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二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消二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一、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范甜[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风寒感冒新药研制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辨证论治参考,同时为疏风解表方组方提供依据,为了使疏风解表方开发成为临床新药,对其在药效学和颗粒剂制备方面展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中成药治疗感冒的用药规律研究: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筛选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用药规律、新方组合挖掘等进行统计分析。(2)药效学研究: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以及疏风解表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病理情况、疏风解表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病理情况验证疏风解表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3)疏风解表颗粒制备、质量标准研究:首先采用水蒸馏法提取荆芥、羌活的挥发油,然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对川芎、防风和白芷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同时采用水煎法对上述药物药渣再与柴胡、淡豆豉、甘草合并水煎提取,最后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液纯化、浓缩、收膏、干燥,加入辅料与挥发油包合物合并制粒成型。依照中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将组方中的防风、荆芥、羌活、白芷、柴胡、川芎6味药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展开鉴别;采用HPLC法将白芷欧前胡素、防风升麻素苷及阿米醇苷作为指标开展含量测定,同时对精密度测定与稳定性试验进行方法学考察。制剂成型工艺:对辅料的选择、粒度、溶化性、水分测定进行了考察。结果:(1)中成药治疗感冒的用药规律研究:共得到中成药处方130首,涉及中药250味,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桔梗、黄芩、连翘、金银花等;药物以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为主;药性多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然后依次为胃经、脾经等。常用药对有“甘草-桔梗”“陈皮-甘草”“黄芩-连翘”“连翘-桔梗”“金银花-连翘”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取出2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6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6首。(2)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热板法:疏风解表颗粒6g/kg在30min的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醋酸扭体法:疏风解表颗粒低、中、高与对照组相比能显着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致炎耳组织HE染色验证,疏风解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炎性反应;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各剂量组肺组织HE染色验证,疏风解表颗粒低、中、高干预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均可明显的减轻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性肺损伤。(3)疏风解表颗粒制备、质量标准研究:分别提取得荆芥、防风挥发油0.1ml、0.5ml;提取川芎、防风、白芷有效成分,依次得浸膏9.2 g、18.3 g、2.2 g;水煎煮提取得浸膏64.3 g。建立了疏风解表颗粒中方防风、荆芥、羌活、白芷、川芎、柴胡6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防风、白芷药材阿米醇苷及升麻素苷与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防风药材中阿米醇苷含量的测定方法,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5.885x+26.806,R2=0.9996,表明在7.5~1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同法建立防风药材中升麻素苷含量的测定方法,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3.185x+25.263,R2=0.9999,表明在3.75~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同法建立白芷药材中欧前胡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49.677x+8.3563,R2=0.9998,表明在1.25~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制剂成形工艺:糊精与蔗糖混合作为辅料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药物与辅料比例3∶1,糊精与蔗糖比例1∶3制软材,过1号筛,干燥温度50℃;检查:粒度平均合格率为91.51%,达到药典高于85%的规定,溶化性于5min内全部溶解,平均含水量为6.1%,所制三批次颗粒(20190502、20190508、20190514)各项指标均满足2020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多以风热感冒为主,风寒感冒偏少。治疗风寒感冒的疏风解表颗粒的制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质量标准有效、可控、成品质量稳定,颗粒制剂具有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为临床治疗风寒感冒提供药物选择。

谭丽媛,李思思,遆安航,翟康欣,陈瑾,张淑蓉[2](2020)在《银柴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中试生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优选银柴退热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中试生产研究。方法:比较冷藏静置法、高速离心法、水提醇沉法、澄清剂沉淀法4种澄清工艺对银柴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相对含量的影响,同时考察固化物的含量和精制澄清72 h后的提取液沉淀情况,以权重分别为0.4、0.4和0.2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澄清方法;对不同配比的矫味剂、不同pH值及不同的灭菌方法进行考察,结合中试生产试验结果,建立银柴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及辅料的种类和用量。结果:银柴退热口服液主要工艺参数为:澄清工艺为一次醇沉,乙醇浓度为70%;矫味剂为0.4%的阿斯巴甜和0.4%的草莓香精;防腐剂为0.15%的山梨酸钾;pH值确定为7.0~8.0;灭菌方法为流通蒸汽灭菌法。结论:该试验确定的银柴退热口服液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药材、半成品、成品质量可控,成品的工艺条件和质量稳定,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批量生产。

