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的栽培管理

丹皮的栽培管理

一、丹皮的栽培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1](2021)在《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探索研究 ——以人字果属和芍药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药用植物是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亲缘学是研究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功效活性之间相关性的理论,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新药源的发现提供了具有我国原创的科学研究创新模式。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特别是各种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为药用植物亲缘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其中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对植物亲缘关系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选择了两种药用植物类群(人字果属和芍药属),采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对其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活性)开展探索研究,以促进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学科创新,助力中药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部分:中国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毛茛科人字果属(Dichocarpum)为东亚特有,约有19个种,我国约有11种,其中7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智补神、治疗癫痫和明目等功效的传统药用记载,显示了其重要的药用潜力。然而该属化学成分和现代药理活性研究极为缺乏。为了对深入挖掘人字果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多组学等方法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传统药用记载可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首先基于耳状人字果和三小叶人字果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的传统功效,采用体外活性筛选发现8种人字果属植物提取物对AchE(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耳状人字果提取物活性最好,同时研究发现10种人字果属植物提取物对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激动作用,对CB2受体的激动活性显着高于CB1受体,其中三小叶人字果提取物对CB2受体激动作用相对较强;采用多种色谱和波谱技术从耳状人字果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 1 1个化学成分,7个化合物对AchE抑制活性显着,非洲防己碱(IC50=0.24 μM)和巴马汀(IC50=0.34 μM)的活性与阳性药他克林(Tacrine,IC50=0.45 μM)相当,而紫堇碱、非洲防己碱和巴马汀对CB2受体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动作用;进一步采用UPLC-MS技术的含量测定研究显示,上述活性化合物广泛分布在中国人字果属植物中,耳状人字果的根部(药用部位)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人字果属植物(尤其是耳状人字果)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传统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示人字果属植物含有丰富的潜在活性成分。天然产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物质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入揭示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液质联用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首次对该属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人字果属植物中鉴定出128个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皂苷、甾体、酚酸和内酯等类型化合物,其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该属植物中,木兰花碱可作为其特征性成分;同时通过构建代谢产物分子网络,发现人字果属中主要存在三个化学家族(苄基异喹啉生物碱、黄酮醇(苷)和三萜皂苷),其中三萜皂苷家簇主要分布在纵肋人字果中;进一步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是纵肋人字果与人字果属植物其他种相区别的主要差异基因。本研究结果阐明了中国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特征,同时发现纵肋人字果独特的遗传背景和代谢表型,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如靶向分离其所含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基于已有文献报道和ITS序列及转录组测序分析,对中国人字果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基于代谢组学的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基本一致,均将10种中国人字果属植物分为三个组,与现有的基于形态学的分类系统不同,提示人字果属的属下分类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用亲缘关系分析表明来自人字果组的6个种聚为一组,多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功效,主要含有原小檗碱、阿朴菲碱和黄酮,来自不同产地的纵肋人字果聚为一组,形态上具有特化的种子,具有健脾益胃功效,富含三萜皂苷,其余3个种聚为一组,主要含有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和三萜皂苷。上述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中国人字果属的药用亲缘关系,并为该属分类系统完善和药用资源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二部分:芍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芍药科(Paeoniaceae)系单科单属,全球约有33个种和26个亚种,大部分作药用,部分可作食用,其中牡丹皮、白芍和赤芍是常用中药材。目前已从芍药属中报道了 400多个化合物,研究表明芍药属植物提取物及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保护等多种活性。芍药属植物为资源丰富的重要药用植物类群,为了进一步挖掘其药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多组学等方法技术对芍药属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芍药属植物许多野生种曾在我国部分地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基原物种的替代品,显示了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它们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了为药典收载物种正本清源提供证据,同时挖掘该属资源的潜在药用价值,本文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中国产芍药属植物15个种药用部位的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药典规定的种(芍药和川赤芍)与芍药组其他野生种有明显区别,两种油用牡丹(凤丹和紫斑牡丹)化学轮廓相似。进一步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芍药苷类化合物在大部分种的根部含量较高,除狭叶牡丹和美丽芍药外,其他种根部的芍药苷含量都符合药典要求,牡丹组植物根部是丹皮酚的显着富集部位。研究结果表明仅以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作为中药材牡丹皮、白芍和赤芍的质量评价指标的不足,同时提示芍药属植物多数野生种是潜在的药用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芍药属是一个孤立类群,其系统位置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确定。本研究首次从其所含独特的化学成分—芍药苷的合成调控途径角度,探索其系统位置和属下关系。对15种芍药属植物根部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共获得34738-59114个unigene,58.65%得到了注释。大部分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基因在美丽芍药根部高表达,53个基因与芍药苷类化合物含量强相关。首次通过蒎烯合酶全长序列构建了 15种芍药属植物系统发育树,结果与现有系统分类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芍药属内系统发育关系与芍药苷类化学成分合成途径关键酶密切相关,为进一步从关键酶和基因演化的角度揭示芍药属植物系统位置提供新视角,同时为芍药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提供了研究基础。油用牡丹目前在我国被大面积栽培,但除了种仁和根皮外,其他植物部位通常在生产中被丢弃,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本文基于代谢组学技术,首次分析和比较了油用牡丹10个植物部位(根皮、木心、枝条、叶片、花瓣、花蕊、子房、种皮、种仁、和果荚)的化学成分,并鉴定出55个差异代谢物。同时活性测定表明十个植物部位都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没食子酸、PGG、白藜芦醇、山柰酚和芦丁是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此外,首次发现牡丹籽油生产的主要副产物——牡丹籽饼对大麻素受体的激动活性。本研究结果对牡丹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油用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对两个药用植物类群(中国人字果属植物和芍药属)进行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与传统植物化学研究相比,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能更加快速和全面地获得植物中的代谢物信息,分子网络在化学成分研究背景较为空白的植物中更具优势,转录组学将代谢物生物合成与植物系统发育相互关联,有助于药用植物亲缘学规律的发现。科学研究的创新来源于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在未来,将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多组学技术与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结合,将有力指导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促进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学科创新。

