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气流量计量中的参数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霞[1](2020)在《环雾状流涡街测量特性与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湿气和湿蒸汽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发电、航空和航天等领域,其中环雾状流是最重要的两相流型。涡街流量计被广泛应用于湿气和湿蒸汽两相流的流量测量。以能源为主的应用市场迫切需要提高湿气和湿蒸汽的计量精度和可靠性,拓展仪表测量范围。本文以提高涡街流量计在环雾状流条件下的计量水平为目标,以其机理参数——斯特劳哈尔数St为研究对象,围绕两相涡街过读与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所形成的成果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旋涡脱落中液滴-涡双向耦合机制。提炼了无量纲液滴尺度参数:液滴质量加载量φp和斯托克斯数StL。基于DPM粒子追踪模型,分析了液滴在涡中的输运特性及液滴对涡街尾迹的影响。论证了参数φp和StL作为主要尺度参数表征载颗粒尾迹中液滴-涡相互作用动力学特性的合理性。发现参数φp主要影响旋涡结构规则性,参数StL主要影响颗粒在涡中的响应和分散特性。基于欧拉双流体数值模型,验证了参数φp和StL表征涡街频率特性的有效性,并得到了φp和StL对特劳哈尔数St的影响规律。2.分析了两相涡街稳定性及尾迹失稳机制。基于绝对/对流不稳定理论研究了两相流尾迹失稳机制。考虑流体粘性,推导了载颗粒两相Orr-Sommerfeld稳定性方程。提取了不同流向站位的时均速度剖面,分析了局部流动稳定性。提炼了绝对/对流不稳定区分布,并从流动的整体稳定性解释了涡街尾迹失稳机制。为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基于雾化混合的环雾状流实验装置,并引入液膜分离技术和图像粒度测量技术进行液滴流动参数的测量。基于连续小波(CWT)脊方法从信号角度研究了涡街稳定性,提炼了涡街失稳特性的信号表征:低频调制作用增强、信号品质因子下降、周期稳定性变差、流动整体波动减小。发现涡街稳定性主要受液滴含量影响。针对信号非平稳特性,提出了脊平均特征提取方法,提高了两相涡信号特征提取精度和可靠性。3.建立了环雾状流涡街频率特性过读模型,并提出了涡街过读补偿方法。针对涡街过读数据不一致问题,首次考虑了环雾状流液滴夹带率的差异,揭示了液滴含量对涡街频率特性的主影响作用。推导了两相无量纲涡量动力学方程,并结合涡量输运机制建立了两相斯特劳哈尔数理论模型。标定得到了不同湿气工况下的涡街频率特性,验证了过读理论模型OR=1+kφp/StL的有效性。预测精度达到±1.0%,为环雾状流涡街频率特性过读提供了统一的预测公式。针对涡街两相测量过读问题,提出了结合涡街幅值特性以及结合脊频率波动特性的过读补偿方法。分别对两相涡街幅值和脊频率归一化标准差进行建模,结合过读公式建立了涡街湿气测量模型。设计迭代算法对仪表预测过读进行补偿,实现了湿气中气相流量的准确预测。补偿前最大测量误差为9%,补偿后两相方法的气相测量误差均在±1.5%以内,有效提高了湿气中气相流量的测量精度。无需借助外部系统测量液相含量,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方便在线测量的涡街湿气测量方案。4.针对频率法量程比有限、压电元件存在共振风险问题,提出了基于非侵入压力波动的涡街互相关测量方法。设计了高频响瞬态压力传感系统,获得了不失真涡致压力波动信号。针对渡越时间估计中的多峰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涡对流速度估计算法。标定并分析了频率法和互相关法两种方法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在±2.0%精确度下,传统频率方法受仪表非线性影响量程比仅为3:1。本文提出的互相关测量方法量程比达到8:1,有效拓展了测量下限。然后,在不同湿气工况下对无量纲对流速度进行标定,建立了涡街互相关湿气测量模型。气相测量相对误差在±4%以内,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1.39%,为涡街湿气计量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测量方案,尤其在小口径测量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向伟君,曾麟[2](2020)在《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涡轮流量计是一种具备温度和压力补偿功能的速度式流量计量器具,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量程比高、维修方便等优点,从而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从涡轮流量计的特点、原理、类型、使用以及缺陷等5个方面介绍其在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
董洁[3](2019)在《天然气流量积算仪校准与节能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大庆油田的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企业在天然气加工和输送过程中对天然气流量的计量偏差问题,大庆油田技术监督中心研发流量积算仪校准装置拟开展天然气流量测试项目,实验结果表明:经该装置在线校准后,数据可提高0.15%左右,对天然气计量偏差控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企业的关于天然气计量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可以为企业的能效对标,推进节能降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徐洪霞[4](2019)在《气体涡轮流量计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研究》文中认为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应用广泛。