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儿童成功静脉穿刺经验

特殊类型儿童成功静脉穿刺经验

一、特殊类型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艺[1](2020)在《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对目前全球关于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进行合并,以期获得以下问题的相关证据:(1)维持儿科患者静疗通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2)维持儿科患者静疗通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 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库、PubMed、C 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辅以灰色文献、网络资源、期刊信息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12月。检索有关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L、C)筛选并提取一般资料,针对不同研究类型进行纳入文献质量双人评价。用Stata12.0对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定性评价选择主题词汇总法。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判断Cochrane系统评价。对提取的定量资料进行Q检验和I2统计量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Begg秩相关法和Egger回归法定量识别发表偏倚。本次系统评价已在PRO SPERO国际前瞻性系统综述登记平台(http://www.crd.york.ac.uk/PROSPERO)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0161239,并根据PRISMA指南的方针报告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71篇文献,其中RCT中文16篇、英文5篇;CCT中文10篇、英文1篇;病例对照研究英文1篇;队列研究中文8篇、英文15篇;横断面研究英文1篇;Cochrane系统评价中英文14篇。两位审查者间Kappa值界于0.8~1.0之间,质量评价结果有较强一致性。(1)定量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95%CI(2.85~5.48)、留置时间95%CI(1.074~1.546)、定位准确率 95%CI(1.074~1.546)、并发症发生率 95%CI(0.202~0.326)、导管受损95%CI(0.242~0.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局均为“关键重要结局”,除定位准确率,GRADE推荐级别为强推荐(1)。(2)定性分析结果:通过主题综合结果分析结合健康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上游因素、中游因素、下游因素。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质量分别为:“中、中、中”。观察性研究的质量在GRADE定位为低质量证据。定性结果为中等、弱推荐(2)(3)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采用AMSTAR进行质量评价,9个A级,4个B级,1个C级,英文研究全部为Cochrane研究,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中等。研究整体报告质量平均分23.6分,总体报告质量较高(A),主要结局指标4个为关键重要结局、1个为重要非关键结局、1个为不太重要结局,推荐等级为弱推荐(2)。结论:(1)定量分析:置管部位、护理管理、使用药物、血管可视化技术是穿刺成功率的保护因素;导管固定方式、新型导管种类是留置时间的保护因素;定位方法、下肢静脉置管是定位准确率保护因素;预充式冲管、家属配合度是并发症发生率的保护因素。经下肢静脉置管、健康教育是导管受损的保护因素。(2)定性分析:患方因素:1~10岁癌症或血液疾病患儿选择手背静脉、贵要静脉的是有效性的保护因素;医疗因素:医护良好的专业素质、高质量的治疗、严格的医院管理、使用适合的医疗器械、正确选择输注药液浓度、专科医疗环境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护因素。社会因素:指南的规范化和推广使用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护因素。医疗费用的增加同时造成家庭负担的加重,是导致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危险因素。(3)系统评价再评价:感染性并发症是安全性危险因素;穿刺时长≤30min、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7分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护因素;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低、Apgar评分≤7分等为有效性及安全性危险因素。

