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党兆[1](2021)在《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的研制与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深入探究脑卒中患者用药安全现状和需求基础上,研制出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居家脑卒中患者用药安全评估量表,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的有效测评工具。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年提出的用药安全五个时刻点为理论框架,成立专题小组,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题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构建条目池,形成5个预设维度、36个条目原始量表。邀请到23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采用界值法进行条目筛选,形成3个预设维度、33个条目测试版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测试版量表,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7位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条目选项分析法、临界值比较法、删除项的克朗巴赫?系数法、条目-总分相关系数法的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筛选出区分度好、同质性高、代表性好的条目,形成3个预设维度、32个条目的初始版量表。通过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考评量表的信效度,最终形成3个预设维度、30个条目脑卒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结果:经过条目筛选,形成3个维度、30个条目脑卒患者居家用药安全量表。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86,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在0.738?0.822。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17,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723?0.753。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93(P<0.01),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762?0.871(P<0.01)之间。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内容效度指数均大于0.75。因子分析,KMO值为0.881,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探索性因子分析,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30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4,且与其他因子无交叉,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8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361%,8个公因子分别属于3个维度;条目与维度的相关系数和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量表研制的整个过程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量表的内容明确、具体、客观。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用药安全的评估。
徐礼娟[2](2021)在《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循证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以减少老年住院病人的鼻饲误吸和其他相关并发症在我国的发生率,提高临床鼻饲的治疗以及护理服务质量,为住院老年患者实施鼻饲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证据综合法:系统检索住院老年患者鼻饲误吸预防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最佳证据、系统评价、原始研究;进行文献筛选,采用英国AGREE II指南评定工具及JBI文献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证据采用JBI(2014)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的分级、汇总;拟定策略初稿。2.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0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立策略终稿。研究结果:1.策略最终纳入指南与文献共31篇,其中A级文献25篇、B级文献6篇。汇总证据,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构建了包含5项Ⅰ级条目,19项Ⅱ级条目,89项Ⅲ级条目的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初稿。2.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权威系数分别为0.883和0.894;各条目的重要性变异系数均为0.00~0.13,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均为0.00~0.20;协调系数为0.336~0.571(P<0.01);汇总专家意见与建议,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确立了包含5项Ⅰ级条目,20项Ⅱ级条目,90项Ⅲ级条目的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终稿。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包含误吸风险因素识别、误吸评估、干预措施、教育培训和持续质量改进五个维度的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策略构建过程科学严谨,专家函询结果协调、可靠。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最佳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老年患者鼻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朱晓萍[3](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王芸[4](2020)在《某三级综合医院陪护人员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信行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已得到广泛高度关注。由于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跌倒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增加了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发生,也同样增加了费用消耗,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作为最常陪伴接触老年患者的人群,陪护人员在跌倒预防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陪护人员多方面的评估研究,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该群体对跌倒预防方面的了解现况,发现陪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解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对滨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就跌倒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从陪护人员方面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老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跌倒预防进行评价,提高陪护人员对老年跌倒发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知程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首先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滨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老年科、神经内科、骨科等跌倒高发科室作为主要调查科室,采用摩尔斯跌倒评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将所得总分≥45分者列为跌倒高度风险群体,将群体中的主要陪护人员(陪护时间≥8h/d)作为研究对象,再通过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陪护人员纳入研究队列中,共计289人。全部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以进行分析比对,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描述分析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反之,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之间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知信行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山东省滨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跌倒高风险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陪护人员在知识维度方面平均分为30.44±7.53分,态度维度方面平均分为35.20±6.11分,行为维度方面平均分为41.99±4.92分。