随着涡轮流量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使用环境日益复杂,对其准确性和使用寿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耐久性试验装置和检定装置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标准表法检定装置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高压工况下的气体涡轮流量计耐久性试验与检定装置,实现了高压耐久性试验和高压环境下涡轮流量计误差检定的一体化,适用于流量计生产厂家对涡轮流量计进行高压耐久性试验和误差检定。(1)根据涡轮流量计的使用要求,设计了该装置的机械结构。(2)对装置提炼数学模型并且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得到装置的温度与速度分布云图,结果表明该设计合理。(3)设计了以C8051F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流量脉冲采集电路模块,实现了流量信号的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对温度、压力等信号的采集。(4)编写了上位机软件,通过串口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的传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5)根据装置的计算模型对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得到准确度满足要求。该装置可对流量为400m3/h以内、工作压力为3.2MPa以内、准确度1.5级及以下的涡轮流量计进行耐久性试验和检定。
毛利祥[5](2019)在《天然气管道超声流量计计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气体超声流量计凭借高精度、低压损和宽量程比等优势,在西气东输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以及燃气储配站等天然气贸易计量场合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超声流量计根据超声波在速度分布均匀流场中传播的顺逆传播时间差来计算流量值,事实上在管道中由于上下游存在扰流元件与管壁粗糙性等原因,管道中的流速分布是不均匀的。本文针对DN500与DN1000两种管道,考虑上游管道存在单弯头或异面双弯头两类扰流元件,根据给定的5种流量边界条件,首先通过CFD仿真分析管道中流场速度分布;根据流场分析计算通过管道的实际流量,同时计算超声波在流场中经过声道传播的顺逆流时间差,并以此时间根据规范计算流量;然后通过与边界条件流量对比,对两种流量的误差进行分析;对于管道直径、声道长度和声道角变化导致的误差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对超声流量计误差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针对DN500与DN1000管道,按规范考虑上游管道存在单弯头或异面双弯头两类扰流元件,根据给定的5种流量边界条件,研究扰流元件下游不同直管段长度处的流场速度分布。结果表明:两类扰流元件下游会出现速度分布不均匀现象,但随着直管段长度的增加,流场速度分布逐渐恢复均匀。通过恢复到对称充分发展紊流速度分布所需直管段长度指标分析,异面双弯头引起的速度分布不均匀现象比单弯头更严重,并且管道直径与流量越大,两类扰流元件造成的流态畸变也就越严重。(2)基于管道中每种流场速度分布,采用积分的思想计算管道中的流量。同时计算超声波在每种流场中经过声道传播的顺逆流时间,并依据该时间根据超声流量计标准计算流量。将两种方法计算的流量与给定的边界流量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流量的误差大小与规律。结果表明:异面双弯头引起的基于流场的流量误差与根据标准的计算误差比单弯头更大;随着直管段长度的增加,两种误差均呈逐渐减少趋势;管道直径与流量越大,流态畸变引起的流量误差与计算误差也就越大;多声道超声流量计相较于单声道在速度分布不均匀流场中具有更好的计量精度。(3)对管径、声道长度和声道角变化引起的误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管径、声道长度、声道角变化与速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误差,可知影响超声流量计计量精度最重要的因素为测量管段天然气速度分布,其引起的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最大可达-3.52%。(4)根据超声流量计测量误差要求,对管道直径、声道长度、声道角变化以及流场速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误差进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单弯头与异面双弯头下游超声流量计的安装直管段长度进行了规定;提出了基于流动调整器的测量管段改进方法;通过“三角形”声道布置改进方法提高了单声道超声流量计的流场适应性;基于最小二乘法利用直管段长度L,管道直径D和流量Qi三个参数对速度分布校正系数进行了修正,将单声道超声流量计在单弯头与异面双弯头下游的计算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郑晓宇[6](2019)在《气体超声波流量积算仪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00年开始的西气东输工程,到近十年的“煤改气”政策倡导用天然气代替污染大的能源中,大量的场合需要用到气体流量测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以其没有阻流件、无压损、非接触检测、宽量程比、高测量精确度等独特优势在该领域得以迅速发展,是一种有极大应用前景的新型气体流量计。