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

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

一、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1](2021)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西医结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北京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运用广泛,但各医疗机构的诊疗和临床管理尚不够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和医疗质量。由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发起,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外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甲状腺病科牵头,以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为依托,由北京10余家医院中西医相关专家19人组成共识专家编写组,通过2轮集体讨论,最终形成共识。本共识内容涉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控、满意度评价、健康宣教、随访管理等方面,共计24个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本共识的制定,将为我国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医疗质量管理提供规范和参考,有利于提高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治水平。

张凤艳[2](2021)在《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甲状腺乳头状癌CT诊断的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人,共101枚甲状腺结节,包括49枚甲状腺乳头状癌、52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在所有结节中分析并记录以下8种CT表现,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微小钙化、囊性改变、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独立危险因素征象,并计算单征象及多征象联合在PTC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微小钙化、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四种CT征象在PTC与NG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均与PTC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7.374(95%CI 5.871127.636)、28.587(95%CI4.139197.460)和4.315(95%CI 0.85821.694)。单一CT征象来判断PTC灵敏度最高的是不规则低密度环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2.3%,90%,0.80,11.4。特异度最高的为边缘缺损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75.5%,96.2%,86.1%,0.72,19.9。通过三种征象联合模型对PTC进行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4.2%,91.1%,0.82,15.1。结论: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在PT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C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CT及其联合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使用超声和C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颈水平或基于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s,DORs)。次要结果是基于中央区和外侧区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DORs。结果: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167例患者,11601枚颈部淋巴结。基于颈水平分析,得出超声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35(95%CI 0.34-0.37),0.95(95%CI 0.94-0.95),13.94(95%CI 9.34-20.82),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6(95%CI 0.44-0.47),0.88(95%CI 0.87-0.89),7.24(95%CI 5.46-9.62),超声和CT联合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51(95%CI 0.49-0.52),0.85(95%CI 0.84-0.86),6.01(95%CI 3.84-9.40)。基于患者的分析中得到的超声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1(95%CI 0.36-0.46),0.92(95%CI 0.89-0.94),7.56(95%CI 4.08-14.01),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DORs分别是0.49(95%CI 0.44-0.54),0.91(95%CI 0.89-0.94),9.40(95%CI 5.79-15.27),超声和CT联合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64(95%CI 0.57-0.71),0.83(95%CI 0.77-0.88),8.59(95%CI 5.37-13.7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术前CT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起到了对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外侧区和基于患者的分析。CT和超声检查都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影像技术。第三部分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目的:评价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常规CT形态学参数术前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行颈部光谱双能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PTC者,根据淋巴结选取标准,选取相应颈水平轴位短径>5mm的淋巴结。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4例PTC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95枚(组1),非转移淋巴结55枚(组2)。16例PTC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63枚(组3)。另选取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作为良性增生组,淋巴结73枚(组4)。分析各组淋巴结常规CT形态学特点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PTC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病变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 normalized,Zeff-N)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得出转移淋巴结NIC、λHU及Zeff-N值临界值及其诊断效能,并与形态学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PTC中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和静脉期测得的光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eff-N)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2、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参数为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IC,当动脉期λHU>2.94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0.906,0.875,0.855,0.717;当动脉期NIC>0.21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642,0.966,0.939,0.769,0.608。与形态学分析相比,动脉期λHU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811 vs.0.789),动脉期NIC具有明显增高的特异性(0.966 vs.0.521)。结论:光谱成像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第四部分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性能;探讨结合影像组学、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47例纳入本研究,所有PTC均为单发病灶,按7:3的比例随机分组(训练队列:n=103例;验证队列:n=4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腺瘤(Thyroid adenoma,TA)、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等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病理分为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组和未转移组。