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一、略论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冰娟[1](2020)在《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价值》文中认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储存的基地、学术信息集聚的平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重要的信息传输与知识服务的机构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无差别的对象服务、免费的知识服务、海量文献的提供,与学习型社会的全面性、终身性、社会性高度一致,通过丰富馆藏文献、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把自身主动融入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

袁随芳[2](2020)在《习近平读书观研究》文中提出读书观是指读书主体对读书价值、内容、方法、原则以及精神和态度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习近平自青少年时期以来就积累了丰富的读书实践并形成了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读书思想。习近平读书观是习近平以自身丰富的读书实践为基础,通过汲取前人的读书思想精华,对读书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思考后逐渐形成的一套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独特读书理念。本文对习近平读书观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探讨了习近平读书观研究之目的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习近平读书观的思想溯源。习近平读书观具有坚实的理论来源。该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读书思想是习近平读书观形成的重要来源;二是习近平读书观深深扎根在中国优秀传统读书理念的土壤中。第三部分为习近平的读书实践。习近平读书观也源于习近平本人丰富的实践经历,该部分立足图书定向分类法,以习近平系列讲话内容为主,梳理了其读书实践,为探究其读书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实证依据。第四部分为习近平读书观的科学内涵。习近平读书思想深邃,该部分将习近平读书观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是习近平的读书价值论;第二是习近平的读书内容选择论;第三是习近平的读书方法论;第四是习近平的读书原则论。第五部分为习近平读书观的重大意义。在新时代大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和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习近平读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读书观是马克思主义读书思想与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探究习近平读书观可以为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助力。深入挖掘习近平读书观的学理内涵,可以为我们当下正确认识读书问题、树立科学的读书观念提供方向指引。

陈文龙[3](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农村老年人是我国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人数众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随着物质养老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强烈。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既是满足农村老年人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途径又是提升他们生活质量的有效举措,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体现。推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能够形成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农村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高更多。既要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又要努力满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论文突破以往研究背景较为单一的局限,将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置于农村地区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国家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多重背景下深入研究,充分凸显了新时代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论文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为主题,指出了其发展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所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发展变迁、内容形式、主要成就、重要作用和问题不足,强化了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提升了论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论文选取了分别来自中国东、中和西部三个地区的、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三个个案,在对其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加强了论文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从机制与体制、文化与心理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产生问题与不足的深层次原因。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着“研以致用”和“服务社会”的精神,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如从营造社会氛围、夯实物质养老基础、突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为老服务功能、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寻找突破口和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以期推进新时代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在文章结尾部分,论文指出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应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此外,本部分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陈晓燕[4](2017)在《社会治理视阈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多国城市的跨个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呈急剧增长之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城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承担着城市治理的社会功能,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优先选择。2014年七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推动了多个城市将创建学习型城市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对更具价值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和做法也提出要求。学习型城市建设要考虑到落实社会治理功能,谋求城市可持续发展,才真正具有长远意义。本文以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导,建立研究与分析框架,选择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褒奖的中国北京市、芬兰埃斯波市(Espoo)、韩国南杨州市(Namyangju)以及澳大利亚梅尔顿市(Melton)四座学习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法、跨个案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主要对这四座学习型城市行动实践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探讨和分析,力求总结出它们的优秀经验,为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重要行动启示。论文首先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做了简要介绍,重点对学习型城市和社会治理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而探索社会治理理论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的研究契合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路线,并畅想出可能达到的创新之处。