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节禽类体内产热作用的候选基因——禽解偶联蛋白质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于力群[1](2021)在《基于比较转录组数据挖掘民猪体重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于力群[2](2021)在《基于比较转录组数据挖掘民猪体重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晶[3](2021)在《中国明对虾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及耐低温相关基因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虾虾类养殖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其放苗温度要求高于14℃,限制了它的养殖区域和养殖时间,从而影响了它的上市规格和单位产量。对中国明对虾耐低温品系的培育至关重要,能够扩增养殖区域和养殖大小。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明对虾仔虾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进行低温胁迫组与常温对照组的转录组分析,筛选出与耐低温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原核表达及耐低温验证,以期确定中国明对虾耐低温分子标记,为中国明对虾的耐低温良种培育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中国明对虾仔虾40日龄野生、40日龄选育、10日龄野生的常温对照组和低温胁迫组共12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得576.53 M Raw Reads,过滤后得到521.39 M clean reads,占比90.43%,组装并去冗余后共得到75,905个Unigene。共有 41986 条 Unigene 获得注释,占 All-Unigene 的 55.31%,其中 KEGG数据库注释35.77%、GO数据库注释11.93%。10日龄野生组有14,618个差异基因,其中5,703个上调、8,915个下调;40日龄野生组有13,870个差异基因,其中6,821个上调、7,049个下调;40日龄选育组有22,914个差异基因,其中12,783个上调、10,131个下调。在差异基因的GO注释中,生物过程类注释有20项,富集最多的两类是代谢过程和细胞过程,根据富集气泡图可以看出,细胞过程中mRNA进程和基因表达调控富集最多;细胞组分类注释有14项,富集最多的依次是膜类、膜部分类、细胞类和细胞部分类、细胞器类;分子功能类注释有8项,富集最多的两类则是连接类和催化活性类,根据富集气泡图可以看出,连接类中染色质连接和序列特异性DNA连接富集最多,催化活性类中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最多。差异基因的KEGG注释主要富集在环境信息处理通路的信号转导通路、代谢及有机系统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途径中。以小亚基核糖体蛋白基因为内参基因,对 CL161.Contig1、CL2560.Contig1、CL2861.Contig5、CL5186.Contig2四个基因的real time RT-PCR验证与测序结果相同,表明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在7个以上比较组中上调的高表达量显着差异基因9个,包括:含bZIP的转录因子、rRNA、RRM域蛋白质、细胞色素b5样蛋白、肌钙蛋白C、胞外蛋白、微管蛋白亚型、lncRNAs。其中,rRNA、细胞色素b5样蛋白及lncRNAs在低温条件下上调表达,在响应低温的相关表达中属于新发现。选择显着上调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细胞色素b5样蛋白的CL2861.Contig5序列进行了开放阅读框预测和蛋白序列分析,得到一个开放阅读框ORF2861,预测出ORF2861的分子量为16.7kDa,无信号肽、无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可能为内质网,二级结构预测为螺旋有21.33%、β-链有6%、环有72.67%。以大肠杆菌BL21为宿主,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 pET28a-2861、pET29b-MBP-2861两个重组表达载体,形成表达菌株。16℃ IPTG诱导表达时,pET29b-MBP-2861可溶性表达。通过对是否表达重组蛋白的菌株在0℃和-20℃低温处理12小时及0℃低温处理0-17天的存活率比较,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了菌株在低温条件下的存活率。分离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在体外不能发挥耐低温作用。
李晨星,潘广伟,宋思进,李双,唐赛仙,赵雪娇[4](2020)在《鸽avUCP基因克隆、原核表达与多抗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调节质子跨膜转运作用的转运蛋白,在细胞的产热、氧化还原、活性氧产生等许多细胞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鸟类解偶联蛋白(avian uncoupling protein avUCP)通过调控脂类利用和细胞代谢产热参与机体的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多种环境和激素因子调控其转录和翻译水平。为了更好地理解av UCP参与鸟类代谢产热的分子机理,该研究以鸟类模式生物之一鸽为实验材料,克隆了鸽avUCP基因的部分保守序列,基于原核表达系统,构建了pET32a-avUCP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表达了鸽avUCP重组融合蛋白,经Ni2+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所得到的目标蛋白分子量与预测值一致,表明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目标蛋白。以目标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5免后制备抗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效价为1∶51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不仅可以免疫结合重组avUCP蛋白,而且与鸽(Columba)、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灰背椋鸟(Sturnus sinensis)骨骼肌中的avUCP抗原蛋白同样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说明制备的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保守性。该研究将为分子水平研究鸟类能量代谢的规律和调控机理提供必要的抗体基础。
