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SP开发的网站的漏洞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彤彤[1](2020)在《基于AWD平台的中职网络安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因此而蒙受损失。而市场网络安全岗位人才缺口大,且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中职阶段基础的学习尤为重要。现如今,中职《网络安全》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网络安全教材与实际脱轨,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鉴于此,本课题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加入到中职《网络安全》课程开发的行列,旨在建立适合中职阶段、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重点做了三项工作:课程开发、实践应用和结果分析。课程开发过程:结合中职课程产教融合、就业导向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文献分析,对中职《网络安全》的开发,主要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想,工作流程为:岗位需求调研、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行动领域的归纳、学习领域的转换和学习情境的设计。按照工作流程依次展开了网络安全课程的开发:爬取各大招聘网站的网络安全岗位信息,再以访谈的形式对网络安全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网络安全岗位的最新社会需求及职业要求;展开专家座谈会,由网络安全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及一线教师参与,专家及技术人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确定网络安全岗位的典型工作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排序,形成行动领域;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实际条件及社会岗位需求等综合因素进行学习领域的转换,主要是职业能力到学习目标的转换和工作任务到学习内容的转换;为学习任务设定情境,确定每个学习情境的目标、内容、学时、评价建议及教学建议。实践应用过程: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立之后,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首先是教学实践平台的选择,网络安全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相应的平台做支撑。根据现有条件,课后作业练习使用虚拟计算机软件搭建AWD环境,课堂使用AWD专业平台:实训平台和实战平台。AWD专业平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与虚拟环境,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渗透测试与加固的体验,符合了网络安全的岗位特点,并且做到了课程管理、记录与安排,方便跟踪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与结果的全面评价。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最鲜明的特色是从网络安全的专业性出发,运用了AWD(攻防兼备)的实训模式,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漏洞复现到渗透测试再到安全加固的过程,既与工作实际相契合,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安全加固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了相应的AWD平台做支撑,使得理实一体,同时为课程学习提供了客观、全面、直观的评价方式。结果分析:网络安全教学实践后,进行效果分析,主要通过课程反馈和学习效果反馈。课程反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的满意度,再进行数据分析。学习效果反馈通过课堂测试和企业测试,分别评估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社会岗位的适应情况。从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良好,课堂测试的合格率为88%,企业测试合格率为77%,由此说明课程教学方式是有效的,也说明该课程体系与市场岗位是接轨的。同时根据反馈也发现了课程开发及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课程开发实践需扩大范围,专业AWD平台需开发在线资源库和在线环境。这将是后续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
唐晔[2](2017)在《探析常见网站安全漏洞的原理与对策》文中提出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信息媒体,网站在帮助人们了解世界、获取资讯的同时,也因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面临着数据被窃取等一系列风险。通过分析SQL注入等常见网站漏洞的入侵原理,并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校内信息中心程序员、管理员对OA等网站系统的访问安全的重视,为其他学校或企业的网站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提供借鉴。
徐晓丹[3](2014)在《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也随之兴盛起来,很多企业正在逐步建立公司内部的商务网站,对这些公司来说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网页设计工作是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网页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当、技术缺陷等问题都会导致网页设计出现安全缺陷,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能,本文就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进行了论述分析,针对网页设计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解决方案。
安晓瑞[4](2013)在《ASP网站网页挂马的危害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ASP是一种开发简单、功能强大的动态Web技术,通过Windows系统IIS提供WEB服务,许多政府、事业单位的网站都使用该语言进行开发.由于ASP自身及IIS存在安全隐患,网页挂马就是利用其漏洞进行攻击.网页挂马不仅对网站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各种账户及密码被窃取等严重影响.本文就网页挂马的运行原理、危害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并结合实践提出网页挂马的检测方法及预防对策.
