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宁[1](2017)在《抚脉历程——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1998~200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呐喊,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开大阖,其进程中的若干主次、节点值得系统回顾总结。当改革转入全面制度创新的轨道,理性回望来路,梳理40年改革脉络,使改革朝纵深探索,多见成效,少走弯路,减少成本,其意义不言而喻。作为中国经济学品牌期刊,《改革》始终关注中国转型和发展进程,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与读者一同见证和回眸中国改革开放征程。本期摘编整理19982002年大事,敬请垂注!
张威[2](2016)在《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实证分析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政府规制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国外发展模式等。从理顺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入手,完成了对石油流通主要管理环节的系统分析。从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着力理清政府管理的边界。从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入手,强化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形成了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是我国石油流通领域经过多轮改革和政策调整,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对我国石油流通行业规模、市场结构、价格体系、储备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是我国石油流通市场的开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在经营主体的资质管理、价格管理方面管控措施严格。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尚未理顺,原油开采、炼化等非流通环节的管理措施仍对流通管理具有影响。这对保障市场秩序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经济发展,抑制了发展活力。三是从国际趋势看,扩大市场开放,降低政府干预度,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已是各国石油流通管理的大势所趋。我国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管理的边界,强化资质管理、放开价格管理、加强储备管理、完善市场体系,规范行业秩序。四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应从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改革石油定价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优化财税调控机制、加强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深化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职能,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提升石油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石油流通绿色低碳、均衡协调发展,构建新形势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流通体系。
李昕如[3](2016)在《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演变、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地方炼化产业是指在国家石油公司之外的,由地方政府或者民营资本投资的炼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管理地方炼化企业,在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产品质量及耗能排污等方面进行限制。而对炼油产业本身来说,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和炼化一体化,淘汰落后的炼油装置就成了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开放以及国际市场的国内化,使得国内的炼油产业竞争加剧,地方炼化产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地方炼化企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这就需要我国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地方炼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与比较,对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首先,在介绍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引入政策过程、政策工具及公共选择理论的相关概念,作为分析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而系统分析了我国对地方炼化产业从严格管控、清理整顿,到监督管理、引导规范的各个阶段的主要政策及其效果,并总结了地方炼化产业政策发展的特点。其次,在明确了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存在政策过程不规范、政策工具单一与政府自利性的问题。最后,在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与地方炼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改进对策,建议未来我国地方炼化产业的政策在规范政策过程、完善政策工具和矫正政府自利性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我国地方炼化产业的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盛洪,赵农[4](2013)在《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 分报告之二 石油产业行政性垄断》文中指出一、石油产业市场结构1.国有资产比重石油的上游采油行业一直以来都控制在国有企业集团手中,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国有资产比重高达96.61%,工业产值比重94.70%。炼油和成品油销售环节存在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综合来看,这两个环节的国有资产比重比上游要低。
