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HACCP检定保健食品(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梅,冯鸿燕[1](2021)在《浅析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结果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次在全国推行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体系检查,四川省在此要求下,对省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体系检查。本文重点介绍我省体系检查的开展情况,统计体系检查的结果,梳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探索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工作机制提供经验,为企业有效排查安全隐患提升保健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谭新章[2](2019)在《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广大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品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质量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凸显。优良的质量管理是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制造提高产品品质、走出国门打造世界品牌的重要保障。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应用基于ISO系列标准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然而如何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有效地加以持续改进提升,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以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为切入点,探究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提升措施。论文在质量管理及其评价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GB/T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为依据,确定了 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考评指标体系,构建起切合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通过问题识别、调查访谈、测评问卷、调查问卷、分析评价等方法,对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级别属于“系统和有效”特征的结论;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寻影响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应用雷达图和鱼骨图工具分析发现公司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从优化组织架构、提高全员参与度、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应用PDCA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提升的实现路径。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过程中使用数学统计方法定量分析、辅助以定性分析方法能达成较好的评价效果;应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应用中位数求值法去除数据噪声实现数据的稳健性、构造的数据处理公式处理分析数据结果,便于对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中提出的提升改进对策对于其它同类中小微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董静[3](2019)在《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的HACCP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乳品行业及国内外HACCP体系的发展现状,依据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结合MN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实际生产情况,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环节对各个工序进行危害分析,识别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制定纠偏措施,建立了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HACCP控制管理体系,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生产目的。按照HACCP基本原理首先建立HACCP小组,HACCP小组负责制定HACCP计划以及实施和验证,HACCP体系小组成员进行HACCP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生产操作规程、卫生规范标准进行培训,以确保HACCP小组成员具备建立HACCP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能力。还需要对所有员工培训HACCP基础知识,以确保所有员工理解和正确执行HACCP中设计的程序。HACCP工作小组深入生产线,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绘制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制作完成后进行现场验证。用判定树的逻辑推理方法,确定HACCP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CCP)。对判定树的应用应当灵活,必要时也可使用其他的方法。每个关键控制点会有一项或多项控制措施确保预防、消除已确定的显着危害或将其减至可接受的水平。每一项控制措施要有一或多个相应的关键限值。对确定的2个CCP点选取关键限值,CCP1-超巴杀巴氏杀菌,关键限值超巴杀杀菌温度≥119℃,流量:≤9700L/H,操作限值:杀菌温度:121±2℃,流量:≤8000L/小时(巴杀机额定能力)。CCP2-隧道灭菌:根据GB/T21732中的微生物要求,产品在保质期内不得出现由于包装破损导致的微生物滋生等情况。隧道杀菌:关键限值:温度≥90℃,杀菌时间≥10分钟,操作限值:温度90-94℃,杀菌时间10-12分钟的杀菌条件,然后冷却。并对识别的4个OPRP点(发酵、发酵奶巴氏杀菌,领料称量、过滤)进行验证,均符合要求。建立HACCP计划,对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应预先建立相应的纠偏措施,以便在出现偏离时实施。制定验证、审查、检验程序,可确定HACCP是否正确运行。验证程序包括对CCP的验证和对HACCP体系的验证,最终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MN乳业自2018年实施HACCP后,产品质量有了显着提高,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自建立起未出现任何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为消费者持续提供优质监控的奶制品。对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HACCP体系是一项很实用的管理体系,它可以深入到每个班组、每个操作步骤。