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ODBC的矿山三量资源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边庆平[1](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刘东[2](2020)在《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每年度进行矿山的储量数据更新工作,有利于掌控到矿山企业矿产的真实资源储量和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矿产资源有效途径。论文以腾冲市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为总体目标,研究了储量更新的工作流程和数据交互格式。基于软件工程思想,通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等步骤,设计并实现了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平台,使用Arc Engine作为开发引擎,能够完成年度数据的提交、储量数据的更新、信息预警以及生成报表等一系列操作,能够较好地支撑储量动态监测的工作,对储量信息进行管理。此外,该系统还存储了大量的相关地质信息和图件报表,并设置了统一的编码格式将非结构化的数据与结构化数据进行对接,有利于数据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检索效率和信息的利用效率。系统能支持储量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育铭[3](2020)在《选煤标准数据平台中生产过程控制信息融合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煤炭行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煤炭集成创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行业的集成应用。在新形势下,我国选煤厂智能化建设不断探索推进,发现在装备、技术、工艺和管理上还存在难题,同时暴露出信息化发展中遗留下的问题,数据信息冗余、利用程度不足,阻碍智能化快速推进。针对选煤厂发展中存在的选煤生产过程数据重复采集,数据冗余且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据数据信息来源对选煤生产基础数据进行了梳理和说明,分别按生产环节和采集频率对选煤生产信息进行了分类。研究了不同来源数据的采集方式以及数据平台与不同需求方的数据交换方法,设计了通用的数据采集规则及方式。利用Web API技术设计了标准数据平台与不同需求方的数据传输接口,为后续选煤生产智能化及信息融合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研究了选煤标准数据平台的数据存储结构、策略及安全。采用异常值归零和动态偏差的旋转门压缩算法对在线数据预处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规范,将生产数据以字典表、数据表的结构形式存储并制定了编码规则和存储策略,在数据存储中考虑数据安全及备份策略,构建了选煤标准生产数据平台。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跳汰过程机理复杂、松散度难以测量表征等问题,通过对跳汰分选过程进行多操作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基于浮标跳动高度、原煤给料量、跳汰频率、风阀周期等参数的LS-SVM松散度软测量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床层松散度预测值与实际值有较高的吻合度,相关性系数达到0.9705,可以满足跳汰生产状态评价需求。提出了以评价和优化分选状态为目标的信息融合框架,并在分析分选过程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总结专家与操作人员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产生式规则的决策模型等信息融合手段,实现了跳汰生产过程的状态评价,给出了具体优化生产状态的策略方法。最后,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及Visio Studio 2017开发平台对整个跳汰过程检测信息融合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实现。该论文有图32幅,表32个,参考文献72篇。
邵磊[4](2020)在《矿井综合信息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现场管理、制定各种安全预案,监测监控、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更需要将所有相关内容、方案和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组合,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联控联动体系,提高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本课题根据五沟煤矿综合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研究需求,以重要车间、工作场所实现信息化控制为目标,对该矿的综合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通讯网络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本课题首先设计了综合信息网络平台。该设计的目标是建立运行可靠、储存量大、功能较多、方便员工自我维护、系统相对稳定的传输网络,以满足矿区重要场所、车间的各项控制、自动化、无人值守、数据传输、语音交换、员工生活等要求,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有效的通信保证。然后对信息显示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实现调度所对井下各个生产环节、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包括作业现场视频图像实时监控画面、管理信息实时数据、系统中历史数据、监控信号源数据和计算机信息等多种数据的显示,以及生产现场各种信号数据和计算机图文信号进行多屏互动显示和分析。可以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实时和可靠的数据。最后,对通过集控的设计改造,实现压风机房热回收集控系统、井下运输皮带集控系统、井下大泵房集控系统及井下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控,地面调度所能够对井下运输皮带、排水设施、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和地面抽风机房、压风机房进行集中控制,井下各生产场所和系统可以实现减人撤人的目的,地面调度所监控中心可根据现场情况起停设备,实现全矿的管控一体化。该论文有图29幅,表11个,参考文献81篇。
