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1](2021)在《柑橘贮藏期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后打蜡造成的低氧环境容易加重柑橘果实的无氧呼吸,伴随乙醇和乙醛为主的异味物质快速积累会导致果实风味劣变、货架期缩短。线粒体作为感知环境信号的重要细胞器,在果实中不仅参与了能量合成,而且对果实的品质维持和胁迫应答都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线粒体在采后柑橘果实低氧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知之甚少。据此,本研究在优化并建立了从不同柑橘中制备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的线粒体蛋白组,并利用柑橘果肉进行活细胞成像和线粒体制备,解析了涂蜡诱导的低氧胁迫对柑橘线粒体形态和蛋白组的影响。进一步,以筛选出的Cit12Cys2为切入点,初步解析了其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不同柑橘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分离纯化体系。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Guoqing No.1’)、椪柑(C.reticulata‘Egan No.1’)、纽荷尔脐橙(C.sinensis‘Newhall’)、沙田柚(C.grandis‘Guiyou No.1’)为实验材料,通过优化匀浆方式、提取缓冲液成分、离心步骤等,最终利用差速离心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从以上4种柑橘果肉中分离得到高纯度线粒体。蛋白印记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制备的线粒体纯度较高,因而为后续高通量表征线粒体功能奠定了方法学基础。2.线粒体能量代谢在不同柑橘间呈现一定保守性,而线粒体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在宽皮柑橘和紧皮柑橘间存在显着差异。在制备高纯度果肉线粒体的基础上,利用lable-free定量蛋白组学手段对4个品种的线粒体蛋白组进行了表征,共鉴定到3353个非冗余蛋白,其中在4个品种中均鉴定到的蛋白主要参与了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例如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丙酮酸代谢。与果实品质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也被鉴定到,包括GABA支路代谢和次级代谢物(Vc、生物素、叶酸等)的合成等。另一方面,通过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到522个宽皮柑橘(温州蜜柑和椪柑)和紧皮柑橘(纽荷尔脐橙和沙田柚)之间的差异丰度蛋白(DAPs)。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丰度蛋白主要与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有关。部分DAPs的线粒体定位进一步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得到了验证。此外,将柑橘线粒体蛋白组与已发表的其他作物(拟南芥、水稻、马铃薯、玉米)线粒体蛋白组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一些功能未知的线粒体蛋白。综上,本研究建立了线粒体代谢与不同类型柑橘果实贮藏性能间的联系,同时为探究植物线粒体的新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3.线粒体通过形态变化和代谢调节,参与贮藏期果实对低氧胁迫的应答。以伦晚脐橙(Citrus sinensis‘Lane Late’)为实验材料,通过果面涂蜡模拟商业贮藏中的低氧环境,首次在果实中利用活细胞成像研究了线粒体形态在响应低氧胁迫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涂蜡诱导的低氧胁迫强烈促进了线粒体的分裂和碎片化,导致大量点状线粒体的形成。相应地,低氧造成了线粒体膜电势和运动速率的下降,能量水平(ATP和ADP)和辅酶含量(NAD(H)和NADP(H))也在涂蜡果实中有所降低。进一步,分离了涂蜡处理后的果肉线粒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线粒体出现膨胀且形状变得不规则,嵴呈现碎片化甚至无法识别,基质变得澄清;贮藏后期,线粒体膜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完全降解。此外,对线粒体蛋白组进行表征,并利用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到167个响应低氧的关键蛋白;KEGG分析表明这些蛋白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有机酸代谢相关。部分低氧响应蛋白的线粒体定位进一步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得到了验证。代谢物分析表明,涂蜡处理显着诱导了一些厌氧代谢物的积累,例如乙醛、乙醇、琥珀酸和GABA。综上,本研究为线粒体参与果实贮藏过程中低氧胁迫的应答提供了细胞学和蛋白组学方面的实验依据。4.线粒体蛋白Cit12Cys2经低氧胁迫处理后显着上调表达,并通过降低ROS的积累来提高组织对低氧胁迫的抗性。以Cit12Cys2为靶基因,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手段解析了Cit12Cys2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q RT-PCR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可显着上调Cit12Cys2的转录本丰度,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Cit12Cys2启动子区存在多个厌氧响应元件,烟草双荧光素酶实验和柑橘愈伤GUS染色实验均证明Cit12Cys2的启动子活性显着受到低氧胁迫的诱导。为表征Cit12Cys2在响应低氧胁迫中的功能,在柑橘愈伤和拟南芥中分别构建了Cit12Cys2的超表达系。低氧胁迫下,愈伤超表达系的H2O2积累量显着低于对照,拟南芥超表达系的生长状态比野生型好,存活率更高。综上所述,线粒体通过触发形态结构、代谢活性、膜电势、运动速率、ATP合成、氧化还原状态、ROS积累、基因表达等不同层面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对低氧胁迫做出应答。本研究为深化认识线粒体在果实成熟衰老、品质维持和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明[2](2020)在《脐橙表面缺陷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及分级装备研发》文中研究说明水果表面缺陷检测是水果采后品质分级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由于水果果型引起的水果表面光照亮度分布不均现象,导致水果表面缺陷难以有效直接分割提取。