成晓利[5](2013)在《Web应用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web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eb应用系统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是web应用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与日剧增。由于开发人员缺乏安全编程知识或经验,使得开发出来的web应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漏洞,其中SQL注入漏洞是最常见的漏洞之一。Web应用漏洞检测技术,是一种针对web应用的积极防御技术。该技术在应用尚未遭受攻击前,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目标系统进行各种探测,发现系统潜在的漏洞。由于web应用工作在HTTP应用层协议上,所以传统的防火墙、IDS等网络层防护设备不能对其进行保护,此时就需要web应用漏洞检测工具对系统的应用层进行保护,二者互补不足,共同保护web系统的安全。Web应用漏洞种类很多,本文有针对性地研究了SQL注入漏洞。在OWASP最新发布的web应用安全风险报告中,其中SQL注入漏洞高居榜首,可见该漏洞最受攻击者关注,被利用的可能性很高,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研究SQL注入漏洞的检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web应用面临的安全形势,主流的web应用漏洞检测产品,分析它们的优点与不足。接着重点研究了SQL注入漏洞形成的原因、具有的特点、攻击的过程以及防御的对策,以及研究了SQL注入漏洞的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web应用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的基础架构,描述了各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实现了系统原型;然后搭建测试环境,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最后分析了系统存在不足的地方以及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
王江为[6](2012)在《基于ASP上传源码的漏洞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ASP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基于ASP技术开发的网站越来越多。与此同时,ASP木马被上传至网站后,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由于ASP木马不同于普通的可执行程序木马,它与正常的ASP文件并无本质不同,只是程序代码具有恶意性,因此很容易进行伪装、修改,且由于各种原因,ASP木马很容易被恶意上传,导致非常经典的ASP上传漏洞。该文就是基于对ASP木马上传漏洞的原理予以详细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彻底解决这种上传漏洞的合理化建议。
吕思蕾[7](2011)在《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民的不断增多,企业网站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一个安全、值得信赖的企业官方网站无论是塑造企业形象,还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值得中国的企业家以及企业网站建设者注意,那就是不要将所有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网站页面建设上,而忽视了对于客户信息的安全保障。这不仅造成网民对于网站的不信任,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形象和信用度,严重的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和国外知名企业网站相比,国内企业在企业网站的健壮性和信用度上,还有很大差距,应该多向世界知名企业学习。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技术分析,结合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站建模等研究方法。根据软件工程思想,从分析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入手,参考比较成功的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案例并结合时下常见的网站漏洞攻击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通过架设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站阐述如何实现了本论文所论述的安全性系统:网站模块上主要包括IIS web服务器,基于ASP.NET的网站应用程序服务器和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网站功能主要包括前台页面显示、网友留言,后台个人信息管理、前台新闻内容的添加、文章的发布等。最后通过系统测试评估了本文所论述的安全性努力是否成功。
凌云[8](2011)在《基于ISAPI的网站注入攻击防范模型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企业单位、政府机关采用网站的方式对内对外发布信息、提供咨询、设置交易买卖。但是由于程序员的水平和经验各不相同,而且相当大一部分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使得很多WEB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非常容易遭到黑客的网站注入攻击。因此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自身形象、方便企业运营的同时,减少网站漏洞防止黑客攻击是目前企业、政府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SAPI技术防注入攻击的防火墙模型,并实现和应用了该模型。主要工作包括:1.给出了目前常见的两种网站注入攻击方式:SQL注入攻击和跨站脚本攻击,介绍了目前网站常用的网站防范方法,分析了它们在实际使用中的缺点和不足。2.提出了基于ISAPI技术防注入攻击的防火墙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和开发过程。3.