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露[1](2020)在《复发性脑梗死与FIB、U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病亚型中大约占70%,最新文献报道,我国脑梗死年复发率达17.7%,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策略。目前,尽管有一些临床治疗针对传统危险因素进行了干预,但居高不下的复发率表明仍有一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危险因素缺乏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据文献资料挑选了一批可能与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相关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筛选出特异性高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目的探讨与脑梗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与脑梗死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n=165)和复发组(n=56)。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评估梗死灶面积大小,以Adamas分型标准将复发组分为大面积梗死组(n=10)、小面积梗死组(n=23)和腔隙性梗死组(n=23)。根据NIHSS评分将复发组分为重型组(n=5)、中型组(n=31)和轻型组(n=20)。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及病历资料,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价值;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尿酸(uricacid,UA)水平与RCI患者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FIB、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药物的规律服用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FIB(OR=2.635,95%CI:1.526-4.594)、UA(OR=1.006,95%CI:1.002-1.010)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曲线下面积为0.705(0.631-0.780),UA曲线下面积位0.662(0.582-0.742),(均P<0.05),显示两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较好。4.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比较复发组中不同梗死面积与FIB、UA水平的相关性,发现FIB、UA水平与RCI患者梗死灶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716、0.599,均P<0.05),且大面积梗死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腔隙梗死组(均P<0.05)。5.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比较复发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与FIB、UA水平的相关性,发现FIB、UA水平与R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13、0.525,均P<0.05),且重型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中型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轻型组(均P<0.05)。结论1.FIB、TC、UA、Hcy、颈动脉斑块形成、不稳定斑块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脑梗死复发具有相关关系。2.较高的FIB/UA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马建敏[2](2020)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探讨2D-STI技术在检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TAC(表柔比星110mg/m2+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六周期;所有患者化疗前心功能及心肌酶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标准:LVEF<50%、严重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植入除颤器或起搏器、心肌病等病史以及图像质量差的患者。其中8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更改个人化疗方案,最终5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化疗周期将病例组分为:A0组(化疗前)、A2组(化疗第二周期)、A4组(化疗第四周期)、A6组(化疗第六周期)。另选同期年龄大致相仿的3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1探头(1~5MHz),配备Qlab 9.0脱机定量工作站,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2D-STI分析。常规二维超声测值: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前后径(LA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E峰与A峰比值(E/A)、左房射血分数(LAEF);2D-STI测值: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The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房储备期峰值应变(systolic strain rate,SRs)、左房通道期峰值应变(early diastolic strain rate,SRe)及左房辅泵期峰值应变(atrial systolic strain rate,SRa)。比较各组差异,GLS与药物剂量及LAEF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GLS检测左心房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应用Bland-Altman检验结果的重复性。结果:(1)与对照组、A0组、A2组比,A4组LAD、A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4组相比较,A6组的LAD、A增大,E、E/A、LAEF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组、A6组的左房GLS、SRs、SRe及SRa均低,于对照组、A0组、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4组相比较,A6组的左房GLS、SRs、SRe、SRa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左房GLS与药物累积剂量呈负相关(r=-0.615,P<0.01);左房GLS与LAEF呈正相关(r=0.582,P<0.01)。(3)ROC曲线分析:GLS检测左心房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46,当约登指数为0.571时,横截值为24.2%,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65.3%。(4)Bland-Altman检验:2D-STI技术测量左房GLS在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1)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与药物剂量线性相关,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乳腺癌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2D-STI技术评估蒽环类药物对射血分数正常的乳腺癌患者的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左心房GLS可作为检测左心房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赵倩[3](2019)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预测预后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探索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先在大样本人群水平上明确MIF作为新型标记物评价心肌缺血早期损伤的作用和意义,为高危心肌损伤患者早期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其次分析MIF作为生物标记物对心肌缺血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最后在动物水平,研究MIF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入选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且在心肌缺血性症状发生12小时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n=498),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n=137)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n=40)、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n=70)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n=91)分别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入院即刻的血浆MIF水平。