气体超声波流量积算仪是在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含流量计的所有功能,相对于流量计的增强主要在与体积的转换,以及其他功能补充电路。本文选择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进行研究。从基本超声信号传播时间的检测方法上提出用数字信号处理代替传统模拟信号比较。在数字信号领域,针对超声信号顺、逆流传播时间测量,提出用高斯函数拟合接收信号上升部分包络线的包络法改进直接的阈值法以提升测量准确度,再从顺、逆流时间差的测量方面,提出频域互相关法替代时域互相关法来减少运算时间。针对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零点误差和零漂过大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匹配流道中同一探头在发射状态下的输入阻抗和接收状态下的输出阻抗来抑制零漂的方法,在-10℃到40℃时传播时间的零漂抑制在±3 ns内,符合1.0级超声流量计国家标准。根据流体流速分布状况分层流、湍流两种状态,推导出通用的流速修正系数K。根据AGA8-92DC压缩因子计算模型,分析并归纳出简化算法。以美国Gulf Coast天然气组份为例,由其已知温度、压力、压缩因子三者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拟合出4类情况的压缩因子Z的分段求解函数。最后为积算仪产品设计GPRS通信模块、4-20 mA模块、485通信模块来丰富和提升积算仪功能。
蒋克伟[7](2018)在《气体流量现场校准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气体流量计是重要的工业计量仪表,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气体流量计需要校准以维持计量精度,传统校准装置一般固定在某个地点等待流量计的校准,无法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国内外移动式的气体流量校准装置大多数为车载式的,能够人工推动到现场的还是占少数,且性能指标仍有待改进。人们期待更便捷、更易得的校准方式来简化校准过程。如何让校准装置民用化,可现场校准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为了突破实验室计量校准的局限性,实现对不便远距离校准气体流量计的现场校准,本文设计了气体流量现场校准仪。本装置属于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以两台高精度罗茨流量计作为标准表,辅以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稳流装置及气源。通过与标准表的比对,从而得出被校准流量计计量性能。本装置的设计采用负压法,以空气为测试气体,变频风机控制流量大小。涉及到校准装置机械结构的运转,下位机的数据采集和上传,上位机的数据处理、显示和报表生成。下位机包括频率采集模块和ADAM-4117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频率、温度、压力和计时,通过串口向上位机传送数据,上位机通过LabVIEW软件完成校准界面的编写。双计时法提高了频率和时间的计量准确度,数据的处理算法依据检定规程。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在0.5m3/h400m3/h的流量范围内实现对1.5级及以下气体流量计的校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优于0.5%。
钟一峰[8](2016)在《集中供热中蒸汽流量计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蒸汽流量的贸易计量准确性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提高流量计的测量精度是其实际使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论文针对目前在集中供热中使用较多的孔板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展开研究,通过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减小测量误差的目的。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孔板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基本原理的基础,对影响流量计测量精度的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理论计算,提出了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各项简化误差的影响,蒸汽密度误差的影响等;其次,针对影响误差的各因素分别提出了多项误差改进措施,包括公式的修正,误差的补偿等;最后,应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并对改进前后的误差进行分析,进一步进行误差对比,发现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明显改善了流量计量系统整体的准确度,其误差不确定度减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本论文所完成的工作,对于减小流量计的误差,提高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具有重要的实际借鉴作用。
