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和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

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和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

一、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与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俊[1](2021)在《羊痘疫苗与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或单独免疫效果比较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病毒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绵羊痘(Sheep pox,SP)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绵羊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部分羊场选择两种疫苗同时接种来控制疾病的发生,然而组合免疫的效果、疫苗之间相互干扰及其干扰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动物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变化以及在体外两种疫苗毒感染细胞后病毒复制水平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其免疫的效果、疫苗之间干扰机制进行初步探讨。1.PPR疫苗毒与GTP疫苗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本研究首先将疫苗株在Vero细胞上稳定传代,收获稳定的两种疫苗毒后,通过测序、拼接、组装、注释等获得完整的基因组,然后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得到了完整病毒基因组。本实验所测得PPR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与NCBI数据库公布的PPR疫苗株(Gen Bank登录号:KY628761)株非常相似,包含14个单核苷酸替换。本实验所测得的GTP疫苗株与GTPV AV41(Gen Bank登录号:MH381810)株同源性较高,仅包括8个单核苷酸替换。基于全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本实验所测的PPR疫苗株与尼日利亚75/1(Gen Bank登录号:KY62876)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9%。本实验所测得的GTP疫苗株与GTPV AV41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6.6%,与其他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虽然本实验所测得的GTP疫苗株与GTPV AV41疫苗株同源性最高,但还是出现了基因组变异。实验结果表明国内使用的疫苗株与国内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远。2.PPR疫苗毒与GTP疫苗毒混合感染对山羊成纤维上皮细胞(GSF)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检测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混合感染GSF细胞后,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分析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混合感染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将GSF细胞分为PPRV、GTPV单独感染组、PPRV与GTPV共感染组、PPRV,GTPV先后继发感染组、对照组。在接种病毒36h后提取病毒核酸及GSF细胞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中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GTPV感染后在细胞上表现出特征性病变;GTPV和PPRV混合感染抑制PPRV的复制;GTPV和PPRV共感染促进GTPV的复制,病毒感染后促进了TNF-α、IL-1β、IL-6、IL-10、IFN-α、IFN-β mRNA 2~170倍的表达。3.羊痘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或分别免疫动物后抗体水平检测。本研究选取95头PPR和SP抗体阴性,体重相似,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健康育肥绵羊(2月龄)。所有绵羊置于相同条件下饲养,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免疫。免疫后第7、14、21和28天分别采集血液,并送至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同时免疫组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抗体水平高于单独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同时免疫组羊痘疫苗抗体水平低于单独免疫组抗体水平。综上所述,PPR疫苗毒与GTP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国内使用的疫苗株与国内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远。在体外羊痘和小反刍兽疫疫苗毒混合感染抑制小反刍兽疫疫苗毒的复制,同时也抑制羊痘疫苗毒的复制。病毒感染后,促进TNF-α、IL-1β、IL-6、IL-10、IFN-α、IFN-β表达,导致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从而调控了病毒的复制。羊痘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免疫促进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抗体水平;羊痘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免疫抑制羊痘的抗体水平,这表明羊痘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免疫不利于羊痘疫苗在体内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本研究为羊场的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吴妙丽[2](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盛宇轩[3](2017)在《犬细小病毒吉林株的分离鉴定及VP2-IL-2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犬细小病毒病已经成为高度威胁犬类健康的传染病,并且变异速率很高,新型毒株的产生对原有的疫苗免疫防控造成了新的挑战,新型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犬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保护力,本研究以犬IL-2作为分子佐剂,与犬细小病毒VP2基因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质粒,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首先,本试验从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的粪便分离出12株疑似毒株,经细胞分离、PCR扩增特异性片段、血凝试验、TCID50测定、理化特性试验,确定为犬细小病毒。对分离到的12株犬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分型结果表明,分离到5株New CPV-2a型毒株,4株New CPV-2b型毒株,3株CPV-2c型毒株。表明2a和2b型是吉林省地区犬细小病毒的主要流行亚型。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12株犬细小病毒VP2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9%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0%100%;与GenBank上登录的国内外近年来的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10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5%100%。本试验以分离到的CPV-2c型JL-11株为研究对象,CPV-2c型自2010年在我国分离到之后不断进化、传播,现有的疫苗株是否对该型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预防作用尚不清楚。因此,研制一种针对2c型犬细小病毒的新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然后,设计引物时,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BamHⅠ、SacⅠ酶切位点,扩增CPV JL-11株VP2基因,序列大小为1770bp。从成年健康家犬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使用刀豆蛋白A(ConA)进行诱导,提取诱导刺激后的致敏淋巴细胞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其中上游引入SacⅠ酶切位点和一段柔性linker,下游引入XhoⅠ酶切位点,扩增出犬IL-2基因编码序列,大小为501bp。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已知的犬IL-2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与已报道的犬IL-2序列相似度最高,同源性为99%100%。最后,将VP2基因和犬IL-2基因序列进行双酶切后,先后与双酶切后的表达载体pET-28a连接,验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T-VP2-IL-2,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T-VP2-IL-2转入Rosetta(DE3)后,使用IPTG作为诱导剂,通过对最佳诱导时间、最佳诱导浓度的摸索确立了最佳诱导条件,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出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82kDa。重组融合蛋白VP2-IL-2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具有反应原性。本研究为新型犬细小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苏伟[4](2013)在《人工感染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在绵羊体内的分布及病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绵羊痘(Sheeppox)是由绵羊痘病毒(Sheeppox,S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出现典型的痘疹为特征。感染率和死亡率高,因此,绵羊痘病毒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本实验将12头绵羊分成A、B两组,A组10只,为试验组;B组2只,为阴性对照组。用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Gsspv以皮内接种的方式感染试验组绵羊,而阴性对照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并分别于接种后4d、6d、8d、10d、12d随机剖杀试验组羊2只/次。进行临床症状、剖解变化、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观察,并采用间接原位PCR方法检测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临床症状:感染后第4d,在绵羊尾根部、腹股沟和乳房周围裸露皮肤处出现豌豆大小的圆形红斑,此时体温高达41.5℃;第5d,眼结膜潮红,鼻端流浆液性黏液;第8d,在绵羊胸腹部出现白色丘疹;第10d,乳房周围裸露处的丘疹逐步转变成水疱,尾根部少量水疱破溃;第12d,尾根部部分破溃的水疱发生溃烂,没有破溃的水疱则干燥结痂。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后4d,心、肝、脾、肺、肾、肠淋巴结等各器官无明显组织病理学变化。感染后6d,绵羊皮肤上皮细胞水肿,组织间隙增宽;感染后8d,绵羊皮肤上皮棘状层细胞肿大,胞浆内可见绵羊痘病毒嗜酸性胞浆包涵体,表皮层细胞角化不全;肝脏有空泡变性;感染后10d,肺泡壁上皮细胞可见增生,由扁平上皮化生为立方上皮;心脏可见心肌炎,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后12d,肺组织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肺泡结构消失,肺组织间浸润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并出现血栓。超微病理学观察:感染后8d,在绵羊皮肤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卵圆形的绵羊痘病毒颗粒,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肿胀扩张、嵴脱落,甚至整个线粒体呈空泡状,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呈卵圆形的绵羊痘病毒颗粒,线粒体肿胀扩张;感染后10d,绵羊皮肤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内发现有少量卵圆形的绵羊痘病毒颗粒,肺巨噬细胞细胞核染色质浓缩,高尔基体肿胀扩张。间接原位PCR检测:感染后4d,各组织器官均未检测到阳性信号;感染后6d,首先在皮肤组织中检测到阳性信号,而心、肝、脾、肺、肾、瘤胃、十二指肠、空肠等组织都呈阴性;感染后8d,在肺脏、瘤胃、十二指肠、空肠检测到阳性信号;感染后10d,在肝脏、舌检测到阳性信号;感染后12d,在心脏检测到阳性信号。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始终未能从大脑和肠淋巴结中检测到阳性信号。本实验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间接原位PCR方法,结果表明:绵羊痘病毒在绵羊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与其所致的病理损伤之间存在正相关。实验结果对深入研究绵羊痘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综合防控绵羊痘病毒病具有重要意义。