其次,论文介绍了学习型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界定并总结出“学习型城市”以及社会治理理论的核心概念——“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内涵和特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为导引,搭建出了基于社会治理理论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分析框架,即从建设目标、参与主体、创建方式和建设过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此部分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后续研究的基本方向和分析维度。再次,鉴于世界不同区域学习型城市建设优秀经验的差异性,为了探知城市多元主体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效做法,论文从微观层面出发,选取了北京市、埃斯波市、南杨州市、梅尔顿市四座学习型城市作为研究案例,从建设目标、参与主体、创建方式和建设过程四个维度分别进行详细地对比分析,阐释了社会治理视阈下各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共性和个性。然后,结合我国国情特点,通过对前文这四个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共性和个性的思考,得出我国学习型城市选择理念、发展目标、关注对象、创建方式、建设过程等方面的重要行动启示:学习型城市发展取向应是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责任主体应谋求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作;学习型城市建设方式应包括多种渠道和途径,更好地保障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需努力实现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与高度配合;学习型城市选择理念应是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共同体现;学习型城市覆盖群体应是各类人群;学习型城市建设总纲应是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法制化建设;学习型城市效果评估需要注重信息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最后,论文对本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与总结,针对后续性研究提出个人展望,包括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崔乐[5](2017)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提倡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蒋亦璐[6](2016)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基于教育学的研究视角,以“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知路”为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就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论述,旨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核心框架和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基本走向,并结合上海一线层面的实践归纳出具有普适性的核心经验,以期为我国(特别是上海)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支持。除“绪论”外,本研究分上、中、下三篇,共由八个章节构成:“上篇理论篇”基于赫钦斯和朗沃斯的个人经历及其理论提出时的时代背景,围绕理论“提出的内外原由”、“包含的基本内容”、“推进的实施构想”来挖掘并探究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即进行“理之源”的探索。——第一章 理论渊源:走进赫钦斯的思想田园。赫钦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增多是主要社会诱因;永恒主义、自由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是重要理论基础。在理论内容阐述上,赫钦斯综合考虑了教育、人和社会的发展,期待教育能够回归其本来面目、人人都能接受自由教育、且教育在与各社会要素进行博弈中能获得独立发展。在理论实施构想中,赫钦斯倡导智慧学科、学生中心、全员参与,并将古希腊时代的雅典社会及丹麦的成人教育模式作为理想模式。——第二章 理论基础:走进朗沃斯的学术视野。本章简要论述学习型社会理论在赫钦斯提出该构想之后二三十年间的发展,即学习型社会理论如何向学习型城市理论过渡。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朗沃斯的学习城市理论构想。其提出:城市复兴的需求和民众学习需求的显现是主要的社会诱因;终身学习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内容阐述上,朗沃斯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意味着培训向终身学习的变革、人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理论实施而言,朗沃斯设想需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围绕民众需求、基于核心能力、整合所有一切、依靠多种手段。“中篇 实践篇”基于全球和本土的文献考察,及上海一线层面的实地考察,呈现并分析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基本走向,即进行“行知路”的探索。——第三章 实践了望:基于全球视野的文献考察。本章一方面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的实践为例,从国际组织层面来分析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实践思路;另一方面以英国、德国、韩国这几个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已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家及其城市为例,呈现其实践路径和经验。——第四章 实践回望:基于本土视野的文献考察。本章呈现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并深入城市层面,选取北京、深圳、西安、宁波这四个城市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第五章 实践聚焦:基于一线层面的实地考察。本章呈现和分析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一线层面“操作者”和“学习者”的访谈结果,并分别从“广泛裨益”、“主要支柱”和“基础条件”来对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下篇综合篇”首先根据“理之源”探索,归纳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核心框架;然后根据“行之路”探索,梳理出对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借鉴价值的实践基本走向;最后,将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进而对我国(特别是上海)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行反思与前瞻。——第六章 理之源:理论核心框架的梳理与归纳。基于上篇的研究发现,本章分别从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来呈现本研究对理论核心框架的理解。前者主要包括学习城市的基本定义、主要特征、相近概念间的关系、关键作用;后者包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首要前提、核心任务、基础条件和必要手段。——第七章 行之路:实践基本走向的考察与分析。基于中篇的研究发现,本章分别从国际组织、国家及其城市层面对全球实践进行总括,并立足“广泛裨益”、“主要支柱”、“基础条件”对全球实践基本走向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照、分析并思考上海一线层面的实践与“基本走向”间的吻合与差异。——第八章 理之源与行知路在综合基础上的反思与前瞻。结合前两章内容,本章围绕“学习型城市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城市”、“怎么建设学习型城市”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理论核心框架和实践基本走向的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反思目前我国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并通过解决途径的思考,明确我国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新着力点。

张文珍[7](2013)在《关于公共图书馆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论述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公民终身教育、学习氛围、引导学习理念等角度,分析图书馆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创建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策略。

