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副园长作用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隽婷[1](2021)在《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现状及管理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文中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发展的根基,如何发掘潜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业务档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详细反映幼儿园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资料,是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迫切需要的信息,是展开系列管理活动的保障与依据。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符合心理学测量的《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情况及管理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情况及管理层影响因素访谈提纲》。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的四座城市: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的511名幼儿园业务档案管理者和制作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探讨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不同管理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其中在招聘培训与绩效考核运用情况最好;规划与分析最差;奖惩激励、绩效考核居于二者之间。2.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不同人口学变量存在差异:在管理者职务年限、工作总年限、园所规模存在显着差异,在不同职务管理者存在极其显着差异。3.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分析、招聘与培训、绩效考核、奖惩激励四个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1)规划与分析在管理者职务年限上存在差异;在管理者职务、工作总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2)招聘与培训在管理者工作总年限上存在显着差异;在管理者职务、职务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3)绩效考核在管理者工作总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显着差异;在管理者职务、职务年限上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4)奖惩激励在管理者职务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差异;在管理者职务、工作总年限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4.不同管理层对教师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为:(1)规划与分析上,高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层档案管理因素、档案制作因素。(2)招聘与培训上,中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高层档案管理因素、档案制作因素。(3)绩效考核上,高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档案制作因素、中层档案管理因素。(4)奖惩激励上,高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档案制作因素,中层档案管理因素不具直接影响。本研究针对以上结论讨论并提出建议。
刘海丹[2](2021)在《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现状及提升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颁布,全球学前教育的焦点从入园机会均等逐步转向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的关键在教学支持,其与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以及未来的学业成就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教学支持是师幼互动中“质量最低,且提升难度最大”的维度,已经成为全球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因此,关注教学支持质量现状并探寻质量提升路径,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为切入点,重点关注三个问题:(1)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现状如何?(2)以何种模式来提升教学支持质量,具体是如何开展的?(3)质量提升项目的有效性体现在哪里?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X县三所不同级别、不同办园性质、不同区域的幼儿园为研究场域。首先,随机选取110位不同学历、职称和教龄教师的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视频,借助自主研发的编码系统进行现状分析;随后,设计质量提升方案,同时采用随机群组实验设计,从三所园随机选取21个实验班级、42位教师,以及同等数量的对照组开展行动研究;最后,分析质量提升项目的有效性,并验证作用机制。研究一是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的现状研究。在正式分析之前,结合课堂对话和交际民族志的分析框架,研发了能够深入细致探究教师教学支持行为纹理的编码体系,具体包括交互性、支持性、累积性、目的性四大分析维度,以及“交际情境(Communicative Situations,CS)-交际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s,CE)-交际行为(Communicative Acts,CA)”三级分析单位。随后对110节活动进行转录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存在明显错位,即教师已经具备建构主义视野下“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动学习者”等理念,但由于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缺乏,其行为还处于从传统教学主义向建构主义的缓慢过渡阶段。以编码分析结果为诱导材料访谈园长和教师,发现主要原因包括:培训内容多停留在理念倡导阶段,较少关注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形式多以专家集体讲座开展,欠缺对实践环节的关注,而园内教研参与者同质性强,且更多是经验的传递;此外,还有教参更新迭代慢,无法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及教师面临严重“时间饥荒”等问题。总体来看,创新研训模式来突破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困境已经迫在眉睫。研究二是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以“课程+围绕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思路,以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和教学支持策略知识为两个抓手,在高校和幼儿园的跨界合作模式下建立园所教研体系,从理论学习、案例分析、集体公开课研磨、个人实践与反馈进行系统化研训。质量提升项目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双方在剧烈的理念冲突和磨合后,建立了初步的教研模式,教师的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升,理念、意识和行为逐步开始发生变化,但依然存在专家集体培训费时费力、效果欠佳,自我反思和同伴反馈质量不高,以及总体落实度无法保障的情况;第二轮行动研究恰逢疫情,主要围绕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进行,经历了线上教研模式的探索与成熟,在教研内容、资源、人员及形式上都做出了较大调整,发现教师的PCK水平有了显着提升,教学策略知识也有了明显进步,对教研的满意度和有效性也非常高,但主要问题在于实践环节的缺失;第三轮行动研究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混合研修模式,实践环节采用了以集体带动个人发展的思路,并且借助电子平台对教师进行个别化反馈。