因此,与水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外部品质指标相比,其表面缺陷的快速检测是水果品质分级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同时,水果外部缺陷也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水果品质最直观的体现。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农副产品品质无损检测,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进入到这一领域。本研究以“纽荷尔”脐橙为试验研究对象,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详细探讨了脐橙14类常见表面缺陷(溃疡病果、蓟马虫果、介壳虫果、虫伤果、黑斑病果、风伤果、炭疽病果、裂伤果、日灼果、黑星病果、药伤果、油斑病果、黑腐病果和机械伤果)的检测方法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识别检测算法。研发了一种车载式脐橙采后在线分级装备,可根据国家标准或用户自定义标准对脐橙大小及色泽指标进行在线检测分级,为下一步研发快速在线检测脐橙表面缺陷分级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和硬件支持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针对脐橙表面亮度分布不均匀现象,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掩模及亮度校正算法对脐橙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其中涉及图像背景去除和图像表面亮度提取及亮度校正,经亮度校正后的图像结合单阈值法实现脐橙表面缺陷一次性分割提取。基于此开发的算法理论对脐橙常见8类表面缺陷(机械伤果、黑腐病果、溃疡病果、蓟马虫果、油斑病果、黑斑病果、风伤果、炭疽病果)进行检测,实现了92.7%的缺陷检出率。2)研究设计开发一种区域亮度自适应校正算法,通过滑动窗口区域内较亮像素点的集合来预估该区域内的表面亮度并对其进行亮度校正以此达到对整张图像表面亮度校正的目的。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因脐橙表面亮度分布不均匀现象造成的表面缺陷难分割问题。基于此算法理论对脐橙溃疡病果、蓟马虫果、介壳虫果、虫伤果、黑星病果、风伤果、炭疽病果、裂伤果等8类常见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其缺陷识别率达到了95.8%,较对比的另外3种缺陷检测算法,其缺陷识别率提高2.6%8.2%,其识别速度分别减少了0.27 s、014 s和1.45 s。3)基于无亮度校正模型算法设计开发了一种图像分块自适应阈值算法对脐橙表面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将图像分成多个子块,理论上若图像子块数量足够多,则每个子块的表面亮度分布近似是均匀的。利用开发的算法将各个子块的缺陷提取出来,拼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脐橙表面缺陷的检测。克服了以往需采用复杂算法才能实现对缺陷的检测,从另一种途径较有效解决了类球形水果表面亮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缺陷检测困难问题。利用该理论算法对溃疡病果、蓟马虫果、介壳虫果、虫伤果、黑星病果、炭疽病果、裂伤果、黑腐病果、药伤果、日灼果、风伤果和机械伤果共计12类缺陷脐橙病害果进行表面缺陷检测,获得了97.1%的缺陷识别率。4)研发了一种车载式脐橙采后在线分级装备,该套系统可实现在田间地头采后现场根据脐橙大小尺寸、颜色成熟度等指标进行在线检测分级。
李建强,黎新荣,冯春梅,温立香,莫天坤,梁春,黄寿辉,王妍,檀业维[3](2017)在《HACCP体系在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将HACCP管理体系应用到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生产中。围绕提高果品品质、最大程度减少机械损害和生理病害及减弱微生物对果品的侵染,通过对各工序的危害分析,第一次在国内确立了连贯脐橙采前管控、采后商品化连续处理及贮藏保鲜过程的采前管理、采收、中温预处理、中温恒温浸泡保鲜液、加温喷蜡、信息化多因素分选、强排风负压通风控温库贮藏七个环节为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构建了连贯脐橙采前管控、采后商品化连续处理及贮藏保鲜过程的HACCP管理体系模式。将HACCP管理体系运用于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过程中,提高了脐橙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推动我国脐橙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行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了柑橘产业的发展。
冯春梅,蔡勇,李建强,周建华,牛德宝,黎新荣,陈益平[4](2015)在《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工艺优化》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为脐橙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适时采摘的脐橙为原料,在前期自主研发的脐橙免发汗式中温预处理技术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防腐保鲜液配比、喷蜡条件、包装材料及贮藏方式对脐橙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最佳工艺技术。【结果】防腐保鲜液配比、喷蜡条件、包装材料及贮藏方式对脐橙保鲜效果均有较大影响,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的最佳工艺技术为:采后脐橙经清洗消毒,用40%百可得1000倍和22.2%戴挫霉500倍的防腐保鲜液于35℃恒温浸泡,风干后用浓度1∶4的40℃果蜡进行喷蜡处理,蜡液干燥30 s后薄膜袋单果包装放入杂木箱,置于负压强排式通风控温库贮藏,在此保鲜条件下,脐橙果实贮藏至150 d,好果率达95.40%,果实品质仍保持较好。【结论】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技术(防腐保鲜液浸果+喷蜡+薄膜袋单果包装+装入杂木箱+负压强排式通风控温库贮藏)可有效提高采后脐橙好果率,保持果实品质。
