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

一、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海兴[1](2021)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该疾病的特点,提高人们对本病准确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60例患儿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淋巴结病理活检,统计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HNL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为散发,多见于7-14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61:1。所有患儿均出现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76.7%),其中91.7%的患儿出现发热症状,5.0%的患儿出现头痛症状,20.0%的患儿出现皮疹症状,8.3%的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1.7%的患儿出现呼吸道系统症状。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白细胞减少症(8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83.3%),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51.7%)、血清转移酶升高(21.7%)、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61.7%)、红细胞沉降率升高(85.0%)、C反应蛋白升高(73.3%)及病毒检测阳性(43.3%)。其中10名患者自行缓解,发热和淋巴结病变自行消退。其中有3例(5.0%)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复发;因此,建议进行长期随访。60例患儿中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3.3%)、结缔组织病1例(1.7%)。结论儿童HNL患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易误诊,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见,部分可见腹痛、头痛和(或)皮疹,但它的预后普遍乐观。

董飞艳[2](2021)在《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2019年至2020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经淋巴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N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上对HNL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NL患儿11例,整理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及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HNL患儿年龄在6-18岁之间,平均(14.6±3.5)岁。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于春季发病者2例,夏季2例,秋季4例,冬季3例。11例患儿均有发热,热峰在37.8℃-40℃之间,热型不一。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肿大,大小在1.0cm×0.5cm至3.0cm×2.0cm之间,单纯颈部淋巴结肿大者3例,颈部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8例(其中1例同时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伴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1例患儿中有9例(81.81%)存在淋巴结轻压痛,3例(27.27%)伴腹痛,2例(18.18%)存在皮疹,头晕、恶心、鼻塞、流涕、肌肉痛、关节痛、心前区疼痛者均各1例,分别占总患儿的9.09%。查体肝脾肿大者1例。实验室检查:11例患儿中7例(63.6%)查外周血白细胞减低,3例(27.27%)粒细胞减少,1例(9.09%)粒细胞缺乏;4例(36.3%)存在轻度到中度贫血;血小板均无减低。1例(9.09%)C-反应蛋白(CRP)升高,2例(18.1%)谷丙转氨酶(ALT)升高,1例(9.09%)谷草转氨酶(AST)升高,6例(54%)乳酸脱氢酶(LDH)及7例(63.6%)腺苷脱氨酶(ADA)升高;2例抗核抗体阳性,1例HLA-B27阳性。10例有详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10例患儿CD68(+),7例髓过氧化物酶MPO(+),6例CD163(+),10例Ki67散在阳性(分布率约30%~50%)。11例患儿中2例未予治疗,体温逐渐降至正常;8例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之后,其中6例给予激素治疗,体温均在48小时内降至正常,剩余2例轻症患儿未予激素治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结逐渐缩小;1例入院时即给予激素治疗,体温在当天降至正常。3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占总患儿的27.27%。结论:1.HNL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儿童以男性年长儿多见。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多部位淋巴结肿痛,尤以颈部淋巴结肿痛多见,直径多在1cm~3cm。3.大部分患儿存在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减少为主,部分有贫血,ALT、AST、LDH、ADA可增高,CRP、血小板大多无异常。4.免疫组化CD68、MPO、CD163阳性有助于HNL的诊断。5.该病具有自限性,儿童可能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可缩短病程。6.部分病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随访。