付秀英[9](2016)在《基于GB-T 21446-2008标隹的天然气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我国天然气计量主要使用孔板流量计。根据当前我国主流天然气计量水平,并结合市场现状,本文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446-2008用标准孔板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GBT 17747.2-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2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等国内目前最新的算法标准研发了一套天然气计算软件。系统软件基于.Net 4.5框架并以C#语言编译开发实现。经过研究对比现行国内外天然气计量机制与方法,结合工业领域对流量计量的实际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天然气计算软件的设计方案。本文首先研究了孔板流量计量原理与算法结构,结合天然气传输管道原理与关键参数,设计天然气流量计算完整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集成天然气流量计算、孔板开孔直径估算、天然气传输管道内径估算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系统软件。最后,结合基于消息认证码的用户认证协议,为系统引入以用户授权与认证机制为核心的权限控制体系,实现了商业保护功能。为提高系统复用率,降低升级、维护及二次开发成本,本文将系统核心计算功能单独封装为库。在此前提下,为满足天然气流量实时监控计算功能,使用弦截法优化压缩因子迭代计算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计算效率。此外,软件系统不仅实现了天然气体积流量计算功能,还引入了质量流量及能量流量计算功能,并添加了误差补偿环节,提高了计算精确度。最后,软件系统根据标准中流量计算与孔板开孔直径估算理论,另行推导并实现了传输管道内径估算功能,经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数值的误差可接受。本软件系统的估算功能为工业生产孔板流量计、设计天然气输送管网时选择孔板流量计型号及设计天然气传输管道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默[10](2015)在《基于弦截法的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流量测量与流体介质的物性参数、工况温度、工况压力息息相关,应用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函数运算关系。目前,我国依据国家质检验总局发布的《JJG1003-2005流量积算仪》检定规程对流量积算仪及流量计算机等工业二次仪表进行检定。JJG1003-2005流量积算仪检定规程是把流量积算仪二次表与现场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体介质的组份信息有效的组合起来,标准理论值的计算依据国家检定规程中所规定的数学方法。但是,由于工业现场流量仪表的种类繁多,被测介质的种类多样化,其介质物性参数变化复杂,流量计量中涉及到计算公式都不同,这给计量检定工作带来的很大的麻烦,为此,本课题开发了基于弦截法的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系统的成功研制可以满足技术机构对流量积算装置的出厂、周期及在线检定需要。依据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对流量积算仪的检定操作需要把标准差压信号源、温度传感器电阻或电流源、表压电流源及介质组份参数表输入被检积算仪表,将检仪表在特定工况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实际输出流量值与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软件计算得到的理论值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迅速的计算出被检流量积算仪表的计量误差大小。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瞬时流量的转换误差计算、累计流量的累加误差计算、及输出输出物理通道的测量误差计算。本文论述了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的设计过程与实现方法,系统由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硬件系统集成两部分构成。软件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一次表流量计和不同类型的流体介质计算出物性参数、压缩系数、瞬时质量流量、工况体积流量及标况体积流量值。硬件部分,应用研华公司的ADAM亚当模块进行系统集成,实现多通道的电流、电压和频率的采集输出。将送检仪表连接标准信号源,上位机软件通过通信协议采集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判断被测仪表是否符合检定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属于热工计量学术领域。课题所设计的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是一种集计算机软件技术,测控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计量检定系统。通过编写大量的计算函数实现了流量积算仪的运算过程,控制研华ADAM亚当模块作为硬件的输入输出,完成了积算仪的自动化检定过程,这不仅提高了检定效率,减轻检定员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计量可靠性,同时也使流量二次表的检定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该系统可广泛的应用在计量、军工、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
二、天然气流量计量中的参数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气流量计量中的参数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1)环雾状流涡街测量特性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单相旋涡脱落研究现状 |
1.2.1 涡街形成机制 |
1.2.2 旋涡脱落特性 |
1.2.3 钝体尾迹稳定性 |
1.3 两相流型及流动参数 |
