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贞子及混淆品辨别(论文文献综述)
倪凤燕[1](2021)在《艾叶、苏木等20种中药饮片及药材的等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以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可参考的质量等级标准相对较少且不全面。因此开展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制定科学的适合当前中药饮片生产及交易的等级标准,对规范市场行为,引导优质优价,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积极作用。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方法是由本课题组提出的饮片等级评价体系,目前已成功运用于黄柏、首乌藤、枳壳等多种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具有客观、合理、全面的特点。本研究基于中药质量常数对二十种中药饮片和药材进行等级划分研究。在前期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基于药典标准开展了升麻、山茱萸、金银花等十四种常见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其次本文通过色差检测并结合spss相关性分析,研究与颜色相关联的指标成分,对桑椹、苏木等具有典型色泽的中药饮片进行等级分析,以期拓宽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方法的应用;最后本文以甘草及其药材为例,通过筛选合适的质量标志物,并与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秦艽段、艾叶、金银花、佛手丝这4种中药饮片的内在含量成分及外观指标均与等级呈正相关,属于双因素一致型,即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含量指标与等级结果一致,表明饮片可能是文献报道中外在形态和指标成分呈正相关的品种。这种饮片的传统等级评价与基于含量的等级评价相一致,质量常数评价方法适用性非常好。剩余的10种中药饮片结果皆属于单因素导向型,即饮片等级仅由某个评价指标决定,与另外一个关联不大。如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这三种种子类中药饮片,因外观形态差别不大,其等级主要由内在含量指标起主导作用。这类饮片的传统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差,即使有传统等级评价方法,市场上也是以统货出售。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在此类饮片中依然具有较非常好的适用性。另外如巴戟天和制巴戟天、升麻等属于含量差别不大,但外观形态具有较大差异。基于形状外观的等级评价方法比较适用于这类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在此类饮片中依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具有非常广的适用范围。为了丰富质量常数体系内涵,拓宽质量常数法适用性,除药典的指标成分外,本实验增加了颜色成分关联性的分析,以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指标成分,并以桑椹、苏木、姜黄以及栀子为例,对其饮片进行质量常数综合评价探讨。结果表明,每味中药饮片所选的内在含量成分与颜色值中的Lab值有一定关联度,表明所选的指标成分具有代表性。因此,基于颜色-成分关联的中药质量常数分级得,桑椹、栀子及姜黄皆属于双因素一致型结果,而苏木属于单因素导向型结果。综上,针对色泽明显的一类中药饮片,增加颜色成分关联性,确定合适的指标成分,以期丰富质量常数评价体系的内涵。本实验将质量标志物引入到质量常数等级评价中,用于甘草饮片的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草饮片分级结果与外观形状及内在质量标志物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质量标志物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中药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出饮片的质量标准。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尝试将该方法(中药质量标准与中药质量评价相结合)运用于甘草药材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甘草药材分出相应的等级且结果与传统评价一致。此结果表明质量标志物能够应用于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用于中药饮片等级评价,还可以运用于药材的分级,表明质量常数体系具有较大的拓展性。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三点尝试:(1)首次将与色度具有关联的内在指标引入质量常数计算公式;(2)在药典指标成分的基础上增加质量标志物;(3)将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应用于药材分级,拓宽了质量常数中药等级评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本研究所建立的20种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标准可以为其等级的划分提供新思路。
李竞[2](2016)在《补肾益气养血法治疗产后脱发30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产后脱发是妇女在产褥期较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常发生在女性生产后27个月,据统计,约35%45%的妇女产后有不同程度脱发的现象。如脱发症状不明显,可不必理会,顺其自然自行恢复,如果脱发症状明显或伴有失眠、神疲乏力、乳汁少等症状,则需要治疗。笔者采用补肾益气养血法治疗产后脱发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中医科就