梁波[5](2010)在《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范式变迁的组织社会学分析(1988-2008)》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嵌入到全球经济与生产体系,中国的大型国有产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电信、电力等关系到国家财政及国计民生的关键性产业,逐步开始了适应市场化与全球化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的变迁。其中,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变迁充分而生动地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以及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作为一种宏大的组织与制度变迁现象,中国石油产业在1988-2008年间实现了产业范式的巨大变迁,即从1998年之前的所谓“封闭-行政化”的发展范式演变为1998年之后所谓的“开放-市场化”的产业发展范式。这种产业范式的转变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定价机制实现了从“政府计划”或“行政定价”到逐步“与市场接轨”,尤其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机制的转变;其二,石油产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或治理结构实现了从“国家行政式企业”到“现代公司制”的变革;其三,石油产业的市场参与或竞争格局实现了从“政府垄断下的局部有限竞争”到“寡占竞争”或“有主导的多元竞争”格局的变迁;其四,石油产业的外部合作战略实现了从以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为导向的“引进来”战略向以对外输出资本和技术为导向的“走出去”战略的转型。关于产业的发展及变迁,现有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三个最主要的解释视角,即从新古典经济产业理论发展而来的市场主义的解释视角、经济社会学中以历史制度学派和组织制度学派为代表的制度主义的产业解释视角,以及以网络与社会资本等新兴产业理论为代表的网络主义的解释视角。这三种具有明显结构化倾向的产业解释视角分别把市场、国家及其制度建构、网络或社会资本等作为理解产业发展变迁的核心机制。和这些结构化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试图引入组织社会学决策分析的推论方式,将特定产业发展范式的变迁理解为一种特定的组织与制度变迁现象,并从行动者间建构起来的权力关系及权力游戏出发来揭示出这种组织与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或动力来源。具体到中国石油产业范式的转型,这种形式层面的产业制度与组织方式的变革,并非遵循诸如市场、制度与网络等形式组织或制度的逻辑,相反,围绕着石油产业范式转型过程中特定具体问题,不同行动者基于自身行动能力与核心资源控制而建构起来的特定权力游戏,更有可能是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范式变迁的深层动力来源。即这种产业发展范式转型更有可能遵循的是所谓的“权力关系”与“权力游戏”的逻辑。通过对1988-2008年间中国石油产业在定价机制、组织形式、市场参与、外部合作等方面组织与制度变迁的具体梳理,特别是对石油产业范式转型过程中围绕着具体问题而建构起来的权力游戏及游戏的组织环境、行动者行动能力与核心资源控制、行动策略等进行勾勒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范式的转变除了受到市场、国家及其制度建构、网络与社会资本等表层结构或形式化机制的影响外,更深刻地受到了具体行动领域中现实存在着的权力游戏机制的(形塑)作用。也就是说,这种复杂的权力关系及权力游戏构成了石油产业发展范式变迁的深层动力来源。
本刊编辑部[6](2008)在《抚脉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8~2002)》文中提出2008年12月,伟大祖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庆典。30年的沧桑巨变,谱写了几千年中国历史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作为关注中国转型和发展的经济学品牌期刊,《改革》隆重推出"抚脉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以经济视角观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运行轨迹及发展脉络,与读者一起见证和回眸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从2008年第2期开始,至2008年第7期结束,分6期载完。本期摘编整理1998~2002年大事.敬请关注!
潘如龙[7](2006)在《当代中国石油供应史研究 ——以浙江为个案》文中认为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用途广泛的特殊商品,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供应是经济、社会前进不可或缺的一个经营环节。当前我国的石油需求出现历史性的高速增长势头,国产石油供不应求,缺口达40%以上,石油供应短缺正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开展当代中国石油供应史的研究,并提出供应体制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路,将对改革和完善石油供应体制,保障石油供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由绪论、六章正文和结语组成,共八个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本文献资料资料,交代了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第一章介绍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石油供应。包括我国古代石油的初步应用、近代“洋油”的输入、“洋油”在浙江的销售、外商对石油市场的垄断、抗战开始后我国的石油供应以及中国近代石油工业。 第二至第四章:以浙江为个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石油供应的历史,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二章论述了当代中国石油供应的管理体制沿革,从机构的建立与沿革、石油商品的计划管理、石油商品的价格管理等三个角度进行讲述;石油管理机构,从商业系统管理到商业和石化总公司双重管理,再到石油集团和石化集团一体化管理,清晰地反映了管理机构的沿革;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产品实行严格的“两统一定”(统一收购、统一分配、定量供应)的计划管理,直到现在,石油的零售价格仍然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第三章论述了当代中国石油的流通体系与仓储建设,从石油的流通(购、销、调、存)、油库建设与管理、加油站建设和管理等三个方面,对石油商品的收购和销售两大业务体系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四章论述了当代中国石油市场的演进,分为国营石油公司统购、允许私商销售阶段(1950—1956年)、国营石油公司独家经销阶段(1957—1982年)、“双轨制”阶段(1983—1993年)、初步竞争阶段(1994—1998年)、寡头垄断阶段(1999—2004年)等五个阶段进行讲述。 第五章:以世界石油市场为背景,对中美两个石油市场进行比较。把中国的石油市场放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大背景下考量,并通过同美国石油市场体制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我国石油供应体制。 第六章:阐述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根据我国石油产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以保障石油安全为目标,论述了当前供应体制中的问题,提出打破垄断,建立现代石油市场等对策。 