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经之路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经之路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走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昝大明[1](2021)在《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提出

王亚丹[2](2020)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顺应我国农业发展转型趋势、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走之路。由于我国农业长期以小农生产为主,不具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存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不足、相关配套与支持政策和组织不完善、市场衔接不紧密以及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有益作用。因此,需要从市场环境、相关组织与配套发展以及增加投入优化基础设施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支持,并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转型与发展。

郭言歌[3](2020)在《“三区三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三区三州"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具有保护生态资源、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意义,但"三区三州"也面临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矛盾、农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脆弱、县域职业教育偏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负面清单认知局限、现代要素流入不可持续和贫困文化干扰等多重困境。直面"三区三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难题,从土地流转机制、组织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引导、人才精准培养、经营规模把控、基础环境改善,以及产业融合方式等方面给予对策建议。

王晓丽[4](2020)在《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 ——山东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农场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家庭农场从生成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同的金融工具手段在家庭农场运行机制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具有差异性。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金融工具在资金融通、信用构建、风险规避、价格发现、技术运用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与优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家庭农场缺少合格的抵押品,难以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生产所需的各类资金,使得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有效抵押品缺乏和担保制度不健全使得家庭农场贷款可得性降低,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家庭农场经营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工具和灾后救助等途径化解。因此,加快建立符合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金融制度体系,创新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最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是当前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借鉴生产效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农业金融支持等理论,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在生产投资、金融需求、风险规避、信用构建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并从供给端的角度对组合性金融工具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机理进行合理论证,从家庭农场融资约束、金融机构金融供给、政策部门金融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和淄博市等17个主要城市中的120多个区、县、镇、乡、村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约束与金融资源获取情况,并以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了29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微观数据。最后,本文通过设计多元线性模型、截面门槛模型、工具变量分位数模型定量分析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设计了适应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这对于家庭农场发展而言,具有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具体的研究结论为:第一,家庭农场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和投资规模,对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和抵押担保融资等金融服务存在迫切需求,而选择通过民间金融组织和网络平台借款获取资金的意愿并不强烈。从家庭农场投资绩效来看,大多数家庭农场的投资规模并未达到最优水平,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其绩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家庭农场投资规模和投资绩效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此外,家庭农场资金规模较小导致生产要素匮乏、金融政策缺位造成资金融通困难、家庭农场缺乏有效抵押品使得投融资不畅、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引致经营风险、风险补贴不足使经营欠佳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家庭农场由于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型融资约束,如果能够为家庭农场引入相应的抵押物,则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金融资源可得性,进而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农业信贷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当农业信贷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即农业信贷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减,后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第三,农业保险能够对家庭农场生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保障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力金融工具,加大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当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即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减,后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第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融资途径,能够为商业银行和家庭农场搭建了有效的信用体系,增加了家庭农场农业信贷供给,有助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抵押担保贷款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当抵押担保贷款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即抵押担保贷款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从抵押担保、风险补偿、金融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第一,健全抵押担保机制,加强与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积极建立财政、银行、担保公司风险分摊比例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农业信贷和抵押担保的协调效应。第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工具建立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基金和保险风险补偿金,协助家庭农场分摊生产成本和风险。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机制,加强金融信息科技工程建设,探索建立“三农”资源资产权属管理中心,设立农业经营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建立农业风险资产收处管理中心,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风险化解、产权处置及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并尝试引入“农业贷款+抵押担保+风险补贴+农业贷款再保险”“农业保险+巨灾债券+风险基金”“农村电商+农业信贷+互联网金融”构建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来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何小国[5](2020)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牢牢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连续出台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使得农业的整体要素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尽管取得了丰硕成绩,但仍存在制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因素,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足,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等,同时与发达国家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与此同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转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并进一步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较好的优势,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河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紧抓河南省“三农”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地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新时期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因此,研究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全面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西方学者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论,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并通过对指标的量化研究,更加客观清晰地反映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旨在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整理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历届党的领导核心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论、西方学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其次,系统阐述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分析围绕河南省农业资源状况、河南省农业生产状况、河南省农业综合产出状况、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再次,构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评价体系,选取了以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一级指标。并采用熵值法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河南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以及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数据,从而发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整体是处于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并具体分析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具体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总结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最后,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并针对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总之,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落后等,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即技术、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还要在处理好农业与其他部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因此,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坚决贯彻落实以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克服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的困难,有效地解决好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汪柔[6](2020)在《基于粮农视角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三农”领域短板必须补上,持续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2亿多农业经营户,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状况,从效率和收入尺度两方面测算适度规模大小,分析农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立足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及持久收入假说理论,确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相关政策、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和现实状况。其次,基于投入-产出最大化目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在黑、辽、鲁、苏、豫、湘、鄂、桂和黔九省2000-2015年的调研数据,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农户实现效率最佳的土地经营规模是100-200亩。基于农户务农的机会成本目标,结合2018年粮食亩均纯收益、社会居民平均收入及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性收入的统计数据,测算出使劳动力实现与投入其他产业可比较的投资回报的土地规模是99-277亩。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模型对2019-2025年的适度经营规模进行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国农户从事农业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所需要的适度规模面积为207亩以上,低于这个规模,农户就不会安心从事农业。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包括户主特征、家庭特征、耕地质量和外部环境等具体因素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劳动人口、粮食商品率、耕地是否能灌溉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表现出显着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非农货币收入、外出务工推力、土地等级特征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表现出显着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培养一批熟悉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土地整改和水利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体系,增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率;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张耿钧[7](2020)在《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国家应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解除了长久以来土地制度施加于农村土地市场的束缚,为规模经营扫清了障碍,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为了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必须稳定农村土地市场,而价格则是稳定市场的核心因素。因此,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差异,对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定价体系,提高农地流转市场化水平,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湖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农业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便利,区域内河道众多,江汉平原地处其中,自古以来都是粮食主产地之一,同时湖北省拥有的优质土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是非常适合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土地流转市场价格变化的样本地区。研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归纳和评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论文的技术路线作了介绍,并提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与理论,是对研究的核心问题的定义进行解释,并且将相应的理论引入到实际问题中,并尝试从理论的角度解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第三部分是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的现状,主要是基于政府统计年鉴和公开平台数据,对当前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进行统计描述,并对其中存在的客观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利用调研数据,从经营类别、市场化水平、经营者特征、土地流转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对可能影响新型农业应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成因机制和内在联系。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情况与土地流转价格之间确实存在显着关系;(2)土地流转市场化水平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也是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的;(3)经营者个体特征中个人属性对土地流转价格影响不大,但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经济实力、社会资源对土地流转价格有影响;(4)土地流转因素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入土地后的用途和土地连片与否对土地流转价格有影响;(5)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在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成本的同时,也推高了土地流转价格。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的建议是:加快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制度;建立统一土地流转双边市场;强化土地经营权商品属性;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探索更易于流转的承包经营权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

