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

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

一、本刊评出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郭静雨[1](2021)在《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橡胶机械工业取得了从零到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的瞩目成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制造各种现代化橡机装备的国家。当前我国从事橡机装备生产的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占全球总量的1/3以上,随着工业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中国橡机装备。R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和技术优势集中在橡机制造领域,是当前国内橡胶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橡机装备业务规模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销售收入已连续9年取得全球橡机制造企业前三位置。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复苏态势疲软,市场环境复杂多变,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橡机装备业务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成为当前公司战略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以经典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战略分析工具对R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R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有:“中国橡胶工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持;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对橡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对橡机装备智能升级的促进。外部威胁有:世界经济发展复苏态势疲软,行业发展整体受阻,限制了橡机装备的需求量;行业内大公司化趋势明显,行业洗牌、整合加速;头部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导致R公司橡机装备不再有明显技术优势等等。R公司的内部优势有:生产、加工能力强、精度高;橡机装备多样,覆盖轮胎生产全线的80%以上;研发能力强,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知识积累;起草、制定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拥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国内外广泛的客户资源和营销服务网络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的内部劣势有:海外市场销售占比小;对新行业市场开拓缺乏经验;薪酬体系、激励政策效果不佳,有人才流失风险;供应商和客户账款管理需要完善等等。在对R公司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制订和优选,确定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应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对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环节进行分析识别,确定从生产、技术研发、营销、售后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明确“橡机装备智能升级”为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重点。并从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财务、信息化方面提出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学习型组织、优化总部职能部门岗位结构、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等,支持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帮助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和持续竞争优势。

孙昊德[2](2018)在《中国近现代建筑摄影历史研究1844-199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摄影,作为最早的摄影题材,为建成环境中的内容,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形象”,成为一系列视觉的衍生物,使得建筑的意义得以被理解、传播和具化,进而在特定社会以及文化场域中,建构一个建筑的视觉文化体系。面对这一横亘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端和当下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之间的议题,该研究立足于对建筑摄影本源性的思考:如何理解建筑摄影这一看似概念宽泛而具有明确范式的系统;“中国建筑摄影”如何在一个视觉文化体系中构建自己的历史框架;中国建筑的现代性与视觉如何相互作用。基于这些思考,本文首先为“建筑摄影”这一概念构建更为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即将其视作建筑学意义通过摄影的“视觉装置”,在特定场域内投射的“机制”,而不仅仅是一个图像的结果。与此同时,本文立足“中国”,这一地理边界以及传播场域内的建筑摄影活动,挖掘建筑视觉文化建构主体从西方到本土的过渡。本文以摄影制产为线索,针对制产的特征转变,梳理出相应的历史断代,并深度挖掘特定历史时期,建筑摄影的视觉特征、表达维度、图像风格,以及同建筑学发展的互动机制。中国建筑摄影近代历史阶段,滥觞于1844年摄影术传入的历史原点,呈现从西方主体的经典观看,向科学以及本土现代性视觉建构的转型。随着1927年前后,中国现代建筑学与实践体系的建立、专业传播场域的设立以及中国社会的普遍的现代化,建筑摄影的制产模式呈现了根本的转向,并以此为契机,走入了现代的历史阶段。期间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摄影制产呈现出强烈的集体组织与意志,并发展出了相应的“形象-技术-意涵”的风格表达。以“文革”的结束与改革开放为契机,建筑摄影进入了语义扩张的表现时代,并终止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集体性制产模式的逐渐消解,以及技术与传播模式的更迭。在理论研究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挖掘、口述的历史归纳、以及多渠道图像和文献整理,建立起建筑学与摄影学的交叉研究体系,进行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摄影历史的断代与建构。同时,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中国建筑的视觉现代性议题,也为建筑摄影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法的理论架构。

苏青,李娜,李慧政[3](2008)在《50个瞬间见证中国科协发展历程》文中认为2008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为了向读者介绍中国科协5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编辑部选择了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50个重要瞬间,以见证中国科协的发展历程。这50个瞬间分别为:①学术活动:5学会"文革"后率先恢复专题学术会议,"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设立,举办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创办青年科学家论坛,召开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携手迎接新世纪研讨会,中国科协确立年会制度,创立博士生学术年会制度,举办首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启动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创办"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建立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制度;②科普工作:《机械工人速成看图》出版并在全国推广,全国职工科普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召开,举办科学家、劳动模范与首都中学生大型谈话会,召开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编纂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召开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③重要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科协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④基础建设:《知识就是力量》创刊,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北京科学会堂开放,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科技导报》创刊,中国科学技术馆建成,中国数字科技馆荣获联合国"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⑤重大事件:科协组织得到全面恢复,参加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恢复全国政协组成单位,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馆,确立"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⑥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制订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基层组织"被写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颁布实施,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⑦重大活动(计划):设立"全国科普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启动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举办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组织开展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冯立新[4](2008)在《信息广场》文中研究说明成思危:改革30年核心是制度创新本刊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以学者身份表示,中国30

