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许敏[1](2022)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病人根据透析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对病人实施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遵医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合理饮食、控制液体摄入、血管通路维护、日常生活管理、规律运动、定期门诊随访)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病人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陈韵韵,刘虹[2](2021)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4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中青年终末期肾病病人113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病人自我管理水平,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病人生存质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113例中青年终末期肾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总评分为(60.12±10.47)分,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低水平病人55例(48.67%),处于中等水平病人41例(36.28%),处于高水平病人17例(15.04%);自我管理行为中高水平组病人社会关系、生理领域、社会环境、心理领域评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高于自我管理行为低水平组(P<0.001);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和社会关系、生理领域、社会环境、心理领域、生存质量总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降低,生存质量亦降低,但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故而为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需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活动,强化健康教育,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
崔金锐,鄢建军,童辉,张仲华[3](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Charlson合并症指数、FRAIL衰弱量表及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62例经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20.84±10.02)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状态、有无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估与监测、有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史、衰弱状态、Charlson合并症指数、希望水平是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59.20%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识别病人的个体因素、动静脉内瘘相关因素、机体功能状态,并指导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升希望水平,以提高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张友琼,袁雪梅[4](2021)在《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管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透析室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3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行以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可缓解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王慧晶[5](2021)在《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指出我国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仍处于中低水平,提高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在进行干预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透析阶段、文化水平、性格特点的血液透析病人,结合存在的影响因素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指导。
卿伟,唐利群,邹兆华,罗欢,徐兴英[6](2020)在《磁性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磁性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磁性护理,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4月(磁性护理实施前)在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2018年5月—2018年11月(磁性护理实施后)在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舒适度、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人总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22.16±22.61)分,高于对照组的(103.66±3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磁性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适度感受、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余丹[7](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使用移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的态度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以期利用新兴移动信息技术,依托医联体区域内的卫生资源,为MHD患者提供全程、实时和专业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并为今后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MHD患者延续护理相关文献资料,为平台模块内容构建提供理论来源。2.质性研究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以探索分析MHD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同时探讨MHD患者对不同延续护理形式的偏好,获取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使用建议。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文献指南查阅、质性访谈研究、软件功能荟萃分析和课题组讨论等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模块内容进行论证和修订。分别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卫生信息学和社区卫生服务6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发出专家咨询问卷20份和18份,要求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4.统计分析方法:课题组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6.0统计分析两轮专家函询指标评分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课题小组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和专家意见,讨论确定两轮指标的增减或修改,最终确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结果:1.通过质性研究剖析MHD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和平台使用态度、建议等,共得出6个主题:(1)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知识的需求;(2)健康指导需求;(3)医患沟通需求;(4)社会或家庭支持的需求;(5)延续护理方式需求多样化,以电话和网络方式为主;(6)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使用意愿较高,希望信息平台符合需求。2.在前期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和相关成果对比以及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77个。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82个。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0%、100%,给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27.78%,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两轮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1.22%,可行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4.77%,kendal1和谐系数波动在0.3010.4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需求,合理利用医院、社区等卫生资源,借助信息平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网络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无缝隙式延续护理服务,以期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82项。函询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代表性和权威性,且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也较为协调集中,由此构建的模块内容是科学可靠的,为下一步信息平台的开发和研发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曹玉迪[8](2020)在《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构建基于HAPA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教育方案。2.评价该健康教育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自我效能、营养状况、饮食管理行为阶段分布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将周一、周三、周五进行透析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周二、周四、周六进行透析的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干预组应用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进行饮食指导,主要包括集体教育,动机性访谈,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及面对面随访等。2.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SMCD)”、“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评定问卷”测量患者饮食依从性、自我效能及饮食管理行为改变。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改良定量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MGSGA)”测量患者营养改善,通过血生化检查和体重检测测量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磷、血钾、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的变化。3.采用SPSS2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符合正态分布)或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不符合正态分布)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有效干预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失访4例,其中对照组2例,干预组2例。1.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慢性病自我效能、改良定量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评定及血红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血磷值、血钾值、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于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比较,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135,P<0.05);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830,P<0.05);时间效应与组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16.436,P<0.05)。干预组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变化趋势优于对照组。3.