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培训——职业培训新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张奇源,赵逸舟,何泽[1](2021)在《“机器换人”视阈中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路径》文中研究指明人工智能巨大变革引发"机器换人"、职工"被富余"等劳动者就业困境,加剧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危机、滋生了劳动法律体系功能虚化的风险。本文以稳定就业、避免《劳动法》效能减损为出发点,从如何对职业培训的管理机制、思维认知、培训模式进行整合与重构;如何对职业培训制度的相关立法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等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职业培训制度体系的具体建议。
李冠源[2](2021)在《自媒体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自媒体迅速崛起,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和新力量。通过自媒体有助于改变乡村地区传统营销生态、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和为推动创业提供了新途径。但现阶段自媒体在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中存在价值认同度偏低、专业化人才严重缺乏、法制建设滞后明显等问题。在立足现存问题基础上,本文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提出通过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及鼓励创业、加大自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推进自媒体法治体系建设等建议,切实让自媒体成为助力"三农"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助推器"。
刘赟宇[3](2020)在《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人类生活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革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并引发教育由内而外的变革。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基础,泛在学习实现了“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也就是4A学习,任何人(Anyon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手边任何工具(Anydevice)来进行的学习活动,随之而来的是高等院校师生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我国良好的网络基础,师生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在家中上网获取信息和开展泛在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限制,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这些优势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形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构建新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剖析学习方式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2)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梳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分析教学环境,总结教学理论,归纳了结绳学习规律和泛在学习变维规律,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依据五个构成要素构建教学模式。(3)在分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高职教育通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移动通信基站运行与维护》的教学实验,其中的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训课程采用仿真软件、演示视频、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遵循知识可视化、内容情境化、动手动脑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教学效果。(4)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教学模式提供评价方法和依据。研究具有三个创新点。第一是基于泛在学习在时间、空间、虚实之间维度变化的特点,结合结绳学习规律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梳理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构建了泛在学习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达到学生精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二是基于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首次采用自然实验法对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验证了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第三是从理念和方法上,突出融合创新。在研究思路上,力求将教育学与工学有机融合,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杨雪笛[4](2020)在《安东尼奥·奈格里的政治解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终生所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意大利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奥·奈格里对马克思的解放理论进行了后现代式的重构。承继马克思解放理论之志,通过对当下社会发展进行极富穿透力的思考,奈格里以帝国、诸众、共有社会理论为核心构建出一套另类的后现代式政治解放理论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确立了解放斗争的新目标场域、新革命主体以及新未来社会构想。在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奈格里凭借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福柯、德勒兹和加塔利的理论资源,指认当今资本主义正以“帝国”形式的新姿态来临,人类的生存局面在帝国权力的统治下更加严峻。无中心、无疆域限制,以生命政治权力和非物质劳动为主要统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帝国如同一张巨大且无处不在的网将人类紧紧地禁锢于其中。但这个新型帝国也并非无坚不摧,其内含的虚拟性和腐败性以及在帝国内部生发出的诸众都是致使帝国最终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奈格里构建起的新帝国不同于列宁的帝国主义,帝国是奈格里开展政治解放斗争的新目标场域。在对帝国的剖析和论述中,奈格里另类的现代政治解放理论初现轮廓。奈格里在结合新时代语境中延续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初步确定了政治解放斗争新目标,同时在劳动生产领域,在劳资对立的辩证逻辑中寻找到了新革命主体力量,一个由帝国内部生发出来同时又摧毁帝国的新型革命力量——诸众。由无产阶级、农民、穷人和移民构成的诸众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经济性和欲望性等特征,诸众希望通过争取全球公民权、社会报酬权和再占有权力这三个革命方案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诸众不再是马克思笔下的工人无产阶级,而是一个渴望自由民主且具有自主行动能力的新革命主体,是涵盖一切人类生活领域的非物质劳动者,是一个不同于群众和人民的差异性集合体。在奈格里的语境中诸众如同战无不胜的斗士,无需组织和领导,仅靠对民主的渴望和摆脱被权力压迫的反抗欲望就能永恒地存在,不知疲倦地进行革命斗争。最后,奈格里在诸众生产出的共同性中窥探到实现新共产主义社会的新契机。共同性是诸众对象化活动的结果,是一种财富形式,是诸众得以共同分享的社会财富。实施财产共有就是奈格里所构想的另类共产主义社会,共有社会就是一个对共同财富进行统一管理的新型社会。建立共有社会的决定性因素蕴含在共同性之中,在帝国生命政治权力的统治下,共同性需要通过出走来化解被腐化的危机。这样诸众的主体性才会得以恢复,诸众策划的革命方案和建立共有社会的愿望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奈格里的政治解放思想糅合了马克思、福柯等人的核心理论。从生命政治权力到非物质劳动及控制社会再到欲望诸众,奈格里的每一个核心概念都是在马克思、福柯等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毫无疑问,这样独树一帜的理论创造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奈格里政治解放思想不仅再次激活了马克思解放理论的巨大生命力,为人类解放的理论话语增添了新活力,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大发展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走向及其生产与权力的运作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面对新社会发展形势,奈格里承继马克思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怀之志,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尽管其理论仍有一定缺陷,但并不影响他为人类解放之路所作出的巨大理论贡献。