2、由三名分别从事头颈影像诊断3年、7年及15年的医师根据CT征象独立评估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可疑转移和无转移三类。3、应用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勾画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PTC癌灶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基于高通量、多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一阶强度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高维小波特征,各期851个组学特征,每例病人共计2553个组学特征)。通过采用上采样,Z-score和均数标准化及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筛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元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CT主观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4、结合影像组学特征、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列线图(Nomogram)。采用校正曲线评估诺模图。采用决策曲线比较各预测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预期受益。结果:1、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年龄、部位、包膜侵犯、前后径、左右径、纵横比、CT诊断1(15年经验医师)及CT诊断2(7年经验医师)在PTC患者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20、7.554、15.650、18.693、15.506、13.924、30.093、11.552,P均<0.05)。采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构建3种临床模型。2、影像组学模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预测性能良好(训练和验证队列,P<0.01)。在验证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三期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医师的主观诊断(AUC,0.788,0.788,0.783,0.792vs.0.765)。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医师主观诊断及其他临床模型(AUC,0.848 vs.0.765,0.735,0.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CT诊断1、年龄、前后径、纵横比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优势比分别为1.455、-1.301、2.544、1.456,P均<0.01),由此构建临床列线图。4、预测模型示:在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中添加影像组学特征后提高了训练组中的预测效能(AUC由0.857提高至0.907);在验证组中得到了证实(AUC由0.783提高至0.835)。两个队列中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吻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在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提供了最大的诊断收益。结论:影像组学与临床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在临床列线图中添加了影像组学特征提高了PTC患者颈部LN转移的术前预测效能,CT影像组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潜在无创的技术方法。

李融融,刘燕萍,马良坤,邱玲,柴晓峰,李蕊[3](2021)在《存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史的女性妊娠期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相关的过量碘暴露对于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方法纳入孕前曾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的70例孕妇,分别进行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横断面评价。结果纳入研究的孕妇血清碘中位数为138.00μg/L,71.43%(50例)血清碘>90μg/L。与总体人群相比,孕前具有过量碘暴露史的女性孕期存在临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总体现患病率以及发生甲状腺毒症的风险均显着升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碘过量可使孕妇孕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风险增加至4.493倍(95%CI:1.251~16.140,P=0.021)。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如同时存在甲状腺疾病既往病史且孕期处于过量碘负荷(血清碘>90μg/L)者,相对于血清碘未升高且无既往甲状腺病史的情况,其发生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风险进一步增加(OR=7.703,95%CI:2.340~13.066,P=0.004)。结论孕前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导致的医源性碘暴露可能使孕期持续处于碘过量状态,其是孕妇罹患临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重要风险因子,而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者会更进一步增加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风险。

张倚彬[4](2021)在《PET/CT对碘扫描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探索18F-FDG PET/CT在临床诊疗中能否为术后131I-WBS显像阴性的DTC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PET/CT在此种类型疾病患者中诊断复发或转移的价值。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文献数据库、CNKI、CBM、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Embase、PubMed、和 Web of Science 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 2021年1月之前的所有与PET/CT对术后131I-WBS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相关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两名审查人员严格依据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依据(QUADAS-2)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异质性检验及敏感性分析用MetaDiSc软件进行,由异质性的结果决定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来合并Sen、Spec、PLR、NLR与DOR等指标,并绘制森林图及sROC曲线,计算AUC值。统计分析使用Stata 16.0软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的35篇文献研究(共计190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9-88岁)符合研究目的。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PET/CT诊断性能统计量进行合并,Sen、Spec、PLR、NLR、DOR 及 AUC 值分别为 0.86(95%CIs:0.82-0.90)、0.80(95%CIs:0.70-0.87)、4.2(95%CIs:2.8-6.4)、0.17(95%CIs:0.13-0.24)、24(95%CIs:12-47)、0.90(95%CIs:0.87-0.93)。Sen、Spec 的I2 分别为 74.30%(95%CIs:65.83-82.77)、79.89%(95%CIs:73.70-86.09),提示纳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本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类型(P=0.01)、患者人数(P=0.01)、TSH 刺激(P=0.04)、人种(P=0.01)、FTC 占比数(P=0.01)、男性占比数(P=0.02)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发现:有5篇原始研究存在较强敏感性,其他原始研究不会造成运算结果的敏感。Deeks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本研究可能存在偏倚(P=0.01)。结论:18F-FDG PET/CT在术后131I-WBS显像阴性的DTC患者中,对于复发或转移病灶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现有研究结果受到高度异质性与发表偏倚的影响。

