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沪高速成功建立ADR(论文文献综述)
周鸣宇[1](2020)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资产负债比逐渐加大,财务风险不断提高,养护运营费用等逐年上涨等问题亟待解决。怎样使得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已成为该行业的首要问题,而构建高速公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则更能使得管理者客观地认识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问题,有利于企业和投资者了解企业运行成果,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采取正确的措施,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论文以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为例,从非控股法人股东的视角出发,对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归纳了国内外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了高速公路企业及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及财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然后,建立了基于非控股法人股东角度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17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6至2018年财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从非控股法人股东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论文有以下特点:一是从非控股法人股东的角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二是确定高速公路上市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估影响因素时,突破传统的财务指标选择,结合了非控股法人股东的关注点;三是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
耿鹏智[2](2020)在《Z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速公路干线网建设已基本结束,一方面,高速公路存量建设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新增高速公路对已有路网的边际影响趋弱;另一方面,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旗下优质路产的收费期限逐年缩短,新近收购路产多为联络线或加密线,通行费收入远低于核心路产。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主业萎缩的问题,而作为我国高速公路上市企业中的佼佼者,Z公司旗下支柱路产剩余收费年限不足8年,且同样面临省内新建路产盈利性不佳,收购省外优质路产难度较大的现实困难,公司主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亟待结合当前Z公司自身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设计发展战略。本论文以Z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总体上采用SWOT分析逻辑,分别从外部环境分析(OT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SW分析)两个维度入手,采用PSET分析法分析公司面临宏观环境,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及竞争环境,采用价值链分析理论得到Z公司核心能力,得出Z公司自身优势和短板、面临外部机遇和挑战。其次,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对Z公司既有发展战略进行评估。得出研究结论如下:当前高速公路行业竞争强度处于适中水平,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行业潜在进入者给高速公路上市企业带来的合作多于竞争,机遇大于挑战;从狭义战略评估角度看,Z公司发展现况与既有发展战略目标尚存在一定距离。从广义战略评估角度看,当前发展战略有韧性,但驱动力不足。本论文最后以国内外案例研究为支撑,分析国内外高速公路上市企业发展战略,得到一般性启示,为设计Z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借鉴所用。从公司层级、业务层级和职能层级三个维度,提出Z公司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并从组织架构、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和资本运作等五个维度,提出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同类型高速公路上市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丽淑[3](2020)在《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国家推出了众多的通行费减免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收入。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债务余额逐年增加,收支存在严重的缺口,全国高速公路面临着严峻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以上导致我国财政压力日益加大,高速公路难以实现良好的自我可持续发展,提升高速公路公司的盈利质量成为一种“生存驱动”。赣粤高速是江西省目前为止唯一的公路类上市公司,其经营管理的800多公里高速公路分布在江西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路段,处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东西南北的中间位置,对江西省及全国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赣粤高速的盈利质量,探索其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赣粤高速盈利质量提升策略,对于赣粤高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第一,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盈利性、盈利收现性、盈利持续性、盈利成长性四个方面建立高速公路盈利质量评价体系及模型。第二,对赣粤高速盈利质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第三,深入探讨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提出赣粤高速盈利质量提升的策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高赣粤高速的盈利质量,从而促进赣粤高速的自我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文献阅读为基础,使用因子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展开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赣粤高速的盈利质量在本文研究的15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处于中等水平。赣粤高速的盈利成长性排名较好,盈利收现性排名一般,盈利持续性排名逐年下降,盈利性排名最差,赣粤高速的盈利质量问题主要出在盈利性及盈利持续性方面。第二,高额的债券融资影响了其盈利性;财政补贴的不确定性和高速公路业务难以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其盈利持续性。第三,赣粤高速的盈利质量提升策略分别为融资创新降低利息费用;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减少对现金形式的财政补贴的依赖;降本增效促进赣粤高速的高速公路业务可持续发展;实施“高速公路+”战略提升赣粤高速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提出的盈利质量提升策略可以为赣粤高速开展未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以为高速公路行业其他公司盈利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启示。
