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儿宫内窘迫致剖宫产9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葛凡[1](2021)在《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联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对我院2015-2019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分娩、且分娩孕龄≥28孕周、活胎、非因胎儿畸形引产的1785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分娩孕龄、产次、临产方式、胎位、胎儿数量、引产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等。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组(分为第1-10组),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布情况。最终所有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5-2019年内我院总剖宫产率从53.4%下降至41.9%,但总体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五年内初产妇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5-2019年内我院阴道助产技术使用率(阴道助产产妇例数/经阴道分娩产妇总例数)仅为0.1%。3、第1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自然临产组)和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a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引产临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产妇构成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剖宫产率变化与该组剖宫产率变化相关性最大(r=0.995,P<0.05)。5、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第5组)产妇人群中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在26.4%-39.7%之间,对剖宫产率贡献最大;单胎臀位妊娠组、多胎妊娠组、单胎斜位或横位组(第6、7、8、9组)产妇人群构成比相对稳定,对总剖宫产率变化影响不大;单胎头位早产组(第10组)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为10.6%(877/8264),该组首要剖宫产手术指征为剖宫产术分娩史。6、引产失败及剖宫产术分娩史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其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巨大儿、脐带因素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人群特征的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差异明显。2、为控制剖宫产率,临床重点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产妇,即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及单胎头位早产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目前产科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3、联合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类法对于往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间剖宫产率的研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乔静静[2](2021)在《IMNT治疗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对母婴近期及远期的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风险。据统计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4.8%,至今为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目前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妊娠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已经被许多学者推荐为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因此该研究将比较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Individualized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IMNT)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差异,为IMNT治疗普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选择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已被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在本院分娩的具有完整分娩记录的641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37名在妊娠期间接受IMNT治疗干预的孕妇纳入干预组,404名接受其他常规传统的孕妇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干预组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干预时间等基本信息,另外干预组及对照组孕妇的既往史、婚育史、个人疾病史、分娩前生化指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等信息收集是通过医院的住院病历系统根据记录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进行检索并导出记录,将收集到信息建立数据库录入整理并分析。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因素,将产科质量评价的指标中与本研究相关的指标作为主要结局,其他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作为次要结局,分别对匹配前后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PSM前干预组孕产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孕期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有明显差异;干预组与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合并心率不齐有明显差异(χ2=10.753,P=0.001);干预组中妊娠期并发症合并肝胆病变的患病率、羊水过少、羊水Ⅲ度污染、早产、产后出血、胎膜缺损、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合并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PSM后两组孕产妇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个人史、既往史、妊娠期血糖及其控制方面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合并心率不齐、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羊水量过少、羊水Ⅲ度污染、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10min Apgar评分、会阴Ⅰ度裂伤、合并窒息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肝胆疾病的、早产、新生儿窒息风险分别为OR=0.227,95%CI:0.063-0.817;0R=0.595,95%CI:0.355~0.998;OR=0.101,95%CI:0.103~0.809。(3)PSM前后干预效果评价匹配前干预方式分别进入了以早产,出血,新生儿低体重,巨大儿,合并PIH,合并心率异常,合并肝胆疾病,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羊水Ⅰ度、Ⅱ度、Ⅲ度污染,胎膜缺损,新生儿窒息为因变量的14个回归模型中;匹配后干预方式分别进入了除出血、羊水过多、胎膜缺损以外的其余妊娠合并症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此外,匹配后增加了以分娩方式和合并肾脏疾病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匹配前妊娠期孕妇合并肝胆疾病、新生儿窒息匹分别为 OR=0.265,95%CI:0.077~0.910、OR=0.187,95%CI:0.043~0.816;匹配后分别为 OR=0.227,95%CI:0.063~0.817;OR=0.101,95%CI:0.013~0.809;(4)不同干预时间比较孕中期干预组、孕晚期干预组孕产妇及新生儿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三组孕产妇出现并发肝胆疾病的率分别为1.8%、1.0%、6.1%;羊水过少率分别为3.7%、7.0%、13.7%;早产率分别为12.3%、17.2%、24.%;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分别为4.4%、8.2%、14.7;巨大儿出生率分别为5.3%、13.3%、7.8%;会阴Ⅰ度裂伤率分别为16.7%、28.0%、52.5%;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0.0%、1.0%、4.2%。[结论]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有效地均衡了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混杂因素,接受过IMNT治疗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部分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另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在妊娠期间胆囊结石、肾脏积水以及结石的患病值得引起注意。