尹原森[2](2020)在《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用牡丹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凤丹(Paeonia ostii)(杨山牡丹)是油用牡丹栽培的主要栽培类型。由于凤丹适应性强,其种源和栽培环境不同,各品种(类型)之间的特性也不尽相同。然而凤丹油用栽培时种子产量低,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是没有筛选出合适的种质或培育出高产品种,且各地均用药用栽培模式进行油用栽培,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种质资源,选择优株或适应性强的凤丹资源到引种地栽培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全国油用牡丹栽培主产区的9个种源地(重庆巫山、安徽亳州、重庆南川、山东菏泽、重庆垫江、河南洛阳、陕西杨凌、安徽南陵、安徽铜陵)凤丹种子和8个种源地(重庆、邵阳、洛阳、杨凌、亳州、菏泽、上海、铜陵)凤丹在苏州栽培凤丹后代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种源地和播种密度对凤丹发芽率、根长,后代种子淀粉、可溶性糖、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个种源地凤丹种子的百粒重,种子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都呈现了显着差异(P<0.05)。菏泽种源种子百粒重最重(34.14 g),而邵阳种源的百粒重最轻(26.49 g);种子长度最长的来自邵阳(6.56 cm),长度最小的来自杨凌(7.72 cm);最宽的来自邵(4.08 cm),种子宽度最小来自杨凌(3.47 cm);然而种子长宽比最大的来自邵阳(1.98),种子长宽比最小的来自亳州(1.74)。(2)不同种源地的凤丹长根、中根和短根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洛阳的凤丹根长最小,为(7 cm),巫山的凤丹根长最大,为(9.5 cm)。洛阳的凤丹中根最小,为(3.5 cm),亳州和南川的凤丹中根最大,均为(5.5 cm)。亳州的凤丹短根最小,为(3.5 cm),南陵的凤丹短根最大,均为(5.5 cm)。(3)播种密度对凤丹发芽率和根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间距为0 cm、1 cm、2 cm的条件下,凤丹发芽率变化明显(P<0.05)。菏泽种源具有更强的适应性。(4)不同种源凤丹在苏州栽培后代种子长根、中根、短根具有显着差异(P<0.05)。但是长根、中根、短根的变异不一样,这说明不同地区的种源在苏州栽培后,其后代种子的变异机制明显不同。(5)不同种源凤丹后代种子淀粉、可溶性糖、ABA和GA3含量差异显着(P<0.05)。不同种源地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亳州>重庆>铜陵>菏泽>邵阳>临洮>洛阳>杨凌。但是ABA含量表现为:杨凌>邵阳>亳州>重庆>铜陵>菏泽。综上,安徽铜陵和山东菏泽种源比较适应苏州环境,适合在苏州地区发展油用牡丹产业。

龚静[3](2020)在《安徽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热度之高于今毋庸置疑,鉴于其潜在的诸如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巨大,现已引起各国及国内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并经过实地调研与文献查阅认为“铜陵凤丹”不仅具有1600多年种植历史,目前还有着相关的种植技艺与经验、农业景观、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其凤丹制作技艺更在2014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笔者认为铜陵凤丹具有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的潜在价值。本文利用实地探访调研和文献研究法对铜陵凤丹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价值进行了总结;以铜陵凤丹一二三产业发展为线索,分析其保护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依据SWOT分析进一步认识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作为引出保护与发展途径的依据。依据农业文化遗产和铜陵凤丹保护与发展现状,为促进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出理论上的原则坚持和保障措施。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和价值的调研与分析表明,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特征表现为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及演变,适宜的生长地理环境、多样的利用途径等系统特征。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表现为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示范价值和教育价值。(2)在对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SWOT分析中,从优势来看,主要有铜陵凤丹优良的品质、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完善的三产产业链。从劣势来看,主要表现为铜陵目前的种植面积十分有限、凤丹的种植主体逐渐老龄化、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政府对凤丹的关注支持力度不够等。从机遇上来看,主要表现为铜陵凤丹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凤丹企业的发展壮大、优惠的国家政府政策、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国际及国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从挑战上来看,主要有铜陵凤丹农业种植的市场竞争力愈小、铜陵凤丹的社会认知度较低、铜陵凤丹的品牌建设意识落后以及凤丹产品内地消费人群少等。(3)通过对铜陵市内市民、企业、农民三个主体的探访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来探寻当地进行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愿,以此为引研究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探索了保护策略。从当地被调查者的保护意愿来看,总体上的保护意识不够强,水平较低。从保护策略上看,主要分为农业生态、农业文化以及农业景观保护几个方面。(4)通过以上对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基础与策略的分析,针对现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途径。主要有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开发创新凤丹产品、开拓品牌与市场、发展生态旅游等,其中各作了详细分化及表述。(5)最后应对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所应注重的协调性与保障性措施进行了总结。表明应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三产协调并进,动态保护、活态传承与多方参与、互惠互利的原则。并通过法律、组织、人才与政策、资金以及信息等措施来保障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汪帆[4](2020)在《三种杀虫剂在丹皮种植和煎煮过程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暴露评估》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材种植过程虫害发生较多,化学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安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如何科学评价中药材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安徽道地药材丹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建立的UPLC-MS/MS多残留分析方法调查了来自全国101份丹皮饮片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分布情况,并以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为代表,研究了供试农药在丹皮种植和煎煮过程中的残留行为,开展丹皮中杀虫剂的膳食暴露评估。研究结果对科学评价丹皮安全性、加强丹皮残留农药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丹皮饮片中28种杀虫剂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基于Qu ECh ERS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丹皮中28种杀虫剂的多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在1-4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89-0.998,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1-2.02μg/kg和0.03-6.17μg/kg。