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王禄益[1](2014)在《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广东省海洋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绩喜人。改革开放后,广东省海洋渔业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但沿岸、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日趋衰竭,广东省“三渔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从海洋渔业的产业特性、海洋渔业家庭经营能够广泛存在的原因入手,结合渔业生产的易变性、风险性、有限性、共享性等特性,并根据分工协作等相关理论指出渔业家庭经营是一种非常灵活的经营方式,可以与不同的生产条件相适应,可以与不同类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状况进行调研并在相关理论基础上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广东省渔业家庭经营中如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实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然后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或模式,探讨渔业家庭产业的选择、建设新型渔村和培育现代渔民的路径,进而对如何使渔民在家庭经营过程中提高捕捞效率、提高渔民收入提供一些政策建议,以逐步解决广东省“三渔”问题。第一部分为国内外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及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为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政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渔民文化程度低,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捕捞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待发育渔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展开研究;第四部分为国外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经验借鉴,探讨了日本、韩国相关的成功模式;第五部分则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提高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发展对策。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综合运用渔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渔业家庭经营这一微观经济问题、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并结合实际得出对策和措施;当前关于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通过比较国内外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成功模式,为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王大海[2](2014)在《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我国海水养殖业布局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生态工程养殖战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海水养殖业布局具有资源导向性、空间离散性和产业弱质性等农业布局的一般特性,从而使得海洋养殖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域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殖海域附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物与工程技术,协调好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选题以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规模经济、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起点的基础上,阐述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产业态势,审视海水养殖业在生物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技术创新、产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四化同步的基本原则,探寻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逻辑机理,提出发展规模经济以及提高规模效率的具体对策。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海水养殖业产业升级的具体方向,而发展规模经济是海水养殖业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路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生态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理论依据。理论上,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模式主要包括工厂化养殖、海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浅海筏式养殖、浅海底播养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涉及到环境、资源、市场、科技、投资、政策等诸多方面,其发展规模经济必须统筹安排、系统考虑、科学谋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了海水养殖业在农业经济发展、改善膳食结构、增加渔民收入、技术进步、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骄人业绩,但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养殖环境、海洋生态灾害、产业结构、水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整个世界来看,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优质蛋白质需求的重要途径。发达渔业国家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通行做法是: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海水养殖业整个流程;通过养殖技术的创新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加强政府监管提升养殖质量。这些做法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指明了方向: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规划制订工作;强化政府对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科研资源,为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提供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长期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积极开展规模经济的探索:重视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方面的产业发展;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推进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创新养殖模式,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充分发挥科技在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防治病害降低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风险;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成为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的新动力。但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在经济效益、良种培育、养殖方式、病害防治、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影响了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的高端发展。规模效率分析能够正确评判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在构建我国海水养殖规模效率模型前提下,运用DEA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规模效率。结果表明,海水养殖技术水平过低是导致我国当前海水养殖规模差异的主要原因。短期来看,我国海水养殖业应适度规模经营,着重提升海水养殖技术水平,改善资本、鱼苗、海水养殖面积规模的生产效率。