此时教师进入实践重构阶段,对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使用教学支持策略的经验更加丰富,但是自我反思和同伴反馈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本研究通过两年的不断尝试,在借鉴国际已有经验和传承中国传统教研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本土路径。研究三是教学支持质量提升项目的有效性研究。分析显示:在CS(交际情境)上,质量提升项目让语言领域活动更加均衡,让儿童有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经验;在CE(交际事件)上,实验班教师有越来越多发展儿童高级思维的讨论,螺旋深入式互动的结构数量也显着增加;在CA(交际行为)上,显着促进了实验班教师在累积性和目的性维度的表现,一定程度提升了在交互性维度上的表现,但是在支持性维度中对教师自我实践频次要求更高的指标上作用不明显。进一步探究质量提升项目中PCK的作用机制,发现PCK不仅能直接促进教师的CA(交际行为),还可以通过调节CE(交际事件)的内容和形式,让高质量的教学支持行为有进入的空间。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要高度关注教师理念和行为的错位问题,深刻认识到当前研训的内容及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需要,且部分大环境因素还在制约着质量提升的步伐。在质量提升方面,“课程+围绕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可行思路,其中课程审议能让教师对活动内容更加熟悉和敏感,PCK和教学支持策略知识能有效支撑教师理念落地。在跨界学习中,教师经历了意义协商、视角再造和实践重构三个阶段,这是教师行为改变的重要中介过程。教研内容、人员和形式是影响教研效率的重要变量,教研内容要涵盖理论-案例-实践三个层次,教研尊重教师主体性,激发其主动性,还要充分挖掘网络信息技术的潜力助推教研模式的变革。此外,园长的领导力是教研活动持续高效推进的关键,需加以重视。最后还需注意,教学支持行为的提升难度有差异,支架式行为的改善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自我实践与他人反馈。
宋梁逸[3](2021)在《食之育 润无声 ——J食育工作室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幼儿园开始了食育的探讨和实践。本研究是以J食育工作室、食育工作室下幼儿园为研究对象的叙事研究。工作室2017年成立来,以A园为基地,不断发展,不仅吸引了保定市地区的幼儿园参与进来,对石家庄市、承德市等地幼儿园的食育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收集法来搜集和分析研究材料。研究者在A园实习四个月的同时,整理了J食育工作室和所属幼儿园食育发展的相关材料。此外,还对工作室负责人J园长、工作室秘书长X主任,以及副组长H园长、L园长四名核心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根据J园长的推荐和成员参与活动的频次,走访和调研了工作室下的A、B、C、D、I这5所幼儿园,时长为1-2天。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除核心人员外,笔者以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的形式共访谈了园长5名,教师11名,家长6名,保健医3名。观摩了B、C、I食育课程共6次。作为志愿者辅助D园完成食育实践基地活动1天。本研究以“润”为叙事主线,从依托名师工作室构建交流平台、成熟的食育理念提供发展样板两方面来分析食育工作室成立的外因。从前期的活动经验奠定发展基础、志同道合的人齐心开辟发展路两方面来分析食育工作室成立的内因。围绕食育工作计划规范化、科学化,食育工作总结精细化、个性化,研讨中取长补短,“探园”中共同改进等方面来讲述J食育工作室的发展之路。以“交叉学科下的多元化学习、人本理念下提升管理水平”两方面来分析工作室成立以来对主要成员的影响。每个成员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幼儿园,因此本研究根据食育环境、课程推进、实践基地、家园合作、一日常规五方面来阐述工作室下幼儿园食育探索的路径,并分析了食育对教师、保健医、家长、幼儿等不同群体的影响。最后研究者以自己和大家的视角对J食育工作室和幼儿园食育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研究者相信,J食育工作室作为以食育为主题的学习共同体,将会继续“滋润”更多人。
孙彤[4](2021)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性研究 ——以F老师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和教育体系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政策与文件,把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学前教育的质量。虽然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着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特点与规律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笔者选取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教师F作为研究对象,釆用访谈法、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对F老师不同成长阶段经历进行深描,呈现出一位幼儿教师的生命历程,反映其真实的专业生活。在此基础上,笔者对F老师命历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探寻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呈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过程等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F老师的成长历程。F老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包括入职前(童年时期、求学时期)和入职后(专任教师、副园长、园长、教研员)六个阶段。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看,在F老师的专业发展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关键事件对其专业发展、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F老师专业发展历程的特点。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F老师的职业发展历程具有三个特点:组织需求框架内的个体有限选择;有限条件下的个体最大努力;成长累积中的逐渐复归专业自我。第四部分分析了F老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F老师专业发展过程符合生命历程理论在解释个体发展历程时的“一定时空中的生活”、“相互联系的生活”、“生活的时间性”、“个人能动性”等原理。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反思。笔者主要从研究方式、研究的效度和研究伦理与道德等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
张晶[5](2020)在《BSL家园共育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教育市场中客户大大增加,BSL幼儿园家园共育管理的成效不够理想,没有探索出成功的管理模式。BSL幼儿园属于成长期中的中小型民办幼儿园,在家园共育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研究目的在于提高BSL管理能力,为教育类企业提供可行范本,有利于促进行业内幼儿园管理规范化,丰富家园共育在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从管理学的视角,把BSL幼儿园看做教育企业,从企业管理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描述BSL幼儿园目前家园共育管理组织、运行机制、制度、人力资源、经营方案现状,结合调查数据、访谈资料和实地观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梳理出家园共育管理存在组织结构僵化效率低下,客户和员工理念不一致且相关政策不完善,员工与制度存在矛盾,员工稳定性差且能力不足,营销重点不够突出和共育业务单一的问题。并一一结合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家园共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完善家园共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优化家园共育管理制度、提高共育的人力资源水平、改进家园共育管理的经营方案五种管理对策。通过本文研究,全面提升BSL家园共育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为同类教育机构提供可行模式。
