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关欣[1](2021)在《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康复医院的数量逐年快速增加,但是康复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康复医疗质量管理是康复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必备工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国内外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从康复医院的主要性质和功能出发,立足于康复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构建一套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加强康复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善,促进我国康复医院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工具。本研究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构建了一套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可作为康复医院日常质量监测自评,或卫生行政部门对康复医院进行康复医疗质量监督的工具,促进康复医院质量全面提高。本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管理性文件、标准、指南等资料的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为论文中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部分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讨论,形成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调查问卷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省市的14所非营利性康复专科医院或具有康复医学专业的综合医院的25位专家,涵盖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和康复临床科室管理等领域。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函询,综合分析专家反馈意见,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入选指标,构建了包括数量指标、质量与安全指标、效率指标和管理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利用Yaahp12.5软件构建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各指标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三部分选取一家非营利性三级康复医院作为实证研究医院,结合该院2015年获批为三级康复医院,并于2017年和2019年两次进行康复医疗管理模式改革的特点,利用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数据,回顾性评价该院3个改革阶段的康复医疗质量情况。结果表明该院从2015年到2019年的康复医疗质量呈阶梯式递增趋势,3个年度比较,2019年康复医疗质量为最优,符合该院康复医疗管理模式改革预期和实际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对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展望。
周燕[2](2020)在《A制药公司质量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文中研究说明
李志勇,孙晓伟,钟银保,吴航,严汉民,李鹏伟,曾凯,赵自林,崔泽实[3](2020)在《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服务于行业能力建设。方法:从国家政府部门网站、公共数据平台、国际国内行业机构网站等数据源提取样本文献,经文献复习及访谈信息资料收集,挖掘与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功能定位、职能、任务及能力相关高频要素词数据,进行文献计量、聚类分析;进行国内外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梳理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聚集指标,运用逻辑树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及其层级指标体系。结果:文献计量表明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能力是一个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我国政府部门有关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一些国家行业机构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职能与任务要求,并开展教育与培训、资质认证辅以推进。我国中文期刊文献计量与国家文件解读分析结果比较以及与国际文献分析结果比较表明,在岗位工作职能与任务要求上互为趋同、互为存异,但我国与WHO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职能范围和任务指标的广度、深度及开展工作成熟度上的差距,需要引起业内关注。根据岗位职能与任务要求关联要素词聚类、逻辑树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初步生成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由"理论与方法学运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科技创新与教学指导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5个一级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延拓至二、三级指标。结论:在国家有关文件解析及国内中文期刊文献计量的基础上,对标国际行业组织的论点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反映了国家政府部门有关要求与行业发展趋向及研究聚焦点。通过继续研究不断完善,服务于我国医学装备行业能力建设实践。
杨昊[4](2018)在《项目管理在Y市智慧医疗平台项目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发布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的卫生服务理念和信息化建设思路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也开始由医院单独的应用系统建设向以市(县)为单位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行转变。智慧医疗采用物联网、通信等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构建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优化整合医院间业务流程,科学配置区域医疗资源,实现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缩短病患就诊流程、缩减相关手续、使得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本论文以Y市智慧医疗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项目的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发现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一定的措施及建议供后续项目开发参考。论文先对项目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等理论进行综述,然后对智慧医疗管理平台进行简要的概述,再以此为基础对Y市智慧医疗项目管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寻求满足促进智慧医疗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李慧迎[5](2019)在《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教育的有生力量。如今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再加上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英国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历史悠久,特别是二战后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英国的开放教育资源无论是开放维度还是资源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同时,英国高等教育素以“精英教育”着称,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战后英国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质量文化为分析视角,考察五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及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程序和内外部的质量评估过程,最后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动因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有利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全文由9个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7章。