对该模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系统需求分析,然后对具体模型进行设计。在模型设计部分,提出了防火墙系统的设计目标,确定了系统的解析模式、体系结构、流程的框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对安全策略的响应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定义。4.在策略引擎设计部分,首先论述了安全策略的各项属性,然后介绍了安全策略的加载方式和调度方法,以及安全策略规则的提取方式。本文编程实现了该模型的防火墙,并在网站服务器上进行安装调试获得成功。在企业网络环境中,对防火墙进行了压力测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因为该防火墙可以对IIS服务器上的所有网站进行统一保护,无需单独设置,所以在提高企业网站安全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网站服务器的防御成本,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师惠忠[9](2011)在《Web应用安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Web应用已被广泛使用在Internet和Intranet之中。由于Web应用程序功能性和交互性的不断增强,对应的Web漏洞和恶意攻击层出不穷,呈现指数式的增长趋势,并导致各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隐私安全、企业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了很大的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如何保证Web应用的安全已成为安全界广泛关注的重点。本文从Web安全工程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采用了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的相关理论,研究了Web安全设计、开发和运行测试这3个关键环节的相关技术,包括:可生存性Web安全威胁建模、Web安全功能设计,通用漏洞描述语言以及Web安全检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Web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发展,介绍了目前Web安全现状及其主要威胁,提出了可生存性Web安全威胁建模的概念,对其作用、特点、方法和建模步骤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威胁建模用例,并采用.NET开发语言所提供的相应的Web安全机制来实现该用例。随后分析了5种常用的Web安全综合评测工具,对它们的性能进行对比,总结出评测工具所具有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个通用的Web安全评测框架模型,给出Web安全评测指标以及评测管理方法。为了在不同安全产品的漏洞数据库之间更好的共享和兼容漏洞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Web应用安全漏洞统一描述语言UVDL,并制定该语言的结构化XML文件及其主要框架文件。作者最终实现了一个基于UVDL漏洞描述语言的Web安全渗透性测试工具,并和Web安全综合评测工具以及兼容OVAL的评估组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渗透性测试工具的测试速度较快,能够很好的共享和兼容不同安全产品间的漏洞信息,而且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用例中所存在的漏洞,较好地保障了Web应用的安全性。
李敏华[10](2010)在《B/S模式宣传主题网站设计和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立足于县级宣传部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方便、快捷、广泛的特性,研究了如何在ASP.NET架构下建立一个实用、便捷的宣传门户网站,并对网站的安全性进行探索。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网站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首先对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我国在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对网站的可行性和需求进行分析,在政府网站需求和网站建设技术中寻求有机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站要实现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完成了网站数据库各个数据表的建立;用ASP.NET中的web.config文件,对系统的开发环境进行配置,建立起Web应用环境;按照UI设计过程对网页进行设计,完成具体代码的编写,实现了网站基本功能。通过对网站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应用用户密码加密、防止SQL注入攻击、增加随机码功能、增加权限管理、用ASP.NET实现匿名访问控制等技术,增加网站安全性。最后,从网站功能、性能、可用性等方面,对网站进行测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站,使网站达到预期效果,为政府和公众的有效沟通架起一座桥梁,使宣传门户网站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政府与社会公众交流的有效载体。
二、基于ASP开发的网站的漏洞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SP开发的网站的漏洞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WD平台的中职网络安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2.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基础 |
2.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 |
2.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则 |
2.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框架 |
3.中职《网络安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