闻琦[2](2019)在《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升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王煜[3](2019)在《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大黄、芒硝)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药物引起局部疼痛的可行性,为提高外周静脉输液舒适度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手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小组会议首先验证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的有效性等。并且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与规范化。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患者外周留置静脉留置针且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药物首次发生疼痛的患者。分为三组:(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组(试验组)、单纯(热纱布)湿热敷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于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调研与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管条件等情况。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组予以常规护理+中药湿热敷的方式,在输液含钾离子同时予以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30min,干预2次,每天1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单纯湿热敷的方式,在输液含钾离子同时予以单纯(热纱布)湿热敷30min,干预2次,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三组患者分别记录首次疼痛、第一次干预结束后及输液后、第二次干预结束后及输液后的疼痛评分,并观察患者有无拔针要求、输液依从性、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及心率)、满意度。结果1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确定为大黄5g,芒硝20g,蜂蜜水100ml。2优化并确立了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3主要指标3.1疼痛比较应用数字评估法结合脸谱评估法,结果显示: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疼痛均表现为轻度中度疼痛,落实预防措施后,仍会出现疼痛,但疼痛感明显比首次未预防时下降,中药湿热敷组和单纯湿热敷组已经陆续出现无疼痛发生的患者,第一天干预后(或30’)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4.8%,试验组7.1%;第一天输液结束后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7.1%,试验组16.7%;第二天干预后(或30’)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0.8%,试验组9.5%;第二天输液结束后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7.1%,试验组31.0%。第一天干预后及输液后、第二天干预后及输液后疼痛评分,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0.000(P<0.01)有明显差异,且中药湿热敷优于其他两组。3.2患者是否要求拔针重置的比较患者对于拔针的需求不同,但在第一天干预后(或30’)(P=0.002<0.01)及到输液结束(P=0.046<0.05)这一期间三组拔针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两两之间比较中药湿热敷组及单纯湿热敷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中药湿热敷组与单纯湿热敷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3.3患者输液依从性之间的比较通过三组Nemenyi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论第一天干预后、输液结束后;第二天干预后、输液结束后哪一个阶段进行依从性的测试,中药湿热敷与空白组、单纯湿热敷与空白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然而中药湿热敷组与单纯湿热敷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4患者心率、血压变化的比较(1)疼痛影响心率波动变化较明显,轻度疼痛(13分)组之间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性,重度疼痛(46分)组之间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性。(2)干预后与干预前三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明显差异,说明无论干预与否,三组在心率及血压方面效果均等。3.5患者满意度间的比较(1)正向、反向总分进行三组Nemenyi法两两之间多重比较,空白对照组与单纯湿热敷组和中药湿热敷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00<0.01),并且单纯湿热敷组与中药湿热敷组之间同样具有显着差异性。且中药湿热敷的正向分值均高于其他两组,负向分值均低于其他两组。单纯湿热敷的正向分值高于空白对照组,负向分值低于空白对照组。(2)单一条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分别在条目49、112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条目10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条目13中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1中药湿热敷对于个体有差异性,不能达到100%预防疼痛的目的,但能够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输液性局部疼痛感。2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输液性局部疼痛感以轻中度疼痛为主,且中度疼痛能够引起心率明显波动。3中药湿热敷安全有效,满意度、接受度都是比较好的,值得推广。

孙霁雯[4](2016)在《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确立我国儿童肿瘤护理的核心措施,初步明晰我国儿童肿瘤护理实践本质;探索中美两国在儿童肿瘤护理实践范畴上的异同;初步验证和了解临床护士对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儿童肿瘤护理标准化护理语言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促进儿童肿瘤护理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国际护士协会的翻译指南,对护理措施分类(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NIC)第六版的更新部分进行翻译;第二阶段,通过2轮对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中5家组委医院的10名专家的专家共识,以likert-5级评分法,对NIC中各护理措施的代表性(R)和发生频率(F)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筛选出代表性和发生频率的乘积大于等于16分(4*4分),同时有3家以上(包含了 60%以上的专家)医院选入核心措施列表的条目作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此后,运用贝雷迪的四步比较法,对已构建的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与北美的进行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第三阶段,将前期专家基于护理措施分类构建的82条护理核心措施按临床发生频度设计成调查问卷。对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中5家组委医院的全体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第一阶段,汉化了 NIC-6更新的64条,翻译的效度为0.93;第二阶段,82条护理措施被确立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覆盖了生理:基础、生理:复杂、行为、安全、家庭、健康系统、社区7大领域以及24个类别。其中,与北美(42条)重叠的有24条,筛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1%和65.5%。从核心措施所属的领域来看,中美基本相同,均偏重于生理:复杂领域(中30.5%,美33.3%)、行为领域(中31.7%,美33.3%)和家庭领域(中17.1%,美23.8%)相关的护理措施。而从核心措施所属的类别来看,中美存在差异,我国侧重于患者教育(20.7%)、育儿护理(13.4%)、危险管理(12.2%),而北美则侧重于协助应对(14.3%)和生命周期护理(14.3%);第三阶段,285名(完成率88.86%,有效率96.61%)临床护士参与本次调查,其对82条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在临床的使用率在83.86~100%。其中80条(97.56%)为50%及以上的护士一天至少使用一次。区域中,华北与华东、华西、华南之间在生理:基础、生理复杂两个领域中存在差异(P<0.05),同时,华北与华东在家庭领域中存在差异(P<0.05);职称中,主管护师与护士、护师在生理:基础领域存在差异(P<0.05)。各领域在科室、岗位、学历差异未达显着性水平。结论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所属7大领域,涵盖24个类别,总共82条护理措施。中美两国的护理实践范畴拥有相近的领域、不同的类别。中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发展需进一步精炼相似条目的数量,拓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内容,同时保持可持续化和中国特色化。临床护士对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高,但仍存在区域差异,尤其是北区,专科实践同质性值得反思;另,职称中主管护师和其他职称有差异,但应和职称相匹配的岗位、学历却没有差异,岗位分层管理仍有改善空间。