李静,万九生,邓卫东,陈超,岳锐,黎立光[5](2020)在《昆明犬PPARGC1A基因编码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认为文章旨在获得昆明犬PPARGC1A基因的编码区域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集昆明犬的肌肉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以c D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载体,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获序列进行分析。试验成功克隆出昆明犬基因,cds长度为2 246 bp,共编码72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昆明犬PPARGC1A基因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同源性比对结果昆明犬PPARGC1A基因的同源性与赤狐(登录号:XM025997319.1)、野牦牛(登录号:XM005897079.2)、牛(登录号:NM177945.3)、人(登录号:NM013261.5)、家鼠(登录号:NM008904.2)、卡氏小鼠(登录号:XM021162167.2)、欧亚野猪(登录号:NM213963.2)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5%、95%、95.4%、91.7%、91.6%、95%。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昆明犬与家犬的遗传距离最近,与小鼠遗传关系最远。PPARGC1A蛋白分子质量0971.82 ku,理论等电点p I为11.20。氨基酸组成亮氨酸Leu(L)占比最高,比例为11.3%。PPARGC1A蛋白不稳定性指数(Ⅱ)为59.16,这表明PPARGC1A基因编码蛋白质分类是不稳定的。脂肪指数为81.60,平均亲水系数(GRAVY)为-0.336,表明此蛋白亲水性差,脂溶性强。昆明犬PPARGC1A编码蛋白存在1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预测昆明犬PPARGC1A蛋白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8.04%、20.99%、6.77%、48.62%,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相一致。试验成功克隆出昆明犬PPARGC1A基因的编码区域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PPARGC1A基因对警犬的肌肉形成机理和产能等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曾晏萍[6](2020)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解偶联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精神分裂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以奥氮平(Olan)为代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PDs)在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但是伴随着药物疗效的同时一系列副反应逐步凸显。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体重增加长期存在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其具体机制不明。能量平衡对维持体重至关重要,体重的增加往往是由于能量摄入增加,消耗减少,或者两者兼有而导致的,肥胖可被认为是高摄入和低消耗能量的结果。产热作为能量消耗的一种途径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其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是主要途径。BAT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存在,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UCP)产热来消耗能量,UCP1是BAT特异性表达的产热标记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PAR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也同时参与了BAT的产热。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AAPDs可影响BAT的产热,但AAPDs如何影响BAT产热而导致体重增加的具体机制不明。表观遗传调控,如组蛋白修饰,在脂肪生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可能与体重增加有关,这为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体重增加提供了新思路。目的:对临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考察奥氮平对患者UC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UCP1与临床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以明确产热标记蛋白UCP1在奥氮平介导的代谢性副反应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CL-316243为阳性对照,在C57BL/6小鼠中探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BAT产热对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的影响,并初步探究表观遗传修饰中组蛋白修饰对BAT产热的作用,对指导AAPDs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1、选取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49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定期对各临床指标,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体重、腰臀围、血糖血脂等进行监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服药前后血清中产热关键蛋白UCP1的表达,进一步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UCP1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2、选取1820 g C57BL/6小鼠共48只,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奥氮平给药组(Olan,3 mg/kg,i.g),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组(CL-316243,0.1 mg/kg,i.p),奥氮平和激动剂共处理组(Olan 3 mg/kg,i.g+CL-316243 0.1 mg/kg,i.p),每组12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处理四周,隔天测定小鼠体重、进食和饮水,每周用热成像仪监测小鼠体温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浆中血糖血脂含量变化,给药结束前IGTT测定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情况,最后收集小鼠肝脏、白色脂肪组织(WAT)、BAT,称重记录。用苏丹Ⅲ染色观察小鼠各组织中脂滴的变化,HE染色观察组织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T中产热相关蛋白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表达及总蛋白中组蛋白3乙酰化(AC-H3)、组蛋白4乙酰化(AC-H4)、组蛋白3赖氨酸9三甲基化(TH3)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B)的表达,免疫组化进一步验证UCP1表达的变化,qPCR测定相应产热基因的表达。结果:1、奥氮平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患者服药一月后PANSS评分总分显着降低(P<0.001),MMSE得分在患者服药后有所增加,两月后显着增加(P=0.0041),奥氮平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2、奥氮平对患者体重的影响患者服药两个月平均体重增加了约3.625 kg,体重指数(BMI)在整个服药过程中呈现增加趋势,两月后相对于基线水平显着增加(P=0.0160)。患者腰围(P=0.0190)在服药一月后显着增加,臀围(P>0.05)的增加不具有显着性。腰臀比(WHR)在整个过程中也显着增加(P<0.01),患者表现出中心性肥胖。3、奥氮平对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患者服药一月后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首先出现了异常,相对于基线水平,TG显着增加(P=0.0427)且高于标准水平;HDL-C显着降低(P=0.0492)。