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魔芋就地越冬留种(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李成军[1](2022)在《安康市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文中认为过去安康农户在魔芋生产中,由于自行留种技术不过关,大量种芋常常需要从南方魔芋生产基地调运,不但成本高,而且长途运输种芋损失大,病虫害感染严重。开展魔芋种芋本地留种,科学应用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为魔芋生产提供本地健康优质的种芋,对促进安康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红岩[2](2020)在《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魔芋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魔芋主要种植在我国秦巴、云贵等区域,是该区域的种植特色,种植魔芋能使山区农民增收,从而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由于优良良种缺乏,种植水平不高,魔芋病害重,产量低,效益并不理想。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地为试验地点,采取玉米间作下套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进行对魔芋植株光合作用、生长、产量、和对土壤理化等多个方面影响的研究,分析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形成一套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高魔芋的产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土壤的pH值整体差异不显着。这表明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pH变化无较大影响。魔芋土壤表层吸湿水含量变化较大,前茬作物为毛苕子,无套种作物的种植模式下土壤吸湿水含量最高,为35.03%,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作物为绿豆的种植模式下土壤吸湿水含量最低,为19.09%。综合来看,各处理间植株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与消耗并无明显规律可循。2.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叶绿素SPAD值,各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魔芋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前茬作物为毛苕子无套种种植,该模式下魔芋叶片氮素含量仅低于前茬作物为黑麦草无套种处理,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该种植模式有利于魔芋植株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3.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等生长指标均大于魔芋单种。综合来看,玉米间作下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绿豆的种植模式魔芋植株长势要比其他处理要好。4.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产量明显高于魔芋单种,其中前茬为毛苕子套种苦荞麦这一处理模式下魔芋总重量最高。说明在此种植模式下一定限度的增加了魔芋的产量。5.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显着高于魔芋单作。其中前茬作物为毛苕子套种紫花苜蓿的处理下土壤细菌数量最高,前茬作物为毛苕子套种苦荞麦的处理下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马齿苋的处理下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最高。
刘鑫[3](2019)在《镇巴花魔芋收获、留种及种芋贮藏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镇巴花魔芋俗称镇巴魔芋,本地传统品种,个大扁圆,褐色光滑,顶部下陷,顶芽粉红,肉白泛红,质黏重,2018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陕西省镇巴县是秦巴山区魔芋种植大县之一,近几年在产业扶贫政策激励引导
毛俊君[4](2019)在《四川省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文中指出白魔芋是我国特有魔芋属种,只生长在我国金沙江大峡谷区域,区位优势明显;金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探究其以白魔芋这种优质绿色农产品作为县内支柱产业的发展,不仅符合当前消费者高品质健康饮食的追求,更是契合当前国家利用产业扶贫以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金阳县白魔芋产业现状调查,结合对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及发展势态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出适宜于金阳白魔芋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策略。本文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整理已有研究,将文献从农业产业发展、魔芋产业研究现状、产业策略选择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2)通过实地调研,对金阳白魔芋产业现状从生产、加工、销售、政策扶持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后文产业发展策略选择打好基础;(3)利用PEST模型分析法对金阳白魔芋产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进行宏观环境的综合分析;(4)利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挑战四个角度,梳理、分析了前文微观现状与宏观环境对白魔芋产业发展的影响;(5)综合上述分析作出SWOT分析矩阵,得出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策略方向;总结前文分析,选择出在当前环境与资源下,最适宜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的策略,并提出具体策略实施要点。