谭丽媛[3](2020)在《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不同处方配比及不同提取方法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验证处方配比并进行提取工艺的初探;采用响应曲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确定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优选银柴退热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进行中试生产研究;制定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对中试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稳定性考察;研究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1.考察银柴退热汤供试品1-6(供试品1~3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水煎煮法;供试品4~6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双提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以绿原酸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Design(BBD)模式,对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提取工艺参数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量(C)进行优选分析。3.以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等参数为指标对传统湿法制粒的最佳制剂工艺进行筛选;以成型率为指标对喷雾制粒的辅料量、制粒温度、辅料配比进行了优选;结合中试生产试验结果,建立银柴退热颗粒的成型工艺,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及辅料的种类和用量。4.从鉴别、指纹图谱、检查(制剂通则检查、砷盐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鉴别包括性状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使用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11批银柴退热颗粒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对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重金属检查采用第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1),砷盐检查采用古蔡氏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2);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有害元素Cu、Pb、Cd进行测定,其中Cu采用火焰法,Pb、Cd采用石墨炉法;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君药金银花、连翘、黄芩和柴胡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5.按照质量标准(草案),在市售包装条件下,对银柴退热颗粒的3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6个月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研究[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40±2℃)、湿度(75±5%),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为温度(25±2℃)、湿度(60±10%)]。6.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法,比较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7.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所含药味的相关活性成分;Swiss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各成分靶点;通过治疗靶标数据库(TTD),Drugbank,疾病-基因网数据库(DisGeNET)获取急性上呼吸道相关靶标;韦恩图获得相关交集;使用STRING网站进行靶点蛋白互作分析,运用Cytoscape3.7.1进行结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寻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活性成分、对应靶标,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 1.供试品1-6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银柴退热汤流浸膏均有一定的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配比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2.建立了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煎煮时间60min、煎煮2次、加12倍量水。3.传统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0.3,辅料为糖粉:糊精=2:1,矫味剂阿斯巴甜加入量为1%,喷入90%乙醇适量;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90~40,喷雾速率10 Hz,糖粉:糊精比例为1:1;喷雾制粒工序少,制粒全过程是密闭操作,粉尘少,有利于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更能符合GMP标准,且目前药厂大生产多采用喷雾制粒设备,故确定制粒方法为喷雾制粒。4.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薄层色谱鉴别中,最终确定了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大青叶共6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指纹图谱研究中,确定共有峰15个,指认出10个共有峰,分别为:峰1新绿原酸,峰2绿原酸,峰4咖啡酸,峰5隐绿原酸,峰9连翘酯苷A,峰10异绿原酸B,峰11异绿原酸A,峰12异绿原酸C,峰13黄芩苷,峰15汉黄芩苷;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银柴退热颗粒三批中试产品砷盐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2 ppm,重金属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10 ppm,有害元素检查中各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83mg/kg、Pb 0.32mg/kg、Cd0.22mg/k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多指标-HPLC含量测定方法,最终确定银柴退热颗粒每袋含金银花、牛蒡子以绿原酸(C16H1809)计,不得少于6.3 mg;含连翘以连翘酯苷A(C29H360 15)计,不得少于11.8 mg;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0.0 m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5.银柴退热颗粒的外观性状、鉴别、溶化性、水分含量、粒度、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6.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药理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7.贾氏银柴退热汤所含中药活性成分共322个,对应不同的靶标1088个,收集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靶点623个,贾氏银柴退热汤主要作用于TNF、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MAPK、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主要涉及炎症与免疫调控。结论 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批量生产。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说明银柴退热颗粒质量及工艺稳定、可靠。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各作用通路间相互关联,起到消除炎症、抑制活化的细胞因子、缓和过激的免疫反应的作用,与传统中药复方所具有的整体调节性特征相契合,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魏艳茹[4](2020)在《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及挥发油脂质体成型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进行标准提高研究,以标准促质量,进一步保障中成药的安全有效。2.