脏疾病产生影响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经方生脉散的组方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理学作用进行了综述。临床研究目的:(1)探讨大气PM2.5浓度与ICU收治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及病情发展之间的关系;(2)系统的对经方生脉散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ICU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2例患者,进行病例数据统计,根据患者入科当月的PM2.5浓度水平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其中低浓度组114例,高浓度组88例,分析PM2.5效应对收治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情况及对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情况的影响;(2)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生脉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文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低浓度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44例,占本组患者的38.6%,高浓度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47例,占本组患者的53.4%,高浓度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比高于低浓度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浓度组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为22.7%,高浓度组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为46.8%,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eta分析共纳入了 12篇文献943例患者,结果显示生脉散治疗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RR=1.25,95%CI(1.15,1.36),P<0.00001]、左心射血分数[MD=6.93,95%CI(6.09,7.78),P<0.00001]、每搏输出量[MD=8.78,95%CI(6.47,11.09),P<0.00001]、心排量[MD=0.79,95%CI(0.52,1.06),P<0.00001]、心脏指数[MD=0.60,95%CI(0.44,0.76),P<0.00001]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生脉散制剂还可以通过提高冠脉再通率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6min步行距离、降低B型钠尿肽水平及控制心率等多项指标改善心血管疾病,并且纳入研究的病例中仅报道了 4例患者在使用生脉散制剂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PM2.5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且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生脉散制剂在多个方面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均有其优势所在,可联合常规治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性。实验研究目的:探讨PM2.5、经方生脉散及组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各单味药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1)新鲜完全培养液和5%C02、37℃培养箱内培养H9C2心肌细胞,设置不同浓度PM2.5混悬液进行细胞染毒,并设置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PM2.5的培养液,12h后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形态,采用CCK-8法检测各孔OD值计算细胞活力;(2)96孔板内使用完全培养液培养H9C2心肌细胞,培养24h后选取生长占孔底面积80%-90%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生脉散混悬液保护,设置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24h后CCK-8法检测各孔OD值计算细胞活力,同样的方法计算出人参、麦冬、五味子混悬液作用后的细胞活力。结果:(1)PM2.5可对H9C2心肌细胞正常形态产生破坏作用,PM2.5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且PM2.5浓度与细胞活力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性(r=-0.896,N=17,P<0.001);(2)经方生脉散及组方中各单味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有提高H9C2心肌细胞的活力的作用,当其作用在某一浓度达到最大值后,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会减弱对细胞活力的增强作用,甚至抑制细胞活力,各组药物的不同浓度对细胞活力产生的影响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2.5可对生长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活力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可随着PM2.5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大,而合适浓度的生脉散及组方中各单味药均可增强细胞活力。
史颖轩[5](2019)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复肾煎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复肾煎治疗肾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阐明中医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肾煎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ys-c、Scr、UREA、e GFR、TP、ALB、24HUPRO、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等的变化。(2)动物实验:SPF级SD雄性大鼠80只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shame组),2.实验组(复肾煎组),3.模型组(IR组),4.对照组(WT组),每组20只。采用预先给药的方式,除实验组每日给予复肾煎浓缩液灌胃外,其余三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4组大鼠中模型组、实验组采用肾IR模型复制方法造模。shame组游离双侧肾蒂血管后不作结扎,其他处理同IR组。WT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于48h时点处死动物,取血同时获取肾脏组织。检测Scr和Bun、血清Cys-c、β2-MG含量水平。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磷酸化Akt、磷酸化Bad、Bcl-2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的蛋白的定量表达,Caspase-3、Caspase-9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1)临床试验:最终剔除3例,两组共纳入57例。两组治疗后比较,Scr和e GFR、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统计学差异(<0.01),Cys-c、UREA具有统计学差异(<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78.57%,两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0.01);TP、ALB、24HUPRO两组治疗后差异不大。说明试验组在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TP、ALB、24HUPRO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2)动物实验:WT组与shame组在Scr、Bun、Cys-c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手术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Scr、TUNEL、P-Akt、P-Bad、Bcl-2及Caspase-9结果示shame组与IR组相比,统计学意义显着(<0.01),Bun、及Caspase-3结果示shame组与IR组相比较具有差异(<0.05),说明造模成功。复肾煎大鼠HE染色结果优于IR组,同时复肾煎组在降低Scr、BUN、减少凋亡指数、提高P-Akt、P-Bad、Bcl-2表达、减少caspase-9表达方面较IR组具有显着优势与统计学差异(<0.05)。结论:(1)复肾煎治疗气虚瘀浊证AKI具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可以保护肾功能、改善实验室指标、缓解中医临床症状。(2)复肾煎可以很好保护IR大鼠的肾脏结构与功能,其作用机制推测可能是通过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Bcl-2、P-Bad表达、降低caspase-9表达来实现。
