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制造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

钢结构制造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

一、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赵兴刚[1](2021)在《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钢结构制作技术为最常用的施工技术,焊接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但是在焊接中产生的变形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钢结构的外形和使用性能,更会严重影响焊接件的刚度,最终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重点分析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措施。

祝振宇[2](2021)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筑产业化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住宅及公共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地增多。相对于传统的建筑体系,装配式钢结构体系能够有效缩短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成本,同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又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钢材可回收等优点,符合国家提倡的环境保护理念。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未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关键施工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山西省首个装配式钢结构高层公共建筑,基于实际工程中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在建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钢构件制作及施工技术。对箱型柱、H型钢梁的制作流程进行总结,并分析了钢构件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要点问题。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搜索、工程实践等手段,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适用的现有技术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包括钢柱与钢梁的安装技术、楼板体系施工技术、墙板体系施工技术、钢构件的防腐防火技术等。(2)对背景工程的概况进行介绍,研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3)介绍了施工模拟理论,通过Midas/Gen软件内置的建模功能,根据工程结构图纸建立实际工程的模型,输入施工模拟所需的荷载,定义结构的边界条件,完成施工模拟所需结构组、边界组及荷载组的定义。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并与一次性加载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钢柱,计算其各自的竖向变形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钢柱的预找平值,为钢柱的下料长度提供参考。(4)对Tekla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深化设计以及BIM技术在精准下料、虚拟预拼装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对单边螺栓及自复位阻尼器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应用BIM技术进行部品部件的模拟安装工作,将复杂的施工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针对机电专业施工与主体钢结构易产生碰撞的问题,提出基于BIM的3D扫描仪辅助施工技术,并对其关键步骤进行研究。最后对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长效防腐防火技术及ALC墙板的安装工艺进行研究。全文研究的结论如下:(1)现有的钢构件制作工艺可满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生产需要,构件制作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是钢结构构件质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焊接缺陷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钢柱钢梁安装技术、楼承板施工技术、维护体系的施工技术相对来说已经基本成熟,施工的重难点在于部品部件之间的连接上。(2)与分段加载法施工模拟对比,一次性加载法下本工程的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大。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中部位置的钢柱竖向变形相较而言更大,选取分析的中柱(柱4)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6.5mm,边柱(柱3)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5.5mm,角柱(柱1)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2.8mm,大截面柱(柱2)的竖向变形最大值为1.7mm。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中部位置钢柱的竖向变形进行重点监测。经计算,柱1和柱2的预找平值均小于0.6mm,可不进行找平。柱3和柱4可在制作时考虑对其进行分段找平。(3)Tekla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深化设计方面的应用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将BIM技术应用到精准下料和虚拟预拼装中,可提升钢材的利用效率以及构件制作安装的精准性。利用BIM技术,可将单边螺栓及高强钢环簧自复位耗能阻尼器等复杂构件的施工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现场施工人员,降低了复杂技术交底的难度。应用基于BIM的3D扫描仪辅助施工技术,可避免机电安装过程中与主体钢结构的碰撞,避免大量的返工。应用长效防腐防火技术可有效提升钢构件的防腐防火性能。通过对ALC墙板进行防裂设计,可提高ALC墙板的抗裂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常山[3](2020)在《正八边形钢板腹梁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由于钢材的可回收利用性,采用钢结构桥梁对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有效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不断凸显。因此,轻型化、工业化、组装化桥梁建造在未来将占据桥梁建设的主要地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梁外观的新型钢结构主梁——正八边形钢板腹梁。依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二批高层次人才选拔资助方案,对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的静载弯曲性能、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腹板开孔处环向应力、腹板屈曲承载力和腹板纯剪切屈曲能力等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并归纳总结了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的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模拟设计了一座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简支梁桥和一座应急桥梁,说明该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领域的可行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参考相关规范并结合某钢桁腹式组合梁桥设计图纸,制作了1片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的试验梁,采用跨中对称两点加载方式进行了静载弯曲试验。观察试验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可以看出,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的工作状态主要分为线弹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屈服阶段三个阶段。