在10-2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28种杀虫剂的添加回收率为60.62-118.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8.45%,表明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可满足丹皮中供试农药残留分析。28种农药在丹皮饮片中的基质效应为21.53-96.45%,表明供试农药在丹皮饮片样品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基质效应,需要补偿基质效应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2、丹皮饮片中杀虫剂的残留分布状况全国101份丹皮饮片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涕灭威和甲拌磷亚砜8种杀虫剂,检出率为87.13%,同时检出2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比达到了86.14%。其中,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检出浓度相对较高,分别为3.05-1019.61μg/kg、2.96-87.13μg/kg和2.95-95.72μg/kg。3、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在丹皮上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试验以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3种检出浓度相对较高的杀虫剂为代表,研究了这3种杀虫剂在丹皮种植过程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丹皮药用部位根中供试农药残留的降解趋势符合一级动力方程,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2.160 d、11.176 d和11.874 d;施药21 d后,供试农药残留的消解率均在90%以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14 d后,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在2倍施药剂量下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45mg/kg、0.004mg/kg和0.001mg/kg。4、丹皮中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在煎煮过程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3种杀虫剂在丹皮饮片煎煮过程中的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煎煮过程对丹皮中3种杀虫剂残留量的影响显着,农药消解率达80%以上;丹皮中3种杀虫剂在煎煮过程中的加工因子(PFs)分别为0.0049、0.0602和0.0742。同时,毒死蜱在煎煮过程中会代谢转化为TCP,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丹皮汤剂中TCP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5、丹皮中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基于实际样品残留监测数据,应用点评估模型开展丹皮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丹皮中3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HQc)为2.09×10-4-3.65×10-3,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商(HQa)为1.66×10-4-3.91×10-4,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应用加工因子修正供试药材残留分布数据,进一步评价丹皮中3种杀虫剂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纳入煎煮加工因子后,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膳食暴露风险商明显降低。因此,若不考虑加工因子对农药残留的影响而直接进行膳食暴露评估,会高估丹皮中供试农药残留的暴露风险。

常可可[5](2020)在《‘凤丹’牡丹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及丹皮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凤丹’牡丹是集药用、油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中国特色植物,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但在其传统的种植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种植前三年无收益等。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其药用价值,本研究以‘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与木瓜、香椿、核桃、女贞间作来探究凤丹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肥力、丹皮品质与产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相关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养分含量研究表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积累效果并不一致。与凤丹单作相比,凤丹-香椿与凤丹-木瓜两种间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凤丹与香椿间作时含量分别比单作高21.06%、18.66%、26.45%、5.73%、67.76%、29.57%,与木瓜间作时含量分别比单作高14.94%、13.5%、24.47%、5.56%、91.16%、21.04%;而凤丹-核桃与凤丹-女贞两种间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则有所降低。(2)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所有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与真菌。且与凤丹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下土壤放线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数量上升。在土壤呼吸速率方面,除凤丹-香椿间作模式在果实发育期与果熟期显着高于单作外,其它模式并无较大差异。(3)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p H研究表明:土壤较为干旱时,凤丹-香椿、凤丹-木瓜、凤丹-女贞3种间作模式下土壤含水率皆高于单作;土壤较为湿润时,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下含水率略低,这表明凤丹与其他林木间作时可提高土壤水分调节能力。此外,与单作相比,凤丹-木瓜与凤丹-女贞两种间作模式下土壤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各模式下土壤p H值无显着性差异。(4)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5种栽培模式的土壤肥力综合分数在-1.25-1.40之间,其肥力高低排序为:凤丹-香椿﹥凤丹-木瓜﹥凤丹单作﹥凤丹-核桃﹥凤丹-女贞;聚类分析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将5种栽培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凤丹-香椿、凤丹-木瓜)土壤肥力最高;第二类(凤丹单作)土壤肥力较高;第三类(凤丹-核桃、凤丹-女贞)土壤肥力较低。(5)在丹皮品质与产量方面,本研究以丹皮药用成分含量衡量其品质高低,结果表明,各栽培模式根据丹皮酚、总黄酮含量高低排序为:凤丹-女贞﹥凤丹-木瓜﹥凤丹单作﹥凤丹-核桃﹥凤丹-香椿,且皆在花期达到最大值。在丹皮产量方面,除凤丹-香椿间作模式外,其余间作模式下丹皮产量皆低于单作,且所有模式皆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除此以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计算每株牡丹丹皮中丹皮酚、总黄酮产量(丹皮酚/总黄酮产量=丹皮酚/总黄酮含量×每株丹皮产量)。结果表明,凤丹与香椿间作时丹皮酚、总黄酮产量最高,凤丹与核桃间作时产量最低,且所有模式皆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可在此时期采收丹皮。(6)对影响丹皮酚、总黄酮产量的土壤肥力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栽培模式下影响丹皮酚、总黄酮产量的因子各不相同,其中影响丹皮酚产量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放线菌数量等;影响丹皮总黄酮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温度,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等。综上所述,不同立体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及丹皮品质影响不同,其中凤丹-香椿与凤丹-木瓜两种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凤丹-女贞与凤丹-香椿两种模式则分别提高了丹皮品质与产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在河南地区推广凤丹-香椿立体栽培模式,该模式既可改善土壤肥力,又可增加每株丹皮中丹皮酚、总黄酮产量。