从长远来说,应当实现海水养殖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提升海水养殖的规模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产业生态化、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管理工业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未来方向,与之相应,工业化养殖就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以及提高规模效率的具体对策是:产业化运营推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首要措施。其次,以技术创新促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可持续性。第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第四,运用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是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王夕源[3](2013)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有长达3345千米的海岸线,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海湾200多个,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渔业生产是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山东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掀起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热潮。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半岛蓝色经济重要组成的近海渔业生产,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山东半岛要合理解决海洋环境、渔业生存与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保证现有渔业资源免受进一步破坏。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此,海洋生态渔业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渔业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优势明显,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方法探讨,首先从蓝色经济和海洋生态渔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现代涵义入手,结合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及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蓝色经济与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SWOT分析,依据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模式选择,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创新概念,建立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理论模型与途径。还提出了创建“禁渔区”或“海洋生态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措施等。
石凤翔[4](2012)在《湖北省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文中提出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扎实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和探讨休闲渔业发展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休闲渔业日益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新亮点,因为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丰富和改善了渔业内部结构,而且还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奇妙而又符合实际的休闲精神文化享受;休闲渔业不仅是人们利用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而且是把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发展现代渔业融合一体,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达到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业经济的一种新型渔业。这就要求我们水产部门要顺应新形势,要
高华亭,唐洋,姜华帅[5](2012)在《岱山县渔业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文中认为分析了舟山市岱山县的渔业问题现状,对岱山县渔民现状、渔民转产转业、渔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思路,并就下一步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建议。
本刊编辑部[6](2011)在《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文中研究说明"十一五"这五年,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辉煌的五年。渔业也不例外,五年来,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全面推进,渔业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渔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成绩,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本刊编辑部[7](2010)在《八方宾朋来相聚 共贺同舟二十年》文中研究指明6月28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致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毅、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海涛、江西省泰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邓玉梅代表渔业科研系统、省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发言。
何春艳[8](2009)在《盐城市渔民减船转产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近海渔业资源迅速减少。特别是在《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相继生效后,中国沿海渔场大幅度收缩,大批渔船因此不得不撤出传统作业渔场,海洋渔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解决沿海渔民日益严峻的生计问题,农业部作出决定,对沿海渔民实行转产转业政策,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减船3万艘,使约30万渔民实现转产转业。几年来,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减船转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捕捞渔船总量得到降低,部分渔民实现转产。但总的看,该项工作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大批渔民仍然滞留在海洋捕捞业,渔业生产维持在一个低效水平上,减船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度捕捞的压力不降反增,这就迫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江苏省盐城市是一个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市,渔业一直是盐城市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和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优势产业。盐城市作为港口城市,渔业由始以来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受中韩渔业协定的影响,盐城市有1000多艘渔船被迫转产,约1万捕捞劳动力离海登陆,波及近2万人口的生活问题。随着新的海洋管理制度的实施,海洋捕捞渔场面积大幅度减少,捕捞时间也相应缩短,加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在不断衰退,致使盐城市沿海渔区的海洋捕捞业也和全国大多数沿海地区一样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盐城市紧密结合本地区渔业发展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实质性推进盐城市渔区减船转产进程,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对减船转产的先进经验,结合盐城市转产的具体形势和盐城市海洋捕捞业减船转产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得出盐城市减船转产的具体途径。作者在分析国内外经验后认为,将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和沿海开发项目作为渔民转产转业的目标产业加以选择,这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化和劳动力迁移的一般规律。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大量的渔业过剩人口,单凭渔业行业自身,其对劳动力容纳能力有限,渔业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很难解决如此众多的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就迫使部分渔民最终不得不跳出渔业,离开渔村,实现异地迁移就业,也就是要走城镇化之路。并就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其绩效提出了一些建议。
