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晏成倩[1](2018)在《红花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选择可靠/较优的检验检测方法已成为焦点,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热原安全性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花注射液进行家兔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研究,为红花注射液乃至中药注射液的热原安全性检查方式提供一定研究思路和新的检测模式。方法:(1)红花注射液家兔热原检查法:(1)对家兔热原检查法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a.按月统计本实验室近3年内热原检查试验中新兔和休息48 h的二次使用兔的基础体温,研究其变化规律。b.按饲养方式统计并比较本实验室热原用兔筛选合格率和升温率。c.按4个基础体温段统计并比较本实验室近3年热原检查试验中不同家兔在每个温度段的动物数量和升温率。d.取符合热原检查试验要求的家兔36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2只。分别耳缘静脉分别注射细菌内毒素2.5、5.0、10.0 EU·kg-1,连续4次,每次间隔17 d。记录各剂量组家兔每次给药的入选动物数,计算动物入选率、平均升温值和升温率,进一步验证本实验室家兔的最低热原灵敏度。(2)基于前期的热原检查背景数据对红花注射液进行家兔热原检查的方法学考察,并与现有标准进行分析比较。(2)通过干扰试验建立红花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3)比较分析5批红花注射液的分别采用所建立的家兔热原法,细菌内毒素(凝胶法、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的检查结果。结果:(1)红花注射液家兔热原检查法:(1)对家兔热原检查法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a.家兔体温随季节改变而变化,14份基础体温较低,710月份基础体温较高,二次用兔基础体温平均值普遍高于同期新兔,其中最大温差分别可达到0.2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b.湿养条件下的家兔筛选合格率低于干养条件下的家兔,家兔升温率则相反。c.基础体温在38.0038.39℃的家兔升温率最高,可达到23.00%,随着基础体温上升,家兔升温率下降。d.2.5EU·kg-1、5.0 EU·kg-1和10 EU·kg-1剂量组之间的平均升温值和升温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除2.5EU·kg-1组的升温率在第2和第3次明显升高外,同一剂量组的平均升温值和升温率均未见明显变化,而家兔入选数明显减少。此外,家兔入选率还与细菌内毒素剂量呈明显相关性,剂量越大,入选率越低。(2)红花注射液的家兔热原检查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当红花注射液的检查剂量从2 mL·kg-1提高至6 mL·kg-1时,未见家兔异常反应,且对细菌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无干扰。(2)拟定红花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限值为8 EU·kg-1,将其稀释16倍及以上时,凝胶法干扰试验结果符合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的要求,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表明其无干扰作用。(3)用热原家兔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检查5批样品,均符合规定。结论:家兔热原法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结果补充、完善了本实验室热原检查的相关背景数据,有利于指导日常检验检测工作,应对突发药品不良事件的应急检验。试验中所建立的红花注射液的家兔热原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为该品种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基于前述几种方法的比较研究,提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作为红花注射液热原检查的补充方法,但有待进一步确认。
林顺实[2](2011)在《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法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免法来检查药品热原是注射液发展的必然趋势[1]。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利用G-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与鲎试剂发生凝胶反应,是细菌内毒素的一种体外分析方法,该法具有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2],为提高药品质量提供基础方法。结果:刺五加注射液采用稀释法初筛干扰试验,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在至少30倍稀释后,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3]。
范能全,彭兰[3](2011)在《动态比浊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文中提出目的:应用同体系模型动态比浊法定量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用刺五加注射液代替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配制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液,进行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对不同浓度的刺五加注射液中定量添加内毒素标准液,分别计算回收率,从中筛选出适宜的稀释倍数;再对3批刺五加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3批刺五加注射液的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对鲎试剂无干扰,可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论:同体系模型动态比浊法可用于检测中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
范能全,陈光春,彭兰[4](2010)在《超滤技术去除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超滤技术对去除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D的超滤膜超滤前后的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3批刺五加注射液经超滤后,细菌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超滤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刺五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范能全,彭兰[5](2009)在《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浓度,并建立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结果:刺五加注射液不适宜用细菌内毒素法进行检查。结论:热原检测比细菌内毒素检测更适宜于刺五加注射剂的安全性检查。
林秋叶[6](2007)在《刺五加水提物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刺五加在我国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目前,刺五加在国内外主要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而在刺五加抗炎作用及机制方面鲜见报道。本论文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和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研究了刺五加水提物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具体实验内容与结果如下:1.刺五加水提物分别与活化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和原代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采用Griess试剂、NBT还原法、酚红氧化法、ELISA方法和中性红吞噬法检测了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O2-、H2O2和TNF-α的含量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显示,刺五加水提物在10~1000μg/mL范围内显着抑制了LPS&IFN-γ诱导产生的NO,ZYM诱导产生的O2-和PMA诱导产生的H2O2,对LPS&IFN-γ诱导产生的TNF-α无显着影响,细胞活力检测实验表明这些抑制作用不是细胞毒性作用的结果。为了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证实刺五加水提物对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我们给小鼠腹腔注射刺五加水提物,分离腹腔巨噬细胞,分别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O2-、H2O2及TNF-α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100和200 mg/kg剂量的刺五加水提物明显抑制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LPS&IFN-γ诱导刺激下产生的NO,ZYM诱导刺激下产生的O2-和PMA诱导刺激下产生的H2O2,对LPS&IFN-γ诱导产生的TNF-α无显着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刺五加水提物可能通过抑制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介质发挥其抗炎功效。