易悦[5](2012)在《重组大熊猫白介素2和6及其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对犬瘟热重组疫苗的佐剂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是世界级珍稀野生动物,然而它却濒临灭绝,除了人为原因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以外,疾病死亡成为当前大熊猫种群濒危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大熊猫所患的40多种疾病中,犬瘟热是威胁大熊猫种群数量和生命安全的首要烈性传染病。疫苗免疫目前是预防控制CDV的主要措施,但当前使用的疫苗并不十分理想,存在免疫效率低与安全性差两大难题。因此,在安全剂量疫苗接种下提高大熊猫机体的免疫力,成为当今疫苗开发研究的焦点。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和其他相关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2和6是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被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的报道屡见不鲜。鉴于此,本研究以大熊猫白细胞介素2(IL-2)和大熊猫白细胞介素6(IL-6)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重组大熊猫白介素2和6及其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对犬瘟热重组疫苗的佐剂效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本研究运用反转录PCR技术,从刀豆蛋白诱导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大熊猫IL-2和IL-6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后,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目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显示,克隆得到的IL-2基因由468个碱基组成,编码15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由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35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组成,分子质量为17.92kDa。将IL-2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人、犬、猫、小鼠、艾鼬等物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其同源性在44%~90.4%之间不等。IL-6基因全长为636bp,编码211个氨基酸残基,包括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6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为23.67kDa。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其同源性在34.9%-77.9%之间。构建IL-2、IL-6的系统进化树发现大熊猫均与艾鼬的亲缘关系最近。2.将克隆的成熟肽大熊猫IL-2和IL-6基因以及构建的融合基因IL-6/2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2、PET-32a(+)-6、 PET-32a(+)-6/2。将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kD,41kD和57kD处有明显的蛋白质表达条带,用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兔抗IL-2、IL-6多克隆抗体制备,其抗体效价分别为1:4和1:8。Western blot表明制备的抗血清能特异性的产生蛋白质反应。融合蛋白经过纯化和复性后,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重组蛋白均具有较高的促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活性。3.将CDV疫苗与佐剂因子混合注射小鼠后,于7、14、21、28、35、42d尾静脉采集小鼠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不同免疫组所产生的抗CDV抗体水平,以及血清中IL-4、IFN-γ的水平,结果发现,IL-2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都对CDV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增强效应。表现为CDV+IL2试验组均显着高于CDV+PBS对照组。CDV+IL6免疫组与CDV+IL6/2组在CDV抗体产生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上普遍比CDV+PBS对照组略高,但未表现出明显的佐剂效应。

