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美白对虾北方高效养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友红,刁菁,王晓璐,李乐,刘洪军,叶海斌,王淑娴,于道德,樊英[1](2021)在《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文中指出目前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正处于发展阶段,借鉴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建设,北方高位池主要采用覆膜高位池养殖模式,具有高产量、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介绍了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发展,分析了高位池养殖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创新健康生态高位池养殖模式。
暴丽梅[2](2020)在《不同面积池塘精养凡纳滨对虾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选取不同面积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探讨不同养殖面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饵料系数的影响,同时就养殖周期内水体指标变化特点、终末出虾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1、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选定3335 m2、5336 m2、6670 m2三种面积池塘,每种面积各设置两口池塘,虾苗放养密度按照2.5万尾/667m2进行投放。自放苗日开始,每10 d对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和体重进行测量,经过90 d养殖,三种面积池塘凡纳滨对虾终末体长、终末体重差异显着(P<0.05),3335 m2终末平均体长为14.42 cm/尾,终末平均体重为22.51 g/尾,显着高于5336 m2、6670 m2池塘(P<0.05);3335 m2池塘特定增长率、特定增重率均显着高于5336 m2、6670 m2池塘(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三种面积池塘之间差异显着(P<0.05),6670 m2池塘饵料系数显着低于3335m2、5336m2,饵料系数为0.90,其次为5336m2池塘,饵料系数为0.93,3335 m2池塘饵料系数最高,为0.98;在成活率方面,6670 m2池塘成活率为85.40%,显着高于3335 m2和5336 m2池塘(P<0.05),3335 m2和5336 m2池塘成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分别为75.52%、79.87%。试验结果表明,3335 m2池塘在凡纳滨对虾生长方面表现优势明显。2、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病害的影响在养殖前中期,各养殖池塘未发生疾病情况;在养殖后期,各池塘相继出现对虾偷死症。主要症状表现为:病虾虾体及附肢发红,肠胃空,肌肉半透明,出现症状的虾均为较小的个体。各池塘发现对虾发病后,采取了控料、换水、改底等措施,较好地抑制了病害范围的扩大,没有发生大范围死亡。3、不同面积池塘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对试验池塘水质每5 d进行理化指标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每7 d监测池塘藻类优势种组成情况。在养殖周期内,3335 m2、5336 m2、6670 m2水温变化范围分别为22.030.5℃、21.430℃、20.729.5℃;pH值变化范围均在8.6-8.9之间;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49.7 mg/L、5.59.0 mg/L、5.88.4 mg/L。水温、pH、溶解氧波动范围均在凡纳滨对虾适宜生长范围内。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对虾个体增大,投饵量增多,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在养殖后期有所升高,其中5336 m2、6670 m2池塘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氨氮浓度无变化,均处于稳定状态;3335 m2在养殖地65 d开始出现氨氮浓度骤升现象,达0.5 mg/L;3335 m2、5336 m2、6670 m2亚硝盐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3mg/L、0.10.15 mg/L、0-0.1 mg/L,3335 m2波动范围较5336 m2、6667 m2池塘大。监测到有害指标后,及时采取换水、施加水质改良剂等措施,使得各养殖池塘氨氮、亚硝酸含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对对虾生长的影响。优势藻类构成情况,在养殖前期,以硅藻、绿藻为优势种;到了养殖中后期,各池塘优势藻类以绿藻为优势种,其次为硅藻、再次为裸藻、隐藻,少量甲藻、蓝藻,且在养殖中后期一直保持稳定状态。优质的藻类不仅在养殖初期为凡纳滨对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在养殖中后期维持水质稳定具有积极作用。4、不同面积池塘成本与经济效益在可变成本中,饲料成为成本第一大支出项目,各池塘饲料支出占比范围在3742%。以每667 m2为单位计,3335 m2池塘的饲料支出显着高于5336 m2、6670 m2池塘(P<0.05)。5336 m2与6670 m2池塘饲料支出差异不显着(P>0.05)。在药品支出和电费支出方面,三种面积池塘之间差异显着(P<0.05),3335m2池塘药品和电费支出费用最高,分别为560元/667m2、440元/667m2,5336 m2次之,6670 m2池塘药品和电费支出最少。固定成本方面,每667 m2租金支出为1600元,为总成本的第二大支出项目,各池塘租金占总成本的2022%。虾苗、饲料、池塘租金是养殖成本投入的重要部分,总计占比达8090%。3335 m2、5336 m2、6670 m2生产成本合计支出差异显着(P<0.05),3335m2显着高于其他两种面积池塘,生产成本合计为7620元/667m2,均高出5336 m2、6670 m2面积池塘生产成本。凡纳滨对虾经过整个养殖周期,在三种不同面积池塘养殖中,3335 m2池塘产量850.11斤/667m2,终末个体均重22.51 g/尾,净利润达12307.96元/667m2,其产量、终末体重以及净利润均显着高于5336 m2和6670 m2池塘(P<0.05)。结果显示,3335m2获得最佳产量,最优生长速度以及最大经济效益。其次是5336 m2池塘,贡献率最低的是面积为6670 m2的池塘。说明在本次研究中,相对比与5336 m2、6670 m2池塘,3335m2池塘养殖投入产出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结合凡纳滨对虾生长指标,3335 m2池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最优。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面积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3335 m2池塘生长情况最好,经济效益高。5、凡纳滨对虾精养池塘技术要点及展望根据本次凡纳滨对虾实际养殖情况,汲取凡纳滨对虾成功养殖经验,结合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特点,就凡纳滨对虾池塘精养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分别从虾苗标粗以及外塘养殖两个方面的细节把控进行了详述,对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趋势进行了展望。