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于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自我效能得分比较,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908,P<0.05);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03,P<0.05);时间效应与组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4.719,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变化趋势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评估量表得分比较: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评估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评定比较: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处于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的患者人数比列分别为33.3%和43.3%。6.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磷、血钾、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比较: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磷、血钾、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值比较:干预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论基于HAPA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及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行为阶段分布情况,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患者血磷、血钾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水平,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不显着。
盖恬恬[9](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编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编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检验其信效度,为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评估工具。(2)应用编制的量表进行调查,了解其需求状况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对其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1)量表编制以支持性照护需求理论为指导,与我国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2轮Delphi专家咨询形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临床测试量表。选取天津市三所三甲医院3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量表检验,形成正式量表;(2)量表应用选取天津市三所三甲医院24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研,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口学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在其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1量表编制(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最终包含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精神、信息和实际需求7个维度36个条目。(2)量表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在0.80~1之间,量表内容效度(S-CVI)为0.95;临床测试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449~0.804),与HAD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407);临床测试量表能较好区分出不同经济负担、不同透析时间患者的需求状况;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每个条目对应因子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4,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5.53%。(3)本研究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5,折半信度为0.857;7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1~0.937,折半信度为0.813~0.941。2量表应用(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总分为(108.22±15.10)分,得分范围为36~180分,条目平均得分为(3.01±0.42)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需求水平为中度;在各维度得分中,社会需求维度得分最高,心理需求维度次之。(2)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负担、透析时间会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研究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信效度良好,能够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2)本研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负担、透析时间等。
邓凤英[10](2019)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探讨其临床实践应用效果,以期为不同时期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轻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方法(1)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月1日-2018年8月15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法等方法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2)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护理能力、抑郁情绪、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血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全部数据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卡方/Z检验,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应用配对t检验,5个阶段血液学检测指标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检验,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Fisher’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阶段自我体验和需求的主题,分别为:(1)诊断期:否认与无助感;(2)稳定期:经济困难与信息支持不足;(3)准备期:担心应对不良;(4)实施期:知识缺乏;(5)适应期:知识缺乏,生活孤立,抑郁无法排解。(2)干预前,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轻度抑郁,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普遍较低,经分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3)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钾离子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血清钾离子值、SCr、BUN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在五个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第5个阶段上升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第5个阶段反而下降,血清钾离子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反而明显上升,BUN、SCr值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有所上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的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4)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再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在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社会支持有巨大需求,且不同阶段其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对不同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2)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为不同时期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二、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建立治疗依从性行为动态模型 |
1.2.2 组建血液透析健康小组 |
1.2.3 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 |
1.3 评价指标 |
1.3.1 遵医行为 |
1.3.2 自我护理能力 |
1.3.3 并发症 |
1.4 评价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可提高病人遵医行为 |
3.2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可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
3.3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可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 |
4 小结 |
(2)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调查工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自我管理水平 |
2.2 生存质量 |
2.3 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3 讨论 |
4 小结 |
(3)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调查工具 |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1.2.2 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 |
1.2.3 FRAIL衰弱量表(Fatigue, Resistance, Ambulation, Illness, Loss of Weight, FRAIL) |
1.2.4 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 |
1.2.5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得分 |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单因素分析 |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分层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 |
3.2 性别、工作状态是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3.3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史、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与监测是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促进因素 |
3.4 衰弱状态、Charlson合并症指数是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危险因素 |
3.5 希望水平是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促进因素 |
4 小结 |
(4)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管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成立护理小组 |
1.2.2.2 信息整合 |
1.2.2.3 自我情感控制护理 |
1.2.2.4 自我认知的控制护理 |
1.2.2.5 自我护理管理的控制 |
1.3 观察指标 |
1.3.1 焦虑 |
1.3.2 抑郁 |
1.3.3 自我护理管理能力 |
1.3.4 护理满意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焦虑、抑郁(见表1) |
2.2 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见表2) |
2.3 护理满意度(见表3) |
3 讨论 |
4 小结 |
(5)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
2 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
3 护理干预 |
3.1 干预对象 |
3.1.1 中青年血液透析病人 |
3.1.2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 |
3.1.3 新透析病人 |
3.1.4 农村血液透析病人 |
3.2 干预前准备 |
3.2.1 干预研究小组成员 |
3.2.2 宣教内容的制定 |
3.3 干预测量工具 |
3.4 干预方式 |