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的策略应该采用增长型策略(SO)与开拓型策略(WO)相结合的方向,并且应该有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应以WO策略为主,SO策略为辅,利用外部优势,重点改善亟需解决的内部劣势,这是保障白魔芋产业发展健康优质可持续的发展前置条件;(2)第二阶段应以SO策略为主,WO策略为辅,在内部劣势改善后,再采取争取外部机遇,进一步提升金阳白魔芋产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的策略,实现产业优质高效发展、达成发展愿景。最后,本文结合实际为金阳白魔芋产业设计出分三个步骤进行的策略,第一步是稳定发展(WO为主,SO为辅);第二步是多元提升(SO为主,WO为辅);第三步是跨越突破(SO为主,WO为辅)。并为三个步骤分别提出了策略实施建议,包括: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芋自给;扩大白魔芋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制定品牌培育方向;发展县内龙头企业,带动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加强合作社联社影响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加大农产品科研力度,解决白魔芋产业顽固病害问题;引进高精尖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李莎莎[5](2019)在《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对魔芋种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能够大量合成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的重要经济作物,而葡甘露聚糖是目前发现最优质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且具有多种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花魔芋(A.konjac)遍布于中国产区,是最重要的栽培种,占中国魔芋栽培面积的90%以上。花魔芋适应性强,适生范围广,能适应中国所有适生魔芋的山区,特别是纬度偏北,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日照较弱、湿度较大的地方。随着魔芋价值的不断开发,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魔芋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区种芋的缺乏严重限制种植业发展,因此调种也就成为发展魔芋的重要工作环节。多年的调种结果表明,简单粗放的包装和运输会使魔芋种芋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造成魔芋软腐病流行,导致产量大幅下降。本论文针对花魔芋调种过程造成的种芋大量腐烂和种植后严重的发病问题,通过对花魔芋与其它薯芋类种芋自身特性的比较,找出影响花魔芋机械伤敏感性的关键因素,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包装方式模拟运输后,魔芋种芋损伤情况及栽种后的发病率,旨在为后期魔芋的调种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因素探究实验以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西盟魔芋、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芋8种薯芋类种芋为材料,通过对各试材耐撞击性、含水量、硬度测定比较和表皮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比较分析各试材机械损伤敏感因素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损伤,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均已明显发病腐烂,而疣柄魔芋、红薯、马铃薯和芋无任何发病特征,表明前四种试材机械伤敏感性强于后者。含水量测定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含水量均高于80%,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含水量均低于80%,表明含水量与机械伤敏感性正相关。硬度测定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西盟魔芋的硬度明显低于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的硬度,表明硬度越小,机械伤敏感性越强。通过表皮细胞的电镜观察可知,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的细胞壁单薄,容易破裂,细胞排列不规则;西盟魔芋、疣柄魔芋和芋的细胞壁较松弛且粗糙,细胞排列不规则但相对密集;红薯和马铃薯的细胞壁平滑坚挺,支持力较强,敏感性最弱。综上,含水量,硬度和表皮细胞形态是影响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其中花魔芋球茎含水量高、硬度小、表皮细胞壁薄且体积大是其不耐机械损伤的关键因素。2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一年生花魔芋球茎为供试材料,分别用处理1网袋装、处理2塑料筐装、处理3筐装木屑填充和处理4泡沫网袋套袋后筐装于180r/min条件下进行3h模拟运输,测定花魔芋球茎贮藏期间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各处理组花魔芋球茎中的POD、SOD、PPO、PAL活性和MD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花魔芋球茎中的相应指标。酶活性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处理4和处理3酶活性变化与对照的较为接近,即花魔芋球茎机械损伤程度越严重,抗氧化酶活性越高。综上,良好的包装可以明显地减小魔芋球茎的损伤程度,更利于魔芋种芋的调种运输。