陈琼[5](2016)在《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 VP)是一种常用的重要医疗手段,主要操作有:静脉输液、静脉注射、静脉采血及静脉输血等。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给药途径和最重要的治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静脉输液从最初只被应用于危急患者中,到现今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历了多少时代的变迁和变革,但至今仍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如今,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其它治疗形式所代替的,但是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静脉穿刺作为静脉输液的起始环节,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行为,会给患者带来或多或少的疼痛不适感,尤其对小儿而言,更是一种痛苦的考验,反反复复的穿刺不仅让小儿感到疼痛、恐惧,还让家属心疼、焦虑,甚至引发家属的不满意。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统计,住院输液超过87%。据分析,造成输液治疗增加有两大原因:一是近年来肿瘤术后化疗改在其本科室进行,肿瘤化疗药品输液数量增加,另一是目前医生都较重视患者营养的增加以促进病情恢复,所以如氨基酸、人白蛋白等营养品使用率较前增加。2012年输液报告表明,全国输液达到130亿瓶袋,人均10瓶;85%护士每天在静脉输液上要花费75%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静脉输液治疗的多少直接影响护理的工作量及质量,有调查表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投诉54%与输液有关,作为静脉输液的开始环节是先进行静脉穿刺,由于血管内血容量、脂肪组织、血管深度、皮肤色素等皮下结构的复杂性,在肉眼下,静脉穿刺往往会受到阻碍,而无法成功实施。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情的发展,大多数家庭现以独生子女居多,要是孩子生病了,家属往往感到焦虑、紧张,静脉穿刺时往往要求“一针见血”,这无形中给护士的心理增加压力。在小儿的临床护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显得尤为困难。小儿临床护理中外周静脉穿刺技术尚沿用传统盲穿法,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血管显露程度的影响。在为一些血管条件差的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失败比例极高;这不仅增加患儿痛苦,还会增加护士的压力甚至由此产生护患之间矛盾。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超声多普勒检查已广泛应用到医学诊断中,通过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它能够评价不同血流状态的生理学特征,超声多普勒检查开拓了重要的超声诊断领域。超声技术的发展虽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其在应用于辅助静脉穿刺,尤其小儿的外周静脉穿刺却不是那么的广泛。因此,探讨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1.分析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穿刺的因素,为预防静脉穿刺失败所致并发症提供参考。2.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在小儿困难穿刺者中的临床可行性,指导临床应用。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某三甲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患儿血管条件差,即经技术娴熟的护士运用目视法无法判别患儿血管大小、弯曲与分叉的状态以及触摸法也无法定位血管的情况。将入选患儿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1.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为6个月至12个月者;③相关治疗适应症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⑤有1名亲属陪护者;⑥家属愿意配合本次研究。1.2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者。2.研究方法2.1抽样方法本研究根据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2研究工具: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采用两份自制调查问卷)①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血管穿刺难度分级评估等,血管穿刺难度评估采用聂雷霞静脉分级法;②自行设计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NSNS)为依据,征询静脉输液治疗研究专家、儿科护理专家、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意见,调查表包括限制陪人、有效固定、血管评估、提供信息、解释问题方式、让家属放心程度、工作态度、穿刺技术水平等共计9项内容,均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法评估,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记0~45分,得分越高则家属满意度越高,满意度的表达为: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该量表经过了信度和效度的一致性检验。2.3课题组成员培训及数据收集方法课题组成员培训:固定一名副主任护师,参加院级科研培训班,进行超声引导技术的专业培训。本科室管辖的22名护士,排除轮科培训2名护士,共20名儿科护士为培训对象。采取全员授课的形式,对伦理道德规范、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调查工具和调查方法进行学习,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向患者家属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获得对方允许后,在静脉穿刺前发放量表时,穿刺后回收量表。干预措施: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穿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超声定位引导小儿外周静脉穿刺操作步骤因小儿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会躁动不配合,致使穿刺部位不固定,同时,小儿血管的管径小,若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垂直进行穿刺,易穿破管壁,从而本研究选取超声引导预定位血管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家属协助固定患儿体位。②进行血管的选择:为了方便穿刺者操作,并且可直视屏幕,在患儿左侧放置超声导引设备。穿刺者左手固定患儿被选脚端,右手用超声探头探查脚踝处的大隐静脉,通过移动探头,横扫大隐静脉使其图像显示在显示器的水平中点,此时探头中点即为大隐静脉在体表的投影,也即穿刺点,操作手法一定要轻柔,以免压瘪血管腔,选定后在该位置皮肤上作标记。