根据试验梁最终的破坏形态可以发现,顶板出现了明显的受压屈曲变形且腹板也出现了面外屈曲现象。(2)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2017建立了正八边形钢板腹梁试验梁的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模型。通过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结构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顶、底板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特点以及最终的结构破坏形态。为避免腹板出现受压屈曲现象,应设置足够的腹板刚度。(3)借鉴蜂窝梁挠度计算中的费氏空腹桁架理论,推导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的挠度计算公式。针对不同荷载类型,提出相应的正八边形钢板腹梁挠度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参数分析的正八边形钢板腹梁挠度计算简便方法。将有限元分析得到挠度、试验实测挠度与提出的挠度计算方法进行对比。(4)对可能影响正八边形钢板腹梁挠度的设计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主要包括孔型、扩张比和高跨比三个因素。通过分析各设计参数变化对结构挠度的影响,得到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或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正八边形钢板腹梁弯曲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在发生顶板失稳、腹板屈曲和强度破坏三种破坏形态时,结构的承载力和结构各部件的应力计算方法。借鉴蜂窝梁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假定条件,推导正八边形钢板腹梁的抗弯和抗剪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5)为计算腹板开孔处环向应力,结合腹板结构特点并引入费氏空腹桁架理论,将腹板划分为五个计算截面,分别讨论每个计算截面的环向应力计算方法,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验证。基于欧洲规范中蜂窝梁腹板屈曲承载力计算采用的斜压柱理论模型,提出了正八边形钢板腹梁腹板屈曲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为验证所提出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正八边形腹板屈曲分析模型,分析扩张比、翼缘板与腹板厚度的比值等两个参数对腹板屈曲承载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地,引入翼缘板约束效应系数对提出的修正斜压柱理论模型进行改进,从而得到了适用于正八边形钢板腹梁腹板屈曲承载力计算方法。(6)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四边简支、两边简支两边固支和四边固支三种边界条件下的八边形开孔薄板纯剪切屈曲系数进行分析。基于矩形薄板屈曲特征系数计算公式,找到了合理的有限元模拟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宽高比、边高比和扩张比三个因素对八边形开孔腹板屈曲系数的影响。采用数据拟合方式,对矩形薄板屈曲特征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从而得到八边形开孔薄板纯剪切屈曲系数计算公式。

曹平[4](2020)在《核电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改装》文中认为箱型截面构件由于具有结构力学性能好、双向抗弯刚度大、自重轻等特点,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标准的制作工艺,主要涉及下料、组对、焊接,端铣等步骤,常规采用的焊接方法有气保焊,埋弧自动焊和电渣焊。但在核电钢结构的制作上电渣焊技术尚未被应用过,而国际核安全原则中明确要求核电必须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XX公司在一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箱型钢结构的制作任务,箱型钢结构内隔板全熔透焊缝为一级焊缝,而构件截面高度较小,人无法进入内部焊接。该箱型体为重要构件,制作精度要求高,对于单件直线度控制在3mm以内,且全熔透焊缝焊后需要100%进行超声波检测。核电钢制品存在构件尺寸小,精度高的特点,复杂的箱型结构制作较少。焊接上也主要采用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在电渣焊工艺方面研究甚少,且没有现成的电渣焊设备。为了完成该箱型结构的制作任务,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流程,但在焊接方案选择上,由于常规的气体保护焊不能满足箱型结构内隔板的焊接质量要求,因而采用了电渣焊。本文研究了基于埋弧焊设备的设备改装方法,使之具备电渣焊功能。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分析,确定了电渣焊设备改装的可行性,并提出三种改装方案供选择,通过比较,选择了埋弧焊电渣焊一体机的改装方案,进而按照改装方案完成了电渣焊机的改装,通过焊接试验件,焊接过程中能保持焊接持续、不熄弧,设备运转良好,可认为设备改装合格,已具备电渣焊功能。为了保证核电箱型钢结构的加工质量,使用改装完成的电渣焊设备开展了熔嘴电渣焊工艺研究。在掌握了熔嘴电渣焊工艺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渣焊工艺试验,确定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对常见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在工程实体上进行了应用,焊缝质量满足要求,较好的完成了项目任务。

黄菲[5](2019)在《中建八局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结构产业作为建筑业的一个新型产业,因其新颖美观、结构性能好、安全系数高和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近些年,国内钢结构存在施工质量管理不规范、技术人才缺乏以及各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发生质量事故,因此,研究适用于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尤为重要。以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从钢结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状况;从地脚螺栓预埋、钢结构工程安装、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等方面分析了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实施的重难点;从人员、技术、管理、环境、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从材料、钢结构加工制作、钢结构安装过程、钢结构运输与使用维护等方面深入剖析了钢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并从勘察阶段、设计阶段、加工制造阶段、施工安装阶段、监理单位监督、质量监督机构、气候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中建八局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运用相关理论,从钢结构构件制作技术、钢结构构件连接技术、钢结构构件焊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钢结构涂装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等方面设计了项目施工技术方案;从质量控制组织、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施工生产要素控制、质量持续改进及检查和验证等方面构建了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编制了QC小组活动程序,并制定了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综合以上因素设计了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项目之中。对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结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案适用于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具有很好的效果。该研究对提高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同类型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龙[6](2019)在《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三层双腹叠梁施工及安装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响应时代需求,现如今火力发电机组正朝着大容量、高参数方向逐步发展,锅炉钢结构的设计要求也相应随之变化,特别是锅炉钢结构中的大板梁设计参数和重量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电厂2×1000MW机组的二次再热塔式锅炉钢结构大板梁便是采用三层双幅叠梁的设计,其中上层叠梁为“Π”型结构,长度方向分为三段;中层、下层叠梁为通长“I”型结构,三层叠梁使用高强螺栓连接为一体后再通过端部法兰与200mm厚度的端板连接,力是从大板梁两侧200mm的支撑端板传递到锅炉主钢架的。