将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中挥发油成分制成挥发油脂质体,为扩大挥发油的应用范围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法。方法:1.采用薄层色谱结合一测多评法对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中苍术、厚朴及广藿香进行鉴别研究。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苍术素、厚朴酚、和厚朴酚、橙皮苷为测定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制定4种成分的限度。3.采用全波长扫描优选出最佳吸收波长,采用HPLC对22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指纹图谱;通过与对照品比较,对特征峰进行药材归属和成分指认,以相对保留时间为参数,确定特征峰位置;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4.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挥发油脂质体,超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以苍术素作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包封率测定方法,同时建立了方法学研究;使用单因素考察法进行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条件的优选,并对脂质体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1.建立了苍术、广藿香、厚朴药材的薄层色谱一测多评鉴别法,即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85:15:2)为展开剂,在同一块硅胶G板上展开,点样量为5μL,以5%香草醛硫酸试液为显色剂,105℃加热直至斑点清晰。2.建立了苍术素、厚朴酚、和厚朴酚及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中苍术素、厚朴酚、和厚朴酚、橙皮苷含量分别为每支不得少于0.48mg、1.67mg、0.64mg、2.74mg。3.建立了22批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共标定16个共有峰,确认出7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咖啡酸、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红素、和厚朴酚、厚朴酚、苍术素;相似度软件计算结果显示,22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说明多批次样品间的工艺稳定,质量一致性较好。4.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的挥发油脂质体,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挥发油:大豆磷脂:胆固醇=1:6:1.5,水合温度为55℃;按照最佳工艺制备三批样品,测得平均包封率为45.3%;平均粒径为704.6nm,符合规定。结论:本课题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从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三个方面,建立了高于原标准的评价方法,为合理控制制剂质量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挥发油脂质体新剂型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但包封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此方法为解决中药制剂中挥发油稳定性与较刺激的气味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深入的研究价值。

王辉,牟亦,徐宁,姚文涛,王丽,吴佳瑛[5](2020)在《RP-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中7个成分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中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黄芩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 C18(250 mm×4.6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278 nm(黄芩苷)、210 nm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290 nm(桂皮醛),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黄芩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桂皮醛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7 8~0.093 3、0.154 4~1.853 2、0.031 3~0.375 6、0.070 4~0.845 0、0.043 4~0.521 2、0.023 2~0.278 9、0.013 1~0.157 7 mg·mL-1(r为0.999 4~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100.3%、98.8%、101.2%、98.3%、99.9%、99.4%(RSD<2.0%,n=6)。5批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样品中测得的上述7个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200~0.221、4.146~4.200、0.818~0.856、1.698~1.754、1.086~1.236、0.586~0.732、0.084~0.320 mg·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于双双[6](2019)在《儿科止咳祛痰中成药金振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金振口服液由山羊角、大黄、黄芩、平贝母、人工牛黄、石膏、青礞石、甘草8味中药组成的已上市中药复方,具有宣肺清热祛痰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小儿各种呼吸道疾病。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金振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阐述,以便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蒋爱[7](2019)在《小儿退热洗剂药学研究》文中认为小儿退热洗剂由薄荷、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艾叶、紫苏、柴胡7味药组成,主负清热凉血解毒,辅以解表散寒,具有抑菌、抗病毒、清热等作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各种热性病、寒热往来之证。本课题依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六类中药新药要求和《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要求,对小儿退热洗剂进行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以及初步稳定性研究。1.制备工艺研究1.1提取工艺小儿退热洗剂中多数药味的挥发油与水溶性成分均为有效物质基础,先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各因素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以连翘苷含量与浸膏得率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取工艺。综合挥发油与水提取工艺,最终优化提取工艺为:取处方量饮片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30 min,煎煮3次,每次1h,用筛网(不少于100目)趁热过滤,合并3次滤液,同时收集挥发油。1.2成型工艺通过比较低温减压浓缩浓度前后连翘苷含量、考察不同浓度吐温-80对挥发油增溶效果以及不同灭菌条件对连翘苷含量、薄层鉴别及微生物的影响,确定成型工艺。优化后的成型工艺为:取3次合并液,低温(60±5 ℃)减压浓缩至200 ml,低速(4500 rpm)离心,取全部上清液备用。将挥发油加入至0.6%(v/v)吐温-80中搅拌均匀,缓慢加入上清液稀释,用蒸馏水定容至200 ml。灌装,采用105 ℃湿热灭菌40 min。1.3量值传递对制备过程不同环节中。结果显示在小儿退热洗剂制备过程中,提取液、浓缩液、成型制剂中连翘苷转移率分别为81.18%、74.3 8%、74.07%;成型制剂中保留了药材总挥发油29个成分中的28个成分。2.