张东伟[6](2019)在《益脉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以高脂合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益脉颗粒对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融合、裂解的影响,旨从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动力学的角度揭示益脉颗粒对MIRI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常规饲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其他条件相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每次灌服生理盐水10ml/kg,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次灌服中药煎液10ml/kg,灌胃日2次;缺血再灌注造模前连续给药1周。各组大鼠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2小时后,原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经颈动脉迅速灌注2ml的伊文斯蓝,待染料分布到全心组织后(前降支灌注区除外),快速取出心脏,生理盐水冲洗,冻存于-20℃,后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同时大鼠腹主动脉进行取血,后分离血清备用。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取材剩余的心脏组织冻存于-80℃超低温冰箱中备用。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探讨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1.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e NOS、NO的影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HDL-C)水平;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及炎症浸润情况;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K、CK-MB、LDH、HBDH酶活性;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测各组大鼠血清NO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 NOS蛋白相对表达量。2.益脉颗粒调控PINK1-Parkin通路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提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Cytc及自噬标记蛋白LC3II/I、Beclin1蛋白,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3.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线粒体融合、裂解、合成相关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Mfn1、Mfn2蛋白),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蛋白),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PGC-1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显着升高(p<0.01),HDL-C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显着降低(p<0.01),HDL-C含量显着升高(p<0.01),益脉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G、LDL-C含量显着降低(p<0.01)或(p<0.05),HDL-C含量显着升高(p<0.01)或(p<0.05),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显着降低(p<0.01),HDL-C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LDL-C含量显着升高(p<0.01)或(p<0.05),低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含量显着降低(p<0.01)或(p<0.05),益脉颗粒高剂量效果优于中、低剂量。2.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未见梗死;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显着升高,梗死区占左心室总面积百分率为17.89%。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较假手术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p<0.01)。益脉颗粒高、中剂量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益脉颗粒低剂量组。3.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BDH、CK-MB、CK及LDH含量显着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HBDH、CK-MB、CK及LDH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CK及LDH含量明显升高(p<0.01),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K-MB、CK及LDH含量显着升高(p<0.01);益脉颗粒高剂量组作用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4.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清晰,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心肌纤维变性、坏死,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出现广泛性心肌纤维变性、坏死,间质水种,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益脉颗粒高、中剂量给药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轻度的肌纤维变性及水肿,炎性细胞的浸润也有所减轻,未见其他异常。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显着降低(p<0.01),药物干预后,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显着升高(p<0.01)。6.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e NO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心肌e NO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其余各组大鼠心肌e NO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显着升高(p<0.01);益脉颗粒中剂量组,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Cytc、LC3II/I、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心肌Cytc、LC3II/I、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或(p<0.05),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心肌Cytc、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LC3II/I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9.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PINK1、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心肌PINK1、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或(p<0.05),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心肌PIN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Parkin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10.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PGC-1α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增强(p<0.01)或(p<0.05)。11.