这种大板梁的连接节点多,在三维面的各个方向均需要螺栓连接并且贴合面要求紧密接触,连接方式复杂,给生产制造带来严峻挑战。本文研究建立完整的、统一的基准体系,在叠梁组合前标识基准线,并严格按照基准进行制造,保证了大板梁各个连接节点的穿孔率和摩擦面要求。根据大板梁叠梁截面大、重量重的特点,采用卧式组合及卧式焊接,摒弃传统的“T”型角焊缝“船型”焊的焊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大板梁叠梁之间叠合面的孔采用工厂配钻方式,有效消除焊接变形不一致的影响,并能同时进行生产,极大地缩短了制作周期。大板梁大厚度钢板对接焊缝焊接采用火焰切割方法制备“X”型坡口,达到了与机械加工“U”型坡口同样的质量要求,且缩短工期、降低生产成本。在不具备机械加工“U”型坡口条件下,为大厚板对接焊缝焊接提供了新的思路。设计大板梁翻转架,以此保证偏重心大板梁的翻转。翻转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降低安全风险;并且可以对不同重量,不同长度的钢结构大板梁进行翻转,实现可持续利用。通过本工艺解决电厂锅炉框架大板梁外形尺寸大、单体质量大、构件难以翻身、板材厚度大、变形后矫正困难、精度要求严、可焊性低、螺栓孔群数多等问题,降低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提高安装精度及施工效率,并在华能莱芜电厂2×1000MW机组锅炉钢结构三层双腹板叠梁项目中应用。

程统然[7](2019)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社会经济蓬勃的发展,钢结构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如生产厂房和住宅商品房开始逐渐由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向钢结构建筑转化,我国的建筑技术也由此开始了重大的革新。但目前已有研究大多数是针对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定性叙述,钢结构施工中的安全危险源的前馈信号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其危险的预估精度也远没有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距实时预测的要求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本篇论文的创作目标就是从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前馈信号的角度出发,探求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危险源的前馈信号,并设计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进行实时预测的方法。(1)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在详细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研究现状和方向,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进而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并设计研究思路。(2)阐述理论和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掌握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以及事故致因理论,并围绕于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研究方向进行理论和应用阐述,为后期PaICFs模型构建提供理论基础。(3)解析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阐述钢结构工程的技术特点,包括钢结构工程的优点、缺点及其质量问题的主要特点,并针对钢结构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分前期资料、会审图纸、化学成分、加工制作、连接、运输、安装和使用维护几个方面做出阐述,从而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对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4)构建事故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调查模型。对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进行定义分析,然后构建了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阻止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成为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正式建立了钢结构工程质量PaICFs调查模型,且对建立PaICFs模型时可能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做出了详细分析。最后在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和关键环节,以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5)案例分析。对具体的案例事故进行了分析,首先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然后根据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常规处理方法来选择最适合本次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分析出的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对事故原因的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进行分析,将得到的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加入PaICFs数据库中。

戚亮杰[8](2018)在《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为了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的新建现代建筑,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传统风格建筑应运而生,同时又因钢结构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钢结构传统风格建筑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对其研究的意义重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设计了4个比例为1:1.5的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试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比及上下柱线刚度比对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试件进入塑性阶段后,圆形盖板和矩形钢管柱连接处的热影响区开裂,裂缝沿着角焊缝方向延伸,导致最后的破坏;当加载结束时,所有试件的位移角均处于1/35和1/45之间,满足我国规范中钢结构弹塑性位移角1/50的限值要求,变形能力较强。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适合该类构件的理想双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同时为了考虑加载过程中的损伤积累,引入损伤系数定量地描述钢转换柱连接刚度的退化效应,最后给出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规则及计算公式。(2)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并考虑了初始缺陷及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滞回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屈服首先发生在加载侧的矩形钢管受拉翼缘的角处,之后翼缘受拉侧截面的两角处屈服范围持续增大。单调加载结果表明:增大轴力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断裂的可能性;上下柱线刚度比越小,转换截面处的应力三轴度越大,Mises应力相应减小,其断裂指数增大。(3)对一榀含异型节点的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依次输入相当于8度多遇、8度设防及8度罕遇烈度的El Centro波、汶川波与兰州波。在输入低于8度罕遇烈度地震波作用时,没有宏观损伤发生,在峰值加速度400 gal汶川波作用下,模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305,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为了了解该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最终破坏形态,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斗、栱构件最先屈服,并沿腹板与翼缘交接处撕裂破坏,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大梁端部母材最终被拉断,破坏机制属于梁铰机制;结构的极限位移角达到1/20,表现出良好的抗倒塌能力。