第一章回顾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情况。尽管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英国大学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要追溯到19世纪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本章阐述了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开放背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影响,为理解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探讨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海外办学将本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扩张,消除了学习者在地理空间上的障碍,但它并未降低门槛,也不免费。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和管理模式三类,其质量保障主要由各院校负责。本章试以英国诺丁汉大学为例,介绍了它为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内部评估机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跨国教育评估及专业认证机构的外部评估。第三章考察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大学以“四个开放”为使命,不设门槛,为所有希望实现梦想和潜力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由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材料、热心的员工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开放大学为确保其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并每年发布详细的质量数据。同时,这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的一部分,也要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院校审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估。第四章分析产业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利用技术力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产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在产业大学组织的培训中担任各种角色的员工。产业大学经历了由政府投资到自主经营的过程,为了提升品牌质量,产业大学既要遵循国家标准,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保障措施。作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大学主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组织的评估。第五章阐述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学习项目以“免费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教育”为宗旨,将开放大学的部分优质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是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而且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其资源可以被再次利用。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在开放维度上的重大尝试,开放大学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且行且思。一方面严格确保开放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改进。对于开放学习项目中的资源虽然没有官方评估,但一些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进行的评估可供参考。第六章剖析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是开放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既包括慕课课程也包括慕课平台。慕课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提供者把关,慕课平台的质量则由创建者负责。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布的《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为慕课提供者如何保障质量提供了指南。作为一种新事物,暂时没有官方组织对慕课进行评估,但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七章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审思。战后英国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提供方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驾护航,使开放教育资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传统、国际思潮、供需失衡和技术发展,并指出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强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其开放的维度,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可能,质量文化是理解质量内涵和推进质量管理的关键元素。然而质量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在借鉴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管理机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贾艳婷[6](2019)在《公立医院内部医疗保险管理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不断发展的全民医保体系对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面临的形势,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且兼顾多方利益的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公立医院开展医保管理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实证研究,论证指标体系可行性,综合评价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深入分析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临的难点,提出推动医保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策略。【方法】(1)文献研究法:充分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阅国家医保政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公立医院医保服务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文件和指标体系,界定医保管理质量相关概念,建立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指标体系框架。(2)SWOT-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层面,分析当前公立医院医保管理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构建医保管理SWOT-PEST模型。(3)Delphi专家咨询法:共抽取公立医院医保办主任、医保研究专家等12名,采用十分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对患方、医方和保方)和可及性进行评分。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评分,运用乘积法确定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4)实证研究法:选取湖北省Y市两家服务规模和实力接近的三甲龙头医院开展现场调查。通过医保管理质量机构调查表、参保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卫生技术人员医保服务能力调查表、医保拒付情况调查表收集综合评价指标的实测值;通过对医保办主任、保患纠纷当事人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医院医保管理的实际情况。