张宁君[3](2016)在《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金玲丽主任中医师从医30余年,对治疗先兆流产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自己的临床治疗中,形成了独特而且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先兆流产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在年轻健康妇女中,早期先兆流产在所有临床妊娠中约大于10%。该病病因广泛,涉及染色体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血栓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现代医学多用孕激素治疗,方法较单一,中医药通过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不仅能够达到保胎目的,而且还能够改善孕妇整体状态,使足月妊娠成为可能。内容应用现代医学信息技术,对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的先兆流产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用药规律,以期更深层次地挖掘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今后该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12007建立数据表,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病例处方进行分析。以处方每种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处方各类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药物的性味归经为观察点入手,总结金玲丽老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结论一、通过药物频率分析,总结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核心药物共11味。二、通过核心药物功效类别及性味归经分析,总结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基本法则为: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固冲安胎。三、通过典型病例的处方分析,总结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特点为: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为主,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为辅。四、通过分析药物功效类别,总结金玲丽老师加减化裁规律:处方药物功效类别种类繁多,以补虚药物见长。意义本课题较为深入的总结了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使之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同时为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借鉴,而且能够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赵丽敏[4](2015)在《基于碱转化的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基于碱转化的红景天苷系列备物制备工艺研究;第三章为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质量控制研究;第四章为女贞子药材饮片质量控制研究;第五章为不同产地女贞子药材可转化物质及其含量与红景天苷得率的关联分析;第六章为总结与讨论。第一章文献综述对女贞子药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归纳出女贞子药材的本草溯源、性状鉴别、炮制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富集工艺等六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目标制备物红景天苷的药理作用、毒性不良反应研究、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红景天苷的制备工艺和女贞子药材质量控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课题是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的研究。第二章基于碱转化的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制备工艺研究红景天苷制备物1(富集物)的制备工艺引用本课题组李娟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三节,通过提取、碱化、大孔树脂富集,实验结果为提取物出膏率为A1%,红景天苷制备物1(富集物)得率A2%,红景天苷含量为A3%;红景天苷转化率(相当于生药材)为A4%。建立了制备红景天苷含量大于90%的红景天苷制备物的除杂工艺。以红景天苷作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检测方法,通过E除杂条件考察、F结晶条件考察,导向建立了制备红景天苷含量大于60%、90%的红景天苷制备物的除杂工艺。三批提取工艺验证结果为:红景天苷制备物1(富集物)的平均得率为A5%,红景天苷平均含量为A6%;红景天苷制备物3(纯化物)的平均得率为A7%,红景天苷平均含量为A8%,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第三章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了基于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红景天苷、酪醇为指标性成分,对其系列制备物进行含量测定。红景天苷线性回归方程为:Y=251659X+95112,r=0.9998 (n=6),在1.00μg~2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酪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654860X+35312, r=0.9990 (n=6),在0.10μg~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各指标性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合格,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均符合要求。本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行。测得的红景天苷制备物1(富集物)中红景天苷平均含量B1%,酪醇的平均含量B2%,红景天苷制备物2中红景天苷平均含量B3%,酪醇的平均含量B4%,红景天苷制备物3(纯化物)中红景天苷平均含量B5%,酪醇平均含量B6%。建立了红景天苷制备物的薄层色谱质量控制方法。以红景天苷和酪醇为对照品,以氯仿-甲醇-甲酸(5:1:0.2)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薄层色谱能快速地分析、定性少量的制备物中的成分。利用HPLC特征图谱进行定性、定量质量关联表征,共有7个特征峰,均为苯乙醇苷类,采用添加对照品的方法指认了两个指标性成分红景天苷、酪醇。第四章女贞子饮片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了基于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女贞子饮片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药材中的红景天红苷和酪醇进行了含量测定。