③穿刺方法: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局部清洁消毒。穿刺者左手始终固定患儿已选中准备穿刺的一侧脚端,根据标记,调整角度进针穿刺血管,当留置针内可见到回血,再全部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血管内,退出针梗。当针头全部刺入,仍没见回血也无针头穿破血管的落空感,退出针尖至穿刺点皮下处,助手用无菌手套将B超探头套好,再次确定血管位置,必要时进行探头实时引导监测整个穿刺过程。(见图1-4)2.4评价指标专人使用24G贝朗静脉留置针操作,以能完成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为穿刺成功,记录两组穿刺针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3.统计学方法(1)计量资料(如年龄、体重、穿刺针数)的统计描述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2)患儿的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肥胖、静脉分级等)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3)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差异。选取检验水准为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中,诊断均为患呼吸道感染、病情稳定的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肥胖、静脉穿刺难度分级、穿刺部位固定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50例(100%)成功完成静脉置针。对照组45例(90%)完成外周静脉置针,4例经穿刺7次以上穿刺成功:3例经多部位外周静脉穿刺失败,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其总穿刺针数未纳入统计(>15针);2例经多部位穿刺7针以上仍没成功完成静脉置针,引发家属不满,办理出院手续,故亦未纳入统计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针数分别为1.20±0.40和3.02±2.34。3.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置针后24小时内发生静脉渗漏,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10%)。4.满意度两组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42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17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1例,总满意度58%。结论(1)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可显着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2)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可显着性提高总穿刺成功率;(3)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可显着性提高家属满意度;(4)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能有效减少穿刺次数;(5)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晓容,陈敏,何莹[6](2014)在《4岁以下患儿静脉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4岁以下门诊患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调查2010年2月—2011年9月212例门诊4岁以下患儿静脉穿刺情况,统计首次穿刺成功率,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12例患儿中,首次穿刺成功者166例,占78.3%;其中<2岁患儿的穿刺失败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静脉穿刺失败主要受护士因素、患儿及家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影响。结论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及心理素质,去除导致失败的客观因素,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李晋红[7](2010)在《门诊各类患者不同静脉穿刺方法比较》文中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是门诊应用最普遍的一项护理操作。临床上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胖瘦的不同,静脉的粗细、暴露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护士需正确区别和掌握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而且也减少患者的痛苦。笔者所在疗养院门诊承接大量的体检任务和静脉输液治疗,都涉及到静脉穿刺这项护理操作,其技术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及影响和谐的医患沟通。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将不同类型血管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二、特殊类型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殊类型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回顾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注册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主要研究方法及工具
    2.4 文献来源与检索
    2.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2.6 质量评价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评价结果
    3.2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量系统评价结果
    3.3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性系统评价结果
    3.4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再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量系统评价分析
    4.2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性系统评价分析
    4.3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再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综述 儿科静脉输液治疗研究现状知识图谱
    参考文献
附录C 检索策略