动态监测STEMI患者入院即刻、PCI术后4小时和24小时的血浆MIF水平变化。采用标准法动态检测STEMI患者入院后24小时或者48小时血浆中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浓度变化。根据浓度和检测时间绘制累积释放曲线,采用梯形面积法统计出各指标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计算患者的入院GRACE评分,并记录院内死亡事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比较STEMI患者入院即刻MIF水平与上述心肌损伤标记物和预后参数对院内死亡事件发生的预测效率,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切点值,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第一部分纳入的49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在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和院内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综合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院外长期随访获得患者临床结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研究血浆MIF水平与院内MACE的相关性,并且在Stata软件中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利用Kaplan-Meier曲线探讨不同危险分组后院内/院外随访MACE发生的情况,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综合分析MIF和其他相关因素对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3)选择12~16周龄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和MIF基因敲除(MIF knock-out,MIFKO)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种基因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小鼠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结扎方法建立I/R模型,缺血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7天和28天。假手术组小鼠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血管。在缺血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水平、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浸润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ISK和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小动物心脏超声检测系统对小鼠再灌注7天和28天的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在不同人群中STEMI患者入院时MIF水平最高,是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3倍和7倍(122±61 vs.39±19 vs.17±8ng/mL,P<0.001),并且有88.4%的STEMI患者血浆MIF水平升高超过健康对照组的上限(56.0ng/mL)。同时发现NSTEMI患者MIF水平高表达,但其水平仍低于STEMI患者(104±46 vs.122±61ng/mL,P=0.018);(2)在动态检测中发现STEMI患者PCI术后4小时的MIF水平有所升高(133±70ng/mL),然后在PCI术后24小时下降到入院水平(120±64ng/mL),但这些变化趋势与入院即刻MIF水平相比并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3)STEMI患者入院时MIF水平分别和CK-MB 48小时内AUC和峰值呈正相关(r=0.136,P=0.003;r=0.142,P=0.001);和hs-TnT入院水平及24小时内峰值呈正相关性(r=0.156,P=0.003;r=0.154;P=0.003);并且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25,P=0.005);(4)院内发生死亡事件患者的MIF水平高于存活组(211±82 vs.120±58ng/mL,P<0.001),其中发生心脏破裂的患者MIF水平最高(329.4ng/mL);(5)入院时MIF水平和心肌坏死物标记物(hs-TnT和CK-MB)以及预后指标(NT-pro BNP和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事件发生的预测效率相同(P=NS);入院时MIF水平预测院内死亡事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最佳切点值MIF=127.8ng/ml(灵敏度:85.7%;特异度:62.1%),根据该切点值对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MIF水平组患者的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2)(1)队列研究共有472名STEMI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7.5%,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12~67个月)。14名患者(2.8%)发生院内死亡事件,137名患者(29.0%)发生院外MACE,且院外发生MACE患者在入院时MIF水平就高于院外无MACE患者(137±67 vs.112±53ng/mL,P<0.001);(2)院内死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入院时MIF作为连续性变量或者进行危险分层后作为分类变量(≥127.8ng/mL)都是院内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95%CI:1.22~2.05;OR=8.9,95%CI:1.96~40.69);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得出入院时血浆MIF水平的升高与院内MACE发生呈线性相关,随着MIF水平的增加STEMI患者院内MACE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MIF组院内死亡发生率高于低MIF水平组。同样比较传统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评价预后指标,包括入院时hs-TnT和NT-pro BNP水平、入院48小时CK-MB AUC、入院24小时hs-TnT峰值、入院24小时NT-pro BNP峰值和入院GRACE评分,结果与入院时血浆中MIF分组所显示的生存曲线结果相一致,高危组的院内死亡率高于低危组(均P<0.001);(3)长期随访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入院时高MIF组院外MACE事件的累积发生率高于低MIF水平组,同样在其他6个参数中进行比较,只有hs-TnT和NT-pro BNP在院内24小时的峰值有同样的预测价值(P=0.036,P=0.004);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和性别之后,吸烟(HR=1.21,95%CI:1.01~2.39),hs-TnT峰值(HR=1.06,95%CI:1.01~1.13),NT-pro BNP峰值(HR=1.79 95%CI:1.18~2.71)和入院时MIF水平(HR=1.10,95%CI:1.07~1.21)/高MIF组(HR=2.10,95%CI:1.52~2.98)是STEMI患者长期随访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综合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入院时MIF水平(HR=1.20,95%CI:1.06~1.33)/高MIF组(HR=2.8,95%CI:1.49~5.57)是STEMI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3)动物研究结果显示:(1)心肌梗死面积:缺血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MIFKO小鼠左心室梗死面积显着小于WT小鼠[(32±3%)vs.