能确确实实的从根本出发,提升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薛峰[4](2018)在《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研究 ——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为鉴》文中提出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以来,综合监管一直是中国市场监管领域的热门词汇。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写道: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方案的颁布出台,正式拉开了中国进行市场综合监管改革的序幕。本文的产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希望以经济法的视角全面审视市场综合监管,为党和国家进行市场综合监管改革添砖加瓦。首先第一章,笔者将从监管的概念分析到市场监管的概念,再延伸到市场综合监管的概念,逐级阐明市场综合监管的概念定位。监管的通常含义是监督和管理,但其含义既不同于监督,亦不同于管理,它是现代管理的一个独立的从属概念。市场监管,指的是市场的监管主体对于市场上的活动参与主体以及对于参与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等这些干预活动的总和。但是市场监管又可以区分为对证券、金融等要素市场的监管和对于生产资料、消费品等商品市场的监管。我国现行的市场监管机制是由证监会等专业监管部门实施要素市场的监管,而由工商局作为综合监管部门、质监局和物价局等作为专项监管部门共同实施商品市场的监管。所谓市场综合监管,这一理论发源于管理学中的集成管理理论,即在组织行为学与科学监管理论的指引下,合理布局监管组织系统内部的机构、职能和人员等内部资源,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信息等智力资源,建立起“全过程”、“集约化”的全新市场监管模式。市场综合监管总体上以机构整合为方向,以分类监管为目标,以专业运作为手段,以社会监管为支撑。之后第二章再从经济法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入手,分析市场综合监管的理论选择和理论基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有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纯粹的“政府全能、市场无用”的政府主导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互动型阶段;三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开始,至今天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主导阶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其中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是一种实际的物质存在。而根据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是有形的存在,而是以一种社会关系的形式出现,这两只手共同构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泉。现阶段更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市场的自由度,减少缩小政府的监管机构,实施综合监管。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同样可以用于分析市场综合监管。该理论中心在于围绕交易费用节约,把交易作为分析对象,寻找到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运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进行最为合理。交易成本根据事前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可以区分为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等。市场综合监管同样可以套样“交易成本”理论,综合分析进行市场监管的各项成本,得出综合监管为交易成本最低的选择的结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选择要“将分析扩充到市场外的另一选择——政治力量1”,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也是存在局限性的,必须通过公共选择的理论来审视政府监管的不足,而后即可通过政治制度的修改完善来弥补不足。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有三项:第一、在政治活动之中进行运用的经济人假设。第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国家机构作为一个主体,但是构成机构的是一个个部门和一个个政府工作人员,每一个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在进行政府决策和实施政府行为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得失;第三、政治的可交易性。即认为政府的决策、实施过程与经济市场中的交易行为相类似,政治过程就可以直接理解为在解决政治冲突时进行利益交易(交换)从而达成协议的过程。由于对域外市场监管情况的研究可以很好的作为我国市场综合监管理论的映证和补充,所以在第三章笔者专门就美国食品药品领域的市场监管的历史发展、立法进程、重要监管法律等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美国食药市场监管的综合监管方式、综合监管理念,作为最后解决监管路径措施问题的比较法依据。美国的市场综合监管理论依据最早可以追溯到撰写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的限制政府干预思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提出的“自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要受到自身的科学法则的约束。只要让市场竞争机制起到完全的应有作用,市场机制会比运用强制力的政府机制的调节作用更有效,也更加有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对于美国市场综合监管的实证分析主要针对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1906年通过《食品与药品法案》并成立食品药品监管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从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市场监管的历史进程(从建立到强化,从加强到放松)的发展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对于市场综合监管的进一步认识。美国食品药品领域的监管实证对于我国未来建立科学的市场监管体制、树立先进的监管理念有哪些启示呢?第一,中国应树立逐步放松政府监管的理念。“市场本身纠正自身毛病要比政府纠正市场的毛病更为有效。因为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竞争的压力迫使它必须讲究信誉,否则就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1”第二、建立合适的市场监管体系,运用多方力量,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的作用。第三、创新监管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的力量,达到既提高监管效率,又节约监管的人力、物力成本的监管效果。