梁莹[5](2021)在《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疏肝化痰消瘿方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及其数量、中医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影响,初步评价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门诊且确诊为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属气郁痰阻证瘿病,同时符合相关标准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对照组仅定期随诊观察。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适碘饮食、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周期为12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结节大小、结节数量、甲功以及相关安全指标的变化。将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实际完成64例,其中剔除3例,脱落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32例。2.一般资料比较:对64名患者分别在性别,病程,年龄,结节大小,结节数量,中医单项证候积分及其总积分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各方面均具有可比性。3.中医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15.63%,通过数据分析P<0.05,提示在中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通过治疗,治疗组总积分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比较:治疗组各项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疏肝化痰消瘿方可以改善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患者所表现出的各项症候:对照组除喉中有痰、烦躁易怒外,其余各项无明显改善(P>0.05),提示定期随访观察对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中医症候无明显改善。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无论是在改善主症方面还是次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6.结节的最大直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结节较前缩小,数量较前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未见明显缩小,数量未见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治疗组在缩小结节直径、较少其数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7.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组为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临床疗效而言治疗组更具优势。8.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甲功及甲状腺自身抗体、血、尿、便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疏肝化痰消瘿方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同时,缩小结节体积,减少数量,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应用。

陈文焕[6](2021)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手术治疗10例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食管黏膜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及腺癌为主,发病率较高,预后差。而中国更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增病例及新增死亡病例大约占全球一半。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其它学科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临床接诊多数为中晚期,此时单纯手术治疗难以获得可观的疗效,更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近数十年来,术前新辅助治疗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进展期食管癌的主流治疗方法,且有多项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优于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等。术前新辅助治疗目的在于缩小病灶、杀灭或减少转移灶、提高手术完整切除率、改善生存。新辅助化疗总体疗效仍较差,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对晚期食管癌展现出较化疗振奋人心的疗效,而化疗能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故设想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步化疗联合手术有更好的疗效。中国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大部分是鳞癌,本研究旨在探索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步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选取我科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既往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经评估临床分期介于Ⅱ-ⅣA期的患者纳入研究,每3周给予卡瑞丽珠单抗(第1天200m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第1天和第8天共26 mg/m2)+顺铂(第1-3天共75mg/m2)联合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5-6周后进行手术。主要终点是肿瘤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完成两个周期的NIC(Neo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新辅助免疫化疗)并进行肿瘤切除术的所有患者中进行评估,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初筛11例,排除1例(乙型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剩余10例均完成2疗程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并顺利进行手术。CR(complete response,完全缓解)、PR(partial response,部分缓解)、SD(stable disease,疾病稳定)病例分别占30%、50%、20%,ORR(overall response rate,总缓解率)为80%,无PD(progressive disease,疾病进展)病例出现。手术R0(完整切除)切除率100%,术后病理缓解情况p CR(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病理完全缓解)和MPR(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主要病理缓解)在所有病例中占比分别为30%、50%。治疗相关1、2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40%,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仅10%,无4/5级不良事件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仅有甲亢(20%)和1级皮疹(10%)。共有4名(40%)受试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吻合口瘘病情均较轻,皆为I级,给予一般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恢复。结论:本研究显示出接近于新辅助放化疗的p CR率(30%VS 33.3%-49%),ORR高达80%,且无重大不良事件,安全性更佳,力证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食管鳞癌的可行性。相较于原发病灶,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鳞癌对淋巴转移效应更显着。数据显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20%)较高,考虑与营养不良及新辅助治疗结束和手术间隔时间延长相关,但也可能是该治疗模式的安全隐患,仍须高度警惕。此次临床试验结果疗效优于一些其他的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化疗研究,说明我们的用药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包括PD-1抗体的选择及化疗用药的剂量和用药日程。

