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echnology Innovation Fund Project(论文文献综述)
夏晶,江喜林,陈祥平[1](2020)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构建DEA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基础上,以湖北省为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绩效分析,结果显示项目效率整体不高,资金投入上存在冗余现象,而且行业间绩效差异较大,电子信息和光机电一体化等行业绩效效果好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率,增强其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需从实现全过程绩效评价、以企业为中心、建立绩效评价公开和反馈机制、完善评价数据库等方面予以优化。
马贤娣,孙鑫旗[2](2020)在《基于DEA-Tobit模型的科技创新基金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部材料科技创新基金为例》文中提出以2016—2018年西部材料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为例,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基金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基金效率平均水平为0.608,标准差为0.285,具有显着影响的因素有基金参与度、软技术成果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基金参与度的平方值、软技术成果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对基金效率影响显着且分别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所处阶段不同的科研项目提供差异化支持、引进激励机制等建议措施,以全面提升基金效率水平,促进西安市材料产业发展。
杨莉[3](2020)在《企业骗取科技创新基金行为的定性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制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并对进行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中小企业并非以科技创新为目的,或企业并不具备参与科技创新的能力,而是单纯骗取国家科技创新扶持基金。这种行为的出现,导致国家科技创新资金的损失,同时也造成政策扶持的偏失。本文选取吉林省四平市信达换热设备有限公司实际经营人高某骗取科技部、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项目补助资金案例,深入探讨企业骗取科技创新基金行为的定性及法律后果,还有能够通过定罪表现出来的依据等,以此为司法实践工作提供较为有益的参考。以下文章,共计二万余字,依照科学的论文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案例所展示案件的基本情况,该案例裁判要旨。被告人高某合同诈骗案中,高某与科技主管部门签订项目合同,并借此骗取国家专项科技创新基金的定性,究竟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该案涉嫌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数额犯既遂或未遂如何确定定罪数额,且该类型犯罪,以造成的实际损失,或已经拨付的款项,还是到账款项为定罪数额,都值得深入研究。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着重探究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性质,科技创新项目合同其特点如何认定,需要根据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事活动的特点,企业性质及科技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等多方面考虑而形成的结论。从犯罪主体角度来看,参考本文所引案件,其为单位犯罪还是应为自然人犯罪,因科技创新项目合同存在数额上的认定,故该数额的认定应以既遂确定为定罪及量刑的数额,还是未遂确定为定罪或量刑的数额,是以主管部门已经实际拨付的数额为确定数额,还是实际造成的损失数额,还是已经到账的数额为确定的定罪认定数额,值得探讨。作为民商事合同中的一种,科技创新项目合同在日常的民商事活动中签订、引用较为频繁。从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及维护基本商事信赖的角度来看,对企业通过与科技主管部门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为手段,其目的骗取科技创新基金的行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解决司法实际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民商事信赖保护利益,也会对科学立法提供科学参考。
赵可,宋勇刚,张春强,李岚春,尹晨茹,王敬敏,余婷[4](2019)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当前创新基金实施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以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创新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创新基金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价,反映出企业获得创新基金前后的技术创新、企业成长及经济效益变化情况等,旨在掌握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创新基金项目实施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赛代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省市县协同等对策建议,为创新基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韩联郡[5](2019)在《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研究(1949-2009年)》文中提出“制度重于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是建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其落脚点则是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此方能形成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造就科技人才的生动局面。因此,本文以新中国60年(1949-2009年)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首先从资源视角对人才资源的特性以及科技人才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对新中国60年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宏观历史分析,并基于政策文本对科技人才政策从政策数量、政策发布机构、政策对象称谓和政策体系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绩效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比较分析,最后借助阿兰·斯密德的SSP范式理论探讨了科技人才政策绩效不断提升的内在逻辑。全文分七章展开。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对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第二章为立论基础。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故首先在人才资源视角下对科技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度安排。第三章主要对60年间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宏观历史梳理。首先,对建国后的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简单的历史溯源;其次,以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节点对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期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经济体制阶段(1949-1976年)、经济体制探索阶段(1977-1991年)和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1992-2009年);然后,对三个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基于政策的文本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分阶段统计和分析,统计分析的维度有四个方面:政策数量、政策发布机构、政策对象的称谓和政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五章将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相结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比较。