第四、要培育科学的市场监管理念,注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中国国内在2018年3月开始确立实施市场综合监管改革,而在此之前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所以第四章着重分析国家实施综合监管改革之前的市场监管现状情况。此前长期的监管法律理念发展过程中,普遍重管理而轻培育,重事前监管轻事中、事后监管,重危机应对轻风险预防,重传统监管轻高科技监管,强面上监管弱精准监管。笔者以所居住的城市上海作为分析样本,从市场监管立法、市场监管机构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总结出综合监管改革之前的监管问题主要有:一、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二、监管机构繁多、规模庞大。三、监管机构权责不清、界限不明,相同事项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四、监管效率不高,行事拖沓。五、监管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充分,科技含量不足。六、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监管专业人员欠缺。总之,现有的市场监管机构立法不足、规模庞大、效率不高、人手不专、监督不够,有限的机构改革也不能完全克服系统的缺陷,结果就会容易陷入“缩小了又膨胀,压缩了又扩张”的怪圈。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最后第五章对于中国市场综合监管的立法、机构设置和市场综合监管的全面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与措施,希望能在经济法领域中为市场综合监管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撑。笔者认为,市场综合监管的总体路径框架应包括:一、市场综合监管立法要有力。必须迅速及时,抓紧进行市场综合监管类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同时市场综合监管立法必须体现安全价值与效率价值的有机统一。立法必须注重前瞻,增强市场综合监管立法的趋势引领力。同时确保制度完备,加强立法内容表述的可执行性。更要加强整体设计,预防市场综合监管立法中的钱穆制度陷阱。立法时应注重层级清晰,该由法律规定的内容交给法律,该由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交给行政法规和规章。立法程序上应适当引入更多市场活动参与者以及利益相关方进入立法环节,充分的听取各市场主体的实际需要和诉求。二、市场综合监管要求监管机构设置必须做到“有效”。市场综合监管机构设置时必须遵循统一性、权威性、独立性、协调性、严密性相结合的法律原则。机构监管权的配置必须清晰化、程序化、透明化,必须注重监管权配置中的宽进严管。市场综合监管之手的塑造任重而道远,既要强化监管之手,充分运用各种科技先进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又要丰满监管之手,通过社会组织、个人监管等社会共治方式以及引入监管机构竞争机制等方法,加强市场综合监管的力量。最后还要约束监管之手,需要从监管立法、监管制度设计、监管机构制衡以及加强市场主体、社会各方面对于市场综合监管之手的监督等方向加以努力,做到监管之手的可控可约束。总而言之,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要使原有市场监管中错位的正位,缺位的到位,越位的归位,通过实施市场综合监管,使得监管的权威得以彰显,监管的脉络得以理顺,监管的效率得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不断增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市场综合监管的合理模式。
甘凝岚[5](2018)在《保健食品中违禁添加药物高通量筛查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保健食品的市场在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有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细则中指定的保健品检测方法种类单一、操作繁琐、精准度不够,已经不符合现在市场监管的要求,急需建立一种高通量、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来保障保健食品的市场安全。一.本研究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细则要求检测的保健食品违禁添加药物,建立了能同时检测68种违禁添加药物的前处理方法。保健食品经研磨等预处理后,加入适量1%甲酸-甲醇溶液超声提取20min,定容至50mL,经QuEChERS分散固相萃取试剂盒净化。本方法操作简便,有效降低了基质干扰,增强了检测准确性。二.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HPLC-QTRAP-MS)同时检测保健食品中的68种违禁添加药物的方法。采用乙腈和10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以250μL/min流速进行梯度洗脱,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50×2.1mm,2.6μm)分离,复合扫描模式(MRM-IDA-EPI)分析数据,增强型二级碎片(EPI)数据库确证,外标法定量。68种化合物在茶叶、胶囊、片剂、口服液四种基质中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最低检出限为(0.01ng/g~1.05ng/g,精密度(RSD)小于6%,加标回收率为84.1%~105.9%,在24h内稳定性良好,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本方法通量大、灵敏度高,适用于保健食品中68种违禁添加药物含量的测定。三.本研究同时利用了 HPLC-QTRAP-MS建立了 68种违禁添加药物增强型复合二级碎片离子(EPI)图谱数据库。根据每种化合物在不同能量(高、中、低)下独有的EPI质谱图形成“指纹”图谱,有效消除假阳性.实现了无需标准品也可搜库和确证,克服了传统质谱分析的弊端,增强检测分析的准确度。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实现了一针进样同时定性、定量和确证,具有操作简便、通量大、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的特点。为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有效的提供技术支持。
宋亦馨,刘莉,秦玉青[6](2018)在《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评估》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现况及安全风险,提出风险防控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监督抽查等方法,结合许可审查及监督抽检情况,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风险分析。【结果】企业在权责分工、教育培训、设备养护、原料验收、布局设计、库房管理、委托加工、生产操作、文件编制和检验管理十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结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良好操作规范及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最终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冯波,陈强[7](2017)在《HACCP体系在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中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在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中的应用,更好地保障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方法利用HACCP原理,对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危害评价程序,确定关键控制点,从人、机、料、法、环、测、软、辅、公等9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结果将HACCP体系运用到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各个环节中,制定详细有效的控制计划,利用所制定控制计划控制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结论采用HACCP体系对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更好地保障了保健品安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收益。