朱芸[3](2020)在《高盐养虾池塘的环境特性及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我国有大量的高盐水体,广泛分布在我国的19个省、市和自治区。近年来,这些水域除晒盐、提溴及进行丰年虫捕捞生产外,部分高盐水体也开展了凡纳滨对虾养殖尝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因具有养殖周期短、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虽然有报道显示,对虾在低盐度环境条件下生长较快,但因高盐虾在口感、品质等方面优于低盐虾,使得凡纳滨对虾成为高盐水养殖的潜力种。目前,关于盐度对虾类影响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低盐对对虾生长、存活、饵料利用、酶活等方面的研究,关于高盐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酶活等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大水面高盐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效果方面的研究。高盐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技术尚不成熟,放苗初期的死亡率高,生产不稳定,单位面积产量低,亟待加强高盐对凡纳滨对虾影响及高盐水体养殖技术的研究。本文对大水面高盐池塘养殖过程的环境变化及对虾养殖效果进行了监测,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呼吸、摄食等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对虾个体生长动态收支模型的有关参数,以期为高盐水对虾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于2018年4~7月在山东省滨州市滨海进行,监测分析了不同盐度(30、45、55)条件下大水面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及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产出效益。结果显示:(1)三个盐度组池塘的营养盐和COD浓度在国家二类水质范围内;高盐组的叶绿素浓度显着低于其它组;(2)对虾的体长、体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中盐组与高盐组间、高盐组与低盐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中盐组显着高于低盐组(P<0.05);低、中、高三个盐度组对虾体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37(%/d)、7.77(%/d)、7.53(%/d),亩产量和亩利润均为中盐组>高盐组>低盐组。2、温度、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的影响:(1)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10℃~35℃),温度对耗氧率有极其显着的影响(ANOVA,P<0.01),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与耗氧率RR的关系式如下:RR=-0.023T2+0.2968 T-0.1822(R2=0.9689)。(2)耗氧率与盐度线性正相关,关系式如下:RR=0.084S+0.2575(R2=0.8519)。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在实验的盐度条件下(31~55),盐度31、35以及40与盐度55差异极显着(P<0.01)。3、盐度、卤虫浓度对不同规格凡纳滨对虾摄食率的影响:(1)卤虫浓度范围(62.5~312.5ind/L),凡纳滨对虾在卤虫密度为250个/L时的摄食率最大,为13.6(个/(尾·h);摄食率FR与卤虫密度C的关系式如下:FR=-0.5786C2+4.3014C+3.6(R2=0.6255)。(2)不同盐度下(35~60),单位个体的凡纳滨对虾对卤虫的摄食率在10.44~15.94 ind./h范围。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摄食率FR与盐度S之间的关系式:FR=-1.2344S2+4.5031S+12.422(R2=0.9426);摄食率与虾体长L(cm)呈显着的幂函数关系:FR=0.5887L1.8478(R2=0.9457)。4、盐度和饵料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1)卤虫对不同浓度下金藻(103~106 ind/ml)的摄食研究发现,饵料浓度对卤虫的摄食率有显着影响(ANOVA,p<0.05),且卤虫的摄食率与饵料浓度的关系为倒钟形,在饵料浓度为105 ind/ml时,摄食率达峰值。(2)在盐度为35~60的范围内,不同盐度条件下卤虫摄食微藻的摄食率差异极显着(ANOVA,P<0.01)。5、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基本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对虾体长(L)与虾体部肉湿重的关系为ww=0.0062L3.0743,R2=0.9795据公式V=(δmL)3,获得凡纳滨对虾的形状系数δm为0.1925;依据对虾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T)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获得阿伦纽斯温度TA为6483 K;根据对虾饥饿实验获得[(?)M]=93.9 J/(cm3·d)、[EG]=4339.5 J/cm3、[EM]=3230.8 J/cm3。
王静[4](2019)在《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渔业资源不断的减少、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及全球人口的日益增多,水产养殖业在满足广大消费者与日俱增的水产品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虾类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一个重要的养殖种类,具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高,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中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我国在世界南美白对虾养殖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学名凡纳滨对虾,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因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营养需求低,抗病能力强,亲本人工条件下易培养,适合高密度养殖等特征,使得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迅速发展。