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确保石油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血液”的思考,介绍了除体制以外的与石油供应相关的一些问题,如能源政策、石油外交以及处理好与欧佩克(OPEC)、国际能源机构(IEA)等国际关系诸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8](200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中提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8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2号,以下简称:国办发72号文件)下发后,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成品油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加油站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但由于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9](200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中指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8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2号,以下简称:国办发72号文件)下发后,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成品油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加油站经营管理进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10](200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8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2号,以下简称:国办发72号文件)下发后,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成品油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加油站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但由于利益驱动,加油站违规建设、布局不合理、过多过滥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税负不均且税收征收难度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从现在起,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整顿规范与发展创新并重,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审批管理,打击各种违规建设和违规经营行为,转变加油站经营方式,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进一步促进石油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专项整治,使加油站的建设符合规划,布局基本合理;合法
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抚脉历程——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1998~2002)(论文提纲范文)
1998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999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00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01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02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
1.3 石油流通管理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创新成果 |
2 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现状 |
2.1 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沿革 |
2.2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对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 |
2.3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3.1 市场失灵理论 |
3.2 政府规制理论 |
3.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3.4 产业组织理论 |
3.5 相关理论对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4 重大政策性案例的实证分析 |
4.1 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 |
4.2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 |
4.3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
4.4 本章小结 |
5 国外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
5.1 美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
5.2 法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
5.3 日本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
5.4 韩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
5.5 德国石油流通管理模式 |
5.6 世界石油流通管理改革的趋势 |
5.7 基本经验与启示 |
5.8 本章小结 |
6 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
6.1 基本取向 |
6.2 基本原则 |
6.3 主要目标 |
6.4 具体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不足和今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演变、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产业政策概述 |
2.2 政策过程及其阶段 |
2.2.1 政策过程的内涵 |
2.2.2 政策过程的阶段 |
2.3 政策工具及其类型 |
2.3.1 政策工具的内涵 |
2.3.2 政策工具的类型 |
2.4 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
2.4.1 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 |
2.4.2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章 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
3.1 我国地方炼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 国家对地方炼化产业的严格管控阶段 |
3.2.1 严格管控阶段的主要政策 |
3.2.2 严格管控阶段的政策效果 |
3.3 国家对地方炼化产业的清理整顿阶段 |
3.3.1 清理整顿阶段的主要政策 |
3.3.2 清理整顿阶段的政策效果 |
3.4 国家对地方炼化产业的监督管理阶段 |