通过比对各维度平均得分,发现陪护人员对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方面相对不足,较态度及行为平均得分低。其中,知识维度条目中陪护人员在服用药物可减少跌倒发生方面得分最低,为2.25±1.09分;表明其对药物及其副作用对跌倒的影响了解并不充分,在态度维度条目中对患者入院后病房周围环境的评估必要性方面得分最低,为3.01±0.75分,表明其对住院期间周围环境缺少充分的评估;行为维度条目中对患者跌倒后是否需要保持位置不动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这一行为的得分最低,为3.22±0.90分,表明在日常陪护工作中缺乏对患者跌倒发生时的有效处理方案。另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陪护人员文化程度的不同在知识和态度维度方面存在差异,即陪护人员就对预防跌倒的态度和知识会受自身教育层次的不同存在差异(P<0.05)。通过对总分及各维度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老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在知识维度方面与态度和行为维度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在态度维度方面与知识及行为维度有显着相关性,在行为维度方面与知识及态度维度具有显着相关性。结论与建议通过总结本次研究结果后发现当前老年跌倒高风险患者的主要陪护人员在跌倒预防知识的了解上存在较多不足,多表现为对药物及其相互作用导致跌倒发生等方面的知识短板,同时,对跌倒周围环境评估以及对跌倒发生当时的应急处理水平也需日后不断提高。另外,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对跌倒预防知识的了解认知参差不齐的现状,医护人员应致力于改变陪护人员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现况,根据陪护人员年龄、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日常活动到院前及院后护理各方面进行充分教育和指导,力图纠正不规范行为及错误理念,积极树立患者及陪护人员正确有效的防跌倒意识,减少不当行为,降低跌倒情况的发生,保证住院患者安全。
何艳燕[5](2018)在《老年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老年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入122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在消化内科住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我科护理满意程度并对护理对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2%,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0.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安全事件(操作不规范、用药指导错误以及患者不配合)发生总比例9.8%明显少于对照组44.2%(P<0.05)。结论对老年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建议在老年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郭晓贝[6](2020)在《基于患者参与框架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干预策略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基于“患者参与框架”,构建“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2.探讨“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对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跌倒效能水平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为医院管理者不断改进跌倒预防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的构建阶段(1)通过跨文化调试、德尔菲法以及预调查,汉化“i Engaging跌倒自主评估量表”。(2)通过文献回顾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和预调查,依据“患者参与框架”五个部分的内容,确定“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2.“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的应用阶段(1)实验研究法,以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科、肿瘤科及心内科为研究地点,选取2019年1月至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住院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跌倒措施;选取2019年7月至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住院老年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2)问卷调查法,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跌倒效能水平的变化。(3)数理统计法,使用Excel 2016及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c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评价指标的均衡性检验和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1.构建“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1)汉化后获得中文版“i Engaging跌倒自主评估量表”,包括13个维度,59个条目,其K-R信度系数为0.83,重测信度系数为0.85,内容效度指数为0.98,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总体内容易于理解作答,确定其为干预策略中的跌倒风险自主评估工具。(2)确定“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包括如下内容:(1)告知阶段:告知患者研究目的及内容,获取知情同意与配合;(2)参与阶段:患者自主评估跌倒风险,系统自动生成评估结果;(3)赋权阶段:护患共同分析评估结果,讨论确定个性化跌倒防范计划单;(4)合作阶段:护患参与多形式干预过程,强化理解与记忆;(5)电子化信息支持:将相关量表和问卷导入医院电子系统,自动上传,生成结果。2.应用“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1)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信行量表的得分比较实施干预策略后,实验组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信行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的得分比较实施干预策略后,比较两组跌倒效能量表得分,实验组患者得分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跌倒发生率的比较实施干预策略后,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减少。研究结论:1.本研究引进并汉化“i Engaging跌倒自主评估量表”,使患者自主参与到跌倒风险评估过程中,促进其对自身跌倒风险的认识及理解,为制定有效的跌倒防范计划提供准确信息。2.本研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依据“患者参与框架”,构建了合理可行的“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实现患者在预防跌倒“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全程参与。3.“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了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及跌倒效能水平,减少了跌倒发生例数,为建立符合我国临床实践的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汤佳[7](2020)在《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而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刻不容缓。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大型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目前存在着病人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所患疾病比例中,高血压、精神疾病、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互相影响,这让在面临一般急性疾病后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遇到更多的临床心理问题、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这使得康复时间变得更加漫长,而且需要投入更多介入措施,这在无形之中给大型公立医院增加了很多负担。大型公立医院通过快速康复等手段,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疗资源,更快的周转了病床。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虽然身体疾患更快速的被治愈,可心理状况还没有能够达到满足立即返回家中的标准。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不利于患者和医生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而医生的短期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疾病治愈后复发,医生需要和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照护。因为患者难以控制病情或是病后匮乏的照护,而产生的入院治疗和使用药物的费用,对于医保部门的经费是极大的浪费。本研究立足于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进行论述。目的为了健全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弥补服务体系中的断层。