赵晓波[8](2013)在《试论县级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县级图书馆是基层图书馆的支承单位,是乡级图书室的有力支持者。相对于其他公共文化设施,县级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知识资源、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县域文化建设和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方面,特别是对是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此,对县级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应该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春朝[9](2013)在《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城市社区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和居民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方便灵活、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服务。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学院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同时,在我国作为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重要载体的社区学院,正肩负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重任以及加快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使命,日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赋予更多的期望和责任。社区学院在我国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较多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问题。以终身学习视角系统研究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课题利用质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我国社区学院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社区学院研究文献,并在明晰相关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社区学院的内涵:我国社区学院是以专科教育为主,集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于一体,具有职业性、社区性和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剖析了目前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现状和价值诉求,在对比国外社区学院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社区学院的外部定位、内部定位及其定位的指导思想。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焦点团体讨论等实证研究,提炼了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影响路径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为社区学院研究的结论和对策建议,提出了政府宏观引导、社区具体推动、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企业倾力支持和学院自主建设的社区学院发展的“五元驱动”思路,构建了以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为核心支撑的社区学院发展模式。

段国华[10](2013)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以毕节市图书馆为例》文中提出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最后要打造品质,创新服务方式等作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只有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二、略论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情况及本质
二、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公共图书馆的意义与价值
三、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公共图书馆的先发优势
    1.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源的全面性与学习型社会的“全面、持续、广泛”的特点相一致
    2.公共图书馆的全程性教育特点与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性相一致
    3.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与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社会性是一致的
四、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服务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1.丰富馆藏文献、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2.宣传馆藏图书,打造品牌图书服务,吸引更多读者
    3.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4.完善学科馆员制度,让图书情报咨询更有针对性
五、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1.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2.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3.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4.丰富教育形式
六、结束语

(2)习近平读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学理价值
        1.2 现实意义
    2.研究现状与述评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3.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4.1 创新之处
        4.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读书观的思想溯源
    1.1 马克思主义读书观
        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读书思想
        1.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读书思想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读书观
        1.2.1 传统儒家经典文集之读书理念
        1.2.2 中国传统导读书目之阅读指导
        1.2.3 中国传统文人志士之治学法则
第二章 习近平的读书实践
    2.1 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2.1.1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论着
        2.1.2 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
        2.1.3 研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2.2 研读中国传统文化
        2.2.1 研读中国文学
        2.2.2 研读百家经典
        2.2.3 熟读诗词歌赋
        2.2.4 涉猎治国之“策”
    2.3 广读世界文学
        2.3.1 阅读苏俄文学
        2.3.2 阅读欧洲文学
        2.3.3 阅读其他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
    2.4 钻研中外历史
        2.4.1 阅读中国历史
        2.4.2 阅读世界历史
    2.5 研读经济、政治、军事
        2.5.1 研读经济类书籍
        2.5.2 研读政治类书籍
        2.5.3 阅读军事理论书籍
第三章 习近平读书观的科学内涵
    3.1 习近平的读书价值论
        3.1.1 读书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3.1.2 读书是我党永续前进的重要法宝
        3.1.3 读书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必要途径
        3.1.4 读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3.2 习近平的读书内容选择论
        3.2.1 研习马克思主义着作,坚定理想信念
        3.2.2 研读经典史学着作,汲取经验教训
        3.2.3 品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传承优秀文明
        3.2.4 阅读工作所需的各类书籍,增强工作本领
    3.3 习近平的读书方法论
        3.3.1 注重读思结合,勤于摘录笔记
        3.3.2 加强交流讨论,强调精泛结合
        3.3.3 注重分析对比,提高辩证思考
        3.3.4 坚持读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3.4 习近平的读书原则论
        3.4.1 读书应坚持志存高远、以兴趣为导向
        3.4.2 读书应明晰三种境界、发扬三种劲头
        3.4.3 读书应把握正确方向、继承优良学风
第四章 习近平读书观的重大意义
    4.1 习近平读书观的理论价值
        4.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读书思想
        4.1.2 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4.2 习近平读书观的实践价值