3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包装的花魔芋经过模拟运输机械振动处理后,对球茎中激素ABA、GA3、ZR和IA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振动处理对ABA含量影响较大,在处理初期,经过振动处理的花魔芋ABA的含量迅速升高,显着高于对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处理1花魔芋球茎ABA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及对照,说明相同处理对处理1影响最大。机械损伤对GA3和ZR含量变化趋势的影响较为相似,均呈现出前期小幅增长后趋于稳定,后期快速增长的变化的趋势;对IAA含量的影响较小,处理组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IAA变化趋势与ZR和GA3的相似,说明IAA与ZR、GA3起协同作用。贮藏后期时,机械损伤越大,ABA含量越低,GA3、ZR和IAA含量越高,说明机械损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花魔芋球茎解除休眠。4机械损伤对魔芋球茎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四种不同方式包装的花魔芋球茎分别在12月、1月、2月、3月和4月于180r/min条件下进行3h模拟运输,处理后置于塑料大棚内贮藏,播种前统计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处理的花魔芋球茎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差异显着。同一时期不同包装处理的花魔芋腐烂率处理1和处理2明显高于处理3和处理4的,表明良好的包装可以有效的减小种芋的受伤程度;不同时期同一包装处理的花魔芋腐烂率12月的腐烂率最高,12月处理1魔芋的发病率高达12%,而1月、2月、3月、4月发病率为9%、7%、5%、3%,表明挖收的新鲜种芋含水量高,对机械损伤的敏感性更强,所以不宜在采收初期进行调种运输。5机械损伤对魔芋种植后植株生长及发病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处理的花魔芋球茎于次年进行栽种,统计生长期间植株的发病率并测量不同处理植株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2月不同包装处理的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发病率分别为29%、20%、18%、12%,处理1和处理2显着高于处理3和处理4,其它各组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从种植后植株生长情况可以得出,12月和1月处理的花魔芋种芋,处理1和处理2植株的株高和叶柄长均显着高于处理3和处理4,且出苗率较早,表明机械振动对处理1和处理2的解除休眠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而对处理3和处理4的促进效果则不明显。提前解除休眠使得魔芋的生长周期延长,植株长势高,但处理1和处理2软腐病也较高,且通过对花魔芋植株的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和宽指标的测定可以发现处理3和处理4的整体长势均优于处理1和处理2。表明处理3和处理4的包装运输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魔芋种芋的损伤,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
赵洁,普春,张清凤,凌成琼[6](2018)在《昭通市魔芋越冬贮藏管理技术探析》文中提出由于魔芋特殊的生理特性,贮藏期长达半年左右的时间。本文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贮藏期间的损耗、安全贮藏的条件对魔芋球茎贮藏原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昭通市魔芋种植经验,总结出适合昭通市魔芋越冬贮藏的技术。
史楠,牛建刚,牛青[7](2017)在《陕南山区魔芋种芋安全越冬贮藏技术》文中提出魔芋为自然界唯一富含葡甘聚糖的重要经济植物。安康市魔芋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区域特色循环支柱产业和中高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项目,以安康为主的陕南山区已成为全国4大魔芋种植区。当前我国及安康市魔芋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芋缺乏和病害严重。种芋短缺除了种芋繁育速度慢以外,就是魔芋种芋越冬休眠时间长达4个月以上,长期贮藏加之种芋含水量高,在贮藏过程中烂种较为普遍,造成了种芋总量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因此,种芋贮藏非常重要,关系到减少损失和确保生产发展。根据多年开展种芋贮藏技术研究与推广的经验,总结出陕南山区魔芋种芋贮藏技术要点。
曾文钢[8](2015)在《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探讨》文中指出魔芋因其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等的广泛用途,已成为20世纪的新兴产业和21世纪的朝阳产业。魔芋是昭通市重点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全市种植面积1.04万hm2。魔芋主要用块茎和根状茎(芋鞭)作种,通常一年一挖或多年一挖,其体积大,皮薄,水分多,组织柔嫩,易受创伤和感染病害,加之留种量大,贮藏比较困难,魔芋种芋一直是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就魔芋种芋的越冬贮藏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推进魔芋产业持续发展。
汤万香,徐小燕,邓红军,彭金波,费甫华[9](2015)在《魔芋种贮藏方法与技术》文中认为由于魔芋的特殊生理性状,魔芋种越冬贮藏方法是关系到次年种芋质量和数量的关键,笔者经过多年探索试验,从优质种芋挑选到收贮方式、整个漫长冬季各时期的贮藏管理办法以及中低山魔芋种植地就地越冬贮藏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魔芋种安全高效贮藏方法。