(4)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该钢框架进行动力时程及静力推覆分析。当对结构施加峰值加速度为1000 gal的地震波时,边跨边柱发生明显的宏观破坏;试件屈服变形主要出现在各斗、栱处,主梁梁端外凸与鼓起现象较为明显。随着钢材屈服强度的增大,框架延性降低,承载力和刚度大幅度增大;轴压比的变化对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延性、承载力、刚度,以及破坏模式均有较大影响;不同的栱布置形式对结构的破坏模式有一定影响,栱构件的存在将梁端的塑性铰外移至栱构件外侧。(5)将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划分为四个性能要求,分别为正常运行、基本运行、修复后运行和生命安全,依次对应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的破坏情况,同时建立抗震性能的最高目标、较高目标、中等目标及基本目标,提出了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应用于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给出具体的设计步骤,并应用于一个五层的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实例。

杜帅军[9](2018)在《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更多的超高层建筑将会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于钢结构所具有的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优越等特性,常用于超高层建筑。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实现工程设计的科学手段,直接影响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能够提高钢结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某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过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从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入手,在广泛阅读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某超高钢结构工程,介绍了超高层钢结构深化设计步骤,进行了深化设计的重难点分析,给出了实施要点。通过超高层钢结构构件的常用形式,分析了超高层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的特点和难点,归纳了某超高层钢结构构件加工过程及工艺的技术控制点。根据某超高层钢结构的吊装工况分析,得出了安装关键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的措施,并论证了安装的可靠性。最后,对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现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为类似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冯祥利[10](2018)在《低合金高强Q460钢厚板焊接接头的变形及断裂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高端制造业对钢结构轻量化和实际服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升级,使得以Q420、Q460以及Q550等为代表的高级别低合金高强结构用钢在工程构件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熔焊作为现代钢结构的一种重要连接方式,其质量直接影响钢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实际服役安全性。而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等焊接方式,以其各自的优势在不同领域的钢结构连接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焊接构件在焊缝及其附近发生局部的组织变化,直接左右接头的力学性能。对于高强度级别的低合金钢,强度主要依赖于贝氏体或马氏体相,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接头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被加热而发生回火软化现象。此外,大型焊接结构需要实施多道次重复焊接母材(base metal,BM),因工艺过程相对复杂,将引起熔合区(fusion zone,FZ)组织的不均匀,以致因循环热应力、熔渣残留等工艺因素形成微裂纹,严重影响接头的强韧性及服役安全性。本研究以现代高端建筑、交通结构用低合金高强度Q460钢厚板为对象,选择埋弧焊以及CO2气体保护焊(实心焊丝、药芯焊丝)方式熔焊连接,研究不同焊接方式、焊接工艺下低合金高强度钢厚板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硬度分布及准静态、动态强韧性(包括考虑缺口的冲击吸收功、含裂纹的动态断裂韧性)匹配,揭示了焊接接头变形及断裂行为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热输入对Q460钢埋弧焊接头整体抗拉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接头拉伸断裂延伸率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接头获得优异的强韧性。19.0kJ/cm条件下焊接头FZ与HAZ界面的变形不协调,成为过早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相同热输入下,Q460钢CO2气体保护药芯焊接头随热输入增加FZ柱状晶特征逐渐减弱、奥氏体晶粒细化,针状铁素体比例降低、大尺寸魏氏铁素体明显增加。实心焊接头FZ硬度均介于BM和HAZ硬度值之间,药芯焊接头FZ硬度随热输入增加显着降低,出现焊接FZ软化现象。Q460钢厚板的CO2气体保护药芯焊熔池中的熔渣反应与运动,是影响熔池金属的凝固及随后固态相变过程、导致接头FZ组织及硬度分布发生显着变化、使其在拉应力下的塑性变形和断裂机制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揭示,与相同热输入的实心焊接相比,药芯焊使Q460钢接头熔合区等轴晶比例增加、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化,同时能够降低热影响区宽度。两种接头热影响区均发生硬化。两种接头的冲击吸收功均随试验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在室温至-40℃范围内,药芯焊接头具有更高的韧性。室温冲击载荷下裂纹的起裂及扩展行为主要受针状铁素体的尺寸及分布控制,随温度降低,仿晶界铁素体与针状铁素体塑性变形能力的差异明显。Q460钢及其埋弧焊焊接接头的拉伸变形行为均表现出对应变速率敏感。随热输入的增加,焊接接头拉伸性能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增加。随热输入增加,接头熔合区针状铁素体所占比率增大,是其拉伸性能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已经应用于相关钢结构设计、安全规范的制订。在室温至-70℃范围内,中等热输入的CO2气体保护药芯焊接接头均表现出优异的动态断裂韧性,而低热输入的接头动态断裂韧性值最低。随温度由室温降低至-70℃,Q460钢焊接接头动态断裂机制发生了由延性断裂逐渐向解理脆性断裂的转变。低热输入焊接接头熔合区柱状晶界面具有平面生长特征的仿晶界铁素体,易诱发低温下裂纹沿晶快速扩展。研究发现,在低温动态断裂过程中,细小针状铁素体可有效地阻碍裂纹扩展,成为其维持高动态断裂韧性的关键,为焊接结构探伤的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结构制作和连接中焊接缺陷的种类
    1.1 气孔
    1.2 夹渣
    1.3 咬边
    1.4 未熔合
    1.5 收缩变形
    1.6 扭曲变形
2 影响钢结构制作中焊接变形的因素
    2.1 材料因素
    2.2 钢结构刚度
    2.3 焊接缝的位置
    2.4 焊接工艺
3 控制大型钢结构制作中变形的方法
    3.1 规范焊接的顺序
    3.2 强化焊接节点构造
    3.3 严格控制焊接工艺
    3.4 借助固定夹具增强整体刚性
    3.5 有效运用反变形法
    3.6 控制焊接的整个过程
    3.7 控制焊缝的数量和大小
    3.8 强化大型钢板拼接梁的制作和焊接
4 结束语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概念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及其适用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现有适用施工工艺总结
    2.1 构件制作流程与重难点分析
        2.1.1 箱型柱制作
        2.1.2 H型钢梁制作
        2.1.3 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方法
