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口径舰炮

国外中小口径舰炮

一、国外的中小口径舰炮(论文文献综述)

靳威[1](2020)在《高速柔性传输中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外小口径舰炮供弹主要采用柔性“链托弹”方式,在软导引中完成中长行程的输送弹药。传统供弹方式仍有采用人工搬运、多人协调、人工手摇的方式来驱动弹仓弹鼓运动进行补弹,耗时费力。本文采用全电驱动的方式完成对补弹系统自动化的设计,通过在输弹端和送弹端分别采用多电机同步驱动,可大大降低人力需求,提高补弹的快速响应性。各个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柔性弹链进行耦合,当低速运行时负载波动较小,伺服驱动系统容易与负载特性匹配,能保证伺服系统在得到相同控制指令下得到相同的位置、速度、电流输出,但实际上,不同的驱动器或电机存在参数离散性的特点,而且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弹药在高速运动中,由于负载的不固定性,多电机间输出力矩的不均衡,传动系统的间隙、空回以及弹链的变形较大等原因,这会导致电机之间接收相同指令的条件下却存在较大的转速差,误差的积累会导致弹链变形,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供弹卡滞。本文研究自动补弹系统中的不足,将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应用于高速柔性传输中多电机的同步测控系统中,将电机输出的位置、转速信息和电流变化趋势通过转速调整方式进行交叉耦合控制,降低期望轨迹曲线要求和限制,通过电机在转角上的同步与非同步耦合运动,抑制传动间隙的积累造成的传动链的张弛和松紧。本文首先对高速柔性弹链补弹测控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基于负载转动惯量匹配对测控系统中的电机功率进行计算,对柔性弹链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其力学模型及动力学方程,分析其啮合冲击效应;并对多种耦合控制结构进行分析,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单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单电机模型,搭建各个多电机耦合同步控制策略的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各个耦合控制策略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基于高速补弹系统的负载特性,改进了偏差耦合控制策略,同时将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应用于高速补弹系统;最后,搭建了高速柔性弹链补弹测控系统平台,测控系统选用STM32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器搭建硬件了测控平台,采用LABVIEW软件作为上位机软件进行开发,在实际工程测试中,通过伺服驱动器采集各电机速度信息、电流变化趋势,将读取的电机运动信息作为系统反馈量,经控制器采集、处理计算后作为电机指令的输入端,通过工程测试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万济民[2](2017)在《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输弹链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口径舰炮武器系统作为舰艇防空反导最后一层的火力屏障,在海战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为了有效拦截飞行速度越来越高的反舰导弹,必须要提高小口径舰炮的射速形成更加密集的弹幕,从而自身备弹量有限的小口径舰炮炮弹消耗量将急剧增加,当前的补弹方式已无法满足作战需求,迫切需要在其补弹技术上有所突破。在综合分析研究国内外速射火炮补、供弹装置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以小口径舰炮补弹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建立系统模块功能图,明确了快速补弹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设计准则,进而提出一种新型的快速补弹系统,说明其工作原理,并重点描述了补给弹仓输弹机的结构特点。然后为了保证炮弹在输弹机中顺畅输送,对其部件做出详细的设计计算。以补给弹仓输弹机的整个链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影响炮弹传输稳定性的多边形效应、啮合冲击及链条张力进行分析。之后针对链轮轮齿标准齿廓的形状特点,分别对滚子-链轮和炮弹-弹托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发生接触的数学判定条件,并根据Hertz理论得出确定等效接触刚度系数的值。考虑不同链节形式并建立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用Lagrange法求得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之后通过MATLAB对链传动系统进行数值分析,分析了链传动的动态特性。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紧边链条的横向振动是造成炮弹传输失稳的主要原因,以紧边链条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其横向振动模型,以影响系数法得出链传动系统的刚度矩阵,进而用Lagrange法得出输弹机链传动横向振动微分方程。接下来对横向振动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在不同运动状态和输弹链参数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然后求出横向振动的激励力,分析输弹机链传动系统中不同链节的位移响应,并对如何改进输弹机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输弹机链传动系统模型简化,在ADAMS中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针对输弹机关键部件的结构强度问题,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概念,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链节、链轮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提出弹托的结构改进及链条弹性变形的补偿方法。然后对输弹机紧边链条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链条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模态振型,验证了其横向振动方程的正确性;并通过模态分析所得出链轮的各阶固有频率,分析了链轮工作的可靠性。