红景天苷线性回归方程Y=250015X+ 38698, r=0.9995 (n=6),在1.00μg-2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酪醇的线性回归方程Y=573935X-11118, r=0.9998 (n=6),0.50μg~1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指标性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合格,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均符合要求。测得结果为:药材中红景天苷平均C1%,酪醇的平均含量C2%。本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行。建立了基于可转化物女贞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药材中碱化后可转化为红景天苷的物质进行了含量测定。以特女贞苷为指标性成分,特女贞苷的回归方程为:Y=1055353X-5055, r=0.9999, (n=8),在1.50-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测得的结果为:女贞子药材中特女贞苷平均含量为D1%,可转化成分的总相对峰面积应不低于D2,相对含量不应低于D3%。建立了女贞子饮片的薄层色谱质量控制方法。以红景天苷、特女贞苷为对照品,乙酸乙酯-甲醇-乙酸(8:1:0.2)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薄层色谱能快速地分析、定性少量的饮片中的成分。利用HPLC特征图谱进行定性、定量质量关联表征,共有11个特征峰,2个C类,5个D类,4个B类。采用加入对照品的方法指认了4个指标性成分红景天苷、酪醇、特女贞苷、槲皮素。第五章不同产地女贞子可转化物质及其含量与红景天苷得率的关联分析按第二章“基于碱转化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制备工艺的研究”制备15批不同产地女贞子饮片的红景天苷结晶,结晶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样品15>11>6>13>9>7>1>12>14>5>2>3>10>4>8,采用液相色谱法,以红景天苷、酪醇、特女贞苷为对照品,对15个产地的女贞子饮片的指标性成分进行质量表征,发现不同产地的可转化成分最大相差49.43倍,从高到低依次为:15>11>6>13>9>7>1>12>14>5>2>3>10>4>8;由此知不同产地女贞子中红景天苷的得率与可转化成分的含量成正相关,即女贞子饮片中可转化成分越多红景天苷得率越高。第六章总结与讨论1建立了基于碱转化的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的制备工艺2建立了红景天苷制备物的质量控制方法3首次基于红景天苷、酪醇、可转化物质建立了女贞子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4首次分析了不同产地女贞子饮片可转化物含量与红景天苷得率的关联
周友武[5](2014)在《益肾祛脂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60例》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自拟益肾祛脂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胱氨酸片和维生素B6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祛脂生发汤治疗,两组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和总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益肾祛脂生发汤是治疗脂溢性脱发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际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俊[6](2013)在《五种女贞属植物果实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分析及其横切面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对中药饮片女贞子质量标准的改变,以特女贞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指标,对女贞属常见的5种植物的成熟果实在采收期(3个月)内的含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其含量变化规律和有效成分存在部位。制作永久切片分析5种女贞属植物果实在横切面上的异同之处。方法:在济南地区采集5种植物:女贞子(济南市珍珠泉),日本女贞(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金叶女贞(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小叶女贞(山东中医药大学经十路校区),小蜡(济南市泉城公园)。以特女贞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三种有效成分为指标建立HPLC分析方法。特女贞苷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4nm,柱温25℃;齐墩果酸与熊果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Merck Hibarlichrospher sorbent lot NO:59139333(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89:11:0.02:0.0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30℃。按照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制做5种植物果实的永久切片。结论:1.实验数据表明,上述5种女贞果实中,日本女贞和小蜡特女贞苷含量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可以药用;金叶女贞和小叶女贞中特女贞苷含量略低,不能药用。2.特女贞苷主要存在于果实的种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主要存在于果实的果皮中。3.洞悉了5种女贞果实中,特女贞苷和三萜酸含量在三个月内的变化规律。4.通过石蜡切片研究发现,女贞子、日本女贞和小叶女贞存在木质化的内果皮;金叶女贞和小蜡中则不存在此结构。