朱元良[3](2020)在《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取62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原位杂交检查,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病变区存在增生细胞,且主要为组织细胞、浆样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浆样树突状细胞阳性表达呈现聚集状,且有髓过氧化物酶强表达,增生T淋巴细胞中,存在CD4、CD8阳性表达,且在T细胞中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检验显示62例患者中,5例存在阳性细胞,阳性检出率8.06%(5/62),其余57例均呈阴性。结论:临床诊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主要以淋巴结活检为主,以明确其病理学改变,病灶区域细胞颗粒酶B、TIA1、CD3、CD4、髓过氧化物酶呈现阳性免疫表型,能有效诊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靳汝辉[4](2020)在《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目前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清楚,无不适症状患者具有一定自愈性,可复发,有临床不适症状者,多采用对症处理治疗,而治疗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均无统一方案。有关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多见于个案报道或经验介绍,缺乏系统性研究,分型繁琐,治疗手段单一,尚缺乏系统规范的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前期研究发现,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诊治HNL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淋巴结肿痛、退烧、升高白细胞,对风热痰毒证患者疗效最佳,热毒壅盛证患者的疗效次之,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我们在分期分型的辨证论治体系原则指导下,提出了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相关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收集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探讨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对HNL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相关作用机制,为制定HNL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指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调研HNL患者发病相关的特征性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特点;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分析治疗HNL的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优化,提出在分期分型的辨证论治体系原则指导下更为完善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诊疗)和治疗组(采取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诊疗)各93例。疗程14天,治疗前后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体温、伴随症状、异常的实验室指标(WBC、CRP、ESR、ALT、AST、LDH、IP-10、Mig、FasL),治疗后比较两种方案对 HNL 及其各中医证型的疗效,主要观察疾病治愈率、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体温、临床恢复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大淋巴结缩小率、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异常指标复常率。所有数据均由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HNL发病特点:统计来自中国大陆的1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86例HNL患者,发现HNL以青年女性高发,性别比(男:女)为1:3.33,患者呈急性亚急性起病,多数在发病15天内就诊,颈部单侧发病率、复发率和误诊率偏高(分别为72.58%、17.74%和44.09%),合并多脏器损害者少见,肿大淋巴结平均直径(2.64±0.70)cm,VAS疼痛评分平均(3.41±1.97)分,平均体温(37.59±1.00)℃。而伴随症状(淋巴结肿痛或压痛、发热、恶寒、口干口苦口渴、便秘、头身重、心烦、皮疹、面赤、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国外患者,实验室异常指标有WBC下降、CRP、ESR、ALT、AST、LDH、IP-10、Mig、FasL升高。三种中医证型中,以风热痰毒证、热毒壅盛证患者为主,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少;热毒壅盛证中医证候积分最高、临床症状最严重,风热痰毒证次之,痰瘀互结证症状最轻;痰瘀互结证的病程最长,临床恢复时间最久,为疾病的迁延难愈状态阶段。(2)HNL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HNL患者早期以风热痰毒证多见,以疏风清热、化痰解毒为治则治法,内治中药汤剂方选银僵汤加减,外治以熏蒸一号方中药熏蒸和加味金芙膏中药硬膏贴敷疗法;中期以热毒壅盛证为主,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为治则治法,内治中药汤剂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外治以熏蒸一号方中药熏蒸和清热消肿糊中药硬膏贴敷疗法;后期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健脾化痰、消肿散结为治则治法,内治以小柴胡汤合消瘰丸加减,外治以化痰解凝方中药熏蒸和化痰解凝糊中药硬膏贴敷疗法。(3)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间、风热痰毒证患者间和热毒壅盛证患者间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0.05)。治愈率、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治愈率、风热痰毒证患者治愈率、热毒壅盛证患者的症状改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整体患者及风热痰毒证患者的症状改善水平、热毒壅盛证患者的治愈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恢复时间及体温复常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风热痰毒证患者临床恢复时间最短、热毒壅盛证次之、痰瘀互结证最长,同时整个治疗组、风热痰毒证患者与热毒壅盛证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及热毒壅盛证患者的体温复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热毒壅盛证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及体温比较结果显示,三者经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治疗组的淋巴结肿胀程度和VAS疼痛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风热痰毒证患者、热毒壅盛证患者的淋巴结肿胀程度及缓解热毒壅盛证患者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淋巴结肿胀缩小率均为100%,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治疗组患者(尤其是热毒壅盛证患者)的伴随症状消失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检测中:治疗组患者的WBC、炎症指标(CRP、ESR)、转氨酶指标(AST、ALT)等异常指标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有效恢复LDH、IP-10、Mig、FasL等异常指标,但两组的复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具有升高WBC、改善炎症反应、恢复肝损伤、调节免疫等作用。治疗期间186例患者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的检测较入组前均未发生明显异常,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次研究发现,中国大陆HNL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较国外患者发生率高;在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体系原则指导下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治疗HNL患者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该方案尤其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临床恢复时间、热毒壅盛证的体温复常时间、缩小肿大淋巴结、缓解疼痛、伴随症状消失率及恢复肝损害指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发挥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改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以达到调控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程小龙,蔡青,赵东宝,胡珍丽,吉连梅,韩一平[5](2017)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压痛和一过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为特征。该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且相对少见,临床极易误诊为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确诊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文报道1例患者表现为持续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消瘦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查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高达20.4,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该患者经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且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嗜血细胞增多骨髓象,最终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

杜平功,曲伟栋,赵丽娟,于晓红[6](2013)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1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均经激素治疗后有效。15例临床有发热症状、血沉增快,13例白细胞减少。结论: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但抗生素无效,激素治疗好转,伴有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可作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能够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杨映红,郑宇辉,黄建平,杨涛,陈华[7](2011)在《临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65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临床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EBER原位杂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男性31例(47.7%)、女性34例(52.3%),男女比例为1:1.1;年龄20岁以下18例(27.7%)、20岁以上26例(40.0%)、30岁以上13例(20.0%),20~30岁之间病例较多。病程为30d的病例最多,有15例(23.1%)、其次为7d 7例(10.8%)。发热20例(30.8%)、无发热45例(69-2%)。淋巴结最大直径1.5~3.0 cm48例(73.9%)。镜检淋巴结结构完整56例(86.2%)、部分完整7例(10.8%)、结构完全破坏者2例(3.1%)。淋巴结单个大的坏死灶1例(1.5%)、多灶性坏死灶62例(95.4%)、出现坏死灶融合呈大片坏死者33例(50.8%)。淋巴结中组织病理学三个阶段特点:增殖期、坏死期和黄色瘤期,三种不同病理特征,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淋巴结中。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量CD68阳性细胞。EBER指标,阳性14例(21.5%)、阴性51例(78.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热、EBER与各指标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淋巴结结构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关联,回归方程:Y=0.012+0.008X,其中Y为结构,X为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说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越多,结构完整性越低,结构越不完整。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多灶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样,皮质融合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病理组织学各阶段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增殖期、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与皮质融合坏死灶、坏死边缘灶转化淋巴细胞之间都存在关联。黄色瘤期百分比与皮质坏死灶、年龄之间存在关联。结论:HNL诊断性条件,即所谓三个组织学特点,必须与淋巴瘤、结核相鉴别。