        4.2.1 习近平读书观是新时代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行动指引
        4.2.2 习近平读书观是新时代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行动指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村老年人
        2.1.2 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
        2.1.3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2.1.4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
        2.2.2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2.4 习近平关于养老问题的相关重要论述
        2.2.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思想
        2.2.6 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3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历史前提与现实条件
    3.1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1.1 新中国的成立为其创造了历史前提
        3.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期奠定了制度根基
    3.2 改革开放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创造了现实条件
        3.2.1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3.2.2 改革开放给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发展变迁、主要成就和重要作用
    4.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发展变迁
        4.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4.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4.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4.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4.2.1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4.2.2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日趋厚实
        4.2.3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平台载体日趋坚固
        4.2.4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开始有了法制保障
        4.2.5 农村老年人参加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增强
    4.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4.3.1 促进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
        4.3.2 维护农村老年人家庭幸福
        4.3.3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3.4 推动国家向前进步
5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及其成因分析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5.1.1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老年人文化建设
        5.1.2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自身呈现明显不均衡现象
        5.1.3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5.1.4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基础薄动力弱
        5.1.5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尚未建立工作运行机制
    5.2 存在问题与不足的成因分析
        5.2.1 体制机制:国家层面
        5.2.2 文化与心理:社会层面
        5.2.3 家庭层面
        5.2.4 个人层面
6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6.1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探索实践中的三个个案
        6.1.1 案例选择的相关说明
        6.1.2 三个个案
    6.2 三地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实践的启示
        6.2.1 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6.2.2 将农民养老与农村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6.2.3 县(区)级党委政府予以高度重视
        6.2.4 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6.2.5 文化养老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7 新时代推进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7.1 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7.1.1 加大舆论宣传动员的工作力度
        7.1.2 大力培育孝老敬亲的村风民俗
        7.1.3 大力实施“文化兴村”战略
    7.2 大力夯实物质养老基础
        7.2.1 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物质养老保障水平
        7.2.2 大力发展产业兴村
        7.2.3 积极引导村民返乡创业就业
        7.2.4 大力实施“以养促建”行动计划
    7.3 加大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突出其为老服务功能
        7.3.1 加大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7.3.2 充分考虑照顾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权益
        7.3.3 充分凸显农村文化建设为老服务功能
        7.3.4 加大农村老年人文化民生建设
    7.4 借助乡村振兴战略
        7.4.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7.4.2 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7.5 寻找有效突破口
        7.5.1 借助健康乡村战略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7.5.2 借助农村老年教育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7.6 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7.6.1 领导与管理机制
        7.6.2 分工与协作机制
        7.6.3 保障机制
        7.6.4 援助机制
        7.6.5 学习推广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4)社会治理视阈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多国城市的跨个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学习型城市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社会治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学习型城市
        2.1.1 学习型城市发展历程
        2.1.2 学习型城市概念界定
        2.1.3 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
    2.2 社会治理理论框架分析
        2.2.1 治理的内涵辨析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分析
        2.2.3 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
    2.3 社会治理理论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启示
        2.3.1 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目标:城市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2 学习型城市的参与主体:对等合作,协同共事
        2.3.3 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方式:综合各种手段实现社会融合
        2.3.4 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过程:各方博弈,谋求平衡
第3章 社会治理视阈下四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共性和个性分析
    3.1 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共性