逯泓智[7](2021)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热消融术后5年及以上患者的资料及整理术后随访资料,对热消融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验证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此技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中心行热消融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81名,结节211枚,其中有24名患者同时消融了30枚良性结节,总结分析术前超声特点,甲状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恢复和复发情况。每位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在门诊复查颈部彩超,12个月之后,每年随访,观察消融区域吸收情况及局部复发、转移情况;术后1个月时复查甲状腺功能。统计围术期以及术后随访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1、基本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42.32±9.85岁(22-69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13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长为66.38±7.50个月(59-92个月),术前细胞学穿刺结果,根据Bethesda分级,其中5级41枚,6级140枚。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尽管有7名患者Anti-TPO>100IU/L,但总体来看甲状腺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内,TSH平均水平为2.85±1.60m IU/L,T3和T4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60±1.39pmol/L,15.53±2.50pmol/L。消融结节大多数位于腺体的中部,邻近上下极次之。消融治疗的结节除1例为混合性回声结节外,其余均为低回声结节,其中大部分为无钙化结节(90.61%),多数为无明显血供结节(64.64%);2、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融局部复发情况,二是消融区域吸收情况,三是肿瘤转移情况。181名患者中,无消融原位复发,无新发可疑恶性病灶,无可疑淋巴结转移发生。在术后12个月以内的随访中,术后3个月时,有部分消融区域完全吸收。截止至每名患者最近一次随访,除31名患者术后未进行规律随访,以及1名患者因结肠癌去世失访,消融区域情况无法明确,其余患者消融区域均已消失或仅可见穿刺针道;3、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消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反映热消融技术的安全性。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颈部大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血肿;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甲状旁腺损伤引起的手足麻木,抽搐;气管损伤,皮肤灼伤等。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大部分可耐受,或中止操作可缓解,无需口服止疼药物,术后1周内均恢复正常。术后有4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1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需口服优甲乐治疗;3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1人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需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4、不同消融方式的选择:结合不同目标结节的超声特点及患者全身状况,结节较大,血供较丰富,更倾向于选择微波消融治疗。2名经微波消融的患者在术后37个月随访时,仍有7×7×7mm和5×4×4mm的消融区域未完全消失,在最近一次随访中消失。结论:1、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热消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较低,疗效确切,可以作为PTMC的一种备选治疗方案;2、热消融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甲状腺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

李祎楠[8](2021)在《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理论探讨三个部分。临床研究是辽宁省中医药临床学(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课题——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一部分,基于张兰教授研制的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从主客观评价该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患者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EAT肝郁脾虚模型,从mi RNA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探讨逍遥散加味的疗效机制。理论部分以神形统一观为基础,提出神形失和即肝郁脾虚是桥本甲状腺炎亚临期的病机核心,以疏肝健脾为法通过调神养形达到神形统一。为桥本病亚临床期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及治疗药物,丰富了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在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本课题临床研究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方法,针对HT亚临床期、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限制含碘食物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生活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逍遥散加味颗粒剂,一次二袋(一袋约15g),一日3次开水冲服;对照组予金水宝片,一次4片,一日3次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首先,通过两组临床试验数据,观察逍遥散加味对HT亚临床期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下降率和中医症状指数等判定标准的影响,评价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疗效;其次,研究110例患者治疗前TGAb滴度值(应变量),与年龄、BMI、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血细胞簇分化抗原及中医症状积分等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回归关系,分析其相关性;最后,研究根据甲状腺双抗体滴度下降率的疗效判定标准,将TGAB或TPOAB滴度下降率≥30%的患者视为有效病例,划入有效病例组,TGAB或TPOAB滴度下降率<30%的患者则为无效病例,划入无效病例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指标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有差异的观察指标与是否有效之间的相关性,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是否有效作为因变量(赋值无效为1,有效为0),将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HT疗效的因素,初步明晰其作用靶点。2动物实验:以SPF级大鼠为载体,通过高碘诱发结合异源性甲状腺抗原免疫法诱导EAT大鼠模型,在EAT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复制出类中医肝郁脾虚证的大鼠模型,建立EAT肝郁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逍遥散组及金水宝片组,并与正常SPF级大鼠(正常组)比较,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FT3、FT4、TSH、TGAb、TPOAb,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mi R326、IL-4m RNA、IL-17m RNA、IFN-γm RNA基因表达,采用Wes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蛋白Ets-1的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脾组织中的CD4+IFN-γT细胞、CD4+IL-4 T细胞、CD4+IL-17 T细胞的分泌情况。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2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3理论探讨:根据HT亚临床期肝郁脾虚的病机核心,试从“神形统一观”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阐述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病亚临床期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防治HT提供新思路。