何春林,张莉[9](2007)在《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总体思路,从海洋渔业三产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功能结构、规模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对广东现阶段海洋渔业产业链调整优化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深入研究、科学规划,为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为结构调整提供资源要素;加强制度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平台;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持续能力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发展后劲;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结构调整提供载体等关键对策。
戈贤平[10](2003)在《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文中认为
二、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存在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
2.1 渔业的产业特性与渔业家庭经营 |
2.1.1 渔业资源的有限性和共享性 |
2.1.2 渔业生产的易变性和风险性 |
2.1.3 渔业产品的易腐性和多样性 |
2.2 分工协作与渔业家庭经营 |
2.3 渔业技术进步与渔业家庭经营 |
2.3.1 多数渔业技术的运用可以不受家庭规模限制 |
2.3.2 不同类型的渔业技术关联性较小 |
2.3.3 单个家庭可以运用大多数的渔业科学技术 |
2.4 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与渔业家庭经营 |
2.4.1 渔业家庭经营不必监督,管理成本最小 |
2.4.2 有利于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
2.5 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发展概况 |
2.5.1 渔业家庭经营的发展概况 |
2.5.2 广东省渔民生产、生活状况 |
3 发展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
3.1 相关渔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3.2 渔民文化程度低,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
3.3 海水养殖业技术水平落后 |
3.4 捕捞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待发育 |
3.5 渔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
3.6 渔民金融组织较欠缺,渔区金融业欠发达 |
4 国外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经验借鉴 |
4.1 日本海洋渔业家庭中渔民参加渔业协同组合的成功模式 |
4.2 韩国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成功模式 |
4.3 对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实现家庭效益最大化的启示 |
4.3.1 在家庭经营过程中建立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势在必行 |
4.3.2 壮大各合作组织的同时促进渔户自身的发展 |
4.3.3 建立多门类合作组织并发展骨干企业 |
5 提高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的发展对策 |
5.1 培育和完善渔业市场体系,为家庭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5.2 创新渔民培训工作机制,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5.3 实施良种选育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
5.4 培育渔民合作组织,鼓励渔民走合作化经营的道路 |
5.5 完善财政投入及引导机制,以科技引领现代渔业发展 |
5.6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渔民提供金融服务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2)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 |
2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理论分析 |
2.1 海水养殖业的内涵与产业发展要素 |
2.1.1 海水养殖业的内涵与产业特征 |
2.1.2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产业要素 |
2.1.3 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的现实意义 |
2.1.4 现代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目标 |
2.2 规模经济与海水养殖业发展 |
2.2.1 规模经济 |
2.2.2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要性 |
2.2.3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条件 |
2.3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理论依据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产业生态理论 |
2.3.3 产业关联理论 |
2.3.4 产业结构理论 |
2.4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模式 |
2.4.1 工厂化养殖 |
2.4.2 海水网箱养殖 |
2.4.3 海水池塘养殖 |
2.4.4 筏式养殖 |
2.4.5 浅海底播养殖 |
3.1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
3.1.1 养殖品种、结构 |
3.1.2 养殖面积 |
3.1.3 养殖产量 |
3.1.4 养殖产值 |
3.2 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
3.2.1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成为世界海洋渔业大国的重要支撑 |
3.2.2 科技在提升生产要素品质方面的效应日渐突出 |
3.2.3 海水养殖业成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
3.2.4 海水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初步建成 |
3.2.5 海水产品加工业逐渐呈现专业化、系列化特征 |
3.3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
3.3.1 养殖环境问题 |
3.3.2 海洋生态灾害问题 |
3.3.3 产业结构问题 |
3.3.4 水产品质量问题 |
4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 |
4.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
4.2 发达渔业国家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通行做法 |
4.2.1 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 |
4.2.2 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海水养殖业整个流程 |
4.2.3 创新养殖技术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 |
4.2.4 通过政府的监管与支持提升养殖质量 |
4.3 经验借鉴 |
5 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经济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
5.1 开始重视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方面的产业发展 |
5.2 培育优良品种推进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
5.3 不断完善、创新养殖模式,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 |
5.3.1 工厂化养殖成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
5.3.2 池塘围堰养殖稳步发展 |
5.3.3 以清洁生产为主旨大力发展滩涂养殖 |
5.3.4 不断拓展浅海养殖产业发展空间 |
5.4 充分发挥科技在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