刘昱希[4](2020)在《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提出在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6次并购热潮,我国并购历史却只有几十年,但是最近这几年随着政策规范的不断出台,并购市场已经逐渐规范和活跃。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极快,不断有企业选择并购来扩张资本,增强自身实力,进入国际竞争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强强联合”更是企业的首选,毕竟面对国际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换股吸收合并可以缓解现金支付压力、承担风险小、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较宽松的上市审查而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而对于国有企业,国家更是重视其多元化地发展,国务院或地方国资委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本文选取了招商公路通过实施产业链纵向延伸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改,随后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这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了国有企业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了选题背景、换股吸收合并的相关概念,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其次,本文从案例公司的背景、招商公路的产业结构和行业背景进行了具体介绍,对招商公路吸收合并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的案例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本文从换股吸收合并股改选择和财务绩效两个方面分析了换股吸收合并对招商公路的影响,也引入对比公司进行对比,以清晰换股吸收合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发现招商公路实施股改以及换股吸收合并具有提高财务绩效的效果;另外,换股吸收合并对企业整体价值提升也有作用。最后,从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换股吸收合并两个方面分析了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的经验,从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和发展智能交通生态圈等方面给予优化建议和对策,对今后我国其他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陈婷[5](2020)在《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物流企业效率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如今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物流企业的无效投入,从而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探讨,并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业效率、物流企业效率的研究,了解目前学术界对物流效率研究的近况与进度,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为下文研究奠定基础。之后,对文章中主要的名词以及理论进行概述,简述效率研究中会经常用到的模型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并与本文研究重点相结合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进行研究。接着本文选取86家物流上市企业,2014-2018年五年间的数据,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构建了物流效率模型。第一阶段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投入产出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第二阶段运用SFA回归模型对第一阶段的原始投入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究环境变量对投入指标的影响;第三阶段,还是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经过第二阶段处理后的新的投入变量和原始的产出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物流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第三阶段的经营效率比第一阶段的经营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验证结果也从规模效率导致经营效率较低变成纯技术效率导致经营效率较低。最后,综合全文的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四项改善方法以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并找出文章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胡林云[6](2020)在《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深入的研究,金融工程应运而生,其借助庞大而先进的金融信息系统,重新构造、拆解与组合现有的金融数据状况,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网络图解、仿真技术等方法来设计开发金融产品,而量化投资作为金融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分支,在当今的策略研究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策略研究通常会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进行,常见的选股策略有因子选股、筹码选股、风格轮动等,而自2004年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提出以来,行业轮动策略成为资产配置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该策略应用在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实际上,资产配置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由于行业配置可针对大类资产、股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在众多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在积极地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行业配置法则,由于经济周期能够反映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在行业阶段之前首先要进行宏观经济的判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和量化投资的相关分析技术完成一轮自上而下的分析,达到完成股票配置策略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本文通过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宏观经济学、信号处理再和量化选股的方法,分别构建多因子选股策略和行业轮动策略并进行回测检验。首先依据已论证的投资经验及理论确立投资逻辑,基于Wind公司旗下的万矿量化平台,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技术指标数据以及估值数据,建立了一个以估值因子、财务质量因子、成长因子、规模因子、资本结构因子、动量因子以及换手率因子所构成的因子库。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和行业轮动模型。在构建行业轮动策略时,本文首先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识别库存周期长度,然后根据CAPM模型理论将申万28个一级行业划分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接着将工业增加值作为需求端指标,工业产成品库存作为供给端指标从而划分最近一轮的库存周期。在划分好的周期阶段对行业进行相应的配置,在进入被动去和主动补库存时配置周期性行业股票,在被动补和主动去库存阶段配置非周期性行业股票从而建立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将前后两个模型的绩效指标和中证800对比,将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作为模型样本回测期,构建行业轮动策略和多因子模型结合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估值、财务质量、成长性、资本结构和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选取的39个候选因子测算发现,多因子模型中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ROE以及换手率等6个因子较为有效构建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策略累计收益率为45.98%,年化收益为13.09%,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到频点附近有明显的能量聚焦,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短周期集中在41.37个月,并基于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作为指标划分库存周期分别计算出各个阶段的因子占优情况,构建的基于行业轮动策略多因子模型获得累计收益率为83.91%,年化收益为21.91%。两个策略都战胜了基准收益率的22.54%和基准年化收益率为6.62%;(3)多因子整个模型期没有选出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通信这三个行业的股票,较为集中的直接原因就是没对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行业配置的这一操作所致。