宋雨薇[3](2020)在《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母婴结局对比》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于新旧两种产程标准管理方法下,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指征、人工干预方式、母婴结局及预后等方面的对比,进一步探讨新产程标准是否适合我国分娩人群。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04月至2014年04月以及2018年04月至2019年04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经阴道试产的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排除早产、多胎、胎儿畸形、死胎及孕期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的产妇,共72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04月至2014年04月经阴道试产的364例产妇归为对照组,2018年04月至2019年04月经阴道试产的3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产程观察及处理采用Friedman产程标准来进行,观察组产妇的产程观察及处理则依照《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来开展。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V25.0软件包(IBM,Armonk,NY)进行处理。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数据用?x±s来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变量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当期望频数<5;总例数<40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数来表示。若P<0.05,则表明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中,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BMI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2、新/旧产程标准下分娩方式的对比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3、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人工干预方式的对比观察组中行人工破膜及静点缩宫素进行产程干预的比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阻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产程时限的对比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5、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母婴结局的对比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会阴III/IV度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中表现出的中转剖宫产指征对比状况观察组因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因社会因素、脐带脱垂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中因产程异常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运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产妇阴道试产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增加,促进了自然分娩。2、运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减少了非必要的人工干预,且积极开展分娩镇痛,减少产妇产程中的痛苦,体现医学人文关怀。3、运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并未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反而减少了会阴侧切率,有利于产妇的预后。4、新产程标准符合我国分娩人群特点,应全面推广。
唐婷婷[4](2019)在《山东某三甲医院剖宫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产妇的剖宫产状况,研究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提高孕妇的知识水平,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优化分娩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在山东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产妇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产妇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分娩方式及影响因素以及住院费用等;采用χ2检验比较经阴分娩与剖宫产者各变量的差异,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因素与剖宫产的关系。在此研究期间,于2017年6月16日开始,随机抽取2017年6月16日~11月30日期间住院待产的孕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现场调查她们对分娩方式的认知、态度及行为,采用χ2检验比较经阴分娩与剖宫产者各变量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知信行相关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结果1.调查201 1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期间住院产妇共35437人,其平均年龄为30.47±4.64岁,生育高峰年龄集中在25~30岁。2.该三甲医院2011年~2019年住院产妇剖宫产构成比分别为:58.05%、57.40%、57.57%、54.46%、58.44%、57.29%、57.83%、56.54%和 58.28%。3.产妇平均住院费用为11977.56±7575.91元,其中住院费用在5000~10000元者最多(33.36%);剖宫产者的各类住院费用均高于经阴分娩者,其中以药品费和卫生材料费两项的差值最大。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研究的因素中头盆不称、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及其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443.09(143.16,1371.44)、31.66(28.16,35.60)、21.69(15.73,29.92)、16.33(13.13,20.30)和 10.40(8.75,12.36)。5.受访孕妇知道“分娩过程”、“分娩影响因素”和“如何应对分娩不适”者的比例分别仅为34.90%、26.70%和20.90%,孕妇的知晓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倾向于选择医生所建议的方式进行分娩,与“医生建议经阴分娩”者相比,“医生建议剖宫产”和“医生没给过建议”者采用剖宫产的RR值及其 95%可信区间分别为 312.21(156.23,623.94)和 10.60(6.26,17.95)。结论1.该三甲医院2011年~2019年各年剖宫产构成比均高于50%。2.该医院剖宫产的各类住院费用都高于经阴分娩。3.头盆不称、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4.孕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且倾向于选择医生建议的方式分娩。