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已经从单一的土池养殖模式发展为各种形式的养殖模式,目前各地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土池养殖模式、高位池养殖模式以及工厂化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在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分析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有助于提高虾民管理水平,拓展对虾养殖环节的利润空间以及有助于政府正确的宏观引导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于2017年8月至9月深入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三个典型对虾养殖地区实地调研的数据,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效率分析。研究结论主要有:(1)三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下,总成本工厂化养殖模式最高,然后是高位池养殖模式,最后是土池养殖模式。在成本结构方面,三种养殖模式下,其可变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其固定成本。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成本支出项有饲料、水电煤、虾苗、虾药、土地租金(土池承包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员工工资费用。(2)相比于土池与高位池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更好,投入产出更高,获取的利润所付出的代价较小,养殖销售获利水平较高,整体盈利能力更强。(3)三种养殖模式都具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而相比于土池与高位池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更大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三种养殖模式下,净利润对于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都是最高的,然后是可变成本,最后是固定成本。(4)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管理效率存在差异,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管理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都是最高的,然后是高位池养殖模式,最后是土池养殖模式。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管理效率越高,其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越好。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养殖户(企业)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原因都是投入要素过量。根据本文得出的以上相关结论,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控制养殖可变成本: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投入要素都存在使用过量情况,而缓解这些要素投入冗余问题,需要政府、相关企业与养殖户(企业)共同努力。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虾苗、饲料、虾病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养殖户(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自身养殖水平。共同努力提高虾苗存活率、饲料和养殖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以及虾病防治知识,减少不必要的养殖成本与风险。(2)提高养殖销售价格:在三种养殖模式下,净利润对于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都是最高的,因此三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差异化销售,进而提高销售价格,增加养殖者经济效益。(3)从盈利和抗风险能力角度出发,应该鼓励发展工厂化养殖模式。
耿君尧[5](2019)在《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俗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或白对虾(Whiteshrimp),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1988年南美白对虾引入并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沿海地区养殖经济的进步。虽然我国对虾养殖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遍布全国,但是产量分布却比较集中。中国的虾类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海南和江苏等省。并在浙江,辽宁,河北,天津等地进行少量辐射。南美杯对虾的海水养殖分布主要在河北、辽宁、海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天津等10个省市。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主要是由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华对虾和中国对虾四个品种组成。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南美白对虾产量(包含海水和淡水养殖)一直稳定在90%左右,2016年为1672246吨,占90.95%。其他三个品种总数约占10%。又因为广东省是最大最发达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由于最近几年世界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南美白对虾的虾的出口也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影响。同时由于前期片面追求产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可持续性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评级。