陈佳娟[6](2010)在《中兽药“炎毒热清”注射液的筛选与毒理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炎毒热清”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中药组合制备成的注射液,主要治疗临床上出现的以发热和炎症为主的温热病。本研究对炎毒热清的毒理学及药效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组方和制备工艺筛选试验,采用杯碟法的抑菌试验进行。结果:“炎毒热清”注射液A~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复方1~6的抑菌作用显着,尤其是复方F的抑菌作用最显着。复方1~6中复方6的抑菌作用较其他复方显着。全部复方对大肠杆菌效果不明显。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可知复方F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毒理学试验中,小鼠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小鼠一次灌胃30g·kg-1和腹腔注射70g·kg-1时,观察小鼠无不正常反应,七天后无死亡。大鼠的长期毒性,设三个剂量组(10g·kg-1、20g·kg-1、30g·kg-1),腹腔注射给药。结果表明,(1)大鼠体重的影响,对雌性大鼠体重影响较雄性影响大,表明大鼠性别间存在差异。(2)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在30g·kg-1时使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增高,使胸腺系数降低。(3)对大鼠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组各剂量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炎毒热清注射液剂量达30g·kg-1·d-1时对所测各项血液学指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4)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炎毒热清各剂量组对大鼠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药理学试验,抗炎试验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结果表明,炎毒热清能显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镇痛试验采用扭体法,结果表明,炎毒热清可减少醋酸扭体试验中小鼠的扭体次数,降低热刺激小鼠疼痛反应;解热试验采用酵母发热模型,结果表明,炎毒热清在5g·kg-1时解热作用较模型组和药物对照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炎毒热清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对免疫器官指数无影响,高剂量组能促进免疫细胞因子IL-2含量的增加,对INF-γ、TNF-α的含量无显着性变化。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炎毒热清组方合理,具有毒性极小、抗菌、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

罗燕,谷新利,鲁芝子,徐雷,李正国[7](2010)在《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将黄芪多糖经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分级沉淀,得到3个分级组分:A1、A2、A3;将320只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皮下注射A1、A2、A3、A1+A2,A1+A3、A2+A3、A1+A2+A3和蒸馏水,每隔7 d采血检测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表明,A2、A3、A2+A3、A1+A2+A3能显着提高血清中IL-2含量。黄芪多糖免疫功能的有效组分为A2、A3,尤以A2作用显着。

