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所致精神症状8例观察与护理

甲硝唑所致精神症状8例观察与护理

一、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安敏美[1](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韦艳飞[2](2001)在《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文中指出

方向红,鲁刚,王金菊,罗小玲,朱立亚[3](2010)在《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引起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统计1998年1月—2009年6月60岁以上病人,记录68例术后谵妄病人的术前疾病、手术种类、术中及术后用药等,并控制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疼痛因素、药物因素、体位因素等,在术前、术后、出院后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发生术后谵妄的老年病人中术前有各种内科疾病的占100%,术前用药中阿托品占95.6%,甲硝唑占86.8%,胃肠外营养(TPN)占63.2%。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护理措施后,68例病人24h至1周内好转,绝大多数3d内好转。[结论]老年术后谵妄与术前已存内科疾病、术前使用阿托品、甲硝唑等用药及胃肠外营养等有关。应明确各种高危因素并采用相应细致的护理措施。

黄文生[4](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指出

刘光桥[5](2021)在《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P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证候积分、临床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观察,探讨“胃病从气论治”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本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符合诊断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使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在治疗的过程中门诊定期复诊;记录并比较前后两组主证积分、次症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证候积分、临床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情况,来评估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有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符合终止标准,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为57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主证、次证及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证、次证及总证候积分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单项证候积分分别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痛或胀、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及大便溏薄的证候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组内对胃痛或胀、胁胀或痛、食欲不振、嗳气、烦躁易怒及大便溏薄的证候积分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经对胃痛或胀、食欲不振、嗳气、烦躁易怒及大便溏薄的证候积分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能改善胃痛或胀、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及大便溏薄的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在改善胃痛或胀、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及大便溏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5.复发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7.4%,对照组复发率47.6%,两组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0.05),表明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安全性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覃秀容[6](2021)在《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大黄煎剂对H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大黄煎剂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H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的影响,探讨大黄煎剂治疗HE的部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将64例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进行编码,根据Stata SE15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大黄煎剂组)和对照组(乳果糖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予大黄煎剂(大黄30g乌梅30g)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乳果糖保留灌肠。疗程为7天。比较、分析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E分级情况、肝功能(TBIL、ALT、ALB)、血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1)本研究纳入64例患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其中对照组剔除1例(因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脱落1例(自动出院);治疗组脱落2例(自动出院),剔除、脱落病例因数据不全,故未纳入最终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者共60例。(2)基础资料的差异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HE分级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均衡可比性。(3)HE分级情况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E分级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和治疗组HE分级改善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E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HE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苏醒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功能(TBIL、ALT、ALB)、血氨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氨均较治疗前下降,TBIL、ALT指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血氨水平下降幅度更大,TBIL、ALT好转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ALB比较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HE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同期对照组更明显,P<0.05。(7)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8)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6下降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MMSE、HDS-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MMSE、HDS-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2)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优于乳果糖保留灌肠,可能与结肠粘膜吸收后发挥降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作用相关。

二、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2.1 毒性反应
        2.2 变态反应
        2.3 二重感染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青霉素类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 头孢菌素类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3 喹诺酮类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4 硝基咪唑类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5 大环内酯类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6 碳青酶烯类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7 糖肽类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8 氨基糖苷类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第五章 讨论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1.1 变态反应
        1.2 神经系统毒性
        1.3 双硫仑样反应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观察及护理
3 讨 论

(3)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式与药物的使用
    1.3 谵妄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时间
2 护理
    2.1 术前预防
    2.2 心理支持
    2.3 密切观察病情
    2.4 创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2.5 预防低氧血症
3 结果
4 讨论
    4.1 老年病人术后谵妄原因分析
        4.1.1 内科疾病
        4.1.2 药物作用
        4.1.3 疼痛
        4.1.4 缺氧
    4.2 采取各项措施可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5)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P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CG的认识
        1.1 定义及诊断
        1.2 流行病学现状
        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CG的治疗
    2.中医对CG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4.肝郁脾虚型CG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治疗
        1.1 患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
        2.3 方法
        2.4 观察内容
        2.5 临床疗效判定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病例收集情况
        3.2 一般数据分析比较
        3.3 治疗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肝郁与脾虚,关系密切
    2.胃病从气论治
    3.强调中西互补
        3.1 中医对CG的认识
        3.2 西医对CG的认识
        3.3 注重中西并重
    4.药物分析
        4.1 中药组方、药理研究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依据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
        5.2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5.3 本研究对肝郁脾虚型CG患者的安全性
        5.4 复发率情况
        5.5 对比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1.1 定义及分型分级
        1.2 流行病学
        1.3 病因
        1.4 发病机制
        1.5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
        2.3 病机
        2.4 辨证分型
        2.5 论治
    3 导师治疗肝性脑病的学术思想
        3.1 “通腑开窍、通腑保肝”法的理论渊源
        3.2 导师对肝性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1.7 病例试验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3.3 安全性比较
    4 讨论
        4.1 大黄煎剂的组方及药理研究
        4.2 临床疗效分析
    5 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2]甲硝唑致精神症状8例的观察及护理[J]. 韦艳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S1)
  • [3]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J]. 方向红,鲁刚,王金菊,罗小玲,朱立亚. 全科护理, 2010(09)
  • [4]《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 [5]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P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光桥.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D]. 覃秀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甲硝唑所致精神症状8例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