刘玲[8](2017)在《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人口大量的老龄化,使得保健食品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保健食品的市场销售节节攀升,保健食品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保健食品的质量问题日益突显。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保健食品、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管理的研究成果,然后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质量标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保健食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及保健食品质量管理特殊性进行介绍,再通过比较分析,对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质量管理意识欠缺,质量管理过程繁琐,质量管理执行不力。最后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按照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思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通过硬件方面对生产设备的添置与调试,检验仪器的更新与检定,生产工艺的优化与改造;软件方面在企业文化中植入质量文化,绩效奖惩中加入质量参数,精简优化质量体系和制度,从而保障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同时借助政府的监管力量,配合政府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并寻求政府专业技术部门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解决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实现促进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改进质量管理,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提高盈利水平。
张四银[9](2017)在《ISO22000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IS022000是HACCP的发展。长远来看,IS022000必将取代HACCP。我国酱卤肉制品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不稳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后。本文研究了 IS022000在连云港市李记明章食品有限公司的应用,建立了 一套适用于中小型酱卤肉制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总结了 IS022000标准体系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款及内容,整理了适用于酱卤肉制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探讨了酱卤肉制品原料肉的兽药最大残留限量问题,分析了我国猪类及牛类产品的兽药残留限量与CAC标准的差异及差距问题。2.研究了在酱卤肉制品企业建立IS022000标准体系的应用模式,为不同酱卤肉制品企业建立IS022000提供了应用模式及步骤上的参考。3.根据连云港市李记明章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利用过程方法研究了 ISO 22000在酱卤肉制品企业的应用。确定了酱卤肉制品生产中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原料验收、配料和杀菌。基于本研究,该公司制定了 HACCP计划书、HACCP计划表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并最终建立了酱卤肉制品安全管理体系。4.从第一方组织的自我评价、第二方顾客评价、IS022000标准实施效果的检验评价这三方面验证了连云港市李记明章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IS022000标准实施后,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形象明显提高;工序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由97.1%提高到99.6%;顾客满意率由83.9%提高到89.6%。通过研究IS022000标准实施前后主要工序的样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主要工序的工人手和空气微生物的变化,产品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值的变化等系列内容,表明IS022000标准实施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明显减少,工人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水平有所提高,车间的卫生状况显着改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上述结果证实公司实施的IS022000标准的有效性。上述研究成果为IS022000在中小型酱卤肉制品企业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王亮亮[10](2015)在《莲子与奶粉复合加工酸奶的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莲子是中国农业特色经济资源,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逐渐受到人们认识与重视,值得深入研究、极力开发和充分利用。本课题以湖南湘莲为主要材料,采用莲子催芽技术,通过莲子发芽增加莲子中蛋白质含量和其它营养素含量,利用发芽莲子和奶粉加工复合酸奶。首先优化出莲子酸奶发酵剂的最佳菌种组合,研究确定莲子发芽与不发芽处理制作酸奶的基本工艺参数,并通过理化分析比较了莲子发芽与不发芽处理制作酸奶产品的品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HACCP在莲子酸奶的生产加工中的应用;以期为莲子的精深加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 发酵剂菌种组合优化研究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全面复配试验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对莲子酸奶的品质影响,确定了莲子酸奶发酵剂的最佳配比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1:3:2。