罗燕,谷新利,鲁芝子,徐雷,李正国[8](2009)在《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提取及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提取分离三个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并探讨其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三个乙醇浓度沉淀得到三个黄芪多糖分级组分A1、A2、A3;将320只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皮下注射A1、A2、A3、A1+A2,A1+A3、A2+A3、A1+A2+A3和蒸馏水,每隔7 d采血检测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A1、A2、A3得率分别为1.37%、3.87%、0.59%,多糖含量分别为30.42%、35.65%、25.88%;A2、A3、A2+A3、A1+A2+A3能显着提高鸡血清中IL-2含量。结论:黄芪多糖免疫功能的有效部位为A2、A3,尤以A2作用显着。

乔琦[9](2009)在《秦岭大熊猫IL-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珍稀的野生动物,全球仅存1600多只,尤其是秦岭种群大熊猫的数量据第3次野外普查报告总数仅有273左右。大熊猫人工繁育中,因疾病尤其传染病引起的大熊猫发育不良和死亡是目前大熊猫繁育饲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大熊猫免疫力无疑是提高大熊猫抗病力从而降低人工繁育饲养过程中死亡率的根本手段。提高大熊猫免疫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弄清大熊猫免疫系统各成分的免疫特性,建立大熊猫免疫信息库。由于大熊猫数量限制等因素,这一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大熊猫GenBank中的数据亟待充实,尤其是秦岭种群大熊猫的免疫资料还是空白。鉴于IL-2不仅在免疫系统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细胞因子,并且在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充分的证实,我们开展本研究克隆了秦岭大熊猫IL-2基因并建立了原核表达体系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秦岭大熊猫IL-2蛋白。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大熊猫白细胞介素-2序列( Genbank accession DQ85233)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引物的上下游引物分别带有Bam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indⅢ酶切位点。通过RT-PCR从ConA诱导培养的成年秦岭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约468bp的大熊猫IL-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构建克隆质粒pGEM-T-IL-2。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阳性质粒pGEM-T-IL-2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BL21(DE3),经酶切及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证明目的基因以正确的阅读框插入了表达载体,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IL-2蛋白主要抗原区基因,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原核表达产物大小约为32ku。经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最后确定以37℃培养至OD600达0.6左右,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3mmol/L,再以25℃继续培养12 h,这样的培养条件下表达量最大,经分析表达蛋白量约占菌体蛋白的30%。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分析,检测确认表达产物为带6个组氨酸标签的融合大熊猫IL-2。目的蛋白经大量诱导表达,可溶性试验证明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诱导菌液上清中,本实验用镍柱亲和层析法从上清中纯化了目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兔多克隆抗体制备和体外活性检测,用ELISA检测兔血中的多克隆抗体,结果为阳性,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MTT法进行重组蛋白的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生物学活性。