韦颖[7](2012)在《105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益增大的中药材用量,促使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几乎各地均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散农种植药材的数目也逐渐增多。但是,中药材的物种繁多、来源复杂,再加上中药材种子市场比较混乱,很多种子均有伪品或混淆品出现,容易使生产者,特别是自由散种的药农购买错误的种子进行播种。倘若栽错了种子,不仅会给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临床用药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针对药用植物种子的鉴定进行一系列工作,目的既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是维护中药材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目前,虽已有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许多研究,但仍存在些许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本身作为药用的果实、种子;其次,性状研究多,显微研究少;再次,许多研究没有留下可视性结果,或者所配的图片并不十分清晰。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一是应该扩大研究的范围,不局限于药用的果实、种子;二是对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具体内容做更加详细的补充;三是结合照相机等仪器,保存图片,保留可视性结果,使相关描述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实际应用。本论文通过对41科、105种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微性状、显微结构的研究,得到其各项特征描述并拍照记录,旨在为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鉴别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种源的正确性。另外,实验结果也可以为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研究,特别是分类学及亲缘关系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实验材料通过多所科研院所和院校等收集,并经相关负责人鉴定,材料来源真实、可靠。本研究运用性状鉴定、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三种方法。其中,性状与显微鉴定是中药材鉴定的传统方法,简单、经济、方便,广泛适用于基层及药材市场。课题运用的显微鉴定主要是石蜡切片法。在进行石蜡切片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即果实、种子的皮多较厚、硬,同时其内部又常含有大量的淀粉等,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中,试剂及石蜡很难进入内部,以致在切片时常出现切片破碎等现象。因此,在多次尝试之后,表明在制作果实、种子类石蜡切片时有两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需将果实、种子的两端均削去足够大的一截后再放入FAA固定液中固定;二是将处理的各个步骤时间适当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果实、种子延长的时间略有不同,对于果皮、种皮较薄的材料,如伞形科果实,一个周期约为20天,而像豆科等皮较厚的材料,周期会更长一些,近一个月。微性状鉴定是近年来由安徽中医学院周建理提出的一种鉴定方法,主要通过体视显微镜对果实、种子中肉眼难以看到的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并可连接照相机与电脑进行拍照,这是对性状鉴别法的一个重要补充。因此,此项课题可以说是从性状、微性状、显微三个水平对105种药用植物的果实、种子进行特征描述与鉴定。本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课题通过实验,得到了105种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微性状、显微特征,并附有照片说明。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几项比较重要的果实、种子鉴别点:在性状观察中主要观察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在微性状观察中主要观察表面纹理的形状;在显微观察中以果皮或种皮的结构为主,主要观察细胞的类型、细胞壁增厚情况、是否有内含物等,内含物主要为晶体的描述,个别种的胚乳及胚(主要是内含物)也有鉴别意义,如几种大黄。2.根据实验结果,对3科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共性与个性分别进行了总结。唇形科的果实为小坚果,形态相似,果实的结构也多近似,外果皮多为色素层,除黄芩与半枝莲外,均有厚壁细胞层。其差异主要为:①表面特征;②晶体的有无、存在部位、形状;③厚壁细胞层的结构特征。豆科植物种子外形有变化,但种皮结构近似:①外种皮为厚的角质层,细胞细长栅栏状;②支持细胞哑铃形或柱状;③有色素层;④内种皮角质。不同点主要在于:外种皮细胞的增厚情况,是否含色素及色素的分布。伞形科果实的共同特征是:①多具5条主棱;②具残存的花柱基;③有油管,棱内有维管束。根据5条棱的形态、油管的数目、以及胚乳里的内含物等可进行鉴别。以上对这3科药用植物果实、种子共性与个性做的总结,以后可作为相关科属果实、种子鉴定的参考。3.实验材料包括了同种药材不同基原植物的果实、种子。三种大黄果实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花被片的大小;②草酸钙簇晶的形状、分布。两种羌活果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①果实的大小;②果实表面的纹理;③纵棱的宽度;④油管的数目;⑤胚乳内草酸钙簇晶的有无。两种葶苈子的不同点是:①大小;②颜色;③表面纹理。两种柴胡的果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①果实的大小;②果实背面棱的粗细;③胚乳内草酸钙簇晶的有无。上述结果表明,同种药材不同基原植物的果实、种子,其性状与显微结构等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与对应药材质量的差异是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应做更加深入的考察研究。4.实验还包括了易混淆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鉴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作为辨别的依据。葱子与韭菜子比较,可根据形状、表面纹理、胚及胚乳细胞内含物进行鉴别。扁茎黄芪与华黄芪的种子性状基本相似,只是大小略有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种皮细胞的结构。酸枣仁与滇枣仁的主要区别在于外种皮细胞的细胞腔形状不同。此外,实验还包括了易混淆结构的澄清,如三种大黄基原植物的果实并非包于增大的花被片内,而土大黄的果实才是内轮花被片增大,包裹果实整体。5.