张雨潇[5](2020)在《基于LabVIEW的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矿山是矿山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矿山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传统矿山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环境和社会的共赢发展。但目前矿山数字化的各个环节数据独立且不利于相互传递,而数字开采系统作为矿山数字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数字矿山的关键。本文从数字矿山的自动开采系统出发,对自动开采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着重研究了基于煤岩识别技术的采煤机调速系统和基于GIS的工作面信息管理模块及生产监控平台的搭建,将采煤机自动调速控制、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于同一个平台,由该平台完成采煤机的自动调速和数据管理。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比基于逻辑回归和后向传播网络的煤岩识别算法对于模拟截割样本识别的准确性,选取基于后向传播网络的煤岩识别算法完成截割状态识别;并以采煤机截割电机为控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截割电机变频调速仿真模型,实现不同截割状态下截割电机的调速。(2)利用Map Info软件绘制了工作面电子地图并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了工作面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工作面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效管理。(3)因LabVIEW具有直观性、开发效率高、兼容性强等优点,选取LabVIEW作为生产监控平台的开发软件,通过Matlab Script节点、LabVIEW软件工具包Model Interface Toolkit、Lab SQL、Map X等实现生产监控平台的数据存取、状态识别、电机控制、可视化四个模块的设计,实现了生产监控平台的功能。(4)该平台设计通过LabVIEW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实现了采煤机工作状态识别及控制、数据库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加强了自动开采系统的数据融合和管理,使得资源开采更加高效、智能、安全,为矿山工作面全自动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张建兵[6](2013)在《基于GIS的资源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矿山储量动态管理是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关键的环节。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搞清楚企业本年度动用消耗矿产资源情况,使企业做到底数清楚。二是政府能够及时掌控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三是为资源管理部门监督矿山企业是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储量动态管理既能进一步摸清资源储量家底,解决矿山多年存在的资源储量家底不清的问题;又有利于预防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破坏和浪费资源现象,做到了日常监管与年度矿山储量地质测量工作相结合,技术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储量动态管理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因此,对矿山进行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势在必行。它对于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促进矿山企业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推进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及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基于GIS、矿山信息化等领域专题研究的理论和技术,解决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问题,开发图形和数据综合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围绕资源储量管理的模式,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GIS的管理系统的设计方式,基于N层逻辑结构的CSLA框架系统的实现,以及异源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资源储量管理过程中的误差控制方法。
施峰[7](2013)在《基于GIS的区县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预见,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矿政管理部门能够更富创造性地进行矿政管理。矿政管理信息化水平被国内外广泛地认为衡量一个矿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化能够满足现代化矿政管理对高效组织、动态更新、有效管理矿政数据的要求。目前,我国矿政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开展基于GIS的区县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在分析专项矿政管理系统、矿政管理特点和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一套基于SuperMap Objects组件GIS和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的兼具高可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矿政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①该矿政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SuperMap Objects+PostgreSQL的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经前期的分析研究,该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能够满足矿政管理信息系统对处理海量数据的性能要求和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对于区县级矿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可推广性。