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每一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大部分百姓的医疗救治,却存在目前患者数量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具体的服务形式,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急救、院中急性期照护、中期照护、长期照护、终末期照护,而目前在国内中期照护处于缺失状态,不仅造成了老年患者非计划性重返病房,浪费医疗资源,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方法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入手,分析中期照护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阐述中期照护的理论、模式、软硬件,并以医联体中骨科、卒中、胸痛中期照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中期照护领域中的作用,对目前医联体中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的存在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探讨中期照护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同时在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是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其中理论研究先对国内外内的中期照护模式进行梳理,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是一种契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老年医疗服务的整体化和延续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追溯了老年医疗服务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构成。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老年医疗服务古已有之,从衰老理论、预期寿命延长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方面来论述构建整体化老年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对目前国内提供的老年医疗的服务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救治、急性期照护、长期照护和终末期照护,急性期照护和长期照护之间存在断层,有些急性病出院后患者,因为未得到有效和安全的中期照护,导致非计划性重复入院或者身体功能未能良好恢复,甚至于致残,直接进入长期照护模式。还论述了中期照护相关概念及模式。明确阐述了中期照护模式的定义、照护对象和形式,以及开展中期照护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对三家医院的2400名老年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中期照护的需求与日常生活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服务链理论、持续照顾理论、协同论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医疗服务是个整体的产品概念,而由于卫生体制等原因,本应该形成一条“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流程,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关注并落实老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各个方面的需求,是“持续照护”的理论最本质的核心点。“持续照护”让有着个性化需要的老人最大可能在固定熟悉的场所长期居住,以此受到良好的照顾。相关理论支撑了中期照护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为了阐述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的可行性,先从理论方面进行论述。医联体是在中国现有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联合而成的组织构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形势堪忧,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落实进行中期照护服务,它对于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实行十分重要,同时还有政府支持、资源优势互补、更为便捷、提高收入、降低费用等优势,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三方面都具有理论可行性,因此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势在必行。随后通过实证分析论述老年患者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服务的有效性。取样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肩袖损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为观察组,在医联体下汤汪骨科联合病房行中期照护,48例未行中期照护为对照组,对其行术后康复效果比对及UCLA评分统计学比较,显示行中期照护更加有效;取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62例作为观察组至医联体下木渎卫生院进行中期照护,138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通过ADL量表、GDS-15量表、FRA量表、EQ-5D量表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中期照护对急性期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着显着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能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照护模式,老年患者脑卒中后越早实施中期照护,效果越好;取样泰州市人民医院急性心梗行CPI手术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00例作为观察组转入高港区人民医院进行中期照护,108例出院回家普通康复未接受中期照护,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比例进行比较,显示中期照护有益于急性心梗CPI术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实现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得的身心康复效果。本文也对中期照护的中医药优势,在医联体下开展中期照护的政策、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补充说明。在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入手,分析了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可以产生的相关作用,如如在情绪、饮食、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运作较好,如中医骨伤专业历史悠久,和西医骨伤结合,在中期照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中期照护服务中要继续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挖掘,促进中医药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强化中医药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让中医药这一我国文化瑰宝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绽放绚烂光彩。对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目前存在的政策及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康复技术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中期照护服务中较为关键的两样技术,对医联体内实施中期照护(主要为康复治疗)的调查显示,基层康复医疗的能力较弱,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国内刚刚发展,尚未能推广使用。他问题还包括医保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无力开展相关服务、软硬件标准尚未形成、绩效分配方案待确定、利润待提高、具体疾病效果评价指标缺乏以及老人多重用药、谵妄管理、跌倒和误吸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关注。对医联体下中期照护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对中期照护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及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并以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对中期照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论证“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大有可为;日间手术普及也为中期照护开展打开市场,医联体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协作,医院主要负责为患者进行日间手术,并在手术后将患者送往社区医疗机构继续进行中期护理治疗,以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患者在家康复和社区中期照护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日间手术后社区中期照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度,促进患者康复。