1.3.1 气(汽)液两相流型 |
1.3.2 环雾状流及流动参数 |
1.4 两相旋涡脱落研究现状 |
1.4.1 两相涡街失稳特性 |
1.4.2 两相涡街“过读”特性 |
1.4.3 两相涡街过读关联式 |
1.5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架构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1.7 本文的组织 |
第2章 载颗粒两相涡街动力学与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基于CFD的涡街尾迹动力学分析 |
2.2.1 控制方程与数值方案 |
2.2.2 颗粒在涡中的输运特性 |
2.2.3 颗粒对尾迹流场的影响 |
2.3 基于O-S方程的尾迹稳定性分析方法 |
2.3.1 局部绝对/对流不稳定理论 |
2.3.2 O-S方程的数值求解 |
2.3.3 算例及验证 |
2.4 载颗粒两相涡街失稳机制分析 |
2.4.1 载颗粒两相O-S稳定性方程 |
2.4.2 绝对/对流不稳定区分布 |
2.4.3 整体稳定性与涡街失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CWT脊方法的两相涡信号稳定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装置与测量技术 |
3.2.1 环雾状流实验装置 |
3.2.2 液膜分离与计量技术 |
3.2.3 图像法液滴参数测量 |
3.3 基于CWT的脊提取方法 |
3.3.1 小波脊线理论 |
3.3.2 脊提取验证 |
3.4 涡信号稳定性分析 |
3.4.1 涡信号低频调制特性 |
3.4.2 周期稳定性与猝发特性 |
3.5 脊平均特征提取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环雾状流涡街频率特性过读建模 |
4.1 引言 |
4.2 环雾状流涡街过读物理模型 |
4.2.1 过读主影响因素分析 |
4.2.2 两相斯特劳哈尔数建模 |
4.3 雾状流涡街过读CFD研究 |
4.3.1 控制方程 |
4.3.2 数值方案 |
4.3.3 频率过读特性分析 |
4.4 环雾状流涡街过读模型实验验证 |
4.4.1 干气工况仪表特性标定 |
4.4.2 液滴参数测量与估计 |
4.4.3 湿气工况过读特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涡街频率特性过读补偿的湿气流量测量 |
5.1 引言 |
5.2 结合幅值模型的湿气过读补偿与流量测量 |
5.2.1 两相涡街信号幅值建模 |
5.2.2 湿气测量模型 |
5.3 结合频率波动的湿气过读补偿与流量测量 |
5.3.1 两相涡街信号脊波动特性 |
5.3.2 湿气测量模型 |
5.4 两种测量模型的比较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非侵入压力波动测量的涡街互相关流量计 |
6.1 引言 |
6.2 高频响压力传感器设计 |
6.2.1 探头-变送器系统频响特性 |
6.2.2 微型高频压力传感器设计 |
6.3 相关测速取压位置优化 |
6.3.1 涡强度与质量 |
6.3.2 传感器间距 |
6.4 改进的对流速度估计算法 |
6.4.1 参数设置与信号预处理 |
6.4.2 改进的渡越时间估计算法 |
6.5 基于波动压力测量的宽量程涡街互相关流量计 |
6.6 基于波动压力测量的涡街互相关湿气流量测量 |
6.6.1 夹带率分析 |
6.6.2 对流系数建模 |
6.6.3 湿气测量模型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A 主要符号说明 |
附录B 切比雪夫离散矩阵及坐标变换 |
致谢 |
(2)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气体涡轮流量计的特点 |
1.1 智能测量与补偿 |
1.2 制造工艺先进 |
1.3 自动化程度高 |
2 气体涡轮流量计工作原理 |
3 气体涡轮流量计类型 |
3.1 基本型涡轮流量计 |
3.2 智能涡轮流量计 |
4 气体涡轮流量计的使用 |
5 气体涡轮流量计的缺陷 |
6 小结 |
(3)天然气流量积算仪校准与节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流量积算仪的应用 |
2 流量积算仪的原理及产生误差分析 |
3 天然气流量积算仪现场校准装置 |
4 流量积算仪校准装置实际应用 |
5 结束语 |
(4)气体涡轮流量计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流量计耐久性装置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2 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整体设计方案 |
2.1 涡轮流量计的检定 |
2.2 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分类 |
2.3 装置检定方法选取 |
2.4 装置工作原理 |
2.5 装置总体结构 |
2.6 装置管路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3 检定与耐久性装置可行性分析 |
3.1 稳压气罐容积计算 |
3.2 仿真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硬件设计 |
4.1 标准表的选择 |
4.2 流量计脉冲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4.2.1 核心控制器的设计 |
4.2.2 电源模块设计 |
4.2.3 电气隔离及硬件波形处理 |
4.2.4 串行通讯模块 |
4.3 温度压力信号采集 |
4.4 本章小结 |
5 软件设计 |
5.1 数据采集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5.1.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5.1.2 软件设计思想 |
5.1.3 程序流程框图 |
5.1.4 I/O口配置 |
5.1.5 参数设置模块 |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 串行通信模块 |