结果1临床试验结果:(1)治疗前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性别、年龄、BMI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FT3、FT4和TSH的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清FT3、FT4、TSH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TPOAb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TGAB、TPOAb及下降幅度的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清TGAb、TPOAb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组间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TPOAb较对照组下降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下降幅度显着(P<0.01),而其血清TPOAb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当(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统计比较:治疗前两组受患者的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后两组内比较,治疗组在甲状腺肿大、周身乏力、胸胁胀满、情绪不宁、便溏、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方面和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单项症状在除周身乏力以外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及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分析上的意义。(5)TGAB、TPOAb滴度下降率疗效判定结果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55%,对照组总有效率52.73%,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两组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定结果的比较由表3-2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肝郁脾虚主症“便溏”和“舌象”的疗效与对照组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甲状腺肿大、周身乏力、胸胁胀满、情绪不宁、脉象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1.82%、89.09%、78.18%、87.27%和8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52.17%、50.00%、64.71%、64.00%和7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评定结果的比较:表3-3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3.36%,对照组总体有效率30.91%,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0.01)对照组。提示逍遥散加味改善中医症状的疗效优于金水宝片。(8)110例患者治疗前血清TGAb与各指标的多重线性回归:治疗前110例患者血清TGAb滴度值与Th17、CD4+T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CD19+B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5个指标与血清TGAB滴度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其中Th17、CD4+T细胞百分比、CD19+B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TGAb间呈正相关(r>0,P<0.05),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TGAb间存在负相关(r<0,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TGAb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9)治疗组55例患者不同疗效组别间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治疗组55例患者不同疗效组别间各指标比较,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两组间Th17、CD19+B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效组Th17、CD4+T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显着高于有效组,无效组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有效组。其余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h17表达水平与无疗效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有无疗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二者均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即血清Th17水平越高、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越低,患者治疗后无效的概率越高。而CD19+B细胞百分比和中医症状积分与疗效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10)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观察中,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尿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两组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2动物实验结果(1)成功构建EAT模型:造模8周时测定大鼠血清甲功五项,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大鼠TS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大鼠处于亚临床甲亢期;TGAb、TPOAb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且升高水平大于正常组均值的2倍,提示EAT造模成功。36只大鼠中有3只鼠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小于正常组抗体均值的2倍,遂予剔除。造模组与正常组FT3、FT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成功构建脾虚模型大鼠: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显着下降(P<0.01)。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粪便含水率显着升高(P<0.01),提示大鼠存在脾虚症状。(3)成功构建肝郁模型大鼠:造模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大鼠5min运动总距离和中央穿格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组大鼠中央区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鼠中央区运动总距离较正常组降低,停留时间较正常组延长,提示大鼠肝郁模型成功。(4)以上结果表明有33只大鼠成功构建成EAT肝郁脾虚模型,成模率达91.67%。进一步对33只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逍遥散组和金水宝组进行药物干预。药物干预阶段5只大鼠死亡,其中逍遥散加味组死亡3只,金水宝片组死亡2只。对死亡大鼠进行尸检发现除肺部有残留药物,其余组织未见明显异常。8周后进行后续药效与机制的实验研究。(5)对实验各组大鼠一般行为观察发现,正常组进食饮水正常,大鼠毛色亮泽,精神状态良好,行动灵敏,大便色深量多且颗粒饱满,外观行为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造模前束缚时性情暴躁、易怒,挣扎反抗并伴有嘶叫声,束缚解除后迅速躲避、背毛竖立。模型组大鼠造模后期出现外界刺激反应迟缓表现,挣扎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喜扎堆聚集,同时伴并懒动、眯眼倦怠等症状,毛色无光泽,食少,大便色浅质软,颗粒变小,甚至便溏。灌胃治疗后,逍遥散加味组和金水宝组大鼠一般状况较模型组大鼠进食情况,情绪、毛色等一系列外观行为明显改善。(6)通过8周治疗,各组大鼠血清FT3、FT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经检测模型组血清TSH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给予药物治疗后,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金水宝组大鼠血清TSH表达水平却无显着变化,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的表达明显高于金水宝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给予逍遥散或金水宝治疗后,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与金水宝组相比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下调的趋势。以上结果均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显着升高大鼠TSH表达水平,同时可以显着降低TGAb、TPOAb水平,且治疗效果优于金水宝片。(7)通过8周药物治疗后,分别对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mi R326的表达和IL-4、IL-17以及IFN-γ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mi R326的表达以及IL-17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逍遥散加味或金水宝片后mi R326的表达和IL-17 m RNA的表达显着下调,且逍遥散组mi R326的表达和IL-17m 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金水宝组。而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IL-4和IFN-γm 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显着降低mi R326的表达以及IL-17m RNA的表达水平,且逍遥散加味的药效明显优于金水宝片。