沈立[6](2019)在《十四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等级划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药材的流通使用环节中,买卖双方以质论价,中药材的规格等级因此自然形成并存在,随着大众对于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方式方法、流通等也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的模式下,传统等级评价方法已经难以适用于如今饮片质量现状。由于国家标准不完善,加之企业各自的内控标准不一,造成市场流通中中药饮片质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中药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是基于传统认识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饮片评价方法,综合了形态指标与成分指标,形成量化标准,解决了传统饮片分级方法中主观的弊端,有效地评价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助于饮片行业发展。本课题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及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开展14味中药饮片质量等级研究工作,具体结果如下:15批制吴茱萸分为三等,其中一等三批(相对质量常数≥197.28),二等六批(相对质量常数<197.28,≥123.3),三等六批(相对于质量常数<123.3);15批牡丹皮分为三等,其中一等两批(相对质量常数≥3.992),二等10批(相对质量常数<3.992,≥2.495),三等3批(相对于质量常数<2.495);7批夏天无总计分为三等其中一等2批(相当质量常数≥5.786),二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5.786,≥3.616),三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3.616);车前子总计15批分为两等,其中一等8批(相对质量常数≥3.166),二等7批(相对质量常数<3.166,≥1.979);9批炒莱菔子一共分为3等,一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32.544),二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20.34≥32.544),三等3批(相对于质量常数<20.34);33批穿山甲总计分成三等,其中一等6批(质量常数≥0.382),二等10批(质量常数<0.382≥0.239,),三等17批(质量常数<0.239);木香10批一共分成3等,其中一等一批(相对质量常数≥15.568),二等8批(相对质量常数<15.568,≥9.730),三等一批(相对质量常数≥9.730);6批王不留行分成三等,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9.663),二等1批(相对质量常数<9.663≥6.040),三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6.040);7批酒女贞子分成两等,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130),三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0.0815);11批木瓜分成3批,一等4批(相对质量常数≥2.050),二等6批(相对质量常数<2.050≥1.282),三等1批(相对质量常数<01.282);11批续断分成三等,一等4批(相对质量常数≥0.0637),二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0637≥0.0398),三等5批(相对质量常数<0.0398);7批西洋参分成三等,其中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830),二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0.830≥0.519),三等3批(相对质量常数<0.519);13批燀苦杏仁分成两等,一等7批(相对质量常数≥0.488),二等7批(相对质量常数<0.488≥0.305);6批化橘红分成两等,一等2批(相对质量常数≥5.392),三等5批(相对质量常数<3.37)。这些基础数据以期能为相应的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李晶[7](2019)在《土壤环境影响下的丹皮品质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铜陵凤凰山等地所产的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集观赏和药用于一体,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安徽四大名药,是全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凤丹的根皮即丹皮具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功效,被用于心血管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的防治。《中药大辞典》称“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市场需求量大。土壤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对于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积累也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药材品质。铜陵是着名的铜都,有多个铜矿或尾矿,土壤重金属含量高,研究铜陵地区的土壤环境对丹皮的品质影响,对于合理规范种植、临床合理用药及保护中药资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药丹皮的道地产区铜陵为研究基地,通过分区域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元素含量,测定生长于其上的丹皮中无机元素、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对生物的药效评价三个方面,比较不同土壤因子诱导下的丹皮品质差异,以确定丹皮最优品质形成的土壤条件。此外,还通过对土壤和丹皮中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及服用丹皮或其中成药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铜陵道地丹皮药材原植物种植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丹皮种植区土壤呈酸性,不同区域间土壤理化性质和无机元素含量有差异,农田区土壤肥力好,尾矿区最差;尾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u、Cd、Pb和Zn含量显着高于农田区土壤;土壤理化性质中,pH值、有机质含量与无机元素相关性较大。种植区土壤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中,Pb、Zn、Cu、Cd、Mg、Na为第一主成分,可认为是道地丹皮种植区土壤的特征性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为重金属,受到铜陵地区的采矿与冶炼影响。(2)道地产区丹皮药材无机元素含量在不同区域中有差异,各区域Ca含量最高,农田区和山坡区Cd含量最低;尾矿区Co含量最低。依据丹皮中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认为道地丹皮特征元素是Zn、Pb、Cu、Cd。影响丹皮无机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无机元素含量以及丹皮里自身元素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土壤pH值对丹皮吸收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影响较大,且影响最大的是Cu、Mg、Mn和Zn元素;土壤有机质对丹皮里的Fe、Na和P元素也有显着影响;土壤中全氮、速效钾、速效磷主要影响丹皮吸收营养元素。土壤中无机元素对丹皮无机元素的影响效果大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15种元素里有10种元素受到土壤中相应元素的影响,且丹皮里元素之间,丹皮与土壤中元素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元素间相互协同或拮抗的作用。(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种植区域丹皮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这五种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了不同区域间丹皮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土壤因子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丹皮中的五种化学成分含量高低顺序为丹皮酚>芍药苷>苯甲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所有种植区丹皮样中的丹皮酚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的标准。尾矿区丹皮酚含量最高,其他四种化学成分均是农田区含量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无机元素都可以影响丹皮化学成分的积累:土壤中电导率影响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含量;土壤有机质影响丹皮酚含量;速效钾影响芍药苷和没食子酸含量;土壤元素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大于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丹皮特征性元素对其化学成分积累有重要作用:Cu对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都有促进作用,Zn和Cd也可以促进丹皮酚的合成或转化。此外,丹皮中各化学成分之间也有不同程度互相促进或抑制合成或转化的现象。(4)利用CCl4诱导建立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来评价不同区域、不同浓度的丹皮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功效。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种植的铜陵丹皮可显着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膜脂过氧化损伤;降低肝脏系数,减轻肝脏水肿等损伤,对于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铜陵丹皮有保肝功效。各区域丹皮正常用量组对于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肝效果良好,农田区和山坡区高浓度组效果显着,但是尾矿区加倍用药没有保肝效果。综合分析小鼠受CCl4诱导肝损伤后中转氨酶、各种抗氧化酶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切片和脏器指数,种植在农田区和山坡区的丹皮保肝效果比尾矿区好。