描述性分析以官方统计数据为依据,主要包括科技人才数量、留学生人数与归国留学生比例、R&D经费及其强度、专利授权量、论文产出、成果数量和新产品增加值等数据,实证性分析则是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科技人才政策绩效的测度指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的结果都表明: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绩效得到了持续的提升。第六章是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阿兰·斯密德的SSP范式理论,即“状态-结构-绩效”分析框架,探讨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绩效得到持续提升的内在逻辑。首先,对SSP范式理论做了概述;其次,对SSP范式在本研究的适用性以及科技人才政策绩效分析SSP范式下的三要素进行了阐释,并对SSP范式下科技人才政策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再次,通过具体分析科技人才政策的状态、结构、政策收益,总结科技人才政策的结构演变与政策绩效提升的关系;最后,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探讨科技人才政策绩效持续提升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科技人才政策的“状态-结构-绩效”函数的对应规则建立在结构与状态匹配度基础之上,在三个历史阶段,科技人才政策的结构与状态的匹配度不断提高是科技人才政策绩效持续提升的直接原因,而推动结构与状态的匹配度不断提高的动因主要有两点,即“超越意识形态”思想的应用、科技人才市场化的管理范式的形成。作为全文的结尾,笔者在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科技人才政策的变迁与经济体制的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认为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家经济体制从宏观上决定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经济体制的转型是科技人才管理体制范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此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也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探索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的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规律对于科技人才政策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认为,尊重市场、尊重科技人才,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市场化是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而不应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或者受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
张星漪[6](2018)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创新基金自1999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通过将近20年的摸索,在放大基金效益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但现在对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从法学视角进行系统研究,为政策供给提供思路。本文运用各种经济学基础理论对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财务或非财务相关问题加以解释,包括公共财政理论、绩效评价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项目质量管理理论、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侧重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动力来源、社会公共属性等特性,为构建系统化的统一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从不同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又结合国家创新基金相关的叁部专门性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预算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对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法律问题加以解释,包括委托代理理论,诚实信用理论,公平、公正、公开理论,平等理论和效率理论。这些理论侧重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公平和效率等特性,为构建具有高度立法水平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从法学角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和部门规范性文件,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也在继续修订。从法学视角分析,结合相关基础理论、现状以及现行法律制度和行政以及刑事案例,通过比较国家创新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综合归纳得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有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本文借鉴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应我国的中央平台,省一级平台和县市级平台,介绍其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相关的主要立法内容,总结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综合信息、统一管理、公开透明、有利监管。本文通过适当借鉴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在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的现实需求,提出有关系统化推进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建议与设想,主要包括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层面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完备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与监督。《双创意见》提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严格要求,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时代需求,只有参考借鉴域外经验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作出系统化的调整,才能形成制度性成果,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
郝一平[7](2018)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的比较》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攻坚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此,我国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来对其进行资金扶持,以达到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目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已与风险投资基金一起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的高低对被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探究创新基金投资效率情况如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因其公益性,投资效率会低于具有较高市场性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所以,本文假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率,但会低于风险投资基金的效率。利用DEA方法中的C2R和BC2模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并将结果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相关效率测算值比较,以此证明该假设。此外,从运行机制角度分析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效率不足和与风险投资基金效率有所差异的原因。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率,但投资效率相较风险投资基金较差,综合效率不足,主要是纯技术效率无效造成。(2)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较低的制度原因主要有:资金来源单一具有公益性且灵活性不足;投资方式和退出机制的低效益性;机构设置不科学;项目筛选过程不科学;监管力度不足;缺乏高效激励机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如下:(1)优化项目筛选流程,优化筛选项目时考核标准,加大对项目和企业的尽职调查力度,保证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优化资金投入方式和拨付流程,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将公益性和市场性更好的结合起来;(3)改善激励机制,对投资企业设定更为合理验收评价标准,设置市场导向性指标,增加激励手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本身,完善内部激励机制设计,将工作人员人事变动与薪酬适当与选择项目和企业的发展绩效相联系;(4)提高监管力度,加大信息披露强度,提高对被投企业和项目的回访频率,减少分段投资时间间隔。