另外,总胆固醇(TC)(P=0.0482)在服药两个月后表现出显着增加,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虽有所升高,但是不具有显着性(P>0.05)。4、奥氮平对患者血清中UCP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后血清中UCP1的表达显着降低(P=0.0279),并且UCP1水平与BMI、TG、TC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HDL-C呈显着正相关(r=0.343,P=0.016),与WHR、FP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5、奥氮平对小鼠体重摄食的影响奥氮平处理C57BL/6小鼠四周后,使小鼠体重增量显着增加(P=0.0329),CL-316243处理显着降低了这种增加(P<0.05),奥氮平对小鼠的摄食和饮水无显着影响。另外,奥氮平对小鼠肝脏、WAT重量也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奥氮平处理后小鼠组织出现了一定的形态改变,肝脏中有明显的脂质堆积,CL-316243缓解了脂质堆积情况;BAT有向WAT转化的趋势,细胞体积及细胞间隙变大,出现明显的白色脂肪状空泡样;而WAT细胞增多,变得更为密集。6、奥氮平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奥氮平处理四周后,小鼠血浆中TG(P=0.0026)和游离脂肪酸(P=0.021)显着升高,HDL-C显着降低(P=0.0283),CL-316243处理逆转了奥氮平导致的TG的下降(P=0.0016)。在IGTT过程中,奥氮平组小鼠的葡萄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奥氮平可显着提高IGTT的AUC(P=0.0372),而这种增加也被CL-316243逆转(P=0.0004)。7、奥氮平对小鼠产热的影响整个给药过程中,奥氮平组小鼠肩胛骨处温度呈显着下降趋势,而CL-316243组小鼠体温显着增加(P<0.05),另外CL-316243还逆转了奥氮平所致的低温。8、奥氮平对小鼠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及基因的影响WB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奥氮平显着降低了产热关键蛋白UCP1的表达,这种影响在低温条件下更为显着,CL-316243组UCP1的表达显着增加,并且CL-316243还逆转了奥氮平导致的UCP1的降低(P<0.01)。而对于产热辅因子来说,奥氮平仅在低温条件下显着降低了PGC-1α(P=0.044)、PRDM16(P=0.0001)的表达。低温处理小鼠BAT中Ucp1(P=0.0003)、Pgc-1α(P=0.036)、Prdm16(P=0.023)等基因的表达也被奥氮平显着降低,并且Ucp1表达的降低被CL-316243逆转(P=0.0001)。转录调控因子Ppar-γ的表达(P=0.005)被奥氮平显着增加。9、奥氮平对小鼠总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的影响奥氮平处理后BAT总蛋白中的AC-H3,AC-H4和TH3水平均显着增加(P<0.01),JMJD2B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具显着性;CL-316243处理使AC-H3,AC-H4的增加得到了逆转(P<0.001),而对于TH3,JMJD2B(P>0.05)无显着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在发挥较好疗效的基础上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并且伴随着糖脂代谢异常的风险,患者血清中产热标记蛋白UCP1在服药后显着降低,并且UCP1的表达与BMI、TG、TC、HDL-C显着相关,临床研究表明,UCP1可能参与奥氮平导致的代谢性副反应。为了进一步探究UCP1与AAPDs导致能量代谢异常的关系,我们以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CL-316243为阳性对照,在C57BL/6小鼠中进行了基础研究。结果发现,奥氮平介导的小鼠体重增加可能是通过影响转录调控因子的组蛋白修饰调控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BAT非颤栗性产热,导致能量代谢异常,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张剑搏,丁学智,Anum Ali Ahmad,李晨,梁泽毅,杜梅,阎萍[7](2019)在《高原土着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形最为复杂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端的环境气候特征——高寒、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历经数百万年,高原土着动物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高原土着动物不仅在生理、生化、形态学及行为上获得稳定的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调节机制。近一个世纪以来,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形态方面,近期随着基因组数据的不断更新,利用分子技术探索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全面解析高原动物为何能够良好的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已报道的相关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全面、系统地解析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原理,为培育耐低温、低氧及强紫外辐射的动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高原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的低氧、低温和强紫外辐射为线索,并结合相关微生物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几十年关于高原土着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刘怡冰,敖红,邢凯,王楚端[8](2019)在《脂肪相关lncRNAs在动物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与动物的瘦肉率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密切相关。脂肪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受到多种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及表观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s,可以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修饰等多个水平上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生命活动。近年来有关lncRNAs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作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有一些lncRNAs被证实在脂肪发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棕色脂肪lncRNA 1(Blnc1)可以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促进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分化,该复合物也能够与早期B细胞因子2(Ebf2)起作用以增强产热基因如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lnc-BATE1是棕色脂肪组织形成和结合异质核核糖核蛋白U(hnRNPU)以发挥产热作用所需的调控因子;lncRNA SRA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并增强PPARγ活性及其他多种途径,促进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进一步调控脂肪的功能。