②本矿政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考虑到矿政管理的特点,利用SuperMap组件平台的通用性和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数据集中管理的特点,将矿政管理业务与复杂的技术实现细节和专业的分析挖掘功能进行分离,最大程度地调动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能动性,提高了矿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③在分析了矿政管理工作中各项标准的基础上,以最新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为主,结合其它各项相关工作所涉及的标准,探索建立了矿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标准。④针对不同的GIS软件往往采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本矿政管理信息系统以注记信息为例介绍了在不同GIS软件间表示同一信息采用异构空间数据模型的处理方法,并编制了转换插件,实现了异构空间数据模型间转换工作的自动化。⑤以矿政管理信息系统为辅助,编制了第二轮区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提出了利用规划成果更新矿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对于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利用矿政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熊书敏[8](2012)在《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为古老的采矿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采矿业正在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无人采矿的方向发展。自从上世纪末提出“数字矿山”的概念以来,其定义、内涵和框架不断得到扩展和延伸。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是地下矿数字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山平行系统、数字矿山、感知矿山的支撑软件。我国地下矿山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构建管控系统提高地下矿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建立于3DGIS技术、虚拟现实与动画技术、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之上,涉及矿山众多业务和各种生产系统,系统复杂,功能繁多,其功能还会随着数字矿山建设的进程而不断扩展。本文从当前矿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出发,以建立一个平台性的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为目标,围绕地下矿空间数据模型与组织方式、自动化建模技术、实时数据集成技术、工况可视化技术、漫游技术和软件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从构建矿山平行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的定义、目标、功能、主要支撑技术以及在矿山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2)讨论了可视化管控系统对矿山空间数据模型的需求,提出了地下矿空间数据模型的总体设计思路,并设计了一种针对井巷工程和生产系统的参数化实体与网络复合数据模型和一种针对地下矿所有要素的面向实体的多维混合时空数据模型。在空间数据模型的层次上解决了分析和可视化的统一性问题、多维属性的支持问题和空间对象行为建模的问题。3)研究了地下矿空间数据组织技术。设计了一种覆盖地下矿山所有要素的分类编码体系,解决了地下矿空间要素的编码问题。引入“视点”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实现了三维场景的快速定位与显示控制。4)提出了基于参数化实体与网络复合数据模型的自动化建模方案,实现了井巷工程与生产系统的快速建摸与更新。针对地下矿三维建模的需要,提出了一套建模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于规范地下矿建模工作,提高建模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研究了地下矿工况可视化技术和场景漫游技术。提出了一套可视化方案,包括基于纹理动画的生产系统仿真技术、基于骨骼动画的设备行为仿真技术、基于三维地理网络的人员位置仿真技术和多功能信息面板技术,解决了各生产系统状态、设备行为、人员位置、环境监测值和报警的可视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全路径漫游网络和有限状态机的交互式井巷漫游方式,实现了快速而灵活的井巷漫游的功能。6)研究了矿山实时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以及利用实时数据控制可视化效果的机制。设计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层次式状态传递机制和一种通用的数据驱动机制,通过关联对象之间的状态传递方式解决了从各种低层传感器到高层系统的状态传递问题,并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实现了各种对象动画的控制、信息面板的更新和人员行为和位置的更新。7)对管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层次式系统+功能插件+服务接口”的管控系统体系结构,奠定了管控系统作为数字矿山支撑软件的架构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数字矿山的理论,解决了构建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出来的系统在一些地下矿山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庞慧[9](2011)在《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以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矿业部门的发展,数字矿山的建设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有矿山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基于某一技术平台,由于矿山工作的多类型性和一种技术平台对多种数据管理的缺陷性,多种平台的集成是数字矿山的必然。基于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项目“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成矿规律及预测专题研究”中的“数字矿山”课题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中的“矿山信息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探讨”课题,本文结合金属矿山实际,对矿山信息管理集成技术进行研究。