(45±4)%,P=0.045)];(2)心肌损伤标记物:I/R损伤后,MIFKO小鼠乳酸脱氢酶活性(1280.9±70.6 vs.1597.6±98.0U/L,P<0.05)和肌钙蛋白I含量(17.2±2.0 vs.21.7±2.4ng/mL,P<0.05)显着低于WT小鼠;(3)心肌细胞凋亡:缺血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MIFKO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比例低于WT组[(16.5±1.6)%vs(22.4±1.4)%,P<0.05];(4)炎性细胞局部浸润:I/R损伤后,MIFKO小鼠心肌组织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低于WT小鼠(P<0.05);(5)心功能:I/R损伤7天和28天后,MIFKO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WT小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6)RISK和AM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缺血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MIFKO小鼠心肌组织RIS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p70S6K和Akt)和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MPK和ACC)磷酸化水平与WT小鼠相比显着升高(P<0.05)。结论:1)STEMI患者血浆中MIF水平在缺血损伤早期迅速升高,并与心肌损伤程度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MIF与传统的心肌损伤标记物以及评价预后的指标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事件预测具有同等效率;2)入院时MIF水平升高不仅是STEMI患者短期随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也是院外长期随访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与传统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和预后评价指标相比,单次测量入院即刻MIF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优于其他标记物,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优势;3)敲除小鼠MIF基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这些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RIS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生存以及活化AMPK信号通路增加心肌供能有关。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前序临床研究发现,MIF可能参与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促炎反应从而给长期预后带来不良损害。提示MIF是改善炎症反应的潜在治疗靶点,以此有望改善STEMI患者预后。
高怡[4](2018)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高,但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改善部分患者心衰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新近发展的一项较为先进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定量评价心脏功能和室壁运动方面准确性较高。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超声心动图领域一个重大突破,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且可以实时采集并获得心脏立体图像,从而准确测量心室整体和局部的容积。目的:探讨2D-STI联合RT-3DE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入选48例符合CRT植入I类适应证的慢性心衰患者,植入CRT起搏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STI和RT-3DE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左室舒张充盈时间与心动周期比值(LVFT/RR)、主肺动脉射血时间差(IVMD)、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GLS、GRS、GCS)、左室16节段收缩末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16-SD、Tcs16-SD、Trs16-SD)、三维左室收缩末期容积(3D-LVESV)、三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3D-LVEDV)、三维左室射血分数(3D-LVEF)、收缩不同步指数(SDI)、16节段左室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msv-16Dif%)。比较有反应患者和无反应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上述参数的变化,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与CRT疗效相关的同步性参数,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参数对CRT疗效预测的准确性。结果:1.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1)与术前相比,术后6月2D-STI检查提示超声参数均较术前有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48例患者中,35例为有反应者,13例为无反应者。在这些患者中,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CRT术后的有反应性显着高于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有反应者与无反应者的同步性参数GLS和Tls16-SD相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3)ICM与NICM患者术前常规超声参数比较发现,NICM患者LVEDD和LVEDV显着大于ICM患者(P<0.05),但术前两者同步性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1)术后6月随访,与术前相比,3D-LVESV、3D-LVEDV下降,3D-LVEF升高,3D-SDI、Tmsv16-Dif%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反应者与无反应者术前参数比较,3D-LVEDV、3D-LVESV和3D-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同步性参数SDI和Tmsv1 6-Dif%有显着差异(P<0.05)。3.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疗效的预测(1)在有反应患者和无反应患者中,NICM患者与ICM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有反应患者的GLS、Tls16-SD、SDI和Tmsv16-Dif%与无反应患者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2)将临床和超声相关参数与CRT疗效(术后6月有无反应)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NICM、GLS、Tls16-SD、SDI 和 Tmsv16-Dif%与 CRT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0.05),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GLS和SDI是预测CRT疗效独立因素。分别绘制GLS、SDI和GLS+SDI的ROC曲线,发现GLS+SD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84.6%(P<0.05)。结论:CRT可以显着改善有CRT植入适应证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无反应。2D-STI和RT-3DE可以准确定量评估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且GLS联合SDI是评估患者心室同步性最佳的超声参数组合,可以用于CRT患者术前筛选及术后疗效评估。