龙金林[6](2020)在《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和加强学前教育改革,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指出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卓越幼儿园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效措施,也是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形式,成为了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新平台。本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为研究个案。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构成、管理及研修工作,了解其成员的构成、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和培养幼儿园教师采取的研修形式、开展的研修活动及所获得的研修成果。研究发现,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研修成果斐然,且部分学员脱颖而出,达到卓越教师条件。笔者通过对三位优秀学员进行研修个案分析,将研修经验归纳为四点:一是明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二是把握工作室研修机会,努力提升自我;三是加强自主阅读,注重形成反思能力;四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研究还发现,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在运行中存在工作目标不够清晰、一些学员成长动力不足、挖掘整合资源不够丰富、学员研修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提升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实效的四点建议:明确工作室工作目标,准确定位学员研修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调动学员研修热情;拓宽名师工作室研修资源,丰富学员研修活动;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学员研修路径。
唐叶摇[7](2020)在《园本之路:一位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幼儿的课程体系为重点,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选择符合地域特征和具有民族文化的乡土资源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大势所趋。本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D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为个案,旨在细微中探寻和揭示,地处边疆地区的幼儿园如何在学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地域的民族文化优势深入开展园本化实践,走出一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D幼儿园和Y园长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个鲜活故事追溯该园长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感悟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困难与艰辛,分享其成功的经验,描绘D幼儿园的园本化发展,并从中得到启迪与借鉴。本研究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设计。第二章为以Y园长个人的成长经历为主要主线,讲述其从一名幼教学生、到幼儿园新手教师并成长为一名成熟型教师的故事和心理路程。第三章通过缕清关键事件和关键节点,揭示D幼儿园如何在探究中明确园本化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第四、五章为本文的重点,聚焦“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数据、多方的验证等建设了D幼儿园园本化发展的可行之路和明显成效,进而从夯实基础、综合集成、组织建构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第六章在总结、反思、升华的基础上,感悟Y园长的教育情怀、凝练D幼儿园实践探索的经验,旨在重塑自己,启迪他人,展望未来,为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任璐璐[8](2020)在《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教师。随着我国国家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家长和幼儿园也开始意识到男教师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开始期待有更多的男教师投身到幼教事业当中。本研究主要研究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素质期待现状,在方便取样的前提下随机选取了保定市8所幼儿园,对这8所幼儿园的部分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经过对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分别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幼儿园男教师的期待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绝大多数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园现有男教师数量较少、比较缺乏,对幼儿园增加男教师、加大力度培养优秀男教师的期望是比较强烈的。二、大部分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对男教师的工作表现也比较满意,认为男教师对于幼儿的身体发展、个性品质和性格发展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幼儿的性格、思维等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模范作用。三、家长更加期待男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且具备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管理者同样希望男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但幼儿园管理者更看重的是男教师是否愿意从事幼教行业,是否热爱幼教行业。四、在衡量评价男教师时,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更加看重男教师的师德。五、家长更加期待幼儿园男教师从事专业教师(如:体育教师等),幼儿园管理者更加期待男教师从事专业教师(如:体育教师等)或者既带班又做专业教师(如:体育教师等)。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家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教育认知水平的提高,不断出现虐童事件的刺激等等。由于对幼儿园管理者发放和回收的问卷数量较少,不能达到差异性分析的数据要求,所以没有做幼儿园管理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只分析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的比较差异。通过对比家长数据发现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的期待现状主要受城乡、公私立、家长学历和幼儿性别的影响,其中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的道德品质方面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所有家长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首要标准。