舒畅[5](2003)在《2002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大新闻》文中指出

晓雨[6](1997)在《1997年农用运输车行业任重道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本刊评出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本刊评出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1)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2 橡胶机械行业研究综述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环境
        3.2.2 竞争环境
    3.3 外部环境评价
        3.3.1 机会
        3.3.2 威胁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概况
    4.2 价值链分析
        4.2.1 基本活动
        4.2.2 辅助活动
    4.3 内部环境评价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5章 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使命、愿景与目标
    5.2 战略选择
        5.2.1 SWOT矩阵
        5.2.2 QSPM矩阵分析
    5.3 战略实施
        5.3.1 生产
        5.3.2 研发
        5.3.3 营销
        5.3.4 客户服务
第6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企业文化保障
    6.2 组织管理保障
    6.3 人力资源保障
    6.4 企业财务保障
    6.5 信息化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中国近现代建筑摄影历史研究1844-199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概述
        1.1.1 信息时代的建筑摄影“困局”
        1.1.2 建筑摄影的“中国性”
        1.1.3 本土建筑学研究中系统性的建筑摄影历史理论研究亟待填补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的议题——建筑的视觉性
        1.2.2 研究的跨度——近现代
        1.2.3 研究的场域——以“中国”为地理空间和传播上的限定
    1.3 研究综述
        1.3.1 以建筑学切入的研究
        1.3.2 以摄影和图像学切入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建筑摄影的制产、表达与意义
    2.1 本章引论
    2.2 以摄影制产为线索
        2.2.1 意图:提供建成环境的可读
        2.2.2 技术:前置的建筑摄影方法
        2.2.3 媒介:摄影视觉的观看结构
    2.3 以建筑摄影表达维度为切入
        2.3.1 建筑表现
        2.3.2 科学采集
        2.3.3 建筑纪实
    2.4 建筑的视觉性意义
        2.4.1 空间和形象的视觉重构
        2.4.2 建筑信息的文本化
        2.4.3 建筑文化价值的形成
上篇:近代中国建筑摄影的启蒙与探索
    第3章 建筑临摹:场景的祛魅与返魅(1844-1900)
        3.1 本章引论
        3.2 建筑摄影的启蒙与影像殖民
        3.2.1 成为科学性与客观性坐标系的建筑摄影
        3.2.2 建筑摄影与欧洲城市场景
        3.2.3 中国场景的初始建构与形象的“攫取”
        3.3 建筑摄影制产主体的雏形
        3.3.1 固定的耕耘:中国早期照相业的形成
        3.3.2 流动的纪实:独立及业余摄影师的实践
        3.4 :中国场景再现的多元维度
        3.4.1 菲利斯·比托:中国建筑场景的双向性格
        3.4.2 约翰·汤姆森:社会调查视角下的时代图景
        3.4.3 涌现的工业场景建筑摄影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写真:建筑学的装置和观念(1900-1927)
        4.1 本章引论
        4.2 本土摄影理论的滥觞与场景的“真”与“意”
        4.2.1 中国本土摄影理论萌芽与建筑摄影
        4.2.2 城市场景的新视觉
        4.3 成为建筑学装置的建筑摄影
        4.3.1 小川一真:建筑科考摄影与制图的“一致性”
        4.3.2 恩斯特·鲍希曼:中国传统建筑“基因”与画意表现
        4.3.3 奥斯瓦尔·喜仁龙:北京城墙研究与类型学摄影
        4.4 科学考察中的建筑摄影制产
        4.4.1 威廉·埃德加·吉尔:场景的嬗变与清末的新政建筑
        4.4.2 爱德华·沙畹:人文科考的类型采集
        4.5 本章小结
下篇:现代中国建筑摄影的成熟与更迭
    第5章 建筑媒介: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斡旋(1927-1949)
        5.1 本章引论
        5.2 建筑摄影的现代性制产
        5.2.1 现代建筑纸媒与建筑摄影,以《中国建筑》和《建筑月刊》为例
        5.2.2 建筑摄影在商业照相馆的成熟:“定妆照”与工程纪实
        5.2.3 大众阅读中的建筑形象
        5.3 中国建筑的民族性建构
        5.3.1 梁思成:中国建筑“词汇”与“文法”的可读性
        5.3.2 孙明经与庄学本: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科考与建筑摄影
        5.3.3 郎静山:中国建筑场景的画意表达
        5.4 建筑摄影的“新视觉”
        5.4.1 中国建筑现代性争辩中的建筑摄影
        5.4.2 黑白影社与金石声:上海的现代都市场景
        5.4.3 霓虹、夜景与现代
        5.4.4 室内建筑摄影与日常的现代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建筑纪实:技术理性与集体叙事(1949-1976)
        6.1 本章引论
        6.2 建筑摄影的集体性制产
        6.2.1 建筑设计的集体转向与建筑摄影
        6.2.2 建筑摄影的专业化传播场域
        6.2.3 建筑摄影读者的强化
        6.3 科学采集与功能性建筑表达
        6.3.1 首都建设前期的街景拍摄调查
        6.3.2 图纸化的摄影表达与工程纪实
        6.4 建筑摄影的集体叙事
        6.4.1 ―建筑设计十年”,建筑形象制产的巅峰
        6.4.2 集体创作的高潮——人民大会堂的建设纪实
        6.4.3 工业的跃进与技术“革命”的崇拜
        6.4.4 现代城市的影像纪实与记忆锚点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建筑表现:建筑语义的扩张(1976-1990)
        7.1 本章引论
        7.2 建筑摄影制产的市场化转向
        7.2.1 建筑设计的企业化改制与建筑摄影
        7.2.2 当代建筑纸媒与建筑摄影的多元化探索
        7.3 建筑表现与彩色建筑摄影
        7.3.1 建筑表现:新语境的催化剂
        7.3.2 建筑摄影媒体的色彩革命
        7.4 建筑摄影语义的扩张
        7.4.1 建筑摄影与建筑批评
        7.4.2 建筑摄影与当代设计思潮
        7.4.3 建筑摄影与怀古主义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1.1 提出一种建筑摄影的理论研究体系
        8.1.2 中国建筑摄影近现代历史的断代
        8.1.3 中国建筑的视觉现代性的建构
    8.2 问题与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建筑摄影师访谈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50个瞬间见证中国科协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11个学术活动瞬间
    1.1 5学会“文革”后率先恢复专题学术会议
    1.2“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设立
    1.3 举办首届青年学术年会
    1.4 创办青年科学家论坛
    1.5 召开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携手迎接新世纪研讨会
    1.6 中国科协确立年会制度
    1.7 创立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制度
    1.8 举办首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1.9 启动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1.1 0 创办“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1.1 1 建立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制度
2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8个科普工作瞬间
    2.1《机械工人速成看图》出版并在全国推广
    2.2 全国职工科普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召开
    2.3 举办科学家、劳动模范与首都中学生大型谈话会
    2.4 召开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
    2.5 编纂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2.6 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召开
    2.7 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8 创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
3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7个重要会议瞬间
    3.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2 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3 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4 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5 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6 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7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7个基础建设瞬间
    4.1《知识就是力量》创刊
    4.2 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
    4.3 北京科学会堂开放
    4.4 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
    4.5《科技导报》创刊
    4.6 中国科学技术馆建成
    4.7 中国数字科技馆荣获联合国“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5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5个重大事件瞬间
    5.1 科协组织得到全面恢复
    5.2 参加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5.3 恢复全国政协组成单位
    5.4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馆
    5.5 确立“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
6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6个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瞬间
    6.1 制订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6.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
    6.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
    6.4“基层组织”被写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6.5《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颁布实施
    6.6 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7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6个重大活动(计划)实施瞬间
    7.1 设立“全国科普日”
    7.2 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7.3 启动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7.4 举办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
    7.5 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7.6 组织开展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4)信息广场(论文提纲范文)