王东亭[5](2015)在《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装置》文中研究表明农产品/食品安全和品质是现今全世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从农田到餐桌”---基于现代信息科技及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品质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国大力予以推动和实施:一方面通过将供应链的相关信息透明化,最大程度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通过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追踪和溯源两大功能,推进农产品安全责任制。本文在梳理追溯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比研究国内外追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对复杂供应链流程下小个体水果的全程批次可追溯作了尝试和探索,为包含加工分级流程的水果全程追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对比辨析研究。通过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对比辨析,界定目前在追溯领域的多个内涵不同、阐述模糊的相似概念:比较和总结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与追溯理论之间的关系:追溯是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溯的实现,促进了这些规范和管理体系的更好施行;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是追溯系统建立所需参照的原则和基础,对追溯系统的搭建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明晰了追溯相关概念,完善了追溯理论。(2)对国内外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法律与法规、标准与规范、推动与实施3个层面对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和我国在农产品/食品追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从追溯专职机构、追溯实施方案、追溯系统、验证与核查、主要特点5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指出综合与精简是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发展的建议:我国仍处于追溯体系推广和试验的初级发展阶段,需在多体系融合、信息系统整合、参与方权、责、利协调、流程精简、品项细化、提高追溯精确性等方面推动发展。(3)以中国代表性的小个体大批量水果—脐橙及其完整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商品化分级处理环节为切入点,对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并以水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水果供应链模式进行流程、质量安全危害和追溯关键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以水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水果供应链中物流批次整合与分解、加工分级处理前后物流单元转换以及供应链各实体间物流信息流脱节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一整套包括追溯信息、追溯编码、信息管理系统和配套装置的全程追溯解决方案。(4)提出基于多追溯信息项(参数)、“人、事、时、地、物、所属”6个基础追溯信息因子、供应链流程追溯信息元和供应链环节追溯信息簇共4个层次的追溯信息层次理论,并定出基于商品化分级生产线的完整脐橙供应链的追溯信息项、信息因子、信息元和信息簇。(5)根据精准批次追溯要求,设计了包括基础编码、串接码和商品追溯码的整套既适应中国目前脐橙生产实际,又与GS1编码体系兼容的脐橙追溯编码系统,定义了编码间的串接关系,并根据脐橙追溯和物流单元变换提出了结合条码和射频识别两种技术的标识方案。(6)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果园子系统、加工配送中心子系统、超市子系统三个核心子系统的脐橙全程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包括果筐及货盘流通标识生成装置、脐橙来源获取与上传装置、脐橙追溯标签预印软件和追溯标签信息匹配装置的脐橙追溯信息交互装置和软件,与追溯信息管理系统一起形成一套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全程追溯解决方案。经过测试,系统具备追溯功能,但在信息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使用便捷性,以及手动录入信息量偏大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
冯春梅,李建强,周建华,蔡勇,牛德宝,黎新荣,陈益平[6](2015)在《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中温预处理工艺优化》文中提出以适时采摘的脐橙为原料,探讨清洗消毒时间、清洗消毒温度以及Na Cl、Cl O2、Na Cl O溶液不同质量浓度的清洗消毒剂对脐橙表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确定脐橙采后免发汗式中温预处理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脐橙表皮的菌落总数随着清洗消毒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少,随着清洗消毒温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消毒剂都一定程度减少了脐橙表皮的菌落总数、青霉菌总数、绿霉菌总数,从微生物数量最大减少量的角度考虑,效果排序为Cl O2>Na Cl O>Na Cl。从而确定脐橙采后免发汗式中温预处理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清洗消毒时间3 min、清洗消毒温度3035℃、清洗消毒剂为Cl O2溶液(0.15 g/L)。
涂传清[7](2014)在《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但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以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为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的愿望却越来越难。其突出表现是:一方面,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也遭遇产品“卖难”困境;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产品内价值链分工使得农户处于不利的收益分配地位。