(8)T淋巴细胞异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自身免疫相关的效应T细胞包括Th1,Th2和Th17细胞,它们分别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7。为了确定逍遥散加味是否可以对效应T细胞有影响,我们测量了大鼠脾脏Th1,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CD4+IFN-γ+T细胞,CD4+IL-4+T细胞和CD4+IL-7+T细胞分别代表Th1细胞,Th2细胞和Th17细胞。模型组大鼠脾组织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也与IL-17 m RNA水平升高一致,而IFN-γm RNA水平各组则没有差异。Th2细胞的比例在各组间也没有差异,这与IL-4 m RNA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水平一致。以上结果表明了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桥本甲状腺炎疾病的发病机制。经给予金水宝进行治疗后虽然减少了Th1细胞的比例,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给予逍遥散加味药物治疗后,大鼠脾组织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显着下降(P<0.01),且逍遥散组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金水宝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通过调节Th17细胞对桥本甲状腺炎有治疗作用,且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明显优于金水宝片。(9)采用Wes法检测四组大鼠甲状腺Ets-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ts-1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逍遥散加味或金水宝片治疗后Ets-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金水宝组相比,逍遥散组对Ets-1蛋白的表达的上调作用更为显着(P<0.01)。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上调mi R326下游靶蛋白Ets-1表达水平。(10)为了检测逍遥散加味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我们对四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切片进行了HE染色。正常组大鼠甲状腺结构完整,滤泡大小及形态规则,无明显淋巴浸润;模型组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滤泡萎缩,滤泡腔及间质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逍遥散加味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腔扩大,部分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轻;金水宝片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完整,病理形态与逍遥散加味组类似,其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重于逍遥散加味组。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减少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对甲状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3理论探讨:(1)“神形”涵义之源流考;(2)形神失和与肝郁脾虚关系的阐述;(3)以“神形统一观”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病的理论内涵。结论:1逍遥散加味可有效降低HT患者甲状腺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滴度,减轻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可能参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外周血中Th17表达水平和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是逍遥散加味早期干预肝郁脾虚HT临床患者的独立疗效预测指标。临床早期应用于辨证干预HT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逍遥散加味散可通过降低EAT肝郁脾虚大鼠甲状腺组织中mi R326的表达,上调靶蛋白Ets-1的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减少IL-17 m RNA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最终对甲状腺组织产生保护作用。3“神”紊乱参与了HT的发病,并且可能是诱发HT患者肝气郁结的潜在病因。脾肾不足导致“形”的损伤,可能是HT发病的基础。最后,从疏肝健脾为主治疗角度诠释“神形统一观”的理论内涵。

林霜[9](2021)在《延吉市成年人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延吉市成年人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探索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为甲状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10月-12月到延吉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以上且居住5年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对入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甲状腺多普勒超声检查等。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居民尿碘中位数和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组人群尿碘中位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差异,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1)延吉市成年人尿碘中位数为194.70μg/L,在年龄、进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饮食习惯、脂代谢指标的不同组间存在尿碘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延吉市成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为0.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0.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0.9%,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12.7%,甲状腺结节为23.4%,甲状腺肿为2.4%,Tg Ab阳性率11.7%,TPOAb阳性率11.0%。(3)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体重指数增加及TPOAb阳性。中年人和老年人相对于青年人,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OR=1.955,95%CI:1.356-2.819;OR=2.586,95%CI:1.247-5.362)。超重和肥胖人群相对于体重正常人群,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OR=1.523,95%CI:1.061-2.185;OR=2.359,95%CI:1.423-3.910)。TPOAb阳性人群相对于TPOAb阴性人群,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OR=1.753,95%CI:1.097-2.800)。(4)延吉市成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为12.7%,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TPOAb阳性、Tg Ab阳性。老年人相对于青年人,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风险增加(OR=3.178,95%CI:1.432-7.053)。TPOAb阳性人群相对于TPOAb阴性人群,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风险增加(OR=1.918,95%CI:1.059-3.474)。Tg Ab阳性人群相对于Tg Ab阴性人群,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风险增加(OR=1.958,95%CI:1.095-3.501)。结论:(1)延吉市成年人碘营养总体处于碘适宜状态。(2)延吉市成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接近全国水平。(3)年龄增长、体重指数增加及TPOAb阳性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4)年龄增长、TPOAb阳性及Tg Ab阳性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