5.4 采集数据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6 装置不确定度评定 |
6.1 装置测量模型 |
6.2 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
6.2.1 标准表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
6.2.2 压力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 |
6.2.3 温度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 |
6.2.4 空气压缩系数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 |
6.3 装置不确定度合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电路图 |
作者简介 |
(5)天然气管道超声流量计计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天然气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
1.2.2 超声流量计发展 |
1.2.3 超声流量计流场适应性研究现状 |
1.2.4 超声流量计测量标准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超声流量计计量基本原理 |
2.1 超声流量计原理分析 |
2.1.1 单声道超声流量计计量原理 |
2.1.2 多声道超声流量计计量原理 |
2.2 超声流量计测量误差分析 |
2.2.1 超声流量计测量误差影响因素 |
2.2.2 测量误差量化分析 |
2.2.3 速度分布对超声流量计计量精度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声流量计测量管段流场分析 |
3.1 流体力学模型 |
3.1.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
3.1.2 层流与紊流 |
3.2 DN500管道的测量管段流场分析 |
3.2.1 不同流量、位置条件下的单弯头下游流场分析 |
3.2.2 不同流量、位置条件下的异面双弯头下游流场分析 |
3.3 DN1000管道的测量管段流场分析 |
3.3.1 不同流量、位置条件下的单弯头下游流场分析 |
3.3.2 不同流量、位置条件下的异面双弯头下游流场分析 |
3.4 测量管段流场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声流量计误差分析 |
4.1 误差分析方法 |
4.1.1 基于管道流场分布求解测量管段流量 |
4.1.2 基于超声流量计标准规范的计算流量 |
4.1.3 误差定义 |
4.2 基于流场分布的测量管段流量误差分析 |
4.2.1 DN500管道基于流场分布的流量误差分析 |
4.2.2 DN1000管道基于流场分布的流量误差分析 |
4.3 规格为DN500的管段单声道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分析 |
4.3.1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单弯头下游计算误差分析 |
4.3.2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异面双弯头下游计算误差分析 |
4.4 规格为DN500的管段多声道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分析 |
4.4.1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单弯头下游管段计算误差分析 |
4.4.2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异面双弯头下游计算误差分析 |
4.5 规格为DN1000的管段单声道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分析 |
4.5.1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单弯头下游管段计算误差分析 |
4.5.2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异面双弯头下游管段计算误差分析 |
4.6 规格为DN1000的管段多声道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分析 |
4.6.1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单弯头下游管段计算误差分析 |
4.6.2 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异面双弯头下游管段计算误差分析 |
4.7 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
4.7.1 单声道与多声道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分析 |
4.7.2 单弯头与异面双弯头对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影响 |
4.7.3 管道直径对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影响 |
4.7.4 流量对超声流量计计算误差的影响 |
4.8 其他因素引起的超声流量计测量误差 |
4.8.1 管道直径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
4.8.2 声道长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
4.8.3 声道角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声流量计误差评价与改进措施 |
5.1 超声流量计误差评价 |
5.1.1 最大允许误差 |
5.1.2 超声流量计测量性能要求 |
5.1.3 超声流量计计量误差评价 |