2 酸奶工艺参数确定 利用正交试验,以莲子酸奶凝固时间、酸度、PH值、乳酸菌活菌数等综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优化未发芽莲子酸奶及发芽莲子酸奶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到最佳的莲子酸奶和发芽莲子酸奶的工艺条件均为:莲子浆与复原奶的比例(v:v)1:2,接种量4%,42℃下发酵时间4 h,加糖量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酸奶质地好,无乳清析出,酸甜适中。3 产品品质比较 以总莲子粉与奶粉的比例1:2为前提,通过普通莲子粉、发芽莲子粉不同比例(m:m=1:0、2:1、1:1、1:2、0:1)的混合制作五种不同配方的复合酸奶,进行产品的品质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发芽莲子粉在总莲子粉中质量分数的增加,酸奶的酸度增加,颜色变黄,蛋白质、脂肪、乳糖、氨基酸含量增加,活菌数略有降低;与纯奶粉发酵的酸奶比较,五种酸奶的脂肪、乳糖平均含量分别是3.31 g/100g、3.39g/100g,相对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05%、14.60%,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平均为3.98g/100g、3.448g/100g,相对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18%、22.96%,平均活菌数为8.10×108CFU/g,是对照组的1.77倍。4 HACCP体系的应用 运用HACCP原则,通过危害分析,确定了莲子酸奶生产过程中的6个关键控制点,分别是原料挑选,磨粉匀浆,混合调配,灭菌,菌种制备、接种,无菌灌装、封口,对它们制定出HACCP监控体系,形成了优质高蛋白的莲子酸奶HACCP系统。
二、应用HACCP检定保健食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HACCP检定保健食品(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结果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体系检查概述 |
3 开展情况 |
3.1 检查对象 |
3.2 检查内容 |
4 检查结果统计 |
4.1 体系检查的结果统计 |
4.2 10个检查项目的结果统计 |
4.3 问题条款出现的频次统计 |
5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设施设备 |
5.1.1 主要问题 |
5.1.2 原因分析 |
5.2 质量管理及体系运行 |
5.2.1 主要问题 |
5.2.2 原因分析 |
5.3 检验管理 |
5.3.1 主要问题 |
5.3.2 原因分析 |
5.4 库房管理 |
5.4.1 主要问题 |
5.4.2 原因分析 |
6 工作建议 |
6.1 企业 |
6.1.1 持续保持生产条件 |
6.1.2 完善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
6.1.3 提高企业检验能力 |
6.1.4 规范库房管理 |
6.2 监管部门 |
6.2.1 优化监管方式 |
6.2.2 加快有机衔接机制建设 |
6.2.3 加强体系检查结果的应用 |
7 结语 |
(2)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及质量管理概述 |
2.2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 |
2.3 GB/T19001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 |
2.4 质量管理评价原理及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公司组织结构 |
3.3 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4 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 |
4.1 建立质量管理评价小组 |
4.2 评价指标选择及指标说明 |
4.3 测评问卷和调查问卷设计 |
4.4 开展质量管理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提升路径 |
5.1 调整优化公司管理组织架构 |
5.2 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积极性 |
5.3 加强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 |
5.4 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质量管理 |
5.5 应用PDCA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的HACCP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乳品发展现状 |
1.2 HACCP简介 |
1.3 HACCP体系的发展 |
1.3.1 国内外HACCP的发展概况 |
1.3.2 HACCP在我国的发展 |
1.4 建立HACCP体系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HACCP描述 |
2.2 HACCP基本原理 |
2.2.1 组建HACCP小组 |
2.2.2 描述产品,确定产品的预期用途 |
2.2.3 绘制和确认生产工艺流程图 |
2.2.4 危害分析 |
2.2.5 确定关键控制点 |
2.2.6 建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 |
2.2.7 建立起对每个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的系统 |
2.2.8 建立纠偏措施 |
2.2.9 建立验证程序 |
2.2.10 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 |
3 结果与分析 |
3.1 HACCP体系建立 |
3.2 建立HACCP小组 |
3.2.1 组织架构图 |
3.2.2 食品安全小组职责 |
3.2.3 培训要求 |
3.3 产品描述,确定产品预期用途 |
3.4 生产工艺流程图 |
3.5 生产工艺描述 |
3.5.1 合格原辅料、包装材料接收 |
3.5.2 储存 |
3.5.3 原奶接收 |
3.5.4 前处理工序 |
3.5.5 超巴氏杀菌工序 |
3.5.6 加香 |
3.5.7 灌装工序 |
3.5.8 隧道杀菌工序 |
3.5.9 包装工序 |
3.5.10 检验 |
3.5.11 出库、运输、上市 |
3.6 危害分析 |
3.6.1 总要求 |
3.6.2 危害分析范围 |
3.6.3 危害分析类型 |
3.6.4 危害分析人员 |
3.6.5 危害分析方法 |
3.6.6 危害分析要求 |
3.6.7 危害识别 |
3.6.8 确定可接受水平 |
3.6.9 危害评估 |
3.7 确定关键控制点 |
3.8 关键限值的选取 |
3.8.1 CCP1-超巴杀巴氏杀菌 |
3.8.2 CCP2-隧道灭菌 |
3.9 建立监控系统 |
3.9.1 监控对象 |
3.9.2 监控的具体要求 |
3.9.3 建立纠正措施 |
3.9.4 建立验证系统 |
3.10 确认 |
3.10.1 确认范围 |
3.10.2 确认时机 |
3.10.3 确认方式及方法 |
3.10.4 确认结果处置 |
3.11 验证 |
3.11.2 验证策划实施 |
3.11.3 评价和分析 |
3.12 HACCP计划表 |
4 讨论 |
4.1 危害分析方法类型 |
4.2 关键限值的建立 |
4.3 HACCP计划表的建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研究 ——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为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
二、研究难点及主要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本文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市场综合监管概说 |
第一节 监管与市场监管的概念 |
一、监管的概念 |
二、市场监管的概念 |
第二节 市场综合监管的概念 |
一、市场综合监管的法律含义 |
二、市场综合监管主体的法律分析 |
三、市场综合监管客体的法律分析 |
四、市场综合监管行为的法律分析 |
