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论文文献综述)
邓新星[1](2021)在《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错题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学习效果。中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数学学科则是中学的主要科目,因此学好数学对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不仅影响其数学学业成绩,还会极大影响中学数学教学实效性。鉴于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现状,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究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端正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提供实证支撑和理论依据。具体来说,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了解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2)分析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3)探究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的差异;(4)探讨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5)分析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6)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为端正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选取了这两所中学的614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到597份有效问卷,并使用SPSS21.0软件和AMOS24.0软件对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具体而言,使用SPSS21.0软件对59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分析了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的差异;使用SPSS21.0软件对59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析了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SS21.0软件对59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来分析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个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这两所中学开展了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并分析了学生的数学错题集,以进一步加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即中学生对数学错题的态度较积极;(2)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年级、班干部上均存在显着差异,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对订正数学错题的认知、对订正数学错题的行为倾向维度在班主任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对订正数学错题的情感维度在班主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4)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显着正相关;(5)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显着正向影响数学学业成绩。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1)基于订正数学错题态度视角,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2)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多样化的研究方法;(3)拓宽了数学错题管理的研究领域,以及丰富了错题管理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促进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有:(1)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对比试验法等来进一步研究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探索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或者进一步探究某些变量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调节作用机制;(3)在全区甚至全国的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或者重点关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情况。
豆强[2](2021)在《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到数学都有一种恐惧心理,并且在这一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其实这些困难归根结底还是当代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导致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对于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方法、思想和经验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素养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同时,数学学习习惯还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针对农村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现状,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初一刚入学的学生做了有关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首先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进行概述,然后叙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相关定义进行了文献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选择了学习习惯的四个维度进行研究: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听课习惯、课后作业习惯和总结反思习惯。通过调查问卷法研究农村地区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得到数据后,运用EXCEL和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其结果,从四个数学学习习惯的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农村初一学生总体数学学习习惯均有待提高,初一女生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课后作业维度上要优于男生,在总结反思维度上男女生无显着差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优于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作业和总结反思能力四个方面给出建议。在预习方面要端正态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预习方法和任务,并能够及时检查,保证学生坚持预习。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作业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培养学生反思错题并订正错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多样化。要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复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多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数学知识。
王夏[3](2021)在《初中生函数学习中的典型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函数模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函数在初中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个学段都有函数的身影,函数贯穿了初中数学学习始终,是初中数与代数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历年来也是中考的热门考点,分数占中考总分的比例很大,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学习函数是好是坏,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相关,历来是让很多初中学生非常头痛的问题,所以如何突破函数的教学困难和学习困难,成了教师和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函数学习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并结合访谈,利用本校最近一次的ACTS测试成绩单和全区对比,从知识、技能、能力方面进行学情分析,结合以上的调查,并在近五年的成都市中考题的基础上制定函数诊断题,从学生具体解题情况反馈他们函数学习中的问题,寻找成因。基于对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初中生函数学习典型问题主要分为学习习惯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教师层面。在得出学生函数学习的典型问题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优秀一线教师的经验,研究可操作的策略,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说明,教师层面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深入本质、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加强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生活情境的设置,让数学从生活中来最后能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层面要重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会及时地总结、复习、反思,学会对知识归类归法,做好错题的收集和重做。