黎友焕,韩树宇[8](2017)在《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和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但中小企业在成立初期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严重影响着其创新能力。创新基金的设立一方面可以解决广东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助力广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如今经济新常态之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创新基金对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创新基金面临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分析,指出广东创新基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姜慧,沈强,高怡冰[9](2017)在《广东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在分析广东中小企业创新现状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社会效益和企业成长等四个维度建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评价和分析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实施效果,并从扩大创新基金规模、优化基金结构和资助方式、完善基金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高创新基金的使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黄亭[10](2016)在《创新基金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自设立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创新基金一直不断优化资助机制,使更多孵化期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能改善资金条件,享受创新基金优惠扶持政策,从而改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然而,在实践中,技术创新基金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减弱了创新基金的实施效果,影响了创新基金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创新基金实施情况及企业发展现状,研究如何正确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对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促进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熊比特创新理论、投资乘数与加速理论以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对策的行文思路,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实施效果,并对技术创新基金的运行系统做出了综合的评价分析。首先,本文界定了技术创新基金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明确本文研究范畴,然后基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的力度及政策具体实施现状,运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法,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匹配资金投入与企业效益产出的角度,综合比较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实证研究结果肯定了技术创新基金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起到的引导作用,同时表明创新基金优化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技术创新基金在扶持倾向,扶持机制,政策制定等方面仍有较多亟待完善之处。最后,在研究技术创新基金整体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基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基于此,本文提出分别针对国家、企业及地方三个层面的具体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技术创新基金运用效率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通过国家、地方及企业的相互合作共同作用,构建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扶持及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而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Technology Innovation Fund Projec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echnology Innovation Fund Project(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
1.1 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
1.2 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
1.3 创新基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2 DEA绩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
2.1 评价模型的构建 |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2.3 样本选择 |
3 湖北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 |
3.1 绩效评价结果 |
3.2 非DEA有效单元投影分析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4.1 主要结论 |
4.2 政策建议 |
4.2.1 实现对技术创新基金的全过程绩效评价 |
4.2.2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基金绩效评价机制 |
4.2.3 形成多元化创新基金来源机制 |
4.2.4 建立创新基金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制度和反馈机制 |
4.2.5 建立完整的创新基金绩效评价数据库 |
(3)企业骗取科技创新基金行为的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案情简介 |
一、案件事实及裁判要旨 |
(一)案件基本事实 |
(二)案件裁判要旨 |
二、案件争议焦点 |
(一)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争 |
(二)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之辩 |
(三)企业骗取国家专项科技创新资金涉嫌犯罪在既遂及未遂不同情况下如何认定犯罪数额 |
第二章 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法律性质 |
一、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性质争议及评述 |
(一)民事合同说 |
(二)行政合同说 |
二、本文观点——科技创新项目合同属于民事合同 |
(一)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签订主体具有平等性 |
(二)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
(三)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目的是为实现经济利益 |
(四)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法律救济途径的多项选择性 |
第三章 企业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涉嫌犯罪的犯罪主体的认定 |
一、企业负责人签订合同涉嫌犯罪的主体争议及评述 |
(一)自然人刑事责任说 |
(二)单位刑事责任说 |
二、本文观点——企业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涉嫌犯罪的犯罪主体为单位 |
(一)企业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单位行为性 |
(二)企业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单位意识性 |