作者对lncRNAs的基本特征、作用机制及其研究方法等,以及国内外对于脂肪发育相关lncRNAs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lncRNAs对脂肪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史可瑜[9](2019)在《猪UCP2和UCP3基因启动子分析及其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动物蛋白质食物来源,生产和消费量大约占据了全球的50%。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是猪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猪骨骼肌及脂肪的生长发育机制及其遗传改良一直是畜牧界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另外,与啮齿类动物相比,猪与人的进化距离更为接近,因而猪还是理想的实验动物和疾病模型。解偶联蛋白家族(Uncoupling protein family,UCPs)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转运蛋白家族,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质子漏作用控制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抑制ATP生成。UCP2作为活性氧(ROS)调控因子,具有降低生物体氧化应激,预防组织器官过氧化物损伤等作用。UCP3主要在骨骼肌和脂肪中发挥作用,受多种激素调节参与生物体产热、能量代谢以及脂质代谢等过程。在人和小鼠上UCP2和UCP3的转录机制、激素调控等均有了较多研究,而在猪上对这两个基因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实验取得的主要实验结果有以下几点: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猪UCP2蛋白与人和小鼠的UCP2蛋白相似性达94%,猪UCP3蛋白与人的有90%相似性,与小鼠的有86%相似性,推测UCP2和UCP3蛋白在猪上和在人、小鼠上发挥类似的作用。2、通过qPCR分析UCP2和UCP3在大白猪新生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背最长肌和颈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UCP2在新生仔猪的肺部高表达,UCP3在颈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3、通过克隆长白猪UCP2和UCP3启动子区域,构建了启动子缺失载体并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到在UCP2的启动子区域UCP2-F5的活性显着高于Basic,UCP3的启动子区域UCP3-F1的活性显着高于Basic;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不同物种间启动子区域保守的Motif以及CpG岛;在活性比较高的片段中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采用EMSA验证了UCP3启动子区域有一个STAT5b的结合位点;4、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构建猪脂肪细胞生成的模型,在分化的第12天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脂滴形成说明成脂诱导分化成功。荧光定量分析在分化过程中UCP2和UCP3的表达量,发现在分化第6天UCP2和UCP3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峰;5、在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获得的脂肪细胞中,分别用生长激素、油酸和苯扎贝特进行处理,qPCR分析UCP2和UCP3表达量变化。GH分别处理12h、24h和36h后,与对照相比UCP2的表达量均下调,UCP3的表达量上调;不同浓度的油酸处理后,随着浓度的增加UCP2的表达量下调,UCP3的表达量在浓度为0.9mol/L时显着高于对照;苯扎贝特处理后,UCP2和UCP3表达量均显着上调。
张萌萌[10](2018)在《ZBTB16基因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肉用动物生产中,脂肪组织的沉积和分布与肉牛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关系密切。其中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牛肉品质的关键因素,对牛肉多汁性、嫩度和风味等肉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改善牛肉品质的重要途径。ZBTB16基因在动物个体发育、胚胎发生、染色体重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ZBTB16基因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通过分子育种手段调控脂质沉积奠定理论基础。试验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研究旨在建立西门塔尔杂交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采集成年西门塔尔杂交牛背最长肌处肌肉组织,分离肌内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获得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形态观察、油红O染色鉴定及脂肪含量的测定,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α、FABP4、ATGL、ADIOQ、HSL及LPL的mRNA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分离的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6h开始贴壁,细胞贴壁良好,细胞形态多为小梭形或形状不一的三角形,传代后杂质减少,细胞成分单一,第5~11天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细胞生长曲线近似“细胞形;诱导培养第8天细胞充脂率高,油红O染色呈红色,细胞内脂肪含量显着高于未诱导组(P<0.05),具有前体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PPARγ、C/EBPα、FABP4、ADIPOQ和ATGL的表达量随着分化过程增强(P<0.05),HSL的表达量随着分化过程逐渐降低(P<0.05),而LPL的表达量在细胞分化早期逐渐升高,分化后期逐渐下降(P<0.05)。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和诱导分化方法,揭示了分化关键基因在此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肉牛肌内脂肪沉积和改善肉品质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本研究旨在研究ZBTB16基因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进行腺病毒载体Ad-ZBTB16(ZBTB16过表达载体)和Ad-GFP(腺病毒空载体)转染,细胞培养24h后,进行荧光拍照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利用病毒载体(感染复数280)转染细胞后,细胞形态正常,呈纺锤状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牢固,荧光观察转染率在90%以上。