李娅洁,童浩[7](2019)在《划出“空中救命线”!——全国首次高速主线直升机应急救援演练在苏举行》文中研究说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场发生在沪蓉高速江苏段的紧张刺激的直升机主线应急救援演练虽然仅持续了短短半小时,背后的"门道"却值得行业借鉴和参考。"96777吗?我们的车子撞了,我老公浑身是血,已经昏迷了,快来救命!"4月24日上午10时35分,江苏高速96777接到一名司机家属的求救变化,G42沪蓉高速江苏宁镇段北幅236.33公里处发生单车碰撞护栏事故,车内有1名人员
李媛[8](2017)在《中国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都在不断加强,全球资金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金融政策、金融业务等方面的竞争和协调,也使全球金融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市场作为金融活动的主要载体,金融市场全球化是金融交易全球化的重要一环。现阶段,金融管制导致的市场分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球资本的流动。随着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筹备和发展,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融合,证券市场全球化的程度逐渐加深。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境外上市,这不仅提高了金融开放的程度,促进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也打通了国内和国外两个证券市场,从而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融合。对于我国大陆企业而言,除在大陆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外,赴港上市已经成为趋势,A股和H股股票的价格差异也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在大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的双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进行详细地阐述,并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和H股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其次,本文对双重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研究,并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再次,本文对影响两地股票价格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首次将双重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纳入到考察中,并着重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对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政策的实施,提出了建议与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梳理了相关文献,对上市公司双重上市的动因,以及影响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影响公司双重上市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了梳理,并对需求差异、流动性差异、信息不对称差异、风险差异等因素,在影响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中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其次,本文对我国双重上市公司进行了界定,并对两地证券市场的发展进行了介绍。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无论从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股票市价总值、股票成交量、股票成交额等角度来看,中国证券市场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投融资渠道不断增加。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多种投融资服务。本文研究的中国双重上市公司,是指在中国大陆、香港证券市场同时上市的公司,由于香港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经济体系,证券市场融资成本低廉,上市过程简洁,因而吸引了越多越多的企业在港上市,自从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到香港金融市场。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上市公司从H股上市后再回归A股的数量不断上升,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之后,选择去H股进行再融资的数量也陆续增加。由此,我国企业A股和H股双重上市的局面逐步形成。第三,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股权分置现象进行了说明,并对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研究A股和H股股票价格差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地阐述之后,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包含的多个重要事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首个交易日,以及上市公司第一个解禁交易日,A股和H股股票市场的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对A股股票市场的研究中,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的平均异常收益率显着为正,在事件窗口期内,累计异常收益率也显着为正,即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股票产生了显着地影响。而在上市公司第一个解禁交易日,尽管A股股票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发生了下降,但并不是显着异于0的,事件窗口期内,A股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也不是显着异于0的,说明市场对于A股限售股解禁的消息反应较为平稳。其次,在对H股股票市场的研究中,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首个交易日,H股并没有明显的变动,但在之前的一个交易日,H股的平均异常收益率显着为正,表明在A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前,H股股票市场已经对股权分置改革做出反应。而在上市公司第一个解禁交易日,H股股票市场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说明H股股票市场对A股限售股的解禁反应也较为平稳。第四,本文对双重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与两地证券市场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A股和H股在不同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收益率与两地证券市场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成为本文首先考察的问题。通过对A股和H股股票的对比分析,本章得到了如下结论:首先,A股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受到了大陆证券市场显着的正向影响,只有少数公司受到香港证券市场收益率变动的影响;H股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受到大陆和香港两地证券市场的共同影响,但香港证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动,对H股股票收益率产生的影响更大。由于A股上市公司的上市地和主要业务均在中国大陆,因此,A股受到了大陆证券市场的显着正向影响,H股则与香港证券市场中的股票更相似。其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A股仍然主要受大陆证券市场收益率变动的影响,且大部分公司受大陆证券市场收益率变动的影响增强;H股仍然受到两地证券市场收益率变动的共同影响,且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部分上市公司受到大陆证券市场收益率变动的影响增强。第五,本文对我国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首先,随着A股股票相对供给量的增多、相对风险的增加以及相对流动性的降低,A股和H股股票价格的差异缩小。此外,人民币的升值也会缩小两地股票价格的差异。其次,在考虑我国双重上市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之后,上述结果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在双重上市公司发展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两地股票价格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鉴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股权分置改革提出之后,侧面验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地股票价格差异中的作用,即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两地股票价格差异逐步缩小。再次,股权分置改革之后,A股和H股股票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在去除时间趋势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在A股逐步实现自由流通的过程中,随着A股流通股的增加,A股和H股股票价格差异不断缩小。最后,在因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使用股票收盘价格和考虑分红派息后的股票价格进行对比,结果并没有产生差异。第六,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加,我国A股市场和H股市场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股票市场的市场分割现象逐步缓解。根据以上结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拓宽投资渠道,改善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现状,完善监管措施。