由于苗种以及养殖环境的不稳定性,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和企业的收入并不稳定;技术和贸易壁垒给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养殖农民,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分析南美白对虾的成本结构,成本效益水平,投入产出定量关系,对不同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帮助虾农选择更高效的养殖模式、推进科学化养殖、增加养殖者收入、稳定水产品市场、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贴近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真实情况,本文数据由笔者亲自前往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产地广东省,深入南美白对虾养殖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取得。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引言及第二章研究现状,是研究的基础部分。其中第一章包含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及不足及论文结构。第二章对文献进行综述包括早期基础研究、水产养殖的有关文献以及对虾养殖的有关文献。同时对有关方法和有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到第四章,主要是根据调研情况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现状还有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对南美白虾养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聚焦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养殖人员、养殖模式、虾塘管理情况以及对虾销售情况。第四章是对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结合了实地调研数据对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盈亏平衡还有敏感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到第七章,主要是结合第三章的养殖现状,针对第四章中养殖亏损归纳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第五章,养殖问题盘点,承接第四章经济效益分析,对导致养殖亏损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六章,建议对策提出,紧接上文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第七章,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并加以展望。
吕广动,王忍,张印,吴涛,梁玉刚,黄璜[6](2019)在《“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吕广动,王忍,张印,吴涛,梁玉刚,黄璜[7](2019)在《“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孙卫芳[8](2019)在《养殖对虾五种常见病原的MNPCR检测法的构建优化》文中提出随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其病害的威胁也日益增大,对其病害的防控目前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及时监测虾体携带病原的状况,并科学地运用生态防控技术,这对保障养殖生产效益,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研究旨在针对养殖对虾虾红细胞虹彩病毒(SHIV)、肝肠胞虫(EHP)、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以及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等主要的五种常见病原,优化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的多重巢氏PCR(Multiplenested PCR,MNPCR)检测方法,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和集成养殖对虾病害生态防控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首先采用单种病原的PCR检测技术对2017-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和汕尾市的对虾养殖主产区的凡纳滨对虾样品开展SHIV、EHP和VPAHPND等三种病原的感染情况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对虾中SHIV、EHP和VPAHPND均有检出,其中SHIV和EHP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3.81%、23.13%,VPAHPND检出率相对较低,为3.40%。此外,在采集的池塘水和水源水样品中亦均检出SHIV、EHP和VPAHPND,其中,SHIV阳性率为 30.43%和 44.00%,EHP 为 47.83%和 36.00%,VPAHPND 为 4.35%和 4.00%。而在所放养的虾苗中偶尔可检出一定量的VPAHPND;在幼虾饵料生物——丰年虫卵中检测发现其亦具有一定的EHP和VPAHPND阳性。针对以上结果,本研究选择SHIV、EHP和VPAHPND等三种病原,以及WSSV和IHHNV等两种传统常见的对虾病原作为检测目标。分别设计和优化针对SHIV、EHP、VPAHPND、WSSV、IHHNV的特异性巢式PCR引物,以所构建五种病原的阳性质粒为参照,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五种病原的多重巢式PCR技术。结果显示,该多重巢式PCR方法对SHIV、EHP、VPAHPND、WSSV以及IHHNV的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129 bp、176 bp、402 bp、230 bp和294 bp。其中,第一轮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1℃,最佳引物浓度为0.32 μmol/L,EX Taq和dNTP最佳浓度分别为1.5 U/25 μL、1.5 mmol/L;第二轮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最佳引物浓度为0.48 μmol/L,EX Taq和dNTP最佳浓度分别为1.5 U/25 μL、1.5 mmol/L。经检验,该多重巢式PCR检测技术对IHHNV的最低检测量为1 ×102copy/μL,VPAHPND、WSSV、EHP、SHIV 为 1×101copy/μL。其后,于广东省沿海养殖主产区选择未爆发病害的池塘采集凡纳滨对虾样品,采用该检测技术对其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检测对虾样品中SHIV、EHP和WSSV的阳性率分别为8.02%、54.01%和15.51%。对汕尾养殖基地发病池塘对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SHIV的阳性率为100%,EHP和WSSV分别为77.78%、44.44%。可见,该检测技术可有效运用于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多病原高效监测。