实验通过对果实、种子表面纹理、切面结构以及内含物的研究,可以为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研究,特别是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如观察比较紫苏与白苏的表面特征及显微结构特征,表明将其定为两个种这一观点是合理的。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论文系统的从性状、微性状、显微三个方面对较大批量的药用植物果实、种子进行观察描述、并拍照。2.在石蜡切片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提出在常规切片方法的基础上,果实、种子类材料应适当延长各步骤的时间,对于果皮、种皮较薄的材料,如伞形科果实,一个周期约为20天,而像豆科等皮较厚的材料,周期会更长一些,近一个月。3.在科的水平上分别对唇形科、豆科、伞形科果实、种子的异同,从性状与显微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4.部分实验结果之前并未有人进行报道,如三种大黄果实的差异,两种羌活胚乳内草酸钙簇晶的有无,紫苏与白苏果实表面纹理的差异等。研究结果可为中药材果实、种子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对中药材种植业的有效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性状与显微鉴定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鉴别方法,但是凭借其简便、经济、有效的特征,特别适用于基层及市场,仍然需要大力的支持与推广。“微性状”鉴定方法的引用,使得果实、种子表面的特征能够更加清晰的得以展现,这是对此种方法可行性的再次证明,相信通过进一步的普及应用,此种方法定会成为中药材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显微鉴别的实验过程中,对脱水、透明、浸蜡等各个过程的时间均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希望能对以后相关的实验提供参考。
李美妮[8](2012)在《基于ITS2序列的中药及其混伪品原植物的鉴定研究 ——以17种常用中药为例》文中认为中药市场历来存在的正品难以澄清问题,制约了中药事业的大力发展,更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出现的DNA条形码技术为中药及其混伪品的鉴定提供了新的希望,该方法快捷、准确,具有独一无二的可重复性。在前人筛选候选条形码的过程中,ITS2序列由于序列短、易扩增、鉴定能力佳而倍受关注。因此本文对ITS2序列在17种常用中药中的鉴定效果进行研究,并选取其中的2种——女贞子和大黄分别为单基原和多基原中药的代表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实验结果,结论如下:1、女贞的最小种间K2P距离(3.2%)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0.90%),NJ树中女贞的各个样品来源聚为一支。女贞与其混伪品的二级结构的分子形态均有差异。ITS2序列可以作为鉴定女贞子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条形码序列,并且该序列在中药材原植物的鉴定中具有很大的潜力。2、大黄与其混伪品的最小种间K2P距离(38.6%)大于最大种内K2P距离(8.0%),NJ树中大黄三个基原的不同来源样品聚为一支。因此ITS2序列可以作为鉴定大黄与易混伪品土大黄、虎杖的候选条形码序列,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具有极大的前景。3、从基于K2P距离构建的NJ树图中可以看出,人参、八角茴香、山柰、川芎、广藿香、丹参、白及、地肤子、竹节参、红豆蔻、红景天和榼藤子的原植物不同样品分别都聚在一起,能与混伪品分开。利用种间序列比对则可将射干与混伪品鉴别开;用BLAST方法可以鉴别开川木通基原植物和其混伪品。
常星洁[9](2012)在《麦贞花颗粒的药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化学药物长期使用易导致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且禁忌症多,具有一定局限性。麦贞花颗粒处方为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唐蜀华教授的经验方,由麦冬、灵芝、女贞子、红花、槐米共五味药组成,具有补益心肾,化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着。本课题按照国家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对该处方进行了药学文献研究、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考察及相关研究。1.药学文献研究对处方中五味药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并进行了综述总结。2.制剂工艺研究(1)提取精制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麦冬皂苷D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优选了麦冬、红花煎煮工艺条件:麦冬加入10倍水煎煮2次,每次1.5 h,药渣加入红花,30倍水煎煮1.0 h;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醇沉浓度和浸膏相对密度对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干浸膏得率的影响,优选出麦冬、红花水提液醇沉除杂工艺条件为:水提液减压浓缩(70℃,真空度0.08~0.09Mpa)至相对密度1.10~1.15(60℃测),缓缓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70%,冷处静置24h。滤液在温度70℃,真空度为0.08~0.09Mpa条件下回收乙醇,浸膏备用。采用响应面试验以特女贞苷、齐墩果酸和芦丁为指标优选女贞子、槐米的醇提工艺条件:12倍量65%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70℃,真空度0.08~0.09Mpa),药液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5(60℃测)后置于设备中真空干燥。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灵芝提取物药效学指标的差异,确定灵芝的提取方法为水浸提,并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优选了灵芝水提工艺:15倍水煎煮2次,每次2h。水提液减压浓缩(70℃,真空度0.08~0.09Mpa)至相对密度1.10~1.15(60℃测),浸膏备用。(2)成型工艺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复杂,选择制成固体制剂有利于制剂的稳定。由于处方浸膏得率较大,不宜制成胶囊、片剂等单位剂量小的剂型。颗粒剂具有载药量大、服用简单、作用迅速、便于运输、携带和贮存等特点,故确定本方剂型为颗粒剂。