RT-qPCR检测病毒转染后第1天的Ad-ZBTB16过表达效率,结果显示,Ad-ZBTB16组ZBTB16的mRNA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约为空白对照组的30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第2天细胞内ZBTB16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Ad-ZBTB16组ZBTB16蛋白水平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表明ZBTB16基因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使用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相比,Ad-ZBTB16组并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ZBTB16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并无显着影响。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分化第-2、0、2、4、6、8天和成熟脂肪细胞中ZBTB16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内ZBTB16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呈显着递增。在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对细胞进行腺病毒转染,并于分化第8天进行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GPDH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Ad-ZBTB16组细胞内脂质含量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Ad-ZBTB16组细胞GPDH活性显着强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另外分别在细胞诱导分化的第1、2和8天,使用RT-q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α和FABP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8天细胞内FABP4和PPARγ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诱导分化的第1、2和8天,Ad-ZBTB16组PPARγ、CEBP/α、FABP4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蛋白测定结果与mRNA结果一致。由此可见,ZBTB16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并无显着影响,但是能够显着促进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第三部分:本研究旨在探究ZBTB16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棕色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进行腺病毒载体Ad-ZBTB16和Ad-GFP转染后,在诱导分化的第8天,RT-qPCR检测细胞中线粒体ND1基因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变化。结果显示,Ad-ZBTB16组线粒体ND1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5),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在诱导分化的第8天,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UCP1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以及脂肪细胞棕色化相关的重要基因PRDM16、PGC-1α、CD137、Cox8b、TMEM26、Cidea和Tbx1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Ad-ZBTB16组UCP1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都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Ad-ZBTB16组中PGC-1α、TMEM26和Tbx1的基因mRNA表达量都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 Ad-GFP 组(P<0.01),PRDM16、CD137、Cox8b和 Cidea的基因 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5)。为进一步了解ZBTB16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促分化的作用机制,在腺病毒转染细胞后的0 min、15 min、1h和24 h提取细胞中的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 MAPK、p-p38 MAPK、p44/42 MAPK、p-p44/42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d-ZBTB16组中p38 MAPK磷酸化水平无显着变化(P>0.05),p44/42MAPK磷酸化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综上,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ZBTB16过表达能够促进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棕色化;p44/42 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ZBTB16基因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促分化过程的调节。第四部分:本研究旨在验证前期试验结果,观察比较ZBTB16过表达后对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和棕色化的影响。对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腺病毒载体Ad-ZBTB16和Ad-GFP转染后,在诱导分化的第8天进行油红O染色和细胞中脂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Ad-ZBTB16组细胞内脂质含量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与染色观察结果一致。RT-qPCR检测诱导分化第8天细胞中与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FABP4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Ad-ZBTB16组中PPARγ、CEBP/α和FABP4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腺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在诱导分化的第8天,RT-qPCR检测细胞中线粒体ND1基因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变化。结果显示,Ad-ZBTB16组线粒体ND1基因表达量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RT-qPCR检测诱导分化第8天细胞中与脂肪细胞棕色化相关重要基因UCP1、PRDM16、PGC-1α、CD137、Cox8b 和TMEM26 的 mRNA 表达量,结果显示,Ad-ZBTB16组细胞中,UCP1、PRDM16和CD137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1),PGC-1α、Cox8b和TMEM2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组(P<0.05)。结果证明,ZBTB16过表达能够促进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棕色化,与前期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ZBTB16过表达结果一致。