增加了中期照护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服务类型上更加多样,服务模式上更加完善,服务衔接上更加连续,具备了完整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信息平台难以共享、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老年护理与康复人才短缺等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结果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色,找出最适合中期照护服务的医疗组织环境,即在医联体中社区或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服务,不仅符合国家上下转诊、急慢分治的要求,且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足是研究主要以理论推断为主,样本量较少,外推行有一定局限。结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对巨大的老年医疗需求,需要通过中期照护这一模式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断层,以面对具有复杂需求的老年患者,同时有效衔接并整合医疗资源。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中期照护服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断层的较好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8](2019)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发布时间:2019-09-10来源:科技教育司国卫办科教函﹝2019﹞7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国卫办函[2019]134号)精神,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推进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切实为基层减负,现就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丁一,刘晓黎[9](2019)在《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接受本院治疗86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因的防范对策。结果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跌倒、坠床、压疮、误吸、药物因素以及管道脱落等。安全隐患因素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执行欠缺、护理的管理方面不到位以及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欠缺等因素。结论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较多,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因此要采取有关的护理措施降低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住院保障,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尽快促进患者的康复机率。
丁鑫鑫[10](2019)在《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自我效能及安全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关系,明确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为提升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对吉林省与河南省共六所本科院校实习中期285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及安全行为量表。使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值与标准差、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整体同意率为48%,各维度的同意率均低于75%,而未呈现出优势领域。在各维度中“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的同意率最高为66.3%,待改进领域中同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医院的交接班和转科程序”(48.5%)、“医院管理支持”(48.1%)、“沟通开放程度”(41.3%)、“对于错误的反馈和交流”(41.3%)、“人员配置”(37.1%)、“不良事件的报告频率”(34.7%)、“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32.4%)。父母是否为医务人员及岗前培训是否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在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得分为(25.41±5.21)分。生源地、科室在自我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得分为(44.47±9.53)分。性别、科室、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是否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在安全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呈弱正相关(r=0.226,P<0.01),与安全行为呈显着正相关(r=0.620,P<0.01)。自我效能与安全行为呈弱正相关(r=0.200,P<0.01)。(5)独生子女、性别、岗前培训是否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自我效能、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为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1)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整体同意率偏低,其中待改进领域分别为“医院的交接班和转科程序”、“医院管理支持”、“沟通开放程度”“对于错误的反馈和交流”、“人员配置”、“不良事件的报告频率”、“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需待提高。父母为非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较好。(2)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源地为城镇、科室为外科的实习护生自我效能较好。(3)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外科、非独生子女、父母为非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较好。(4)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安全行为呈正相关,自我效能与安全行为呈正相关。(5)独生子女、性别、岗前培训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相关知识、自我效能、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为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对实习护生的影响最大。
二、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的研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4.研究思路 |
5.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1.用药安全的概念及来源 |
2.用药安全国内外现状 |
3.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的现状 |
4.用药安全的相关测量工具 |
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章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条目池的构建 |
1.组建专题小组 |
2.构建理论框架 |
3.文献研究 |
4.质性研究 |
5.条目池的形成 |
6.条目的初步筛选和完善 |
7.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德尔菲法的量表条目筛选 |
1.德尔菲法 |
2.研究目的 |
3.研究对象 |
4.研究方法 |
5.第一次临床预调查 |
6.研究结果 |
7.第二次临床预调查 |
8.研究讨论 |
第五章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条目的筛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研究结果 |
5.研究讨论 |
第六章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研究结果 |
5.研究讨论 |
6.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量表的使用方法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1.研究结论 |
2.研究创新点 |
3.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医护人员知情同意书 |
附录 2 |
附录 3 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 4 |
附录 5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6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 7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测试版量表 |
附件 8 知情同意书 |
附件 9 脑血管疾病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件 10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初始版量表 |
附件 11 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终版量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与住院老年患者数量加剧 |
1.1.2 老年人群健康老龄化及营养需求提高 |
1.1.3 老年患者鼻饲置管需求及鼻饲误吸发生率较高 |
1.1.4 临床鼻饲误吸预防护理实践与相关指南实施存在差距 |
1.1.5 构建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迫切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住院老年患者鼻饲误吸的相关因素 |