(5)加权综合指数评价法:基于实证研究获得的指标实测值,采用国家政策文件标准、省市级平均水平或样本均值作为参考值,对实测值标准化后计算各级指标的指数和样本医院的医保管理质量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和对比样本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结果】(1)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法构建的指标体系框架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按千分制权重大小依次为医保质量(226.2)、费用控制(223.8)、患者体验(207.1)、医疗质量(173.8)、工作效率(169.0)。专家咨询积极系数为100%,一级指标权威系数均>0.7,咨询结果具有可信度。Kendall协调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可及性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p均小于0.0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结果:A医院综合指数(1.039)略高于B医院(0.956)。A医院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和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数(0.336、0.186、0.171)高于B医院(0.234、0.172、0.136),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和完成率、医疗收入年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等指标的标准化值显着高于B医院;B医院的医保质量和患者体验指数(0.207、0.207)高于A医院(0.171、0.174),医保拒付率、患者实际支付比例、医护人员对政策的知晓度、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比例以及医保政策告知情况等指标的标准化值较高。样本医院间卫技人员医保政策知晓度、患者满意度、医保政策和全自费项目告知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过程分析结果:一是医保拒付。拒付类型可分为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治疗、不合理使用耗材、医保病历缺陷和总控超支;基于鱼骨图,拒付原因从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外部环境四个维度进行了概括(共17个)。二是保患纠纷。RCA根因分析显示,根本原因包括医患沟通不到位、医务人员缺乏成本意识等人为因素,医保费用审核结算效率过低等流程因素,医保政策培训与落实工作不到位、考核制度不完善等系统因素。此外,基于实证研究对医保管理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水平、考核制度等管理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结论】(1)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能够结合综合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水平,考虑了医、保、患三方利益,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可用于不同时期单家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质量的纵向比较和某一时期多家医院间的横向比较。随着DRGs付费方式改革的推进,病例组合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等指标对于评价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和工作效率等维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通过加权综合指数法使用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2家公立医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判断A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略高于B医院,同时通过各级指标可以鉴别两家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的具体差异,A医院的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和工作效率指数较高,在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收入增长速度控制、医院运行效率方面管理效果更佳。但B医院的医保质量和患者体验指数高于A医院,医保制度建设、医务人员政策培训、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患者体验等工作更为到位。(3)建议:对内,医院要完善三级医保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打造友好、沟通、强执行力的医院文化来推动各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加强单病种管理的精细化、服务流程的精细化、医保管理质量评价的精细化和医保智能监管系统的精细化,做到事前及时提醒、事中实时监控、事后分析反馈;加强医保管理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节约意识和医保服务能力,推动全员参与医保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外,强化谈判意识,增强谈判实力,通过积极主动的对话协商来维护医院的合理利益;加强医患沟通,了解和尊重医保患者个人需求,落实知情同意权,提高医保患者报销待遇。
熊兴江[7](2019)在《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医疗大数据已经变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促进个人健康、促进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据质量是保证医疗大数据发挥其作用的基础,评价数据质量是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对于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的研究相对匮乏,现存的研究大都只注重数据质量的结果,忽视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为了全面地评价医疗大数据质量,助力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构建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医疗大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找寻适合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和模型,筛选相关的指标,为整个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探讨研究,依据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依据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打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样本医疗机构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TOSPSIS法对样本医院进行排名。【结果】本研究以SPO模型为基础,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了初级评价指标体系,初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67个。然后选取了17位卫生信息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专家咨询,一共收到14位专家的回复。基于专家咨询修改初级评价指标体系,增加指标2个,修改指标3个,删除指标9个,最终得到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给指标体系赋予权重,三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结构(0.3167)、过程(0.2333)、结果(0.4500)。基于该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对42家医疗机构数据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了各个样本的数据质量情况以及地区差异,发现当前医疗机构数据质量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数据可靠性、准确性差等问题,并依据调查情况得出42家样本医院的数据质量情况排名。【结论】本研究探索性地将SPO模型应用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来,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医疗大数据质量。从组织、过程、结构三个维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相比于传统只关注数据质量结果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改善医疗大数据的质量。