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OPA1、Mfn1蛋白表达降低,Mfn2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心肌Mfn2蛋白表达降低,Mfn1、OPA1蛋白表达升高,益脉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Mfn1、OPA1蛋白表达升高(p<0.01)或(p<0.05),Mfn2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无统计学意义。12.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Drp1、Fis1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脉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心肌Drp1、Fis1蛋白表达降低,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心肌Fis1蛋白表达降低(p<0.01)或(p<0.05)。结论:1.益脉颗粒能纠正高脂合并MIRI大鼠血脂异常,减轻心肌损伤。2.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质量控制有关。3.益脉颗粒可能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提高线粒体膜电位。4.益脉颗粒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融合蛋白、裂解蛋白、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等,调控线粒体动态平衡进而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起保护作用。
李磊[7](2019)在《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双参宁心胶囊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通常是指发生于直径小于300μm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现代医学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不能使CMD患者受益,而且尚无明确可以治疗CMD的药物,因此寻找适合治疗CMD的方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冠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多使用大动物,在心血管介入的条件下冠脉内注射栓塞剂,其实验条件和成本均较高。在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应用的报道中,栓塞剂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情况并没有进行仔细研究,建立的标准还有待确定和统一。为了进行规范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方法学研究亟待开展。双参宁心胶囊是由人参、丹参和元胡药味中所含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有效部位及成分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冠脉微循环障碍气虚血瘀证。前期研究显示,双参宁心胶囊对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首先探索了不同栓塞剂建立的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参宁心胶囊的治疗作用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双参宁心胶囊入血成分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可能机制,并对其提示的血管舒张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一、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制备方法探索1.1化学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制备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比较研究目的探索化学性损伤和微球机械栓塞法建立大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月桂酸钠组和微球栓塞组。动物麻醉下开胸,向左心室注射栓塞微球(直径42~10μm或1g/L月桂酸钠。术后24h处死动物前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血清CK、CK-MB和LDH活性、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月桂酸钠组与假手术组LV+dp/dtmax未见明显差异,微球栓塞组明显降低;微球栓塞组动物超声心动图EF值降低约30%,FS降低约23%;微球栓塞组可以显着升高CK-MB与LDH活性;HE染色月桂酸钠组可见心肌内微血栓形成,微球栓塞组可见微血管内栓塞微球,两组均存在心肌细胞溶解、断裂、中性粒细胞浸润。小结心室内注射月桂酸钠及栓塞微球两种造模方法均可以造成冠脉微循环障碍,对大鼠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微球机械栓塞较化学损伤内皮法模型更加明显和稳定,24h可见明显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降低,心肌酶升高。40~120μm栓塞微球心室注射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更适合药理研究用。1.2不同直径微球栓塞制备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比较研究目的探索不同直径栓塞微球经心室内注射建立大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5~53μm、40~120μm、106~125μm微球组。向左心室注射不同直径的栓塞微球。术后24h处死动物前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心肌组大体形态拍照和TTC染色。结果与假手术比较,45-53μm、40-120μm和106-125μm微球组超声心动图EF值降低约8~20%,FS降低11~22%;40~12μm、106~125μm微球组还可降低SBP、DBP和MAP;三种直径微球均可降低LVSP;45-53μm、40-120μm和106-125μm微球组LV+dp/dtmax分别降低了 25%、27%和30%;三种直径微球还均可降低LV-dp/dtmax;大鼠心脏切片TTC染色,45-53μm微球组仅有十分少量的微梗死区域,而40-120μm微球组可见较多散在的梗死区域,106-125μm微球组微梗死区域大面积融合,几乎遍布左心室与右心室。小结三种直径微球均可以造成不同程度冠脉微循环障碍。45-53μm微球造模相对较轻,而106-125μm微球对大鼠损伤过于严重,40-120μm微球对大鼠心脏功能有较明显影响,同时可以显示出适当的微梗死面积,比较适合开展进一步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二、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2.1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心脏及其功能影响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片组,通心络胶囊组,双参宁心180、90、45mg/kg组。先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后2h进行模型制备。向左心室注射栓塞微球(直径42~120μm),术后24h处死动物前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血清生物标志物、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Western bolt检测心肌组织凋亡与炎症相关蛋白表达、心肌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HE和Heidenhai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双参宁心胶囊可以增加EF约13~20%,增加FS约10~18%,还可以明显降低 LVIDs、LVESV,增加 LVEDV、SV 和 CO;升高 SBP、DBP 及 MAP,以增加 LVSP 约 14~18%,增加 LV+dp/dtmax 24~30%,增加 LV-dp/dtmax 28~31%;降低动物血清CK、LDH、CK-MB及cTnT的作用;降低血清ET-1、AngⅡ和升高NO水平的作用;降低大鼠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大鼠心肌Bcl-2表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约40~50%;减轻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减少Heidenhain黑染心肌细胞数量及弥漫性,改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小结双参宁心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损伤标志物增加,还可以升高血清NO、降低ET-1和AngⅡ水平,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2.2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肌微血管灌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宁心90mg/kg组。造模给药方法同前,术后24h行心肌声学造影,15μm荧光微球测定局部血流灌注。结果较模型组,反应局部心肌血容量的A值双参宁心胶囊升高了约38%,反应心肌血流速度的β值升高了约46%,反应心肌血流量Aβ值升高了约93%;荧光微球测得的心肌局部血流较模型组升高了约35%。