马林,姜巨峰,吴会民,白晓慧,刘肖莲,蔡超,薛洋洋,张振国,李春艳[9](2018)在《池塘循环水养殖5种品系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为研究5种品系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采用常规生化成分测定法对各品系对虾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含肉率为50. 57%~56. 13%;常规营养成分中,品系A蛋白质(20. 27%)、脂肪(0. 57%)和灰分(1. 32%)含量最高; 5种品系对虾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均在35%左右,结构符合FAO/WHO标准要求;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从高到低依次为品系A(71. 54%)、品系E(71. 10%)、品系D(70. 00%)、品系C(69. 31%)、品系B(69. 17%);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在各品系存在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及EPA+DHA含量在品系B中最高,品系C中最低;微量元素中,品系D的铁(7. 62 mg/kg)、铜(4. 05 mg/kg)元素含量最多,品系E的硒元素(0. 24 mg/kg)含量最丰富。研究表明: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5种品系对虾均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氨基酸组成平衡,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中,品系A的营养价值最高,品系C最低。
曾鹏[10](2017)在《广东省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元素流动与生态足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俗名为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虾类养殖品种,中国的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发展与其资源投入及生态环境影响相关,但目前仍缺乏全面、细节的研究数据。本文以南美白对虾的主要产区之一的中国广东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数学建模等方法研究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物质循环、生态足迹、蛋白质供应的环境代价,为该产业的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蛋白质供应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每养殖生产出1吨南美白对虾,约有790.97 kg碳、132.58 kg氮和27.34kg磷从中国的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以及缅甸、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地区被运输至广东省沿海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约有669.77 kg碳、98.3 kg氮和24 kg磷以残饵或动物排泄物等养殖自身污染物形式留在了广东沿海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约有84.84 kg碳、23.98 kg氮和2.34 kg磷以虾产品的形式留在了养殖区附近的消费市场;约有7.91 kg碳、1.94 kg氮和0.28kg磷以虾加工下脚料的形式留在虾加工厂附近;约有11.08 kg碳、3.52 kg氮和0.24 kg磷以虾加工产品的形式被销售至国内市场;约有14.49 kg碳、4.61 kg氮和0.32kg磷以虾加工产品的形式被出口至美、日、欧盟等国外市场。南美白对虾产业链各环节总的生态足迹为11.0983 ghm2/t,其中虾苗繁育过程的生态足迹为14.4375×10-33 ghm2,饲料生产过程的生态足迹为32.667×10-33 ghm2,养殖过程的生态足迹为10.9819 ghm2(土塘养殖为10.3442 ghm2,高位池养殖为11.5037 ghm2),对虾加工过程的生态足迹为50.82×10-33 ghm2,运输过程的生态足迹为18.51×10-33 ghm2。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生态足迹效率为0.017 t/ghm2,低于猪肉的0.0338 t/ghm2、禽肉0.0449 t/ghm2、禽蛋0.0449 t/ghm2、草鱼0.0814 t/ghm2、小麦0.233 t/ghm2、玉米0.165 t/ghm2、大豆0.2361 t/ghm2。说明南美白对虾是本文所研究的几种农产品中环境代价高、低效的蛋白供应源。文中讨论了南美白对虾发展的环境瓶颈、地理分布预测、管理措施等问题。
二、南美白对虾北方高效养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美白对虾北方高效养殖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 |
1.1 传统养殖模式 |
1.2 集约化精养模式 |
2 高位池养殖模式 |
2.1 高位池养殖模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
2.2 高位池养殖模式的特点 |
2.2.1 动力提水和水质处理设备。 |
2.2.2 养殖水体病害少。 |
2.2.3 排污彻底。 |
2.2.4 养殖密度高。 |
2.2.5 养殖面积小,易于管理。 |
3 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
3.1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
3.2 养殖品种太过单一 |
3.3 北方高位池投入产出比太高,收益不明显 |
3.4 受环境的影响,养殖成功率低 |
4 高位池养殖技术模式的发展方向 |
4.1 循环水+高位池养殖模式 |
4.2 生态工业化养殖技术+高位池 |
4.3 “135” 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高位池 |
5 小结 |
(2)不同面积池塘精养凡纳滨对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 |
1.2 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发展历程 |
1.3 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
1.3.1 种质退化 |
1.3.2 土地资源浪费 |
1.3.3 管理不当 |
1.4 本论文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指标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饲料系数的影响 |
2.2.2 不同面积池塘水质变化情况 |
2.2.3 凡纳滨对虾病害发生情况 |
2.2.4 不同养殖面积下凡纳滨对虾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
2.3 讨论 |
2.3.1 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
2.3.2 不同面积池塘水质变化情况 |
2.3.3 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病害的影响 |
2.3.4 不同面积池塘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效益的影响 |