孙小琪[9](2017)在《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BOT模式以其融资能力强的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收费公路建设中,但实践中往往由于特许经营期的决策不合理,使得政府承担过多责任或者投资者主动放弃,从而导致收费公路BOT项目的实施并不理想。特许经营期过长,项目运营单位获得超额利润,大大增加社会负担,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甚至导致公众质疑收费公路BOT模式的合理性;特许经营期过短,项目运营单位为尽早收回成本,可能降低收费公路建设成本,导致收费公路质量不达标。因此,特许经营期的科学决策对收费公路BOT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首先,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理论的不足,归纳了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为本文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决策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概述了期权博弈理论及其相对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优势,阐述了期权博弈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分析了期权博弈理论在收费公路BOT项目中的适用性,为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决策模型提供科学的方法依据;再次,构建了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决策模型,考虑到建设成本、养护成本、交通量、收费价格、项目运营单位的保留效用以及期权价值等因素对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影响,进行参数设定,并通过仿真案例的求解与特许经营期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决策方式比一般博弈模型下的决策方式更优,计算出的特许经营期短,从而可以在保证项目运营单位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社会福利。结合本文的研究,针对特许经营期的科学有效决策,对项目运营单位和政府提出以下建议:项目运营单位应当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定期披露企业运营数据以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政府应当完善法律法规与收费公路质量监管机制,科学预测收费公路BOT项目的交通量与保留效用以及严格遵守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决策原则。
张巍巍[10](2016)在《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部环境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面对这些无法预知的变化,企业需要保持财务上的反应和预防能力,以更好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这种反应和预防的能力即企业的"财务柔性"。财务柔性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务决策,能够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的储备财务柔性可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相反,企业财务柔性储备不足会造成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外部融资成本过高;过度储备财务柔性容易引发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问题。因此,企业如何保持合理的财务柔性水平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话题。国内外学者针对财务柔性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展开了研究,但是现有文献对财务柔性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静态的视角,很少有学者考察企业是否存在目标财务柔性以及从动态的视角考察财务柔性自身的调整问题。而财务柔性作为企业的一项财务决策是不断调整变化的。因此,有必要将财务柔性的研究上升到动态层次。本文在动态权衡理论的支撑下,构建财务柔性的动态研究框架,并基于此分析在财务柔性动态调整过程中交叉上市对其的影响,主要包括财务柔性的调整速度、偏离程度和调整方式。交叉上市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现象,会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进而影响到财务柔性。一方面,交叉上市具有治理效应,约束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而影响财务柔性。另一方面,交叉上市具有融资功能,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融资选择,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进而影响财务柔性。现有文献大多从静态角度研究财务柔性相关问题,鲜有学者基于动态视角研究财务柔性的自身调整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在动态权衡理论的支撑下构建财务柔性动态调整框架,然后验证目标财务柔性的存在性,研究基于目标财务柔性的财务柔性动态调整,从动态角度诠释了财务柔性的调整过程以及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如何科学有效地确定研究样本和目标财务柔性的度量是研究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影响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交叉上市样本的确定,本文采用Rosenbaum和Rubin(1983)提出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控制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预选制度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采用一比一的配对方法确定非交叉上市公司样本;针对财务柔性的度量,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财务柔性的构成,本文借鉴曾爱民(2011)的研究,将财务柔性分为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本文首先借鉴Byoun(2008)的研究找出影响目标财务柔性的公司特征变量,然后根据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的拟合值法构建目标财务柔性,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交叉上市影响财务柔性的动态调整模型。全文共由八章组成: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贡献和创新等内容。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从三个主题对文献进行综述:一是财务柔性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包括财务柔性储备方式和财务柔性动态调整:二是对交叉上市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主要包括交叉上市的治理效应和融资功能的研究;三是关于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关系研究的回顾和梳理,主要包括交叉上市的治理效应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和交叉上市的融资功能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厘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通过梳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方法、相关变量度量,从而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借鉴财务学、管理学、契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动态权衡理论作为贯穿全文的理论基础,并用交叉上市相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等论述交叉上市影响财务柔性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中国上市公司交叉上市的背景分析。