李慧水[3](2016)在《某新型重载高速自动机动力学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某重点预研项目为研究背景,根据某中口径舰炮的设计要求,以提高射速为主要目标,确定了该舰炮自动机的原理及主要构件,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论文首先从工作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多种类型自动机的工作原理的优缺点,最终选择导气式转膛自动机原理作为该中口径舰炮自动机的工作原理。而由于该中口径炮弹的大小有别于一般的小口径炮弹,因此本文将自动机的转膛体设计成具有五个药室,弹药分三次输弹入膛。由于该中口径弹的弹底缘的特殊结构以及三次输弹的影响,最终设计了有别于一般形式的拨弹轮,并且添加了星形体这一构件。其次,在确定了自动机的工作原理及重要构件之后,本文选择了ADAMS软件,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自动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在这部分,论文简化了导气部分的详细参数,将其简化为一个幅值大作用时间短的等效冲力;也简化了缓冲器的详细参数,将其简化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在仿真分析的结果中,本文对主动滑板、转膛体、拔弹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分别分析了几种缓冲装置对后坐力的影响。最后,论文对影响射频和后坐力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中口径自动机射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明亮[4](2016)在《智能高速续补装置结构及动力学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面对未来防空反导作战新形势,特别是对付各种视距外武器平台发射的各种智能化攻击武器,如巡航导弹、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等,特别是跨入新世纪,超音速、超低空、高突防、高损伤,反舰导弹出现如许的特性,末端防御系统—小口径舰炮,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需要提高小口径舰炮的射速,而弹箱的备弹数有限,此外现役的小口径舰炮仍采用人工补给方式,补给时间长,在一个争分夺秒的战场上,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战争抗饱和打击要求。本文正是基于此,提出设计一种智能高速续补装置,来满足现代化续补弹要求。文章首先以模块化设计思想为设计核心概念,将整个机构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对接,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本文提出了续补弹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具体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续补装置系统中的仓储单元、输送单元和提升单元的三维模型,并将上述三个子系统进行了总体装配,建立智能高速续补装置整体三维模型。然后基于整体装置三维模型,应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续补装置复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使用键合图软件得出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曲线。最后利用ADAMS软件对交接部分进行运动学分析。一方面通过对补弹系统动力学仿真,从理论上对补弹系统运行的力学规律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对交接部分进行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补弹系统的结构原理上可行,能够为小口径舰炮补弹技术研究和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谢晓方,王诚成,张龙杰,孙涛,曹建[5](2015)在《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末端反导毁伤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以反舰导弹在弹炮结合武器系统防御末端舰炮拦截情况下的毁伤评估为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种在小口径舰炮作用下,基于命中能力及命中后毁伤效能的反舰导弹毁伤评估方法。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弹丸从发射到命中后毁伤过程,建立了相应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本研究对反舰导弹在近程反导武器系统作用下的易损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王诚成,谢晓方,孙涛,杨建[6](2015)在《舰炮弹丸对典型反舰导弹的毁伤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近程反导作战中小口径舰炮武器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效果评估问题,在传统的以命中概率为毁伤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小口径舰炮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机理,建立了毁伤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针对密集阵舰炮武器系统弹丸对典型反舰导弹战斗部系统进行了多角度侵彻毁伤仿真分析。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结果能够反映实战环境下舰炮弹丸对反舰导弹可能的毁伤效应,对有效评价小口径舰炮对反舰导弹整体的毁伤效果提供了理论参考。

王学军,贾国辉[7](2014)在《高射速中口径舰炮反导射击体制探究》文中认为面对日益精准、快速的反舰导弹,论述了发展中口径舰炮反导能力的必然性和提升中口径舰炮射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了在高发射速率下中口径舰炮远距离多发同时弹着拦阻射击和近距离穿甲破片直接命中拦截的反导射击方法,并对两种射击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分别描述了多发同时弹着空炸形成的破片域和穿甲破片弹的特点。