第三节 市场综合监管应有的法律理念分析 |
一、树立精准监管的法律理念 |
二、树立注重风险防控的法律理念 |
三、树立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法律理念 |
四、树立加强柔性监管的法律理念 |
第二章 市场综合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概论 |
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在要求 |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进 |
四、中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交易成本理论 |
一、科斯为代表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 |
二、政府监管的成本分析 |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
一、对以布坎南为主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的认识 |
二、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对市场综合监管的审视 |
第三章 美国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美国产品市场监管的理论和立法发展 |
第二节 美国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实证分析 |
一、美国 FDA 的发展与美国食品药品领域监管演变情况 |
二、美国食品药品监管立法进程分析 |
三、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剖析 |
四、美国FDA注重防控的监管理念分析 |
五、美国FDA的综合监管方式分析 |
第四章 中国市场综合监管改革前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国内市场综合监管改革试点情况分析 |
一、2014年起全国各主要地区(上海以外)市场综合监管试点情况分析 |
二、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机构改革试点情况 |
第三节 改革前国内市场监管领域的主要问题——以上海为例 |
一、监管立法繁多而缺乏统一性 |
二、监管机构平行分列而缺乏综合性 |
三、监管理念陈旧而缺乏先进性 |
第五章 我国实施市场综合监管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市场综合监管要求监管立法要“有力” |
第二节 市场综合监管要求监管机构“有效” |
一、市场综合监管机构的综合性分析 |
二、市场综合监管机构监管权的配置 |
三、市场综合监管机构体制应当确保激励相容 |
第三节 塑造市场综合监管之手 |
一、强化监管之手 |
二、丰满监管之手 |
三、约束监管之手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5)保健食品中违禁添加药物高通量筛查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违禁药品特点 |
2 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的种类 |
2.1 减肥类 |
2.2 缓解体力疲劳类 |
2.3 辅助降血压类 |
2.4 辅助降血脂类 |
2.5 辅助降血糖类 |
2.6 改善睡眠功能类 |
3 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的危害 |
4 保健食品中违禁添加药物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4.1 理化反应法(PhysicochemicalReaction) |
4.2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
4.3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
4.4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
4.5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
4.6 色谱-质谱法(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4.7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Spectrometry LCHRMS) |
5 研究方法的选择 |
6 研究对象的选择 |
7 研究的意义 |
8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1.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1.1.3 标准溶液的制备 |
1.1.4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1.1.5 提取试剂的选择 |
1.1.6 提取方法的优化 |
1.1.7 净化方式的改进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提取试剂的比较结果 |
1.2.2 提取方法的优化结果 |
1.2.3 净化方式的改进结果 |
1.3讨论 |
1.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离子阱复合质谱同时检测保健食品中68种违禁添加药物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1.3 标准溶液的制备 |
2.1.4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2.1.5 三重四级杆质谱方法的建立 |
2.1.6 增强型二级碎片离子(EPI)数据库的建立 |
2.1.7 流动相的选择 |
2.1.8 色谱柱的选择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三重四级杆质谱方法的建立结果 |
2.2.2 EPI数据库的建立结果 |
2.2.3 流动相的选择结果 |
2.2.4 色谱柱的选择结果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HPLC-QTRAP-MS方法确证及样品检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1.3 标准溶液的制备 |
3.1.4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3.1.5 标准物质检出限 |
3.1.6 加标回收实验 |
3.1.7 精密度实验 |
3.1.8 基质效应实验 |
3.1.9 稳定性实验 |
3.1.10 样品检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目标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3.2.2 加标回收实验结果 |
3.2.3 精密度实验结果 |
3.2.4 基质效应实验结果 |
3.2.5 稳定性实验结果 |
3.2.6 阳性样品检测结果 |
3.2.7 假阳性的排除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6)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生产许可 |
1.2.3 监督抽检 |
1.2.4 风险评估 |
2 结果 |
2.1 人员情况 |
2.2 生产情况 |
2.3 产品情况 |
2.4 现场监督 |
2.5 监督抽检 |
2.6 风险评估 |
3 讨论 |
(7)HACCP体系在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工艺流程 |
3.2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与分析 |
3.3 HACCP计划制定 |
3.3.1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
3.3.2 质量效果确认与跟踪 |
4 结论 |