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改善血流灌注情况、增加微血管密度、增加心肌局部血流量。三、基于衍射增强成像的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可视化研究3.1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冠脉微血管铸型研究目的研究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冠脉血管铸型及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后血管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宁心90mg/kg组。造模给药方法同第二部分,术后24h处死动物前心脏冠脉血管铸型。结果建立了大鼠冠脉血管铸型方法,血管分辨率可达40μm。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后可以增加冠脉微血管密度。小结冠脉血管铸型可以反映出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异常,双参宁心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冠脉微血管密度降低。3.2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衍射成像可视化研究目的探索X线衍射增强成像技术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冠脉血管可视化应用及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后血管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宁心90mg/kg组造模给药方法同第二部分,大鼠心脏取材后多聚甲醛固定,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W1A成像实验站采集DEI峰位图,使用Avizo9.0软件对处理后的断层图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冠脉微血管走形及空间形态结构。结果建立了在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冠脉X线衍射增强成像的采集条件,血管分辨率可达10μm级别。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后可以增加冠脉微血管密度。小结利用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技术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大鼠冠脉微血管,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出血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冠脉微栓塞所致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大鼠冠脉微血管存在的异常可以被该方法检测,同时双参宁心胶囊增加冠脉微血管密度的作用亦可以被该方法体现。四、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4.1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作用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靶点和机制。方法根据前期双参宁心胶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选择检测到的29种入血成分,通过SEA数据库、STITCH数据库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靶点。结果双参宁心胶囊可能通过药物的反应、正向调节蛋白质磷酸化、钙介导的信号调节、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一氧化氮合成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钙离子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cAMP信号通路、心肌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有关。小结双参宁心胶囊入血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方式在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发挥作用,其中对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调控可能是关键机制之一。4.2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动脉血管环舒张作用研究目的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探索双参宁心胶囊舒张血管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观察双参宁心胶囊提取物对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氯化钾(KCl)和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血管环的作用;分别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电压依赖型钾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4-AP)、钙激活的钾通道阻滞剂氯化四乙胺(TEA)、ATP敏感型钾通道阻滞剂格列苯脲(Gli)、内向整流型钾通道阻滞剂氯化钡(Bacl2)、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等处理血管环,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影响血管环张力的机制;用无钙K-H液处理,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动脉环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的影响。结果双参宁心提取物对KCl和NE预收缩血管环张力呈时间依赖、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当去除血管内皮时,其舒张血管的作用受到一定抑制,L-NAME和ODQ处理血管环舒张作用也受到一定抑制,Indo和Prop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未见差异;TEA和Bacl2处理血管环舒张作用受到一定抑制,Gli和4-AP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未见差异;双参宁心提取物对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均有抑制作用。小结双参宁心胶囊提取物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压依赖性和受体操纵性引起的外钙内流,也可抑制受体操纵性细胞内钙释放;还可以通过内皮依赖的eNOS-NO-cGMP舒张途径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开放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来实现血管舒张调节。这些作用机制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直径40~120μm栓塞微球建立的CMD模型具有稳定、损伤程度适当的特点,可用于CMD发病机制和治疗干预研究。冠脉血管铸型模型和X-衍射增强成像可以用于评价CMD微血管的空间形态改变,X-衍射增强成像分辨率可接近毛细血管水平。双参宁心胶囊可以改善CMD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舒缩,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坏死和凋亡,增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崔运浩[8](2016)在《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调控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细胞增殖、造血因子、JAK2/STAT5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分化等方面,探讨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影响与调控机制。材料与方法:1 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2832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合格号SCXK(京)2012-0001。于实验前l周一次性购入,常规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给予自由饮水及饮食。参照文献报道,连续3天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80mg/kg建立化疗性骨髓抑制模型。造模后,以脱颈椎法将各组小鼠处死,取出小鼠的股骨,剔除其肌肉以及结缔组织,剪开股骨的两端,用6号针头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髓腔,并将冲出来的骨髓打碎,再用4号针头过滤,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离心机上2000rpm,离心10分钟以后去上清液,加入4m L冷70%乙醇固定,上振荡器摇匀,制成骨髓干细胞样本。