(2)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2.2留置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2.4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及技术路线
    1 相关概念定义
        1.1 局部疼痛感的操作性定义
        1.2 中药湿热敷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 文献回顾
        2.1 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2.2 静脉输液10%氯化钾的必要性及输注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
        2.3 中西医干预静脉输液引起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
        2.4 中医护理技术在静脉输液引起疼痛干预中的优势
        2.5 文献回顾总结
    3 研究目的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的验证
    1 经验方来源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查阅法
        3.2 专家小组会议
    4 研究结果
        4.1 文献查阅结果
        4.2 小组讨论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中药湿热敷在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中应用的护理操作流程优化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头脑风暴人员纳入
        2.2 头脑风暴内容
        2.3 头脑风暴讨论议程
    3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 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方法
        2.4 研究工具与指标
        2.5 资料收集方法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保护的措施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
        3.2 三组患者临床研究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中药湿热敷的作用机制
        4.2 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的作用
        4.3 中药湿热敷对疼痛引起心率血压变化的间接影响
        4.4 中药湿热敷改善患者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4.5 中药湿热敷组患者的满意度
        4.6 中药湿热敷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7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第五部分 总结
    1 本研究的结论
    2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全文) 药物引起静脉局部疼痛感的临床应用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四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特殊药物
附录五 调查问卷
附录六 伦理审查审批件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4)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国内外现状
        2.1.1 标准化护理术语
        2.1.2 护理措施分类
        2.1.3 小结
    2.2 相关概念
        2.2.1 护理措施
        2.2.2 护理活动
        2.2.3 护理措施分类
        2.2.4 核心措施
    2.3 技术路线
3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的翻译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第六版更新部分
        3.3.2 翻译人员的一般资料
        3.3.3 翻译结果
    3.4 研究讨论
    3.5 研究结论
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专家基本资料
        4.3.2 专家积极程度
        4.3.3 专家权威程度
        4.3.4 专家协调程度
        4.3.5 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
        4.3.6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4.3.7 核心措施的比较结果
    4.4 研究讨论
        4.4.1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4.2 护理措施分类的适用性
        4.4.3 儿童肿瘤核心措施的筛选能力
        4.4.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中美比较
        4.4.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4.5 研究结论
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调查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结果
        5.4.1 基本资料
        5.4.2 问卷的信度
        5.4.3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验证性分析结果
        5.4.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领域层的差异性分析
        5.4.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措施层的差异性分析
    5.5 研究讨论
        5.5.1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临床使用率很高
        5.5.2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临床调查结果与专家咨询结果的一致性高
        5.5.3 各地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5.5.4 各职称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5.6 研究结论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性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应用性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更新部分英文版
附录 2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更新部分中文版
附录 3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 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 5 北美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
附录 6 护理措施分类框架
附录 7 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科研工作参与情况

(5)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小儿静脉穿刺的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设想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及步骤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穿刺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问题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3.2 两组小儿静脉穿刺的结果
    3.3 两组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门诊各类患者不同静脉穿刺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穿刺部位输液患者均采用手背浅静脉, 查体患者均采用上肢肘静脉。
2 穿刺方法
    2.1 粗大静脉穿刺
    2.2 肥胖患者静脉穿刺
    2.3 血管硬化滚动的静脉穿刺
    2.4 脆性静脉穿刺
    2.5 消瘦患者的静脉穿刺
    2.6 末梢循环差的患者静脉穿刺
    2.7 水肿患者的静脉穿刺
    2.8 小儿患者静脉穿刺
3 体会

四、特殊类型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D]. 刘艺. 延边大学, 2020(05)
  • [2]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闻琦. 中国民康医学, 2019(16)
  • [3]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D]. 王煜.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D]. 孙霁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D]. 陈琼.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6]4岁以下患儿静脉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张晓容,陈敏,何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11)
  • [7]门诊各类患者不同静脉穿刺方法比较[J]. 李晋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10(08)

标签:;  ;  ;  

特殊类型儿童成功静脉穿刺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