5.2 超声流量计安装条件改进 |
5.2.1 超声流量计安装直管段长度要求 |
5.2.2 基于流动调整器的测量管段改进方法 |
5.3 超声流量计计量方法改进 |
5.3.1 单声道超声流量计声道布置改进 |
5.3.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速度分布校正系数修正方法 |
5.3.3 超声流量计实流校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气体超声波流量积算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研究现状 |
1.2.2 积算仪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组织安排 |
2 时差式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原理 |
2.1 时间测量方法及原理 |
2.2 超声传播时间 |
2.2.1 包络法 |
2.2.2 多项式拟合 |
2.2.3 高斯拟合 |
2.3 传播时间差 |
2.4 流量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1 流道因素的影响 |
2.4.2 电路因素的影响 |
2.4.3 流场因素的影响 |
2.5 流速修正系数K |
2.5.1 层流流速分布 |
2.5.2 湍流流速分布 |
2.5.3 流速修正系数 |
2.6 本章小结 |
3 积算仪计量电路设计 |
3.1 MSP430FR5043 介绍 |
3.1.1 概览 |
3.1.2 低功耗加速器LEA |
3.1.3 超声传感解决方案USS |
3.2 计量电路设计 |
3.3 零点误差与零漂 |
3.3.1 零漂问题建模 |
3.3.2 电路角度分析零漂 |
3.3.3 阻抗匹配 |
3.3.4 电路实现 |
3.4 模拟开关电路 |
3.5 电荷放大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4 积算仪设计 |
4.1 积算流程 |
4.2 气体压缩因子Z |
4.2.1 工况体积与标况体积 |
4.2.2 压缩因子计算模型 |
4.2.3 算法优化 |
4.3 通信接口 |
4.3.1 GPRS通信 |
4.3.2 4-20mA通信 |
4.3.3 485通信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气体流量现场校准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常用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及实现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2 气体流量现场校准仪的设计原理及方案 |
2.1 装置工作原理 |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工艺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
2.2.1 控制系统功能 |
2.2.2 控制系统采集的主要参量 |
2.2.3 工作方式 |
2.2.4 参数检测和显示 |
2.3 机械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频率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3.1.1 核心控制器的设计 |
3.1.2 电源模块设计 |
3.1.3 电气隔离及硬件波形处理 |
3.1.4 串行通讯模块 |
3.2 数据采集模块 |
3.3 压力温度变送器 |
3.4 风机的选型 |
3.5 标准表的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4 算法及软件设计 |
4.1 双计时法原理 |
4.2 采集数据的算法处理 |
4.3 软件设计 |
4.3.1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3.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3.3 串口通讯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 |
5.1 装置示值误差和重复性 |
5.2 装置不确定度的评定 |
5.3 实验应用 |
5.3.1 装置技术指标 |
5.3.2 使用和操作 |
5.3.3 校准记录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实物图 |
附录 B 电路图 |
作者简介 |
(8)集中供热中蒸汽流量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以及国内现状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蒸汽流量计基本原理 |
2.1 差压式孔板流量计 |
2.1.1 孔板流量计工作原理 |
2.1.2 孔板流量计优缺点 |
2.1.3 孔板流量计计算公式 |
2.2 涡街流量计 |
2.2.1 涡街流量计工作原理 |
2.2.2 涡街流量计优缺点 |
2.2.3 涡街流量计计算公式 |
2.3 蒸汽密度公式 |
2.3.1 蒸汽密度计算的概述 |
2.3.2 常见蒸汽密度求取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流量计测量误差分析 |
3.1 蒸汽流量计流量计算公式简化误差 |
3.1.1 孔板流量计流量简化公式误差 |
3.1.2 涡街流量计热膨胀公式简化引起的误差 |
3.2 蒸汽密度误差所引起的流量误差 |
3.2.1 蒸汽状态选择错误 |
3.2.2 补偿量误差对蒸汽密度的影响 |
3.2.3 查表误差 |
3.2.4 二次仪表分辨率误差 |
3.3 孔板流量计一次仪表误差引起的流量误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减小测量误差方法研究 |
4.1 简化公式修正 |
4.1.1 差压式孔板流量计公式修正 |
4.1.1.1 几何量因子公式修正 |
4.1.1.2 可膨胀系数公式修正 |
4.1.1.3 流出系数公式修正 |
4.1.2 涡街流量计热膨胀因子修正 |
4.2 密度求取误差改进 |