3.1 .中职《网络安全》课程现状 |
3.2 .中职《网络安全》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问题预知及对策 |
4.《网络安全》课程开发的框架构建 |
4.1 .岗位信息收集与分析 |
4.2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与行动领域的归纳 |
4.3 .学习领域的转换 |
4.4 .学习情境的设计 |
5.课程开发方法的应用 |
5.1 .岗位信息收集 |
5.2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与描述 |
5.3 .行动领域的归纳 |
5.4 .学习领域的转换 |
5.5 .学习情境的设计 |
5.6 .教学组织模式 |
6.AWD平台简介与搭建 |
6.1 .虚拟计算机软件 |
6.2 .课程专业AWD平台 |
7.基于AWD实训平台的《网络安全》教学实践案例 |
8.《网络安全》课程开发与应用实施效果评价 |
8.1 .课程反馈 |
8.2 .学习效果 |
9.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探析常见网站安全漏洞的原理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常见的网站漏洞及预防 |
2.1 SQL注入 |
2.2 XSS攻击 |
2.3 Access下载的风险 |
2.4 网站挂马 |
2.5 源代码泄露 |
3 结语 |
(3)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对网页设计中安全漏洞形成原因及对企业所造成危害的分析 |
2 对网页设计常见安全漏洞的分析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
2.1 登陆验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及解决方案 |
2.2 桌面数据库安全漏洞及解决方案 |
2.3 绕过验证直接进入相关页面的漏洞及解决方案 |
2.4 文件上传漏洞及解决方案 |
2.5 源代码泄露漏洞及解决方案 |
3 总结 |
(4)ASP网站网页挂马的危害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关于网站被挂马 |
2 网页被挂马的原因 |
2.1 ASP网站存在漏洞 |
2.2 浏览器和服务器方面 |
3 网页挂马的危害性 |
3.1 计算机变成“肉鸡” |
3.2 对于服务器的影响 |
3.3 对个人用户的影响 |
3.4 对于网站的影响 |
4 检查与清除网站的挂马 |
5 防范网页挂马的对策分析研究 |
5.1 加强网站的保护, 防止恶意攻击 |
5.2 数据库方面 |
(1) 防止数据库被下载 |
(2) 备份数据库, 开启数据库的日志 |
5.3 操作系统安全维护 |
5.4 目录的安全设置 |
5.5 加固IIS, 卸载不必要的ASP运行组件 |
6 访问端防范网页挂马的对策分析 |
6.1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
6.2 安装防护软件, 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
6.3 浏览器方面 |
7 结语 |
(5)Web应用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介绍 |
1.3 Web知识介绍 |
1.3.1 Web应用架构 |
1.3.2 Web应用安全测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SQL注入攻击技术研究 |
2.1 SQL注入攻击概述 |
2.1.1 SQL注入攻击的概念 |
2.1.2 SQL注入攻击产生的原因 |
2.1.3 SQL注入攻击的特点 |
2.2 网络爬虫 |
2.3 SQL注入攻击技术原理 |
2.3.1 SQL注入攻击的方式 |
2.3.2 SQL注入攻击的过程 |
2.3.3 SQL注入攻击示例 |
2.4 SQL注入攻击的防范措施 |
2.4.1 现有的主要防范措施 |
2.4.2 现有防范措施存在的不足 |
2.5 一种改进的SQL注入防范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SQL注入漏洞检测技术研究 |
3.1 传统的漏洞检测方法 |
3.1.1 敏感信息测试 |
3.1.2 初步测试 |
3.1.3 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
3.2 基于等级划分的漏洞检测方法 |
3.2.1 初级漏洞的划分 |
3.2.2 中级漏洞的划分 |
3.2.3 高级漏洞的划分 |
3.3 一种改进的漏洞检测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Web应用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运行和开发环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Web应用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的实现 |
5.1 网络爬虫模块 |
5.1.1 网络爬虫模块的主要功能 |
5.1.2 网络爬虫模块的主要结构 |
5.1.3 网络爬虫模块的实现 |
5.2 漏洞检测模块 |
5.2.1 漏洞检测模块的主要功能 |
5.2.2 漏洞检测模块的主要结构 |
5.2.3 漏洞检测模块的实现 |
5.3 漏洞利用模块 |
5.3.1 漏洞利用模块的主要功能 |
5.3.2 漏洞利用模块的主要结构 |
5.3.3 漏洞利用模块的实现 |
5.4 管理界面模块 |
5.5 系统测试 |
5.6 同类软件的对比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基于ASP上传源码的漏洞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件路径 (File Path) 上传漏洞分析 |
2 文件名称 (File Name) 上传漏洞分析 |
3 解决对策与方案 |
3.1 对上传文件进行检测查杀 |
3.2 对服务器进行优化配置 |
4 结束语 |
(7)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3 可行性分析 |
1.3.1 技术可行性 |
1.3.2 经济可行性 |
1.3.3 社会可行性 |
1.4 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系统原理及相关技术 |
2.1 系统介绍 |
2.2 研究方法与理论 |
2.3 相关技术介绍 |
2.3.1 IIS |
2.3.2 ASP.NET |
2.3.3 SQL |
2.3.4 B/S 模式介绍 |
2.3.5 SQL 注入 |
2.3.6 托管代码 |
2.3.7 跨站点脚本(XSS) |
2.3.8 缓冲区溢出 |
2.3.9 病毒、特洛伊木马和蠕虫 |