5.5 防治病害降低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风险 |
5.6 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成为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的新动力 |
5.7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
5.7.1 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
5.7.2 良种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
5.7.3 养殖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
5.7.4 病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
5.7.5 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
6 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 |
6.1 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评价的模型构建 |
6.1.1 DEA 方法的基本原理 |
6.1.2 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评价的模型构建 |
6.2 海水养殖业经营规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
6.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6.2.2 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 基于 DEA 方法的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
6.3.1 数据处理与说明 |
6.3.2 不同规模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实证分析 |
6.3.3 海水养殖业效率最优规模的确定 |
6.4 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差异性原因分析 |
6.4.1 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差异性原因分析方法 |
6.4.2 海水养殖生产函数估计 |
6.4.3 实证结论 |
7 我国海水养殖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率的路径:工业化养殖 |
7.1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方向预测 |
7.2 工业化养殖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然选择 |
7.2.1 工业化养殖的内涵 |
7.2.2 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 |
7.3 我国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
8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提高规模效率的对策 |
8.1 通过产业化运营,深化专业化分工,发展规模经济 |
8.1.1 产业化运营对于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推进机理 |
8.1.2 以产业化运营推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具体措施 |
8.2 以技术创新促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可持续性 |
8.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
8.4 运用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 |
8.5 配套措施 |
8.5.1 重视政府在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进程中的协调与规制作用 |
8.5.2 以保护—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系统为原则,优化养殖模式 |
8.5.3 以科技成果转化夯实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技术支撑 |
8.5.4 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提升规模效益 |
9 结语 |
9.1 结论 |
9.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框图 |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的发展概况 |
2.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地位 |
2.1.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
2.1.2 海洋渔业的产业地位 |
2.2 海洋渔业的科技研发与生态需求 |
2.2.1 科技研发的基础 |
2.2.2 生态发展的需求 |
3 海洋生态渔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必然 |
3.1 海洋生态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与外延 |
3.1.1 概念的提出 |
3.1.2 内涵与外延 |
3.2 海洋生态渔业的研究理论与发展必然 |
3.2.1 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 |
3.2.2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 |
4 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
4.1 发展优势 |
4.1.1 海洋资源丰富 |
4.1.2 区位优势突出 |
4.1.3 产业优势明显 |
4.1.4 科研力量集中 |
4.2 发展劣势 |
4.2.1 生态渔业发展意识不强 |
4.2.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落后 |
4.2.3 渔政管理分散规划滞后 |
4.2.4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
4.3 发展机遇 |
4.3.1 国际市场广阔 |
4.3.2 国家战略支持 |
4.3.3 地方政策扶持 |
4.3.4 消费市场需求 |
4.4 发展威胁 |
4.4.1 填海造地侵吞水域 |
4.4.2 近海生态环境破坏 |
4.4.3 区域经济竞争激烈 |
4.4.4 邻海可捕渔场萎缩 |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与模式 |
5.1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
5.2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判别基准 |
5.3 海洋生态渔业生产的模式选择 |
5.3.1 自然型生产模式 |
5.3.2 集约型生产模式 |
5.3.3 低投入型生产模式 |
5.3.4 高科技型生产模式 |
5.4 海洋渔业组织运作的模式分析 |
5.4.1 龙头企业带动型 |
5.4.2 政府引导扶持型 |
5.4.3 生态基地示范型 |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
6.1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思路更新与方式创新 |
6.1.1 更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思路 |
6.1.2 创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方式 |
6.2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
6.2.1 产业的结构调整 |
6.2.2 产业的优化升级 |
6.3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体制建设 |
6.3.1 借鉴完善管理制度 |
6.3.2 强化科技先导机制 |
6.3.3 创建生态补偿制度 |
6.3.4 构建市场发展体系 |
6.3.5 创新生产经营形式 |
6.3.6 建立生态环保体系 |
6.4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对策建议 |
6.4.1 降低近海捕捞强度 |
6.4.2 发展远洋捕捞渔业 |
6.4.3 完善休渔禁渔制度 |
6.4.4 实施海洋生态养殖 |
6.4.5 提高从业渔民素质 |
6.4.6 建立科海示范基地 |
6.4.7 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
6.4.8 建设海洋蓝色粮仓 |
6.4.9 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创新与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岱山县渔业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渔民被划入弱势群体 |
2.1 渔民被划入弱势群体的原因 |
2.2 扶助渔民的建议 |
3 渔民转产转业问题分析 |
3.1 渔民转产转业原因 |
3.2 渔民转产转业的难点 |
3.3 舟山渔民转产转业的有利条件 |
3.4 舟山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措施 |
4 渔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
4.1 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
4.2 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难 |