细胞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EPO+(G-CSF)”对照组、黄芪甲苷组、毛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给药量的确定及给药方案:通过预实验确定黄芪甲苷给药0.2mg/ml,毛蕊异黄酮0.01mg/ml,EPO 50u/ml,(G-CSF)50u/ml,给药直接作用于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培养3天,室内1820℃,20%相对湿度,5%CO2,37℃孵育箱。2 MTT法检测骨髓干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3采用ELISA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EPO、TGF-β、IL-6和IL-4的蛋白含量。4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测定p JAK2和p STAT5的蛋白表达,采用RT-q PCR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JAK2、STAT5、SOCS3的m RNA表达。5采用ELISA法测定骨髓干细胞中CDK4蛋白含量,采用RT-q PCR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Foxo、Cyclin D1的m RNA表达。6采用ELISA法测定骨髓干细胞中caspase3蛋白含量,采用RT-q PCR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BCL-xl、BCL-2和Bax的m RNA表达。7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测定GATA1的蛋白表达,采用RT-q PCR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对KLF1、BCL11A和NF-E2的m RNA表达。结果:1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的影响1.1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1.1.1给药24h后骨髓干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各组都有显着差异(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与毛蕊异黄酮组比较,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两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1.1.2给药48h后骨髓干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各组都有显着差异(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两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1.1.3给药72h后骨髓干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各组都有显着差异(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与毛蕊异黄酮组比较,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1.2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中造血因子EPO、TGF-β、IL-6和IL-4蛋白含量的影响1.2.1对EPO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都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无显着差异(P>0.05)。1.2.2对TGF-β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1.2.3对IL-6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1.2.4对IL-4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JAK2/STAT5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2.1对JAK2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毛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2.2对STAT5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2.3对SOCS3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毛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2.4对p JAK2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2.5对p STAT5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毛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中细胞周期机制、细胞凋亡机制、分化调控机制的影响3.1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中细胞周期因子Foxo、Cyclin D1以及CDK4的影响3.1.1对Foxo m RNA的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1.2对Cyclin D1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1.3对CDK4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无显着差异(P>0.05)。3.2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中细胞凋亡因子BCL-2、BCL-xl、Bax和caspase3的影响3.2.1对BCL-2 m RNA的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2.2对BCL-xl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2.3对Bax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2.4对caspase3的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3.3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调控因子GATA1、KLF1、BCL11A、NF-E2的影响3.3.1对GATA1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3.2对KLF1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3.3对BCL11A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3.4对NF-E2 m 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能够促进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黄芪甲苷、两药配伍的作用优于毛蕊异黄酮。2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能够上调EPO、TGF-β、IL-4的蛋白含量,下调IL-6的蛋白含量,黄芪甲苷、两药配伍的作用优于毛蕊异黄酮。3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能够上调JAK2、STAT5 m RNA表达,促进p JAK2、p STAT5蛋白表达,下调SOCS3 m RNA表达,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两药配伍的作用基本相近。4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能够激活JAK2/STAT5信号转导通路。5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能够上调Cyclin D1 m RNA表达,提高CDK4的蛋白含量,下调细胞周期抑制因子FOXO m RNA的表达,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两药配伍的作用基本相近。6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能够上调胞凋亡因子Bcl-2和Bc L-xl的m RNA表达,下调Bax的m RNA表达,并降低Caspase3的蛋白含量,黄芪甲苷的作用优于两药配伍。7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两药配伍能够上调小鼠骨髓干细胞的珠蛋白基因调控网络因子的KLF1 m RNA、BCL11A m RNA、NF-E2 m RNA的表达水平,促进GATA1蛋白表达,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两药配伍的作用基本相近。