考察了辅料种类和用量,结果以50%(占制剂的百分比)糊精和0.2%阿司帕坦作为辅料,麦冬、红花和灵芝提取液合并,相对密度1.15(60℃测),女贞子、槐米醇提干浸膏粉和糊精等辅料作为母核进行一步制粒,并优选了制粒工艺参数:雾化压力0.15~0.20 Mpa,进风温度50~60℃,物料温度控制在50℃左右;初始阶段进料速度5~1Orpm,进风量为60~70 m3/h,随着颗粒长大,进料速度可达20~25rpm,最后进风量逐渐增大至150~180m3/h进行干燥。按照优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三批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具有可操作性。3.质量标准研究部分(1)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制剂通则检查,结果符合规定。(2)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对照品和(或)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了制剂中麦冬、灵芝、女贞子、红花和槐米的定性鉴别方法。(3)采用HPLC法建立女贞子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为女贞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4)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麦冬皂苷D和特女贞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含量限度;建立麦贞花颗粒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一测多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4.稳定性考察部分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3个月的加速试验考察。结果表明制剂在考察期间稳定性良好。
李美妮,韩蕊莲,韩建萍,刘美子,姚辉,宋经元[10](2011)在《基于ITS2序列的女贞子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女贞子原植物及其混用品和伪品的ITS2序列,探究鉴定女贞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MEGA4.1计算女贞及其混伪品的种内、种间的K2P距离,并基于K2P模型构建NJ树,最后应用Schultz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和网站预测二级结构。结果:女贞的最小种间K2P距离(3.2%)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0.90%),NJ树中女贞的不同来源样品聚为一支。女贞与其混伪品的二级结构的分子形态均有差异。结论I:TS2序列可以作为鉴定女贞子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条形码序列,并且该序列在中药材原植物的鉴定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女贞子及混淆品辨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贞子及混淆品辨别(论文提纲范文)
(1)艾叶、苏木等20种中药饮片及药材的等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药典的十四种中药饮片质量常数等级评价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根茎类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种子果实类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花叶类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拓展指标的六种中药饮片及药材质量常数等级评价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四种基于颜色-成分关联的等级评价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基于质量标志物的甘草药材及饮片等级评价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录 发表文章 |
(2)补肾益气养血法治疗产后脱发3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观察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体会 |
(3)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金玲丽主任个人简介 |
二、金玲丽主任中医师对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
三、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 研究方法 |
1 病例选择及有关标准 |
2 研究方法 |
(二) 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2 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核心药物总结 |
3 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加味分析 |
(三) 讨论 |
1 金玲丽老师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药物分析 |
2 金玲丽老师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学术理论分析 |
3 金玲丽老师治疗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应用经验 |
4 典型病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4)基于碱转化的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女贞子药材综述 |
第二节 红景天苷综述 |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碱转化的女贞子红景天苷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碱转化的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的制备工艺 |
第二节 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制备工艺SOP |
