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时间位图迭加匹配的课表编排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何元园[1](2019)在《学分制下研究生课程排课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我国提出新的要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排课问题,相比于中小学以及职校,其课程的数据规模更大,加上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范围的扩大,使得学分制下研究生课程排课问题的复杂度更高,已被证明是一种NP完全问题,传统的搜索算法很难求得该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该类问题。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学分制下研究生排课问题的特点及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对这些条件进行量化,提出适应于解决该问题的适应度函数,然后借鉴遗传的思想展开算法的设计,在对学分制下研究生课程排列问题的特点的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遗传算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第一,根据待排课程的难排度对课程进行排序,有利于初始化种群的产生;第二,文中通过对问题的需求进行分析得出算法所依赖的数据库,以数据库数据结构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待排课程的染色体编码方式,使得涉及到的数据量更少,编码方式也更加简短,从而方便了问题的求解。第三,在交叉操作上,我们提出了均匀交叉和单点交叉相结合的交叉方式,先进行全局搜索使得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不会过于缓慢,再进行局部搜索这样就能够保证个体的形状不发生变化。最后实验表明,算法运行呈进化状态,其排课的结果也证明该算法也是合理有效的。
李静,赵建平[2](2018)在《高校排课系统优化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撤稿》文中认为以高校排课问题为研究背景,建立排课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产生满足硬条件的初始解,并以软条件为适应度,进行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并以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排课为实例,结合多年排课经验,验证了优化模型结果的可行性、并给模型提出了改进方案,为进一步方便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为完善教务排课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胡培成[3](2017)在《线性规划理论在高校排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院校课表编排工作通常是高校教务工作中重要的、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术界和科学技术领域已倍受关注。高校课程表的编排问题是一个满足多资源约束的优化分配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分配,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对于高校课表编排中所包含的有限资源往往存在很多特定的约束条件,必须通过缜密的思考和科学合理的研究才能找到最优或者次优的组合结果。高校课程表的编排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正常运行管理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评判教学是否顺利进行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教师、教室、课程、班级、时间段等五个主要元素是作为排课中所涉及的主要资源条件,而这些资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显得格外有限,如何准确、快速、合理地编排好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务教学管理中的难点。本文从目前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比高校排课中存在的不同排课理论和课表编排原则,分析课表编排的各种约束条件和限制因素,并将影响课表编排的约束条件划分为硬约束条件和软约束条件同时加入部分附加约束条件,从而建立一个带约束的多目标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最优化求解。研究过程中将数学模型与线性规划理论相结合,根据课表编排的实际需要,对上述五种主要资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设置,将课程表结果通过引入的班级课程元素加以表示,通过建立的线性规划数学方程并确定出与问题对应的决策变量,定义目标函数最终建立起问题的排课所需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对课程编排中时间、空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约束条件之间产生的冲突进行解决时,将最小化课程表中的“空洞”数作为目标函数,借助XPress-MP平台,运用Mosel语言编程实现高校课表编排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方法在解决高校课表编排优化问题中具有全局寻优能力,且运行速度较快,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胡培成[4](2015)在《高校课程表编排理论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课程安排和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一直以来专家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排课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实现课表编排的高效和优化。本文通过对课表编排理论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线性规划法在高校课表编排中的方法。