张晓川,侯利民,刘明辉[9](2014)在《人参总皂甙应用及改善细胞冻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人参作为一种名贵的药材,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关于人参的成分之一人参总皂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人参总皂甙对改善细胞冻存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组织细胞经深低温冷冻技术处理后其活性能获得有效的保存,在液氮(-196℃)温度下,细胞、组织内各种酶的活力及代谢很低,几乎为零,生命处于所谓的"停滞"状态,在该状态下细胞的活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目前常用的冷冻剂有海藻糖、丙二醇、丙三醇以及二甲基亚砜等。但这些冷冻剂均属于化学药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纤维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影响细胞的活性。人参总皂甙是从人参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其具有增强人体表面细胞活性,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对人参总皂甙用于细胞冻存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细胞的冻存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黄静[10](2014)在《基于均匀设计的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的优化处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课题依托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益气活血方活性组分抑制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心室重塑及细胞凋亡的机制”(编号:81173258)。主要在生脉散合丹参饮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组合而成的益气活血方活性成分进行组方优化研究。文献研究显示气阴两虚为DCM基本证型,血瘀为主要兼夹证,所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之本,临床应应用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研究较多,而其中中药活性单体成分在临床上存在多种剂型,能够使药物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更加清晰,有利于中药现代化研究。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的均匀设计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的:糖尿病心肌病(DCM)是在长期高糖状态下出现的特异性的病变,前期对生脉散合丹参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有效组分进行研究,前期实验证明有效组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成纤维细胞(CFs)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探索生脉散合丹参饮对DCM的作用机制,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寻找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作用的最佳配伍及配伍规律。方法:以抗心肌纤维化复方“生脉散合丹参饮”中6种已知的有效组分(人参总皂苷、麦冬多糖、五味子油、丹参酮ⅡA、檀香油、乙酸龙脑酯)为研究对象,运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6因子12水平表”分组设计,以反映大鼠心室重塑和心肌细胞凋亡的指标为筛选指标,经逐步回归分析获得“最佳配方”。各组治疗性给药4周后,麻醉大鼠剥离心脏,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变化、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变化、ELISA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nblot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和二者比值以及P5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各个指标所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最佳剂量配比的预测。结果:(1)通过观察心肌纤维化模型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心肌凋亡指数、心肌形态学改变,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符合DCM病变特点,说明造模成功;(2)心肌Ⅰ型胶原含量筛选的A配方,得到回归方程:Y=26.704-0.01BF-2.05E-0.019BC,提示当麦冬多糖300mg,五味子油1mg,檀香油10mg,乙酸龙脑酯10mg时胶原增生最少,其中檀香油系数较大,系数为负,对Ⅰ型胶原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发挥主效应作用,同时麦冬多糖与五味子油、乙酸龙脑酯均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抑制胶原增生作用;(3)以心肌Ⅲ型胶原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Y=6.188-0.003BE+0.057D+3.023C-0.069CD,提示最佳配比麦冬多糖 300mg,檀香油 10mg,五味子油0.25mg,丹参酮ⅡTA5mg,其中丹参酮ⅡA、檀香油发挥主效应作用,且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抑制Ⅲ型胶原增生,麦冬多糖与檀香油相互作用抑制胶原增生;(4)以 AI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663-0.018A+0.0001EF-0.224C,提示最佳配比人参总皂苷200mg,五味子油1mg,檀香油Omg,乙酸龙脑酯Omg,方程中A、C的系数均为负,所以二者的取值与AI呈负相关,而檀香油及乙酸龙脑酯与AI呈正相关。(5)以Bcl-2/Bax比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276-0.004D+1.05*E-4BE,提示最佳配比为麦冬多糖300mg,檀香油10mg,二者交互作用对Bcl-2、Bax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而丹参酮ⅡA未能体现协同作用。结论:(1)上述6种中药组分配伍后能有效发挥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指标的作用,且针对不同病理机制发挥作用的主效应药物不同;(2)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研究中药有效组分配伍规律,为筛选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最佳配伍复方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方法。
二、人参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参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线粒体自噬与相关经典通路 |
1.1 PINK1/Parkin经典通路 |
1.2 受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 |
2 线粒体自噬对MIRI的影响 |
3 中医药相关调控机制研究 |
3.1 中药以线粒体为靶点作用机制 |
3.2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相关机制 |
4 展望 |
(2)太白楤木总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对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太白楤木简介 |
1.1.1 太白楤木分布情况 |
1.1.2 太白楤木的主要化学成分 |
1.1.3 太白楤木皂苷的药理学作用 |
1.2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 |
1.2.1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
1.2.2 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CI/RI |
1.2.3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手段 |
1.3 中药皂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
1.3.1 抑制炎症反应 |
1.3.2 抑制氧化应激 |
1.3.3 改善能量代谢 |
1.3.4 抑制细胞凋亡 |
1.3.5 改善脑血管循环 |
1.3.6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损伤 |
1.4 Apelin13 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
1.4.1 Apln基因简介 |
1.4.2 Apelin13 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 |
1.4.3 Apelin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5 展望 |
第二章 sAT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sAT的提取和纯化 |
2.3.2 总皂苷含量测定 |
2.3.3 动物实验 |
2.3.4 细胞实验 |
2.3.5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
2.3.6 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sAT减轻MCAO/R引起的脑损伤 |