首先介绍中国交叉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和现状。然后,对交叉上市所在地进行分析,分为只在A股和H股两地交叉上市和在A股、H股和N股三地交叉上市,得出A+H+N三地交叉上市的企业治理水平更高的结论。最后,对交叉上市模式进行分析,分为先H后A,AH同步和先A后H三种情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先H后A和先A后H这两种交叉上市模式的动因,得出我国先H后A的交叉上市模式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且有政府主导因素,先A后H交叉上市模式才是未来理想的交叉上市模式,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现实背景基础。第五章: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调整速度。本文研究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调整速度产生的影响。首先,为了控制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预选制度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找出交叉上市公司的匹配样本。其次,借鉴曾爱民(2011)的研究来度量财务柔性。再次,用Opler(1999)的均值回归模型验证目标财务柔性的存在性。最后,借鉴Byoun(2008)的研究确定影响目标财务柔性的公司特征因素,从整体上研究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关系;检验交叉上市所在地、交叉上市模式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按照低于目标财务柔性水平和高于目标财务柔性水平将样本分组,分别研究下偏、上偏时的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调整速度。研究发现,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总体调整速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A+H+N三地交叉上市的公司财务柔性调整速度高于A+H两地交叉上市的公司;"先外后内"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财务柔性调整速度高于"先内后外"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在区分了调整方向后,下偏时的调整速度高于上偏时的调整速度。第六章: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偏离程度。本章在第五章拟合出来的目标财务柔性基础之上研究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偏离程度的关系。首先从整体上检验交叉上市企业财务柔性的偏离程度。然后检验交叉上市所在地、交叉上市模式对财务柔性偏离程度的影响。最后按照低于目标财务柔性水平和高于目标财务柔性水平将样本分组,分别研究下偏、上偏时的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偏离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总体偏离程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A+H+N三地交叉上市的公司财务柔性偏离程度低于A+H两地交叉上市的公司;"先外后内"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财务柔性偏离程度低于"先内后外"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在区分了调整方向后,下偏时的偏离程度低于上偏时的偏离程度。第七章: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调整方式。本章在调整速度、偏离程度的基础上从现金调整方式和负债调整方式两方面研究了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调整方式,构建Logit模型,检验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作用路径。为了进一步验证何种调整方式起主要作用,本文在稳健性检验的部分对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的调整速度分别进行回归,并检验交叉上市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司趋向目标值调整财务柔性的过程中,现金调整方式和负债调整方式都是有效的,并且交叉上市显着提高了企业通过增加或减少现金、增加或减少负债来进行财务柔性调整的可能性。其中,现金是主要的调整方式,这说明交叉上市影响财务柔性调整速度的主要路径是现金调整方式。第八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本章主要概括全文的研究结论,并为上市公司合理调整财务柔性提供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研究贡献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1)丰富了财务柔性领域的研究内容目前学术界关于财务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柔性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本文从交叉上市视角研究企业的财务柔性持有政策,将交叉上市的治理效应和融资功能进一步拓展到对企业财务柔性的影响,完善了交叉上市影响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财务柔性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2)拓宽了财务柔性的研究视角学术界目前大多是从静态角度来研究财务柔性相关问题,主要集中于财务柔性的影响因素、度量方式和经济后果,很少有从动态的视角来研究财务柔性的自身调整问题。而财务柔性包括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证实了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和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存在性,并且现金持有、资本结构和财务柔性都属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所以财务柔性也应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本文以动态权衡理论作为贯穿全文的理论基础,采用动态视角研究财务柔性动态调整,验证目标财务柔性的存在性,并研究基于目标财务柔性的财务柔性动态调整,从动态角度诠释了财务柔性的调整过程以及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3)深入研究了财务柔性的调整方式国内外学者关于动态调整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调整速度的分析,缺乏深层次对调整方式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调整速度、偏离程度的影响之后,进一步研究了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调整方式的影响,检验现金调整方式和负债调整方式哪一种是财务柔性调整的主要方式,丰富了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调整路径研究,为企业如何合理储备财务柔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宁沪高速成功建立AD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沪高速成功建立ADR(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财务绩效评价相关概述 |
2.1.1 财务绩效评价的定义 |
2.1.2 财务绩效评价构成要素 |
2.2 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
2.2.1 主观赋权法 |
2.2.2 客观赋权法 |
2.3 相关理论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权变理论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4 内部控制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1 高速公路公司概况 |
3.1.1 高速公路公司发展现状 |
3.1.2 研究对象介绍 |
3.2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
3.2.1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概况 |
3.2.2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3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问题分析 |