人类解放之路还很漫长,然而任时代如何变迁,资本如何变幻面孔,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我们构建美好社会的指路明灯,共产主义社会永远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社会。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牛佳慧[6](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LQ镇为例》文中指出十九大,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社会更加重视对新型农民的培育。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大多数农村妇女在家务农,使得农村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对于安徽这一类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来说,她们文化水平较低,职业技能较为缺乏,权益保障意识较薄弱,收入较低,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农村妇女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也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人的继续社会化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对安徽省淮北市LQ镇农村妇女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已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以此得到较为全面清晰的LQ镇农村妇女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妇女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下LQ镇农村妇女教育的现状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情况及访谈信息可以得出:针对农村妇女教育实施方案的具体政策较少;参训人员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职业差异、文化程度差异;教育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师资主要由职业学院讲师和专家领导担任;组织部门单一;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较为缺乏。第二个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LQ镇农村妇女教育问题探析。根据实证调查的现状小结,可以从五大方面归纳LQ镇农村妇女教育的问题:当地政府对农村妇女教育及相关法规政策建设重视不足;农村妇女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管理、联动机制不完善、经费保障不足四个方面;农村妇女教育方式单一,体现在缺少实践活动、实地学习和不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等;农村妇女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师资准入、培训和考核制度的缺失;乡村振兴背景下围绕五大振兴开展的农村妇女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第三部分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妇女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针对以上LQ镇农村妇女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重视农村妇女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农村妇女继续社会化发展;从组织、管理、联动机制及经费筹措等方面,完善农村妇女教育管理体制;丰富农村妇女教育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和实地教学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实施;完善农村妇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资准入、师资培训和师资考核制度;丰富农村妇女教育内容,从产业技能、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及常识教育等五个方面强化培训。
褚楚[7](2019)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研究》文中指出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关于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有效性问题的探讨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关注重点。与许多从转变乡村治理模式、调整乡村治理结构等视角出发展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现代国家的构建与有效运行依赖于一个规模庞大且素质优良的官僚组织”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基层官僚主要构成群体、党和国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力量——乡镇公务员其素质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在“国家——社会”理论分析框架下,乡镇公务员是连接国家政治社会和乡村民间社会的纽带与桥梁,要完成乡村基层治理这样一种兼具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特殊社会分工,既应当具备坚定地政治素质、熟练于正式制度规则和政治权威的运用,发挥好政治传输功能,也应当具备合理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来化解地方利益冲突和治理困境的乡土智慧,为乡村百姓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乡镇政府的职能及其发挥职能的具体方式发生转变,对乡镇公务员观念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培育对于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维护乡镇政权公信力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研究背景,以治理理论、街头官僚理论、理性行为选择理论、素质模型理论和培训的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对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本文主要探讨和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探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内容。一方面基于治理理论,从乡村治理过程中乡镇政府承担职能的三个维度——即纵向维度的执行性职能、横向维度的协调性职能、以及前后维度上的规划引导与服务保障职能,探讨了乡村治理对乡镇公务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即应当具备坚定的政策执行素质、积极的三农服务素质和良好的统筹协调素质。另一方面依据善治和善政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乡镇公务员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即具备更强的基层组织建设素质、民主与法治素质、统筹规划与协调素质、运用现代治理技术和治理工具的业务能力素质、以及预防、化解和应对突发危机的素质等。其次,从理论逻辑和现实需求两方面探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从理论逻辑上,一是基于街头官僚理论和理性行为选择理论,在“工作环境—行为选择”分析框架下,以自由裁量权和行为选择空间为逻辑起点,探讨了乡镇公务员的几种典型行为选择模式,如政策的变通执行、规则依赖、一线弃权等;二是基于素质模型理论,乡镇公务员的外在行为表现是其素质构成的一部分,并且由其内在的观念意识、性格品质以及知识能力等素质综合作用而形成,进而结合素质是由“意识灌输、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习惯养成四个环节反复循环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规律,论述了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对于矫正乡镇公务员在工作中的行为选择偏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现实需求的角度,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媒体案例分析等途径考察了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的现状,发现了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整体存在不足,例如政治意识和政治理论知识不足,民主素质和法治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