(5)丹皮种植区土壤中的重金属与铜陵地区土壤背景值相比,除了农田区的Cr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他各区域各重金属含量均超出铜陵土壤背景值。与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相比,各区域Cr、Cu、Zn均超出国家风险筛选值,其中尾矿区的Pb也超出这一筛选值,所有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国家标准中的土壤风险管制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植区土壤受到Cd、Cu、Zn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重金属潜在风险参数评估,得出可以引起种植区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的元素是Cd元素,并且程度极其严重,其中尾矿区Cd风险程度最大。本研究的重金属元素在各区域土壤中的累加潜在环境风险,也是尾矿区最大,山坡区次之,农田区最小。(6)尾矿区种植的丹皮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两区域,其中Pb和Cd含量超出我国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或者机构规定的药用植物中的限量值。尾矿区的丹皮富集Cd能力强于其他区域。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估结果显示,农田种植区的丹皮重金属污染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山坡区受到Cu元素轻度污染,尾矿区受到Cd、Cu和Pb元素轻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成年人服用丹皮或者以丹皮为原料的中成药,进入人体的重金属的量,均小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各重金属的日限定摄入量,服用丹皮药物不会对人体造成非致癌健康风险。即使长期(终身每日服用)按最大剂量服用,也在人体可接受程度。区域间相比,农田区的丹皮重金属健康风险值都最低,山坡区其次,尾矿区风险最高。尾矿区的Pb风险来自土壤中Pb、Cd和Cu含量以及丹皮中与Cr、Cu元素的协同作用;Cr风险来源于土壤Cr和Ni含量,丹皮中Pb的协同;Cu风险主要由土壤中Cu和Zn的含量,丹皮中Pb和Zn的金属元素间协同作用引起。

鲁轮[8](2019)在《安徽省“十大皖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建议》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十大皖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安徽省中药材大省的优势,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该文通过调查安徽省"十大皖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及建议,为"十大皖药"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张凯月,贺春玲,侯小改,韩懂博,李丹丹,宋苗苗[9](2019)在《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油的牡丹类型,是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不小于22%的种的统称。文章从油料作物的角度,介绍了油用牡丹全国种植现状,分析了油用牡丹在油用、药用和保健等方面的经济价值,并简述了油用牡丹在景观生态方面的价值,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为国内在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构建规模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苏勇,孟祥霄,钱广涛,张婉君,孙伟,彭华胜,薛建平[10](2018)在《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牡丹皮和白芍均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销售牡丹皮和白芍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无公害种植体系的建立,可在保证牡丹皮和白芍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药材农残、重金属含量,保障药材品质。本文基于牡丹和芍药种植的田间数据,结合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制定了牡丹和芍药的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种植基地区划选址、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牡丹和芍药种植提供参考。

二、丹皮的栽培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皮的栽培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探索研究 ——以人字果属和芍药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一览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人字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 人字果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2. 人字果属植物的传统药用
        3. 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4. 近缘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传统药效及现代药理作用
        5.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芍药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 芍药属植物的传统应用
        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 现代药理作用
        4.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第一节 人字果属植物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对大麻素受体的激动活性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耳状人字果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1. 研究结果
        2. 实验部分
        3. 化合物的鉴定
        4. 讨论
    第三节 人字果属化合物活性筛选及含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人字果属植物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节 五种人字果属植物的全长转录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芍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第一节 芍药属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及活性化合物含量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芍药属植物比较转录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牡丹不同部位的代谢谱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人字果属和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讨论及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应用探讨
    第一节 中国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讨论
        1. 人字果属的系统位置简述
        2. 人字果属与唐松草亚科植物传统应用、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联系
        3. 中国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亲缘关系探讨(化学分类学)
        4. 小结
    第二节 芍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讨论
        1. 牡丹组(Sect. Moutan)的药用亲缘学讨论
        2. 芍药组(Sect. Paeonia)的药用亲缘学讨论
        3. 小结
    第三节 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附图

(2)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萌发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凤丹的种源
    1.2 凤丹的生物学特性
    1.3 凤丹的分类
    1.4 凤丹的价值
    1.5 凤丹育苗、栽培生理和产量研究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不同种源地凤丹生根根长和发芽变化
    2.1 各种源地位置及气候信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种子处理
        2.2.2 播种处理及指标测定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百粒重、长度、宽度、厚度、含水率
        2.3.2 不同种源地凤丹根系长度的变化
        2.3.3 不同种源地凤丹发芽数的变化
        2.3.4 不同种源地凤丹发芽数与种子形状之间的相关性
    2.4 结论与讨论
3 密度处理对不同种源地凤丹生根和发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密度处理及指标测定
        3.1.2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播种密度对不同种源地凤丹发芽数的影响
        3.2.2 密度对不同种源地凤丹生根长度的影响