(三)企业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单位利益性 |
(四)企业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的单位所得性 |
第四章 企业骗取科技创新基金行为的不同形态研究及犯罪的认定 |
一、企业骗取科技创新基金行为的完成形态及未完成形态情形下的犯罪认定 |
(一)单一既遂认定标准 |
(二)全案既遂认定标准 |
(三)择一从重认定标准 |
(四)累计并合认定标准 |
二、企业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涉嫌犯罪的定罪标准及犯罪数额考量 |
(一)被害人损失确定定罪标准及量刑标准 |
(二)犯罪主体实际非法占有确定定罪标准及量刑标准 |
(三)犯罪主体的获利确定定罪标准及量刑标准 |
三、本文观点——企业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涉嫌犯罪的相关形态及数额认定具体分析 |
(一)既遂构罪、未遂不构罪,既遂数额为定罪数额 |
(二)既遂不构罪、未遂构罪,未遂数额为定罪数额 |
(三)既遂不构罪、未遂不构罪,均不作为定罪数额 |
(四)应以损失数额及获利数额综合确定企业签订科技创新项目合同涉嫌合同诈骗犯罪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后记 |
(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文献回顾 |
2 项目调查设计与项目数据统计 |
2.1 项目调查设计 |
2.2 项目数据统计 |
2.2.1 国家级项目基本概况 |
2.2.2 省级项目基本概况 |
2.2.3 项目企业创新能力 |
2.2.4 企业资产规模 |
3 创新基金项目评价 |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3.2 评价方法 |
3.3 项目总分分布 |
3.3.1 国家级项目总分分布 |
3.3.2 省级项目总分分布 |
3.4 项目承担企业成长情况 |
4 湖北省创新基金项目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
(1)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赛代评的科技项目遴选机制。 |
(2)充分发挥创投引导基金作用,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3)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加快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
(4)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
(5)强化省市县协同机制,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
(5)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研究(1949-200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第一资源”视角下的科技人才政策供给 |
2.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
2.1.1 人才资源的概念 |
2.1.2 人才资源的特性 |
2.1.3 “第一资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2 人才政策与人才资源开发 |
2.2.1 人才资源开发与中国的现代化 |
2.2.2 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 |
2.3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建构 |
第三章 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历程 |
3.1 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溯源 |
3.2 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分期 |
3.3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 |
3.3.1 过渡时期政策框架的形成 |
3.3.2 全面建设时期政策的曲折 |
3.3.3 “文革”期间政策的偏离 |
3.4 经济体制探索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 |
3.4.1 知识分子政策的拨乱反正 |
3.4.2 科学建制化的恢复和发展 |
3.4.3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初步建立 |
3.5 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的科技人才政策 |
3.5.1 “第一资源”共识的形成 |
3.5.2 科技人才管理体制的变革 |
3.5.3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完善 |
第四章 基于政策文本的统计与分析 |
4.1 文献来源与样本选择 |
4.2 政策分类的依据 |
4.3 各阶段科技人才政策的初步统计 |
4.3.1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
4.3.2 经济体制探索阶段 |
4.3.3 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 |
4.4 科技人才政策演变模式与特征 |
4.4.1 数量的演变 |
4.4.2 发布机构的演变 |
4.4.3 政策对象称谓的演变 |
4.4.4 体系的演变 |
第五章 科技人才政策的绩效评估 |
5.1 评估方法的选择 |
5.2 各阶段政策绩效的描述性评析 |
5.2.1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政策绩效 |
5.2.2 经济体制探索阶段的政策绩效 |
5.2.3 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阶段的政策绩效 |
5.3 基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
5.3.1 测算方法与参数选择 |
5.3.2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
5.3.3 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政策绩效的关系 |
第六章 基于SSP范式理论的绩效分析与检验 |
6.1 SSP范式理论概述 |
6.2 政策绩效SSP范式分析的初步设计 |
6.2.1 SSP范式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
6.2.2 SSP范式下绩效分析的三要素 |
6.2.3 SSP范式下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 |
6.3 SSP范式下的科技人才政策分析 |
6.3.1 政策状态 |
6.3.2 政策结构 |
6.3.3 政策选择的收益分析 |
6.3.4 结构演变与绩效提升 |
6.4 政策绩效提升的动因分析 |
6.4.1 超越意识形态:绩效提升的逻辑起点 |
6.4.2 人才市场化:绩效提升的基本途径 |
6.5 提升政策绩效的一个框架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6)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 |
(二)项目信息披露 |
(三)科研经费 |
(四)政府专项基金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基础理论 |
一、经济学基础理论 |
(一)公共财政理论 |
(二)绩效评价理论 |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
(四)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五)自愿信息披露理论 |
(六)平衡计分卡理论 |
二、法学基础理论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诚实信用理论 |
(三)公平、公开、公正理论 |
(四)平等理论 |
(五)效率理论 |
第二章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
一、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现行法律制度 |
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 |
(二)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
第三章 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分析研究 |
一、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现状及相关主要立法内容 |
(一)美国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
二、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经验总结 |
第四章 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与设想 |
一、健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内容 |
(二)建立项目信息的分类分层披露制度 |
(三)建立完整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
二、加大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执法力度 |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现有法律法规规定 |
(二)从法治角度规范项目信息披露机制 |
三、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监督制度 |
(一)强化制度实施过程及结果检查监督 |
(二)健全项目主管部门的内部监督制度 |