3.3.1 权益资本成本关注度低 |
3.3.2 会计利润受到控制 |
3.3.3 股东投资收益被忽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构建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4.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4.3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4.3.1 投资分红能力指标 |
4.3.2 盈利能力指标 |
4.3.3 运营能力指标 |
4.3.4 成长能力指标 |
4.3.5 偿债能力指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样本选择 |
5.2 评价方法 |
5.2.1 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
5.2.2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5.3 实证分析 |
5.3.1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主成分分析 |
5.3.2 实证分析结论 |
5.4 财务绩效的优化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Z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2 Z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因素分析 |
2.1.2 经济因素分析 |
2.1.3 社会因素分析 |
2.1.4 技术发展因素分析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行业内竞争者—国内高速公路上市企业 |
2.2.2 路网供应者—政府及主管部门 |
2.2.3 潜在进入者—PPP模式中的社会投资人 |
2.2.4 其他行业替代品供应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 |
2.2.5 买方—高速公路使用者 |
2.2.6 行业环境分析小结 |
2.3 本章小结 3 Z公司发展能力及既有发展战略分析 |
3.1 Z公司发展历程及业务结构 |
3.1.1 发展历程 |
3.1.2 业务结构与规模 |
3.2 Z公司核心能力及面临的挑战 |
3.2.1 现有资源分析 |
3.2.2 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核心能力分析 |
3.2.3 面临的挑战分析 |
3.3 Z公司既有发展战略评估 |
3.3.1 既有发展战略概述 |
3.3.2 SWOT分析小结 |
3.3.3 既有发展战略评估 |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案例及启示 |
4.1 国内外高速公路上市企业演变历程分析 |
4.1.1 国外高速公路上市企业 |
4.1.2 国内高速公路上市企业 |
4.2 国内外高速公路上市企业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
4.2.1 国外高速公路上市企业案例 |
4.2.2 国内高速公路上市企业案例 |
4.3 启示 |
4.3.1 归核化与多元化交替动态转换 |
4.3.2 多元化布局应审慎 |
4.3.3 纵向一体化战略下注重母子公司协同 |
4.3.4 国际化战略必要且审慎 |
4.4 本章小结 5 Z公司发展战略设计及实施保障措施 |
5.1 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
5.1.1 公司发展战略设计指导理论 |
5.1.2 公司层发展战略 |
5.1.3 业务层战略 |
5.1.4 职能层战略 |
5.2 Z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2.1 公司组织架构 |
5.2.2 公司治理结构 |
5.2.3 企业管理方式 |
5.2.4 人力资源配置 |
5.2.5 资本运作能力 |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盈利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2 高速公路盈利质量的提升策略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高速公路盈利质量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速公路概念界定 |
2.1.2 盈利质量概念界定 |
2.2 盈利质量理论基础 |
2.2.1 利润最大化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高速公路盈利质量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 |
2.3.1 盈利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2.3.2 盈利质量评价的关键方法——因子分析法 |
2.3.3 高速公路盈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2.3.4 高速公路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章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现状分析 |
3.1 赣粤高速简介 |
3.2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横向对比分析 |
3.2.1 15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整体情况 |
3.2.2 2016-2018年赣粤高速盈利质量横向对比分析 |
3.3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纵向对比分析 |
3.3.1 赣粤高速盈利性分析 |
3.3.2 赣粤高速盈利收现性分析 |
3.3.3 赣粤高速盈利持续性分析 |
3.3.4 赣粤高速盈利成长性分析 |
3.4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 |
3.4.1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
3.4.2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高额债券融资对赣粤高速盈利性的影响分析 |
4.1.1 利息费用影响了赣粤高速的盈利性 |
4.1.2 高额债券融资影响了赣粤高速的利息费用 |
4.2 高额财政补贴对赣粤高速盈利持续性的影响分析 |
4.2.1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了赣粤高速的盈利持续性 |
4.2.2 高额财政补贴影响了赣粤高速的非经常性损益 |
4.3 高速公路业务对赣粤高速盈利持续性的影响分析 |
4.3.1 主营业务影响了赣粤高速的盈利持续性 |
4.3.2 高速公路业务影响了赣粤高速的主营业务 |
第5章 赣粤高速盈利质量的提升策略 |
5.1 融资创新降低赣粤高速的利息费用 |
5.1.1 打通多方融资渠道和采纳新的融资形式 |
5.1.2 积极争取江西省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 |
5.1.3 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国债转贷资金 |
5.2 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促进赣粤高速的可持续发展 |
5.2.1 积极争取经营方面的政策性支持 |
5.2.2 积极争取土地方面的政策性支持 |
5.2.3 积极争取融资方面的政策性支持 |
5.3 降本增效促进赣粤高速的高速公路业务可持续发展 |
5.3.1 多措并举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收入 |
5.3.2 技术创新降低高速公路的成本费用 |
5.4 实施“高速公路+”战略提升赣粤高速的整体竞争力 |
5.4.1 “高速公路+旅游”战略 |
5.4.2 “高速公路+物流”战略 |
5.4.3 赣粤高速实施“高速公路+”战略的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2016年盈利质量综合得分的SPSS运算过程 |
附录B :2017年盈利质量综合得分的SPSS运算过程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换股吸收合并动因现状 |
1.3.2 换股吸收合并方式研究现状 |
1.3.3 换股吸收合并对公司绩效影响现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2.1 换股吸收合并的概念 |
2.2 换股吸收合并的分类 |
2.3 换股吸收合并的基础理论 |
2.3.1 规模经济理论 |
2.3.2 协同效应理论 |
2.3.3 企业边界理论 |
2.3.4 财务绩效评估理论 |
第三章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华北高速历程与特征 |
3.1 行业背景介绍 |
3.1.1 高速公路行业市场情况 |
3.1.2 交通工程咨询承包行业基本情况 |
3.2 换股吸收合并企业基本情况 |
3.2.1 招商公路简介 |
3.2.2 华北高速简介 |
3.3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的过程 |
3.3.1 完成股改 |
3.3.2 换股吸收合并的方案设计 |
3.3.3 换股吸收合并的实施过程 |
3.4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过程分析 |
3.4.1 战略布局变化 |
3.4.2 股改分析 |
3.4.3 吸收合并华北高速分析 |
第四章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财务绩效分析 |
4.1 换股吸收合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4.1.1 财务指标前后比较分析 |