质量标准研究2.1薄层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儿退热洗剂中的薄荷、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艾叶、紫苏、柴胡7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建立各药味薄层色谱方法学,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2.1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 11批小儿退热洗剂HPLC指纹图谱,1 1批制剂相似度均大于0.96,共匹配出共有峰29个,指认出13个成分。在指纹图谱基础上,选出7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迷迭香酸以及连翘苷9个成分作为多指标含测指标性成分。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学均符合要求,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小儿退热洗剂质量控制。对11批小试样品进行多指标含测,并在此基础上建了立小儿退热洗剂质量标准草案。3.药效学研究采用大鼠干酵母发热模型探究小儿退热洗剂解热作用,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小儿退热洗剂组给药1h后即可将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退热迅速,给药2h后体温回升至略高于正常体温水平并保持稳定;而阿司匹林组则需2h将体温降至正常体温附近,继而持续将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与发热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在给药5h内各时间内体温均有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差异,给药5h后体温反应指数相应减小。小儿退热洗剂可改善发热病势,减缓发热持续进程。4.初步稳定性对制剂进行了3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在3个月内的加速试验过程中,制剂中总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连翘苷含量、薄层鉴别等项均未见明显变化,3个月内的加速稳定性良好,表明小儿退热洗剂工艺设计合理、制剂稳定、质量可控。

章烨雯[8](2016)在《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在中医外治理论的指导下,将小儿退热临床经验方研制成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发挥中药退热、物理降温的双重功效。本文优选了处方的提取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考察了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的规律,并对其药效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外感发热儿童开发易于接受又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方法:(1)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提取工艺研究:①以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d(SSd)的转移率以及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柴胡的提取工艺参数。②以栀子苷(GP)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栀子的提取工艺参数。③以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薄荷的提取工艺参数。(2)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成型工艺研究:①根据基质中各物料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凝胶贴膏制备过程中的难易程度,确定各物料的添加顺序。②以凝胶贴膏的累积失水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保湿剂的种类。③以凝胶贴膏的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中各物料的用量范围。④以凝胶贴膏的初黏力、黏接力和内聚力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优选基质的配方。(3)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体外评价研究:①以GP的24小时累积释放率(Q24%)为指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行为。②以GP的24小时累计透过量(Q24)、稳态透皮速率(Jss)、促透倍数(ER)为指标,筛选促透剂。以GP的Q24为指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凝胶贴膏的体外透皮行为。(4)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药效学评价研究:建立大鼠干酵母发热模型,以体温变化值为指标,评价凝胶贴膏的药效。(5)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行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评价凝胶贴膏的安全性。结果:(1)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提取工艺:①柴胡最粗粉,6倍量蒸馏水,40℃浸渍3 h,水蒸气蒸馏法收集2倍量蒸馏液后,取药渣,滤干,加入栀子最粗粉,10倍量80%乙醇,回流2次,每次1 h。②薄荷饮片,12倍量蒸馏水,提取2h。(2)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成型工艺:①物料的加入顺序:将NP700加到搅拌器内,再加入甘油搅拌,作为A相;将酒石酸、甘羟铝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PVP K90,放置过夜,使PVP K90充分溶胀,作为B相;将中药浸膏、薄荷挥发油、B相同时加到A相中搅拌,均匀后涂布装入铝箔袋中,即得。②优选的基质配方:NP700 9.00 g,甘羟铝0.70 g,酒石酸0.80 g,PVP K90 5.00 g,甘油30.00 g,蒸馏水30.50 g;中药浸膏8g,柴胡芳香水16 g。(3)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体外评价:①凝胶贴膏中GP的Q24%为(79.23±2.83)%,其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②优选的凝胶贴膏促透剂为氮酮联用丙二醇,GP的Jss为6.93 μg·cm-2·h-1, Q24为86.50μg·cm-2,24 h的累积透过率为(8.34±0.64)%,凝胶贴膏中GP的渗透机制为骨架溶蚀作用。(4)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药效学评价: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对于干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在给药5h后可使体温降至正常,疗效理想。(5)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安全性评价:小儿退热凝胶贴膏不会引起皮肤红斑和水肿,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结论:本课题研制的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制剂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释放充分,退热效果理想,安全性良好,为中医儿科退热疗法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凝胶贴膏提供实验依据。