李蕴玉,李佩国,张艳英,张香斋[10](2006)在《白细胞介素-2(IL-2)在兽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白细胞介素-2(IL-2)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在抗感染、抗肿瘤、抗毒索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成为当今免疫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就IL-2在兽医中作为免疫佐剂和免疫治疗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二、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与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与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羊痘疫苗与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或单独免疫效果比较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小反刍兽疫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1.1.1 小反刍兽疫概述
        1.1.2 小反刍兽疫疫苗研究进展
    1.2 羊痘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1.2.1 羊痘概述
        1.2.2 羊痘疫苗的研究进展
    1.3 动物疫苗联合使用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PPR疫苗株、GTP疫苗株与其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疫苗株,细胞
        2.2.2 试剂及器材
    2.3 方法
        2.3.1 疫苗株的分离
        2.3.2 PPRV 基因组和GTPV 基因组的制备
        2.3.3 病毒基因组测序以及组装
        2.3.4 病毒基因组注释
        2.3.5 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2.3.6 构建系统发育树
    2.4 结果
        2.4.1 病毒基因组组装、注释
        2.4.2 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2.4.3 构建系统发育树
    2.5 讨论
第三章 PPR疫苗毒与GTP疫苗毒混合感染对山羊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疫苗弱毒,细胞
        3.2.2 试剂及器材
    3.3 方法
        3.3.1 疫苗株的分离
        3.3.2 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感染力测定(TCID_(50))
        3.3.3 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混合感染GSF细胞实验设计
        3.3.4 病毒核酸、细胞RNA提取及反转录
        3.3.5 PPRV和 GTPV在 GSF细胞中病毒载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3.3.6 病毒感染GSF细胞免疫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3.3.7 数据分析
    3.4 结果
        3.4.1 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的病毒滴度TCID_(50)测定
        3.4.2 PPR疫苗毒和GTP疫苗毒感染GSF细胞病毒核酸载量
        3.4.3 病毒感染GSF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3.5 讨论
第四章 小反刍兽疫疫苗和羊痘疫苗单独或同时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育肥绵羊,疫苗,疫苗毒及细胞
        4.2.2 试剂及器材
    4.3 方法
        4.3.1 动物试验设计
        4.3.2 抗体水平检测
        4.3.3 结果判定
        4.3.4 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羊痘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免疫促进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4.4.2 羊痘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免疫抑制羊痘疫苗的免疫效果
        4.4.3 VNT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估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异质性讨论
        3.5 发表偏倚讨论
        3.6 敏感性讨论
        3.7 用药特点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犬细小病毒吉林株的分离鉴定及VP2-IL-2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犬细小病毒病原生物学
    1.2 CPV流行病学
    1.3 CPV的诊断
    1.4 CPV的预防
    1.5 IL-2 的研究概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犬IL-2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VP2-IL-2 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人工感染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在绵羊体内的分布及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绵羊痘病毒(SPV)的研究进展
        1.1.1 绵羊痘病毒的一般特征
        1.1.2 分类地位
        1.1.3 分子生物学特征
    1.2 绵羊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2.1 临床症状
        1.2.2 组织病理学变化
        1.2.3 疫苗研究
        1.2.4 诊断与防控
    1.3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4 原位PCR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原位PCR技术概述
        1.4.2 原位PCR在医学中的应用和展望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毒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病毒的复壮
        2.2.2 动物感染实验
        2.2.3 实验材料的采集
        2.2.4 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观察
        2.2.5 组织病理学观察
        2.2.6 超微病理学观察
    2.3 SPV原位PCR方法的建立
        2.3.1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2.3.2 引物及探针的特异性检测
        2.3.3 载玻片处理
        2.3.4 石蜡切片的处理
        2.3.5 暴露DNA核酸片段
        2.3.6 PCR扩增
        2.3.7 原位杂交
        2.3.8 杂交后显色
        2.3.9 原位PCR结果分析与判断标准
    2.4 对照实验
        2.4.1 阴性对照
        2.4.2 阳性对照
        2.4.3 空白对照
    2.5 组织切片消化条件的优化
3 结果
    3.0 临床症状的变化
    3.1 组织病理学变化
    3.2 超微病理学变化
    3.3 SPV在绵羊体内的动态分布
        3.3.1 引物特异性检测
        3.3.2 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
        3.3.3 痘病毒抗原在绵羊体内的动态分布
4 讨论
    4.1 临床症状
    4.2 组织病理学
    4.3 超微病理学
    4.4 原位PCR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4.4.1 间接原位PCR方法的选择
        4.4.2 切片的处理
        4.4.3 组织的固定
        4.4.4 组织的消化
        4.4.5 探针的浓度
        4.4.6 PCR扩增的优化
        4.4.7 原位杂交
    4.5 绵羊痘病毒在绵羊体内动态分布规律的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重组大熊猫白介素2和6及其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对犬瘟热重组疫苗的佐剂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大熊猫及犬瘟热的研究概况
        1.1 大熊猫现状研究进展
        1.2 犬瘟热病毒及其疫苗研究概况
    2. 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2.1 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概况
        2.1.1 白介素2的产生
        2.1.2 白介素2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2.1.3 白介素2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
        2.1.4 白介素2的生物学活性
        2.1.5 白介素2在畜禽中的应用
        2.2 白细胞介素6研究概况
        2.2.1 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
        2.2.2 白细胞介素6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2.2.3 白介素6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
        2.2.4 白介素6的生物学活性
        2.2.5 白介素6在畜禽上的应用
        2.3 IL-2与IL-6在细胞因子网络中的相互关系
    3. 细胞因子融合基因研究概况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大熊猫IL-2和IL-6全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载体和菌株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的配制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数据
    2. 实验方法
        2.1 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
        2.2 总RNA提取
        2.3 cDNA的合成
        2.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5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6 目的基因PCR产物的TA克隆
        2.6.1 目的片段的回收
        2.6.2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
        2.6.3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6.4 连接产物的转化
        2.7 重组质粒的初步鉴定
        2.7.1 重组质粒的小量提取
        2.7.2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2.7.3 核苷酸序列的测定
        2.8 克隆序列的GenBank登录
        2.9 目的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9.1 基本信息分析
        2.9.2 氨基酸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2.9.3 密码子的偏嗜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IL-2,IL-6基因的PCR扩增
        3.2 IL-2,IL-6基因TA克隆质粒鉴定
        3.3 GenBank登录
        3.4 IL-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4.1 基本信息分析
        3.4.2 同源性分析
        3.4.3 偏嗜性分析
        3.5 IL-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5.1 基本信息分析
        3.5.2 同源性分析
        3.5.3 偏嗜性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大熊猫白介素2、6及其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 实验材料
        1.1 载体和菌株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的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2.3 目的基因的TA克隆
        2.3.1 IL-2的TA克隆
        2.3.2 IL-6的TA克隆
        2.3.3 IL-6/2融合基因的TA克隆
        2.4 重组质粒的初步鉴定
        2.5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6 重组表达菌株的培养及表达
        2.7 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
        2.8 重组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检测
        2.9 白介素2和6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
        2.9.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9.2 饱和硫酸铵法粗提IgG
        2.9.3 琼脂扩散实验测定抗体效价
        2.10 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印迹(Western-Blot)
        2.11 表达产物的纯化与复性
        2.11.1 可溶性蛋白的纯化
        2.11.2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
        2.11.3 纯化蛋白的复性
        2.12 MTT法检测表达产物活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目的片段TA克隆质粒双酶切鉴定
        3.2 目的片段原核表达载体的双酶切鉴定
        3.3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可溶性检测与条件的优化
        3.4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3.5 目的蛋白的纯化与免疫印迹分析
        3.7 表达产物生物活性的检测
    4. 讨论
第四章 重组大熊猫白细胞介素2、6及其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对犬瘟热病毒基因工程苗的佐剂效应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疫苗、细胞因子佐剂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因子佐剂的免前制备
        2.2 实验小鼠的分组与免疫
        2.2.1 动物分组
        2.2.2 免疫方法
        2.3 血清处理
        2.4 CDV抗体检测
        2.5 血清中IFN-γ、IL-4含量测定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清中CDV抗体监测
        3.2 血清中IL-4检测结果
        3.3 血清中IFN-γ检测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以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中兽药“炎毒热清”注射液的筛选与毒理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综述
1 温热病研究现状
    1.1 温热病的概念
    1.2 温热病的特点
    1.3 温热病各症候特点及治疗
2 组方中主要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2.1 金银花
    