    2.2 主体结构施工
        2.2.1 钢柱安装
        2.2.2 钢梁安装
        2.2.3 楼板体系与施工工艺
        2.2.4 维护体系与施工工艺
        2.2.5 防腐防火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际工程案例与应用
    3.1 工程简介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体系
        3.1.3 项目亮点
    3.2 存在的问题与新技术研究
        3.2.1 存在问题
        3.2.2 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模拟分析
    4.1 施工模拟分析理论
        4.1.1 一次性加载法
        4.1.2 近似施工模拟法
        4.1.3 分段加载法
    4.2 工程模型建立
        4.2.1 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2.2 Midas/Gen模型建立
        4.2.3 定义边界条件及荷载
    4.3 施工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4.3.1 施工数值模拟步骤
        4.3.2 一次性加载数值分析
        4.3.3 施工模拟分析结果
        4.3.4 一次性加载与施工模拟分析结果对比
        4.3.5 钢管混凝土柱竖向变形对比
        4.3.6 竖向构件预找平值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新技术研究
    5.1 基于BIM的数字化加工技术
        5.1.1 深化设计
        5.1.2 精准下料
        5.1.3 虚拟预拼装
    5.2 高预紧力单边螺栓施工技术
        5.2.1 组成部分
        5.2.2 基于BIM的部品部件模拟安装
    5.3 高强钢环簧自复位摩擦环簧阻尼器施工技术
        5.3.1 阻尼器构成
        5.3.2 高强钢环簧自复位耗能支撑体系
        5.3.3 施工工艺
    5.4 基于BIM的3D扫描仪辅助施工技术
    5.5 长效防腐与防火技术
        5.5.1 防腐技术
        5.5.2 防火技术
    5.6 ALC墙板安装工艺
        5.6.1 墙体板材抗裂设计
        5.6.2 外墙ALC板条墙的安装
        5.6.3 异形安装区域ALC板条墙的安装工艺
        5.6.4 墙板与结构拼缝工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正八边形钢板腹梁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蜂窝梁研究现状
        1.2.2 桁腹式组合梁桥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正八边形钢板腹梁静载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目的与内容
    2.3 试验梁的设计与加工
        2.3.1 试验梁的尺寸与构造
        2.3.2 试验梁的加工
    2.4 试验梁防锈蚀处理
    2.5 试验方案
        2.5.1 试验设备
        2.5.2 试验布置
        2.5.3 试验加载方案
        2.5.4 数据测量
    2.6 试验现象
    2.7 试验结果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载弯曲试验的数值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梁的数值仿真分析模型
        3.2.1 模型建立
        3.2.2 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3.2.3 钢材本构关系
    3.3 有限元与试验对比分析
        3.3.1 荷载-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3.3.2 荷载-应变曲线对比分析
        3.3.3 试验梁应力分布特点和破坏形态对比
    3.4 避免腹板受压屈曲措施
    3.5 腹板应变沿梁高方向的变化规律
    3.6 顶、底板正应变沿横向的分布规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弯曲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特性
    4.1 费氏空腹桁架理论
        4.1.1 弯曲挠度
        4.1.2 剪切挠度
        4.1.3 剪力次弯矩引起的挠度
    4.2 基于费氏空腹桁架理论的挠度计算方法
        4.2.1 腹板割离法
        4.2.2 弯曲挠度的计算
        4.2.3 剪力及其次弯矩引起的挠度计算
    4.3 基于参数分析的挠度计算方法
        4.3.1 二分之一结构单元竖向位移的计算
        4.3.2 四分之一结构单元竖向位移的计算
    4.4 试验梁挠度计算及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正八边形钢板腹梁设计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影响结构挠度的参数分析
        5.2.1 分析模型
        5.2.2 孔型
        5.2.3 扩张比
        5.2.4 高跨比
    5.3 结构破坏形态分析
        5.3.1 基于材料力学的内力理论研究
        5.3.2 顶板失稳
        5.3.3 腹板屈曲
        5.3.4 强度破坏
        5.3.5 试验梁破坏形态分析
    5.4 极限承载力研究
        5.4.1 假定条件
        5.4.2 两类开孔截面的受力状态
        5.4.3 两类开孔截面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5.4.4 考虑结构缺陷的试验梁极限承载力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腹板应力及屈曲承载力研究
    6.1 引言
    6.2 腹板开孔处环向应力计算
        6.2.1 简化理论与假设
        6.2.2 腹板开孔环向应力计算
        6.2.3 腹板环向应力计算方法的验证
    6.3 腹板屈曲承载力计算方法
        6.3.1 斜压柱理论模型
        6.3.2 修正斜压柱理论模型
        6.3.3 修正斜压柱理论的改进和验证
    6.4 腹板纯剪屈曲能力计算
        6.4.1 矩形薄板纯剪屈曲问题
        6.4.2 有限元边界条件验证
        6.4.3 八边形开孔薄板纯剪屈曲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正八边形钢板腹梁设计要点
附录B 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
附录C 应急桥梁设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核电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改装(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 本章小结
2 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分析
    2.1 箱型钢结构特点及质量要求
    2.2 箱型钢结构焊接方法
    2.3 箱型钢结构制作工艺及焊接工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电渣焊设备改装及功能验证
    3.1 电渣焊设备改装可行性分析
    3.2 电渣焊设备改装方案比选
    3.3 电渣焊设备改装方案设计
    3.4 电渣焊设备改装
    3.5 电渣焊设备功能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试验及应用
    4.1 焊接工艺试验
    4.2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建八局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钢结构建筑特点
    2.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特点
        2.2.1 施工特点
        2.2.2 质量管理特点
    2.3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4 钢结构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目标与方法
        2.4.1 管理目标
        2.4.2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2.4.3 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2.5 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
        2.5.1 精细化管理理论概述
        2.5.2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特征
    2.6 QC小组相关理论
        2.6.1 QC小组概念
        2.6.2 QC小组性质
        2.6.3 QC小组活动作用