赵嵩琪[5](2011)在《芪参护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形成的原发疾病基础上,应用利尿剂、强心甙、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护心汤,日1剂。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心功能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积分都有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积分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及两组的变化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护心汤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症候、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郑军[6](2011)在《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彩超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芪参护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内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内停)的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组):予西药(包括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护心汤(有黄芪30g、党参20g、寸冬20g、当归15g、五味子15g、炙甘草10g、苦参15g、甘松15g、红花10g、丹参25g、瓜蒌15g、半夏15g、云苓30g等药物组成),芪参护心汤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煎药室煎制,每剂两袋,每袋150ml,早饭前和晚饭后1小时口服。以14天为1个疗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脏的收缩功能、左心室充盈、瓣膜因素、肺动脉压力及房室结构五项指标,用心衰超声指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分析,组间构成比用x2检验。检验结果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着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在收缩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充盈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瓣膜因素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肺动脉压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室结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芪参护心汤能够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2.芪参护心汤能够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3.芪参护心汤能够降低肺动脉压力4.芪参护心汤能够改善房室结构
刘盛[7](2008)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Ⅰ期安全性研究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心律失常出现。16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第二部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缺血性心脏病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初步研究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晚期冠心病陈旧心梗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设计入组需要外科治疗的晚期冠心病陈旧心梗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经冠状动脉桥血管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手术后早期随访,应用三维超声、磁共振评价治疗前后心脏容量和收缩功能的变化;应用核素评价心肌梗塞面积的变化;应用三维超声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变化;应用磁共振评价节段性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评价手术后早期临床症状,运动耐量的变化。研究还包括对干绌胞移植不良事件和远期生存率的评价。结果:初步研究入组20例病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11例。手术早期结果无死亡。随访6个月,20例患者均存活。磁共振检查,手术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0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干细胞治疗组每搏输出量、心排量、心排指数和左室质量的增加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9、0.047、0.048和0.024;手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增厚率明显提高,P=0.001,干细胞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4。三维超声检查,手术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23,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收缩末直径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19,但两组间变化无值无统计学差异。节段性室壁运动积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核素SPECT心肌灌注检查,手术后灌注缺损比例缩小,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94),两组间灌注缺损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节段性灌注总积分分析,手术后总积分减小,与手术前相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96);两组间灌注总积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具统计学差异(P=0.002)。但两组间手术前后变化不具统计学差异。血BNP手术前后变化不具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变化差值也不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心肌内移植是安全的,治疗早期临床结果无不良反应发生。第一阶段6个月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心脏MRI观察到干细胞治疗组每搏心输出量的变化优于对照组,节段室壁增厚率的变化上优于对照组,左室质量的增加也优于对照组。而其它反映整体结构、功能和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指标在手术后6个月未能出现统计学差异。研究提示第二阶段的临床观察需要更多的病例数量和更长的随访时间。心脏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评价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供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指标,更依靠其高度空间分辨率显示室壁运动增厚等细微变化。为临床细胞移植研究提供了敏感、准确的评价方法。第三部分磁共振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诊断及干细胞移植疗效评价的应用目的:评价磁共振在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分析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同时应用心室造影、三维超声、核素SPECT及MRI测量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分析几种检查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容量测定及功能评价的优劣。应用双核素SPECT存活心肌显像及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分析术前左室存活心肌,比较分析MRI检测的准确性。应用心脏MRI评价干细胞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改变。结果:术前左室造影测得的LVEDV和LVEF与MRI检查测得数据不具相关性,左室造影所测指标高于MRI;左室造影所测LVESV与MRI相近,具有相关性,r=0.62,P=0.014。术前门控SPECT显像测得LVEDV、LVESV与MRI检查测得数据相近并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5和0.66,P值分别为0.002和0.002。术前三维超声测得的LVEDV、LVESV和LVEF与MRI检查测得数据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1、0.62和0.62,P值分别为0.036、0.014和0.007。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与18F-FDG心肌代谢存活心肌显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446(P<0.001)。以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为金标准,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敏感度68.3%,特异度为92.5%。心脏MRI检测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前后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4。结论:MRI能够准确判断冠心病陈旧心梗患者左室容积,功能。在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门控SPECT和三维超声测定左室容积和功能与MRI相关性好。MRI对心梗后存活心肌的判断具有同18F-FDG SPECT相近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仍有差距。MRI用于评价陈旧心梗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一次同时提供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更依靠其高度空间分别率显示室壁运动增厚等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心肌干细胞移植后早期疗效的判定。