4.1.2 招商公路与宁沪高速财务指标比较 |
4.2 经济增加值分析 |
4.2.1 招商公路经济增加值分析 |
4.2.2 宁沪高速经济增加值对比分析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5.1 启示 |
5.2 建议 |
5.2.1 深化投资建设,提高资本利用率 |
5.2.2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 |
5.2.3 激励机制稳固人才基础,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物流企业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物流业概述 |
2.1.1 物流的定义 |
2.1.2 物流的基本功能 |
2.1.3 物流业发展现状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效率评价理论 |
2.2.2 经济效率理论 |
3 研究模型简介 |
3.1 效率评价方法 |
3.1.1 作业成本法 |
3.1.2 指标树法 |
3.1.3 随机前沿法 |
3.1.4 层次分析法 |
3.1.5 数据包络分析法 |
3.2 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
3.3 DEA模型简介 |
3.3.1 DEA基本模型 |
3.3.2 超效率DEA模型 |
3.3.3 三阶段DEA模型 |
4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物流上市公司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4.1.1 基本原则 |
4.1.2 指标的选择 |
4.1.3 环境变量的选择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2 数据处理 |
4.3 三阶段DEA模型效率分析 |
4.3.1 第一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实证分析 |
4.3.2 第二阶段SFA模型分析 |
4.3.3 第三阶段调整后超效率DEA模型实证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5.1.1 研究结论 |
5.1.2 局限性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流上市公司相关表格数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多因子选股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2.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与不足 |
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理论基础 |
2.1 多因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
2.1.1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理论 |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2.1.3 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
2.1.4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
2.1.5 小结 |
2.2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2.2.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
2.2.2 朱格拉周期理论 |
2.2.3 基钦周期理论 |
2.2.4 小结 |
2.3 行业轮动理论研究 |
2.3.1 行业轮动原理 |
2.3.2 产业链视角下的行业轮动 |
2.3.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
2.3.4 经济周期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轮动研究 |
3 多因子选股模型方案设计 |
3.1 多因子选股模型原理和方法 |
3.2 建立候选因子库 |
3.3 数据预处理 |
3.3.1 异常值处理 |
3.3.2 缺失值处理 |
3.3.3 标准化处理 |
3.4 因子有效检验 |
3.4.1 相关性检验 |
3.4.2 因子收益率分析 |
3.5 冗余因子剔除 |
3.6 构建多因子模型 |
3.7 模型评价指标设定 |
4 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分析 |
4.1 实证研究 |
4.1.1 实证数据选取 |
4.1.2 候选因子的选取 |
4.1.3 实证数据预处理 |
4.1.4 因子有效性检验 |
4.1.5 因子收益率检验 |
4.1.6 进一步筛选有效因子 |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分析 |
5 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策略 |
5.1 库存周期的选取与划分 |
5.1.1 库存周期的经济含义 |
5.1.2 库存周期验证 |
5.1.3 库存周期划分 |
5.1.4 行业大类划分 |
5.2 行业轮动策略的构建 |
5.3 行业轮动策略实证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行业轮动因子IC测试结果 |
附录2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收益率测试结果 |
附录3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相关性测试结果 |
附录4 :策略选股情况 |
附录5 :模型构建的相关代码 |
(7)划出“空中救命线”!——全国首次高速主线直升机应急救援演练在苏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是演练, 更是实战 |
是创新, 更是变革 |
是救援, 更是保畅 |
是完成, 更是开始 |
(8)中国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 第2章 文献回顾 |
2.1 关于双重上市动因的文献综述 |
2.1.1 市场分割假说 |
2.1.2 流动性假说 |
2.1.3 投资者认知假说 |
2.1.4 信号假说 |
2.1.5 融资约束假说 |
2.1.6 信息披露假说 |
2.1.7 绑定假说 |
2.2 关于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的文献综述 |
2.2.1 需求弹性差异 |
2.2.2 流动性差异 |
2.2.3 信息不对称差异 |
2.2.4 风险差异 |
2.2.5 汇率因素 第3章 中国双重上市公司概述 |
3.1 双重上市公司的界定 |
3.2 两地证券市场概述 |
3.2.1 A股股票市场概述 |
3.2.2 H股股票市场概述 |
3.3 双重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 |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股权分置改革对双重上市公司的影响 |
4.1 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
4.1.1 股权分置改革概述 |
4.1.2 股权分置改革与A+H股票价格的联系 |
4.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股票市场的影响 |
4.3.2 股权分置改革对H股股票市场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与市场联动性研究 |
5.1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5.2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
5.3 实证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
5.3.1 实证研究设计 |
5.3.2 实证结果分析I |
5.3.3 实证结果分析II |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研究 |
6.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6.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
6.2.1 变量选择 |
6.2.2 数据说明 |
6.3 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研究 |
6.3.1 模型设定 |
6.3.2 实证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启示与政策建议 |
7.2.1 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
7.2.2 拓宽投资渠道 |
7.2.3 改善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现状 |
7.2.4 完善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统计表 附录2 面板数据周度回归结果(调整价格) 附录3 面板数据日度回归结果(收盘价格) 附录4 面板数据日度回归结果(调整价格)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
(9)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收费公路BOT模式的研究 |
1.2.2 关于特许经营期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特许经营期决策方法的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理论基础 |