2.1.1 化学成分
    
2.1.2 药理作用
    
2.1.3 临床应用
    2.2 连翘
    
2.2.1 化学成分
    
2.2.2 药理作用
    
2.2.3 临床应用
    2.3 黄芩
    
2.3.1 化学成分
    
2.3.2 药理作用
    
2.3.3 临床应用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通过抑菌试验筛选中药注射液“炎毒热清”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药液制备
    1.3 试验菌液的制备
    1.4 培养基制备
    1.5 体外抑菌试验
    1.6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 结果
    2.1 12 种复方中药注射剂的物理性状
    2.2 12 种复方中药注射剂对 4 种致病菌抑菌效果
    2.3 复方 F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 讨论
    3.1 试验方法选择
    3.2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抑菌圈和 MIC 的影响
    3.3 复方 F 的最小抑菌浓度 第三章 中药注射液“炎毒热清”的毒理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分组与给药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
    2.2 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炎毒热清急性毒性反应
    3.2 炎毒热清长期毒性反应 第四章 中药注射液“炎毒热清”药效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症的影响
    1.3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
    1.4 对酵母致大鼠发热作用的影响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症的影响
    2.2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
    2.3 对酵母致大鼠发热作用的影响
3 讨论
    3.1 抗炎作用
    3.2 镇痛作用
    3.3 解热作用 第五章 中药注射液“炎毒热清”对部分免疫指标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变化
    2.2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2.3 对小鼠免疫因子的影响
3 讨论
    3.1 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变化的影响
    3.2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3 对小鼠免疫因子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8)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提取及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药材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2.1.1 黄芪多糖的提取
        2.1.2 黄芪多糖的纯化[7]
        2.1.3 黄芪多糖的乙醇分级沉淀[8]
        2.1.4 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多糖含量测定[9]
        2.1.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4.2 多糖含量测定
    2.2 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2.2.1 分组及给药
        2.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分级组分得率及其多糖含量
    3.2 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3.2.1 IL-2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血清中IL-2含量的测定
3 讨论与结论