张晨光[5](2013)在《高职院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每个新学期开始,对高校来说,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安排学生的课程设置。由于高校班密、课程数都相对较多,手工排课不可避免地要带来教师资源或教室资源的冲突的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把纷繁芜杂的事情交给计算机来做,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全面普及,传统的人工排课方法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使用计算机进行排调课是广大教务工作者的愿望,本文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设计了基于数据库的自动排课专家系统。排课问题是一个多维资源分配问题,在推理机的设计中利用了资源分配的思想,把排课问题看成是对需求者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采用正向推理策略,首先以班级为需求者,为其分配教室时间,再以教室为需求者为其分配课程的上课教师。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对传统的与或图深度优先的有界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使用路径标识搜索算法,避免搜索的无限深度,优化了算法的执行效率。通过对政法学院课表的排课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终确定了以专家系统为框架,设计出了课表编排问题较为实用的模型。引用关系数据库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与综合数据库。为了实现本系统的通用性,我们可以利用知识库与推理机分离的思想,将排课知识与推理机制分隔开。该算法具体使用的开发方法是Delphi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已在Windows xp操作平台上实现,算法的实现充分利用了灵活而又强大的、面向对象的Delphi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了进一步满足实用要求,在此基本上对排课系统进行了扩充,使本系统同时又具有了丰富的功能,例如:查询、排调课、输入、删除等功能,所有操作都是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经过实践验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陶凌云[6](2012)在《高职院校排课问题求解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文中指出课表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指挥调度表,编排课表是最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在校生数量显着增长,排课难度随之增加。特别在高职院校推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更是加强了对教学场地、行政班时间段划分等方面的严格管理。本文对高职院校排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为例总结了当前高职院校排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以传统的遗传算法为基础,建立了高职院校排课问题的求解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约束满足为导向,对影响排课质量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提高计算机自动排课的成功率,本文采取多种方法来保证种群中有效个体的数量,例如以个体优先级的顺序来初始化种群、对排课过程中产生的无效个体尝试修复操作等。通过时间段算法来管理排课过程中出现的行政班合班课程、连续授课课程。考虑到高职院校对实训场地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在排课算法中对实训场地实行软、硬约束分级调度,在满足教学要求条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实训场地的利用率,加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对选择、交叉、变异等算子进行适度优化,设计出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排课算法。本文以学校当前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例,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对排课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分析了各项软约束条件、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参数对排课效果的影响。最后基于JSP语言和SQL Server2000设计了一套高职院校FTCN排课系统,有效地验证了排课模型的实用性。
栾丽霞[7](2011)在《遗传算法在潍坊商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排课表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最繁重的工作之一。排课表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小各级学校中,这些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学科多少,都要涉及到课表编制。科学地编制课程表,合理地进行课程搭配,适当地平衡师生负担,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对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理论和基础,着重分析了基于遗传算法排课系统中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并建立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模型,最后通过开发系统,实现了遗传算法在排课系统中不仅解决了高校分繁复杂的排课难题而且实现了智能化、人性化的排课过程。
叶喜民[8](2011)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排课算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要求计划性、准确性和时间性很强的系统。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出一套先进且适用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在整个教务管理系统中,排课功能是较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可以说,排课问题是一个涉及班级、教师、教室等因素的决策优化问题。在排课系统设计中,处理排课问题所用的算法处于排课问题的核心地位。排课算法的实质就是依次为所有课程安排合适的上课时间和合适的上课地点,由于排课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寻找一个有效算法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排课问题的求解难点和目标,通过对课表问题的分析,构建排课问题数学模型,并对排课问题中的要素和常用的约束条件做了详细分析和说明,对排课算法流程、预处理问题、排课算法约束条件的实现进行论述,最后对比分析了几种当前比较常用的排课算法,通过分析对比,提出了混合排课算法的设计。