第三章 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池塘精养技术要点 |
3.1 技术要点 |
3.1.1 虾苗标粗 |
3.1.2 外塘养殖细节把控 |
3.2 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发展展望 |
3.2.1 分批放苗,多次起捕模式 |
3.2.2 小棚标粗,棚塘养殖模式 |
3.2.3 两批养殖,主养殖扣棚模式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盐养虾池塘的环境特性及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及养殖现状 |
1.2 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高盐池塘凡纳滨对虾的相关研究 |
1.4 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的相关研究 |
1.4.1 凡纳滨对虾摄食饵料卤虫的研究 |
1.4.2 凡纳滨对虾池塘卤虫摄食浮游植物的研究 |
1.5 DEB模型简介及相关研究 |
1.5.1 DEB模型简介 |
1.5.2 DEB模型相关研究 |
1.6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1.6.1 滨州池塘养殖状况简介 |
1.6.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1.6.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不同盐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质与养殖效果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设计 |
2.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
2.1.3 数据分析与计算 |
2.2 实验结果 |
2.2.1 基本理化因子的季节变化 |
2.2.2 营养盐浓度的季节变化 |
2.2.3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及叶绿素浓度的变化 |
2.2.4 对虾的生长及产量效益 |
2.3 讨论与分析 |
2.3.1 三种养殖模式的池塘水质特征和差异 |
2.3.2 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产量效益的因素 |
第三章 温度、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的测定方法 |
3.1.3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的测定方法 |
3.1.4 耗氧率的计算 |
3.1.5 数据处理 |
3.2 实验结果 |
3.2.1 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结果 |
3.2.2 不同盐度下的耗氧率结果 |
3.3 讨论 |
3.3.1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 |
3.3.2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 |
第四章 盐度、卤虫浓度对不同规格凡纳滨对虾摄食率的影响 |
4.1 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浓度卤虫的摄食率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的影响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3 规格对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的影响 |
4.3.1 实验材料 |
4.3.2 实验仪器 |
4.3.3 实验方法 |
4.4 摄食率的计算公式 |
4.5 数据处理 |
4.6 实验结果 |
4.6.1 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浓度卤虫的摄食率 |
4.6.2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实验结果 |
4.6.3 规格对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的影响 |
4.7 讨论 |
4.7.1 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浓度卤虫 |
4.7.2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 |
4.7.3 不同规格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 |
第五章 盐度、饵料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5.1 实验方法 |
5.1.1 饵料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5.1.2 盐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5.1.3 卤虫摄食率的计算公式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 |
5.2.1 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5.2.2 盐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5.3.2 盐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
第六章 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形状系数(Shape coefficient,δm)的获得 |
6.1.2 阿伦纽斯温度(Arrhenius temperature,T_A) |
6.1.3 模型关键参数[(?)_M]、[E_G]、[E_M])的测定 |
6.1.4 样品分析 |
6.1.5 计算 |
6.1.6 数据处理 |
6.2 实验结果 |
6.2.1 凡纳滨对虾形状系数(Shape coefficient,δm) |
6.2.2 阿伦纽斯温度(Arrhenius temperature,T_A) |
6.2.3 模型关键参数[(?)_M]、[E_G]、[E_M])的获得 |
6.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
2.1.1 从宏观角度分析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
2.1.2 从微观角度分析具体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 |
2.2 国内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
2.2.1 从宏观角度分析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2 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
2.3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虾类及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 |
3.1 我国虾类养殖现状 |
3.1.1 养殖现状 |
3.1.2 主要品种 |