柴佳鹏[10](2021)在《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经验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运用王富春教授关于穴位贴敷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阐述其关于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证经验和用药原则。为其经验方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并通过临床观察结果验证所用方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根据王富春教授已发表的着作以及论文,阐释其经验方法和治疗特点。2.通过临床观察验证王富春教授经验方的疗效。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大连维特奥国际医院患者共36例。运用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每位患者治疗30天为1个疗程,隔日贴一次,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14天后进行随访。3.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包括颈部不适,局部结节、喉咙异物感、常叹息、多汗、乏力、胸胁窜痛、情绪起伏、纳差的积分,通过彩超观察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验证了王富春教授经验方对于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型)具有良好的疗效。2.中医证候疗效上,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0.70%,甲状腺结节直径缩小疗效有效率为87.5%。在中医证候积分单项比较中,其中一些症状例如情绪不稳定,常叹息等疗效良好。3.结合试验研究结束后的随访,治疗前和随访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病情复发程度低。结论:1.王富春教授经验方在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结节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2.在随访中,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的疗效体现出了延续性,复发率低。3.通过对试验前后进行对比,未见其他损害,验证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西医结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北京专家共识(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2 结果
    2.1 HT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检查的比例
    2.2 HT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评估的比例
    2.3 HT患者合并甲状腺毒症进行甲状腺摄碘率检查的比例
    2.4 HT合并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TRAb检查的比例
    2.5 HT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时行细胞学及病理检查的比例
    2.6 HT患者伴有甲减时左甲状腺素(L-T4)替代疗法的使用率
    2.7 HT患者甲状腺毒症期口服抗甲状腺药物使用率
    2.8 甲状腺毒症期HT患者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的比例
    2.9 HT合并甲状腺癌时手术治疗的比例
    2.1 0 HT患者中医药适时参与治疗的比例
    2.11 HT患者辨证口服中成药的比例
    2.12 HT患者辨证口服中药汤药的比例
    2.13对HT患者依据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规范辨证论治的比例
    2.14 HT患者接受中医外治治疗的比例
    2.15从甲状腺功能、症状体征、抗甲状腺抗体滴度、超声影像四个方面对HT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的比例
    2.16 HT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得到纠正的比例
    2.17 HT患者经治疗后抗体滴度较治疗前下降的比例
    2.18 HT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的比例
    2.19 HT患者经治疗后甲状腺超声影像学指标改善的比例
    2.20 HT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的监控率
    2.21 HT患者健康宣教完成率
    2.22 HT患者随访完成率
    2.23 HT患者满意度评价完成率
3 结语

(2)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 CT 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及病灶特征
        2.2 影像学特征及单因素分析
        2.3 影像学特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3.1 概述
        3.2 边缘缺损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3 增强后模糊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4 低密度环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5 不足之处及展望
    4 结论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
        2.2 超声和CT在颈水平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2.3 超声和CT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3 讨论
        3.1 主要结果及意义
        3.2 优势及不足之处
    4 结论
第三部分 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淋巴结的选取及分组
        1.3 CT扫描参数
        1.4 图像分析与处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2.2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比较
        2.3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诊断效能
        2.4 良性淋巴结各组间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2.5 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2.6 PTC中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
        2.7 CT形态学及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比较
    3 讨论
        3.1 能谱CT的发展及光谱CT优势
        3.2 CT形态学诊断性能分析
        3.3 光谱CT能谱曲线诊断性能分析
        3.4 光谱CT碘浓度诊断性能分析
        3.5 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值诊断性能分析
        3.6 光谱CT各参数在良性淋巴结中的比较及分析
        3.7 不足之处
    4 结论
第四部分 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扫描参数
        1.3 原发灶一般形态学特征
        1.4 CT征象对LN转移的判断
        1.5 感兴趣区病灶分割及特征提取
        1.6 特征筛选降维
        1.7 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8 统计分析
        1.9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2.2 临床模型构建
        2.3 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
        2.4 临床模型、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2.5 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3 讨论
        3.1 影像组学概述
        3.2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肿瘤应用中的流程
        3.3 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分析
        3.4 影像组学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3.5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存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史的女性妊娠期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2 碘代谢的实验室评价
        2.2.1 孕期的碘营养代谢状况
        2.2.2 碘营养代谢状况与甲状腺功能分布
        2.2.3 存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史的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与总体人群的对比
3 讨 论

(4)PET/CT对碘扫描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2.1.1 数据库选择
        2.1.2 检索策略
        2.1.3 检索词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文献数据提取
    2.5 数据分析
        2.5.1 诊断性能分析
        2.5.2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研究与选择
    3.2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18)F-FDG PET/CT的诊断性能的meta分析
        3.4.1 异质性检验