        3.1.1 宏观目标一致
        3.1.2 参与主体多元
        3.1.3 创建方式多样
        3.1.4 建设过程动态平衡
    3.2 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个性
        3.2.1 微观目标:应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动态调整
        3.2.2 参与主体:所享权力与贡献程度相匹配
        3.2.3 创建方式:力量发挥程度因规范性而异
        3.2.4 建设过程:关注重点和评估过程存异
第4章 基于四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4.1 基于四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共性的思考
        4.1.1 学习型城市发展取向:可持续发展
        4.1.2 学习型城市责任主体: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作
        4.1.3 学习型城市建设方式:多渠道多途径保障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
        4.1.4 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与高度配合
    4.2 基于四座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个性的启示
        4.2.1 学习型城市选择理念: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同体现
        4.2.2 学习型城市覆盖群体:关怀各类人群,增强社会凝聚力
        4.2.3 学习型城市建设总纲: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法制化建设
        4.2.4 学习型城市效果评估:注重信息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5)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普遍均等服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免费服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6)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初识:源于三大理念
        二、感知:由于城市化进程
        三、认知:基于相关研究
        四、聚焦:缘于北京大会
    第二节 研究基础
        一、发展概览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构想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框架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理论溯源:走进赫钦斯的思想田园
        第一节 赫钦斯及其所生活的时代
        一、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积极推动者
        二、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和美国
        第二节 理论提出的内外原由
        一、社会诱因
        二、理论基础
        第三节 理论包含的基本内容
        一、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
        二、面向人人的自由教育
        三、博弈中寻求独立发展
        第四节 理论推进的实施构想
        一、智慧学科
        二、学生中心
        三、全员参与
        四、两种理想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走进朗沃斯的学术视野
        第一节 从“赫钦斯”到“朗沃斯”
        一、20世纪70年代:“风生水起”
        二、20世纪80年代:“沉寂落寞”
        三、20世纪90年代:“强劲回归”
        第二节 朗沃斯及其所生活的时代
        一、终身学习思想的实践倡导者
        二、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和欧洲
        第三节 理论提出的内外原由
        一、社会诱因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理论包含的基本内容
        一、培训向终身学习变革
        二、人人的终身全面发展
        三、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五节 理论推进的实施构想
        一、围绕民众需求:激励学习
        二、基于核心能力:挖掘潜能
        三、整合所有资源:建立联系
        四、依靠多种手段:提供支持
        本章小结
中篇实践篇
    第三章 实践了望:基于全球视野的文献考察
        第一节 三大国际组织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
        一、“开创先锋”:经合组织
        二、“积极分子”:欧盟
        三、“集大成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二节 国外若干国家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
        一、英国及城市(爱丁堡)
        二、德国及其城市(巴德特尔茨)
        三、韩国及其城市(光明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践回望:基于本土视野的文献考察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整体规划
        一、相关背景
        二、总体目标
        三、基本保障
        四、行动要点
        第二节 城市层面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四个城市案例
        一、北京:以人为本的人文之城
        二、深圳:快速成长的创新之城
        三、西安:包容创新的历史之城
        四、宁波:均衡发展的文化之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践聚焦:基于一线层面的实地考察
        第一节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概况及调研
        一、上海概况
        二、一线调研
        第二节 操作者的访谈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广泛裨益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柱
        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第三节 学习者的访谈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广泛效益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柱
        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第四节 两类人群访谈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两类人群谈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广泛裨益”
        二、两类人群谈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柱”
        三、两类人群谈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本章小结
下篇 综合篇
    第六章 理之源:理论核心框架的梳理与归纳
        第一节 认知层面的理论
        一、基本定义:学习型社会在城市范围内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实践途径
        二、主要特征:终身学习、全员参与、资源整合、全面发展
        三、相近概念间的关系:均为终身学习思想指导下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四、关键作用:社会持续发展、教育回归本原和个人自我完善
        第二节 实践层面的理论
        一、首要前提:依据个体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
        二、核心任务:培养个体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基础条件:协调社会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四、必要手段:调动并整合各类可利用的资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之路:实践基本走向的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的基本走向
        一、两个层面的实践概括
        二、广泛裨益:社会软实力提升、教育各阶段协同发展、个体增权赋能
        三、主要支柱:“框架”打造、“内在”和“外在”提升
        四、基础条件: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各类资源
        第二节 本土实践的对照衡量——基于上海一线信息的分析
        一、上海一线层面实践与“基本走向”的吻合与差异
        二、基于“吻合”与“差异”的思考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反思与前瞻:基于理之源与行之路的综合
        第一节 理论核心框架与实践基本走向的综合分析
        一、学习型城市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城市?