2.1 收费公路BOT模式 |
2.1.1 收费公路BOT模式的理论基础 |
2.1.2 收费公路BOT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
2.2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 |
2.2.1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内涵界定 |
2.2.2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重要性 |
2.2.3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影响因素 |
2.3 收费公路BOT项目的期权博弈理论基础 |
2.3.1 期权博弈理论对传统投资方法的改进 |
2.3.2 期权博弈理论的适用性判断步骤 |
2.3.3 收费公路BOT项目期权博弈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2.3.4 收费公路BOT项目期权博弈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模型构建 |
3.1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一般博弈模型 |
3.1.1 模型假设 |
3.1.2 模型构建 |
3.2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期权博弈模型 |
3.2.1 模型假设及参数设置 |
3.2.2 模型构建 |
3.2.3 影响因素分析 |
3.2.4 结果分析 |
3.3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期权博弈模型分析 |
3.3.1 期权博弈模型相对于一般博弈模型理论上的优势 |
3.3.2 期权博弈模型相对于一般博弈模型实际上的优势 |
3.3.3 期权博弈模型在收费公路BOT项目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模型的实证分析 |
4.1 案例背景 |
4.2 数据收集 |
4.2.1 交通量 |
4.2.2 养护成本 |
4.2.3 期权价值 |
4.2.4 收费价格 |
4.2.5 机会效用(保留效用) |
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4.3.1 数据处理 |
4.3.2 敏感性分析 |
4.3.3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决策的相关建议 |
5.1 对项目运营单位的建议 |
5.1.1 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
5.1.2 定期披露企业运营数据 |
5.1.3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
5.2 对政府的建议 |
5.2.1 完善法律法规与收费公路质量监管机制 |
5.2.2 科学预测收费公路BOT项目的交通量与保留效用 |
5.2.3 严格遵守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的决策原则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财务柔性 |
1.2.2 交叉上市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财务柔性相关文献综述 |
2.1.1 财务柔性的储备方式 |
2.1.2 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2.2 交叉上市相关文献综述 |
2.3 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2.3.1 交叉上市、治理效应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2.3.2 交叉上市、融资功能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2.4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动态权衡理论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3.1.1 动态权衡理论 |
3.1.2 动态权衡理论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 |
3.2 委托代理理论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3.2.2 委托代理理论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 |
3.3 融资约束理论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3.3.1 融资约束理论 |
3.3.2 融资约束理论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背景分析 |
4.1 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制度背景 |
4.2 中国公司交叉上市所在地分析 |
4.2.1 "A+H"两地上市 |
4.2.2 "A+H+N"三地上市 |
4.2.3 交叉上市所在地的比较选择 |
4.3 中国公司交叉上市模式分析 |
4.3.1 "先H后A"模式 |
4.3.2 "A+H"模式同步 |
4.3.3 "先A后H"模式 |
4.3.4 交叉上市模式变迁的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调整速度 |
5.1 非交叉上市公司样本的界定 |
5.2 目标财务柔性的存在 |
5.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4 财务柔性的度量 |
5.5 研究设计 |
5.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5.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
5.6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5.6.1 样本总体的描述性统计 |
5.6.2 交叉上市分组的描述性统计 |
5.6.3 样本总体的相关性分析 |
5.7 回归结果分析 |
5.8 稳健性检验 |
5.8.1 拟合的财务柔性检验 |
5.8.2 Cluster处理的回归结果分析 |
5.8.3 PSM方法的交叉上市所在地与调整速度的回归结果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6 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偏离程度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2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
6.3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 |
6.3.2 相关性分析 |
6.4 实证结果分析 |
6.5 稳健性检验 |
6.5.1 拟合的财务柔性检验 |
6.5.2 Cluster处理的回归结果分析 |
6.5.3 PSM方法的交叉上市所在地与偏离程度的回归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调整方式 |
7.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7.2 研究设计 |
7.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7.2.2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
7.3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7.3.1 描述性统计 |
7.3.2 相关性分析 |
7.4 回归结果分析 |
7.4.1 现金调整方式 |
7.4.2 负债调整方式 |
7.5 稳健性检验 |
7.5.1 基于现金柔性、负债柔性的交叉上市与财务柔性动态调整 |
7.5.2 Probit模型回归 |
7.5.3 Cluster处理的回归结果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宁沪高速成功建立ADR(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周鸣宇. 长安大学, 2020(06)
- [2]Z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耿鹏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赣粤高速盈利质量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D]. 徐丽淑.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财务绩效研究[D]. 刘昱希.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物流企业效率评价[D]. 陈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D]. 胡林云. 西南大学, 2020(01)
- [7]划出“空中救命线”!——全国首次高速主线直升机应急救援演练在苏举行[J]. 李娅洁,童浩. 中国公路, 2019(10)
- [8]中国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差异研究[D]. 李媛. 中央财经大学, 2017(07)
- [9]收费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期决策方法研究[D]. 孙小琪. 长安大学, 2017(02)
- [10]交叉上市对财务柔性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D]. 张巍巍.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