2.NO在炎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刺五加水提物明显抑制了NO的产生,因此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刺五加水提物抑制NO产生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iNOS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NOS、NF-κBp65和NF-κB抑制蛋白I-κBα蛋白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NF-κB p65与DNA的结合活性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胞内ROS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刺五加水提物抑制了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在LPS&IFN-γ诱导刺激下,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NF-κB p65的核转位、I-κBα的降解,以及NF-κB p65与DNA的结合活性和胞内ROS的产生。表明刺五加水提物通过阻断NF-κB细胞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iNOS的基因表达,最终抑制了NO的产生。3.我们建立了LPS/D-GalN诱发的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研究刺五加水提物对小鼠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存活率观察结果显示,100、200和400 mg/kg剂量的刺五加水提物预防组显着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而200、400和800 mg/kg剂量的刺五加水提物治疗组小鼠的存活率无明显提高,提示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有预防作用。我们进一步检测了刺五加预防组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相关炎症介质水平,研究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的预防保护机制。采用Griess试剂检测血清中NO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TNF-α和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中iNOS的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NF-κB p65与DNA的结合活性;HE染色检测主要器官的病理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刺五加水提物显着抑制了血清和肝脏中TNF-α和NO的产生,以及肝脏中iNOS的表达和NF-κB p65与DNA的结合活性,提高了血清和肝脏中IL-10水平,减轻了心脏、肝脏和肺主要器官炎性细胞浸润,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表明刺五加水提物通过提高IL-10水平和抑制NF-κB的活性,降低了TNF-α和NO的释放,减轻了重要脏器的炎症损伤,从而发挥其对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炎症介质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对内毒素休克具有保护作用,并阐述了其抗炎作用机制,为刺五加在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云,相茂花[7](2006)在《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的干扰试验,建立用BET代替热原检查(PT)。方法计算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最大非干扰浓度。结果刺五加注射液12倍稀释液对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热原。
刘军,龚文明,韩俊[8](2006)在《动态浊度法在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介绍动态浊度法(KTA)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发表的论文资料进行综述。结果收集到有1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应用KTA检测细菌内毒素。结论应加快中药注射剂KTA测定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狄亚敏,沈娟,王燕,陶胜源,徐超斗[9](2006)在《动态浊度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文中认为目的对刺五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回收试验,建立动态浊度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在稀释至8倍时检测,可排除干扰,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赵会兰,甘德珍[10](2005)在《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试验建立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样品的最大非干扰浓度为8倍稀释液(0.625 mg·ml-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
二、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红花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受试物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与环境条件 |
1.4 试剂 |
1.5 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2.1 红花注射液家兔热原检查方法学研究 |
2.1.1 家兔热原检查影响因素的考察 |
2.1.2 红花注射液家兔热原检查适用性研究 |
2.2 红花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
2.2.1 细菌内毒素限值(L)确定 |
2.2.2 凝胶限度法 |
2.2.3 动态浊度法 |
2.2.4 动态显色法 |
2.3 红花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结果的比较 |
3 讨论 |
3.1 红花注射液家兔热原检查方法学研究 |
3.1.1 家兔热原检查的影响因素 |
3.1.2 红花注射液家兔热原检查的适用性 |
3.2 红花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 |
3.3 红花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
3.4 中药注射剂热原控制的思考 |
3.4.1 中药注射剂热原检查标准 |
3.4.2 中药注射剂原料质量和生产工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中药注射剂热原控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2)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
2.2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4] |
2.3 最佳最大的有效稀释倍数 (MVD) 的选择 |
2.3.1供试品MVD的确定及稀释液的制备 |
3.4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 |
2.5 供试品干扰试验 |
2.6 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查 |
(3)动态比浊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细菌内毒索限值的确立 |
2.2 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 |
2.3 干扰预试验 |
2.4 干扰试验 |
3 讨论 |
(4)超滤技术去除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试药与仪器 |
1.1 样品和试剂 |
1.2 仪器和试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刺五加注射液超滤液的制备 |
2.2 细菌内毒索限值的确立 |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可靠性分析 |
2.4 干扰试验 |
2.4.1 样品稀释倍数的计算 |
2.4.2 样品溶液配制及干扰试验 |
2.4.3 样品溶液正式干扰试验 |
2.4.4 样品溶液的定量检测 |
3 讨论 |
(5)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细菌内毒索限值的确立[4] |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可靠性分析 |
2.3 干扰试验 |
2.3.1 样品稀释倍数的计算按最大有效稀释倍数公式 |
2.3.2 样品溶液配制及干扰试验 |