刘颖,王妍平[5](2019)在《104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和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虽然目前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尚未在我国广泛开展,但并不是所有剖宫产妇女再孕后必须行剖宫产术[1,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应根据前次剖宫产术式、指征、术后有无感染、产力、产道情况等综合分析而定[3]。多项研究表
冯翠华[6](2017)在《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妊娠结局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母儿妊娠结局,寻找羊水量异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综合评估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及最佳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且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孕妇共135例(A组)及羊水过多的孕妇共70例(B组)作为病例组(即羊水量异常组,包括A组和B组),另随机收集同期住院分娩且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35例作为对照组(即羊水正常组、C组),三组均为晚期妊娠病例(即孕周≧28周)。分析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并进一步寻找羊水量异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1.对A、B、C三组孕妇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A组与C组在孕次及产次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年龄及分娩孕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在年龄、孕次、产次及分娩孕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对A、B组分娩孕周与AFI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分娩孕周与AFI无相关关系,但表明随分娩孕周增加,羊水量减少,羊水过少大部分分娩孕周为39-41周。而羊水过多大部分分娩孕周为39-40周,羊水过多并不导致分娩孕周提前。3.(1)对A、B、C三组所采取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发现A、B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87.4%和71.4%)明显高于C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在剖宫产时机(择期剖宫产、急诊剖宫产及中转剖宫产)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三组常见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发现A组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的比例占其他剖宫产原因(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一半,而B组中常见剖宫产原因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压迫症状、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4)对三组中转剖宫产原因(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进行分析,发现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对A、B、C三组脐动脉S/D比值进行比较,发现A、B组分别与C组脐动脉S/D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A、B、C三组羊水粪染情况进行比较,发现A、B组与C组在羊水粪染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羊水III度粪染率明显高于C组。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程度的AFI和羊水粪染的关系,发现AFI≦2的羊水粪染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羊水粪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过少、AFI≦2cm及分娩孕周是羊水粪染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对三者预测羊水粪染的价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0.61和0.64,说明三者可以对羊水粪染进行预测。6.三组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比较,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B组与C组围产儿结局情况:(1)对三组间新生儿体重进行比较,发现A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C组,而B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三组1分钟Apgar评分进行分析,发现A、B组1分钟Apgar评分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C组在FGR、胎儿畸形、围产儿死亡、新生儿肺部疾病(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FGR及新生儿肺部疾病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胎儿畸形及新生儿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组与C组在巨大儿、胎儿畸形、围产儿死亡、新生儿肺部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延长、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胎儿畸形是羊水量异常常见的原因。2.羊水量异常使羊水粪染发生率增加,羊水过少、AFI≦2cm及分娩孕周是羊水粪染的危险因素。3.对羊水量异常孕妇行超声监测脐动脉S/D比值有助于了解胎儿宫内情况。4.对不满37周的羊水量异常,在排除胎儿畸形后可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表现,短时间内无法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对已满37周的羊水量异常,应根据孕周、胎儿宫内情况、孕妇有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当地的医疗条件及患者家属的意愿综合考虑,适时终止妊娠。5.羊水量异常组的剖宫产率增加,且因胎儿宫内窘迫行急诊剖宫产的比例增加。
方红[7](2015)在《409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审核产程管理中的不足,为今后更好科学管理产程,降低活跃期、第二产程剖宫产率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在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住院进入分娩室阴道试产且宫口开大≥3cm,最后中转剖宫产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共409例,占当年剖宫产的15.63%,占当年分娩人数的6.71%。结果:活跃期、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原因前5位: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妇要求,妊娠严重并发症,会阴体弹性差。结论:早期识别胎方位异常,及时采取体位管理,慎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人性化产房服务模式实施,科学、连贯观察和处理产程;产科医疗人员之间沟通和谐等措施可减少该阶段剖宫产的发生。
庞正钰,杨妹,黄蓉,林怡,吴秋婵[8](2015)在《胎儿脐带绕颈82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缺氧及出生窒息的关系,指导临床正确处理和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对2012-012013-09间我院入院分娩,最后一次B超检查诊断头位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9.01%;绕颈1周占胎儿脐带绕颈的73.94%;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远比无绕颈高;胎儿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呈正相关;胎儿脐带绕颈三周及以上,剖宫产、胎儿、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胎儿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孕妇掌握自我监护,分娩时加强监测,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根据脐带绕颈和临床情况,适时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对确诊胎儿脐带绕颈3周及以上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和新生儿窒息的保障。