3.2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 |
3.2.1 产量 |
3.2.2 主要产区 |
3.2.3 主要养殖模式 |
第四章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 |
4.1 研究方法和相关指标 |
4.1.1 成本分析和相关指标 |
4.1.2 收益分析和相关指标 |
4.1.3 不确定性分析和相关指标 |
4.2 数据来源 |
4.3 我国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4.3.1 成本分析 |
4.3.2 收益分析 |
4.3.3 不确定性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5.1 管理效率 |
5.2 研究方法和变量选取及说明 |
5.2.1 研究方法 |
5.2.2 变量选取及说明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1 管理效率分析 |
5.3.2 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程度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控制养殖可变成本 |
6.2.2 提高养殖销售价格 |
6.2.3 从盈利和抗风险能力角度出发,应该鼓励发展工厂化养殖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及不足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2.1 早期基础研究 |
2.2 水产养殖经济分析 |
2.3 对虾养殖经济分析 |
2.4 有关方法 |
2.5 有关概念 |
2.6 简要评述 |
第三章 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 |
3.1 广东省养殖户情况 |
3.2 广东省的养殖模式 |
3.2.1 土池养殖 |
3.2.2 高位池养殖 |
3.2.3 工厂化养殖 |
3.3 虾塘管理情况 |
3.4 塘边价及对虾销售情况 |
第四章 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2 分析方法和相关指标 |
4.2.1 成本分析及有关指标 |
4.2.2 收益分析及有关指标 |
4.2.3 不确定性分析和相关指标 |
4.3 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
4.3.1 成本分析 |
4.3.2 收益分析 |
4.3.3 不确定性分析 |
4.4 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
4.4.1 成本分析 |
4.4.2 收益分析 |
4.4.3 不确定性分析 |
4.5 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
4.5.1 成本分析 |
4.5.2 收益分析 |
4.5.3 不确定性分析 |
4.6 成本收益分析总结及养殖户增收建议 |
第五章 养殖问题盘点 |
5.1 苗种问题不容忽视 |
5.2 海水养殖业缺乏统筹规划 |
5.3 养殖方式不可持续 |
5.4 养殖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差 |
5.5 恶性竞争缺乏合作 |
5.6 外部竞争 |
第六章 对策建议提出 |
6.1 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规划布局 |
6.2 发展集约化养殖,提高产业水平 |
6.3 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养殖 |
6.4 规范虾苗市场,提高虾苗品质 |
6.5 提高信贷支持,加强技术扶持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南美白对虾生产现状 |
1.1 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 |
(1)高位池精养模式。 |
(2)温棚养殖模式。 |
(3)工厂化养殖。 |
(4)复养模式。 |
1.2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2 “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新机遇 |
2.1 “稻+南美白对虾”的必要性 |
2.2 “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的内涵 |
3 “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 |
3.1 南美白对虾的市场分析 |
3.2 “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 |
4 小结 |
(8)养殖对虾五种常见病原的MNPCR检测法的构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 |
1.2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常见病原 |
1.2.1 副溶血性弧菌 |
1.2.2 肝肠胞虫 |
1.2.3 白斑综合症病毒 |
1.2.4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
1.2.5 虾血细胞虹彩病毒 |
1.2.6 桃拉综合症病毒 |
1.2.7 对虾杆状病毒 |
1.3 对虾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
1.3.1 组织病理学诊断 |
1.3.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法 |
1.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EHP、VP_(AHPND)和SHIV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1.3 样品采集 |
2.2 实验方法 |
2.2.1 DNA提取 |
2.2.2 病原检测 |
2.2.3 PCR扩增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EHP、VP_(AHPND)和SHIV的PCR检测结果 |
2.3.2 不同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三种病原的感染情况 |
2.3.3 不同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三种病原的感染情况 |
2.3.4 各个养殖要素的病原携带情况 |
2.3.5 滞长养殖对虾的病原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2.4.1 两个养殖区EHP、VP_(AHPND)和SHIV的分布特征分析 |
2.4.2 养殖对虾出现生长相关问题的病原因素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五种病原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的构建与优化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仪器 |
3.1.2 主要试剂 |
3.1.3 样品采集 |
3.2 实验方法 |
3.2.1 五种病原的特异性引物设计 |
3.2.2 阳性质粒DNA的制备 |
3.2.3 多重巢式PCR反应条件优化 |
3.2.4 多重巢式PCR方法的灵敏度检测 |
3.2.5 以多重巢式PCR方法检测采集的样品 |
3.3 实验结果 |