对样本医疗机构的评价结果与其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蒋锋[8](2019)在《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测量和改进一直是医院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医疗质量管理研究多集中在综合医院,对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精神专科医院面临一定的医疗质量滑坡的压力,因此,监测和改进医疗质量是精神专科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承担急、重型精神疾病住院收治任务的省级精神专科医院而言由于精神专科医院的特殊性,综合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无法直接套用到精神专科医院上,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研发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在国际上,针对宏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针对微观层面上的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我国的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使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专家评价模型。在该板块中,首先系统回顾医疗质量理论及测量指标上的研究进展,收集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测量相关的指标。邀请20名相关专业的专家或学者进行专家咨询。经过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专家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共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其中,结果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614,过程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211,结构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175。在结果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基于精神科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疗效指数,其次是出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第二个部分是专家评价模型的应用。将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专家评价模型中的测量指标转化成三套调查表,分别为调查医院基础信息的机构调查表、调查出院患者住院病历相关临床信息的患者调查表(医生部分)、调查出院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患者调查表(患者部分),并通过预试验进行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本研究依托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效果第三方评估项目,开展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的专项评估,收集32所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数据,使用专家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专家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同行心目中的排序基本吻合,专家评价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均可接受。在第三个部分中,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经典医疗质量理论,以专家评价模型为起点,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其进行优化。首先构建出初始模型和饱和模型,再使用32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实证数据,选定饱和模型为研究基础,剔除权重不显着的测量指标,优化得到修正模型。在修正模型中,共有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各测量指标的权重较专家评价模型中的测量指标权重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显着地正向影响过程,过程显着地正向影响结果,结构显着地正向影响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9](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余梅[10](2015)在《基于失败风险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政府信息系统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失败,仍然是摆在信息系统开发面前最大的风险。如何降低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失败风险,是政府和信息系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在研究中发现,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风险可以预先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建立针对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模型,对质量控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降低失败的风险。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在于归纳提炼出降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因素,构建质量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案例进行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试验,验证其实用及适用性,并提出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控制策略。第0章为绪论。由于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现象广泛存在,而公众又希望政府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信息服务质量,因此本文提出,在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来防止系统的最终失败。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和处理失败风险,是防止系统失败的有效途径。以构建质量控制模型的方式来进行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能够将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流程化、结构化和规范化,是提升政府信息系统项目质量,降低失败风险的关键。第1章为文献综述。论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第一方面是国内外学者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现象的研究,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失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与一般私营部门失败的情况存在着差异。第二方面是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类型的研究,论文认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项目宏观管理中的失败风险,项目组织环境中的失败风险,项目实施流程中的失败风险,项目研发技术中的失败风险,以及项目参与者的失败风险。第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的研究。当前的研究关注于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的评价和判断,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也有很多人进行了方法、案例和模型研究,各国政府在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第2章阐述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理论基础。论文讨论了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理论、关键成功因素法和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在信息系统质量控制中贡献的理论、方法、策略和流程,并将此三个理论作为论文构建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结合三种理论和方法,构建科学的、结构化的、规范的,能有效降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第3章分析和提炼针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因素。