责任亟需增强,文化业务素质有待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仍需提高等,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迫切要求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提高乡镇公务员整体素质水平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第三,通过对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例如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素质培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公务员培训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等,究其原因:一是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体系不健全,导致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基层教育培训资源和经费拨付难以得到保障;三是由于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主体的观念意识淡薄,对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工作缺乏端正的态度和足够重视。第四,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几种主要的特征类型和主要做法,即以英国等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需求导向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能力导向型”、以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价值导向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人本导向型”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实践导向性”,总结了可供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借鉴的基本经验,例如加强公务员培训的法治与制度保障、分级分类建立公务员素质标准、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素质测评、完善公务员道德行为规范建设、重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及注重公务员培训教育结果的考核与运用等。最后,基于前文论述提出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路径。以可靠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主要目标,坚持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养成相结合、规范约束与激励保障相结合、传统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加强构建完整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体系为主要对策,通过丰富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内容与方式、加强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乡镇公务员素质跟踪评价系统、完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配套制度保障、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途径,提高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臧其胜[8](2018)在《证据-表演-服务: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建构》文中提出如何培养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问题,事关学科的独立性与科学性。鉴于专业伦理关注对公众的责任,教育范式聚焦能力为本,以及社会工作服务走向标准化,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与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基于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和社会表演理论,试图建立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以能力为本的"证据-表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系统性改革。
徐思遥[9](2016)在《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已经软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各行哥儿也在不断的进行行业信息化的改革工作,这就影响了很多行业,也带动了很多行业发展和转变,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目前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中的各种技能培训档案建立规程都不标准,培训资料不健全,没有统一标准和管理方法,大部分还是通过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工作效率太慢等现象,就需要对技能培训信息管理进行现代化,通过开发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系统就可以对培训工作提供有效辅助,实现对技能培训的各类工种基本信息的设置录入的管理和技能鉴定后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和鉴定。在本文中主要运用了当前最常用的软件系统开发技术,包括Java语言、Struts、Ajax技术,数据库运用的是Oracle数据库,能够确保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效率和正确性。在系统功能分析上运用了软件工程理论,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实现,本系统结合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根据对职业技能与鉴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证书管理、报名管理、培训管理、技能鉴定管理和考试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证书管理功能模块包括有证书编号管理、证书生成管理、证书补办管理等三个子功能模块组成。报名管理功能模块包括有考生报名、资格审核、报名费管理等三个子功能模块组成。培训管理功能模块包括有培训申请、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项目管理、讲师管理、培训结果评估等五个子功能模块组成。技能鉴定管理模块包括有鉴定申请、鉴定考务管理、鉴定工种管理等三个子功能模块组成。考试管理模块包括有考场信息查询、考生信息查询、试卷信息统计、通知公告、成绩管理等五个子功能模块组成。本文着重对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当前主流技术开发一套适合目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公司管理系统,方便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规范化管理。本系统的应用、运行,使得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得到加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陈琮化[10](2014)在《企业网络培训主要模式比较分析》文中指出企业在市场中维持生命力的源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员工能力素质的发展,而提升员工能力素质的直接途径即对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在现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中,网络培训慢慢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企业网络培训中两种主要模式进行比较和优劣分析,希望为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新网络培训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二、网络培训——职业培训新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培训——职业培训新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换人”视阈中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智能——时代变革双刃剑 |
2 职业培训——劳权保障之利器 |
3 职业培训制度完善之建议 |
3.1 培训体系的整合与重构 |
3.1.1 整合分散资源,构建体系性培训管理机制 |
3.1.2 转变思维定式,培养创新型培训思维认知 |
3.1.3 改革培训类型,建立终身性职业培训模式 |
3.2 立法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
3.2.1 重塑立法体系 |
3.2.2 填补法律空白 |
3.2.3 规制监督责任 |
(2)自媒体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媒体概述 |
二、自媒体对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意义 |