        3.2.3 播种密度对不同种源地凤丹发芽数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4 不同种源地凤丹在苏州栽培后代(种子)萌发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播种处理及指标测定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地凤丹在苏州栽培种子根的长度变化
        4.2.2 不同种源地凤丹在苏州栽培种子发芽数的变化
    4.3 结论与讨论
        4.3.1 不同密度下凤丹发芽数变异
        4.3.2 不同种源下凤丹发芽数变异
        4.3.3 凤丹发芽数的全联动聚类
5 不同种源地凤丹在苏州栽培后代(种子)生理指标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淀粉含量比较
        5.2.2 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5.2.3 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5.2.4 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ABA和GA3含量比较
    5.3 讨论
        5.3.1 不同种源地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5.3.2 不同种源地ABA和GA3的变化
6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安徽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概念
    2.1 农业文化遗产
    2.2 生态旅游
    2.3 生态农业
    2.4 可持续发展
3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与价值
    3.1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
        3.1.1 历史特征
        3.1.2 系统特征
    3.2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
        3.2.1 历史文化价值
        3.2.2 经济价值
        3.2.3 社会价值
        3.2.4 科研价值
        3.2.5 示范价值
        3.2.6 教育价值
4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铜陵凤丹优良的品质
        4.1.2 铜陵凤丹精湛的制作工艺
        4.1.3 铜陵凤丹完善的产业链
    4.2 劣势
        4.2.1 铜陵凤丹的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4.2.2 铜陵凤丹的种植主体逐渐老龄化
        (1)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2)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3)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4.2.3 铜陵凤丹的种植成本居高不下
        4.2.4 铜陵政府对凤丹的关注支持力度不够
    4.3 机遇
        4.3.1 铜陵凤丹潜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3.2 铜陵凤丹企业的发展壮大
        4.3.3 优惠的国家政府政策
        4.3.4 巨大的市场空间
        4.3.5 国际以及国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
    4.4 挑战
        4.4.1 铜陵凤丹农业种植的市场竞争力愈小
        4.4.2 铜陵凤丹的社会认知度较低
        4.4.3 铜陵凤丹的品牌建设意识落后
        4.4.4 铜陵凤丹产品内地消费人群少
5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途径
    5.1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5.1.1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5.1.2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5.2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5.2.1 铜陵居民对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愿
        5.2.2 铜陵凤丹地域保护范围
    5.3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途径
        5.3.1 农业生态保护
        5.3.2 农业文化保护
        5.3.3 农业景观保护
6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开发途径
    6.1 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6.1.1 重质也重量
        (1)育种栽培
        (2)外部条件
        6.1.2 重视生态效益
    6.2 开发创新凤丹产品
        6.2.1 多途径引进人才
        6.2.2 提高生产效率
        6.2.3 丰富产品多样化
    6.3 开拓品牌与市场
        6.3.1 自主品牌的打造
        (1)培养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
        (2)改善自主品牌的运营环境
        (3)注重产品质量,增强品牌信度
        (4)增强区域产业品牌意识
        6.3.2 多样化的市场宣传
        (1)多样化的宣传路径
        (2)多样化的宣传标语
        (3)多样化的宣传理念
        6.3.3 梯度式生产和销售
    6.4 发展生态旅游
        6.4.1 挂牌保护
        6.4.2 文化旅游与传承
7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及措施
    7.1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7.1.1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7.1.2 三产协调并进
        7.1.3 动态保护,活态传承
        7.1.4 多方参与,互惠互利
    7.2 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措施保障
        7.2.1 法律保障
        7.2.2 组织保障
        7.2.3 人才与政策保障
        7.2.4 资金保障
        7.2.5 信息保障
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安徽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4)三种杀虫剂在丹皮种植和煎煮过程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暴露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注释表
1 文献综述
    1.1 中药材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1.1.1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的研究进展
        1.1.2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1.1.3 中药材农药残留行为的研究进展
        1.1.4 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的安全使用的研究进展
    1.2 中药材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2.1 农药残留膳食摄入评估与方法
        1.2.2 农药残留加工因子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1.3 丹皮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概况
        1.3.1 丹皮种植过程中虫害发生规律
        1.3.2 丹皮种植过程中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试剂与标准品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丹皮饮片中28种杀虫剂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3.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3.2.2 UPLC-MS/MS检测条件
        3.2.3 样品前处理
        3.2.4 基质效应评价
        3.2.5 添加回收实验
    3.3 市场监测实验方法
        3.3.1 实际样品的采集
        3.3.2 样品的检测
    3.4 丹皮种植过程中三种农药的消解规律与安全使用
        3.4.1 种植条件与生长状态
        3.4.2 田间施药GAP的确定
        3.4.3 残留消解动态试验
        3.4.4 最终残留试验
    3.5 三种杀虫剂在丹皮煎煮过程中的残留行为
        3.5.1 丹皮饮片的煎煮
        3.5.2 加工因子的计算
    3.6 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4 结果与分析
    4.1 丹皮饮片中杀虫剂的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确证
        4.1.1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4.1.2 添加回收率与方法精密度
        4.1.3 基质效应
    4.2 丹皮饮片样品中杀虫剂的残留分布状况
        4.2.1 农药的检出情况
        4.2.2 检出农药的残留水平
    4.3 丹皮中三种杀虫剂的田间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量
        4.3.1 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田间消解动态
        4.3.2 辛硫磷、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最终残留
        4.3.3 安全采收期的确定
    4.4 三种杀虫剂在煎煮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及加工因子