通过对文献中政府信息系统失败原因的总结,比较政府信息系统失败因素与一般私营部门信息系统失败原因的差异和共同点,结合政府信息系统开发专家参与实践的经验,按照解决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五个方面,论文提炼、整理了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5个大因素,25个子因素。论文从降低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的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描述,并分别给出了在政府信息系统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第4章构建了基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论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七种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相关的模型,认为这些模型提供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方法、流程、理论,为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了借鉴,但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活动,仍然存在着不足。论文通过对质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应当构建基于失败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将分析得出的政府信息系统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各个关键因素,映射到政府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所有参与者的作用,实现政府信息系统项目的全面管理。第5章为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试验。选取某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项目、某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年审业务系统、某航道局网站建设项目,作为案例,通过调查三个政府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活动,试验了模型在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活动中的执行流程和控制方法,并分别考察了三个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结果,对三种类型的政府信息系统各自提出了质量控制策略的建议。第6章为总结与展望,梳理全文的研究,得出结论:质量控制模型是降低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有效方式。质量控制模型要围绕着降低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因素来开展各项活动,论文所构建模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是针对政府信息系统中的失败风险而设计的,通过三个政府信息系统实例的验证,模型能够有效降低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风险。最后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二、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研究 |
1.1 国外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1.1.1 美国 |
1.1.2 加拿大 |
1.1.3 德国 |
1.1.4 瑞典 |
1.1.5 希腊 |
1.1.6 荷兰 |
1.1.7 日本 |
1.1.8 各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 |
1.2 国内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1.2.1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评估指标体系 |
1.2.2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
1.2.3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管理指南 |
1.2.4 康复质控中心康复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1.2.5 CARF认证在我国康复医疗机构的应用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1 研究思路 |
2.1.2 研究过程 |
2.1.3 统计分析 |
2.1.4 质量控制原则 |
2.2 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框架 |
2.2.1 指标分类 |
2.2.2 指标筛选 |
2.3 问卷调查专家情况 |
2.3.1 专家的构成情况及积极系数 |
2.3.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2.3.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2.4 评价指标体系 |
2.4.1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 |
2.4.2 评价指标层次模型 |
2.4.3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2.4.4 评价指标修改 |
2.4.5 评价指标确定 |
2.4.6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和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资料来源 |
3.1.3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3 结果分析 |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
3.3.2 可根据康复医院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指标权重 |
3.4 与TOPSIS方法比较 |
3.4.1 评价方法 |
3.4.2 结果 |
3.4.3 结果分析 |
3.5 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应用中反馈的相关问题与改进策略 |
3.5.1 关于适度指标的评价把握 |
3.5.2 关于评价指标综合评分方法的灵活应用 |
3.5.3 关于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 |
3.5.4 关于康复医疗质量评价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
3.5.5 结合康复医院具体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 |
3.5.6 关于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4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咨询问卷 |
附录 B 基于AHP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层次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 C 层次分析调查问卷判断矩阵结果 |
附录 D TOPSIS法评价指标的正负理想解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主要简历 |
致谢 |
(3)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数据源 |
1.2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工作领域与功能定位 |
2.1.1 我国情况研究 |
2.1.1. 1 国家文件要求 |
2.1.1. 2 职业大典要求 |
2.1.1. 3 学科依托 |
2.1.2 国际现状研究 |
2.1.2. 1 美国 |
2.1.2. 2 加拿大 |
2.1.2. 3 欧洲国家 |
2.1.2. 4 日本 |
2.1.2. 5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盟临床工程分会 |
2.1.2. 6 WHO |
2.2 主要工作职能与任务 |
2.2.1 我国情况研究 |
2.2.1. 1 基于国家有关文件解析的岗位职责与任务能力要求分析 |
2.2.1. 2 我国中文期刊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
2.2.2 国际研究 |
2.2.2. 1 美国 |
2.2.2. 2 加拿大 |
2.2.2. 3 IFMBE-CED |
2.2.2. 4 WHO |
2.3 教育与培训 |
2.3.1 国际CEs毕业后教育与培训知识体系分析 |
2.3.1. 1 美国 |
2.3.1. 2 加拿大 |
2.3.1. 3 日本 |
2.3.1. 4 WHO |
2.3.2 我国现状与发展 |
2.3.3 本科教育对接岗位胜任力研究 |
2.4 与医学装备技术临床操作胜任力相关的专项研究 |
3 讨论与分析 |
3.1 国家文件要素词与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的拟合分析 |