探讨SQL Server、.net、GIS、Surpac、Office等技术的集成思路和途径,以MapGIS SDK为GIS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在.NET平台上利用MapGIS SDK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设计并建立了C/S模式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为下步的B/S模式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作者开展了金属矿山的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和目标分析,采用UML建模技术详细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开发模式、功能结构体系以及数据库;对异构数据和多平台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异构数据和多平台的集成机制,建立了储量计算模型和空间对象坐标转换的算法,实现了储量计算和自动成图功能,并将其与GIS进行有机集成。探讨了异构数据的集成方式,实现了对多平台异构数据的有效管理,完成了空间及属性数据的合理组织,实现了数据处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用户权限等功能。
韩景敏[10](2008)在《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型研究,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与煤炭资源管理流程改造改变煤炭企业煤炭资源管理模式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模式,实现主动、有效监督管理煤炭企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为了更好研究面向省、市、矿井级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本文在充分分析煤炭资源管理及其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当前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及工作流技术应用研究现状。首先,系统地研究了煤炭资源管理业务数据库组成及其工作流,提出了面向煤炭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工作流模型。其次,作者分析煤矿数据组织管理与应用现状,认为合理、规范地组织管理煤炭资源管理各类数据直接关系到煤炭资源管理专业应用系统的流程化、自动化管理与应用,关系到省市级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时效性与动态快速共享应用;进而详细讨论了煤炭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多源数据综合应用组织与管理模型、探讨了面向多层应用共享的元数据格架。接着,讨论了煤炭资源信息化管理数据驱动模型,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信息共享与多部门管理应用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是一个多层数据、信息、任务与用户的协作管理模型,是煤炭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信息化监督管理的基础。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笔者以泰安市泰安市国土局和新汶矿业集团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为应用案例试点,对应用案例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设计与业务流程的工作流设计,实现了系统相关功能,并成功验证了模型的应用。
二、基于ODBC的矿山三量资源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ODBC的矿山三量资源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
5.2 系统开发环境 |
5.3 系统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3 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 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实现 |
4.1 技术模块实现 |
4.2 系统功能实现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选煤标准数据平台中生产过程控制信息融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选煤领域信息数据利用现状 |
2.2 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
2.3 跳汰选煤技术研究现状 |
2.4 工具及技术介绍 |
3 选煤生产信息的分类和采集 |
3.1 概述 |
3.2 数据的来源 |
3.3 生产数据的分类 |
3.4 数据的采集 |
3.5 数据的传输 |
3.6 本章小结 |
4 选煤生产数据平台的标准化设计 |
4.1 数据平台标准及数据要求 |
4.2 在线数据的处理 |
4.3 数据存储结构规范 |
4.4 数据存储策略 |
4.5 数据文件安全 |
4.6 本章小结 |
5 跳汰生产过程检测信息融合 |
5.1 概述 |
5.2 跳汰生产状态分析 |
5.3 松散度软测量模型 |
5.4 跳汰过程决策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6 跳汰过程检测信息融合与实现 |
6.1 跳汰过程检测信息融合系统总体设计 |
6.2 系统设计 |
6.3 检测信息融合系统实现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矿井综合信息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系统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系统设计目标 |
2 设计规划 |
2.1 结合矿井自动化设计需求规划系统配置 |
2.2 系统设计范围 |
2.3 统一的软件集成平台设计 |
2.4 管控一体化中心机房装备及设计 |
3 网络传输平台及信息显示设计 |
3.1 概述 |
3.2 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结构模式 |
3.3 矿井工业局域网络设计方案 |
3.4 大屏幕显示系统 |
3.5 工业电视系统 |
4 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设计 |
4.1 压风机房热回收集控系统 |
4.2 井下皮带集控系统 |
4.3 井下泵房集控系统 |
4.4 井下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 |
5 总结与发展策略 |
5.1 总结 |
5.2 发展策略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LabVIEW的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 |
2.1 数字矿山自动开采系统总体框架 |
2.2 煤岩识别技术 |
2.3 采煤机自动控制技术 |