谢晓方,王诚成,孙涛,张龙杰[8](2014)在《舰炮弹丸对零航路捷径超声速导弹的侵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零航路捷径下小口径舰炮弹丸对超声速反舰导弹的侵彻毁伤效果为研究方向,仿真计算了零航路捷径下小口径舰炮弹丸与超声速反舰导弹的交汇姿态,建立了反舰导弹模型,在此基础上就不同侵彻部位及交汇角度条件下小口径舰炮弹丸对超声速反舰导弹的侵彻毁伤效果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得出了具有统计意义的仿真结果,总结了弹丸无法毁伤导弹战斗部的几点因素。研究对有效评价小口径舰炮弹丸对超声速反舰导弹的毁伤效果以及对导弹整体的易损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孙轶[9](2014)在《国外舰炮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舰炮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舰炮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舰炮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舰炮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舰炮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李昕泽,娄亮,郝继平[10](2014)在《连续波雷达用于舰炮弹目偏差测量的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弹目偏差测量要求和连续波雷达特点、结合靶场检验进行了分析设计,得出连续波雷达对大口径的弹丸能够精确跟踪,具有精度高、数据连续、稳定性好的特点;对小口径的弹丸,需在海上情况下,排除地物建筑的影响,对单发测量射程能够达到3km以上的小口径舰炮比较适用。弹目偏差测量虽多次试验结果很好,但仍需要大量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以进一步提高对连续目标的适用能力。