        3.4.2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3.5 敏感性分析和Deeks偏倚检验
第四章 讨论
    4.1 PET/CT与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
    4.2 各指标与DTC转移/复发的监测
        4.2.1 TSH
        4.2.2 Tg
        4.2.3 TgAb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 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甲状腺癌在影像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5)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手术治疗1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入组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终止标准
    2.6 治疗方案和剂量
    2.7 剂量调整及停止给药
    2.8 伴随治疗
    2.9 研究目的
    2.10 检查指标评价
    2.11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最终入组患者临床特征
    3.2 疗效评价
    3.3 新辅助治疗不良反应
    3.4 手术情况
    3.5 术后并发症
4.讨论
    4.1 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步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4.2 新辅助免疫治疗同步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4.3 不足与展望
    4.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食管鳞癌第八版TNM分期
    附件二 知情同意书
    附件三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版(节选)
    附件四 伦理学考虑
综述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PTMC的生物学特性
    2.2 热消融技术及超声造影技术原理
    2.3 我国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热消融开展的现状
        2.3.1 热消融技术的安全性
        2.3.2 热消融技术的有效性及效果评估
        2.3.3 热消融技术的局限性
        2.3.4 低危PTMC临床观察与热消融
    2.4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收集
    3.2 术前准备
    3.3 仪器与设备
    3.4 热消融治疗流程
    3.5 术后随访方案
    3.6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特点
    4.2 结节术前超声特点
    4.3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4.4 消融区域吸收情况
    4.5 消融局部复发、新发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4.6 不同术式的对比
第5章 讨论
    5.1 PTMC热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2 热消融疗效评价体系
    5.3 热消融治疗的安全性
    5.4 临床随访与动物实验研究
    5.5 热消融与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5.6 消融区域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miRNA326调节Th17细胞探讨逍遥散加味干预EAT肝郁脾虚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神形统一观”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mircoRNA靶向调控相关免疫细胞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延吉市成年人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碘营养与甲状腺疾病
    2.1 碘的分布和代谢
    2.2 碘营养状况评价
    2.3 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2.3.1 碘缺乏与甲状腺疾病
        2.3.2 碘过量与甲状腺疾病
    2.4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
        3.2.2 体格检查
        3.2.3 生化指标检查
        3.2.4 甲状腺彩超
        3.2.5 分组
        3.2.6 疾病诊断
    3.3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2 尿碘水平
        4.2.1 尿碘总体水平情况
        4.2.2 不同人群尿碘水平
    4.3 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
        4.3.1 甲状腺疾病的总体患病率
        4.3.2 不同甲状腺疾病人群的尿碘水平
        4.3.3 不同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
        4.3.4 不同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情况
    4.4 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4.4.1 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分析
        4.4.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碘营养状态
    5.2 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
        5.2.1 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
        5.2.2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5.2.3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5.3 总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经验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近十年甲状腺结节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王富春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证经验
    1 王富春教授学术思想及成果概述
    2 王富春教授对甲状腺结节病的认识
    3 王富春教授确立的治则治法
    4 临证诊疗特点
    5 选穴分析
    6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依据
    7 典型案例举隅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3 疗效观察
    4 安全性评价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7 安全性分析
    8 脱落情况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西医结合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北京专家共识(2021版)[J].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1(06)
  • [2]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D]. 张凤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存在孕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史的女性妊娠期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横断面研究[J]. 李融融,刘燕萍,马良坤,邱玲,柴晓峰,李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06)
  • [4]PET/CT对碘扫描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D]. 张倚彬. 延边大学, 2021(02)
  • [5]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疗效观察[D]. 梁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手术治疗10例分析[D]. 陈文焕. 汕头大学, 2021(02)
  • [7]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逯泓智. 吉林大学, 2021(01)
  • [8]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李祎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延吉市成年人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 林霜. 吉林大学, 2021(01)
  • [10]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经验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D]. 柴佳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临床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