3.1.1 国家及时发布一系列政策有效指导行业发展 |
3.1.2 我国中文期刊计量表明有关研究报道积极响应国家文件要求 |
3.2 我国与国际在岗位功能定位及职能要求的比较 |
3.2.1 国内外医学装备管理与工程技术岗位功能定位和能力要求的比较分析 |
3.2.1. 1 工作领域与功能定位 |
3.2.1. 2 主要职能与任务 |
3.2.2 人员结构差异分析 |
4 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 |
4.1 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 |
4.1.1理论与方法学运用能力 |
4.1.2 技术操作能力 |
4.1.3 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
4.1.4 科技创新技术指导能力 |
4.1.5 持续学习能力 |
4.2 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
5 结论 |
(4)项目管理在Y市智慧医疗平台项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的定义 |
2.2 项目的特征 |
2.3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
2.4 项目管理的特征 |
2.5 项目管理的内容 |
2.6 项目管理的流程 |
第三章 智慧医疗管理平台功能分析 |
3.1 智慧医疗介绍 |
3.2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 |
3.2.1 人口健康信息化总体需求 |
3.2.2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
3.2.3 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
3.2.4 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
3.2.5 综合卫生管理需求 |
3.2.6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需求 |
3.3 智慧医疗管理平台 |
3.3.1 平台服务组件 |
3.3.2 数据交换平台 |
3.3.3 数据质量控制 |
3.4 基于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 |
3.4.1 全民健康服务门户 |
3.4.2 健康档案共享调阅系统 |
3.4.3 互联网就医便民服务平台 |
3.5 智慧医疗管理平台与各业务系统间的对接实现 |
3.5.1 平台与系统互联的数据需求 |
3.5.2 对接方式 |
第四章 智慧医疗项目实施与管理 |
4.1 智慧医疗项目实施管理总体框架 |
4.1.1 项目实施方法总论 |
4.1.2 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
4.2 项目风险管理 |
4.2.1 风险的识别 |
4.2.2 风险管理过程 |
4.2.3 风险的评估 |
4.2.4 风险的应对 |
4.2.5 风险的控制 |
4.3 项目质量管理 |
4.3.1 PDCA质量管理理论 |
4.3.2 质量规划 |
4.3.3 质量保证 |
4.3.4 本项目质量保证工作 |
4.3.5 质量控制 |
4.3.6 本项目质量保证措施及方法 |
4.4 项目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 |
4.4.1 项目组织原则 |
4.4.2 项目组织结构及主要职责 |
4.4.3 人员配置策略 |
4.4.4 项目团队建设 |
4.4.5 人员培训方案 |
第五章 智慧医疗项目管理的总结 |
5.1 智慧医疗项目价值体现 |
5.2 智慧医疗平台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开放教育资源被广泛关注 |
(二)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需求的兴起 |
(三)战后英国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成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开放 |
(二)教育资源 |
(三)开放教育资源 |
(四)质量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 |
(二)关于英国开放教育及其资源的研究 |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
(四)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
(五)文献评析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六、研究视角及思路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回顾 |
第一节 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 |
一、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背景 |
二、考试机构时期的学位管理 |
三、联邦制大学时期的学位管理 |
四、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影响 |
第二节 大学推广运动中的开放教育资源 |
一、大学推广运动的缘起 |
二、大学推广运动中大学开放的特色资源 |
三、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意义 |
第二章 海外办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海外办学 |
一、殖民地时期的海外办学 |
二、现代英国的海外办学 |
第二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课程开发与审批 |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 |
三、教学管理与支持 |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三章 开放大学:基于教育公平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特色 |
一、开放大学的创建背景 |
二、开放大学的特色 |
第二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材料 |
二、培养热心远程教育的员工 |
三、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 |
第三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四章 产业大学:促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产业大学的成立与特色 |
一、产业大学的成立背景 |
二、产业大学的特点 |
第二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
二、严格要求的员工队伍 |
第三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五章 开放学习项目:向全世界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和特点 |
一、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 |
二、开放学习项目的特色 |
第二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严谨的课程材料转换流程 |
二、明确的第三方材料使用标准 |
第三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六章 英国慕课:以社会互动为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英国慕课的产生及发展 |
一、慕课的产生 |
二、英国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
第二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慕课课程的组织方式 |
二、《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 |
第三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七章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审思 |
第一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 |
一、丰富多彩的开放资源 |
二、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 |
三、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 |
第二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 |
一、文化传统: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本 |
二、国际思潮: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缘 |
三、供需失衡: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因 |
四、技术发展: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力 |
第三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启示 |
一、坚持开放资源的多样性 |
二、鼓励资源标准的内生性 |
三、倡导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