二、调节禽类体内产热作用的候选基因——禽解偶联蛋白质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节禽类体内产热作用的候选基因——禽解偶联蛋白质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明对虾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及耐低温相关基因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对虾环境耐受相关研究进展 |
1.2 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1.2.1 转录组测序技术 |
1.2.2 生物信息学 |
1.3 耐低温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 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功能验证 |
1.4.1 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研究 |
1.4.2 基因的耐低温功能验证相关研究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中国明对虾仔虾的低温胁迫处理及转录组测序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中国明对虾 |
2.1.2 实验仪器和耗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取样 |
2.2.2 转录组测序 |
2.2.3 数据分析 |
2.2.4 Real time RT-PCR验证中国对虾转录组数据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3.1 测序数据组装 |
2.3.2 转录组数据注释 |
2.3.3 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 |
2.3.4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2.3.5 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2.3.6 Real time RT-PCR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表达上调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
3.1 高表达水平的上调差异基因的筛选及分析方法 |
3.1.1 高表达水平的上调差异基因的统计 |
3.1.2 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鉴定 |
3.2 高表达水平的上调差异基因的分析结果 |
3.2.1 高表达水平的上调差异基因的筛选结果 |
3.2.2 九个高水平上调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耐低温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耐低温验证 |
4.1 实验材料 |
4.1.1 样品、菌株与质粒 |
4.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
4.2 实验方法 |
4.2.1 ORF2861的蛋白序列分析 |
4.2.2 目的基因的获得 |
4.2.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4.2.4 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 |
4.2.5 耐低温验证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1 ORF2861的蛋白序列分析结果 |
4.3.2 引物设计及目的基因扩增 |
4.3.3 同源重组及转化 |
4.3.4 原核表达结果 |
4.3.5 耐低温验证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 |
附录一 实验仪器及试剂 |
附录二 实验方法 |
附录三 实验数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资助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鸽avUCP基因克隆、原核表达与多抗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鸽avUCP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1.2.2 重组蛋白avUCP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1.2.3 重组蛋白avUCP的多克隆抗体制备 |
1.2.4 ELISA检测抗体效价 |
1.2.5 重组蛋白avUCP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鸽avUCP基因与表达载体 |
2.2 鸽avUCP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3 鸽avUCP重组蛋白和免疫特异性 |
2.4 鸽avUCP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检测 |
2.5 鸽avUCP重组蛋白抗血清免疫保守性 |
3 讨论 |
(5)昆明犬PPARGC1A基因编码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2.1 试验器材 |
1.2.2 试验试剂 |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4 总RNA的提取 |
1.5 反转录获得cDNA产物 |
1.6 PCR扩增 |
1.7 PCR产物切胶纯化步骤 |
1.8 克隆及测序 |
1.9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昆明犬PPARGC1A基因的克隆 |
2.2 昆明犬PPARGC1A基因的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
2.3 PPARGC1A基因编码氨基酸理化特性的分析 |
2.4 昆明犬PPARGC1A蛋白疏水性分析 |
2.5 昆明犬PPARGC1A蛋白亚细胞结构定位 |
2.6 昆明犬PPARGC1A蛋白跨膜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预测 |
2.7 昆明犬PPARGC1A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
3 讨论 |
4 结论 |
(6)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解偶联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精神分裂症 |
1.1.1 精神分裂症概述 |
1.1.2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
1.1.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情况 |
1.2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可能机制 |
1.2.1 抗精神病药物与体重增加 |
1.2.2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可能途径 |
1.3 棕色脂肪与能量代谢 |
1.3.1 能量代谢 |
1.3.2 抗精神病药物与能量代谢 |
1.3.3 棕色脂肪组织 |
1.4 能量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 |
1.4.1 UCP1 |
1.4.2 PPAR-γ |
1.4.3 PGC-1α |
1.4.4 PRDM16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2章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UCP1表达的影响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2.3 主要临床评估工具 |
2.2.4 样本的采集及测定方法 |
2.2.5 统计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