2.4.2 sAT减轻MCAO/R引起的脑组织凋亡 |
2.4.3 sAT抑制脑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 |
2.4.4 sAT减轻OGD/R引起的细胞损伤 |
2.4.5 sAT抑制OGD/R引起的细胞凋亡 |
2.4.6 sAT抑制OGD/R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 |
2.4.7 sAT保护线粒体的功能 |
2.5 讨论和小结 |
第三章 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sAT的潜在作用靶点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太白楤木皂苷单体成分及靶点信息收集 |
3.3.2 脑卒中靶点 |
3.3.3 交集靶点 |
3.3.4 共同靶点网络构建 |
3.3.5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太白楤木皂苷靶点预测结果 |
3.4.2 脑卒中相关靶点收集 |
3.4.3 共同靶点 |
3.4.4 共同靶点PPI网络构建 |
3.4.5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3.4.6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3.5 讨论和小结 |
第四章 sAT通过调控AMPK/Akt信号通路发挥脑保护作用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培养 |
4.3.2 细胞转染 |
4.3.3 抑制剂的使用 |
4.3.4 免疫沉淀技术 |
4.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 |
4.3.6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
4.3.7 ATP含量测定 |
4.3.8 细胞存活率测定 |
4.3.9 细胞凋亡率测定 |
4.3.10 统计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sAT对 AMPK和 Akt的激活作用 |
4.4.2 sAT对 SIRT1/FOXO3/PGC-1 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
4.4.3 sAT通过Akt调控SIRT1 信号通路 |
4.4.4 sAT对 AMPK和 Akt的交互调节作用 |
4.5 讨论和小结 |
第五章 sAT通过P38 MAPK/ATF4和HIF-1α调控Apelin 13/AMPK/Akt信号通路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侧脑室注射给药 |
5.3.2 sAT处理 |
5.3.3 MCAO/R模型 |
5.3.4 TTC染色 |
5.3.5 神经功能学评分 |
5.3.6 脑组织含水量 |
5.3.7 S-100β和NSE含量测定 |
5.3.8 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表达 |
5.3.9 RT-PCR测定Apln和 Aplnr mRNA表达 |
5.3.10 抑制剂和激活剂使用方法 |
5.3.11 细胞转染 |
5.3.12 细胞凋亡率测定 |
5.3.13 ROS含量 |
5.3.14 细胞存活率 |
5.3.15 线粒体膜电位 |
5.3.16 统计分析 |
5.4 实验结果 |
5.4.1 sAT促进Aplein13 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
5.4.2 Apelin13对MCAO/R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5.4.3 sAT通过Apelin13调控AMPK/Akt信号通路 |
5.4.4 sAT对 P38 MAPK和 ATF4 表达的影响 |
5.4.5 sAT通过抑制P38 MAPK/ATF4 促进Apelin13 表达 |
5.4.6 sAT对 HIF-1α表达的影响 |
5.4.7 sAT通过上调HIF-1α促进Apelin13 表达 |
5.5 讨论和小结 |
第六章 筛选太白楤木皂苷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进行验证 |
6.1 前言 |
6.2 实验材料 |
6.2.1 化合物 |
6.2.2 实验试剂 |
6.2.3 实验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3.1 细胞OGD/R模型 |
6.3.2 RT-PCR测定单体对Apln表达的影响 |
6.3.3 细胞转染 |
6.3.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
6.3.5 Western blotting |
6.3.6 统计分析 |
6.4 实验结果 |
6.4.1 不同皂苷单体对Apln基因表达的影响 |
6.4.2 不同皂苷单体对HRE的调控作用 |
6.4.3 不同皂苷单体对C/EBPβ的调控作用 |
6.4.4 皂苷单体分别对HIF-1α的调控作用验证 |
6.4.5 皂苷单体分别对P38 MAPK/ATF4 的调控作用验证 |
6.5 讨论和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参麦注射液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能量代谢:随机对照试验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参麦通过能量代谢途径对原代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A.缩略语 |
B.个人简历 |
C.综述 |
参考文献 |
(4)经方生脉散干预PM2.5致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及细胞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雾霾的认识 |
1.1 雾霾致病的病因病机 |
1.2 雾霾致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
2 PM2.5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PM2.5对心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影响 |
2.2 PM2.5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
2.3 PM2.5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 |
3 生脉散的组方分析及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 |
3.1 组方分析 |
3.2 各单味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 |
3.3 生脉散复方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PM2.5对ICU患者病情发展的影响 |
1.1 资料和方法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排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结果 |
1.6 讨论 |
2 生脉散在临床应用中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
2.1 资料及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细胞来源 |
1.3 实验药物及试剂 |
1.4 实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H9C2心肌细胞的培养 |
2.2 H9C2细胞的计数 |
2.3 PM2.5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损作用 |
2.4 生脉散及各单药对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细胞活力与PM2.5浓度的关系 |
3.2 药物对细胞活力影响的组间差异分析 |
4 讨论 |
4.1 PM2.5对心肌细胞的毒损作用 |
4.2 生脉散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4.3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复肾煎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方式 |
1.3 研究方法 |
1.4 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案 |
2.1 对照组治疗 |
2.2 试验组治疗 |
2.3 治疗周期 |
3 观察指标 |
3.1 中医证候积分 |
3.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3.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3.4 安全性指标 |
4 终止试验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情况比较 |
6.2 实验室检查 |
6.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6.5 不良反应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观察指标 |
2.1 肾功能检测 |
2.2 肾脏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 |
2.3 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
2.4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Bad(P-Bad)、Bcl-2的蛋白的定量表达 |
2.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表达 |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结果 |