1.2.2 住院老年患者鼻饲误吸预防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住院老年患者鼻饲误吸预防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理论概念 |
1.4.1 老年患者 |
1.4.2 鼻饲 |
1.4.3 误吸 |
1.4.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 Method)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检索策略 |
3.2.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3.2.3 文献筛选 |
3.2.4 文献资料提取 |
3.2.5 文献质量评价 |
3.2.6 证据等级分级、推荐级别 |
3.2.7 质量控制 |
3.3 研究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文献资料提取结果 |
3.3.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3.4 证据汇总 |
3.5 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初稿 |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德尔菲法实施细则 |
4.2.2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
4.2.3 成立德尔菲专家函询小组 |
4.2.4 统计学方法 |
4.2.5 条目筛选标准 |
4.2.6 质量控制 |
4.3 研究结果 |
4.3.1 专家基本情况 |
4.3.2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及意见汇总 |
4.3.3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及意见汇总 |
4.3.4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指标 |
4.4 确立最终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 |
5 讨论 |
5.1 策略具体内容分析 |
5.1.1 风险因素识别 |
5.1.2 误吸评估 |
5.1.3 干预措施 |
5.1.4 教育培训 |
5.1.5 持续质量改进 |
5.2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5.2.1 专家代表性 |
5.2.2 专家积极程度 |
5.2.3 专家权威程度 |
5.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5.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5.3 策略的科学性与重要性分析 |
5.3.1 循证护理的科学性 |
5.3.2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
5.3.3 构建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的重要性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性 |
6.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6.3.1 研究局限性 |
6.3.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住院老年患者鼻饲误吸预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
三、研究目的 |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
五、研究内容 |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
(一)资料收集方法 |
(二)资料分析方法 |
七、质量控制措施 |
八、人权保护措施 |
九、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
(四)讨论 |
(五)小结 |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
(四)干预措施 |
(五)资料收集方法 |
(六)资料分析方法 |
(七)质量控制措施 |
(八)研究结果 |
(九)讨论 |
(十)小结 |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小结 |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质量控制措施 |
(六)研究结果 |
(七)讨论 |
(八)小结 |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结论 |
三、研究的创新性 |
四、研究的局限性 |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附录 |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某三级综合医院陪护人员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信行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调查工具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质量控制 |
4 结果分析 |
4.1 量表结果 |
4.2 老年住院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4.3 陪护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
4.4 陪护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识得分情况分析 |
4.5 陪护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态度(信念)得分分析结果 |
4.6 陪护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行为得分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陪护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信行现状 |
5.2 陪护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老年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 |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 |
2.3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基于患者参与框架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干预策略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理论基础 |
4 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对象 |
5 研究工具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的构建 |
1 确定跌倒风险自主评估工具 |
1.1 跨文化调试 |
1.2 德尔菲法 |
1.3 预调查 |
2 构建“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 |
2.1 文献回顾法 |
2.2 专题小组讨论法 |
2.3 预调查 |
第四章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的实证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时间和地点 |
3 研究方法 |
4 评价指标 |
5 数据分析 |
6 质量控制 |
7 研究伦理 |
8 研究结果 |
8.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8.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 |
8.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跌倒效能得分比较 |
8.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比较 |
9 讨论 |
9.1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可提升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 |
9.2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可提高患者跌倒效能水平 |
9.3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策略”可减少跌倒例数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及所获荣誉 |
附录2 :量表使用同意说明 |
附录3 :中文版“i Engaging跌倒自主评估量表”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4 :中文版“i Engaging跌倒自主评估量表”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5 :中文版“i Engaging跌倒自主评估量表” |
附录6 :Morse跌倒评估量表 |
附录7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8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知信行量表 |
附录9 :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 |
附录10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7)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述评 |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及相关构成 |
1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 |
1.1 古代老年医疗服务历史记载 |
1.2 现代老年医疗服务现状 |
2 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
2.1 自然衰老的需求 |
2.2 预期寿命的延长 |
2.3 疾病谱的转变 |
3 当前老年医疗服务主要构成 |
3.1 健康科普 |
3.2 院前急救 |
3.3 院内救治(急性期照护) |
3.4 长期照护 |
3.5 终末期照护 |