李云,薛锦彤,盖鲁粤[8](2003)在《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896例住院患者中,缺血性心肌病65例,占7.3%(65/896),包括小面积心肌梗死38例,占58.5%(38/65),大面积心肌梗死27例,占41.5%(27/65)。缺血性心肌病为心肌细胞的血供长期不足,冠状动脉有多支病变。小面积心肌梗死,不仅在急性期作血管再通,还应防治它的危险因素。
赖婷[9](2021)在《心脏磁共振定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及病情重程度》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目前唯一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一类肺动脉高压类型,其特征是肺动脉内血栓机化及纤维化、继发肺血管重构使管腔狭窄或闭塞,最终导致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如不及时治疗,肺动脉高压不断发展将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评估右心功能对于CTEPH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右心导管检查(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是肺动脉高压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检查,且无法评价右心室壁的形态改变。二维超声心动图安全且易操作,但是用于右心功能的评估需要依赖几何学假设,技术上有许多局限性。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是目前量化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的“金标准”,由于其图像具有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可以准确、无创地评估心肌组织损伤、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CMR评估CTEPH患者心室功能与病情的价值。第一部分心脏磁共振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心室功能的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CMR分析CTEPH患者心室功能和左室心肌应变,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CMR评估CTEPH患者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其检测肺高压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经RHC确诊的CTEPH患者33例作为CTEPH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23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5.15±13.33)岁,平均体表面积(1.68±0.17)m2;另外纳入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24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3.64±12.87)岁,平均体表面积(1.67±0.17)m2。所有受试者均行CMR平衡式快速场回波序列扫描。CMR电影图像经后处理软件测量并计算得到的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MM)、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心肌质量(RVMM)、右室壁厚度(RVWT)、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室质量指数(VMI),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得到LVEDV指数(LVEDVI)、LVESV指数(LVESVI)、LVSV指数(LVSVI)、LVMM指数(LVMMI)、RVEDV指数(RVEDVI)、RVESV指数(RVESVI)、RVSV指数(RVSVI)、RVMM指数(RVMMI)。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获得左室心肌应变指标,包括: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各节段(基底部、中间部、心尖部)应变值。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CTEPH组和对照组的CMR心功能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左室心肌整体应变参数与心功能参数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运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各评估指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项指标检测肺高压(PH)的效能,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CTEPH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及左右心室功能比较:CTEPH组LVEDVI、LVSVI、LVEF、LVMMI、RVSVI、RVEF、RVFAC、TAPSE均低于或者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CTEPH组RVEDVI、RVESVI、RVMMI、VMI、RV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CTEPH组与对照组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比较:除心尖部RS外,CTEPH组左室GRS、GCS、GLS及各节段应变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3.CTEPH组左室心肌整体应变参数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分析:左室心肌整体应变参数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室GRS与LVEF、RVEF、RVFAC均呈正相关(P<0.005),与RVEDVI呈负相关(P<0.05);GCS、GLS均与LVEF、RVEF、RVFAC呈负相关(P<0.005),与RVEDVI呈正相关(P<0.005)。左室心肌应变参数与LVEF相关性较高,其中GCS与LVEF相关性最高(r=-0.738,P<0.001)。当LVEF降低时,左室GRS、GCS及GLS与LVEF的相关性下降。4.CMR心功能参数检测肺高压的效能比较:经ROC曲线分析,5项指标中,右心室形态学和功能学参数检出PH的效能普遍较高,联合RVMMI、VMI、RVWT、RVFAC、TAPSE检测PH的效能最高,AUC达0.984,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7.5%。结论CMR能够准确、客观定量地评估CTEPH患者RV形态和功能学改变及LV心肌应变。CMR右心室形态学和功能学参数检测PH的效能均较高,联合指标的检测效能最高,可以作为辅助性诊断指标系统地评价CTEPH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第二部分心脏磁共振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研究目的探究CMR心功能参数与RHC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严重程度的CTEPH分组间心功能变化,旨在研究CMR心功能参数在评估CTEP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经RHC确诊的CTEPH患者3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4.71±13.23)岁,平均m PAP(41.42±13.32)mm Hg,平均PVR(8.61±5.23)WU。