四、关注资源质量的反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公立医院内部医疗保险管理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质量 |
1.2.2 公立医院医保质量 |
1.2.3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 |
1.2.4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 |
1.2.5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1.4.3 实证研究法 |
1.4.4 综合指数评价法 |
1.4.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1.5 技术路线 |
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现状研究 |
2.1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的基本情况 |
2.1.1 公立医院医保质量管理体系 |
2.1.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科室与人才队伍 |
2.2 医院与医保部门的医保管理职能对比 |
2.2.1 我国公立医院与医保部门职能对比分析 |
2.2.2 境外医保部门与定点医院之间的关系 |
2.3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医院医保管理新形势分析 |
2.3.1 内部优势 |
2.3.2 内部劣势 |
2.3.3 外部机会 |
2.3.4 外部威胁 |
2.3.5 SWOT-PEST模型构建 |
3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
3.1.1 构建思路 |
3.1.2 构建原则 |
3.1.3 基本框架 |
3.2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3.2.1 专家咨询基本情况 |
3.2.2 第一轮专家咨询 |
3.2.3 第二轮专家咨询 |
3.3 各级指标权重计算 |
3.4 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
3.5 指标描述 |
4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
4.1 基于实证研究的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综合评价 |
4.1.1 样本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
4.1.2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4.1.3 资料来源与整理 |
4.1.4 医保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4.1.5 卫生技术人员医保服务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4.1.6 样本医院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
4.1.7 医保管理质量综合评价 |
4.2 基于实证研究的医院医保管理过程分析 |
4.2.1 基于鱼骨图的医保拒付分析 |
4.2.2 保患纠纷的RCA根因分析 |
4.2.3 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分析 |
4.2.4 医保信息化管理水平分析 |
4.2.5 医院内部医保考核制度分析 |
5 讨论 |
5.1 公立医保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讨论 |
5.1.1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5.1.2 医保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案例讨论 |
5.2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临的问题 |
5.2.1 内部难点 |
5.2.2 外部挑战 |
6 新形势下提升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的策略 |
6.1 完善医保管理体系,推动多部门联动协作 |
6.2 明确医保办职能定位,推动医保管理职业人才队伍建设 |
6.3 提升医保管理质量,推动医保精细化管理 |
6.4 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推动全员参与医保管理 |
6.5 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谈判对话,推动平等协商 |
7 小结 |
7.1 研究的创新性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本研究所用调查表 |
附件3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质量评价访谈提纲 |
(7)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方法 |
3.2 技术路线 |
4 评价框架 |
4.1 评价对象 |
4.2 评价目标 |
4.3 评价模型 |
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5.2 评价指标初选 |
5.3 专家咨询 |
5.3.1 专家咨询结果 |
5.3.2 指标权重确定 |
5.4 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6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6.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6.2 评价结果 |
6.3 评价结果分析 |
7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启示 |
7.3 建议 |
8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8.1 局限性 |
8.2 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与治理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初级指标来源 |
附录3 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
附录4 专家咨询计算结果 |
附录5 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质量测评问卷 |
(8)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第一节 医疗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医疗质量评价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发展 |
第三节 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医疗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四节 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资料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五节 统计方法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七节 质量控制 |
第四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一节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的一般步骤 |
第二节 评价框架的选择 |
第三节 候选指标池的发展 |
第四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一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二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三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现场调查的实施 |
第四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现场调查结果 |
第六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专家评价模型的测量结果 |
第七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专家评价模型的评价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PLS-SEM建立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实证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
第二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步骤 |
第三节 PLS-SEM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数中的应用 |
第四节 PLS-SEM中的阶层成分模式 |
第五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实证评价模型 |
第六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实证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修正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 |
第一节 外部权重系数检验 |
第二节 路径系数检验 |