以期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所指导、对学生的函数学习有所帮助,也能对所有一线的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张嫌[4](2021)在《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文中提出函数是探究运动变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各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变量,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无论是资优生还是潜能生在解答函数相关题目时都容易出现解题错误,且订正效果不佳。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ACT-R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希望在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方面获得一些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现状是怎样的;九年级学生在函数模块的解题错误有哪些类型;基于ACT-R理论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获取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分析ACT-R理论的内涵,深入挖掘ACT-R理论对教学实践中解题错误纠正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九年级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学生、老师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同时获知教师处理解题错误的方式等现状,进而分析初中阶段函数模块常见解题错误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其分为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无意识错误四类。通过具体示例对四种类型解题错误进行剖析,并结合ACT-R理论提出相应的解题错误订正教学策略:精致练习策略、熟能生巧策略、迁移与理解策略、检验反思策略。为检验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将上述四种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对比,展开实验研究,得出该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该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同类型错误的减少、解题错误订正习惯的养成、题后反思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彭宇佳[5](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研究及其应用案例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指出IN结合理论指出,在外界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和智力共同影响学习者的成就。因此,非智力因素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测评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关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测量与评价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针对测评工具的区域性常模研究还不多见。常模的建立可以帮助被试者对自己的非智力水平有更清晰的认知。研究问题为:(1)天津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区域性常模是什么?(2)如何根据所构建的常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各维度不同等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有何特点?(3)如何编制并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调查问卷使用说明》进行应用案例分析?为研究上述问题,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根据需要和现有理论查阅、分析和整理已有相关文献,研究常模建立方法,确定研究思路。其次,利用调查研究法进行大规模取样,利用SPSS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问卷的信度、效度,建立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常模,并划分等级标准。最后,利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应用案例分析,并为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提供具体可操作建议。研究结论为:(1)以天津市为例,借助《小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利用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常模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区域性定量标准。建立了天津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非智力总常模详表;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五个主维度的常模详表;十一个子维度常模表。(2)将天津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划分为“优秀”、“中上”、“中等”、“中下”、“差”五个等级,结合操作性定义及小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建立五个主维度的等级评价标准,并明确不同等级学生的特点,便于使用者准确归因。(3)从测评流程、常模使用注意事项及不良等级学生的改进建议等几个方面编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调查问卷使用说明》。在应用其进行案例分析时,需诊断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在不同维度上的短板,或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性建议,明确学生在改进数学学习非智力方面的努力方向。教学建议:教师应主动了解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非智力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尽量明确学生在各子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找到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不足的原因,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将数学学习非智力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胡海云[6](2021)在《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研究》文中认为初三年级学科多、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时间紧迫,而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同学们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时粗心失误等现象居高不下,做过的题再做还是会错,“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很常见,但主动学习的现象比较少,不喜欢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很多同学在物理学习上无方法、无思路,“死”学习的现状比较严重等。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引入错题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使用错题集的过程逐步解决以上的学习问题,为初三的紧张学习解压。本文以笔者所任教的江苏省淮安市某某中学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认真阅读与学习相关文献基础上,请教了很多同事,总结了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同时以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艾宾浩斯遗忘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发放了五百多份的问卷,调查的内容除了关于对错题的态度、错题的利用方法外,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和错题利用的现状,并利用SPSS26.0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们错题的认识态度,对物理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了解了目前初三学生所存在的学习习惯和答题规范等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应对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制订了四个应对策略:如何利用错题集指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利用错题集去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利用错题集促进学生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如何利用错题集促进学生形成规范答题等。随后,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从学生的错题入手,引导学生重视错题,学会利用和管理错题,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制订切实有效的错题集利用方法,教会学生们编制错题集,并监督学生们对错题集利用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们在错题集利用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改善。为了评价利用错题集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笔者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跟踪记录,除全体学生外,笔者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以突出错题集在使用时的个体差异性。实践结果显示,学生们在利用错题集进行物理学习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有了显着的提升,在当年的中考中很多同学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高中。