第三章 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综合描述 |
3.2 具体需求 |
3.2.1 网络安全 |
3.2.2 主机安全 |
3.2.2.1 Web 服务器安全 |
3.2.2.2 应用程序服务器安全 |
3.2.2.3 数据库服务器安全 |
3.2.3 应用程序安全 |
3.2.3.1 构建安全的程序集 |
3.2.3.2 构建安全的页面和控件 |
3.2.3.3 构建安全的数据访问 |
3.3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4 性能及运行需求 |
第四章 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整体设计 |
4.1.1 设计目标 |
4.1.2 开发及运行环境 |
4.2 详细设计 |
4.2.1 系统网络安全性设计 |
4.2.2 系统主机安全性设计 |
4.2.3 系统应用程序安全性设计 |
4.2.4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2.5 数据库表逻辑结构设计 |
第五章 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网络安全实现 |
5.2 主机安全实现 |
5.3 应用程序安全实现 |
5.3.1 系统功能结构图 |
5.3.2 功能详细设计 |
5.3.2.1 前台留言功能 |
5.3.2.2 用户登录模块 |
5.3.2.3 后台管理界面 |
5.3.2.4 缓存管理功能 |
5.3.2.5 个人信息管理 |
5.3.2.6 文章系统管理模块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的重要性及目的 |
6.2 测试方法的介绍 |
6.3 测试环境 |
6.4 测试对象 |
6.4.1 安全部署测试 |
6.4.2 安全代码测试 |
6.4.3 功能测试 |
6.4.3.1 用户登录模块 |
6.4.3.2 注册模块 |
6.4.3.3 信息发布模块 |
6.5 测试结果分析 |
6.5.1 结果分析 |
6.5.2 缺陷和限制 |
6.5.3 建议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ISAPI的网站注入攻击防范模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互联网安全概述 |
1.2 目前防范方式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网站系统结构介绍 |
2.1.1 B/S架构简介 |
2.1.2 ASP简介 |
2.1.3 SQL简介 |
2.2 网站注入攻击介绍 |
2.2.1 注入攻击简介及分类 |
2.2.2 SQL注入原理 |
2.2.3 跨站注入简介 |
2.2.4 注入攻击防御介绍 |
2.3 ISAPI技术介绍 |
2.3.1 ISAPI技术概述 |
2.3.2 ISAPI分类 |
2.3.3 ISAPI技术特点 |
第三章 基于ISAPI技术的防御模型 |
3.1 模型设计思想 |
3.1.1 用户具体安全需求 |
3.1.2 采用ISAPI技术的优势 |
3.2 ISAPI技术防御模型设计 |
3.2.1 设计目标 |
3.2.2 解析模式 |
3.2.3 体系结构设计 |
3.2.4 功能模块设计 |
3.2.5 对浏览器的响应 |
3.3 系统流程图 |
3.3.1 体系结构 |
3.3.2 系统流程 |
第四章 ISAPI防火墙的实现 |
4.1 策略引擎的设计 |
4.1.1 安全策略的属性 |
4.1.2 安全策略的加载 |
4.1.3 安全策略的调度 |
4.2 安全策略规则收集 |
4.3 编程实现 |
4.3.1 使用ISAPI获取HTTP报文 |
4.3.2 使用ISAPI处理HTTP报文 |
4.3.3 使用ISAPI进行HTTP报文响应 |
第五章 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
5.1 安装调试 |
5.2 检测环境 |
5.3 功能测试 |
5.4 性能测试 |
第六章 总结 |
6.1 工作总结 |
6.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Web应用安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Web应用安全研究现状 |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
1.3.1 论文工作 |
1.3.2 本文创新点 |
1.3.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可生存性Web威胁建模 |
2.1 Web安全威胁漏洞分类 |
2.2 Web威胁建模概述 |
2.2.1 威胁建模相关研究 |
2.2.2 威胁建模的作用与特性 |
2.3 基于生存分析的威胁建模概念及其通用步骤 |
2.3.1 可生存性的概念及特征 |
2.3.2 可生存性系统设计方法 |
2.3.3 网络可生存性分析建模技术 |
2.3.4 可生存性Web威胁建模步骤 |
2.3.5 在线考评系统威胁建模实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eb安全设计 |
3.1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
3.2 .NET Web应用程序架构 |
3.2.1 多层应用程序架构 |
3.2.2 Web应用程序物理部署模型 |
3.3 ASP.NET安全体系架构 |
3.3.1 ASP.NET安全结构 |
3.3.2 ASP.NET安全数据流 |
3.3.3 ASP.NET网关守卫和关口 |
3.3.4 ASP.NET框架安全机制 |
3.3.5 .NET代码访问安全性 |
3.4 数据库安全访问机制 |
3.4.1 数据库访问威胁 |
3.4.2 数据库访问安全机制 |
3.5 ASP.NET Web服务安全机制 |
3.5.1 Web服务安全性模型 |
3.5.2 身份验证和授权策略 |
3.5.3 Web服务加密方法 |
3.5.4 安全通信 |
3.6 ASP.NET安全技术在在线考评系统实例中的应用 |
3.6.1 功能描述与系统结构 |
3.6.2 页面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eb安全综合评测工具分析 |
4.1 Web安全评估工具使用实例分析 |
4.1.1 Acunetix Web Vulnerability Scanner |
4.1.2 Nikto |
4.1.3 Nessus |
4.1.4 Paros Proxy |
4.1.5 Rational AppScan |
4.1.6 5种安全评估软件的性能对比 |
4.2 评测工具所存在的优点和缺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eb漏洞统一描述语言 |
5.1 漏洞统一描述语言概述 |
5.1.1 对漏洞信息统一描述的需求 |
5.1.2 漏洞描述语言 |
5.2 通用漏洞描述语言UVDL |
5.2.1 UVDL总体架构 |