        三、怎么样建设学习型城市?
        第二节 我国(主要是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反思与前瞻
        一、针对学习需求,我们能做些什么?
        二、如何将终身学习理念真正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三、如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手段有效使用?
        四、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说明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受访者基本信息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关于公共图书馆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二、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1.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场所
    2.公共图书馆是浓厚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3.公共图书馆是公民树立学习理念的引导者
三、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
    1.与时俱进,更新服务观念
    2.树立“以人为本”思想,采取个性化服务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4.建立全国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促进全民学习
    5.不断创新,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努力营造“全民学习”氛围
    6.积极培养知识型馆员,把图书馆营造成一个学习团队

(9)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概念界定
    1.7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8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和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的现实需要
    2.1 终身学习理念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2.2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价值诉求
    2.3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4 小结
3 中外社区学院发展的比较分析
    3.1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3.2 我国社区学院建立的主要类型
    3.3 主要发达国家社区学院发展情况
    3.4 经验和启示
    3.5 小结
4 终身学习视角下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
    4.1 我国社区学院定位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
    4.3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依据与原则
    4.4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构想
    4.5 小结
5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影响因素确定与影响路径模型构建
    5.1 访谈主要目的
    5.2 访谈方案设计
    5.3 访谈资料分析
    5.4 测量量表的设计与测试
    5.5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影响路径模型构建
    5.6 小结
6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的构建
    6.1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提出的思路
    6.2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的构建
    6.3 小结
7 案例剖析
    7.1 HZXS 社区学院分析
    7.2 SHCN 社区学院分析
    7.3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论文的局限性
    8.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社区学院分布
附录2. 预试访谈提纲
附录3. 正式访谈提纲
附录4.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预试问卷
附录5.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正式问卷
附录6.访谈记录整理
附录7.HZXS 社区学院章程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以毕节市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二、创新图书馆服务, 充分发挥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一) 树立“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二) 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三) 打造品牌, 创新服务方式
三、关注弱视群体, 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建立区县总分馆制, 实行区域图书馆联盟, 为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提供新的学习资源
    (一) 开展延伸服务
    (二) 创新特色
    (三) 建立信息共享空间, 实现一站式自助服务
    (四) 发展区域联盟

四、略论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价值[J]. 徐冰娟. 兰台内外, 2020(32)
  • [2]习近平读书观研究[D]. 袁随芳. 山西大学, 2020(01)
  • [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研究[D]. 陈文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4]社会治理视阈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多国城市的跨个案比较[D]. 陈晓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5]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 崔乐. 大庆社会科学, 2017(02)
  • [6]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D]. 蒋亦璐.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7]关于公共图书馆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A]. 张文珍.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8]试论县级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 赵晓波. 山西青年, 2013(14)
  • [9]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 刘春朝. 中国矿业大学, 2013(12)
  • [10]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以毕节市图书馆为例[J]. 段国华. 黑河学刊, 2013(04)

标签:;  ;  ;  ;  ;  

浅谈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