第三节 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检验 |
第四节 修正模型的其他检验 |
第八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修正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一节 综合评价结果排序 |
第二节 修正模型综合评价结果的聚类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四节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
第五节 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住院病案首页 |
附录2 第一轮改良德尔菲法征求意见问卷 |
附录3 第二轮改良德尔菲法征求意见问卷 |
附录4 第二Plus轮改良德尔菲法征求意见问卷 |
附录5 层次分析法征求意见问卷 |
附录6 机构调查表 |
附录7 患者调查表(医生部分) |
附录8 患者调查表(患者部分) |
附录9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失败风险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1.1 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现象广泛存在 |
0.1.2 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系统服务时质量是首选要素 |
0.1.3 质量控制是防止系统失败的有效途径 |
0.1.4 质量控制模型在提升信息系统服务效率中具有关键作用 |
0.2 研究意义 |
0.2.1 理论意义 |
0.2.2 现实意义 |
0.3 研究目标 |
0.4 研究框架 |
0.4.1 本文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
0.4.2 研究内容 |
0.4.3 研究方法 |
0.4.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0.4.5 创新点 |
1 相关研究综述 |
1.1 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风险现象的研究 |
1.2 对政府信息系统的失败风险类型的研究 |
1.2.1 项目宏观管理的失败风险 |
1.2.2 项目组织环境的失败风险 |
1.2.3 项目实施流程的失败风险 |
1.2.4 项目研发技术的失败风险 |
1.2.5 项目参与者的失败风险 |
1.3 基于失败风险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研究 |
1.3.1 对政府信息系统的评价和判断研究 |
1.3.2 对政府信息系统的质量研究 |
2 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理论 |
2.1.1 全面软件质量管理理论的内容 |
2.1.2 全面软件质量管理在本研究应用的可行性 |
2.2 关键成功因素法 |
2.2.1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含义 |
2.2.2 关键成功因素的提取方法 |
2.2.3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应用流程 |
2.3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
2.3.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基本模型 |
2.3.2 软件生命周期常见类型 |
2.3.3 本文中使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
3 降低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因素及其控制方式 |
3.1 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流程 |
3.2 基于降低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因素构成 |
3.2.1 项目宏观管理因素 |
3.2.2 项目组织环境因素 |
3.2.3 项目实施流程因素 |
3.2.4 项目研发技术因素 |
3.2.5 项目参与者因素 |
3.3 降低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方式 |
3.3.1 项目宏观管理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式 |
3.3.2 项目组织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式 |
3.3.3 项目实施流程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式 |
3.3.4 项目研发技术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式 |
3.3.5 项目参与者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式 |
4 基于失败风险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构建 |
4.1 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构建的必要性 |
4.1.1 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作用 |
4.1.2 现有模型对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适应性评估 |
4.1.3 构建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必要性 |
4.2 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
4.3 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 |
4.3.1 矩阵构成 |
4.3.2 功能阐述 |
4.3.3 质量控制模型中各因素的内在联系 |
4.3.4 质量控制模型的实施流程 |
4.4 质量控制模型对不同类型政府信息系统的适应性 |
4.4.1 政府业务流程角度的政府信息系统类型划分 |
4.4.2 模型在三种政府信息系统中的适应性 |
5 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试验 |
5.1 政府业务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模型应用试验 |
5.1.1 某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年审业务系统项目情况调研 |
5.1.2 某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年审业务系统的质量控制模型验证 |
5.1.3 降低政府业务系统项目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建议 |
5.2 政府平台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模型应用试验 |
5.2.1 某市电子政务内网项目情况调研 |
5.2.2 某市电子政务内网的质量控制模型验证 |
5.2.3 降低政府平台系统项目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建议 |
5.3 政府网站的质量控制模型应用试验 |
5.3.1 某航道局网站项目情况调研 |
5.3.2 某航道局网站的质量控制模型验证 |
5.3.3 降低政府网站项目失败风险的质量控制建议 |
5.4 试验结果对质量控制模型有效性的验证 |
6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中对政府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分析 |
附录2 STANDISH的信息系统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四、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康复医院康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关欣. 军事科学院, 2021(02)
- [2]A制药公司质量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D]. 周燕. 东南大学, 2020
- [3]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J]. 李志勇,孙晓伟,钟银保,吴航,严汉民,李鹏伟,曾凯,赵自林,崔泽实.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 [4]项目管理在Y市智慧医疗平台项目中的应用[D]. 杨昊.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5]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D]. 李慧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公立医院内部医疗保险管理质量评价研究[D]. 贾艳婷.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熊兴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蒋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9]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10]基于失败风险视角的政府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研究[D]. 余梅. 武汉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