2.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5 数据库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煤岩识别技术的采煤机控制研究 |
3.1 采煤机自动控制技术框架 |
3.2 煤岩识别算法设计 |
3.2.1 逻辑回归 |
3.2.2 BP网络 |
3.3 采煤机截割电机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GIS的工作面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1 模块功能介绍 |
4.2 工作面模型构建 |
4.3 数据库构建 |
4.4 GIS与数据库连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LabVIEW的生产监控综合系统设计 |
5.1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2 LabVIEW平台介绍 |
5.3 生产监控系统工程化技术实现 |
5.3.1 数据库管理 |
5.3.2 煤岩识别算法连接 |
5.3.3 电机控制 |
5.3.4 GIS信息可视化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6)基于GIS的资源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矿产资源管理 |
1.2.1 我国煤炭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
1.2.2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 |
1.3 资源储量管理存在问题 |
1.4 矿产资源管理软件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1.6 论文内容组织 |
2 基于 GIS 的资源储量管理 |
2.1 矿产资源管理概述 |
2.1.1 矿产资源管理的概念 |
2.1.2 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 |
2.2 矿山资源储量数据标准 |
2.2.1 信息分类与编码 |
2.2.2 数据结构 |
2.3 基于 GIS 的管理系统简介 |
2.3.1 GIS 开发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储量动态管理系统分析 |
3.1 储量管理需求分析 |
3.1.1 系统使用范围 |
3.1.2 业务需求分析 |
3.1.3 性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结构分析 |
3.2.1 逻辑结构 |
3.2.2 业务分析及流程 |
3.2.3 业务逻辑 |
3.3 本章小结 |
4 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
4.1 业务功能设计 |
4.1.1 功能设计原则 |
4.1.2 系统功能 |
4.2 UI 设计 |
4.2.1 系统 UI 的特点 |
4.2.2 系统 UI 设计原则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模型 |
4.3.2 数据库设计内容 |
4.3.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建设 |
5.1 建设原则 |
5.2 系统重点工作 |
5.2.1 CSLA.NET N 层逻辑结构框架 |
5.2.2 异源数据统一管理 |
5.2.3 系统数据建设中误差分析与控制 |
5.3 系统功能模块 |
5.3.1 空间数据管理模块 |
5.3.2 数据转换模块 |
5.3.3 储量管理模块 |
5.3.4 三量管理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运行 |
6.1 系统测试 |
6.2 系统运行 |
6.2.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6.2.2 系统培训与运行结论 |
7 结论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GIS的区县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
1.2.2 国内外矿政管理制度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2.1 空间数据模型 |
2.2 空间数据的管理 |
2.2.1 基于文件系统的方式 |
2.2.2 基于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的混合组织管理方式 |
2.2.3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的管理 |
2.3 组件式 GIS |
2.3.1 组件技术 |
2.3.2 组件式 GIS |
2.4 SUPERMAP OBJECTS 开发技术 |
2.4.1 Suerpmap GIS |
2.4.2 SuperMap Objects |
2.4.3 SuperMap SDX+ |
2.5 POSTGRESQL 数据库 |
2.5.1 PostgreSQL 数据库的起源 |
2.5.2 PostgreSQL 数据库的特点分析 |
2.5.3 PostgreSQL 数据库的运行平台 |
2.5.4 PostgreSQL 数据库基本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3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设计原则 |
3.2 需求分析 |
3.3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
3.3.1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 |
3.3.2 软件平台 |
3.3.3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服务启动 |
3.4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概述 |
3.4.1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默认界面 |
3.4.2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主菜单 |
3.4.3 高级查询功能 |
3.4.4 web 发布功能 |
3.5 数据输入输出 |
3.5.1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入输出特点 |
3.5.2 数据输入 |
3.5.3 数据输出 |
3.5.4 制图输出 |
3.6 数据备份 |
3.6.1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级别 |
3.6.2 备份方案 |
3.7 本章小结 |
4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 建库依据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空间数据的组织 |
4.2.2 用户及安全性 |
4.2.3 数据库结构 |
4.2.4 索引设计 |
4.2.5 SuperMap SDX+ 优化参数的设置 |
4.3 客户端缓存模式 |
4.4 数据处理 |
4.4.1 数据来源 |
4.4.2 资料校正 |
4.4.3 数据输入 |
4.5 本章小结 |
5 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 |