(8)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基本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保健食品及其质量 |
2.1.1 保健食品的概念特点 |
2.1.2 保健食品的质量要求 |
2.1.3 保健食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质量的影响因素 |
2.2 保健食品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2.2.1 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
2.2.2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4 保健食品质量管理特殊性 |
3.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概述 |
3.1.1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
3.1.2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矩阵 |
3.2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概况 |
3.2.1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
3.2.2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
3.2.3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运行 |
3.3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3.3.1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
3.3.2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质量管理意识欠缺 |
3.4.2 质量管理过程繁琐 |
3.4.3 质量管理执行不力 |
4. 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
4.1 质量管理改进的总体思路 |
4.2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改进 |
4.2.1 生产前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
4.2.2 生产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
4.2.3 生产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
4.3 质量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
4.3.1 硬件改进保障措施 |
4.3.2 软件改进保障措施 |
4.4 借助政府的市场监管力量 |
4.4.1 配合政府监管开展专项整治 |
4.4.2 寻求政府专业技术部门支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ISO22000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酱卤肉制品简介 |
2 酱卤肉制品加工与安全现状 |
3 ISO22000标准体系的发展及应用 |
3.1 HACCP及ISO9001简介 |
3.2 ISO22000的产生和发展 |
3.3 ISO22000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
4 ISO22000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6 本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6.1 与酱卤肉制品生产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研究 |
6.2 ISO 22000在酱卤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
6.3 ISO 22000在酱卤肉制品企业应用的实例研究 |
6.4 ISO 22000标准体系的有效性验证研究 |
第二章 酱卤肉制品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研究 |
1 法律法规在ISO22000标准中的重要作用 |
2 酱卤肉制品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 |
2.1 酱卤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
2.2 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见农业部2002年235号公告) |
2.3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发布 |
3 小结 |
第三章 ISO 22000在酱卤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
1 ISO22000标准体系建立的步骤 |
1.1 准备阶段 |
1.2 诊断阶段 |
1.3 ISO22000标准体系的策划阶段 |
1.4 ISO22000标准体系的文件编写阶段 |
1.5 ISO22000标准体系试运行阶段 |
1.6 ISO22000标准体系正式运行 |
1.7 体系验证 |
1.8 管理评审 |
1.9 第三方审核认证阶段 |
2 ISO22000标准体系的文件的建立 |
2.1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
2.2 程序文件 |
2.3 HACCP计划 |
2.4 前提方案 |
2.5 作业文件 |
2.6 产品外包合同 |
2.7 必备图或图纸 |
2.8 操作性前提方案 |
3 第三方认证的准备与实施 |
3.1 认证申请 |
3.2 认证受理 |
3.3 现场审核 |
3.4 认证决定报告 |
3.5 跟踪监督 |
3.6 再认证 |
3.7 第三方认证绩效 |
4 小结 |
第四章 ISO 22000在酱卤肉制品企业应用的实例研究 |
1 酱卤肉制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 |
1.1 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管理手册的策划 |
1.2 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策划 |
1.3 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记录的策划 |
2 管理职责策划 |
2.1 管理承诺 |
2.2 酱卤肉制品安全方针、目标 |
2.3 职责与权限 |
2.4 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小组组长 |
2.5 沟通 |
2.6 应急准备与响应 |
2.7 管理评审 |
3 资源管理策划 |
4 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
4.1 前提方案的策划 |
4.2 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的实施 |
4.3 危害分析 |
4.4 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 |
4.5 HACCP计划的建立 |
4.6 可追溯性系统的建立 |
4.7 不符合的控制 |
5 酱卤肉制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策划、确认、验证和改进 |
5.1 验证策划 |
5.2 控制措施及其组合的确认 |
5.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5.4 单项验证结果评价 |
5.5 验证活动结果分析 |
5.6 内部审核 |
5.7 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更新 |
5.8 酱卤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6 小结 |
第五章 ISO 22000标准体系的有效性验证研究 |