3.4.1 关注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精神、情绪方面的健康 |
3.4.2 家庭支持和同伴支持 |
3.4.3 动态性、分阶段、持续性的护理干预 |
3.5 干预内容 |
4 小结 |
(6)磁性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组建团队 |
1.2.2.2 确定重点改善问题 |
1.2.2.3 磁性护理具体措施 |
1.2.3 结局指标 |
1.2.3.1 病人舒适度 |
1.2.3.2 病人满意度 |
1.2.3.3 自我护理能力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磁性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3.2 磁性护理提高了老年透析病人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
3.3 磁性护理提高了老年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
(7)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
1.2.3 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相关概念 |
1.3.1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
1.3.2 延续护理(Transitional Care,TC) |
1.3.3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 |
1.3.4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 |
1.3.5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Platform) |
1.4 理论依据 |
1.4.1 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 |
1.4.2 慢性病保健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 |
1.4.3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
1.4.4 信息论 |
第2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2.1 成立课题小组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2.3.2 访谈结果 |
2.4 讨论 |
2.4.1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2.4.2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
2.4.3 增强家庭、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
2.4.4 对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启示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 |
3.1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初步形成 |
3.1.1 前期研究结果分析 |
3.1.2 理论应用 |
3.1.3 相关指南参考 |
3.1.4 软件功能荟萃 |
3.1.5 小组讨论法 |
3.2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
3.2.1 选择函询专家 |
3.2.2 编制函询问卷 |
3.2.3 专家函询流程 |
3.2.4 模块指标筛选标准 |
3.2.5 统计分析方法 |
3.3 偏倚及质量控制 |
3.3.1 研究设计阶段 |
3.3.2 研究实施阶段 |
3.3.3 数据处理阶段 |
3.4 研究结果 |
3.4.1 专家基本情况 |
3.4.2 专家积极性 |
3.4.3 专家权威程度 |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3.4.6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结果 |
3.4.7 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的最终确立 |
3.5 讨论 |
3.5.1 研究方法的评价 |
3.5.2 专家构成分析 |
3.5.3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3.5.4 平台模块修订说明 |
3.5.5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
3.5.6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
3.5.7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的创新性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4.4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假设 |
5 操作性定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脱落标准 |
2.4 样本量计算 |
2.5 分组方法 |
3 研究工具 |
3.1 一般资料问卷 |
3.2 肾脏病饮食依从性行为量表 |
3.3 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
3.4 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 |
3.5 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评定问卷 |
3.6 生理指标 |
4 研究内容 |
4.1 研究前准备工作 |
4.2 对照组 |
4.3 干预组 |
5 资料收集 |
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7 质量控制 |
7.1 准备阶段 |
7.2 实施阶段 |
7.3 资料收集和分析阶段 |
8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1.1 两组MHD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1.2 两组MHD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
2 干预前两组MHD患者观测指标的同质性检验 |
3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MHD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的影响 |
3.1 不同时间点两组MHD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比较 |
3.2 两组MHD患者饮食依从性行为得分组内比较 |
4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MHD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
4.1 不同时间点两组MHD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
4.2 两组MHD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组内比较 |
5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MHD患者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的影响 |
6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MHD患者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的影响 |
7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
讨论 |
1 MHD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2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MHD患者饮食依从性水平 |
3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MHD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
4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 |
5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改善MHD患者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评定分布 |
6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 |
7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降低MHD患者血磷水平 |
8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降低MHD患者血钾水平 |
9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可降低MHD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 |
10 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MHD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不显着 |
结论 |
创新点 |
局限性和展望 |
1 研究局限性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般资料调査表 |
附录三 :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 |
附录四 :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 |
附录五 :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
附录六 :饮食管理行为改变阶段评定问卷 |
附录七 :MHD患者饮食指导挂图 |
综述 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饮食依从性中的研究进展 |
1 饮食依从性概念及MHD患者饮食指南要求 |
2 MHD患者饮食依从性效果评价 |
3 MHD患者饮食依从性现状 |
4 MHD患者饮食依从性影响因素 |
5 MHD患者饮食依从性干预现状 |
6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编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现状 |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严重症状负担 |
1.3 支持性照护需求概念及理论框架 |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广泛存在 |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必要性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理论基础 |
5 概念界定 |
6 研究内容 |
7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编制 |
1 量表编制前的准备 |
1.1 成立课题专项小组 |
1.2 构建量表内容框架 |
1.3 量表的形式 |
2 量表的编制 |
2.1 量表条目池的建立 |
2.2 Delphi专家咨询法 |
2.3 小样本预调查 |
2.4 量表检验 |
3 量表编制结果 |
3.1 文献研究结果 |
3.2 半结构访谈结果 |
3.3 条目池初筛结果 |
3.4 专家函询结果 |
3.5 量表检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德尔菲专家函询 |
4.2 量表条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
4.3 小结 |
第二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现况调查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总体与样本 |
2.2 抽样方法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工具 |
3.2 资料收集及整理 |
3.3 统计分析 |
4 质量控制 |
5 结果 |
5.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 |
5.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 |
5.3 不同特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得分比较 |
6 讨论 |
6.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 |
6.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 |
6.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6.4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 |
第2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研究路线 |
2.7 结果 |
2.8 讨论 |
第3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J]. 许敏. 全科护理, 2022(03)
- [2]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J]. 陈韵韵,刘虹. 循证护理, 2021(18)
- [3]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崔金锐,鄢建军,童辉,张仲华. 全科护理, 2021(31)
- [4]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管理的影响[J]. 张友琼,袁雪梅. 循证护理, 2021(12)
- [5]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王慧晶. 全科护理, 2021(19)
- [6]磁性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与评价[J]. 卿伟,唐利群,邹兆华,罗欢,徐兴英. 全科护理, 2020(25)
- [7]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D]. 余丹. 南昌大学, 2020(08)
- [8]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D]. 曹玉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编制与应用[D]. 盖恬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邓凤英. 南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