马宏达,崔英宇,何静,郭晓欢,史国兵[9](2015)在《小儿退热镇惊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小儿退热镇惊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方中知母、金银花、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对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Welchrom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的浓度在213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3%,RSD为2.81%(n=6)。结论所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所建标准可用于小儿退热镇惊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李柯[10](2014)在《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为申报中药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中香薷、葛根、蚕沙、厚朴、陈皮进行鉴别研究,建立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简便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2)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J合剂通则对香薷清暑口服液检查项目进行研究。(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麝香草酚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薄层鉴别研究:本研究中对香薷、葛根、蚕沙、厚朴、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图谱清晰、斑点分离好、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2)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J合剂通则项下相对密度、pH值、装量差异、重金属、砷盐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结果均符合合剂项下规定。(3)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麝香草酚含量中,麝香草酚在0.608-2.128μg(r=0.9995,n=6)范围内峰面积对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7.37%(n=6),RSD=1.64%。规定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中含麝香草酚的量不得少于0.34mg/mL。(4)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葛根素含量中,葛根素在0.224~2.464μg(r=0.9999,n=6)范围内峰面积对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45%(n=6)RSD=2.07%。规定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中含葛根素的量不得少于2.5mg/m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香薷、葛根、蚕沙、厚朴及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麝香草酚、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可有效地控制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的质量;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为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申报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二、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风寒感冒新药研制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节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感冒)的认识
    2 西医对外感发热(感冒)的研究
    3 疏风解表方
第二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感冒中成药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疏风解表颗粒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疏风解表颗粒的制备、质量标准
    1 材料与仪器
    2 药材的提取
    3 成型工艺研究
    4. 疏风解表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5 讨论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感冒)的相关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银柴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中试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2.1.1 色谱条件: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银柴退热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2.2.1 水提液的制备:
        2.2.2 冷藏静置法:
        2.2.3 高速离心法:
        2.2.4 水提醇沉法:
        2.2.5 澄清剂沉淀法:
        2.2.5.1 ZTC1+1天然澄清剂法:
        2.2.5.2 壳聚糖澄清剂法:
        2.2.6 固化物的测定:
        2.2.7 综合评价:
    2.3 防腐剂的选择
    2.4 矫味剂的选择
    2.5 口服液pH值的确定与灭菌方法的考察
    2.6 中试生产研究
        2.6.1 中试生产:
        2.6.2 中试产品的质量检验:
3 讨论

(3)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配比的验证及提取工艺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抗菌实验
        2.3 解热实验
        2.4 抗炎实验
        2.5 镇痛实验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实验
    4. 小结
第二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2 单因素考察
        2.3 Box-Behnken响应面法
        2.4 验证实验
    3. 小结
第三章 银柴退热颗粒成型工艺研究及中试生产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传统湿法制粒
        2.2 喷雾制粒
        2.3 银柴退热颗粒的中试生产
    3. 小结
第四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鉴别
        2.2 指纹图谱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2.2 加速稳定性试验
    3. 小结
第六章 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的药效学等效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抗菌实验
        2.2 解热实验
        2.3 抗炎实验
        2.4 镇痛实验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作用
    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贾氏银柴退热汤中药信息的收集和筛选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的预测
        1.3 疾病靶标的收集
        1.4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标的Venny分析
        1.5 潜在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1.6 关键靶标的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标
        2.2 复方的中药-归经网络
        2.3 筛选关键靶标
        2.4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银柴退热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致谢
作者简介

(4)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及挥发油脂质体成型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研究现状
        1.1 方解
        1.2 制备工艺
        1.3 临床应用
        1.4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5 原质量标准研究