4.3 孔板流量计一次仪表误差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误差改进效果对比分析 |
5.1 孔板流量计误差改进效果分析 |
5.1.1 改进前后结果汇总 |
5.1.2 改进前后误差不确定度计算 |
5.1.3 结果分析 |
5.2 涡街流量计误差改进效果分析 |
5.2.1 误差改进前后结果汇总 |
5.2.2 改进前后误差不确定度计算 |
5.2.3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GB-T 21446-2008标隹的天然气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天然气计算软件需求分析及原理 |
2.1 需求分析 |
2.2 天然气流量计算 |
2.2.1 标准孔板流量计介绍 |
2.2.2 天然气流量计算 |
2.3 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概述 |
2.4 孔板开孔直径估算 |
2.5 天然气传输管道内径估算概述 |
2.6 误差补偿计算 |
2.7 用户权限控制 |
2.7.1 消息摘要算法 |
2.7.2 分组密码算法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天然气计算软件总体设计 |
3.1 总体设计方案 |
3.1.1 软件开发平台选择 |
3.1.2 总体结构设计 |
3.2 数据处理方案 |
3.2.1 常量数据寄存器 |
3.2.2 计算参数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
3.2.3 中间参数寄存器 |
3.2.4 报表寄存器 |
3.3 本章总结 |
第4章 天然气计算软件实现 |
4.1 软件总体架构实现 |
4.2 权限控制功能 |
4.2.1 鉴权功能设计与实现 |
4.2.2 授权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 压缩因子计算 |
4.3.1 压缩因子计算流程 |
4.3.2 压缩因子的迭代算法优化 |
4.4 天然气流量计算实现 |
4.4.1 天然气流量计算流程 |
4.4.2 天然气流量辅助计算 |
4.4.3 天然气流量计算 |
4.5 孔板开孔直径估算实现 |
4.5.1 孔板开孔直径估算流程 |
4.5.2 孔板开孔直径辅助计算 |
4.5.3 孔板开孔直径估算 |
4.6 传输管道内径估算设计与实现 |
4.6.1 辅助计算 |
4.6.2 管道内径估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天然气计算软件的测试 |
5.1 测试要求及环境 |
5.2 测试方法 |
5.3 测试用例及结果 |
5.3.1 单元测试 |
5.3.2 兼容性测试 |
5.3.3 安全性测试 |
5.3.4 权限控制测试 |
5.3.5 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弦截法的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的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系统基本理论及技术分析 |
2.1 弦截法 |
2.2 流量积算仪的结构及功能 |
2.3 标准表法及计量检定法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结构分析 |
4 系统设计 |
4.1 软件设计 |
4.1.1 界面设计 |
4.1.2 节流装置计算 |
4.1.3 水和水蒸汽物性参数计算 |
4.1.4 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 |
4.1.5 单一及混合气体计算 |
4.1.6 VaComm串口控件 |
4.2 硬件设计 |
4.2.1 系统集成装置选型 |
4.2.2 ADAM通讯协议 |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1 系统实验结果 |
5.2 实验结果 |
5.3 技术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天然气流量计量中的参数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 [1]环雾状流涡街测量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 李金霞. 天津大学, 2020
- [2]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J]. 向伟君,曾麟.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02)
- [3]天然气流量积算仪校准与节能效果分析[J]. 董洁. 石油石化节能, 2019(09)
- [4]气体涡轮流量计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研究[D]. 徐洪霞.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5]天然气管道超声流量计计量方法研究[D]. 毛利祥.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气体超声波流量积算仪设计[D]. 郑晓宇. 宁波大学, 2019(06)
- [7]气体流量现场校准仪的研制[D]. 蒋克伟.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8]集中供热中蒸汽流量计的应用研究[D]. 钟一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基于GB-T 21446-2008标隹的天然气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付秀英.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10]基于弦截法的流量积算仪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默.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