崔瑞梅[8](2019)在《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三农”问题发挥着关键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农业发展的好坏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领域,农村的繁荣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主体,三个要素互相联系,处于三位一体的状态。只有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真正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全面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立足于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三农”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将“三农”问题的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方向,为“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的实践遵循和理论指导。论文以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为核心,从“五大论”的视角对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内容展开论述。首先从“三农”的战略地位论、“三农”的目标论论述了实现“三农”发展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三农”问题伴随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农民,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保持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接着论文从现代农业发展论、乡村社会发展论、农民富裕论三个层次阐释了“三农”发展方向。习近平认为要实现农业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包括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规模化经营,同时要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需求。要实现农村的发展就必须坚持走乡村社会发展之路,包括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加强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方面的建设,通过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法治建设来更好地保障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民的发展就必须走农民富裕之路,包括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来为实现农民发展谋出路。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凸显了时代性、民本性、创新性、战略性,研究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发展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南针,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对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研究是新时代下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李璐[9](2019)在《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规模化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农业从古代以来就一直被各朝的统治者重视,到了近现代,国家领导人也没有放松过。中央“一号文件”自1982年开始连续五年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此后,“一号文件”与“三农”问题便开始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甚至成了“三农”的代名词。而我国的经济、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形势喜人,已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军事强国。但纵观全局来看,农业却成为了我国发展的短板:规模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不高、留不住人才也难以吸引人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掣肘,阻碍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展与发展过程。假如不把农业这块短板补齐,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不完整甚至是落后的。因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或地区如美国、欧洲等国家,其现代化是非常完整的现代化,并没有将农业的发展落在后面,这些无一不在农业上花了大量的精力与政策来进行扶持与发展。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和均衡发展,“三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我国的社会才算整体上实现了现代化。潜江市的小龙虾产业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上非常具有代表性,该市能够将小龙虾产业在十几年内,从单纯的养殖到后来的餐饮,再到加工、出口、与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发展、跨产业带动全局发展,其过程不可不谓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因此,研究潜江市的小龙虾产业规模化的路径,对我国其他农业产业的现代化道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全国的小龙虾产业出发,透过全国小龙虾产业的概况分析出潜江小龙虾的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国所占的地位,从而得出研究潜江小龙虾产业的意义。在内容上,主要研究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产业,其路径选择情况,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李家薰,黄贤金,于永献[10](2017)在《江南丘陵山区农业规模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农业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为了探讨丘陵山区农业规模化发展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机理。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综观前人的研究可以得知:(1)农业规模经营的效益、政策与推动机制等状况;(2)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乃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及农业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3)水土流失的调查、监测与影响因素的评估方法及仿真模拟。最后,提出5点研究展望:(1)构建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驱动力模型;(2)建立丘陵山区农业规模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估指标体系;(3)甄别影响程度及其时空差异;(4)丘陵山区农业规模化的水土流失效应模拟反演;(5)提出丘陵山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规模化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丘陵山区发展适度农业规模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走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走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
    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农业生产转型的必走之路。
        (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4)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多元化。
    2.农业生产性服务方式多样化。
    3.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力专业化。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市场发展不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
    2.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规模化发展。
    3.农业生产性服务方式的推广创新难度较大。
    4.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
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2.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
    3.完善基础设施,助推服务效率提升。

