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高学贵[1](2011)在《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作为一个农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民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制约着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民教育政策是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农民教育目标所制定的关于农民教育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与农民教育有关的各项法令、规范、计划、纲要、措施、办法和条例等的政策文本及其总和,对农民教育目标、方针、原则、途径、方法和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行政要求,它为农民教育提供指导、规范和保障,规约着农民教育的实施。然而,当前我国的农民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的地位薄弱,长期被边缘化,政策零落分散,功能定位模糊,难以发挥有效引领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发展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按照讨论农民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农民教育政策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民教育政策未来发展建议的分析思路,系统探讨了农民教育政策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其破解途径,为未来农民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文主体框架包括如下八章内容。绪论部分阐述了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的选题缘由,系统梳理了“三农问题”研究、农民教育研究、国内外农民教育情况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和农民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研究状况,主要解决了为什么研究、研究基础与研究设计的问题。第一章“我国农民教育政策概述”,对农民、农民教育以及农民教育政策的内涵与外延做了清晰界定,集中阐述了农民教育政策在目标性、多功能性、权威性、稳定性等政策共同属性之外所表现的补偿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特征,明确农民教育政策所具有的引领功能、规范功能与保障功能。第二章“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按照古代、近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顺序从古至今厘清了不同阶段农民教育政策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成功经验,勾勒出农民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并以史为鉴,为完善当前农民教育政策提供历史启示。第三章“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检视”,以公平、法制、科学和效率的价值追求审视当前的农民教育政策,发现由于农民教育政策决策与执行权力集中,机制不健全;农民教育政策涉猎部门较多,协调配合不力;农民教育政策的运行环境不佳,缺乏法律保障;农民教育研究力量薄弱,农民教育政策的理论氛围不浓等因素限制,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存在着内容滞后与缺失、决策专断与“离农”、政策解释与宣传不足、执行偏差与随意等诸多问题。第四章“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分别从理论与现实的视角出发挖掘破解农民教育政策问题、促进农民教育政策发展应遵循的价值主旨和实践依据,站在人力资本开发与投资理论、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公共政策设计理论的理论立场探寻发展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应然路径。第五章“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思路”,试图从建构我国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入手,层层深入,以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为基础,完善农民教育政策内容为条件,规范农民教育政策执行为途径,在平台、内容和过程等方面整体提升农民教育政策的质量,促进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第六章“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核心任务”,聚焦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重心,围绕关系农民基本文化素质的文化教育与关系农民生存质量的技能教育的政策优化问题,在农民扫盲教育与农民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明晰了进一步优化农民文化教育政策和进一步强化农民技能教育政策的发展任务。第七章“保障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措施建议”,基于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过程的实质需求,以指向于农民教育实践、服务于农民教育实践为目的,提出推进农民教育政策决策咨询的民主化进程、完善农民教育政策监督宣传机制、加强农民教育政策管理机构建设以及重视农民教育政策的整体评估等保障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措施建议。
田维君[2](2005)在《农民教育与全面小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本世纪头20 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基础,是胜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根本在发展农民教育。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总体小康水平不高,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农民教育落后。因为农民教育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建设农村民主政治、保证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基础,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基础。所以,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我国的农民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离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建设与农村实际相符合、满足农民真正需要的农民教育体系。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发展农民教育与建设全面小康的关系上,分“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发展农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基础、教育创新是发展农民教育的灵魂”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农民教育的意义、作用和措施。
陈遇春[3](2003)在《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 21 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针对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农民教育为着眼点,以农民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现阶段农民的基本状况、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特点、政府及社会的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以此把握和分析农民职业教育的供求矛盾;充分运用教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探索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提出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目标,并着力进行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出政府、社会、民间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致富、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新框架;继而对农民职业教育施教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 5 种行之有效的施教模式;研究了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保障系统,并重点分析了投资保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投资保障的建议。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立题背景和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状况,说明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开宗明义,表达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论述了现阶段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目标,重点阐述了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农民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农民的经济状况、文化素质、职业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弄清了农民职业教育研究主体的基本特征。第三章:以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农民概念的演化、发展,阐释了农民概念的内涵、农民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力资本学说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学说等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基<WP=5>II 21 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础,并针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过程的特殊性,探讨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特点和规律。