3 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状况分析
    3.1 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3.1.1 施工技术方面
        3.1.2 施工质量方面
        3.1.3 施工质量管理方面
    3.2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实施重难点分析
        3.2.1 地脚螺栓的预埋
        3.2.2 钢结构工程安装
        3.2.3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
    3.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影响要素分析
        3.3.1 人的因素
        3.3.2 技术因素
        3.3.3 管理因素
        3.3.4 环境因素
        3.3.5 社会因素
        3.3.6 其他因素
    3.4 钢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4.1 常见的质量问题
        3.4.2 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 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4.1 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概述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总目标
    4.2 施工技术方案设计
        4.2.1 钢结构构件制作技术
        4.2.2 钢结构构件连接技术
        4.2.3 钢结构构件焊接技术
        4.2.4 钢结构安装技术
        4.2.5 钢结构涂装技术
        4.2.6 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
    4.3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4.3.1 施工质量控制组织
        4.3.2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4.3.3 施工生产要素控制
        4.3.4 质量持续改进及检查和验证
    4.4 成立QC活动小组
        4.4.1 选择研究课题和确定目标
        4.4.2 调查现状并分析原因
        4.4.3 制定措施并实施
        4.4.4 效果检查
        4.4.5 总结成果资料
    4.5 制定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5 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方案实施
    5.1 施工技术方案实施
        5.1.1 超大和超长地脚螺栓预埋施工技术
        5.1.2 钢结构网架吊装
        5.1.3 钢结构大面积厂房地面质量控制技术
    5.2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应用
        5.2.1 质量控制组织架构
        5.2.2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5.2.3 施工生产要素控制
    5.3 成立QC小组解决项目具体施工问题
        5.3.1 工程特点
        5.3.2 成立QC小组
        5.3.3 QC小组目标
        5.3.4 影响螺栓预埋精度原因分析
        5.3.5 影响螺栓预埋精度要因确定
        5.3.6 对策制定和实施
        5.3.7 对策实施效果检查
    5.4 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方案实施结果分析
        5.4.1 实施结果
        5.4.2 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三层双腹叠梁施工及安装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塔式锅炉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大容量锅炉大板梁拼接技术研究
        1.2.3 大容量锅炉大板梁安装技术研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三层双腹叠梁施工工艺设计
    2.1 工艺方案
        2.1.1 上拱度控制方案
        2.1.2 螺栓穿孔率和摩擦面控制方案
        2.1.3 上层叠梁翻转架构成及方案
    2.2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2.3 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3.1 施工前准备
        2.3.2 下料工艺
        2.3.3 拼板工艺
        2.3.4 基准选择
        2.3.5 单件叠梁制作工艺
        2.3.6 配孔工艺
        2.3.7 叠梁端部法兰板安装工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三层双腹叠梁吊装过程受力分析
    3.1 三层双腹叠梁翻转工装设计及其结构受力分析
    3.2 三层双腹叠梁静力学分析
        3.2.1 三层双腹叠梁静态刚度计算
        3.2.2 三层双腹叠梁静态强度分析
        3.2.3 三层双腹叠梁模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层双腹叠梁安装工艺设计及工程应用
    4.1 三层双腹叠梁安装施工工序
    4.2 三层双腹叠梁安装工艺技术要点
    4.3 提高三层双腹叠梁安装工艺精度的技术措施
    4.4 三层双腹叠梁安装方案工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现状
        1.2.2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不足总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内容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
        2.1.1 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2.1.2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
        2.1.3 钢结构工程的三全质量管理
        2.1.4 统计方法在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应用
    2.2 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综述
        2.2.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2.2.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主要内容
    2.3 事故致因理论综述
        2.3.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3.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3 轨迹交叉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钢结构工程的技术特点
        3.1.1 钢结构工程的优点
        3.1.2 钢结构工程的缺点
        3.1.3 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主要特点
    3.2 钢结构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
        3.2.1 钢结构工程资料不全的问题
        3.2.2 钢结构工程的会审图纸的问题
        3.2.3 钢结构工程的化学成分问题
        3.2.4 钢结构工程的加工与制作问题
        3.2.5 钢结构工程的连接问题
        3.2.6 钢结构工程运输、安装以及使用维护中出现的问题
    3.3 钢结构工程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鱼骨图分析法简述
        3.3.2 钢结构工程质量影响因素鱼骨图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前兆分析及质量控制
    4.1 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探究
        4.1.1 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定义分析
        4.1.2 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4.2 事故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调查模型(PaICFs)的构建
        4.2.1 阻止前馈信号和未遂事件成为事故的因素
        4.2.2 钢结构工程质量PaICFs调查模型的建立
    4.3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内容