(三)建立健全媒体网络的社会监督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1.2.1 研究涉及主要概念界定 |
1.2.2 研究主要内容 |
1.2.3 论文研究涉及方法 |
1.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综述 |
2.1.1 关于基金投资效率的研究 |
2.1.2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的研究 |
2.2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测算 |
3.1 研究方法 |
3.2 指标的选取 |
3.3 指标描述性统计 |
3.4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测评结果及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比较 |
4.1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与风险投资基金效率对比 |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差异原因分析 |
4.2.1 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 |
4.2.2 从监督激励机制角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5.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创新基金运行概况 |
1、国家创新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
2、广东创新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
二、广东创新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项目立项遴选机制繁杂, 项目申报内容失真 |
2、资金拨付问题突出, 两种拨付方式各有利弊 |
3、区域发展不平衡, 引导带动作用不足 |
四、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发展思路 |
1、提高认识, 合理规划广东创新基金发展思路 |
2、严格把控, 建立科学合理的申报程序 |
3、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两套资金拨付体系 |
4、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规划创新基金项目的区域分布 |
(9)广东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中小企业创新状况分析 |
1.1 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点 |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分析 |
1.3 科技到型7.中48小亿企元业, 创是新2项00目9实年施的特1.点6倍。创新基金管理实的现逐由步“规广范东化制和造投”入向力“度广的东加创大造, ”既的确战保略转型提 |
2 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绩效评估体系设计 |
2.1 中小企业创新评估理论 |
2.2 体系维度 |
2.3 指标选择 |
3 项目实施绩效评估 |
3.1 经济效益 |
3.2 技术创新 |
3.3 社会效益 |
3.4 企业成长 |
4 结论及启示 |
(10)创新基金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研究评述 |
2.3 相关理论支撑 |
2.3.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2.3.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2.3.3 投资乘数与加速理论 |
3 创新基金的运行现状及实施效果 |
3.1 创新基金总体发展情况 |
3.1.1 项目类型分布 |
3.1.2 支持方式分布 |
3.1.3 技术领域分布 |
3.1.4 地域分布 |
3.1.5 项目资金支出情况分布 |
3.2 创新基金实施效果分析 |
3.2.1 支持企业研发,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3.2.2 促进成果转化,加速了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
3.2.3 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
3.2.4 提升品牌价值,推动了企业加速发展 |
3.2.5 提升创新意识,促进了传统企业的优化升级 |
3.2.6 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了社会资金多元投入 |
3.2.7 搭建融资桥梁,助推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
3.2.8 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了人员层次 |
4 创新基金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数据分析 |
4.1 DEA介绍 |
4.1.1 DEA的基本原理 |
4.1.2 DEA的特性 |
4.1.3 DEA的基本模型 |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数据分析 |
4.3.1 基于扶持方式的效率评价 |
4.3.2 基于投入资金类型的效率评价 |
4.4 创新基金存在问题分析 |
4.4.1 运作过程存在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 |
4.4.2 投资选择带有“政府偏好”的特性 |
4.4.3 项目评审过于依赖评审专家意见 |
4.4.4 到位周期过长导致资金错失时效 |
4.5 总结 |
5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1 企业方面提升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1.1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风险预防体系 |
5.1.2 利用好产学研合作 |
5.1.3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造能力 |
5.1.4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
5.2 地方方面提升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2.1 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
5.2.2 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
5.2.3 加强技术创新基金组织管理 |
5.2.4 强化国家技术创新基金与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的互动 |
5.3 国家方面提升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3.1 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
5.3.2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及市场筛选效用 |
5.3.3 技术创新基金的功能定位应进一步前移 |
5.3.4 调整技术创新基金扶持模式 |
5.3.5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基金投资项目评价体系 |
5.3.6 加强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理管控 |
6 研究结论综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Technology Innovation Fund Project(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 夏晶,江喜林,陈祥平. 科技与经济, 2020(05)
- [2]基于DEA-Tobit模型的科技创新基金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部材料科技创新基金为例[J]. 马贤娣,孙鑫旗. 山西农经, 2020(18)
- [3]企业骗取科技创新基金行为的定性研究[D]. 杨莉.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赵可,宋勇刚,张春强,李岚春,尹晨茹,王敬敏,余婷.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9(06)
- [5]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研究(1949-2009年)[D]. 韩联郡.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D]. 张星漪. 中国政法大学, 2018(01)
- [7]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的比较[D]. 郝一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8]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研究[J]. 黎友焕,韩树宇. 当代经济, 2017(29)
- [9]广东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为例[J]. 姜慧,沈强,高怡冰.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2)
- [10]创新基金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 黄亭. 西南科技大学, 2016(03)
标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