杜纪艳[10](2013)在《不同预处理对魔芋种芋生理活性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魔芋是目前唯一能够大量提供葡甘聚糖(KGM)的经济作物,葡甘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魔芋用途的不断开发,国内外市场对魔芋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但在实际生产中,种芋收获时一般为高湿、低温时节,不利于种芋的自然失水,再加上魔芋的休眠期可长达4-5个月,球茎种皮薄、含水量高,易受伤,这些因素是造成种芋储藏期间腐烂的最大诱因。因此,研究种芋的快速安全失水技术对于魔芋的安全储藏及栽培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高温和失水预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掌握种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探索魔芋种芋储藏前的最佳快速安全失水方式,进而为保证种芋的安全储藏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根状茎、一年生和二年生球茎在自然储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POD、PPO、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ro先有所波动后上升,电导率先升高后降低,但变化不大,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淀粉含量逐渐降低,以上指标均符合其正常的代谢变化规律。此外,花魔芋根状茎在1月下旬,最低温度为5℃左右,POD、 PPO、SOD活性显着增大,Pro、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增加。2、对白魔芋和花魔芋进行高温处理,结果表明:白魔芋根状茎在55℃下处理4h,POD、PPO和SOD活性升高,Pro、MDA含量有所增加,电导率有所增强但仅为19.514%,仍较小,可安全储藏;花魔芋根状茎在55℃下处理4h,POD、 PPO(?)口SOD活性显着升高,Pro、MDA含量显着增加,电导率显着增强,为44.514%,不能安全储藏;一年生球茎在60℃下处理4h,二年生球茎在65℃下处理4h,POD、PPO和SOD活性均显着降低,Pro、MDA含量显着增加,电导率显着增强,且高于50%,不能安全储藏。3、在40℃下对白魔芋和花魔芋进行失水处理,结果表明:白魔芋的根状茎和二年生球茎进行失水处理时,均不能高于自身鲜重的20%,一年生球茎不能超过自身鲜重的30%;花魔芋的根状茎和二年生球茎失水处理不能超过自身鲜重的25%,一年生球茎不能超过自身鲜重的35%。否则材料活性降低,不利于种芋的安全储藏。4、对白魔芋和花魔芋进行高温和失水处理,结果表明:白魔芋根状茎的POD、 PPO和SOD活性分别在45℃、20%,50℃、10%和50℃、20%时最高,Pro和MDA含量分别在50℃、20%和45℃、15%时最高,电导率在50℃、15%时显着增大,且高于50%;白魔芋一年生球茎的POD、PPO和SOD活性分别在45℃、15%,45℃、20%和50℃、15%时最高,Pro和MDA含量分别在50℃、20%和45℃、10%时最高,电导率在55℃、10%时显着增大,且高于50%;白魔芋二年生球茎的POD、PPO和SOD活性分别在50℃、10%,50℃、15%和50℃、10%时最高,Pro和MDA含量在55℃、10%时最高,电导率在50℃、10%时最小,且低于50%;花魔芋根状茎的POD、PPO和SOD活性分别在40℃、10%,45℃、10%和50℃、20%时最高,Pro和MDA含量分别在50℃、20%和45℃、20%时最高,电导率在50℃、20%时显着增大,且高于50%;花魔芋一年生球茎的POD、PPO和SOD活性分别在50℃、20%,45℃、15%和55℃、15%时最高,Pro和MDA含量均在55℃、15%时最高,电导率在55℃、15%时显着增大,且高于50%;花魔芋二年生球茎的POD、PPO和SOD活性分别在50℃、20%,50℃、20%和55℃、20%时最高,Pro和MDA含量分别在60℃、15%和50℃、15%时最高,电导率在60℃、10%时显着增大,且高于50%。综合分析,白魔芋根状茎、一年生和二年生球茎的最佳温度和失水率组合均为50℃、10%;花魔芋根状茎的最佳温度和失水预处理组合为45℃、15%,花魔芋一年生球茎的最佳温度和失水率组合为50℃、10%,花魔芋二年生球茎的最佳温度和失水率组合为55℃、10%。5、对白魔芋根状茎和花魔芋的根状茎、一年生球茎进行储藏前的药剂处理,结果表明:经由20%生石灰乳液浸泡20min后晾干处理的效果最佳,腐烂率均为0。以上结果表明:随着芋龄的增加,魔芋对高温的承受能力有所增强;在失水处理中,随着失水率的增大,一年生球茎承受失水的能力高于根状茎和二年生材料,花魔芋忍受失水的能力高于白魔芋;不同魔芋材料的最佳快速安全失水方式的温度和失水预处理组合分别为:白魔芋根状茎、一年生和二年生球茎均为50℃、10%,花魔芋根状茎45℃、15%,花魔芋一年生球茎50℃、10%,花魔芋二年生球茎55℃、10%。
二、魔芋就地越冬留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魔芋就地越冬留种(论文提纲范文)
(1)安康市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就地越冬 |
1.1 冬季管理。 |
1.2 播前处理。 |
2 种芋处理及越冬贮藏 |
2.1 晒种处理。 |
2.2 药剂处理。 |
2.3 贮藏方法。 |
2.3.1 地窖贮藏。 |
2.3.2 沙埋贮藏。 |
2.3.3 谷壳贮藏。 |
2.3.4 箩筐贮藏。 |
2.3.5木架贮藏。 |
(2)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魔芋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种植方式 |
1.2.2 魔芋生产重大病害以及主要防治方法 |
1.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对土壤理化性状和魔芋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4 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2.1 魔芋耕种方式调查 |
2.2.2 试验材料 |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3.1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
2.3.2 魔芋植株病原菌的分离 |
2.3.3 魔芋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 |
2.3.4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3.1.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吸湿水含量的影响 |
3.1.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pH的影响 |