        4.3.1 钢结构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内容
        4.3.2 钢结构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
        4.3.3 钢结构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工作
    4.4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研究
    5.1 工程简介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技术特点
    5.2 钢结构厂房质安事故的分析
        5.2.1 钢结构厂房质安事故的具体原因
        5.2.2 钢结构厂房质安事故PaICFs调查分析
    5.3 钢结构厂房质量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传统风格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1.2.2 传统风格建筑细部连接的构造
        1.2.3 传统风格建筑框架的表现形式
        1.2.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传统风格建筑与古建筑的区别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传统风格建筑的研究现状
        1.4.2 转换柱连接的研究现状
        1.4.3 非常规钢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
    1.5 问题的提出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及材料性能
        2.2.3 加载装置及方案
        2.2.4 量测方案
    2.3 试验现象
        2.3.1 加载过程
        2.3.2 破坏模式
    2.4 主要试验结果
        2.4.1 滞回曲线
        2.4.2 特征荷载
        2.4.3 特征位移及延性
        2.4.4 刚度退化
        2.4.5 耗能性能
        2.4.6 应变分布
    2.5 考虑损伤效应的恢复力模型
        2.5.1 骨架曲线
        2.5.2 弹性段理论计算
        2.5.3 塑性段理论计算
        2.5.4 骨架曲线对比
        2.5.5 双参数损伤效应
        2.5.6 恢复力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传统风格建筑钢转换柱连接受力特性研究
    3.1 概述
    3.2 模型建立
        3.2.1 材料本构关系
        3.2.2 单元类型选取及网格划分
        3.2.3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3.2.4 影响因素
    3.3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3.1 极限变形
        3.3.2 滞回曲线
        3.3.3 骨架曲线
    3.4 钢材断裂研究
        3.4.1 应力分析
        3.4.2 等效塑性应变
        3.4.3 母材断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设计与制作
        4.2.1 模型设计
        4.2.2 试件制作
        4.2.3 相似关系
        4.2.4 模型材料性能
    4.3 试验方法和测试内容
        4.3.1 试验方法原理
        4.3.2 加载装置
        4.3.3 加载制度
        4.3.4 测试内容及方法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试验过程及现象描述
        4.4.2 加速度响应
        4.4.3 位移响应
        4.4.4 滞回特性
        4.4.5 耗能分析
        4.4.6 应变分析
        4.4.7 强度与刚度
    4.5 本章小结
5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破坏过程
        5.3.2 破坏机制
        5.3.3 滞回曲线
        5.3.4 骨架曲线
        5.3.5 位移延性
        5.3.6 耗能能力
        5.3.7 承载力退化
        5.3.8 循环刚度退化
        5.3.9 抗侧能力
        5.3.10 应变分析
        5.3.11 残余变形
    5.4 恢复力模型研究
        5.4.1 骨架曲线建议模型
        5.4.2 刚度退化规律
        5.4.3 恢复力模型的确定
        5.4.4 滞回曲线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动力反应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6.1 概况
    6.2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
        6.2.1 几何模型建立
        6.2.2 材料本构
        6.2.3 荷载工况设置
        6.2.4 质量源与阻尼设置
        6.2.5 塑性铰设置
        6.2.6 模态分析
        6.2.7 模拟与试验对比分析
        6.2.8 极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6.3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静力弹塑性分析
        6.3.1 材料本构及屈服准则
        6.3.2 单元网格划分
        6.3.3 边界条件及荷载设置
        6.3.4 相互作用定义
        6.3.5 非线性方程求解
        6.3.6 模型验证
        6.3.7 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7.1 概述
        7.1.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7.1.2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7.2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性能水准及性能目标
        7.2.1 地震设防水准
        7.2.2 性能水准划分
        7.2.3 性能目标量化
    7.3 目标位移模式
    7.4 多自由度体系的等效转化
    7.5 位移反应谱
    7.6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步骤
    7.7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算例及分析
        7.7.1 按“正常运行”性能水平设计
        7.7.2 按“基本运行”性能水平校核
    7.8 本章小结
8 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设计建议
    8.1 引言
    8.2 圆钢管柱与梁异型节点域设计
        8.2.1 节点域形式及受力特点
        8.2.2 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
        8.2.3 典型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
        8.2.4 双梁-柱异型节点受力机理
        8.2.5 双梁-柱异型节点承载力分析
    8.3 钢结构异型节点构造要求
    8.4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设计要点及建议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已投递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国家专利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附录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做分会场报告的学术会议

(9)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施工研究
        1.2.1 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外发展现状及施工研究
        1.2.2 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发展现状及施工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深化设计
    2.1 某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概况
        2.1.1 建筑概况
        2.1.2 钢结构概况
    2.2 超高层钢结构深化设计概述与流程
        2.2.1 钢结构深化设计概述
        2.2.2 钢结构深化设计流程
    2.3 某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深化设计的重难点分析与实施要点