(3)“三区三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区三州”特色产业选择的基准解读
二、“三区三州”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诉求
    (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现实需要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动力支撑
    (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三、“三区三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多重困境
    (一)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的矛盾性
    (二)农业合作组织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的脆弱性
    (三)县域层面职业教育缺少培育“特色人才”的靶向性
    (四)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负面清单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五)现代要素流入的不可持续性
    (六)“贫困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干扰性
四、“三区三州”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释放土地政策红利
    (二)调整组织制度安排和发挥政府补充作用以稳固利益联结主体
    (三)精准对接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农业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以降低市场风险和缓解生态压力
    (五)改善基础环境和搭建政策桥梁以正确导引现代要素流入
    (六)拓宽特色农业外延边界以助力民族文化的外向性释放

(4)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 ——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限制因素研究
        1.2.2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适用性研究
        1.2.3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效果研究
        1.2.4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政策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对象与数据获取
        1.4.1 研究对象
        1.4.2 数据获取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
        2.1.2 金融支持
        2.1.3 金融工具
    2.2 理论借鉴
        2.2.1 生产效率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2.2.4 农业金融支持理论
    2.3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选择依据及其作用原理
        2.3.1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选择依据
        2.3.2 农业信贷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原理
        2.3.3 农业保险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原理
        2.3.4 抵押担保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原理
    2.4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工具支持理论机制与分析框架
        2.4.1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理论机制分析
        2.4.2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理论机制分析
        2.4.3 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理论机制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供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山东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供需调查方案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3.1.3 有效样本分析
    3.2 山东家庭农场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获取分析
        3.2.1 山东家庭农场资产状况与经营效果分析
        3.2.2 山东家庭农场投入要素与投资绩效分析
        3.2.3 山东家庭农场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获取分析
    3.3 山东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3.1 山东商业银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3.2 山东农业保险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3.3 山东担保公司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4 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约束与经营困境分析
        3.4.1 资金规模较小导致生产要素匮乏
        3.4.2 金融政策缺位造成资金融通困难
        3.4.3 缺乏有效抵押品使得投融资不畅
        3.4.4 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引致经营风险
        3.4.5 风险补贴不足致使经营效果欠佳
    3.5 本章小结
4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实证研究
    4.1 实证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说明
        4.1.1 实证模型设计
        4.1.2 变量选取说明
        4.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2 研究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特色
        4.2.1 研究方法选择
        4.2.2 指标选取特色
    4.3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4.3.1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4.3.2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效应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选择与实证模型设计
        5.1.1 实证模型设计
        5.1.2 变量选取说明
        5.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2 研究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特色
        5.2.1 研究方法选择
        5.2.2 指标选取特色
    5.3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5.3.1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5.3.2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效应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实证研究
    6.1 实证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说明
        6.1.1 实证模型设计
        6.1.2 变量选取说明
        6.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 研究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特色
        6.2.1 研究方法选择
        6.2.2 指标选取特色
    6.3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6.3.1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6.3.2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效应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
    7.1 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的理论依据
        7.1.1 金融共生理论与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
        7.1.2 资源整合理论与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
        7.1.3 协同理论与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
    7.2 家庭农场发展主要环节的金融需求分析
        7.2.1 家庭农场投资环节的资金融通需求分析
        7.2.2 家庭农场生产环节的风险规避需求分析
        7.2.3 家庭农场融资环节的抵押担保需求分析
    7.3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
        7.3.1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抵押担保机制设计
        7.3.2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风险补偿机制设计
        7.3.3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服务机制设计
    7.4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可行性分析
        7.4.1 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符合国家支农政策的基本导向
        7.4.2 农业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运行
        7.4.3 新型金融产品试点为组合性金融工具提供经验支撑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家庭农场示范场评估调查问卷A
附录二 :家庭农场示范场评估调查问卷B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三)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四)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五)江泽民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六)胡锦涛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七)习近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三、西方学者关于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
        (一)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诱导创新理论
第三章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
    一、河南省农业资源状况
    二、河南省农业生产状况
        (一)农林牧渔总产值
        (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三、河南省农业投入现状
    四、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五、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第四章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价与分析
    一、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指标的构建与说明
    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测度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模型的选择
        (三)数据处理及测度结果