本文以此为背景,以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为实例,运用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构建了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由于现有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是针对工业品而构建的,而农产品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品的特质,导致农产品价值链的增值机理与工业品不同;同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分工与组织也与工业品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质,剖析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增值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价值链管理理论,构建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以赣南脐橙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其流通中的价值增值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流通模式下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分工及流通收益的分配情况发现,中间流通成本较高,是推高农产品终端零售价格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发现与中间商相比,果农的投资收益率处于一个十分低下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农产品领域的确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当前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增值过程管理滞后、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提供的支持性活动过剩与不足并存、缺乏能够主导整条流通价值链的核心主体等四个方面问题。第三,为解决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典型成功案例,指出了其得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内在本质,借鉴这些经验,提出了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总体思路,并指出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三个需要优化的重点领域,即:分工与组织优化、增值过程优化和增值收益分配优化。第四,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模型揭示在产业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果农增产不增收的内在原因。探讨了果农通过有效介入脐橙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以达到分享流通增值收益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制约果农介入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果农通过选择恰当的分工组织模式,实现对脐橙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的有效介入,达到分享流通增值收益的可能性。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有:⑴构建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清晰地阐明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人们深入开展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可视为在理论上的创新。⑵与现有研究局限于探讨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和契约规制安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实证分析,认为在农产品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果农要想分享流通中的增值收益,必须通过对流通中其它增值活动的有效介入来实现,果农介入这些活动的障碍可以通过分工的组织制度安排来化解,此可视为观点的创新。⑶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揭示了农产品生产区域分工背景下,农户陷入增产难增收困境的根本原因,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新意。
赖特明,钟八莲,易龙,杨文侠,卢占军,陈健美,姚锋先[8](2014)在《我国脐橙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我国脐橙产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我国脐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规模、效益等产业目标进行了凝练,并对该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制订了我国脐橙产业技术路线图,其内容包括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顶级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技术发展模式路线图和综合技术路线图。
谭勇,宋文化,曹立新,向静,温飞龙[9](2013)在《秭归柑桔采后处理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秭归县作为中国脐橙之乡,2011年全县柑桔种植面积1.46万hm2,产量25万t。为做好柑桔采后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通过详细调研秭归县柑桔采后处理现状,分析秭归县当前柑桔产后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实现秭归县柑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曾莲,唐小浪[10](2012)在《广东省柑橘优势产业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广东柑橘产业的发展历程、目前基本情况和近三十年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提出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对广东省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进行了基本评价和规划,提出建立粤西南、粤东、粤中和粤北4个柑橘优势区域,明确其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提出今后发展广东柑橘产业的5项主要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
二、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柑橘贮藏期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课题的提出 |
2 前人研究进展 |
2.1 柑橘概述 |
2.2 柑橘果实采后损失的成因及防控 |
2.2.1 侵染性病害引起的采后损失 |