1 ISO22000:2005标准体系实施效果的组织自我评价 |
1.1 内审 |
1.2 管理评审 |
1.3 酱卤肉制品安全管理目标评价体系 |
2 ISO22000:2005标准实施效果的顾客评价 |
3 ISO22000:2005标准实施效果的检验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莲子与奶粉复合加工酸奶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酸奶简介 |
2 莲子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
2.1 莲子简介 |
2.2 莲子的营养价值 |
2.3 莲子发芽处理的营养变化 |
2.4 莲子的保健功效 |
2.4.1 养心安神,健脾补肾作用 |
2.4.2 强心降压作用 |
2.4.3 抗氧化作用 |
2.4.4 抗衰老美白作用 |
2.4.5 抗菌防癌作用 |
2.4.6 保肝护肝作用 |
2.4.7 调节胃肠道作用 |
3 莲子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3.1 莲子汁饮料 |
3.2 速溶莲子粉 |
3.3 莲子蜜饯 |
3.4 莲子罐头 |
3.5 莲蓉馅料 |
3.6 莲子复配乳酸发酵制品 |
3.7 莲子其他制品 |
4 HACCP体系的简介及应用 |
4.1 HACCP体系简介 |
4.2 HACCP体系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莲子酸奶发酵剂菌种的组合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发酵剂的制备 |
1.2.2 酸奶制作工艺流程 |
1.2.3 发酵剂菌种的组合选择 |
1.2.4 酸奶品质评价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菌种发酵莲子酸奶结果比较分析 |
2.2 双菌种组合发酵莲子酸奶结果比较分析 |
2.3 三菌种组合发酵酸奶结果比较分析 |
2.4 验证试验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莲子发芽与不发芽处理加工复合酸奶的工艺参数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制作工艺 |
1.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
1.2.3 正交试验设计 |
1.2.4 感官评价方法 |
1.2.5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
1.2.6 理化指标的测定 |
1.2.7 微生物菌群的测定 |
1.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1 莲子浆与复原奶的比例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
2.1.2 发酵剂不同接种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
2.1.3 蔗糖不同添加量对莲子酸奶品质的影响 |
2.1.4 不同发酵时间对莲子酸奶品质的影响 |
2.2 交试验结果分析 |
2.2.1 莲子酸奶感官评价结果 |
2.2.2 模糊数学处理过程 |
2.2.3 模糊评价结论及正交试验分析 |
2.3 验证试验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莲子发芽与不发芽处理加工复合酸奶的品质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酸奶配方的确定 |
1.2.2 产品感官评价 |
1.2.3 产品理化指标的测定 |
1.2.4 产品营养特性的测定 |
1.2.5 产品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品感官评价 |
2.2 产品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 |
2.2.1 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2.3 酸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 产品营养特性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1 乳糖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4 产品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ACCP管理体系在凝固型莲子酸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1 HACCP计划的建立 |
1.1 HACCP体系的基本原则 |
1.2 HACCP体系建立的预备步骤 |
1.2.1 HACCP小组的组成 |
1.2.2 产品描述 |
1.2.3 生产工艺流程的确认 |
2 HACCP在莲子酸奶加工中的应用 |
2.1 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
2.1.1 生物危害及预防措施 |
2.1.2 化学危害及预防措施 |
2.1.3 物理危害及预防措施 |
2.2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
2.3 确定关键限值(CL) |
2.4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系统的建立 |
2.5 纠纷措施(CA)的建立 |
2.6 验证程序的建立 |
2.7 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体系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应用HACCP检定保健食品(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结果及应对措施[J]. 张雪梅,冯鸿燕.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1(03)
- [2]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及提升研究[D]. 谭新章.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3]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的HACCP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D]. 董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4]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研究 ——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为鉴[D]. 薛峰.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5]保健食品中违禁添加药物高通量筛查方法的研究[D]. 甘凝岚.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6]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评估[J]. 宋亦馨,刘莉,秦玉青. 上海预防医学, 2018(06)
- [7]HACCP体系在多维类片剂保健品生产中应用[J]. 冯波,陈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06)
- [8]C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刘玲.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9]ISO22000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D]. 张四银.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10]莲子与奶粉复合加工酸奶的工艺研究[D]. 王亮亮.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