3.1.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3.1.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3.1.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氨态氮的影响 |
3.1.6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3.1.7 讨论 |
3.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片叶绿素SPAD的影响 |
3.2.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片氮素含量的影响 |
3.2.3 讨论 |
3.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农艺生长性状的影响 |
3.3.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株高的影响 |
3.3.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柄长度的影响 |
3.3.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柄直径的影响 |
3.3.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盘直径的影响 |
3.3.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顶裂叶长的影响 |
3.3.6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顶裂叶宽的影响 |
3.3.7 讨论 |
3.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产量的影响 |
3.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3.6 不同间套作体系对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 |
3.6.1 不同间套作体系的生态效益分析 |
3.6.2 不同种植模式的社会效益分析 |
3.7 调查访问结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3)镇巴花魔芋收获、留种及种芋贮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收获采挖技术 |
1.1 收获时间 |
1.2 收挖技术 |
2 精选留种 |
3 种芋贮藏技术 |
3.1 室内贮藏 |
3.1.1 库房架藏。 |
3.1.2 竹笆楼烟熏法。 |
3.1.3 沙埋保温贮藏。 |
3.2 室外贮藏 |
3.2.1 保护性宿地贮藏。 |
3.2.2 地下埋藏。 |
3.2.3 林下贮藏。 |
(4)四川省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存在的不足 |
2.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简介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产业及产业扶贫 |
2.1.2 白魔芋产业及产业链 |
2.2 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
2.2.2 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2.2.3 关于魔芋产业研究 |
2.2.4 关于产业策略选择研究 |
2.2.5 文献评述 |
2.3 相关理论简介 |
2.3.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3.2 策略管理理论 |
3.金阳县白魔芋产业现状分析 |
3.1 金阳县白魔芋基本情况说明 |
3.1.1 金阳白魔芋开发价值 |
3.1.2 金阳白魔芋地理优势 |
3.1.3 白魔芋产业对当地发展的重要性 |
3.2 白魔芋生产现状分析 |
3.2.1 金阳白魔芋种植分布 |
3.2.2 金阳白魔芋种植规模变化情况 |
3.2.3 金阳白魔芋选种情况 |
3.2.4 金阳白魔芋选地情况 |
3.3 白魔芋加工现状分析 |
3.3.1 白魔芋加工技术情况 |
3.3.2 白魔芋产品附加值情况 |
3.4 白魔芋销售现状分析 |
3.4.1 白魔芋销售收入 |
3.4.2 金阳白魔芋销售的三种渠道 |
3.5 白魔芋产业政策扶持情况分析 |
3.5.1 规范种植技术 |
3.5.2 创新惠农政策 |
3.5.3 成立合作社联社 |
3.5.4 保障资金来源 |
3.6 本章小结 |
4.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及势态分析 |
4.1 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PEST模型)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1.5 PEST模型分析小结 |
4.2 白魔芋产业发展势态(SWOT)分析 |
4.2.1 内部优势 |
4.2.2 内部劣势 |
4.2.3 外部机遇 |
4.2.4 外部挑战 |
4.2.5 SWOT分析小结 |
5.金阳白魔芋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策略选择及实施建议 |
5.1 金阳白魔芋产业策略选择及方案制定 |
5.1.1 策略愿景与目标 |
5.1.2 金阳白魔芋产业SWOT策略综合分析矩阵 |
5.1.3 策略方向设计及策略选择 |
5.1.4 策略方案 |
5.2 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策略具体实施建议 |
5.2.1 稳定发展阶段 |
5.2.2 多元提升阶段 |
5.2.3 跨越突破阶段 |
5.3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对魔芋种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果蔬主要的机械伤类型及形成 |
1.1.1 果蔬的静压损伤及形成 |
1.1.2 果蔬的振动损伤及形成 |
1.1.3 果蔬的冲击损伤及形成 |
1.2 机械损伤缓冲包装材料 |
1.3 果蔬机械伤敏感性因素 |
1.4 果蔬模拟机械损伤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机械损伤对果蔬生理生化的影响 |
1.5.1 机械损伤对果蔬呼吸强度的影响 |
1.5.2 机械损伤对植物膜透性的影响 |
1.5.3 机械损伤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5.4 机械损伤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1.5.5 机械损伤对激素含量的影响 |
1.6 魔芋发展与运输 |
1.6.1 魔芋的发展 |
1.6.2 魔芋的运输 |