2.2.2 生理紊乱引起的采后损失 |
2.2.3 衰老引起的采后损失 |
2.2.4 柑橘果实采后减损的措施 |
2.3 果实响应低氧胁迫的研究进展 |
2.3.1 果实非生物胁迫概述 |
2.3.2 果实低氧胁迫的成因 |
2.3.3 低氧环境对果实成熟衰老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
2.3.4 果实对低氧胁迫的应答机理 |
2.4 线粒体与果实成熟衰老及胁迫响应 |
2.4.1 线粒体概述 |
2.4.2 线粒体与果实能量代谢 |
2.4.3 线粒体与果实初生和次生代谢 |
2.4.4 线粒体与果实活性氧代谢 |
2.4.5 线粒体与果实胁迫响应 |
2.5 植物线粒体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 |
2.5.1 植物线粒体分离纯化及纯度评价 |
2.5.2 果实线粒体分离纯化 |
2.5.3 果实线粒体分离纯化的难点及关键点 |
2.5.4 制备线粒体在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中的应用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柑橘果肉高纯度线粒体的制备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果肉线粒体分离和纯化 |
2.2.2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2.2.3 线粒体纯度的评价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柑橘果肉线粒体分离纯化体系的建立 |
3.2 柑橘果肉线粒体纯度评价 |
4 讨论 |
4.1 柑橘果肉高纯度线粒体提纯体系的优化 |
4.2 柑橘果肉线粒体的纯度评价 |
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柑橘果实线粒体蛋白组的表征和比较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果肉线粒体分离和纯化 |
2.2.2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2.2.3 质谱样品制备及分析 |
2.2.4 线粒体蛋白的鉴定 |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6 候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柑橘果肉线粒体蛋白组的表征 |
3.2 柑橘果肉线粒体蛋白组的亚细胞定位评估 |
3.3 不同品种线粒体蛋白组的定量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柑橘果肉线粒体蛋白组的比较 |
4.2 不同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的比较 |
5 小结 |
第四章 涂蜡处理后柑橘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采后涂蜡处理及取样 |
2.2.2 失重率测定 |
2.2.3 呼吸速率测定 |
2.2.4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2.2.5 异味物质含量测定 |
2.2.6 初生代谢物含量测定 |
2.2.7 ATP、ADP和 AMP含量测定 |
2.2.8 NAD(H)和NADP(H)含量测定 |
2.2.9 果肉原生质体分离及线粒体染色 |
2.2.10 线粒体的分离和纯化 |
2.2.11 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 |
2.2.12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2.2.13 质谱样品制备及分析 |
2.2.14 线粒体蛋白的鉴定 |
2.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16 候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2.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涂蜡处理对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
3.2 涂蜡处理对果实初生代谢物的影响 |
3.3 涂蜡处理对果实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3.4 涂蜡处理对果实能量状态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
3.5 涂蜡果实线粒体蛋白组表征 |
3.6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响应低氧胁迫的关键蛋白 |
3.7 候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4 讨论 |
4.1 采后涂蜡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4.2 低氧胁迫对线粒体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3 低氧胁迫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五章 柑橘Cit12Cys2 响应低氧胁迫的功能解析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植物材料低氧处理及取样 |
2.2.2 果实生理和品质指标测定 |
2.2.3 RNA提取、cDNA合成及实时定量PCR分析 |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5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2.2.6 DNA提取、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
2.2.7 载体构建 |
2.2.8 植物材料遗传转化 |
2.2.9 转基因材料阳性鉴定和表达量分析 |
2.2.10 转基因材料抗性评价 |
2.2.11 启动子活性分析 |
2.2.1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氧处理对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
3.2 低氧处理对Cit12Cys表达的影响 |
3.3 柑橘CHCH家族蛋白的序列分析 |
3.4 Cit12Cys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
3.5 Cit12Cys2 转化柑橘愈伤功能分析 |
3.5.1 H_2O_2含量测定 |
3.6 Cit12Cys2 转化拟南芥功能分析 |
3.6.1 转基因拟南芥低氧耐受能力分析 |
3.7 Cit12Cys启动子活性分析 |
3.7.1 Cit12Cys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
3.7.2 瞬时转化烟草验证启动子活性 |
3.7.3 稳定转化愈伤验证启动子活性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溶液和培养基配方 |
附录B 部分实验图表 |
附录C 第二章和第三章亚细胞定位实验所用引物 |