4.3 对合作社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
5 岱山恢复和发展远洋渔业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
5.1 岱山远洋渔业衰落原因 |
5.2 恢复发展岱山远洋渔业的可行性分析 |
5.3 恢复和发展岱山远洋渔业的建议 |
(8)盐城市渔民减船转产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国外海洋捕捞业的形势变化和减船措施 |
1.1 韩国减船背景和政策措施 |
1.1.1 韩国渔业减船背景 |
1.1.2 采取的政策措施 |
1.1.3 减船成功经验 |
1.2 欧盟的四次减船计划 |
1.3 挪威、丹麦、荷兰减船的具体做法 |
1.4 加拿大为保护蛙鱼、龙虾和鳍鱼渔业的减船 |
1.4.1 太平洋沿岸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蛙(大马哈鱼)渔业 |
1.4.2 大西洋沿海龙虾渔业 |
1.4.3 保护鳕鱼资源 |
1.5 美国的做法 |
2 国内的形势变化和减船措施 |
2.1 舟山市渔民转产之路 |
2.2 青岛渔民转产之路 |
2.3 国内关于渔业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研究 |
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减船转产的经验分析 |
1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
2 国内的经验和启示 |
3 关于捕捞渔民减船转产问题的国际比较 |
3.1 减船转产问题的共性分析 |
3.1.1 起因相同 |
3.1.2 路径相似 |
3.1.3 政策相近 |
3.2 减船转产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
3.2.1 突发性特征明显 |
3.2.2 减船转产的压力特别大 |
3.2.3 尚未实现工业化 |
3.2.4 市场机制发育不全 |
3.2.5 国家财力不足 |
4 转产转业的主要问题和有效措施 |
4.1 转产转业的主要问题 |
4.2 国内转产转业的基本措施 |
4.2.1 渔业内部消化转产转业的劳动力 |
4.2.2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第三章 盐城市减船转产的主要原因和现状 |
1 转产转业的主要原因 |
1.1 过度的海洋捕捞 |
1.2 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 |
1.3 近海的捕捞效率下降 |
1.4 中韩渔业协定导致作业渔场面积减少 |
2 盐城市海洋捕捞业减船转产工作现状 |
2.1 盐城市海洋捕捞业现状 |
2.2 政府推动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措施 |
2.2.1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 |
2.2.2 加大资金扶持,加强政策配套 |
2.2.3 严格“入渔”条件,压缩捕捞能力 |
2.2.4 健全培训机制,加强渔民培训 |
3 盐城市海洋捕捞业减船转产现状调查分析 |
3.1 渔民转产转业的背景 |
3.2 渔民对政府引导转产转业工作的感受及希望 |
3.3 生产成本的增加和水产品价格未见回升的矛盾突出 |
3.4 盐城渔民转产转业面临的难点 |
3.4.1 渔民对转产转业的态度不坚决 |
3.4.2 对水产养殖业的认识不足,使渔民“入养”难度较大 |
3.4.3 渔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较难适应转移行业的要求 |
3.4.4 渔民大额的资产存量增加了转业的难度 |
4 大力实施减船转产工程,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
4.1 实施减船转产的必要性 |
4.1.1 传统作业渔场丧失,减船转产是形势所迫 |
4.1.2 渔业资源难以承受高捕捞强度,减船转产是客观需要 |
4.1.3 实施有序的减船转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
4.1.4 观念滞后,造成涉外事件频发 |
4.1.5 渔场范围缩小造成作业渔船拥挤,作业纠纷和事故频发 |
4.2 实施减船转产的可行性 |
4.2.1 国家正下决心实施减船转产工程 |
4.2.2 保护资源,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共识 |
4.2.3 资源衰退和捕捞效益下降为实施减船转产提供了有利时机 |
4.3 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减船转产 |
第四章 盐城市捕捞渔民转产的具体途径 |
1 减船转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
1.1 减船政策缺乏稳定性 |
1.2 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
1.3 减船工作周期过长 |
1.4 就业技能缺乏 |
2 减船工作的实践回顾 |
3 盐城市海洋捕捞业减船转产工作的实施情况 |
3.1 宣传减船转产 |
3.2 减船转产的工作流程 |
4 盐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途径 |
4.1 发展海水养殖业 |
4.2 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
4.2.1 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 |
4.2.2 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为转产转业渔民提供就业渠道 |
4.3 发展休闲渔业 |
4.4 加快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的规划实施 |
5 进一步减船转产的建议 |
5.1 继续坚持减船转产,保持相关政策稳定 |
5.2 转变政府职能 |
5.2.1 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生态效益建设上来 |
5.2.2 要为海洋渔业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
5.2.3 以服务性、公益性为主旨转变政府职能 |
5.3 研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失业渔民再就业扶持力度 |
5.4 争取转产转业项目,吸纳失业渔民就业 |
5.5 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失业渔民的职业技能 |
5.6 建立和完善法规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
2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
2.1 调整海洋渔业三产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2.2 调整渔业的市场结构 |
2.3 调整渔业的产品结构,促进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 |
2.4 调整渔业的技术结构 |
2.5 调整渔业的功能结构 |
2.6 调整渔业规模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项目 |
2.7 调整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 |
3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
3.1 科学规划和指导海洋渔业结构调整 |
3.2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为结构调整提供资源要素 |
3.3 加强制度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平台 |
3.4 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
3.5 加强持续能力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发展后劲 |
3.6 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结构调整提供载体 |
四、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海洋渔业家庭经营发展研究[D]. 王禄益.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1)
- [2]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D]. 王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夕源.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4]湖北省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思考[A]. 石凤翔. 2012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 2012
- [5]岱山县渔业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J]. 高华亭,唐洋,姜华帅. 绿色科技, 2012(03)
- [6]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产, 2011(01)
- [7]八方宾朋来相聚 共贺同舟二十年[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产, 2010(07)
- [8]盐城市渔民减船转产问题的探讨[D]. 何春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J]. 何春林,张莉.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06)
- [10]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J]. 戈贤平. 科学养鱼,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