2.3.2 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
2.3.3 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
2.3.4 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
2.3.5 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患者血清中UCP1表达的影响 |
2.3.6 UCP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奥氮平影响小鼠UCP1表达介导产热功能失衡 |
3.1 主要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来源及型号 |
3.2 研究方法 |
3.2.1 主要试剂配制 |
3.2.2 动物饲养和给药处理 |
3.2.3 小鼠体温及热成像监测 |
3.2.4 血浆收集及血糖血脂的检测 |
3.2.5 组织切片染色 |
3.2.6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3.2.7 qPCR实验方法 |
3.2.8 统计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奥氮平对小鼠摄食及体重的影响 |
3.3.2 奥氮平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3.3.3 奥氮平对小鼠产热的影响 |
3.3.4 奥氮平对小鼠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及基因的影响 |
3.3.5 奥氮平对小鼠总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创新点 |
4.3 不足 |
4.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7)高原土着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土着动物低氧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
1.1 氧之摄入——肺循环系统 |
1.2 氧之转运——心血管系统 |
1.3 氧之利用——线粒体系统 |
2 高原土着动物低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
3 高原土着动物抗辐射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
4 其他相关研究 |
5 展 望 |
(8)脂肪相关lncRNAs在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lncRNAs介绍 |
1.1 lncRNAs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
1.2 lncRNAs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
1.3 lncRNAs的研究方法 |
1.4 lncRNAs的相关数据库 |
2 脂肪相关lncRNAs在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2.1 人 |
2.2 鼠 |
2.3 猪 |
2.4 其他动物 |
3 展 望 |
(9)猪UCP2和UCP3基因启动子分析及其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1 文献综述 |
1.1 UCPs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 |
1.1.1 线粒体与解偶联蛋白 |
1.1.2 UCP家族成员介绍 |
1.1.3 猪UCPs相关研究 |
1.2 UCP2和UCP3 生物学功能 |
1.2.1 UCP2 生物学功能 |
1.2.2 UCP3 生物学功能 |
1.3 激素对UCP2和UCP3 的调控作用 |
1.3.1 瘦素 |
1.3.2 甲状腺激素 |
1.3.3 生长激素 |
1.3.4 胰岛素 |
1.4 启动子、转录因子及CpG岛的简要介绍 |
1.4.1 启动子的作用和意义 |
1.4.2 转录因子 |
1.4.3 CpG岛 |
1.5 基因启动子研究方法 |
1.5.1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
1.5.2 凝胶电泳迁移分析 |
1.5.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1.5.4 JASPAR数据库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主要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
2.2.1 细胞系及载体 |
2.2.2 仪器设备 |
2.2.3 主要试剂 |
2.2.4 主要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软件 |
2.3 试验方法 |
2.3.1 总RNA提取及检测 |
2.3.2 总RNA反转录 |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3.4 载体构建 |
2.3.5 细胞的复苏、培养及传代 |
2.3.6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2.3.7 启动子区域保守Motif预测及转录元件分析 |
2.3.8 EMSA鉴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2.3.9 猪MSC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猪UCP2和UCP3 蛋白结构功能预测 |
3.2 猪UCP2和UCP3 基因启动子区保守Motif分析 |
3.3 猪UCP2与UCP3 在猪不同组织和器官表达谱分析 |
3.4 猪UCP2和UCP3 基因启动子分析 |
3.4.1 基因启动子缺失载体的构建 |
3.4.2 启动子区域转录元件分析 |
3.4.3 UCP2及UCP3 基因的CpG岛预测 |
3.5 EMSA对 UCP3 启动子区域STAT5 转录结合位点的验证 |
3.6 GH、油酸和苯扎贝特对猪脂肪细胞中UCP2与UC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1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脂及脂滴的油红O染色 |
3.6.2 qPCR分析成脂分化过程中UCP2和UCP3 基因表达变化 |
3.6.3 生长激素对猪脂肪细胞中UCP2和UC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4 油酸对脂肪细胞中UCP2与UC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5 苯扎贝特对脂肪细胞中UCP2与UC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UCP2和UCP3 在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
4.2 三种细胞系中UCP2和UCP3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4.3 GH/JAK/STAT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机制 |
4.4 脂肪酸与PPAR调控UCP2和UCP3 表达的作用机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录 |
(10)ZBTB16基因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肌内脂肪细胞概述 |
1.1 肌内脂肪细胞的特性 |
1.2 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 |
2 p38 MAPK和p44/42 MAPK信号通路概述 |
2.1 p38 MAPK和p44/42 MAPK信号通路在脂肪分化和代谢中的作用 |
3 ZBTB16相关研究进展 |
3.1 ZBTB16的结构与分布 |
3.2 ZBTB16基因的调控 |
3.3 ZBTB16基因的功能 |
3.4 ZBTB16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
4 脂肪细胞棕色化 |
4.1 棕色脂肪细胞 |
4.2 棕色化相关基因 |