其中轻度PH者12例,平均m PAP(29.58±2.97)mm Hg,平均PVR(4.17±2.16)WU;中度PH者9例,平均m PAP(38.78±2.86)mm Hg,平均PVR(8.28±2.47)WU;重度PH者10例,平均m PAP(58.00±8.59)mm Hg,平均PVR(14.22±4.31)WU。另外纳入健康志愿者3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CMR平衡式快速场回波序列扫描。CMR电影图像经后处理软件测量并计算得到的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MM)、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心肌质量(RVMM)、右室壁厚度(RVWT)、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室质量指数(VMI),经BSA校正得到LVEDV指数(LVEDVI)、LVESV指数(LVESVI)、LVSV指数(LVSVI)、LVMM指数(LVMMI)、RVEDV指数(RVEDVI)、RVESV指数(RVESVI)、RVSV指数(RVSVI)、RVMM指数(RVMMI)。运用CMR-FT技术获得左室心肌应变指标,包括: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纵向应变(GLS)。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心功能参数与m PAP、PVR进行相关性分析。三组定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TEPH组CMR心功能参数与m PAP、PVR相关性分析:CMR测得CTEPH组的RVMMI、VMI、RVWT与RHC测得的m PAP、PVR呈正相关(P<0.05),其中RVWT与m PAP和PVR的相关性更高(r=0.616、r=0.657);CMR测得的RVEF、RVFAC、TAPSE、LVSVI与RHC测得的m PAP、PVR呈负相关(P<0.05),其中RVEF、RVFAC、TAPSE与m PAP和PVR呈中度相关;其余心功能参数与m PAP、PVR无明显相关性。2.CMR心功能参数检测不同严重程度CTEPH的效能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轻度CTEPH组RVESVI增大,RVEF降低,RVWT增厚,RVFAC减低(P<0.05);中度CTEPH组LVEDVI、LVSVI、LVEF减低,左室GRS、GCS、GLS降低,RVEDVI、RVESVI增大,RVSVI、RVEF、RVFAC、TAPSE降低,RVMMI、VMI、RVWT增大(P<0.05)。RVEF、RVWT、RVFAC检测轻度CTEPH的效能均较高,其中RVWT的效能最高,AUC达0.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84.6%。左右心功能参数和左室心肌应变检测中度CTEPH的效能均较高,但与右心功能相关的参数检测效能更高。3.LVEF≥50%CTEPH组及LVEF<50%CTEPH组与对照组心功能参数比较:对照组、LVEF≥50%CTEPH组及LVEF<50%CTEPH组的RVEF呈阶梯状下降,三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LVEF<50%CTEPH组较LVEF≥50%CTEPH组、对照组的GRS、GCS、GLS均减低(P<0.05),LVEF≥50%CTEPH组与对照组左室心肌整体应变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RVEF≥40%CTEPH组及RVEF<40%CTEPH组与对照组CMR心功能参数比较:RVEF<40%CTEPH组的LVEF和左心应变低于RVEF≥40%CTEPH组和对照组(P<0.01),RVEF≥40%组与对照组的LVEF和左心应变无统计学差异(P>0.1);RVEF<40%CTEPH组与对照组、RVEF≥40%CTEPH组的RVEDVI、RVESVI、RVMMI、VMI、RVWT、RVFAC、TAPSE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RVEF≥40%组与对照组的RVWT、RVF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R测得的右室形态学和功能学指标与RHC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且能够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的CTEPH,可以有效地评估CTEP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射血分数受损的患者较射血分数保留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心肌应变进一步减低。RVEF保留的CTEPH患者存在早期右室收缩功能障碍,其中RVWT和RVFAC能更敏感地反映早期右心功能受损。
毕炫烨[10](2021)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与心脏重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碎裂QRS波对预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目的:心肌纤维化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尤其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0CM)患者中,与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等不良预后有关。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是由于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除极不同步而呈现出来的心电图变化。近来,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定量描述fQRS变异程度的方法,即定量fQRS(Quantitative fQRS,Q-fQRS)。本研究旨在探究Q-fQRS波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以及其对预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69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经胸扩大室间隔切除手术(改良Morrow手术)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间隔组织。9例因意外去世的死者的室间隔组织作为对照组。室间隔组织经固定、包埋制成病例切片,然后用Masson染色来显示纤维化组织,并定量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fQRS波定义为在心电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中,额外出现的R波(呈RSR’型),或为出现在R波峰或S波谷的切记。Q-fQRS则为12导联心电图各个导联fQRS变异的总和。心脏核磁共振-钆延迟强化(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CMR-LGE)用于评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心室纤维化的程度,手动选定正常部位后信号测量同一平面增强区域高于正常部位心肌密度2,4,6,8个标准差的范围,即LGE at 2,4,6,8 SD。结果:在69例患者中,38例(55.1%)患者12导心电图中出现了 fQRS波,出现fQRS波的平均导联数为3.7±1.6,平均Q-fQRS为17±7.2。相比无fQRS表现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有fQRS的表现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CVF[9.92%(5.89-13.41%)vs 5.16%(1.98-6.47%),P<0.001]和 LGE at 6 SD 更高[6.7%(3.9-10.8%)vs 4.2%(1.6-7.5%),P=0.040]。Q-fQRS 与 CVF 呈正相关(r=0.640,P<0.001),并且与LGE at 8 SD有较好的相关性(r=0.379,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Q-fQRS是在除外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和LGE at 6 SD后,仍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中CVF值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按对照组CVF值,将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组分为CVF值正常及CVF值升高得两个亚组后,Q-fQRS和LGE at 6SD对于辨识高CVF值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显示出相似的诊断价值,灵敏度分别为66.7%和68.6%,特异度为76.7%和72.4%,准确度为71%和70.3%。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肌纤维化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与心律失常、舒张功能障碍、心里衰竭等密切相关。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中,fQRS和Q-fQRS与心肌组织心肌纤维化相关。