本章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视角,创新性地论述了农民、农民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农民职业教育就是对具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施行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相关职业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以及相应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出了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包括生产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点,并由此构建了农民职业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框架。第四章:以大量、丰富而可靠的调研资料为基础,梳理了我国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倾向和特征,包括需求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等,总结归纳了现阶段国家、社会组织的教育供给状况,理清了教育供需矛盾,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目标。本章把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研究运用到教育现状实证研究中,准确、有效地把握了农民职业教育的供求矛盾。第五章:站在理论研究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民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新阶段农民职业教育的构成体系、体系创新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各子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创新途径;提出了政府、社会、民间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致富、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第六章:提出了农民职业教育的施教模式的概念,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农民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 5 种典型的农民职业教育施教模式。第七章:简要论述了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保障系统的主要因素及其改进思路,重点分析了投资保障的成效、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保障的建议。
沈传亮,刘继林[4](2002)在《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文中认为农民教育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领域 ,在农业入世的背景下 ,农民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但我国的农民教育现状 ,却十分令人担忧。本文从加强农民入世教育、国家社会农民携手、农民教育制度创新三方面探讨了农民教育的路径问题。
二、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社会发展亟待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
(二) 发展农民教育,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 |
(三) 发展农民教育,必须强化农民教育政策,加强农民教育政策研究 |
二、文献综述 |
(一) 农业、农村、农民的相关研究 |
(二) 农民教育的相关研究 |
(三) 国外农民教育情况的相关研究 |
(四) 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 |
(五) 农民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 |
(六) 已有研究述评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创新 |
第一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概述 |
一、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内涵 |
(一) 农民 |
(二) 农民教育 |
(三) 农民教育政策 |
二、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一) 补偿性 |
(二) 公益性 |
(三) 社会性 |
三、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功能 |
(一) 引领功能 |
(二) 规范功能 |
(三) 保障功能 |
第二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 |
一、我国古代农民教育政策溯源 |
二、我国近代的农民教育政策 |
(一) 乡村教育运动体现的农民教育政策思想 |
(二) 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民教育政策思想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教育政策 |
(一) 1949-1966年间的农民教育政策 |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民教育政策 |
(三) 20世纪80-90年代时期的农民教育政策 |
(四) 新世纪以来的农民教育政策 |
四、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经验启示与时代特征 |
(一) 经验启示 |
(二) 时代特征 |
第三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检视 |
一、农民教育政策现存的问题剖析 |
(一) 农民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滞后与缺失 |
(二) 农民教育政策决策的专断与"离农" |
(三) 农民教育政策解释与宣传的不足 |
(四) 农民教育政策执行的偏差与随意 |
二、农民教育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一) 农民教育政策决策与执行权力集中,机制不健全 |
(二) 农民教育政策牵涉部门较多,协调配合不力 |
(三) 农民教育政策的运行环境不佳,缺乏法律保障 |
(四) 农民教育研究力量薄弱,农民教育政策探讨的理论氛围不浓 |
第四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 |
一、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 人力资本开发与投资理论 |
(二) 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 |
(三) 公共政策设计理论 |
二、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现实动力 |
(一) 农民教育的现实要求和理想 |
(二)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延续与发展 |
第五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思路 |
一、建构我国农民教育政策体系 |
(一) 明晰农民教育在国家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
(二) 研究基于农民终身学习发展为中心的农民教育体系 |
(三) 建构不断促进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 |
二、完善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内容 |
(一) 部门文件是农民教育政策设计的突破口 |
(二) 关于农民教育部门文件的基本结构 |
(三) 关于农民教育的部门文件的具体内容 |
三、规范我国农民教育政策执行 |
(一) 规范我国农民教育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 |
(二) 规范我国农民教育政策执行的具体要义 |
第六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核心任务 |
一、进一步优化农民文化教育政策 |
(一) 我国的扫盲运动及成绩 |
(二) 新时期我国扫盲教育的特点和具体方式 |
(三) 新时期推进扫盲教育的重要性 |
(四) 进一步加强扫盲教育的对策研究 |
(五) 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二、进一步强化农民技能教育政策 |
(一) 发展农民技能教育的意义 |
(二) 农民技能教育政策和发展现状 |
(三) 改进农民技能教育政策的建议 |
第七章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的保障措施 |
一、推进农民教育政策决策咨询的民主化进程 |
二、完善农民教育政策监督宣传机制 |
三、加强农民教育政策管理机构建设 |
四、重视农民教育政策的整体评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农民教育与全面小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
(一)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历史性的跨越 |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
(三) 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 |
二、发展农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基础 |
(一) 发展农民教育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
(二) 发展农民教育是建设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 |
(三) 发展农民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 |
三、教育创新是发展农民教育的灵魂 |
(一) 教育创新是发展农民教育的不竭动力 |
(二) 与农俱进是发展农民教育的本质要求 |
(三) 完善体系是深化农民教育的重要举措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
1.1 立题的背景和依据 |
1.1.1 农民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
1.1.2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1.1.3 农民教育理论有待创新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与目的 |