二、国外的中小口径舰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的中小口径舰炮(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柔性传输中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小口径舰炮补弹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口径速射火炮补弹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小口径速射火炮补弹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3 多电机控制技术及算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补弹系统分析及测控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基于负载转动惯量匹配电机功率选型计算
    2.3 柔性弹链运动特性分析
        2.3.1 柔性弹链柔性弹链力学模型
        2.3.2 柔性弹链动力学方程
        2.3.3 弹链动态啮合冲击效应分析
    2.4 柔性弹链补弹测控系统分析与设计
        2.4.1 补弹测控系统框架设计
        2.4.2 EtherCAT总线技术原理
        2.4.3 补弹测控系统速度-力矩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分析
    3.1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
    3.2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分析
    3.3 仿真分析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负载特性控制策略及算法研究
    4.1 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策略
        4.1.1 固定速度增益补偿器
        4.1.2 误差因子速度补偿器
    4.2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研究
        4.2.1 BP神经网络
        4.2.2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柔性传输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实现
    5.1 测控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5.1.1 电机及驱动器选型
        5.1.2 硬件总体框架及选型
        5.1.3 主控电路设计
        5.1.4 通信模块设计
    5.2 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5.2.1 控制程序设计
        5.2.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3 电机速度-电流曲线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输弹链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小口径速射火炮及其补弹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口径速射火炮补弹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2.2 小口径速射火炮补弹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3 链传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链传动运动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链传动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链传动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方案设计及运动分析
    2.1 引言
    2.2 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方案设计
        2.2.1 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及特点
        2.2.2 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的设计准则
        2.2.3 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的总理原理方案及工作原理
    2.3 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关键部件设计及运动特性分析
        2.3.1 输弹机星形拨弹轮的设计计算
        2.3.2 输弹机输弹链链传动参数的确定
        2.3.3 输弹机变节距输弹螺杆的设计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动力学建模与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的特性分析
        3.2.1 输弹机链传动多边形效应分析
        3.2.2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啮合冲击分析
        3.2.3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的链条张力的确定
    3.3 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力学模型
        3.3.1 滚子-链轮、炮弹-弹托接触的条件判定
        3.3.2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接触刚度的确定
        3.3.3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的力学模型
    3.4 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3.4.1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3.4.2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数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输弹机链传动紧边横向振动的数学模型
        4.2.1 输弹机链传动紧边链条横向振动模型
        4.2.2 基于影响系数法求解链传动系统的刚度矩阵
        4.2.3 输弹机链传动横向振动微分方程
        4.2.4 紧边链条横向振动的激励力分析
    4.3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横向振动分析
        4.3.1 基于振型迭代法求解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
        4.3.2 横向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参数化分析
        4.3.3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横向振动的响应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补给弹仓输弹机链传动系统静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基于ADAMS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5.2.1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5.2.2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及分析
    5.3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关键部件静力学分析
        5.3.1 有限元法及其分析软件ANSYS概述
        5.3.2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链节静力学分析
        5.3.3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链轮静力学分析
    5.4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的模态分析
        5.4.1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紧边链条的模态分析
        5.4.2 输弹机链传动系统链轮的模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某新型重载高速自动机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中口径舰炮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外中口径舰炮发展现状
        1.2.2 国内中口径舰炮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2 工作原理确定及内弹道分析
    2.1 火炮原理概述
        2.1.1 火炮射击过程
        2.1.2 火炮发射原理
        2.1.3 火炮发射特点
        2.1.4 火炮弹道学简介
        2.1.5 火炮提高射速的主要技术途径
    2.2 自动机工作原理的确定
    2.3 自动机工作循环图分析
    2.4 内弹道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自动机部分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及选型
    3.1 转膛体设计
    3.2 转膛滑板设计
    3.3 拨弹轮设计
    3.4 星形体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自动机动力学分析
    4.1 ADAMS动力学分析简介
        4.1.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4.1.2 ADAMS软件简介
        4.1.3 ADAMS接触碰撞
    4.2 自动机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
    4.3 炮膛合力
        4.3.1 启动时期
        4.3.2 膛内运动时期
        4.3.3 火药燃气后效期
    4.4 导气等效冲力大小及滑板复进簧刚度的确定
        4.4.1 初步确定取值范围
        4.4.2 仿真分析以确定等效冲力大小和滑板复进簧刚度
    4.5 动力学仿真分析
        4.5.1 主动滑板特性分析
        4.5.2 换向器特性分析
        4.5.3 转膛体特性分析
        4.5.4 拨弹轮特性分析
    4.6 后坐力分析
        4.6.1 线性簧-液压式缓冲器
        4.6.2 环簧缓冲装置
        4.6.3 FORC缓冲装置
    4.7 本章小结
5 主要影响参数分析
    5.1 影响射频的主要参数分析
        5.1.1 等效冲力对射频的影响
        5.1.2 滑板复进簧刚度对射频的影响
    5.2 影响后坐力的主要参数分析
        5.2.1 射频对后坐力的影响
        5.2.2 全炮质量对后坐力的影响
        5.2.3 火药燃气损失量对后坐力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智能高速续补装置结构及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智能续补弹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多领域仿真技术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续补装置结构
    2.1 续补弹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2.2 总体结构
        2.2.1 智能化补弹原理
        2.2.2 总体结构布局
    2.3 仓储单元结构和工作原理
    2.4 公共传输单元、提升单元结构和传动系统
        2.4.1 直线单元的结构
        2.4.2 扇形单元的结构
        2.4.3 公共传输通道整体结构
        2.4.4 提升单元结构
        2.4.5 传动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理论
    3.1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3.2 键合图理论
        3.2.1 键和通口以及广义变量
        3.2.2 键合图基本元件的定义
        3.2.3 基本二通口元件的定义
        3.2.4 基本多通口元件
        3.2.5 键合图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
        3.2.6 键合图因果关系的确定
        3.2.7 系统状态方程的列写
    3.3 本章小结
4 关键交接单元的仿真分析
    4.1 多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4.1.1 多刚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4.1.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4.1.3 ADAMS多刚体的坐标系统
        4.1.4 刚体的自由度
        4.1.5 ADAMS多刚体动力学方程
        4.1.6 多刚体算法
    4.2 虚拟样机技术
    4.3 交接单元的虚拟样机模型
        4.3.1 出弹交接单元的工作原理
        4.3.2 出弹交接单元的虚拟样机模型
    4.4 出弹交接单元仿真分析
    4.5 仓储单元与公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接仿真分析
    4.6 公共传输通道中直线单元与扇形单元的交接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动力学建模和仿真结果分析
    5.1 续补装置整体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5.2 工作时高速续补装置的动力学模型
    5.3 状态方程的推导
    5.4 键合图仿真软件简介
    5.5 键合图仿真软件的作用和特色
    5.6 仿真软件键合图模块使用
    5.7 键合图仿真结果和分析
    5.8 零部件刚强度分析
        5.8.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8.2 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5.9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末端反导毁伤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反舰导弹毁伤评估模型
    1.1对反舰导弹的命中能力评估
        1.1.1命中能力评估仿真流程
        1.1.2舰炮弹丸运动模型
        1.1.3舰炮对空射击误差分析
        1. 1. 3反舰导弹命中判读模型分析
    1.2反舰导弹受弹后的毁伤效果评估
2仿真分析
    ( 1) 沿导弹纵轴45°方向侵彻战斗部舱
    ( 2) 弹丸沿导弹纵轴10°方向侵彻头部导引与控制系统舱
3结束语