(9)秦岭大熊猫IL-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大熊猫疾病和IL-2 相关研究进展
    1.1 大熊猫免疫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1.1.1 大熊猫细菌病的种类及危害
        1.1.2 大熊猫病毒病研究进展
        1.1.3 大熊猫寄生虫病研究进展
        1.1.4 其他大熊猫疾病研究
        1.1.5 大熊猫疾病临床治疗药物疗效及药物副作用评估
    1.2 大熊猫免疫相关研究进展
    1.3 IL-2 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1.3.1 IL-2 的研究进展
        1.3.2 IL-2 的临床应用
    1.4 动物IL-2 克隆表达及临床应用进展
        1.4.1 IL-2 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1.4.2 IL-2 的临床应用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秦岭大熊猫IL-2 基因克隆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菌种和载体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溶液和配方
    2.2 方法
        2.2.1 秦岭大熊猫IL-2 的基因克隆
        2.2.2 克隆载体pGEM-T-IL-2 的构建
        2.2.3 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L-2 的构建
        2.2.3.1 阳性质粒和表达载体的酶切和回收
        2.2.3.2 目的片段和表达载体的连接
        2.2.3.3 BL21 感受态的制备
        2.2.3.4 连接产物的转化
        2.2.3.5 重组质粒的鉴定
        2.2.4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2.2.5 表达条件的优化
        2.2.6 表达产物的存在形式检测
        2.2.7 表达产物的检测
    2.3 结果
        2.3.1 RT-PCR 结果
        2.3.2 重组质粒pGEM-T-IL-2 的鉴定
        2.3.3 序列测定分析
        2.3.4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2.3.5 表达产物的SDS-PAGE 检测
        2.3.6 表达条件的优化
        2.3.7 表达蛋白的存在形式检测
        2.3.8 表达产物的wetern-blot 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抗IL-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生物活性鉴定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主要溶液配制
    3.2 方法
        3.2.1 纯化重组蛋白制备抗原
        3.2.2 大熊猫IL-2 多克隆抗体制备
        3.2.3 重组蛋白IL-2 生物活性鉴定
    3.3 结果
        3.3.1 重组蛋白的纯化
        3.3.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3.3 重组蛋白IL-2 对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作用的特异性试验结果
    3.4 讨论
        3.4.1 目的蛋白的纯化
        3.4.2 大熊猫IL-2 多克隆抗体制备
        3.4.3 抗IL-2 抗体的检测
        3.4.4 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鉴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白细胞介素-2(IL-2)在兽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作为免疫佐剂
    1.1 增强常规疫苗免疫效果
    1.2 增强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1.3 降低疫苗免疫的副作用
2 作为免疫治疗剂
    2.1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2.2 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2.3 治疗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2.4 治疗混合感染性疾病
3 展望

四、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与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羊痘疫苗与小反刍兽疫疫苗同时或单独免疫效果比较及分析[D]. 张大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犬细小病毒吉林株的分离鉴定及VP2-IL-2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 盛宇轩.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4]人工感染绵羊痘病毒甘肃流行株在绵羊体内的分布及病理学研究[D]. 苏伟.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5]重组大熊猫白介素2和6及其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对犬瘟热重组疫苗的佐剂效应研究[D]. 易悦.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7)
  • [6]中兽药“炎毒热清”注射液的筛选与毒理药效学研究[D]. 陈佳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2)
  • [7]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J]. 罗燕,谷新利,鲁芝子,徐雷,李正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0(01)
  • [8]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提取及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J]. 罗燕,谷新利,鲁芝子,徐雷,李正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4)
  • [9]秦岭大熊猫IL-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 乔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10]白细胞介素-2(IL-2)在兽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J]. 李蕴玉,李佩国,张艳英,张香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标签:;  ;  ;  ;  ;  

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羊链球菌和羊痘混合感染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