(一)改变传统营销生态 |
(二)打造优势特色品牌 |
(三)为推动创业提供平台 |
三、自媒体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价值认同度偏低 |
(二)专业化人才缺乏 |
(三)法制建设滞后 |
四、自媒体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建议 |
(一)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及鼓励创业 |
(二)加大自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
(三)加快推进自媒体法制体系建设 |
(3)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学习方式演变及泛在学习产生 |
3.1 学习方式的演变及泛在化趋势 |
3.2 泛在学习的技术基础 |
3.3 泛在学习的课程形式 |
第4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
4.1 教学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
4.2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分析 |
4.3 教学环境构建 |
4.4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
4.5 教学活动分析 |
4.6 教学评价 |
4.7 教学模式构建 |
第5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
5.1 设计原则 |
5.2 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
5.3 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
5.4 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 |
第6章 教学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6.1 评价原则 |
6.2 评价方法 |
6.3 评价指标确定 |
6.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着作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4)安东尼奥·奈格里的政治解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奈格里政治解放思想的渊源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二节 马克思解放理论的影响 |
第三节 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
一、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图绘 |
二、德勒兹、加塔利的欲望机器和游牧思想 |
第二章 奈格里政治解放思想的主要策略 |
第一节 政治解放斗争的新目标:帝国 |
一、从帝国主义到帝国的演变 |
二、帝国的内部结构 |
三、帝国的衰落与腐败 |
第二节 反抗帝国的新革命主体:诸众 |
一、诸众的含义 |
二、诸众的构成 |
三、诸众的特征 |
四、诸众的革命方案 |
第三节 政治解放的未来图景:共有社会 |
一、私有财产的扬弃 |
二、共有社会的财富形式 |
三、共同性的剥削与腐化 |
四、共同性与出走 |
第三章 对奈格里政治解放思想的评析 |
第一节 奈格里政治解放思想的积极意义 |
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二、马克思解放思路的新发展 |
第二节 奈格里政治解放思想的局限性 |
一、帝国理论的缺陷 |
二、非物质劳动形式的偏失 |
三、对诸众角色的质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LQ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 |
三、研究评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农村妇女 |
二、农村妇女教育 |
三、乡村振兴战略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人的继续社会化理论 |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四、女性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LQ镇农村妇女教育的实证调查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一、LQ镇基本状况 |
二、LQ镇农村妇女教育政策情况 |
第二节 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第三节 调查结果 |
一、问卷结果 |
二、访谈结果 |
第四节 调查分析 |
一、教育政策 |
二、参训人员 |
三、师资队伍 |
四、培训方式 |
五、组织机构 |
六、培训内容 |
第四章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LQ镇农村妇女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当地政府对农村妇女教育重视不足 |
一、对农村妇女重视不足 |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足 |
第二节 农村妇女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 |
二、缺乏有效管理 |
三、联动机制不完善 |
四、经费保障不足 |
第三节 农村妇女教育方式单一 |
一、偏理论讲授,少实际操作 |
二、互联网多媒体利用不充分 |
三、偏室内培训,少实地学习 |
四、偏有形方式,少无形方式 |
第四节 农村妇女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
一、缺少师资准入制度 |
二、缺乏师资培训制度 |
三、缺失师资考核制度 |
第五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
一、职业技能教育 |
二、乡风文明教育 |
三、生态保护教育 |
四、乡村治理教育 |
五、常识教育 |
第五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重视农村妇女教育和法律法规 |
一、重视农村妇女教育 |
二、重视法律法规建设 |
第二节 完善农村妇女教育管理体制 |
一、健全组织机制 |
二、构建管理机制 |
三、完善联动机制 |
四、保障经费筹措 |
第三节 丰富农村妇女教育方式 |
一、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
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三、课内培训与实地培训结合 |
四、有形与无形的方式相结合 |
第四节 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一、制定准入制度 |
二、确立培训制度 |
三、建立考核制度 |
第五节 丰富农村妇女教育内容 |
一、产业振兴教育 |
二、乡风文明教育 |
三、生态环境教育 |
四、乡村治理教育 |
五、常识性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政策报告类 |
二、外文文献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附录一 LQ镇农村妇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LQ镇农村妇女教育现状的访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国内研究述评 |
(二)国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四、拟创新之处、难点与不足 |
(一)拟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难点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阐释 |
(一)治理、乡村治理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
(二)公务员与乡镇公务员 |
(三)素质、公务员素质与乡镇公务员素质 |
二、理论基础 |
(一)治理与善治理论 |
(二)素质模型理论 |
(三)新制度主义理论 |
(四)街头官僚与行为选择理论 |
(五)学习和培训的相关理论 |
三、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对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
(一)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是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 |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是提高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前提 |
(三)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是维护乡镇政权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
小结 |
第二章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内在逻辑 |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与乡镇公务员素质要求 |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
(二)乡村治理对乡镇公务员的素质要求 |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的形成过程 |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理论逻辑 |
(一)基层治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 |