(6)舰炮弹丸对典型反舰导弹的毁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口径舰炮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机理
2舰炮对反舰导弹的毁伤建模
    2.1反舰导弹的易损性描述
    2.2毁伤建模
3舰炮弹丸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侵彻毁伤仿真分析
4结论

(7)高射速中口径舰炮反导射击体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高射速中口径舰炮
    1.1 发展提高中口径舰炮反导能力的必然性
    1.2 提高中口径舰炮射速的必要性
    1.3 发展高射速中口径舰炮的可行性与限制条件
2 高射速下中口径舰炮的射击体制探究
    2.1 远距离单炮多发同时弹着下的拦阻射击
    2.2 近距离上穿甲破片直接命中
3 结束语

(8)舰炮弹丸对零航路捷径超声速导弹的侵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NGP与SAM交汇姿态分析
2 SAM建模
3 导弹头部圆锥区受弹后的毁伤分析
    3.1 圆锥区仿真区域划分
    3.2 仿真分析
        (1) 弹丸击穿战斗部壳体仿真
        (2) 弹丸未击穿战斗部壳体仿真
4 结束语

(9)国外舰炮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舰炮技术
    2.1 分类
    2.2 结构
    2.3 装备
    2.4 作用
3 发展动向
4 发展分析
5 结语

(10)连续波雷达用于舰炮弹目偏差测量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测量原理及精度要求
    2.1一般需求
        1)测量对象
        2)测量参数
        3)测量范围和精度
    2.2 测量雷达技术特点分析
        1)测角测距精度
        2)作用距离范围
        3)径向速度、角速度、波束宽度和时间波门的影响
3 布站的理论设计与应用
    3.1布站的理论设计及分析
        1)对大口径弹丸的情况
        2)对小口径弹丸的情况
    3.2 应用情况及分析
        1)对130mm口径的舰炮应用情况分析
        2)对小口径舰炮应用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四、国外的中小口径舰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柔性传输中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D]. 靳威. 中北大学, 2020(09)
  • [2]小口径舰炮快速补弹系统输弹链动态特性研究[D]. 万济民.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8)
  • [3]某新型重载高速自动机动力学分析[D]. 李慧水.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4]智能高速续补装置结构及动力学分析[D]. 张明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5]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末端反导毁伤评估方法研究[J]. 谢晓方,王诚成,张龙杰,孙涛,曹建. 现代防御技术, 2015(04)
  • [6]舰炮弹丸对典型反舰导弹的毁伤分析[J]. 王诚成,谢晓方,孙涛,杨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5(03)
  • [7]高射速中口径舰炮反导射击体制探究[J]. 王学军,贾国辉.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4(04)
  • [8]舰炮弹丸对零航路捷径超声速导弹的侵彻分析[J]. 谢晓方,王诚成,孙涛,张龙杰. 现代防御技术, 2014(06)
  • [9]国外舰炮技术的发展[J]. 孙轶. 舰船电子工程, 2014(04)
  • [10]连续波雷达用于舰炮弹目偏差测量的设计与实践[J]. 李昕泽,娄亮,郝继平.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4(02)

标签:;  ;  ;  ;  ;  

国外中小口径舰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