温琪[7](2021)在《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是指家长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教育、身心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家长与教师和学校围绕学生的家庭作业所开展的一系列参与活动。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横跨家长、学生和学校三大系统,是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唯有家长和学校紧密协同配合,才能构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翼。本研究将家长参与家庭作业分为七个方面: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教授孩子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参与互动并给予孩子反馈、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与教师交流沟通。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意向和行动现状,通过归纳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现状和特点并分析原因,提出促进家长有效参与家庭作业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两种调查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笔者制定了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现状调查问卷,对S省T市两所不同类型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计发放42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91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3.1%。利用访谈调查法,笔者对6名学生家长和6名班主任教师进行了访谈。综合问卷法和访谈法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小学生家长在参与家庭作业时呈现以下特点:家长缺乏参与家庭作业的正确观念;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行为不当;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缺乏持续关注;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角色失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双向的交流沟通。鉴于以上特点,为促进小学生家长有效参与家庭作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第一,转变家长的观念,树立正确全面的参与观。第二,以科学有效的行为方式参与家庭作业。第三,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家长的持续参与作用。第四,优化父母的角色分工,科学构建祖辈隔代教育。第五,促进家长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沟通。第六,增强社会在家长参与中的支持作用。
华晶[8](2021)在《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何高效且愉快地学习,长期以来都是数学教育学界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上的痛点,提升数学学习策略水平,从而获得数学上的良好发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懈地努力。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于中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数学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研究等内容。虽然在一些研究中也有涉及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但针对于数学后进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却较少,且给出的建议或方案较为笼统,往往不能很便捷地供一线教师使用。本研究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上海市某区重点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王光明等人编制的《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在适当改进的基础上为研究工具。研究解决如下问题:(1)在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中,是否存在数学学习策略水平也低的学生?(2)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能否提高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3)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能否同时提高其数学学业成绩?本研究在调查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选取了3名被试学生。通过对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数学学业成绩与个人情况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设计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指导方案,并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个别指导。最后对被试学生进行数学成绩与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检测,比较指导方案是否有效。并以此为依据,给出若干在高中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具体方法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中:(1)存在数学学习策略水平较低的个体。(2)对学生A和学生C进行个别指导后,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及数学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3)对学生B进行个别指导后,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无明显提高。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对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使其获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在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并严格要求学生。针对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与启发。
杨婷婷[9](2021)在《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初高中数学衔接一直深受各位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其中三角函数知识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之一.同时不少高一新生在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时不得要领、茫然不解.因此,开展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亟待进行,为一线高中教师提出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议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建构主义、认知同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研究的问题是:1、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三角函数掌握现状和解题困难;2、高一教师在三角函数概念衔接和解题衔接上的教法;3、高一新生三角函数部分常见的解题错误类型.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衔接建议:1、概念衔接:(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3)强化符号语言的学习,注重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4)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2、解题衔接:(1)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规范解题格式、强调符号书写;(3)加强计算、限时训练;(4)解题通法和一题多解,双管齐下;(5)举一反三、检验掌握情况;(6)鼓励学生进行说题,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法指导:(1)选择性地预习,提升课堂效率;(2)课后及时巩固,强化理解记忆;(3)科学记笔记、整理纠错本;(4)端正学习态度,实现自我追求.