1.3 国内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状况 |
1.3.1 高等学校的实证性研究 |
1.3.2 政府部门的改进性研究 |
1.3.3 农业学校的有效性研究 |
1.4 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状况 |
1.4.1 大职业教育观念已基本确定 |
1.4.2 政府及其他权益者的角色重新定位 |
1.4.3 农民职业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1.4.4 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多样化 |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特色与可能创新之处 |
1.7 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框架结构 |
第二章 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
2.1 国民经济发展为农民职业教育创造了新环境 |
2.1.1 国民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
2.1.2 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昭示着农民职业教育的巨大潜能 |
2.1.3 经济发展的目标对农村劳动力的改善提出新要求 |
2.2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
2.2.1 农业发展新阶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2 农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2.3 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 |
2.3.1 农村城镇化节奏的加快 |
2.3.2 农村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 |
2.4 新世纪我国农民的总体状况与基本特征 |
2.4.1 我国农村人口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
2.4.2 农民的收支状况与基本特征 |
2.4.3 农民就业结构与劳动力流动情况 |
2.4.4 农民文化素质状况 |
2.4.5 农民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及行为模式的转变 |
2.5 农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5.1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
2.5.2 新阶段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 |
第三章 农民职业教育及其教学过程理论 |
3.1 农民概念的研究 |
3.1.1 农民概念研究综述 |
3.1.2 农民概念的界定 |
3.2 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及目标 |
3.2.1 农民职业教育的内涵 |
3.2.2 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 |
3.3 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3.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3.3.2 人力资本学说 |
3.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4 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 |
3.4.1 农民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
3.4.2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
3.4.3 农民职业教育的远程化 |
第四章 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
4.1 农民教育需求的现状 |
4.1.1 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总体特征 |
4.1.2 教育内容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
4.1.3 教育组织方式选择更加理性 |
4.1.4 区域性差异更加明显 |
4.2 影响农民教育需求的原因分析 |
4.2.1 现行体制和政府行为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
4.2.2 农民缺乏满足自身教育需求的能力 |
4.2.3 缺乏满足农民教育需求的机构 |
4.2.4 教学效果影响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
4.2.5 农民接受教育的时间受限 |
4.3 现阶段农民职业教育的供给 |
4.3.1 目前农民职业教育供给的基本类型 |
4.3.2 农民职业教育供给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 |
4.4 扩大和满足农民教育需求的空间和可能性 |
4.4.1 政府投入和管理必不可少 |
4.4.2 投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
4.4.3 各种教育资源要全面整合 |
4.4.4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教育的物质基础 |
4.4.5 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农民教育需求新空间 |
第五章 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
5.1 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 |
5.1.1 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成 |
5.1.2 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
5.1.3 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
5.2 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系 |
5.2.1 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构成 |
5.2.2 农民职业教育目标体系的创新 |
5.3 农民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 |
5.3.1 农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构成 |
5.3.2 农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调整与优化 |
5.4 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
5.4.1 农民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成 |
5.4.2 农民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
5.4.3 农民职业教育实现远程化是教学形式的必然选择 |
5.5 农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
5.5.1 农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构成 |
5.5.2 农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
5.5.3 农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 |
第六章 农民职业教育施教模式研究 |
6.1 农民职业教育施教模式的内涵研究 |
6.1.1 模式概念和功能 |
6.1.2 农民职业教育施教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
6.2 农民职业教育施教模式的要素分析 |
6.2.1 专业设置模式 |
6.2.2 课程构成形态 |
6.2.3 教育途径 |
6.2.4 教学运行机制 |
6.2.5 教学组织形式 |
6.3 农民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 |
6.3.1 企业带动模式 |
6.3.2 创业培植模式 |
6.3.3 学校教育模式 |
6.3.4 就业牵动培训模式 |
6.3.5 农业推广模式 |
第七章 农民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研究 |
7.1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保障系统 |
7.1.1 农民职业教育的法规政策 |
7.1.2 农民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
7.1.3 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 |
7.2 农民职业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保障的对策 |
7.2.1 农民职业教育法规建设 |
7.2.2 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专门化 |
7.2.3 建立农民职业教育的“终身制”体制 |
7.3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 |
7.3.1 农民职业教育投资成效显着 |
7.3.2 农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
7.3.3 农民职业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 |
7.3.4 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
7.4 解决农民职业教育投资问题的建议 |
7.4.1 建立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新观念 |
7.4.2 建立完备的农民职业教育财政体制 |
7.4.3 增加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主体 |
7.4.4 改善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结构 |
7.4.5 整合农民职业教育资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 高学贵. 西南大学, 2011(06)
- [2]农民教育与全面小康研究[D]. 田维君. 四川师范大学, 2005(08)
- [3]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 陈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1)
- [4]入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J]. 沈传亮,刘继林. 兰州学刊,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