5.1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5.2 数据导出 |
5.3 规划成果的输入 |
5.4 成果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8)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的定义 |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1.3.1 数字矿山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组态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井下定位系统上位机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基于三维GIS的矿山管控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5 存在的问题 |
1.3.6 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分析 |
2.1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的目标 |
2.2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技术需求分析 |
2.3.1 三维可视化技术 |
2.3.2 计算机动画技术 |
2.3.3 虚拟现实技术 |
2.3.4 三维GIS技术 |
2.3.5 三维建模技术 |
2.4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的定位 |
2.4.1 与数字矿山的关系 |
2.4.2 与虚拟矿山系统的关系 |
2.4.3 与矿山SCADA的关系 |
2.4.4 与矿山组态监控软件的关系 |
2.4.5 与数字开采软件的关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下矿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组织技术 |
3.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
3.2 矿山空间要素的特征 |
3.2.1 矿山空间环境的总体特征 |
3.2.2 井巷工程和生产系统的空间特征 |
3.3 地下矿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设计思路 |
3.3.1 矿山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 |
3.3.2 地下矿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需求分析 |
3.3.3 地下矿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设计总体思路 |
3.4 参数化实体与网络复合数据模型 |
3.4.1 PENDM模型的元素组成 |
3.4.2 井巷工程与生产系统整体骨架模型 |
3.4.3 PENDM模型的数据结构设计 |
3.4.4 PENDM模型的应用示例 |
3.5 面向实体的混合时空数据模型 |
3.5.1 基于属性视图的多维属性模型 |
3.5.2 含骨架的混合时空数据模型 |
3.5.3 数据模型的应用示例 |
3.6 地下矿空间要素分类编码 |
3.6.1 空间要素分类编码的研究现状 |
3.6.2 空间要素分类的基本因素 |
3.6.3 矿山空间要素分类原则 |
3.6.4 矿山空间要素分类与编码方法 |
3.6.5 矿山空间要素分类与编码的实现 |
3.7 地下矿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
3.7.1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技术 |
3.7.2 基于视点的地下矿空间数据组织技术 |
3.7.3 基于视点的地下矿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的实现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下矿井巷与生产系统自动化建模技术 |
4.1 基于PENDM模型的井巷工程自动化建模技术 |
4.1.1 井巷建模技术回顾 |
4.1.2 基于PENDM模型的井巷自动化建模算法特点 |
4.1.3 自动构建井巷工程三维实体模型的基本思路 |
4.1.4 井巷工程PENDM模型的构建 |
4.1.5 中线加断面的井巷体建模方法 |
4.1.6 井巷交岔口的建模 |
4.1.7 算法应用 |
4.2 基于PENDM模型的排水系统自动化建模技术 |
4.2.1 地下矿排水系统建模需求与思路 |
4.2.2 地下矿排水系统PENDM模型 |
4.2.3 水管自动化建模 |
4.2.4 设备自动导入并定位 |
4.2.5 算法应用 |
4.3 基于PENDM模型的主运输系统自动化建模技术 |
4.3.1 地下矿主运输系统建模需求与思路 |
4.3.2 地下矿主运输系统PENDM模型 |
4.3.3 胶带运输机系统自动化建模 |
4.3.4 机车运输机系统自动化建模 |
4.3.5 无轨运输系统的建模 |
4.3.6 溜矿系统自动化建模 |
4.3.7 算法应用 |
4.4 地下矿三维建模流程与质量控制 |
4.4.1 地下矿三维建模流程 |
4.4.2 地下矿三维建模基本要求 |
4.4.3 地下矿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要求 |
4.4.4 地下矿三维模型制作 |
4.4.5 地下矿三维建模检查验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下矿实时数据集成技术 |
5.1 直接面向硬件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
5.1.1 基于多线程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 |
5.1.2 数据库设计 |
5.1.3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5.2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集成 |
5.2.1 OPC技术概述 |
5.2.2 基于OPC DA规范的监测数据服务器的开发 |
5.2.3 基于OPC DA规范的客户端组件的开发 |
5.3 面向数据库的数据集成 |
5.3.1 ODBC技术 |
5.3.2 DAO技术 |
5.3.3 RDO技术 |
5.3.4 OLE DB技术 |
5.3.5 ADO技术 |
5.3.6 ADO.NET技术 |
5.3.7 数据库访问技术的选择 |
5.4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数据集成 |
5.4.1 Web Service技术简介 |
5.4.2 利用Web Service技术进行数据集成的原理 |
5.5 其它数据集成方式 |
5.6 数据集成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地下矿工况可视化及相关技术 |
6.1 地下矿工况可视化技术 |
6.1.1 地下矿工况可视化需求分析 |
6.1.2 基于纹理动画的生产系统仿真 |
6.1.3 基于骨骼动画的设备行为仿真 |
6.1.4 基于三维地理网络的人员位置仿真 |
6.1.5 多功能信息面板技术 |
6.1.6 面向对象的层次式状态传递机制 |
6.1.7 工况可视化的实时数据驱动机制 |
6.2 地下矿三维场景漫游技术 |
6.2.1 场景漫游技术概述 |
6.2.2 场景操纵技术 |
6.2.3 虚拟全路径漫游网络及其数据结构 |