附录D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脐橙表面缺陷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及分级装备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水果的生产现状 |
1.1.2 意义 |
1.2 水果表面缺陷的机器视觉检测研究现状 |
1.2.1 基于单色成像信息识别技术 |
1.2.2 基于彩色成像信息识别技术 |
1.2.3 基于三维图像信息识别技术 |
1.2.4 多/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
1.2.5 其他检测识别技术 |
1.3 研究目的与具体内容 |
1.3.1 主要研究目的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试验样本与成像系统构建 |
2.1 试验样本 |
2.2 静态离线成像系统 |
2.3 动态在线成像系统 |
2.3.1 工业相机的选型 |
2.3.2 镜头选型与视场计算 |
2.3.3 光源选择与光照布置 |
2.3.4 主控计算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亮度校正模型理论的脐橙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
3.1 图像背景分割 |
3.1.1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
3.1.2 基于边界的分割方法 |
3.1.3 结合特定工具的图像分割方法 |
3.1.4 本研究图像背景去除方法 |
3.2 常见光照不均匀处理方法 |
3.3 基于多尺度高斯函数亮度校正算法 |
3.3.1 表面亮度信息提取并校正及单阈值缺陷分割 |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 基于区域亮度自适应校正算法 |
3.4.1 自适应亮度校正算法及单阈值分割缺陷 |
3.4.2 试验分析与讨论 |
3.4.3 脐橙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实现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无亮度校正算法的脐橙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
4.1 图像分块概念 |
4.2 图像分块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 |
4.2.1 基于图像分块自适应阈值缺陷分割算法的实现 |
4.2.2 算法分割实例 |
4.3 试验分析与讨论 |
4.3.1 图像分块数量对算法的影响 |
4.3.2 Otsu算法在本研究中的改进 |
4.4 脐橙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实现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车载式脐橙采后分级设备研发 |
5.1 分级线设计与优化 |
5.2 载运车选型、改装与系统集成 |
5.3 在线检测系统 |
5.3.1 背景分割 |
5.3.2 脐橙大小检测 |
5.3.3 脐橙色泽检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及参研课题 |
致谢 |
(3)HACCP体系在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和方法 |
1.1 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工艺流程 |
1.2 方法 |
2 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中各工序危害分析 |
2.1 物理性危害 |
2.2 化学性危害 |
2.3 生物性危害 |
3 确定关键控制点及关键限值 |
3.1 CCP1采前管理 |
3.2 CCP2采收 |
3.3 CCP3中温预处理 |
3.4 CCP4中温恒温浸泡保鲜液 |
3.5 CCP5加温喷蜡 |
3.6 CCP6信息化多因素分选 |
3.7 CCP7贮藏 |
4 控制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加工质量安全的HACCP计划 |
5 结论 |
(4)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 1 试验材料 |
1. 2 试验方法 |
1. 3 指标测定 |
1. 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防腐保鲜液配比的选择 |
2. 2 喷蜡工艺条件的选择 |
2. 3 包装材料的选择 |
2. 4 贮藏方式的选择 |
3 讨论 |
4 结论 |
(5)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提要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农产品/食品追溯的提出与意义 |
1.1.2 中国水果供应链主要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农产品/食品追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目的、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追溯基本概念、理论和关键技术 |
提要 |
2.1 追溯相关概念研究与辨析 |
2.1.1 农产品与食品 |
2.1.2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 |
2.1.3 食品供应链及流程 |
2.1.4 食品追溯与追溯体系 |
2.1.5 追踪与溯源 |
2.1.6 追溯单元与物流单元、产品批次 |
2.1.7 内部追溯、外部追溯和供应链追溯 |
2.1.8 追溯系统的基本指标 |
2.1.9 关键追溯节点与转换点 |
2.2 关键技术 |
2.3 追溯系统的组成 |
2.4 农产品追溯的分类 |
2.5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与追溯的关系 |
2.5.1 SSOP |
2.5.2 GMP |
2.5.3 GAP |
2.5.4 HACCP |
2.5.5 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 |
2.5.6 IFS国际食品标准 |
2.5.7 SQF Code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 |
2.5.8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
2.5.9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2.5.10 有机食品标准体系 |
2.5.11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
2.5.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农产品/食品追溯发展现状 |
提要 |
3.1 国外发展现状 |
3.1.1 欧盟 |
3.1.2 美国 |
3.1.3 加拿大 |
3.1.4 日本 |
3.1.5 韩国 |
3.1.6 其他国家 |
3.1.7 国际标准化组织 |
3.1.8 分析与总结 |
3.2 国内发展现状 |
3.2.1 大陆 |
3.2.2 台湾地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脐橙供应链流程、追溯信息研究 |