Q-fQRS是心肌纤维化程度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并且对于高纤维化人群具有和钆延迟强化相似的的诊断价值。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功能的性别差异与心肌纤维化关系的研究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既往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由于心肌纤维化易导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从而提高左室充盈压引起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然而,心肌纤维化与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却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中左心房重构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85例行胸扩大室间隔切除手术(改良Morrow手术)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49名男性,36名女性,平均年龄48.4±13.2岁)。9例意外死亡死者的心肌标本作为组织学研究的对照参考。35名年龄和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1名男性/14名女性,平均年龄45.2±8.5岁)作为对照组进行(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分析。对术中切除的心肌组织进行Masson三色染色,心肌纤维化采用胶原体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技术(CMR-feature tracking imaging,CMR-FT)绘制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及其变化率曲线以评估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包括早期峰值排空率(early peak empty rate,PER-E)及晚期峰值排空率(atrial peak empty rate,PER-A)。PER-E和PER-A将除以左室充盈量进行标准化,即PER-E指数和PER-A指数。心房射血分数(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定义为最大心房体积与最小心房体积之差与最大心房体积之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PER-E指数和LAEF显着降低(1.2±0.5/s vs 1.6±1.2/s,P=0.012;41.2±12.2%vs 59.4%±6.6%,P<0.001)。女性患者CVF较男性患者显着增高(8.7%±4.2%vs 6.4±3.3%,P=0.012),而女性患者的 PER-E、PER-E 指数和 PER-E/PER-A 低于男性患者(86.3±47.4ml/s vs 130.6±58.6ml/s,P<0.001;1±0.5/s vs 1.3±0.6/s,P=0.012;0.64±0.42 vs 0.97±0.86,P=0.025)。根据对照组CVF值上限进行分层,发现CVF和PER-E指数的性别差异消失(P均>0.05),但在CVF高的亚组中,PER-E的性别差异仍然显着(77±46ml/s vs 102.3±42.8ml/s,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男性女性,CVF与PER-E和PER-E指数均存在相关性(均P值<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PER-E指数(P<0.001)和女性(P=0.048)是识别高CVF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在各个性别中PER-E指数(P<0.05)均与高CVF独立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PER-E指数对预测高CVF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89,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73.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壁不对称肥厚为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患者的左心房排空率明显降低,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明显。无论男性或是女性,患者左心房早期峰值排空率均与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有关。在女性患者中,左心房早期峰值排空率对高纤维化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中交联型胶原蛋白与心脏重塑关系的研究目的:交联型胶原蛋白(collagen cross-linking,CCL)是胶原蛋白赖氨酸残基间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共价键,这种连接形式可以显着增强胶原纤维的强度和僵硬度,并且使他们可以抵抗蛋白酶的降解。形成CCL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赖赖氨酸氧化酶(lysyl oxidases,LOX)的催化形成。另一种是通过非酶途径,即由还原糖与胶原蛋白的氨基发生一系列反应而形成的糖-氨基复合物,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近期研究认为心肌组织 LOX 表达水平和CCL可显着影响左室顺应性。而CCL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心脏重塑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中酶型和非酶型CCL的构成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2019年在阜外医院行胸扩大室间隔切除手术(改良Morrow手术)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其中6例患者合并房颤。心脏核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feature tracking,CMR-FT)用于评估其左心房和左心室功能,包括左室峰值充盈率(peak filling rate,PFR)、左房早期峰值排空率(early peak empty rate,PER-E)等。计算PFR和PER-E与左室充盈量的比值对其标准化,即PFR指数和PER-E指数。心肌组织可溶性胶原蛋白和不可溶型胶原蛋白由胶原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总胶原蛋白为可溶和不可溶胶原蛋白之和。可溶和不可溶胶原蛋白分数分别为其与总胶原蛋白的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LOX、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组织AGEs和血清LOX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结果: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心肌组织中不溶性胶原蛋白(33.1±17.9μg/mg vs 20.1±8.1 μg/mg,P=0.018)、不溶性胶原蛋白分数(75.3±7.4%vs 64.7±9.9%,P=0.017)和 AGEs(1.16±0.29ug/mg vs 0.78±0.42ug/mg,P=0.039)显着增高,而 LOX 表达水平相似(0.62±0.34 A.D.U vs 0.52±0.31 A.D.U.,P=0.494)。不溶性胶原蛋白分数与 PFR(r=-0.35,P=0.029)、PFR 指数(r=-0.44,P=0.005),左房径(r=0.36,P=0.021)、PER-E(r=-0.46,P=0.003)和PER-E 指数(r=-0.49,P=0.001)。心肌组织LOX水平与总胶原蛋白(r=0.37,P=0.025)、不溶性胶原蛋白分数(r=0.53,P=0.001)、Ⅰ型胶原蛋白(r=0.36,P=0.016))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r=0.34,P=0.026)呈正相关,但与 PFR 指数(r=-0.43,P=0.006)和 PER-E 指数(r=-0.35,P=0.027)呈负相关。然而,血清LOX与心肌组织LOX及胶原蛋白分子亚型间无显着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组织LOX与PFR独立相关(P=0.005),而不溶性胶原分数则与PER-E独立相关(P=0.005)。结论: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中,心肌组织中交联型胶原蛋白主要由LOX催化合成。心肌组织中交联型胶原蛋白和LOX表达对左房和左室重构起着重要作用。而心肌组织中AGEs水平可能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二、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复发性脑梗死与FIB、U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组 |
1.2 对照组 |
2 仪器与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
2 各组间2D-STI参数比较 |