第三节 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制备工艺验证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物质量控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的制备物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第二节 富集物中与主成分共存的相关成分分析 |
第三节 基于TLC薄层色谱红景天苷制备物质量控制 |
第四节 基于特征图谱红景天苷制备物质量控制 |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女贞子饮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女贞子饮片质量控制 |
第二节 基于可转化物含量女贞子饮片质量控制 |
第三节 基于TLC薄层色谱女贞子饮片质量控制 |
第四节 基于特征图谱女贞子饮片质量控制 |
第五节 女贞子饮片的质量标准拟定 |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不同产地女贞子饮片可转化成分的含量与红景天苷得率的关联分析 |
第一节 不同产地女贞子饮片的质量表征研究 |
第二节 不同产地女贞子可转化成分的含量与红景天苷得率的关联分析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一节 总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五种女贞属植物果实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分析及其横切面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女贞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
1. 女贞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 三萜类 |
1.2 醚萜类 |
1.3 苯乙醇类 |
1.4 黄酮类 |
1.5 挥发油类 |
1.6 多糖类 |
1.7 氨基酸类 |
1.8 微量元素 |
1.9 脂肪酸类 |
2. 女贞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1 抗肿瘤作用 |
2.2 护肝作用 |
2.3 免疫调节作用 |
2.4 强心作用 |
2.5 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 |
2.6 抗衰老作用 |
2.7 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 |
2.8 神经保护作用 |
2.9 抗炎作用 |
2.10 其他作用 |
3. 本实验涉及的 5 种女贞属植物的简单概括(来源及其性状) |
3.1 女贞子 |
3.2 日本女贞 |
3.3 金叶女贞 |
3.4 小叶女贞 |
3.5 小蜡 |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及预实验 |
1. 实验材料 |
1.1 药材和试剂 |
1.2 仪器 |
2. HPLC 色谱条件的考察 |
3. 齐墩果酸以及熊果酸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设计 |
3.1 色谱条件 |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的考察 |
3.4 单因素实验 |
3.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及正交实验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部分 5 种女贞子属果实含量的动态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药材和试剂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特女贞苷含量的测定 |
2.2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第四部分 5 中女贞属果实的石蜡切片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步骤 |
2.1 取材 |
2.2 固定 |
2.3 冲洗与脱水 |
2.4 透明 |
2.5 浸蜡与包埋 |
2.6 修块与切片 |
2.7 贴片 |
2.8 脱蜡与复水 |
2.9 染色与脱水 |
2.10 透明与封固 |
2.11 观察结果与照相 |
3. 实验结果 |
第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7)105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定研究进展 |
1.1 性状鉴定 |
1.2 微性状鉴定 |
1.3 显微鉴定 |
1.4 小结 |
2. 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结构研究现状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现状 |
2.3 存在的问题 |
2.4 小结 |
第二章 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微性状以及显微鉴别特征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2. 方法 |
2.1 性状鉴别 |
2.2 微性状鉴别 |
2.3 显微鉴别 |
3. 实验结果 |
3.1 麻黄科1种 |
3.2 木兰科2属,3种 |
3.3 马兜铃科1种 |
3.4 毛茛科2种 |
3.5 杜仲科1种 |
3.6 桑科1种 |
3.7 商陆科1种 |
3.8 苋科3种 |
3.9 石竹科1种 |
3.10 蓼科3属,5种 |
3.11 锦葵科1种 |
3.12 堇菜科1种 |
3.13 十字花科4属,4种 |
3.14 蔷徽科2属,2种 |
3.15 豆科7属,9种 |
3.16 山茱萸科1种 |
3.17 大戟科1种 |
3.18 鼠李科2属,3种 |
3.19 葡萄科1种 |
3.20 亚麻科1种 |
3.21 蒺藜科1种 |
3.22 五加科2属,2种 |
3.23 伞形科9属,10种 |
3.24 龙胆科1种 |
3.25 马钱科1种 |
3.26 萝藦科1种 |
3.27 茄科2属,2种 |
3.28 旋花科2属,2种 |
3.29 马鞭草科1种 |
3.30 梧桐科1种 |
3.31 唇形科9属,9种 |
3.32 车前科1种 |
3.33 玄参科1种 |
3.34 爵床科1种 |
3.35 桔梗科2属,3种 |
3.36 茜草科3属,4种 |
3.37 菊科9属,10种 |
3.38 姜科2属,2种 |
2.39 百合科4属,4种 |
3.40 鸢尾科2属,3种 |
3.41 薯蓣科1种 |
第三章 近缘或易混淆种子的比较 |
1. 同科果实、种子的比较 |
1.1 唇形科:9个属,9个种 |
1.2 豆科:7个属,9个种 |
1.3 伞形科:10个属,11个种 |
2. 同种药材不同来源植物果实种子的比较 |
2.1 三种大黄果实特征比较 |
2.2微性状特征 |
2.3显微特征 |
2.4 两种羌活果实的特征比较 |
2.5 两种葶苈子种子特征比较 |
2.6 两种柴胡果实的特征比较 |
3. 非同种药材性状相似及易混淆的果实种子比较 |
3.1 扁茎黄芪与华黄芪种子比较 |