冯伟[9](2012)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区别,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缺点,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地医院,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010年01月-06月采用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15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01月-06月采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150名产妇作为试验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腹前出血量、筋膜下血肿、产褥病、切口脂肪液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这九项指标。结果:①一般人口学特征:试验组平均年龄24.96岁,孕次3.58次,产次2.81次,其中剖宫产次1.23次,孕周39.28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4.55岁,孕次3.33次,产次2.57次,其中剖宫产次1.19次,孕周39.12周。两组间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及孕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第一指征:两组剖宫产第一指征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最多,其次是瘢痕子宫,出现最少的是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各个剖宫产第一指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总手术时间(平均18.14分)和胎儿娩出时间(平均2.6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时间分别为40.07分和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49和47.167,p<0.05)。④试验组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平均10.92小时)和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13小时)均比对照组(分别为23.31小时和27.88小时)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6和33.236,p<0.05)。⑤试验组开腹前出血量(平均浸湿1.49块小纱布块)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浸湿4.04块小纱布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6,p<0.05)。⑥试验组产妇术后未出现筋膜下血肿,对照组产妇术后筋膜下血肿发生率为4.0%(6/150),试验组术后产褥病的发生率为4.7%(7/150),远低于对照组13.3%(20/150),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和6.878,p<0.05);两组间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0.0%和2.0%(0,3/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05)。⑦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8.97分,对照组平均7.90分,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8,p<0.05)。结论: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相比,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和剖宫产次数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在总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腹前出血量、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都有所降低,同时,新生儿的Apgar评分有所提高,说明该术式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沈富春,申丽萍,江萍[10](2011)在《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新生儿结局》文中研究指明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及生命的综合征,发生率为2.7%~38.5%[1],是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之一,能否正确及时处理关系到母婴的预后。任何影响母体与胎儿间的血液循环或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造成胎儿窘迫。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以胎
二、胎儿宫内窘迫致剖宫产9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儿宫内窘迫致剖宫产9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相关定义 |
2.2.3 质量控制 |
2.2.4 伦理审查 |
2.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产妇基本情况及产科相关特点 |
3.2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产妇特征构成比变化 |
3.3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剖宫产率比较 |
3.4 Robson十分类各组产妇剖宫产率变化 |
3.5 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5.1 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5.2 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无剖宫产术分娩史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5.3 单胎头位早产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6 剖宫产手术前后巨大儿预测准确率变化 |
3.7 引产产妇的引产指征变化 |
第4章 讨论 |
4.1 基本情况分析 |
4.2 产妇人群特征分析 |
4.3 产妇剖宫产率变化整体分析 |
4.4 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整体分析 |
4.5 Robson十分类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层分析 |
4.5.1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剖宫产率 |
4.5.2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组剖宫产率 |
4.5.3 控制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 |
4.6 展望与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头位分娩评分法 |
附录二 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 |
附录三 新旧产程标准的比较 |
综述 Robson剖宫产十分类法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IMNT治疗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研究背景 |
1.1 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定义 |
1.2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病率 |
1.3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
1.4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近、远期的影响 |
1.5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 |
1.6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概述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意义 |