1.7 魔芋的贮藏与管理 |
1.7.1 魔芋的贮藏方式 |
1.7.2 魔芋的贮藏管理 |
1.8 魔芋休眠生理研究 |
1.8.1 魔芋休眠生理过程 |
1.8.2 影响魔芋休眠长短因素 |
1.9 魔芋软腐病研究 |
1.9.1 魔芋软腐病的现状及危害 |
1.9.2 软腐病侵染路径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仪器及药品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药品 |
3.3 实验方法 |
3.3.1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因素探究 |
3.3.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激素变化的影响 |
3.3.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种植后病害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3.4 数据处理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因素探究 |
4.1.1 薯芋类种芋耐撞击性比较 |
4.1.2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
4.1.3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与硬度的关系 |
4.1.4 薯芋类种芋表皮细胞的电镜观察 |
4.1.5 薯芋类种芋耐机械损伤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 |
4.2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
4.2.1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POD活性的影响 |
4.2.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SOD活性的影响 |
4.2.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PPO活性的影响 |
4.2.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PAL活性的影响 |
4.2.5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MDA含量的影响 |
4.2.6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电导率的影响 |
4.3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激素含量的影响 |
4.3.1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ABA含量的影响 |
4.3.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GA3含量的影响 |
4.3.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ZR含量的影响 |
4.3.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IAA含量的影响 |
4.4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研究 |
4.4.1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 |
4.5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栽培的影响研究 |
4.5.1 机械损伤对花魔芋出苗、倒苗及生长周期的影响 |
4.5.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生长期病害的影响 |
4.5.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种植后产量的影响 |
4.5.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株高的影响 |
4.5.5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叶柄长的影响 |
4.5.6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叶柄直径的影响 |
4.5.7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叶盘直径的影响 |
4.5.8 振动胁迫对不同包装花魔芋顶裂叶长和宽的影响 |
第5章 讨论 |
5.1 果蔬机械伤敏感性因素 |
5.2 机械损伤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3 机械损伤对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5.4 机械损伤对魔芋植株生长和发病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魔芋种芋调种技术规程 |
附图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缩写表 |
(6)昭通市魔芋越冬贮藏管理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魔芋球茎贮藏原理 |
1.1 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
1.2 贮藏期间的损耗 |
1.3 安全贮藏的条件 |
2 安全贮藏方法 |
2.1 保温库贮藏 |
2.2 简易室内保温贮藏 |
2.2.1 河沙堆藏。 |
2.2.2 悬挂贮藏。 |
2.2.3 楼板堆藏。 |
2.3 宿地越冬保种 |
2.4 室外堆藏 |
2.5 地窖保温贮藏 |
2.6 露地越冬贮藏 |
(7)陕南山区魔芋种芋安全越冬贮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越冬储藏技术 |
1.1 种芋的科学选用 |
1.2 种芋的消毒处理 |
1.3 储藏方法 |
1.3.1 竹笆楼堆放烟熏法 |
1.3.2 木板楼堆放法 |
1.3.3 架藏法 |
2 大田越冬储藏技术 |
2.1 贮藏方式 |
2.1.1 就地贮藏 |
2.1.2 集中贮藏 |
2.2 贮藏技术 |
2.2.1 起垄盖土越冬储藏 |
2.2.2 盖土覆秆越冬储藏 |
2.2.3 盖土盖膜越冬储藏 |
(8)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贮前准备 |
1.1 适时收挖 |
1.2 精选种芋 |
1.3 种芋消毒 |
2 贮藏方法 |
2.1 露地越冬贮藏 |