2.3.3 样品溶液正式干扰试验 |
3 讨论 |
(6)刺五加水提物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中药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
1.1.1 影响HPAA的功能 |
1.1.2 对一氧化氮的抑制 |
1.1.3 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 |
1.1.4 对活性氧的抑制 |
1.1.5 对核因子的抑制 |
1.1.6 对类脂质炎症介质的抑制 |
1.1.7 对黏附分子的抑制 |
1.1.8 对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的抑制 |
1.1.9 抗血栓形成 |
1.1.10 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 |
1.2 刺五加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
1.2.1 刺五加的化学成分 |
1.2.2 刺五加药理作用 |
1.2.2.1 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
1.2.2.2 抗肿瘤作用 |
1.2.2.3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
1.2.2.4 抗衰老作用 |
1.2.2.5 抗有害应激 |
1.2.2.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1.2.2.7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1.2.2.8 其他药理作用 |
1.2.3 刺五加临床应用 |
1.2.3.1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1.2.3.2 治疗糖尿病及其病发症 |
1.2.3.3 治疗高血压微循环障碍 |
1.2.3.4 治疗肺病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 参考文献 |
2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药品 |
2.1.2 主要试剂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紫丁香苷含量分析 |
2.2.2 总黄酮含量分析 |
2.2.3 多糖含量分析 |
2.2.4 实验动物与细胞株 |
2.2.5 腹腔巨噬细胞分离 |
2.2.6 动物实验 |
2.2.7 细胞活力检测 |
2.2.8 NO含量测定 |
2.2.9 O_2~-含量测定 |
2.2.10 H_2O_2含量测定 |
2.2.11 TNF-α含量测定 |
2.2.12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刺五加水提物中紫丁香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测定 |
2.3.2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 |
2.3.3 刺五加水提物对KM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2.3.4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NO产生的影响 |
2.3.5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O_2~-产生的影响 |
2.3.6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H_2O_2产生的影响 |
2.3.7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TNF-α产生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2.6 参考文献 |
3 刺五加水提物对巨噬细胞产生NO的抑制机制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药品 |
3.1.2 主要试剂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活力检测 |
3.2.2 NO含量测定 |
3.2.3 Real-Time 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量 |
3.2.4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3.2.5 NF-κB与DNA结合活性检测 |
3.2.6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胞内ROS含量 |
3.2.7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刺五加水提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2 刺五加水提物对NO产生的影响 |
3.3.3 刺五加水提物对NO抑制作用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
3.3.4 刺五加水提物对iNO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5 刺五加水提物对iNOSmRNA水平的影响 |
3.3.6 刺五加水提物对NF-κB核转位及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
3.3.7 刺五加水提物对Ⅰ-κBα降解的影响 |
3.3.8 刺五加水提物对胞内ROS产生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3.6 参考文献 |
4 刺五加水提物对小鼠内毒素休克防治作用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主要药品 |
4.1.2 主要试剂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
4.2.3 血清中TNF-α、IL-10和NO含量测定 |
4.2.4 肝脏中TNF-α与IL-10含量测定 |
4.2.5 提取肝脏组织中总蛋白 |
4.2.6 提取肝脏组织核蛋白 |
4.2.7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4.2.8 NF-κB与DNA结合活性检测 |
4.2.9 常规病理学检查 |
4.2.10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4.3.2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NF-α产生的影响 |
4.3.3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IL-10产生的影响 |
4.3.4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中NO产生的影响 |
4.3.5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中iNOS蛋白水平的影响 |
4.3.6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核蛋白中NF-κB活性的影响 |
4.3.7 刺五加水提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主要脏器病理变化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4.6 参考文献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摘要 |
5.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5.4 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方法及结果 |
2.1 TAL灵敏度复核 |
2.2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
2.3 干扰预试验 |
2.4 干扰试验 |
3 讨论 |
四、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花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 晏成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法的建立[J]. 林顺实. 黑龙江医药, 2011(03)
- [3]动态比浊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J]. 范能全,彭兰. 中国药师, 2011(01)
- [4]超滤技术去除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J]. 范能全,陈光春,彭兰. 中国药师, 2010(03)
- [5]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探讨[J]. 范能全,彭兰. 中国药师, 2009(09)
- [6]刺五加水提物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林秋叶.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5)
- [7]刺五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J]. 刘云,相茂花. 齐鲁药事, 2006(11)
- [8]动态浊度法在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J]. 刘军,龚文明,韩俊. 中国药业, 2006(14)
- [9]动态浊度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J]. 狄亚敏,沈娟,王燕,陶胜源,徐超斗.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02)
- [10]刺五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J]. 赵会兰,甘德珍. 中国药师,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