3.3.1 多重巢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 |
3.3.2 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测试 |
3.3.3 凡纳滨对虾病原检测结果 |
3.4 讨论 |
3.4.1 多重巢式PCR体系优化结果分析 |
3.4.2 两种养殖模式下EHP、WSSV、IHHNV、VP_(AHPND)和SHIV的分布特征分析 |
3.4.3 养殖对虾生长问题与感染EHP的相关性分析 |
3.4.4 汕尾市高位池养殖池中对虾出现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池塘循环水养殖5种品系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循环水系统及配套设施 |
1.2 试验材料 |
1.3 营养成分测定 |
1.4 营养价值评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含肉率及肥满度 |
2.2 一般营养成分 |
2.3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4 营养价值评价 |
2.5 脂肪酸组成 |
2.6 矿物元素的组成和含量 |
3 讨论 |
3.1 一般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3.2 氨基酸比较分析 |
3.3 营养品质评价 |
3.4 脂肪酸比较分析 |
3.5 常量及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 |
3.6 池塘循环水系统与传统养殖模式比较 |
4 结论 |
(10)广东省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元素流动与生态足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对虾类养殖发展概况 |
1.2 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与现状 |
1.2.1 全球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与现状 |
1.2.2 中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与现状 |
1.3 南美白对虾贸易历史与现状 |
1.3.1 出口格局 |
1.3.2 进口格局 |
1.4 南美白对虾养殖制约因素分析 |
1.4.1 养殖因素 |
1.4.2 社会经济因素 |
1.5 水产养殖系统物质循环 |
1.6 生态足迹的研究 |
1.6.1 生态足迹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
1.6.2 渔业生态足迹的研究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碳、氮、磷循环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产业链各环节调查 |
2.2.2 原料、饲料和生物体的元素含量测定 |
2.3 结果分析 |
2.3.1 样品含水量与C、N、P元素含量 |
2.3.2 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碳循环 |
2.3.3 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氮循环 |
2.3.4 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磷循环 |
2.4 讨论 |
第三章 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生态足迹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3.2.2 各类资源的生态足迹占用 |
3.2.3 产业链调查 |
3.3 结果分析 |
3.3.1 虾苗繁育过程的生态足迹 |
3.3.2 饲料生产过程的生态足迹 |
3.3.3 养殖过程的生态足迹 |
3.3.4 加工过程的生态足迹 |
3.3.5 运输过程的生态足迹 |
3.3.6 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生态足迹 |
3.4 讨论 |
第四章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蛋白质生态足迹效率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蛋白质生态足迹效率计算方法 |
4.2.2 大宗农产品生态足迹 |
4.2.3 大宗农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调查 |
4.3 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动力与生态阻力问题探讨 |
5.1 养殖发展动力与趋势 |
5.1.1 人口增长对水产品蛋白质的需求 |
5.1.2 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 |
5.2 收益与代价分析 |
5.2.1 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 |
5.2.2 收益与代价曲线 |
5.2.3 受益主体与受害主体分析 |
5.3 社会、经济制约的瓶颈环节与解决建议 |
5.3.1 瓶颈环节 |
5.3.2 解决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四、南美白对虾北方高效养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 王友红,刁菁,王晓璐,李乐,刘洪军,叶海斌,王淑娴,于道德,樊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9)
- [2]不同面积池塘精养凡纳滨对虾的研究[D]. 暴丽梅.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3]高盐养虾池塘的环境特性及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特性的影响[D]. 朱芸.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D]. 王静.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5]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D]. 耿君尧.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6]“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探讨[A]. 吕广动,王忍,张印,吴涛,梁玉刚,黄璜. 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9
- [7]“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前景探讨[J]. 吕广动,王忍,张印,吴涛,梁玉刚,黄璜. 作物研究, 2019(05)
- [8]养殖对虾五种常见病原的MNPCR检测法的构建优化[D]. 孙卫芳. 浙江海洋大学, 2019
- [9]池塘循环水养殖5种品系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马林,姜巨峰,吴会民,白晓慧,刘肖莲,蔡超,薛洋洋,张振国,李春艳. 渔业现代化, 2018(05)
- [10]广东省南美白对虾产业链的元素流动与生态足迹研究[D]. 曾鹏. 暨南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