3.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类型 |
3.2 研究现场 |
3.3 研究对象 |
3.4 样本量 |
3.5 研究方案 |
3.6 效果评价指标 |
3.7 指标收集 |
3.8 资料分析 |
3.9 质量控制 |
4.结果 |
4.1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一般结果 |
4.1.1 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描述 |
4.1.2 个人史及既往史比较 |
4.1.3 婚育史比较 |
4.1.4 孕期血糖及其控制情况 |
4.1.5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
4.1.6 多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
4.2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结果 |
4.2.1 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 |
4.2.2 个人史及既往史比较结果 |
4.2.3 婚育史比较结果 |
4.2.4 孕产妇血糖及其控制比较结果 |
4.2.5 生化指标比较结果 |
4.2.6 主要指标比较结局比较结果 |
4.2.7 次要结局孕产妇指标比较 |
4.2.8 次要结局胎儿指标比较结果 |
4.2.9 次要结局新生儿指标比较结果 |
4.2.10 多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
4.3 PSM前后干预效果比较 |
4.4 不同干预时间结果比较 |
4.4.1 不同干预时间OGTT结果 |
4.4.2 不同干预时间的主要结局指标结果 |
4.4.3 不同干预时间次要结局孕产妇指标结果 |
4.4.4 不同干预时间次要结局胎儿指标结果 |
4.4.5 不同干预时间的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
5.讨论 |
5.1 IMNT与孕产妇并发症 |
5.1.1 IMNT治疗对早产率的影响 |
5.1.2 IMNT治疗对母体心率异常的影响 |
5.1.3 IMNT治疗对母体合并肝胆病症的影响 |
5.1.4 IMNT治疗对母体合并肾脏病症的影响 |
5.1.5 IMNT治疗对羊水量与羊水性质的影响 |
5.2 IMNT与新生儿并发症 |
5.2.1 IMNT治疗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
5.2.2 IMNT治疗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5.3 IMNT治疗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
5.4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应用 |
6.本研究的局限性 |
7.结论 |
8.建议 |
8.1 对IMNT的实施方案制定指南或共识 |
8.2 加强多学科、多中心的交流 |
8.3 增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对IMNT的认识并推广实施 |
8.4 加强IMNT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宝典 |
附录3 糖尿病饮食处方 |
附录4 膳食日志及血糖测量表 |
附录5 信息记录 |
附录6 PSM匹配过程及结果 |
综述 真实世界研究在围产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母婴结局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 |
2.2.2 产程管理 |
2.3 研究内容 |
2.3.1 临床观察指标 |
2.3.2 观察指标的评定标准 |
2.3.3 观察指标的定义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分娩方式的对比 |
3.3 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人工干预方式的对比 |
3.4 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产程时限的对比 |
3.5 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母婴结局的对比 |
3.6 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中转剖宫产指征的对比 |
第4章 讨论 |
4.1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
4.2 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思考 |
4.3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对人工干预方式的影响 |
4.4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山东某三甲医院剖宫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2011年~2019年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影响因素 |
3.2 受访孕妇对分娩方式的KAP |
4 讨论 |
4.1 剖宫产率探讨 |
4.2 剖宫产影响因素探讨 |
4.3 剖宫产住院费用探讨 |
4.4 分娩方式的KAP探讨 |
5 结论 |
6 创新与不足 |
附录1:分娩方式调查问卷 |
附录2:各变量的类别及其赋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写一览表 |
附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羊水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409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分组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组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具体步骤 |
2.2 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步骤 |
2.3 指标测定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剖宫产第一指征 |
3.3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时间 |
3.4 术中损伤 |
3.5 新生儿Apgar评分 |
4 讨论 |
4.1 剖宫产第一指征 |
4.2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时间 |
4.3 术中损伤 |
4.4 新生儿Apgar评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新生儿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标准 |
1.2.2 新生儿Apgar评分 |
1.3 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胎儿宫内窘迫致剖宫产9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 葛凡. 扬州大学, 2021(02)
- [2]IMNT治疗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 乔静静.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母婴结局对比[D]. 宋雨薇.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4]山东某三甲医院剖宫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唐婷婷. 山东大学, 2019(02)
- [5]104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和并发症分析[J]. 刘颖,王妍平.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03)
- [6]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妊娠结局分析[D]. 冯翠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7]409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原因分析[J]. 方红.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11)
- [8]胎儿脐带绕颈829例临床分析[J]. 庞正钰,杨妹,黄蓉,林怡,吴秋婵. 黑龙江医学, 2015(06)
- [9]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D]. 冯伟.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3)
- [10]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新生儿结局[J]. 沈富春,申丽萍,江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28)
标签:产妇论文; 胎儿宫内窘迫论文; 妊娠糖尿病论文;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 剖腹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