孙书祥[9](2011)在《基于类电磁算法的排课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程数目也不断增多,课程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工作,排课表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高效的编排出科学合理的课表,已经成为一个学校教学管理中较为复杂、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排课问题是一种复杂的排程问题,不仅各个因素互相制约,而且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排课问题要解决的是找出班级、上课时间、教师等因素的最佳对应关系,并尽量满足诸多的条件,因此排课问题是一个多目标的函数优化问题。优化领域中非线性优化是相对比较难的一类问题,传统的优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独立对其解决。大学课程排课问题是一个难解的组合优化、多目标、有约束的问题,己经证明了属于完全NP问题,随着求解规模的扩大和多样性,传统的优化算法将很难得出其优化解。类电磁算法是一种智能性的算法,具有本质自组织、并行、自适应和自学习等特性,对于目标函数的凸性、可微性等均无特殊要求,在求解NP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中应用了类电磁算法来求解高校中的课程排课问题,类电磁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库伦电磁定律电荷吸引-排斥机制求解极值的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是由Birbil和Fang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类电磁算法借用了物理电磁学的观点,通过电荷间吸引-排斥等作用机制来提高各个个体的适应性,体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将改进类电磁算法并应用其解决非线性约束和无约束优化问题,排课性能测试和系统经时间性能,实验表明,系统降低了复杂程度,提高了效率。改进后的类电磁排课算法的实现很好地满足了学校的日常排课需求,与此同时对其它大学的排课系统的研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谦[10](2010)在《中小学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对各种类型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学校的课程安排和管理是教务活动中一件非常普通的工作,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小学教育中,因为排课过程涉及面广、约束条件多,学生个性突出,人为因素比较多,所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排课是当前各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排课,能使教务人员从繁杂的排课任务中解脱出来,它对提高教务工作效率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现有的排课系统软件中,大多采用程序设计方法,把程序作为系统核心;对不同学校的特点考虑不足,数据与程序结合过于紧密,程序的修改维护有很大难度,限制了系统的通用性。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搭配缺少人性化,过于客观,不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文系统地讨论了排课问题中的影响因素、主要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和难点,用数学模型完整地描述了排课问题,并提出了排课问题求解方法的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中小学的排课系统软件原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二、基于时间位图迭加匹配的课表编排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时间位图迭加匹配的课表编排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学分制下研究生课程排课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时间表问题 |
1.2.1 时间表问题概述 |
1.2.2 时间表问题一般数学模型 |
1.3 排课问题 |
1.3.1 相关定义 |
1.3.2 排课问题描述 |
1.3.3 排课问题的难排型 |
1.3.4 排课问题的发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排课时间表问题理论研究 |
1.4.2 排课问题的求解方法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 |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的创新点 |
1.5.3 设计流程 |
第2章 学分制下研究生课程排课问题分析 |
2.1 问题特点 |
2.2 问题的要素 |
2.3 问题的约束条件 |
2.4 问题的数学模型 |
2.5 问题的多目标分析 |
第3章 排课问题的数据库设计 |
3.1 排课问题的需求分析 |
3.2 排课问题的概念设计ER图 |
3.3 排课问题的逻辑设计与数据模型优化 |
3.4 排课问题的物理设计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算法设计与结果分析 |
4.1 遗传算法 |
4.1.1 基本知识 |
4.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4.1.3 遗传算法的评价 |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求解算法设计 |
4.2.1 编码方式及染色体结构设计 |
4.2.2 适应度函数设计 |
4.2.3 初始种群的产生 |
4.2.4 选择算子 |
4.2.5 交叉算子 |
4.2.6 变异算子 |
4.3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3.1 数据说明 |
4.3.2 结果分析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校排课系统优化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撤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排课系统的模型设计 |
2.1 排课问题的要素 |
2.2 排课的约束条件 |
2.3 求解目标 |
2.4 排课问题的数学模型 |
3 排课系统的遗传算法设计及结果 |
3.1 节次优度 |
3.2 复制、交叉、变异和解码 |
3.3 排课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3.4 实际的测试情况 |
(1)遗传参数1的第一次测试 |
(2)遗传参数1的第2次测试 |
(3)遗传参数2的第1次测试 |
(4)遗传参数2的第2次测试 |
4 总结 |
(3)线性规划理论在高校排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组织 |
1.3.1 主要工作 |
1.3.2 结构组织 |
第2章 课表编排方法综述 |
2.1 遗传算法 |
2.2 动态规划算法 |
2.3 回溯算法 |
2.4 贪心算法 |
2.5 分治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线性规划理论在课表编排问题中的方法研究 |
3.1 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介绍 |
3.1.1 单纯形法 |
3.1.2 图解法 |
3.1.3 对偶单纯形法 |
3.2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 线性规划理论在高校排课系统应用的提出 |
3.3.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教务排课面临的问题分析 |
3.3.2 排课问题概念模型 |
3.4 以某高校排课系统的线性规划理论的建模实现 |
3.4.1 问题描述 |
3.4.2 约束条件描述 |
3.4.3 约束条件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
3.4.4 确定模型目标函数 |
3.4.5 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
3.4.6 优化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化实例 |
4.1 仿真与优化的工具介绍 |
4.2 实例 |