3.4.1 监督管理阶段的主要政策 |
3.4.2 监督管理阶段的政策效果 |
3.5 国家对地方炼化产业的引导规范阶段 |
3.5.1 引导规范阶段的主要政策 |
3.5.2 引导规范阶段的政策效果 |
3.6 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发展特点 |
第4章 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政策过程不规范导致政策的乏力 |
4.1.1 政策制定中的非均衡性 |
4.1.2 政策执行中的差异性 |
4.1.3 政策评估标准的非客观性 |
4.2 政策工具单一导致政策的欠缺 |
4.2.1 政策工具选择的类型不恰当 |
4.2.2 政策工具的回应性不高 |
4.2.3 政策工具实施结果的低效性 |
4.3 政府自利性导致政策的偏颇 |
4.3.1 政策并未以产业发展为目标 |
4.3.2 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干预政府决策 |
4.3.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的博弈 |
第5章 完善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
5.1 规范政策过程 |
5.1.1 增强政策制定的权威性 |
5.1.2 严格政策执行的过程 |
5.1.3 建立客观的评估标准,公开评估过程 |
5.2 完善政策工具 |
5.2.1 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类型 |
5.2.2 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加强回应性 |
5.2.3 注重各政策工具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有效性 |
5.3 矫正政府的自利性 |
5.3.1 回归政策的产业发展目标 |
5.3.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利益集团干预 |
5.3.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目标趋向一致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 分报告之二 石油产业行政性垄断(论文提纲范文)
一、 石油产业市场结构 |
1. 国有资产比重 |
2. 市场结构 |
二、石油产业行政性垄断的形成与演变 |
三、石油产业的行政垄断特征和行政垄断权的法律状态 |
1. 上游开采环节的行政性垄断 |
(1)授予三大石油公司专营权 |
(2)严格的进入审批制 |
(3)对国有资本的支持 |
2. 中游炼化环节的行政性垄断 |
3. 下游成品油批发环节的行政性垄断 |
4. 供应和配送环节的行政性垄断 |
5. 进口原油环节的行政性垄断 |
6. 储备环节的行政性垄断 |
四、 行政性垄断形成的原因 |
1.计划经济的惯性 |
2. 观念上的误导 |
3. 中央财政最大化 |
4. 院内活动 |
五、行政性垄断行为 |
1.行政部门设立和维护行政性垄断的行为 |
(1)通过部门规章扩大自己的权力 |
(2)政策倾斜强化企业垄断地位 |
(3)有利于垄断企业的定价机制 |
2.企业利用行政垄断的谋利行为 |
(1)控制销售渠道 |
(2)交叉补贴,挤压民营企业利润 |
(3)争夺有利的加油站位址 |
(4)以行政手段关停竞争对手 |
(5)凭借资源优势将垄断势力向下游延伸 |
3. 个人的寻租腐败行为 |
六、福利损失和分配扭曲 |
1.社会福利净损失 |
2.被低估的成本 |
(1)工业用地地租的缺失 |
(2)加油站用地地租的缺失 |
(3)资源租的缺失 |
(4)政府补助 |
(5)低于市场价格水平的融资成本 |
(6)垄断高价带来的福利损失 |
3.福利损失 |
4. 分配 |
(1)工资 |
(2)高管薪酬 |
(3)其他 |
5. 小结 |
(5)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范式变迁的组织社会学分析(1988-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 产业分析的三种理论解释视角 |
(二) 关于中国石油产业的研究 |
三、理论工具、研究思路、分析框架 |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
五、资料的获取 |
第一章:产业范式的变迁 |
一、重要概念界定与说明 |
二、改革开放前的石油产业 |
三、石油产业的"封闭-行政化"范式 |
四、石油产业的"开放-市场化"范式 |
第二章:产业变迁的"决策分析" |
一、作为组织现象的产业范式变迁 |
(一) 组织现象:产业变迁的认知定位 |
(二) 集体行动:产业变迁的过程实质 |
(三) 秩序与合作:产业变迁的后果 |
二、组织决策分析的引入 |
(一) 产业分析视角的决策转向 |
(二) 推论方式与分析图式 |
(三) 概念工具与知识体系 |
三、"权力游戏":产业变迁的分析模型 |
第三章:从政府计划到市场接轨:定价机制 |
一、政府行政化定价机制 |
二、反映市场规律的定价机制 |
三、权力游戏:对定价机制转变的决策分析 |
(一) 定价机制变革:组织问题的建构 |
(二) 核心资源与行动能力:行动者及非均衡关系 |
(三) 组织环境:游戏与策略行动的外部条件 |
(四) 情景认知与策略行动:合作的达成 |
第四章:从国家行政式企业到现代公司制:组织形式 |
一、国家行政式的石油企业 |
(一) 直接监管:石油企业与政府 |
(二) 企业职能:政企合一 |
(三) 大而全:单位制色彩 |
(四) 行政隶属:总部与下属企业 |
二、现代公司制的建立 |
(一) 大重组 |
(二) 内部治理结构改造与上市融资 |
(三) 持续的兼并重组 |
(四) 改革的结果 |
三、垂直体系下组织变革的权力互动 |
(一) 形式结构的逻辑:垂直体制下的组织变革 |
(二) 权力关系逻辑:改革背后的博弈 |
(三) 互动情景:改革游戏的环境激励与约束 |
(四) 方案竞争:基于行动能力的分析 |
(五) 策略抉择:关于企业自主权之争 |
第五章:从政府垄断到寡占竞争:市场参与 |
一、有限竞争与政府对石油产业的垄断 |
(一)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 |
(二) 专业化分割垄断 |
(三) 石油流通体制:政府垄断的身影 |
(四) 局部有限竞争:成品油市场短暂"繁荣" |
二、竞争扩展与寡占竞争格局 |
(一) 市场化改革:一体化竞争格局 |
(二) 市场准入:在整顿中逐步放开 |
三、竞争与参与:市场准入中的权力游戏 |
(一) "关门与开门":市场参与者的游戏目标 |
(二) 全球性嵌入与关联性制度变革:市场准入的游戏环境 |
(三) 相对均衡:行动能力与资源控制 |
(四) 应对之道:行动者的行动策略 |
第六章: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外部合作战略 |
一、引进来:吸引外部合作 |
(一) 技术与资本:"引进来"战略的核心指向 |
(二) 政策与制度:"引进来"的基础性支持 |
(三) 项目合作:"引进来"的成效 |
二、走出去:海外扩展之路 |
三、双边互动:"走出去"的决策分析 |
(一) 潜藏的不一致:行动者的目标 |
(二) 压力与机会:游戏的环境因素 |
(三) 游戏何以可能:行动者的行动能力与资源控制 |
(四) 交易与合作:游戏中的行动策略 |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
一、结论:产业范式转型权力机制的再确认 |
二、进一步的讨论 |
(一) 关于组织与制度及其变迁的动力来源 |
(二) 关系重构:产业治理中的市场、制度与网络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国石油产业主要政策法规文件目录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当代中国石油供应史研究 ——以浙江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1949年以前的石油供应 |
第一节 “洋油”的早期输入 |
一、概况 |
二、“洋油”进入浙江 |
第二节 美、英油商垄断市场 |
一、“三家”联手,操纵市场 |
二、相互勾结,排斥异己 |
第三节 抗日战争以后的石油储运和销售 |
一、抗日战争时期石油产品的储、运、销 |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石油产品的储、运、销 |