3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4 ROC曲线分析 |
5 重复性检验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预测预后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MIF在早期心肌缺血损伤中的预警作用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3 内容与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MIF在心肌缺血患者预后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随访方案 |
1.4 院外随访主要结局事件的定义 |
1.5 统计学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研究MIF在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3 内容与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心肌缺血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疗效的预测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文献综述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芪参护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西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概况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防治 |
2. 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概况 |
2.1 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治疗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一般资料 |
6. 治疗方法 |
7. 观察指标 |
7.1 中医症候疗效 |
7.2 心功能疗效 |
7.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8. 疗效判定标准 |
8.1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
8.2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
9. 统计学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 |
4.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积分比较 |
5.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
讨论 |
1. 芪参护心汤的组方原则 |
2. 芪参护心汤的单味药物分析 |
3. 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候的影响 |
4. 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5. 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彩超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概况 |
1.1 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治疗概况 |
2. 西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概况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西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概况 |
2.5 缺血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概述 |
2.6 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一般资料 |
2.6 治疗方法 |
2.7 观察指标 |
2.8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7)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二部分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三部分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 心病的I期安全性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晚 期缺血性心脏病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初步研究 |
研究目的及试验设计 |
病例资料入组标准 |
研究方法 |
数据获得、揭盲及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磁共振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 诊断及干细胞移植疗效评价的应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判定标准 |
1.2.1 缺血性心肌病 |
1.2.2 大面积心肌梗死 |
1.2.3 小面积心肌梗死 |
1.2.4 高血脂症 |
1.2.5 多支病变 |
2 结果和讨论 |
(9)心脏磁共振定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及病情重程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心室功能的价值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心脏磁共振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肺高压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与心脏重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碎裂QRS波对预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第二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功能的性别差异与心肌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2 |
第三部分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中交联型胶原蛋白与心脏重塑关系的研究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3 |
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发性脑梗死与FIB、U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D]. 曹露.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2]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D]. 马建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预测预后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赵倩.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2)
- [4]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D]. 高怡. 南京医科大学, 2018
- [5]芪参护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D]. 赵嵩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芪参护心汤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彩超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D]. 郑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7]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的临床研究[D]. 刘盛.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12)
- [8]小面积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分析[J]. 李云,薛锦彤,盖鲁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12)
- [9]心脏磁共振定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及病情重程度[D]. 赖婷.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10]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与心脏重构关系研究[D]. 毕炫烨.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