(二)现代化治理价值与技术需要培育养成 |
(三)乡镇公务员的行为选择逻辑 |
三、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必要性 |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乡镇公务员的现实要求 |
(二)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总体状况考察 |
(三)当前乡镇公务员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状况考察 |
一、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历史考察 |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干部的素质培育 |
(二)改革开放后乡镇干部的素质培育 |
(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后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 |
(四)《公务员法》实施之后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培育 |
二、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现状考察 |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状况调查问卷 |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主体的观念意识淡薄 |
(二)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 |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保障机制不完善 |
小结 |
第四章 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经验 |
一、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特征类型 |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需求导向型” |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能力导向型” |
(三)以加拿大为代表的“价值导向型” |
(四)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人本导向型” |
(五)以日本为代表的“实践导向型” |
二、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主要做法 |
(一)建立公务员素质标准 |
(二)分级分类对公务员进行培训 |
(三)重视对公务员进行素质测评 |
(四)加强培训教育机构建设 |
三、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经验 |
(一)建立公务员培训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
(二)完善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准则 |
(三)重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
(四)注重公务员培训考核结果的运用 |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路径 |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思路 |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主要目标 |
(二)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要求 |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原则 |
二、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内容要求 |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构成要素 |
(二)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具体内容 |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途径 |
(一)构建完善的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 |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配套制度保障 |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 |
(四)建立乡镇公务员素质跟踪评价系统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证据-表演-服务: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从弗莱克斯纳迷思到能力建设 |
二、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 |
三、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与概念解释 |
(一) 理论基础 |
1. 生态系统理论 |
2.行动研究 |
(二) 概念解释 |
1.“模拟”与“标准化” |
2.“实践”与“社会表演” |
3.“实践智慧”与“证据为本” |
四、模式展开的行动框架 |
(一) 证据 |
1. 证据采集 |
2.证据分级 |
3.证据转化 |
4.指标确立 |
(二) 表演 |
1. 剧本设计 |
2.案主培训 |
3.实训教学 |
4.考站安排 |
(三) 服务 |
(四) 评估 |
五、模式应用的实践研究 |
六、总结及未来展望 |
(一) 推动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中心的建立 |
(二) 推动研究、教育与实践之间互惠机制的建立 |
(9)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MVC设计模式简介 |
2.2 Oracle数据库概述 |
2.3 开发技术简介 |
2.3.1 Java介绍 |
2.3.2 Struts2介绍 |
2.3.3 Ajax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1.1 系统功能分析 |
3.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用户分析 |
3.3 系统各个功能需求分析 |
3.3.1 证书管理功能分析 |
3.3.2 报名管理功能分析 |
3.3.3 培训管理功能分析 |
3.3.4 技能鉴定管理功能分析 |
3.3.5 考试管理功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结构设计 |
4.1.2 系统架构设计 |
4.1.3 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模块设计 |
4.2.1 证书管理模块设计 |
4.2.2 报名管理模块设计 |
4.2.3 培训管理模块设计 |
4.2.4 技能鉴定管理模块设计 |
4.2.5 考试管理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系统结构设计 |
4.3.2 数据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总体实现 |
5.2 系统模块实现 |
5.2.1 证书管理模块实现 |
5.2.2 报名管理模块实现 |
5.2.3 培训管理模块实现 |
5.2.4 技能鉴定管理模块设计 |
5.2.5 考试管理模块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原理 |
6.2 测试用例 |
6.2.1 单元(功能)测试 |
6.2.2 集成测试 |
6.2.3 确认测试 |
6.2.4 压力测试 |
6.3 测试结果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企业网络培训主要模式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异同比较 |
(一) 相同点分析 |
(二) 相异点分析 |
二、优劣分析 |
(一) 交互性 |
(二) 有效性 |
(三) 持续性 |
(四) 管理性 |
四、网络培训——职业培训新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换人”视阈中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路径[J]. 张奇源,赵逸舟,何泽.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08)
- [2]自媒体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研究[J]. 李冠源. 当代农村财经, 2021(04)
- [3]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 刘赟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4]安东尼奥·奈格里的政治解放思想研究[D]. 杨雪笛.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LQ镇为例[D]. 牛佳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研究[D]. 褚楚.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证据-表演-服务: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建构[J]. 臧其胜. 社会工作, 2018(01)
- [9]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徐思遥. 东北大学, 2016(06)
- [10]企业网络培训主要模式比较分析[J]. 陈琮化.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