成思危:改革30年核心是制度创新
李荣融:防止央企资金链出问题
马凯:六项举措平抑物价
龙永图:中国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将不诚信房企清出市场
刘世锦:推动型通胀是主要挑战
公权要保障私权而不能维护私利
税务专家指出:不少亏损是假避税是真
林毅夫: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樊纲:储备增长可能比去年大
商务部:上半年价格上行压力加大
税务总局: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延续牛市
发改委:临时干预不改变整体物价运行态势
国资法有望今年6月出台
央企应履行八大社会责任
国务院清理整顿职业资格活动
劳动保障部:推出“105145”就业再就业计划
质检总局:今年将制定1万项国标
2007中国企业跨越榜出炉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物管专业实现百分百就业
污染源数据不实最高罚五万
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首破7万亿
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出炉:上海连续3年居首位
去年我国企业境内外融资逾千亿美元
北京:去年底房产典当业务猛增
山西: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增幅居全国首位
双星请职工代表“当家”
珠三角:企业提薪留人农民工薪酬超越长三角
微软人才十标准

四、本刊评出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 [1]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郭静雨. 山东大学, 2021
  • [2]中国近现代建筑摄影历史研究1844-1990[D]. 孙昊德. 清华大学, 2018(04)
  • [3]50个瞬间见证中国科协发展历程[J]. 苏青,李娜,李慧政. 科技导报, 2008(16)
  • [4]信息广场[J]. 冯立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02)
  • [5]2002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大新闻[J]. 舒畅. 航空制造技术, 2003(04)
  • [6]1997年农用运输车行业任重道远[J]. 晓雨. 运输车辆, 1997(02)

标签:;  ;  ;  ;  

1999年机械行业十大新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