提要 |
4.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特性 |
4.2 水果及脐橙特性分析 |
4.3 中国水果供应链模式 |
4.4 脐橙全供应链流程与质量安全危害 |
4.4.1 脐橙全供应链流程分析 |
4.4.2 脐橙供应链质量安全危害及关键点 |
4.5 水果供应链信息研究 |
4.5.1 水果追溯信息层次理论 |
4.5.2 水果追溯信息属性分析 |
4.6 脐橙供应链关键环节与追溯单元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脐橙追溯编码系统研究与标识方案设计 |
提要 |
5.1 追溯编码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
5.2 编码要求、范围与对象 |
5.3 追溯编码方案研究综述 |
5.3.1 GS1国际编码规范 |
5.3.2 中国编码标准、规范及研究 |
5.4 追溯编码系统设计 |
5.4.1 追溯基础编码 |
5.4.2 追溯串接码 |
5.4.3 脐橙商品追溯码 |
5.4.4 脐橙追溯核心编码串接关系 |
5.4.5 编码实例 |
5.5 标识方法 |
5.5.1 条码 |
5.5.2 射频识别 |
5.6 基于商品化分级生产线的脐橙追溯标识方案研究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追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现 |
提要 |
6.1 功能需求 |
6.2 整体方案 |
6.3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6.4 信息交互装置开发 |
6.4.1 果筐及货盘流通标识生成装置 |
6.4.2 脐橙货盘流通码采集与上传装置 |
6.4.3 水果商品追溯条码标签预印软件 |
6.4.4 脐橙商品追溯标签匹配装置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中温预处理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仪器与设备 |
1.3方法 |
1.3.1清洗消毒时间的选择 |
1.3.2清洗消毒温度的选择 |
1.3.3清洗消毒剂的选择 |
1.3.4 相关指标的测定 |
1.3.4.1 菌落总数的测定 |
1.3.4.2青霉菌和绿霉菌总数测定 |
1.4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清洗消毒时间的选择 |
2.2 清洗消毒温度的选择 |
2.3清洗消毒剂的选择 |
2.3.1不同质量浓度消毒剂对脐橙表皮菌落总数的影响 |
2.3.2不同质量浓度消毒剂对脐橙表皮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2.1 NaCl溶液对脐橙表皮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2.2 ClO2溶液对脐橙表皮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2.3 NaClO溶液对脐橙表皮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3 不同消毒剂对脐橙表皮绿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3.1 Na Cl溶液对脐橙表皮绿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3.2 ClO2溶液对脐橙表皮绿霉菌的抑制作用 |
2.3.3.3 NaClO溶液对脐橙表皮绿霉菌的抑制作用 |
3结 论 |
(7)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关于农户增收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
1.3 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
1.3.1 基本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对象界定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数据来源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 |
1.6.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
2.1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1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 |
2.1.2 产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
2.1.3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
2.2 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框架 |
2.2.1 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 |
2.2.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地位 |
2.3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 |
2.3.1 生鲜农产品的基本特性 |
2.3.2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析模型 |
2.3.3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现状 |
3.1 全球甜橙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全球甜橙生产概况 |
3.1.2 全球甜橙贸易概况 |
3.1.3 全球甜橙消费市场预测 |
3.2 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现状 |
3.2.1 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2 赣南脐橙种植现状 |
3.2.3 赣南脐橙流通现状 |
3.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析 |
3.3.1 赣南脐橙流通中的价值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分析 |
3.3.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分工与组织 |
3.3.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增值收益分配 |
3.4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1 流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管理滞后 |
3.4.2 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
3.4.3 政府提供的支持性活动过剩与不足并存 |
3.4.4 缺乏能够主导整条流通价值链的核心主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思路 |