4.1 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Scr、Bun、Cys-c、β2-MG含量 |
4.2 HE染色 |
4.3 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
4.4 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P-Bad、Bcl-2 的蛋白的定量表达 |
4.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表达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急性肾损伤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
1.1 急性肾损伤西医研究现状 |
1.2 AKI的防治 |
1.3 肾缺血再灌注与肾脏再生修复机制 |
1.4 PI3K/Akt信号通路与RIRI保护 |
2 中医认识 |
2.1 病名探讨 |
2.2 诸医家对AKI的认识 |
2.3 气虚瘀浊型AKI的提出依据 |
2.4 复肾煎方药分析 |
3 复肾煎疗效分析 |
3.1 改善实验室指标 |
3.2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保护肾脏结构改变 |
3.5 抗凋亡起到RIRI保护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RIRI西医研究进展 |
1.1 RIRI作用机制 |
1.2 RIRI的治疗 |
2 中医辨证论治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益脉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eNOS、NO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益脉颗粒调控PINK1-Parkin通路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线粒体融合、裂解相关蛋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双参宁心胶囊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气血学说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制备方法探索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节 化学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制备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比较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不同直径微球栓塞制备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比较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节 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及其功能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衍射增强成像的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可视化研究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节 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冠脉微血管铸型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衍射成像可视化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动脉血管环舒张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博士论文查新报告 |
(8)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调控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论文一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模型小鼠骨髓干细胞JAK2/STAT5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细胞周期机制、细胞凋亡机制以及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附件 |
(9)人参总皂甙应用及改善细胞冻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人参总皂甙的作用 |
1.1 对神经中枢的作用 |
1.2 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1.3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1.4 抗衰老作用 |
1.5 耐氧化作用 |
2 细胞冻存的进展 |
3 人参总皂甙改善玻璃化液冻存细胞的机制。 |
3.1 人参总皂甙对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
3.2 人参总皂甙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
3.3 人参总皂甙对炎性因子在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和展望 |
(10)基于均匀设计的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的优化处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益气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心脏病研究思路与进展 |
1 病因病机认识 |
2 糖尿病心肌病的西医发病机制 |
3 益气活血方的立法组方思路 |
4 益气活血方活性单体的研究 |
5 小结 |
综述二 均匀设计法在优化中药处方中的应用 |
1 均匀设计的概述 |
2 均匀设计在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应用 |
2.1 用于中药复方有效组分的筛选 |
2.2 用于复方最隹配比的筛选 |
2.3 用于减轻剪物毒性的最隹配比筛选 |
2.4 用于“君臣佐使”配伍的诠释 |
3 均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均匀设计的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 |
实验一 DCM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益气活血方对其结构形态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二 益气活血方活性组分对DCM大鼠心肌胶原Ⅰ、Ⅲ含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实验三 益气活血方活性组分对DCM大鼠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实验四 益气活血方益气活血方活性组分对DCM大鼠Bax/Bcl-2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人参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研究概述[J]. 李冀,宋一婵,高彦宇. 中医药学报, 2021(04)
- [2]太白楤木总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对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段佳林. 西北大学, 2020(01)
- [3]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D]. 王邵梅.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4]经方生脉散干预PM2.5致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及细胞实验[D]. 钱吉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复肾煎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史颖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益脉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D]. 张东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双参宁心胶囊的干预作用研究[D]. 李磊.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1)
- [8]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调控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机制研究[D]. 崔运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人参总皂甙应用及改善细胞冻存的研究进展[J]. 张晓川,侯利民,刘明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5)
- [10]基于均匀设计的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的优化处方研究[D]. 黄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