3.2 葱与韭菜种子比较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ITS2序列的中药及其混伪品原植物的鉴定研究 ——以17种常用中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DNA 条形码概述 |
1.1.1 DNA 条形码的定义及原理 |
1.1.2 DNA 条形码的筛选标准 |
1.1.3 DNA 条形码鉴定的分析方法 |
1.1.4 DNA 条形码鉴定物种的优势 |
1.2 DNA 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
1.3 DNA 条形码序列分析比较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DNA 条形码鉴定流程 |
2.1 样品采集 |
2.2 DNA 提取 |
2.3 PCR 扩增 |
2.4 序列拼接 |
2.5 数据分析 |
2.6 序列检验,提交序列 |
第三部分 基于 ITS2 序列的 17 种中药原植物及混伪品的分子鉴定 |
3.1 女贞子 |
3.1.1 植物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2 大黄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 |
3.2.3 讨论 |
3.3 人参 |
3.4 八角茴香 |
3.5 三七 |
3.6 山柰 |
3.7 川木通 |
3.8 川芎 |
3.9 广藿香 |
3.10 丹参 |
3.11 白及 |
3.12 地肤子 |
3.13 竹节参 |
3.14 红豆蔻 |
3.15 红景天 |
3.16 射干 |
3.17 榼藤子 |
第四部分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麦贞花颗粒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研究进展 |
1.1 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
1.2 传统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
2 麦贞花颗粒药学文献研究 |
2.1 处方组成及方解 |
2.2 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3 处方中主要药物的定性定量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麦贞花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处方组成与剂型设计 |
1.1 处方组成 |
1.2 剂型选择 |
2 提取工艺研究 |
2.1 提取工艺路线设计 |
2.2 麦冬、红花水提工艺研究 |
2.3 女贞子、槐米醇提工艺优选 |
2.4 灵芝提取工艺研究 |
2.5 小结 |
3 麦冬、红花水提液精制工艺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4 提取液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4.1 设备与材料 |
4.2 方法与结果 |
4.3 结论与讨论 |
5 成型工艺研究 |
5.1 制粒方法的选择 |
5.2 辅料的选择 |
5.3 制粒工艺条件研究 |
5.4 总结与讨论 |
6 中试研究 |
6.1 设备与原辅料 |
6.2 方法与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质量标准研究 |
1 制剂原辅料质量标准研究 |
1.1 中药饮片 |
1.2 辅料 |
1.3 女贞子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2 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性状 |
2.3 检查 |
2.4 鉴别 |
2.5 含量测定 |
2.6 一测多评技术应用于麦贞花颗粒质量标准的探索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加速稳定性试验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1 总结 |
2 创新点与展望 |
附录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基于ITS2序列的女贞子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一、植物材料 |
二、方法 |
1. 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 |
2. 数据分析 |
三、结果 |
1. 女贞种内序列分析 |
2. 女贞及其混伪品序列分析 |
3. 女贞及其混伪品的K2P遗传距离分析 |
4. 女贞及其混伪品的聚类分析 |
5. 二级结构比较 |
四、讨论 |
四、女贞子及混淆品辨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叶、苏木等20种中药饮片及药材的等级评价研究[D]. 倪凤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补肾益气养血法治疗产后脱发30例疗效观察[J]. 李竞. 浙江中医杂志, 2016(08)
- [3]金玲丽主任中医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分析[D]. 张宁君.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10)
- [4]基于碱转化的女贞子红景天苷系列制备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D]. 赵丽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3)
- [5]益肾祛脂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60例[J]. 周友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5)
- [6]五种女贞属植物果实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分析及其横切面比较[D]. 李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7]105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研究[D]. 韦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2)
- [8]基于ITS2序列的中药及其混伪品原植物的鉴定研究 ——以17种常用中药为例[D]. 李美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9]麦贞花颗粒的药学研究[D]. 常星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6)
- [10]基于ITS2序列的女贞子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J]. 李美妮,韩蕊莲,韩建萍,刘美子,姚辉,宋经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