3.6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断层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期照护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 概念界定 |
1.1 中期照护 |
1.2 中期照护对象 |
1.3 中期照护模式 |
2 开展中期照护服务需要的软硬件 |
2.1 硬件条件 |
2.2 软件配备 |
3 老年患者中期照护需求相关性分析 |
3.1 出院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需求问卷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4 相关理论基础 |
4.1 服务供应链理论 |
4.2 持续照顾理论 |
4.3 协同理论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
1 医联体的概念及成效 |
1.1 医联体的概念 |
1.2 医联体建设成效 |
2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
3 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 |
3.1 政治可行性 |
3.2 经济可行性 |
3.3 技术可行性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实践可行性研究 |
1 扬州广陵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中期照护 |
1.1 肩袖损伤患者康复不足 |
1.2 肩袖损伤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
1.4 实证分析 |
2 苏州木渎卫生院卒中中期照护 |
2.1 卒中患者康复不足 |
2.2 卒中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
2.4 实证分析 |
3 泰州高港区人民医院心梗中期照护 |
3.1 心梗患者康复不足 |
3.2 急性心梗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3.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
3.4 实证分析 |
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医特色的中期照护条件分析及实践 |
1 中医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 |
1.1 丰富的中医理论优势 |
1.2 非药物治疗的临床优势 |
1.3 多管齐下的兼并优势 |
2 中期照护中的中医应用 |
2.1 情绪护理 |
2.2 饮食护理 |
2.3 中药护理 |
2.4 恢复护理 |
3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期照护的中医实践 |
3.1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 |
3.2 中期照护的中医骨伤应用 |
4 中医特色中期照护发展的相关建议 |
4.1 加强对中医中期照护理论的挖掘 |
4.2 促进中医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
4.3 强化中医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 |
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期照护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1 老年康复技术不成熟 |
1.1 医务人员中期照护康复技术应用调查 |
1.2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现状 |
2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未普及 |
2.1 老年综合评估内涵 |
2.2 老年综合评估流程 |
2.3 在中期照护服务中的应用 |
2.4 老年综合评估的效用 |
2.5 实践应用尚未普及 |
3 医保支付方式需转变 |
3.1 工作机制要创新 |
3.2 付费方式要协同 |
3.3 收费标准要统一 |
4 其他相关问题 |
4.1 三级医院无力开展 |
4.2 硬件设施尚无标准 |
4.3 软件配备缺乏规范 |
4.4 绩效分配有待确定 |
4.5 药品耗材利润不高 |
4.6 具体疾病指标缺乏 |
4.7 老年多重用药需关注 |
4.8 谵妄管理有待加强 |
4.9 吞咽误吸需要重视 |
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期照护发展前景与机遇 |
1 “互联网+”医院为中期照护带来新机遇 |
1.1 “互联网+”中期照护模式 |
1.2 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 |
1.3 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中期照护实践 |
2 日间手术开展为中期照护带来新市场 |
2.1 日间手术概念 |
2.2 日间手术适用范围 |
2.3 基层医疗机构日间手术中期照护成效 |
2.4 日间手术普及为中期照护开展带来市场 |
2.5 推广医联体日间手术中期照护信息化平台 |
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
1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
2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
2.1 管理体系条块分割 |
2.2 信息平台难以共享 |
2.3 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 |
2.4 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 |
2.5 老年护理、康复人才短缺 |
3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
3.1 探索整合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
3.2 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信息档案 |
3.3 整合医保方式和服务模式 |
3.4 建立区域老年医学中心 |
3.5 加强护理、康复人才的培养 |
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总结 |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2.1 研究意义深远 |
2.2 研究内容创新 |
2.3 研究方法创新 |
3 研究不足 |
4 研究展望 |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
4.2 实证研究将更具经验 |
4.3 指标模型将更加细化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用 |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三、坚持继承创新,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 |
四、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
(9)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安全问题发生情况 |
2.2 安全问题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
3.2 防范措施 |
4 小结 |
(10)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对安全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特征 |
3.2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 |
3.3 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现状 |
3.4 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现状 |
3.5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自我效能与安全行为的相关性 |
3.6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分析 |
4.2 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分析 |
4.3 实习护生的安全行为分析 |
4.4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自我效能、安全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4.5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已发表综述 临床老年患者安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卒中患者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的研制与评价[D]. 党兆. 延安大学, 2021(09)
- [2]住院老年患者鼻饲期间误吸预防策略构建[D]. 徐礼娟.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3]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4]某三级综合医院陪护人员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信行的调查研究[D]. 王芸. 山东大学, 2020(02)
- [5]老年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 何艳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8(05)
- [6]基于患者参与框架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干预策略的构建及应用[D]. 郭晓贝.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D]. 汤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12)
- [9]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丁一,刘晓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8)
- [10]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自我效能对安全行为的影响[D]. 丁鑫鑫. 延边大学, 2019(01)
标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内科论文; 陪护老人论文; 脑卒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