甘翔凤[10](2020)在《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数学概念微课的设计研究 ——以“实数”概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学教育”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应用方便、传播快捷等特点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脱颖而出。微课不仅能作为辅助一线教师教学的有力手段,而且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碎片化的学习需求。目前,对微课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微课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设计和优化数学微课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实数在这一领域中虽然占据的篇幅不大,但作为数系第二次扩充的地位就显得非同小可,实数相关概念也是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基础工具。APOS理论是研究概念学习较具影响力的模型之一,因此本文尝试在APOS理论的指导下,以湘教版八年级第3章第3节“实数”为教学案例,提出优化概念类微课的设计策略,探讨优化策略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维度进行详细探讨。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概述国内外关于数学微课的研究简史,数学微课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现状;接着,基于APOS理论的来源与基础,梳理国内外对APOS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应用APOS理论设计的微课研究;然后,根据数学概念的学习规律和APOS理论的四阶段特征,提出四个数学概念微课的设计策略:活动阶段——创设情境,参与活动;过程阶段——提问导向,经历过程;对象阶段——变式概念,辨析本质;图式阶段——突出联系,形成结构;最后,在运用APOS理论设计实数概念课的可行性分析下,优化三个实数系列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课堂观察、采访典型学生,分析优化版微课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对本科生、一线教师进一步调研,对比分析概念类微课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和教学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0%的初中生、本科生、一线教师对基于APOS理论设计的优化版微课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学生学习优化版微课后对知识理解、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所改善,优化版微课的教学效果比原版微课有了显着的提升。
二、养成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成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
(一)论文结构 |
(二)内容安排 |
五、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六、本章小结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订正数学错题态度 |
(二)数学学业成绩 |
二、文献综述 |
(一)错题管理的完善与拓展研究 |
(二)错题管理的实证研究 |
(三)错题管理的教学实践研究 |
(四)错题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
(五)错题管理的提升策略研究 |
三、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一、理论基础 |
(一)试误学习理论 |
(二)元认知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研究假设 |
三、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工具的设计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访谈工具的设计 |
二、预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预调查问卷的施测 |
(四)预调查量表的分析 |
三、正式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正式调查问卷的施测 |
(四)正式调查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
五、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
六、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果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 |
(一)初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 |
(二)高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
(三)是否担任班干部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四)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
(五)是否独生子女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六)班主任是否为数学教师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三、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一)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初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二)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高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四、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一)初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二)高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五、回归分析结果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结果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各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结果 |
六、个案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访谈 |
(二)教师访谈 |
七、文本分析 |
八、本章小结 |
第6章 分析与讨论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总体水平的分析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
(三)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班干部差异分析 |
(四)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家庭所在地差异分析 |
(五)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
(六)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班主任差异分析 |
三、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一)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总体水平的结论 |
(二)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结论 |
(三)关于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差异的结论 |
(四)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结论.. |
(五)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影响的结论 |
二、启示 |
(一)学生层面的建议 |
(二)教师层面的建议 |
三、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不足 |
二、未来研究的方向 |
三、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预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方法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1 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 |
第四章 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成因分析 |
4.1 内部因素分析 |
4.2 外部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
5.1 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习惯情况分析 |
5.2 不同性别学生学习习惯情况分析 |
第六章 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建议 |
6.1 关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建议 |
6.2 关于培养学生课堂听讲习惯的建议 |
6.3 关于培养学生课后作业习惯的建议 |
6.4 关于培养学生反思总结习惯的建议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
致谢 |
(3)初中生函数学习中的典型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学生函数学习过程典型问题的研究 |
2.2 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 |
3.初中生函数学习中的典型问题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和方法 |
3.2 学生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3.3 ACTS解读 |
3.4 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3.5 教师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3.6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应对函数学习典型问题的对策 |
4.1 教师层面 |
4.2 学生层面 |
5.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题错误订正策略提出的现实性 |
1.1.2 解题错误存在的时代性与正常性 |
1.1.3 初中函数的重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错误(error or mistake) |
1.2.2 错题(Wrong question or Wrong answer) |
1.2.3 数学解题错误(Math error) |
1.2.4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2.5 模型思想(Model idea) |
1.2.6 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Rational) |
1.2.7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