4.1 国内外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经验及启示 |
4.1.1 美国“新奇士”柑橘流通价值链管理 |
4.1.2 天星村葡萄流通价值链管理 |
4.1.3 主要启示及借鉴 |
4.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总体思路 |
4.2.1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基本目标 |
4.2.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重点领域 |
4.2.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动力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安排 |
5.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 |
5.1.1 专业化与分工经济推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 |
5.1.2 农产品生产水平分工与跨区域流通困境 |
5.2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分析 |
5.2.1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5.2.2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现状 |
5.2.3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4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障碍分析 |
5.3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分析 |
5.3.1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5.3.2 基于品牌声誉的农产品质量信号传递模型 |
5.3.3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障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选择 |
6.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多样性 |
6.1.1 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及其扩展 |
6.1.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方式多样化的理论解析 |
6.2 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对果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6.2.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6.2.2 研究方案设计 |
6.2.3 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对果农收入影响结果分析 |
6.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选择 |
6.3.1 有关专用性公共品与企业性质的新观点 |
6.3.2 果农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组织模式选择 |
6.3.3 果农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组织模式选择 |
6.3.4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模式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果农调查问卷 |
附录2 果农深度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我国脐橙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背景 |
2 市场需求分析 |
3 产业目标分析 |
4 技术壁垒分析 |
5 研发需求分析 |
6 产业技术路线图 |
(9)秭归柑桔采后处理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现状 |
柑桔品种众多 |
工厂设备简陋 |
深加工量有限 |
缺乏知名品牌 |
对策 |
加大财政支持, 加强政策引导 |
深入推进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多元化深加工 |
加强品牌建设 |
展望 |
四、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柑橘贮藏期线粒体响应低氧胁迫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 李欣.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脐橙表面缺陷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及分级装备研发[D]. 张明. 西南大学, 2020(01)
- [3]HACCP体系在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中的应用[J]. 李建强,黎新荣,冯春梅,温立香,莫天坤,梁春,黄寿辉,王妍,檀业维.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03)
- [4]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工艺优化[J]. 冯春梅,蔡勇,李建强,周建华,牛德宝,黎新荣,陈益平.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1)
- [5]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装置[D]. 王东亭. 浙江大学, 2015(10)
- [6]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中温预处理工艺优化[J]. 冯春梅,李建强,周建华,蔡勇,牛德宝,黎新荣,陈益平. 食品科学, 2015(04)
- [7]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D]. 涂传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1)
- [8]我国脐橙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研究[J]. 赖特明,钟八莲,易龙,杨文侠,卢占军,陈健美,姚锋先.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4)
- [9]秭归柑桔采后处理现状与对策[J]. 谭勇,宋文化,曹立新,向静,温飞龙. 中国果业信息, 2013(01)
- [10]广东省柑橘优势产业布局研究[A]. 曾莲,唐小浪. 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