4.2.1 数学模型 |
4.2.2 运行XPress-MP优化平台调用程序实现优化 |
4.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高职院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排课问题理论背景、现状及研究意义 |
1.1.1 理论背景、现状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排课系统基本原理与结构 |
2.1 排课问题常用算法 |
2.1.1 遗传算法 |
2.1.2 广度优先回溯算法 |
2.1.3 专家系统方法 |
2.2 开发工具 |
2.3 专家系统介绍 |
2.3.1 专家系统的特点 |
2.4 专家系统的一般结构 |
2.4.1 知识库 |
2.4.2 综合数据库 |
2.4.3 推理机 |
2.4.4 知识获取程序 |
2.4.5 解释程序 |
2.4.6 人机接口 |
2.5 专家系统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排课系统的现状与分析 |
3.1 排课的现状 |
3.2 排课问题的描述 |
3.2.1 基本描述 |
3.2.2 基本排课术语 |
3.3 排课的要求与原则 |
3.3.1 排课的准备工作 |
3.3.2 排课的要求 |
3.3.3 排课的原则 |
3.3.4 排课规则 |
3.4 课表编排中的基本问题与要素 |
3.4.1 课表编排中的基本问题 |
3.4.2 基本排课要素 |
3.5 排课问题的约束条件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排课系统设计 |
4.1 人工排课方式的工作流程 |
4.2 排课系统的知识库 |
4.2.1 排课系统中的知识 |
4.2.2 知识的表示 |
4.2.3 知识库文件的结构 |
4.3 排课系统的综合数据库 |
4.3.1 基本情况数据库 |
4.3.2 教学计划数据库 |
4.3.3 课表数据库 |
4.4 排课系统的推理机制 |
4.4.1 推理机的功能 |
4.4.2 推理机的控制策略 |
4.4.3 推理机的工作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排课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 |
5.2 系统总体结构 |
5.3 系统各功能模块描述 |
5.3.1 文件菜单项的设计 |
5.3.2 基本设置 |
5.3.3 排课规则模块 |
5.3.4 排课模块 |
5.3.5 课表查询 |
5.3.6 拷贝课表数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高职院校排课问题求解模型及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排课基本原理及算法 |
2.1 排课基本原理 |
2.2 经典排课算法 |
2.3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3章 高职院校排课问题及其模型研究 |
3.1 高职院校排课问题概述 |
3.1.1 排课问题的历史发展 |
3.1.2 高职院校排课的特点 |
3.2 高职院校排课需求分析 |
3.2.1 高职院校排课需求描述 |
3.2.2 高职院校排课问题的约束条件 |
3.2.3 高职院校排课的求解目标 |
3.3 高职院校排课的模型设计 |
3.3.1 高职院校排课问题的数学描述 |
3.3.2 高职院校排课的约束条件 |
3.3.3 高职院校排课的求解模型 |
第4章 一种基于约束满足的排课遗传算法 |
4.1 排课模型工作环节的划分 |
4.2 构建染色体和冲突检测过程中约束满足的实现 |
4.2.1 根据优先级别生成染色体 |
4.2.2 多种课时长度的时间段管理 |
4.2.3 实训场地的软硬约束管理 |
4.2.4 修复课表个体操作 |
4.3 生成初始种群以及构建适应度函数 |
4.4 设计选择、交叉、变异操作算子 |
4.5 终止遗传算法 |
第5章 排课模型参数测试与优化 |
5.1 排课测试环境及测试数据 |
5.2 排课参数设置 |
5.2.1 横向测试 |
5.2.2 纵向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章 基于排课模型的高职院校FTCN排课系统实现 |
6.1 系统整体架构 |
6.2 参数设置功能模块实现 |
6.3 自动排课功能模块实现 |
6.4 课表查询功能模块实现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遗传算法在潍坊商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3.1 国外研究情况 |
1.3.2 国内研究情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
2.1 生物进化 |
2.2 遗传算法简介 |
2.2.1 遗传算法的简要由来 |
2.2.2 遗传算法的基本术语 |
2.2.3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2.3 基本遗传算法(SIMPLE GA,SGA)的表示 |
2.4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2.5 遗传算法的特点 |
2.6 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 |
2.6.1 模式定理 |
2.6.2 最小欺骗问题 |
2.6.3 遗传算法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 |
2.7 遗传算法研究现状 |
2.7.1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数学模型 |
2.7.2 混合遗传算法(Hybrid GA,HGA)研究 |
2.7.3 遗传算法的并行化 |
2.7.4 借鉴自然现象提出新的算法模型 |
2.8 数据库简介 |
2.8.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于特点 |
2.8.2 Access数据库的特点 |
2.9 VISUAL C++的概况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系统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3.1.2 可行性分析 |
3.1.3 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2.1 系统架构 |
3.2.2 系统流程图 |
3.2.3 功能模块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排课系统E-R图建立 |
3.3.2 排课系统基本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系统实现 |
4.1 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平台 |
4.1.1 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 |
4.1.2 系统开发平台 |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核心流程 |
4.3 排课系统核算法---遗传算法的描述 |
4.3.1 遗传算法的编码方式 |
4.3.2 遗传算法 |
4.3.3 得出最优个体的解码 |
4.4 系统框架类图 |
4.5 系统实现 |
4.5.1 课系统初始化界面 |
4.5.2 排课系统参数设置 |
4.5.3 设置参与排课课程 |
4.5.4 设置参与排课教师 |
4.5.5 排课结果(遗传算法的应用) |
4.6 系统测试 |
4.6.1 与人工编排的课程表的比较 |
4.6.2 与其他编排课程表算法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排课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排课问题研究现状 |
1.3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 |