    4.5 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5 讨论
    5.1 丹皮饮片中28种杀虫剂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5.2 丹皮饮片样品中杀虫剂的残留分布状况
    5.3 辛硫磷、毒死蜱和噻虫嗪在丹皮上的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5.4 丹皮煎煮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5.5 基于加工因子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6 结论
    6.1 丹皮饮片中28种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6.2 丹皮饮片样品中杀虫剂的残留分布状况
    6.3 丹皮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消解行为及安全使用
    6.4 丹皮煎煮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6.5 基于加工因子的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凤丹’牡丹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及丹皮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凤丹’牡丹概述
        1.1.1 牡丹栽培现状
        1.1.2 牡丹药用历史
        1.1.3 ‘凤丹’牡丹药用价值
        1.1.4 丹皮品质评定标准
    1.2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与中药材品质研究
        1.2.1 基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
        1.2.2 基于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1.2.3 基于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1.2.4 基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pH研究
        1.2.5 基于中药材品质研究
    1.3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试验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技术路线
2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土壤样品采集
        2.2.4 指标测定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2.3.2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2.3.3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率、温度、pH研究
    2.4 小结
3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评价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
        3.3.2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聚类分析
    3.4 小结
4 立体栽培模式下丹皮品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丹皮样品采集
        4.2.4 指标测定方法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立体栽培模式下丹皮药用成分含量研究
        4.3.2 立体栽培模式下丹皮产量研究
        4.3.3 立体栽培模式下丹皮药用成分产量研究
    4.4 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与丹皮酚、总黄酮产量的统计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十四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常用仪器与试剂信息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方法概论
    1.中药饮片质量常数的定义
    2 各种形状的质量常数的公式
        2.1 类圆形饮片(顶刀片饮片)
        2.2 顺刀片饮片
        2.3 丝条状饮片
        2.4 未切制的各类饮片
    3 相对质量常数
    4 百分质量常数
第二章 中药饮片品种等级研究实例
    实验样品选择及其原因
    第一节 牡丹皮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牡丹皮饮片含量测定
        4 牡丹皮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7 牡丹皮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二节 续断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续断饮片含量测定
        4 续断饮片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续断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三节 西洋参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西洋参饮片含量测定
        4 西洋参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7 西洋参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四节 木香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木香饮片含量测定
        4 木香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木香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五节 木瓜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木瓜饮片含量测定
        4 木瓜饮片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木瓜的等级划分讨论
        7 木瓜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六节 化橘红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化橘红饮片含量测定
        4 化橘红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化橘红的等级评价讨论
        7 化橘红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七节 夏天无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夏天无饮片含量测定
        4 夏天无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样品来源
        6.2 等级评价
        7 夏天无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八节 车前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车前子饮片含量测定
        4 车前子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样品来源
        6.2 等级评价
        7 车前子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九节 炒莱菔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莱菔子饮片含量测定
        4 炒莱菔子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样品来源
        6.2 等级评价
        7 炒莱菔子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节 穿山甲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穿山甲饮片含量测定
        3.1 穿山甲胆甾醇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 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
        3.5 .方法学考察
        4 穿山甲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指标成分的选择
        6.2 等级评价
        7 穿山甲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一节 王不留行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王不留行饮片含量测定
        4 王不留行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王不留行等级划分讨论
        7 王不留行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二节 酒女贞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酒女贞子饮片含量测定
        4 酒女贞子饮片形态参数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7 酒女贞子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三节 燀苦杏仁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燀苦杏仁饮片含量测定
        4 燀苦杏仁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燀苦杏仁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第十四节 制吴茱萸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
        3 制吴茱萸饮片含量测定
        4.形态参数的测定
        5 结果
        6 讨论
        6.1 指标成分的确定