5.2.2 UVDL6个子节点框架(Schema) |
5.3 相关漏洞描述语言性能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Web安全渗透性测试工具设计与实现 |
6.1 Web安全渗透性测试工具框架设计 |
6.1.1 Web安全评测流程 |
6.1.2 Web安全评测工具核心模块 |
6.2 Web安全渗透性测试工具 |
6.3 UVDL漏洞描述语言插件 |
6.3.1 UVDL应用模式 |
6.3.2 漏洞描述实例 |
6.3.3 应用UVDL的漏洞评估实验 |
6.4 Web安全评测指标及安全评测管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B/S模式宣传主题网站设计和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1 课题来源 |
1.1.2 国内外政府网站现状 |
1.1.3 国内政府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
1.1.4 本课题意义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 课题技术路线 |
1.3.1 系统设计 |
1.3.2 数据库技术 |
1.3.3 分层次、模块化的开发 |
1.3.4 网站测试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网站系统分析 |
2.1 可行性分析 |
2.1.1 技术可行性 |
2.1.2 经济可行性 |
2.1.3 操作可行性 |
2.2 需求分析 |
2.2.1 网站功能需求 |
2.2.2 网站性能需求 |
2.2.3 网站运行需求 |
2.2.4 其他系统需求 |
2.3 网站功能描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网站解决方案和开发技术简介 |
3.1 网站设计目标 |
3.2 网站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 |
3.2.1 网站设计思想 |
3.2.2 网站设计原则 |
3.3 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
3.3.1 技术目标 |
3.3.2 技术框架 |
3.3.3 开发环境 |
3.4 开发技术简介 |
3.4.1 .NET 技术 |
3.4.2 ASP.NET 技术 |
3.4.3 ADO.NET 技术 |
3.4.4 C#语言 |
3.4.5 Web服务器IIS |
3.4.6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 |
3.4.7 B/S 体系结构简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站系统设计 |
4.1 网站功能设计 |
4.1.1 新闻管理 |
4.1.2 网站公告 |
4.1.3 用户注册 |
4.1.4 留言板 |
4.1.5 网上调查 |
4.1.6 网站维护 |
4.2 网站 B/S 架构设计 |
4.2.1 B/S 三层架构简介 |
4.2.2 B/S 架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
4.3.2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及工作 |
4.3.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3.3.1 E-R 图 |
4.3.3.2 关系模型 |
4.3.3.3 数据库逻辑和物理结构 |
4.3.3.4 数据库链接设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网站具体实现及关键技术 |
5.1 UI 设计 |
5.1.1 设计流程 |
5.2 网页设计技术 |
5.2.1 母版页的应用 |
5.2.2 CSS 技术 |
5.2.3 主题和皮肤 |
5.3 网站安全性探讨 |
5.4 网站安全性关键性设计 |
5.4.1 加密用户密码 |
5.4.2 应对SQL 注入 |
5.4.3 减少代码的重复输入 |
5.4.4 添加随机码 |
5.4.5 添加权限管理功能 |
5.4.6 手动添加新闻 |
5.4.7 控制匿名访问 |
5.5 加强 IIS 安全 |
5.6 本章小节 |
第6章 网站测试及完善 |
6.1 可用性测试 |
6.2 功能测试 |
6.2.1 链接测试 |
6.2.2 表单测试 |
6.2.3 数据库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安全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基于ASP开发的网站的漏洞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WD平台的中职网络安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刘彤彤. 西南大学, 2020(11)
- [2]探析常见网站安全漏洞的原理与对策[J]. 唐晔.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7(10)
- [3]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及对策分析[J]. 徐晓丹. 电子制作, 2014(21)
- [4]ASP网站网页挂马的危害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 安晓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5]Web应用SQL注入漏洞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成晓利.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6]基于ASP上传源码的漏洞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 王江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33)
- [7]企业网站安全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吕思蕾.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8]基于ISAPI的网站注入攻击防范模型及应用[D]. 凌云. 复旦大学, 2011(08)
- [9]Web应用安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D]. 师惠忠.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4)
- [10]B/S模式宣传主题网站设计和安全性探讨[D]. 李敏华.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