        2.3.1 工程深化设计的重难点
        2.3.2 工程深化设计的实施要点
3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加工工艺
    3.1 某超高层钢结构的构件形式及制作难点
        3.1.1 超高层构件常用形式
        3.1.2 某超高层钢结构件形式
        3.1.3 超高层钢结构加工制作的特点、难点
    3.2 超高层钢结构的加工制作
        3.2.1 焊接H型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3.2.2 焊接十字型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3.2.3 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3.2.4 焊接圆管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3.2.5 复杂节点加工制作工艺
4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
    4.1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概述
        4.1.1 钢结构施工难点
        4.1.2 施工机械选择与布置分析
        4.1.3 本工程主要构件统计
        4.1.4 总体安装思路分析
    4.2 钢结构安装技术及技术措施
        4.2.1 锚栓与埋件安装施工
        4.2.2 核心筒钢柱安装
        4.2.3 外框钢柱及钢梁安装
        4.2.4 避难层桁架安装
        4.2.5 楼顶钢结构安装
        4.2.6 瀑布幕墙钢结构安装
        4.2.7 局部钢柱滑移安装
5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技术
    5.1 超高层钢结构现场焊接技术研究
        5.1.1 现场焊接施工概述
        5.1.2 焊接施工准备工作
        5.1.3 焊接节点形式
        5.1.4 焊接施工工艺
    5.2 超高层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施工
        5.2.1 本工程高强螺栓性能要求
        5.2.2 高强螺栓安装方法
        5.2.3 高强螺栓的施工检验
    5.3 超高层钢结构楼承板栓钉连接施工
        5.3.1 本工程栓钉规格与性能
        5.3.2 栓钉焊接施工准备
        5.3.3 栓钉焊接操作工艺
        5.3.4 质量检查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低合金高强Q460钢厚板焊接接头的变形及断裂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低合金高强钢概述
        1.2.1 低合金高强度钢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1.2.2 低合金高强度钢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2.3 国外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概况
        1.2.4 国内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现状
    1.3 现代结构用钢的焊接技术及其发展
    1.4 结构钢焊接的主要工艺方法
        1.4.1 焊条电弧焊
        1.4.2 埋弧焊
        1.4.3 等离子弧焊
        1.4.4 CO_2气体保护药芯焊
        1.4.5 CO_2气体保护实心焊
    1.5 焊接接头的组织演化及其对构件服役性能的影响
    1.6 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变形及断裂行为
        1.6.1 材料的冲击韧性
        1.6.2 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
    1.7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样性能测试及微观组织结构分析方法
        2.2.1 金相与硬度分析
        2.2.2 力学性能测试及表征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第3章 埋弧焊热输入对Q460钢厚板接头组织及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热输入对Q460钢埋弧焊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3.3.2 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
        3.3.3 不同热输入下接头的拉伸变形行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焊接工艺对Q460钢CO_2气体保护焊接接头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焊接方式对Q460钢CO_2气体保护焊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4.3.2 焊接方式对Q460钢CO_2气体保护焊接头硬度分布的影响
        4.3.3 焊接方式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4.3.4 焊接工艺对接头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焊接工艺对Q460钢CO_2气体保护焊接接头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及硬度分布的影响
        5.3.2 焊接工艺对接头冲击吸收功的影响
        5.3.3 焊接工艺对接头断裂行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变速率对Q460钢埋弧焊接头拉伸变形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6.1 前言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热输入对Q460钢埋弧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6.3.2 应变速率对埋弧焊接头拉伸性能变形行为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Q460钢药芯焊丝CO_2气体保护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动态断裂行为
    7.1 前言
    7.2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Q460钢CO_2气体保护药芯焊接头组织及硬度分布
        7.3.2 焊接热输入对接头冲击韧性及动态断裂韧性的影响
        7.3.3 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断口形貌特征
        7.3.4 焊接接头动态断裂行为的温度敏感性
        7.3.5 接头动态断裂行为的针状铁素体尺寸依存性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与后续工作展望
    创新点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作者简介

四、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分析[J]. 赵兴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19)
  •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D]. 祝振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正八边形钢板腹梁力学性能研究[D]. 常山. 东南大学, 2020(02)
  • [4]核电箱型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改装[D]. 曹平. 三峡大学, 2020(06)
  • [5]中建八局利源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D]. 黄菲.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三层双腹叠梁施工及安装工艺技术研究[D]. 孙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D]. 程统然. 东南大学, 2019(01)
  • [8]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 戚亮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9]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D]. 杜帅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10]低合金高强Q460钢厚板焊接接头的变形及断裂行为研究[D]. 冯祥利. 东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钢结构制造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