        (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三、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二)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三)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
        (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六)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落后
第五章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
        (一)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
        (二)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
        (三)法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
    二、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第六章 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二)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特色农业
    五、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粮农视角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要性研究
        1.2.2 关于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研究
        1.2.3 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评价标准和测算方法研究
        1.2.4 关于土地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关系研究
        1.2.5 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研究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数据
        1.4.1 研究内容
        1.4.2 数据来源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2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
        2.1.1 理性经济人理论
        2.1.2 资源禀赋理论
        2.1.3 规模经济理论
        2.1.4 持久收入假说理论
    2.2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框架
3 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
    3.2 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
        3.2.1 耕地分散且经营规模太小
        3.2.2 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耕地撂荒严重
        3.2.3 务农劳动力高龄化,农业后继乏人
        3.2.4 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3.2.5 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
4 不同决策目标下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
    4.1 基于效率尺度的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
        4.1.1 模型构建
        4.1.2 变量说明
        4.1.3 模型结果分析
    4.2 基于收入尺度的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
        4.2.1 计算方法构建
        4.2.2 变量说明
        4.2.3 计算结果分析
    4.3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决策行为讨论
5 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说明
    5.3 实证结果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差异成因机理分析
第3章 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3.1 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变化趋势
    3.2 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特征分析
第4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择
    4.3 研究方法
    4.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
    (五)创新之处
一、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一)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1.新时代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三农”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三农”思想的继承
        2.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三农”思想的运用
    (三)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
        1.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
        2.习近平在基层工作及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
二、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三农”战略地位论
        1.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
        2.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
        3.任何时候都不能淡漠农村
    (二)“三农”目标论
        1.保持农业基础稳固
        2.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3.保持农民安居乐业
    (三)现代农业发展论
        1.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农业产业链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四)乡村社会发展论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2.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4.加强乡村“五大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5.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农民富裕论
        1.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农村优秀干部
        3.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的“四大收入”
        4.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三、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特征和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特征
        1.时代性
        2.民本性
        3.创新性
        4.战略性
    (二)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1.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2.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规模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农业规模化经营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规模化经营的研究
        (二)关于农业产业规模化的研究
        (三)关于小龙虾产业的研究
第三章 小龙虾产业总体情况
    一、全国小龙虾产业总体情况
        (一)产值情况
        (二)养殖生产情况
    二、潜江小龙虾产业总体情况
        (一)产值情况
        (二)养殖生产情况
        (三)潜江小龙虾产业特征总结
第四章 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小龙虾在潜江的传入:庄稼之害
    二、发展初期: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
    三、繁育困境及破解:从自然繁育到人工繁育
    四、发展高峰:从“一虾两吃”到“一虾多用”
第五章 潜江小龙虾产业规模化路径
    一、生产规模的扩大
        (一)生产组织模式变化
        (二)生产技术模式变化
    二、销售规模的扩大
        (一)餐馆市场打开销售渠道
        (二)现代物流和电商齐发力
    三、产品深化
        (一)甲壳素精深加工技术
        (二)加工发展及疫病防控
    四、政府扶持
        (一)政策扶持
        (二)举办节会在全国扩大影响
第六章 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品质和标准问题
        (二)品牌问题
        (三)组织化问题
        (四)生产技术问题
        (五)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六)消费者偏好问题
    二、政策建议
        (一)源头把控,确保小龙虾品质
        (二)政府牵头,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防微杜渐,及时更新和普及生产技术
        (五)深度研发,普及推广加工技术
        (六)稳定消费,提高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江南丘陵山区农业规模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研究
2 江南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研究
3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评估与仿真模拟研究
4 研究展望

四、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走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昝大明. 青岛大学, 2021
  • [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J]. 王亚丹. 农业经济, 2020(11)
  • [3]“三区三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 郭言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05)
  • [4]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 ——山东省为例[D]. 王晓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5]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D]. 何小国. 河南大学, 2020(02)
  • [6]基于粮农视角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汪柔.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价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耿钧. 长江大学, 2020(02)
  • [8]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研究[D]. 崔瑞梅.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9]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规模化路径研究[D]. 李璐.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江南丘陵山区农业规模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综述[J]. 李家薰,黄贤金,于永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2)

标签:;  ;  ;  ;  ;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经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