1.2.8 教育实验(Educational Experiment)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1 解题错误的归因 |
2.2.2 解题错误的分类 |
2.2.3 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 |
2.3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1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分类 |
2.3.2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纠正策略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ACT-R理论 |
3.1.1 ACT-R理论的内容 |
3.1.2 ACT-R理论的教学启示 |
3.1.3 小结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工具及分析 |
3.2.5 研究的伦理 |
3.2.6 小结 |
第4章 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1 基本信息 |
4.1.2 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分析 |
4.1.3 学生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分析 |
4.1.4 学生在函数模块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4.1.5 常规订正策略的现状分析 |
4.1.6 调查对象自述订正经历分析 |
4.1.7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分析 |
4.2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分类及具体体现 |
5.1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来源 |
5.2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的分类与分析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无意识错误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ACT-R理论,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提出与检测 |
6.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6.1.1 知识性错误——精致练习策略 |
6.1.2 逻辑性错误——熟能生巧策略 |
6.1.3 策略性错误——迁移与理解策略 |
6.1.4 无意识错误——检验反思策略 |
6.2 实验目的与设计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的过程 |
6.4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6.4.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
6.4.2 教学策略对每种错误类型错误率的影响分析 |
6.4.3 教学策略对学生养成订正习惯、形成题后反思能力的研究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函数模块学习问卷 |
附录B 中测试卷:二次函数章节考试卷 |
附录C 后测试卷:函数模块章节考试卷 |
附录D 实验组对照组三次考试成绩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研究及其应用案例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非智力因素 |
1.2.2 常模 |
1.2.3 小学高年级学生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1.7 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关于数学学习非智力的研究现状 |
2.1.1 非智力水平的实证研究现状 |
2.1.2 非智力因素的测量与评价工具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常用的常模建立方法 |
2.1.4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建议 |
2.1.5 文献述评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非智力测评工具 |
2.2.2 非智力结构模型 |
第三章 天津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的研究设计 |
3.1 测评工具的选取 |
3.2 常模方法的选取 |
3.3 数学非智力水平等级划分的设计 |
3.4 研究假设 |
3.5 研究对象 |
3.5.1 选取被试 |
3.5.2 取样过程 |
3.6 研究流程 |
第四章 天津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的建立 |
4.1 样本分布 |
4.2 数据分析 |
4.2.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2.3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3 常模建立 |
4.3.1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总体常模 |
4.3.2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动机常模 |
4.3.3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情绪情感常模 |
4.3.4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态度常模 |
4.3.5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意志常模 |
4.3.6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性格常模 |
4.4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的研究结果 |
4.5 对常模研究结果的合理性的验证 |
第五章 应用案例 |
5.1 班内测评应用案例 |
5.1.1 被试班级非智力总体情况分析 |
5.1.2 被试班级数学非智力各维度水平分析 |
5.2 个体应用案例分析 |
5.2.1 被试个体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分析 |
5.2.2 被试个体测验结果报告 |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6.1 讨论 |
6.1.1 与以往数学学习非智力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比较 |
6.1.2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研究的贡献 |
6.1.3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1.4 对应用案例研究的讨论 |
6.2 结论 |
6.3 建议 |
6.3.1 常模应用建议 |
6.3.2 数学学习非智力十一个子维度水平的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调查问卷使用说明》 |
致谢 |
(6)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错题 |
2.1.2 错题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
2.2.2 艾宾浩斯遗忘理论 |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
2.2.4 海德的归因理论 |
第3章 初三学生对物理错题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样本的选取 |
3.2 问卷的编制 |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调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
3.4.2 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 |
3.5 调查结论 |
第4章 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策略设计 |
4.1 基于学习方法的调整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1.1 订正错题,查找错因 |
4.1.2 分类错因,归纳总结 |
4.1.3 反思错因,指导学习 |
4.2 基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2.1 分析错题,查找学习习惯中存在问题 |
4.2.2 利用错题集养成学习习惯 |
4.3 基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3.1 利用错题集为交流提供勇气 |
4.3.2 利用错题集为交流提供话题 |
4.3.3 利用错题集为交流提供平台 |
4.4 基于规范答题的养成利用错题集的策略 |
4.4.1 分析错题,查找非规范答题的问题 |
4.4.2 利用错题集训练规范答题 |
第5章 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情况及分析 |
5.1 任教班级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 |
5.2 错题集的建立 |
5.2.1 错题集的构想 |
5.2.2 错题集整理的要求 |
5.3 学生错题集利用的情况 |
5.3.1 错题收集的情况 |
5.3.2 错题集整理的情况 |
5.3.3 错题集复习的情况 |
5.3.4 错题集检测的情况 |
5.3.5 错题集分享与展示的情况 |
5.4 错题集利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
5.4.1 错题集促进了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
5.4.2 错题集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
5.4.3 错题集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
5.5 错题集利用的个案访谈分析 |
5.5.1 访谈对象 |
5.5.2 访谈提纲编制 |
5.5.3 访谈的实施及分析 |
5.5.4 访谈结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成功之处 |
6.1.1 建立了完整的利用错题集管理错题的方法 |
6.1.2 促进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
6.1.3 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
6.1.4 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
6.1.5 促进学生规范化解题的形成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三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试卷分析表 |
附录三: 第五周物理错题检测试题 |