        6.2 等级评价
        7 制吴茱萸饮片质量常数标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质量常数方法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7)土壤环境影响下的丹皮品质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
        1.1.1 土壤理化性质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
        1.1.2 土壤无机元素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
    1.2 丹皮的研究现状
        1.2.1 丹皮的主要化学成分
        1.2.2 丹皮的主要功效
        1.2.3 道地丹皮产地描述
    1.3 土壤重金属及其环境效应
        1.3.1 土壤重金属来源
        1.3.2 重金属毒性与危害
        1.3.3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1.3.4 作物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4 本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丹皮源头种植区土壤特性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土壤pH值测定
        2.2.2 土壤电导率测定
        2.2.3 土壤含水量测定
        2.2.4 土壤有机质测定
        2.2.5 土壤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测定
        2.2.6 土壤无机元素分析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2.3.2 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
        2.3.3 土壤中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
        2.3.4 无机元素与土壤理化的相关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土壤环境对丹皮无机元素含量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丹皮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3.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土壤环境下丹皮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3.3.2 不同土壤环境下丹皮中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
        3.3.3 丹皮中无机元素之间相关分析
        3.3.4 丹皮中无机元素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分析
        3.3.5 丹皮中无机元素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土壤环境对丹皮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色谱条件
        4.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4.2.3 对照品溶液制备
        4.2.4 线性关系考察
        4.2.5 方法学验证
        4.2.6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土壤环境下丹皮里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4.3.2 土壤理化性质对丹皮化学成分影响
        4.3.3 土壤中无机元素对丹皮化学成分的影响
        4.3.4 丹皮中无机元素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保肝功效评价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供试药品制备
        5.2.2 小鼠CCl_4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
        5.2.3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保肝功效比较
        5.2.4 数据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CCl_4 注射用量和造模时间的对模型的影响
        5.3.2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对小鼠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5.3.3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抗氧化性比较
        5.3.4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对小鼠体重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5.3.5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丹皮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6.1 材料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土壤重金属含量
        6.2.2 土壤污染评价方法
        6.2.3 土壤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
        6.2.4 丹皮中重金属含量
        6.2.5 富集因子
        6.2.6 丹皮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6.2.7 丹皮中重金属健康风险
        6.2.8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丹皮原植物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
        6.3.2 丹皮原植物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6.3.3 丹皮原植物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
        6.3.4 丹皮中重金属含量
        6.3.5 丹皮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
        6.3.6 丹皮污染指数
        6.3.7 健康风险评估
        6.3.8 丹皮中重金属健康风险主要来源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安徽省“十大皖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十大皖药”标准框架的构建
2 通用标准现状及分析
3 投入品标准现状及分析
4 产品质量标准现状及分析
5 生产技术标准现状及分析
6 结语

(9)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油用牡丹的种植现状
2 油用牡丹的经济价值
    2.1 油用价值
    2.2 药用价值
    2.3 保健功能
3 油用牡丹的景观生态价值
4 展望

(10)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无公害牡丹皮和白芍基地选址
    2.1 生态适宜因子
    2.2 产地环境及土壤类型
    2.3 选地与整地
3 无公害牡丹和芍药优良品种选育
    3.1 种质资源现状
    3.2 优良品种选育
4 无公害牡丹和芍药种植管理
    4.1 土壤消毒
    4.2 种子种苗处理
    4.3 育苗
    4.4 种植
    4.5 合理施肥
    4.6 无公害种植管理
5 无公害牡丹和芍药病虫害综合防治
    5.1 化学防治
    5.2 农业防治
    5.3 物理防治
    5.4 生物防治
6 讨论与总结

四、丹皮的栽培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探索研究 ——以人字果属和芍药属为例[D]. 李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不同种源地凤丹种子萌发试验研究[D]. 尹原森. 扬州大学, 2020(05)
  • [3]安徽铜陵凤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 龚静.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三种杀虫剂在丹皮种植和煎煮过程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暴露评估[D]. 汪帆.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5]‘凤丹’牡丹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肥力及丹皮品质研究[D]. 常可可. 郑州大学, 2020(02)
  • [6]十四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D]. 沈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土壤环境影响下的丹皮品质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 李晶.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8]安徽省“十大皖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建议[J]. 鲁轮. 安徽农学通报, 2019(07)
  • [9]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J]. 张凯月,贺春玲,侯小改,韩懂博,李丹丹,宋苗苗.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0)
  • [10]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J]. 苏勇,孟祥霄,钱广涛,张婉君,孙伟,彭华胜,薛建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11)

标签:;  ;  ;  ;  ;  

丹皮的栽培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