5.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一章 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设备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1.3 试验仪器及器材 |
2 试验方法 |
2.1 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 |
2.2 生长曲线绘制 |
2.3 细胞诱导分化 |
2.4 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脂质含量测定 |
2.5 RNA提取、纯化及基因表达检测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牛前体脂肪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
3.2 CCK-8比色法绘制牛前体脂肪细胞的生长曲线 |
3.3 细胞内脂肪含量测定 |
3.4 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标志基因表达情况 |
4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设备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1.3 试验仪器及器材 |
2 试验方法 |
2.1 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 |
2.2 Ad-ZBTB16腺病毒载体的验证 |
2.3 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
2.4 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 |
2.5 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脂质含量测定 |
2.6 GPDH活性测定 |
2.7 RNA的提取、纯化及基因表达检测 |
2.8 Western blot |
2.9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Ad-ZBTB16过表达载体的检测与验证 |
3.2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
3.4 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ZBTB16表达水平 |
3.5 ZBTB16过表达对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 ZBTB16过表达对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ZBTB16过表达诱导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棕色化 |
1 材料与设备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1.3 试验仪器及器材 |
2 试验方法 |
2.1 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 |
2.2 腺病毒载体转染 |
2.3 细胞的诱导分化 |
2.4 RT-qPCR检测棕色脂肪相关标志基因mRNA表达量 |
2.5 Western Blot检测棕色化过程中标志蛋白UCP1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 |
2.6 线粒体免疫荧光分析 |
2.7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脂肪细胞中ND1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脂肪细胞中棕色脂肪标志基因UCP1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脂肪细胞中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影响 |
3.5 ZBTB16过表达对牛肌内脂肪细胞中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ZBTB16过表达对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和棕色化的影响 |
1 材料和设备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1.3 试验仪器及器材 |
2 试验方法 |
2.1 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 |
2.2 腺病毒载体转染 |
2.3 细胞的诱导分化 |
2.4 RT-qPCR检测脂肪分化及棕色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 |
2.5 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脂质含量测定 |
2.6 线粒体免疫荧光分析 |
2.7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ZBTB16过表达对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
3.2 ZBTB16过表达对牛皮下脂肪细胞中线粒体基因ND1表达的影响 |
3.3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ZBTB16过表达对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影响 |
3.4 ZBTB16过表达对牛皮下脂肪细胞中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调节禽类体内产热作用的候选基因——禽解偶联蛋白质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比较转录组数据挖掘民猪体重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D]. 于力群.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比较转录组数据挖掘民猪体重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D]. 于力群.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中国明对虾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及耐低温相关基因验证[D]. 王晶. 山东大学, 2021(11)
- [4]鸽avUCP基因克隆、原核表达与多抗制备[J]. 李晨星,潘广伟,宋思进,李双,唐赛仙,赵雪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20(23)
- [5]昆明犬PPARGC1A基因编码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李静,万九生,邓卫东,陈超,岳锐,黎立光. 饲料博览, 2020(07)
- [6]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解偶联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曾晏萍. 西南大学, 2020(01)
- [7]高原土着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J]. 张剑搏,丁学智,Anum Ali Ahmad,李晨,梁泽毅,杜梅,阎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9(09)
- [8]脂肪相关lncRNAs在动物中的研究进展[J]. 刘怡冰,敖红,邢凯,王楚端.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7)
- [9]猪UCP2和UCP3基因启动子分析及其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D]. 史可瑜.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10]ZBTB16基因过表达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研究[D]. 张萌萌.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