周文锦,郑翠苹[8](2010)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观察22例经病理确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2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5例治愈,4例在随访中发展为SLE,2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早期确诊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且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密切。

罗勇华,施公胜,章建国,黄华,刘益飞[9](2009)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54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4例HNL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成年人以女性多见,青少年则以男性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和长时间的不规则发热,少数患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密切关系。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地图样淋巴结坏死,坏死组织旁可见吞噬核碎片的新月形组织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以及成片增生的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和MPO、浆样单核细胞CD68和CD10以及活化的小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CD3和CD45RO阳性,CD20、CD79α等B细胞标记呈阴性表达。结论:HNL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组织形态学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异型,易与其他良恶性疾病相混淆,准确认识其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的特点,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张全新[10](2006)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唐山市协和医院儿科2000年以来收治3例SNL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4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36例儿童SNL可见于9个月以上各年龄儿童,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占99.8%(435/436),可伴有肝肿大(36.2%,158/436)、脾肿大(22.7%,99/436)和皮疹(37.8%,165/436)。实验室检查,81.3%(300/369)一过性白细胞下降,38.1%(166/436)贫血,81.6%(319/391)血沉增快。结论SNL极可能为多种病原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损害,有自限性,可复发。确诊须病理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二、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测方式
        1.2.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分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式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分析
    2.2 病理特点分析
3 讨论

(4)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部分
        1.1 淋巴结及淋巴结炎概述
        1.2 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定义
        1.3 HNL的流行病学
        1.4 HNL的病因
        1.5 HNL的发病机制
        1.6 HNL诊断
        1.7 HNL鉴别诊断
        1.8 HNL治疗
        1.9 预后
    2. 祖国医学部分
        2.1 中医对HNL的认识
        2.2 HNL的中医药治疗
        2.3 中医综合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诊疗方案
        2.2 治疗方法及治疗用药
        2.3 观察疗程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疗效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建立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依据
    2. 病因病机认识
        2.1 病性属实,正邪相争
        2.2 病位三焦,邪犯少阳
        2.3 早期轻症,风热毒侵
        2.4 中期重症,热毒壅盛
        2.5 后期缠绵,痰瘀互结
    3.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治法讨论
        3.1 中药汤剂
        3.2 外治疗法
    4. 临床特征资料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疾病、证候疗效分析
        5.2 临床恢复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分析
        5.3 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及体温分析
        5.4 肿大淋巴结缩小率、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5.5 实验室异常指标复常率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6.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优势
        6.1 中医辨证更精确
        6.2 辨证体系更合理
        6.3 疗效更佳
    7.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治疗HNL的作用机制探讨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1.1 HNL临床发病特点
        1.2 中医证候特点
        1.3 分期分型辨证体系指导下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
        1.4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较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1. 学术论文
        1.2. 发明专利
        1.3. 着作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历

(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2.4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2.5 鉴别诊断
    2.6治疗
    2.7 预后

(6)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确诊方法和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9)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54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
    2.2 病程进展及转归
3 讨论

(10)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院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2.1 淋巴结肿大
        2.2.2 发热
        2.2.3 肝脾肿大
        2.2.4 皮疹
        2.2.5 其他症状
    2.3 实验室检查
        2.3.1 常规及生化检查
        2.3.2 免疫学检查
        2.3.3 病原学检查
        2.3.4 病理检查
    2.4 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及诊断
    3.2 病因及转归

四、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D]. 马海兴.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D]. 董飞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J]. 朱元良. 科技风, 2020(25)
  • [4]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D]. 靳汝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程小龙,蔡青,赵东宝,胡珍丽,吉连梅,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7(35)
  • [6]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杜平功,曲伟栋,赵丽娟,于晓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04)
  • [7]临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65例临床病理分析[J]. 杨映红,郑宇辉,黄建平,杨涛,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2011(08)
  • [8]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2例临床分析[J]. 周文锦,郑翠苹. 中国基层医药, 2010(23)
  • [9]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54例临床病理分析[J]. 罗勇华,施公胜,章建国,黄华,刘益飞. 交通医学, 2009(03)
  • [10]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J]. 张全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02)

标签:;  ;  ;  ;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