三、抗日战争以后浙江的石油供应 |
第四节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 |
一、中国近代早期石油工业 |
二、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矿 |
第二章 当代中国石油供应的管理体制沿革 |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与沿革 |
一、计划经济下的商业管理体制(1950—1985年) |
二、产销一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985—1997年) |
三、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确立与完善(1998至2004年) |
第二节 石油商品的计划管理 |
一、管理的权限 |
二、计划的编审 |
三、计划的分配 |
四、计划的调整 |
五、计划的检查 |
六、统计管理 |
第三节 石油商品的价格管理 |
一、管理权限 |
二、石油商品作价办法 |
三、价格演变 |
四、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和管理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石油流通体制与仓储建设 |
第一节 石油商品的流通(购、销、调、存) |
一、货源采购 |
二、调拨运输 |
三、石油商品销售 |
四、跨区供应 |
五、成品油的库存 |
第二节 油库建设与管理 |
一、传统的油库网络的形成 |
二、现代油库储存体系的形成 |
三、油库建设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三节 加油站建设和管理 |
一、加油站的建设 |
二、加油站的管理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石油市场的演进 |
第一节 国营石油公司统购、允许私商销售阶段 |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四年 |
第二节 国营石油公司独家经销阶段 |
一、1957年及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
二、调整时期 |
三、“文化大革命”10年 |
四、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
五、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前二年 |
第三节 “双轨制”阶段 |
一、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后三年 |
二、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
三、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 |
第四节 初步竟争阶段 |
一、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后二年 |
二、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 |
第五节 寡头垄断阶段 |
一、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后二年 |
二、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五章 世界背景下的中美两国石油市场比较 |
第一节 世界石油市场 |
一、世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 |
二、当前世界石油价格机制及价格趋势 |
三、世界石油的储产量和需求趋势 |
四、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态势 |
第二节 中美两国石油市场的比较 |
一、两国石油工业体制的比较 |
二、两国石油政策目标的比较 |
三、两国石油管理体制比较 |
四、两国的石油市场主体比较 |
五、两国成品油流通体制比较 |
第六章 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一节 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存在的问题 |
一、石油供应安全概念 |
二、我国目前原油成品油生产与消费情况 |
三、我国目前成品油市场大体格局 |
四、我国目前成品油供应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对策 |
一、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对策 |
二、建立现代石油市场的步骤 |
结语 关于石油供应问题的思考 |
第一节 制订符合国情的能源政策 |
一、节约优先 |
二、提高使用效率 |
三、优化能源结构 |
第二节 处理好与石油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
一、正确认识 OPEC |
二、接近IEA(国际能源机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二、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
(一)做好行业规划,严格市场准入。 |
(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 |
(三)加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
(四)管住源头,防止成品油违规违法流入市场。 |
(五)发展新型营销方式,推进流通方式创新。 |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分类管理。 |
三、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
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抚脉历程——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1998~2002)[J]. 王佳宁. 改革, 2017(04)
- [2]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张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5)
- [3]我国地方炼化产业政策的演变、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昕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4]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 分报告之二 石油产业行政性垄断[A]. 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盛洪,赵农. 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 2013
- [5]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范式变迁的组织社会学分析(1988-2008)[D]. 梁波. 上海大学, 2010(03)
- [6]抚脉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8~2002)[J]. 本刊编辑部. 改革, 2008(06)
- [7]当代中国石油供应史研究 ——以浙江为个案[D]. 潘如龙. 浙江大学, 2006(06)
-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2(09)
-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浙江政报, 2002(11)
-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青海政报,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