    2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3 脂质体研究进展
        3.1 脂质体的分类
        3.2 脂质体的特点
        3.2.1 靶向性
        3.2.2 缓释性
        3.2.3 生物相容性
        3.3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3.3.1 薄膜分散法
        3.3.2 溶剂注入法
        3.3.3 逆向蒸发法
        3.3.4 冷冻干燥法
        3.4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临床应用
        3.4.1 抗肿瘤药物载体
        3.4.2 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载体
        3.4.3 抗菌药物载体
        3.4.4 疫苗载体
    4 结语
第一章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薄层鉴别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2.1.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2 展开剂系统的选择
        2.3 点样量的选择
        2.4 耐用性考察
        2.4.1 不同厂家薄层板考察
        2.4.2 不同温度考察
        2.4.3 不同湿度考察
        2.4.4 16批样品薄层色谱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含量测定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苍术素含量测定
        2.2 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测定
        2.3 橙皮苷含量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指纹图谱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检测波长的确定
        2.4 流动相的考察
        2.5 供试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2.6 色谱柱的考察
        2.7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挥发油脂质体成型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
        2.1.1 姜制厚朴的制备
        2.1.2 挥发油提取
        2.2 挥发油薄层色谱鉴别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3 鉴别方法
        2.2.4 鉴别结果
        2.3 挥发油脂质体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3.1 色谱条件的建立
        2.3.2 溶液的制备
        2.3.3 线性关系考察
        2.3.4 精密度试验
        2.3.5 稳定性试验
        2.4 挥发油脂质体的制备
        2.4.1 挥发油脂质体包封率方法的建立
        2.4.2 单因素考察筛选处方
        2.5 验证性试验
        2.6 挥发油脂质体表征及稳定性试验
        2.6.1 挥发油脂质体粒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RP-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中7个成分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混合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
        2.1.3 阴性对照溶液
    2.2 色谱条件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精密度试验
    2.6 稳定性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加样回收试验
    2.9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指标成分的选择
    3.2 流动相和检测波长的选择
    3.3 含量结果分析

(6)儿科止咳祛痰中成药金振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解热、抗炎、镇咳
    2.2 抗病毒作用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
    3.2 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3.3 治疗手足口病
    3.4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3.5 治疗婴幼儿喘息
    3.6 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3.7 不良反应
4 结语

(7)小儿退热洗剂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1. 药浴疗法
        2. 推拿按摩疗法
        3. 直肠给药疗法
        4. 穴位贴敷疗法
        5. 针刺放血疗法
        6. 多方式组合疗法
        7. 其他治疗方式
    第二节 小儿退热洗剂处方分析及其组成药味的研究
        1. 处方来源
        2. 处方组成
        3. 处方功效与主治
        4. 方解
        5. 处方药味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儿退热洗剂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工艺设计及工艺路线
        1. 剂型选择
        2. 工艺设计
    第二节 挥发油提取工艺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三节 水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四节 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五节 连翘苷的量值传递及挥发油在制剂的保留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六节 本章总结
        1. 制备工艺
        2. 制备工艺流程图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退热洗剂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第一节 性状与检查
        1. 性状
        2. 检查
    第二节 鉴别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结果
    第三节 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第四节 多指标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耗材
        2. 方法与结果
    第五节 小儿退热洗剂质量标准草案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退热洗剂大鼠干酵母发热模型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药凝胶贴膏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小儿退热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提取工艺研究
        第一节 柴胡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二节 栀子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三节 薄荷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二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成型工艺研究
        第一节 物料加入顺序的考察
        第二节 保湿剂种类的筛选
        第三节 单因素考察各物料用量范围
        第四节 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
    第三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体外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中GP HPLC的建立
        第二节 接受液中GP HPLC的建立