1.4 文章组织结构 |
2 排课问题 |
2.1 排课问题概述 |
2.2 排课任务分析 |
2.2.1 排课问题要素 |
2.2.2 排课问题的资源分析 |
2.2.3 排课问题的冲突分析 |
2.3 排课问题的数学描述 |
2.3.1 排课问题的数学模型 |
2.3.2 排课问题的数据分析 |
2.3.3 排课问题的约束条件 |
2.3.4 排课问题的复杂度分析 |
2.4 课程表问题 |
2.4.1 课程表问题概述 |
2.4.2 课程表的编排 |
3 排课核心算法研究 |
3.1 排课算法概述 |
3.2 排课流程分析 |
3.2.1 排课基本流程 |
3.2.2 教务处工作流程 |
3.2.3 学院工作流程 |
3.2.4 排课流程 |
3.2.5 排课总流程 |
3.3 排课算法分析 |
3.4 预处理工作 |
3.4.1 课程预处理 |
3.4.2 时间预处理 |
3.4.3 教室预处理 |
3.5 排课算法约束条件及实现 |
3.5.1 排课算法约束条件 |
3.5.2 约束条件的实现 |
3.6 混合排课算法 |
3.6.1 混合排课算法概述 |
3.6.2 几种常用排课算法比较 |
3.6.3 混合排课算法设计 |
3.6.4 核心算法描述 |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排课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与其他子系统集成 |
4.2.2 系统架构设计 |
4.2.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方案 |
4.3.2 表的设计 |
4.4 系统实现 |
4.4.1 创建排课任务 |
4.4.2 基本数据维护 |
4.4.3 排课条件设置 |
4.4.4 自动排课 |
4.4.5 手工调课 |
5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类电磁算法的排课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二章 类电磁算法分析 |
2.1 类电磁算法简介 |
2.2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 |
2.3 类电磁算法流程 |
第三章 排课问题的研究 |
3.1 排课问题概述 |
3.2 排课问题的需求分析 |
3.3 排课问题的功能实现 |
第四章 基于类电磁算法的排课问题实现 |
4.1 排课系统的建模 |
4.1.1 排课的要素 |
4.1.2 排课约束条件 |
4.1.3 排课问题的求解目标 |
4.1.4 排课问题的优化求解模型 |
4.2 排课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 采用类电磁算法的排课软件设计 |
4.4 类电磁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研究工作的总结 |
5.2 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小学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排课问题分析 |
2.1 排课问题概述 |
2.2 可行性分析 |
2.3 排课因素 |
2.4 排课过程中的冲突 |
2.5 排课问题的不确定性 |
2.6 人工排课的思维过程 |
2.7 排课系统的求解目标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排课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分析 |
3.1.1 要体现教育思想 |
3.1.2 要以教师为本 |
3.1.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
3.1.4 教学资源管理 |
3.1.5 加强课程表编排管理 |
3.1.6 业务流程图 |
3.2 数据需求分析 |
3.2.1 时间问题 |
3.2.2 班级问题 |
3.2.3 教师和课程问题 |
3.2.4 数据流程图 |
3.3 数据表分析 |
3.4 功能需求分析 |
3.4.1 形成开课任务模块 |
3.4.2 自动排课模块 |
3.4.3 调整模块 |
3.4.4 冲突检查 |
3.4.5 报表输出及打印模块 |
3.5 排课过程的约束条件 |
3.6 排课系统的完整性要求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排课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 |
4.1 集合定义 |
4.2 变量定义 |
4.3 关联关系的局部描述 |
4.4 排课的预处理 |
4.5 可行解的检验条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和介绍 |
5.1.1 可视化编程 |
5.1.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5.1.3 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
5.1.4 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
5.1.5 访问数据库 |
5.1.6 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 |
5.1.7 动态链接库(DLL) |
5.2 准备工作 |
5.3 系统结构 |
5.4 数据库设计 |
5.4.1 数据字典 |
5.4.2 数据元素定义 |
5.4.3 数据流的定义 |
5.4.4 数据存储定义 |
5.4.5 数据处理定义 |
5.4.6 数据库理论基础 |
5.4.7 数据库逻辑设计 |
5.4.8 数据库关系设计 |
5.5 自动排课系统模块 |
5.6 系统功能及部分代码 |
5.7 手工调整 |
5.8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时间位图迭加匹配的课表编排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学分制下研究生课程排课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 何元园.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2]高校排课系统优化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撤稿[J]. 李静,赵建平.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20)
- [3]线性规划理论在高校排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胡培成. 兰州理工大学, 2017(02)
- [4]高校课程表编排理论研究概述[J]. 胡培成. 电子制作, 2015(06)
- [5]高职院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张晨光. 河北科技大学, 2013(S2)
- [6]高职院校排课问题求解模型及其算法研究[D]. 陶凌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
- [7]遗传算法在潍坊商校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栾丽霞.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8]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排课算法的研究[D]. 叶喜民.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7)
- [9]基于类电磁算法的排课系统研究[D]. 孙书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10]中小学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姜谦.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