6.2.4 虚拟全路径漫游网络的构建 |
6.2.5 有限状态机简介 |
6.2.6 基于FSM的漫游器行为模型 |
6.2.7 基于FSM和VFPRN的交互式井巷漫游功能的实现 |
6.2.8 VFPRN在井巷自动漫游中的应用 |
6.3 与Google Earth的集成技术 |
6.3.1 概述 |
6.3.2 Google Earth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6.3.3 集成Google Earth的方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7.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7.1.1 软件体系结构介绍 |
7.1.2 管控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 |
7.1.3 管控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
7.2 管控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
7.2.1 管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
7.2.2 管控系统的实现 |
7.3 管控系统应用实例 |
7.3.1 管控系统在地下煤矿的应用 |
7.3.2 管控系统在地下磷矿的应用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下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成果 |
(9)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以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GIS技术在矿业领域应用现状 |
1.1.2 组件技术及集成技术在GIS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项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1 项目来源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1.1 数据管理功能 |
2.1.2 储量计算功能 |
2.1.3 数据查询功能 |
2.1.4 信息输出功能 |
2.1.5 系统管理功能 |
2.2 数据需求分析 |
2.2.1 数据分析 |
2.2.2 多格式数据兼容需求 |
2.3 非业务需求 |
2.3.1 安全需求 |
2.3.2 性能需求 |
2.4 技术需求 |
第三章 集成技术分析与实现 |
3.1 异构数据集成 |
3.1.1 集成数据特点分析 |
3.1.2 数据集成技术路线探讨 |
3.1.3 异构数据集成实现 |
3.2 功能与平台集成 |
3.2.1 储量计算功能集成 |
3.2.2 自动成图功能集成 |
3.2.3 集成Microsoft Office功能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 系统模块及功能设计 |
4.3 开发环境的分析及选择 |
4.4 系统开发的方案分析及确定 |
4.5 系统主界面设计及实现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
5.1.1 数据流设计 |
5.1.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1.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5.1.4 数据库的建立 |
5.1.5 存储过程 |
5.2 接口设计与实现 |
5.2.1 地图管理接口 |
5.2.2 地图查询接口 |
5.2.3 数据库访问接口设计与实现 |
5.3 系统功能组件设计与实现 |
5.3.1 功能实现方式的选择 |
5.3.2 功能组件设计及实现 |
5.4 性能与安全 |
5.4.1 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 |
5.4.2 数据加密 |
5.4.3 日志追踪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章小结 |
2 煤炭资源管理工作流模型研究 |
2.1 煤炭资源管理业务数据库及其工作流 |
2.2 工作流及其建模 |
2.3 面向煤炭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工作流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炭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数据组织与管理 |
3.1 煤矿数据组织管理与应用现状 |
3.2 面向多源数据综合应用数据组织 |
3.3 元数据及其应用格架探讨 |
3.4 本章小结 |
4 数据共享应用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 |
4.1 煤炭资源信息化管理数据驱动模型 |
4.2 信息共享与多部门管理应用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应用案例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
5.1 应用案例概况 |
5.2 应用案例系统架构原则 |
5.3 应用案例系统结构设计 |
5.4 应用案例系统开发方案与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
参考文献 |
四、基于ODBC的矿山三量资源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腾冲市矿山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选煤标准数据平台中生产过程控制信息融合及应用研究[D]. 张育铭.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矿井综合信息化设计[D]. 邵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基于LabVIEW的数字矿山自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雨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基于GIS的资源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建兵.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7]基于GIS的区县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施峰. 重庆大学, 2013(03)
- [8]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熊书敏. 中南大学, 2012(03)
- [9]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以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例[D]. 庞慧. 中南大学, 2011(01)
- [10]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D]. 韩景敏. 山东科技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