        第三节 体外释放实验
        第四节 体外透皮实验
    第四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药效学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药效学评价研究
    第五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安全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刺激性评价研究
        第二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过敏性评价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小儿退热镇惊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TLC鉴别
        2.1.1 知母[2-3]
        2.1.2 金银花[4-5]
        2.1.3 板蓝根[6]
    2.2 含量测定[7-8]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专属性考察
        2.2.4 线性考察
        2.2.5 精密度试验
        2.2.6 稳定性试验
        2.2.7 重复性试验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2.9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定性鉴别方法
    3.2 含量测定方法

(10)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引言
第一章 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的处方分析
    1.1 处方来源及中医理论依据
        1.1.1 处方来源
        1.1.2 中医理论依据
    1.2 项目研究进展
    1.3 处方中药材来源、标准、主要化学成分及主要功效
        1.3.1 香薷
        1.3.2 葛根
        1.3.3 蚕沙
        1.3.4 厚朴(姜制)
        1.3.5 白扁豆(微炒)
        1.3.6 陈皮
第二章 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方药定性鉴定研究
    2.1 实验仪器、材料、试剂及试药
        2.1.1 仪器
        2.1.2 材料
        2.1.3 试剂
        2.1.4 试药
    2.2 香薷的薄层鉴别研究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3 阴性样品的制备
        2.2.4 实验方法及结果
        2.2.5 耐用性实验
    2.3 葛根的薄层鉴别研究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3.4 实验方法及结果
        2.3.5 耐用性实验
    2.4 蚕沙的薄层鉴别
        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2.4.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4.4 实验方法及结果
        2.4.5 耐用性实验
    2.5 厚朴的薄层鉴别研究
        2.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5.4 实验方法及结果
        2.5.5 耐用性实验
    2.6 陈皮的薄层鉴别研究
        2.6.1 供试品样品溶液的制备
        2.6.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2.6.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6.4 实验方法及结果
        2.6.5 耐用性实验
    2.7 附TLC图谱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3.1 仪器、材料、试剂及试药
        3.1.1 仪器
        3.1.2 材料
        3.1.3 试剂
        3.1.4 试药
    3.2 HPLC测定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中麝香草酚的含量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2 色谱条件
        3.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4 阴性溶液的制备
        3.2.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6 测定法
        3.2.7 线性关系考察
        3.2.8 精密度试验
        3.2.9 重复性试验
        3.2.10 稳定性试验
        3.2.11 回收率试验
        3.2.12 色谱测定条件的耐用性试验
        3.2.13 药材、样品测定结果及限量的确定
    3.3 HPLC测定香清暑化湿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3.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2 色谱条件
        3.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4 阴性溶液的制备
        3.3.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6 测定法
        3.3.7 线性关系考察
        3.3.8 精密度试验
        3.3.9 稳定性试验
        3.3.10 重复性试验
        3.3.11 回收率试验
        3.3.12 色谱测定条件的耐用性试验
        3.3.13 药材、样品测定结果及限量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检查项目研究
    4.1 相对密度检查
    4.2 pH值检查
    4.3 装量差异检查
    4.4 重金属及砷盐的检查
        4.4.1 重金属的检查试验
        4.4.2 砷盐的检查试验
    4.5 微生物限度检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附录2 中医药治疗暑湿感冒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风寒感冒新药研制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D]. 范甜.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银柴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中试生产研究[J]. 谭丽媛,李思思,遆安航,翟康欣,陈瑾,张淑蓉. 中药材, 2020(09)
  • [3]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D]. 谭丽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及挥发油脂质体成型工艺研究[D]. 魏艳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
  • [5]RP-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中7个成分的含量[J]. 王辉,牟亦,徐宁,姚文涛,王丽,吴佳瑛.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5)
  • [6]儿科止咳祛痰中成药金振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于双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12)
  • [7]小儿退热洗剂药学研究[D]. 蒋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与评价研究[D]. 章烨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小儿退热镇惊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J]. 马宏达,崔英宇,何静,郭晓欢,史国兵.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5(03)
  • [10]香薷清暑化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D]. 李柯.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

标签:;  ;  ;  ;  ;  

消二退热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