附录四: 错题集利用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学生错题集展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减负”政策随家庭作业调适 |
2.家长参与家庭作业面临困境 |
3.“家校合作”背景下更呼吁家长的参与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3.国内外文献综述评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家长参与 |
2.家庭作业 |
3.家长参与家庭作业 |
(五)理论基础 |
1.生物生态系统论 |
2.交叠影响域理论 |
3.社会资本理论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访谈调查法 |
三、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分析 |
(二)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现状分析 |
1.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总体情况 |
2.家长参与意向和参与行动在各维度上统计 |
3.家长参与意向和参与行动在各题项上分析 |
(三)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意向和行动的差异分析 |
1.参与主体的差异分析 |
2.家长居住地的差异分析 |
3.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析 |
4.家长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分析 |
5.学生性别的差异分析 |
6.学生年级的差异分析 |
7.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
8.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析 |
9.是否名校的差异分析 |
10.教师态度的差异分析 |
四、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特点呈现及原因分析 |
(一)家长缺乏参与家庭作业的正确观念 |
(二)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行为不当 |
(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缺乏持续关注 |
(四)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角色失衡 |
(五)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双向的交流沟通 |
五、促进小学生家长有效参与家庭作业的对策建议 |
(一)转变家长的观念,树立正确全面的参与观 |
(二)以科学有效的行为方式参与家庭作业 |
(三)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家长的持续参与作用 |
(四)优化父母的角色分工,科学构建祖辈隔代教育 |
(五)促进家长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沟通 |
(六)增强社会在家长参与中的支持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6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数学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2.2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
2.3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评工具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指导与研究 |
4.1 被试学生的访谈情况 |
4.2 被试学生情况的诊断 |
4.3 对学生进行个案指导的过程 |
4.4 指导后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
4.5 对个案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 B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 C 学生A的访谈实录 |
附录 D 学生B的访谈实录 |
附录 E 学生C的访谈实录 |
附录 F 访谈提纲 |
致谢 |
(9)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
2.1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相关概述 |
2.2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2 学生访谈 |
3.3 教师问卷调查 |
3.4 教师访谈 |
3.5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内容期末试卷错误类型汇总 |
3.6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优化策略与案例分析 |
4.1 优化策略 |
4.2 案例分析 |
4.3 教学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三角函数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问题 |
附录3 高一数学教师关于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内容期末试卷错误情形汇总 |
致谢 |
作者简历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数学概念微课的设计研究 ——以“实数”概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过程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2.1 关于数学微课的概述 |
2.1.1 国内外对数学微课的研究综述 |
2.1.2 微课的概念界定 |
2.1.3 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
2.2 关于APOS理论的概述 |
2.2.1 APOS理论的来源与基础 |
2.2.2 国内外对APOS理论的研究综述 |
2.2.3 基于APOS理论设计的微课研究 |
第3章 基于APOS理论的数学概念微课设计策略 |
3.1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问题 |
3.1.1 数学概念的界定 |
3.1.2 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 |
3.1.3 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 |
3.1.4 影响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 |
3.2 APOS理论的内涵与四阶段特征 |
3.3 数学概念教学常态课与APOS理论概念教学的对比分析 |
3.3.1 概念教学常态课的特征 |
3.3.2 基于APOS理论指导下的概念教学特征 |
3.3.3 对比分析概念教学常态课与结合APOS理论概念教学的优劣 |
3.4 实数概念课运用APOS理论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3.4.1 教材编排建议 |
3.4.2 学生认知结构 |
3.5 基于APOS理论的实数概念微课的设计策略 |
3.5.1 活动阶段——创设情境,参与活动 |
3.5.2 过程阶段——提问导向,经历过程 |
3.5.3 对象阶段——变式概念,辨析本质 |
3.5.4 图式阶段——突出联系,形成结构 |
第4章 APOS理论指导下实数概念微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
4.1 《看见无理数》的教学案例分析 |
4.1.1 微课背景与策略浅析 |
4.1.2 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旧对比 |
4.1.3 微课优化前、后的教学实录分析 |
4.2 《再探“数”家族》的教学案例分析 |
4.2.1 微课背景与策略浅析 |
4.2.2 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旧对比 |
4.2.3 微课优化前、后的教学实录分析 |
4.3 《回首“数”运算》的教学案例分析 |
4.3.1 微课背景与策略浅析 |
4.3.2 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旧对比 |
4.3.3 微课优化前、后的教学实录分析 |
第5章 基于APOS理论的实数概念微课的评价分析 |
5.1 问卷调查 |
5.1.1 调查目的 |
5.1.2 调查对象 |
5.1.3 调查过程概况 |
5.1.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5.2 个案访谈 |
5.2.1 访谈目的 |
5.2.2 访谈对象 |
5.2.3 访谈提纲与结果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回顾 |
6.1.1 对基于APOS理论研究的回顾 |
6.1.2 对微课教学调查研究的回顾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反思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题目 |
致谢 |
四、养成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邓新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农村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D]. 豆强.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8)
- [3]初中生函数学习中的典型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王夏. 西南大学, 2021(01)
- [4]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D]. 张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研究及其应用案例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D]. 彭宇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6]错题集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利用的研究[D]. 胡海云. 扬州大学, 2021(09)
- [7]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D]. 温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D]. 华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初高中三角函数衔接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D]. 杨婷婷.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10]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数学概念微课的设计研究 ——以“实数”概念为例[D]. 甘翔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