2.2 室内贮藏法 |
2.3 土坑贮藏法 |
2.4 地窖贮藏法 |
2.5 室内沙藏及草藏法 |
2.6 室内自然堆藏法 |
3 贮藏期管理 |
3.1 贮藏前期管理 |
3.2 贮藏中期管理 |
3.3 贮藏后期管理 |
(10)不同预处理对魔芋种芋生理活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魔芋简介 |
1.2 魔芋常见病害 |
1.3 魔芋的繁殖方式 |
1.3.1 球茎繁殖 |
1.3.2 根状茎繁殖 |
1.3.3 种子繁殖 |
1.3.4 切块繁殖法 |
1.3.5 去顶芽繁殖法 |
1.3.6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法 |
1.4 魔芋的储藏 |
1.4.1 魔芋的挖收及药剂处理 |
1.4.2 魔芋休眠研究 |
1.4.3 储藏方式 |
1.4.4 魔芋储藏的影响因素 |
1.5 魔芋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1 魔芋繁殖系数极低 |
1.5.2 魔芋种芋存在退化问题 |
1.5.3 魔芋种植业病虫害严重 |
1.5.4 种芋储藏条件要求严苛 |
1.6 营养及活性指标研究 |
1.6.1 储藏期间营养物质鉴定指标 |
1.6.2 活性鉴定指标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仪器设备 |
3.3 实验药品 |
3.4 实验方法 |
3.4.1 魔芋种芋在自然储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
3.4.2 高温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3.4.3 失水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3.4.4 高温及失水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协同影响 |
3.4.5 药剂处理对种芋储藏效果的影响 |
3.5 数据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魔芋种芋在自然储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
4.1.1 自然储藏过程中抗氧化酶(POD、PPO、SOD)活性变化 |
4.1.2 自然储藏过程中脯氨酸含量变化 |
4.1.3 自然储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变化 |
4.1.4 自然储藏过程中电导率变化 |
4.1.5 自然储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4.1.6 自然储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4.1.7 自然储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 |
4.2 高温及失水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4.2.1 高温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4.2.2 失水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4.2.3 高温及失水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协同影响 |
4.3 药剂处理对种芋储藏效果的影响 |
第5章 讨论 |
5.1 魔芋种芋在自然储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
5.1.1 自然储藏过程中抗氧化酶(POD、PPO、SOD)活性变化 |
5.1.2 自然储藏过程中脯氨酸含量变化 |
5.1.3 自然储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变化 |
5.1.4 自然储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5.1.5 自然储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 |
5.2 高温及失水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5.2.1 高温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5.2.2 失水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影响 |
5.2.3 高温及失水处理对魔芋种芋活性的协同影响 |
5.3 药剂处理对魔芋储藏效果影响研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缩略词 |
四、魔芋就地越冬留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康市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J]. 张旭,李成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22(01)
- [2]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D]. 王红岩.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3]镇巴花魔芋收获、留种及种芋贮藏技术[J]. 刘鑫. 中国农技推广, 2019(10)
- [4]四川省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D]. 毛俊君.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对魔芋种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响研究[D]. 李莎莎. 西南大学, 2019(01)
- [6]昭通市魔芋越冬贮藏管理技术探析[J]. 赵洁,普春,张清凤,凌成琼.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3)
- [7]陕南山区魔芋种芋安全越冬贮藏技术[J]. 史楠,牛建刚,牛青. 农业与技术, 2017(14)
- [8]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探讨[J]. 曾文钢. 云南农业, 2015(06)
- [9]魔芋种贮藏方法与技术[J]. 汤万香,徐小燕,邓红军,彭金波,费甫华. 现代园艺, 2015(03)
- [10]不同预处理对魔芋种芋生理活性影响研究[D]. 杜纪艳. 西南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