王雅婷[9](2020)在《幼儿园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个案研究 ——以锦州市A名师工作室为个案》文中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群体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对在职教师的继续培养甚为必要。名师工作室作为新兴的教师培养方式,本质上是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汇集教师群体智慧,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教师群体的均衡发展。名师工作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但关于幼儿园的名师工作室近年才出现,发展不成熟且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分析幼儿园名师工作室的具体运作。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锦州市A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具体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意在了解A名师工作室现实层面的运行情况、在运行中取得的成效和现存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优化的可行性策略。通过对收集到的已有信息进行研究,并结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要素进行分析其具体实践。A名师工作室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组建,工作室在组建之初制定了团队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师自我提升的个人愿景,多元的人员结构和合理的职责分配让工作室实现共同领导,学习制度、专家学者指导、平等尊重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持性条件为运行提供保障,工作室通过搭建多样化的集体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补充专业理论知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一方面推动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转变教师专业理念、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形成了教师群体间的发展效应,加强教师的教育信念、拓宽教师的学习发展渠道;同时工作室在运行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工作室定位不明难以保证教师保持高的积极性、教师工学矛盾导致部分活动的缺失、评估机制缺乏无法评价教师学习效果、个人主义文化意识影响共同体的建构。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论文提出如下优化策略:制定清晰的定位明确工作室发展目标、发展网络平台解决教师时空限制、增加考核与评价机制完善评估环节、培养共同体意识共建组织优秀文化。
张慧君[10](2020)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A区为例》文中指出区域推进既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体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区域推进已经成为了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为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选取南京市的A区作为个案,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行政教研层面的组织现状和幼儿园层面的实施现状两个方面对该区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实况进行了扫描,并借助自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研究发现,从行政教研层面的组织现状来看,A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主要存在以下五大问题:第一,领导管理方面,行政部门与教研部门之间矛盾重重;第二,制度建设方面,指导文件流于形式,难以具体落实;第三,组织结构方面,项目研究共同体内部的发展不均衡,无法满足各级各类幼儿园不同的发展需求;第四,活动措施方面,部分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第五,培植文化力量方面,文化标识缺乏广泛认同与支持,难以形成文化影响。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提出的五方面内容为主要依据形成调查维度,进而发现,从幼儿园层面的实施现状来看:整体上存在园所发展不均衡,教师能力有差异两大问题。具体而言:活动组织在形式上更加灵活,但时间安排弹性不足;家园沟通中教师更加积极,但家长仍显被动;对于生活价值的关注明显提升,但行动上仍有束缚;课程审议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有效性尚待提高;观察儿童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科学解读的方法和技巧仍未普及。从现状反映的问题出发,以自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为依据,对A区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行政教研层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协同理念尚未深入;非线性作用未得到重视;对作为“快参量”和“慢参量”的幼儿园扶持不足;对作为“负熵”的外部支持引入不够;学习型组织的结构安排不够科学。幼儿园层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园所的条件差距悬殊阻碍区域教育通过涨落进行整体升级;园长作为关键人物与敏感变量,领导力没有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游戏化学习与实施的主体,主观能动性未充分激发。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从行政教研和幼儿园两个层面对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提出策略建议,以期能够为更多的区域提供一些参考。
二、发挥副园长作用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副园长作用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现状及管理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优化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幼儿园的发展的需求 |
(二)业务档案的有效运用是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 |
(三)当下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 |
(三)幼儿园管理层 |
四、相关研究综述 |
(一)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的相关研究 |
(三)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现状研究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研究对象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二)访谈调查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问卷法 |
(二)访谈法 |
五、研究工具 |
(一)确定研究思路和工具 |
(二)收集整理与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现状情况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总体情况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各维度运用情况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 |
(一)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影响情况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规划与分析影响情况 |
(三)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招聘与培训影响情况 |
(四)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绩效考核影响情况 |
(五)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奖惩激励影响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现状讨论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讨论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总体情况的讨论 |
(三)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各维度运用情况在人口学差异的讨论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影响情况的讨论 |
(一)档案如何物尽其用,高层档案管理层起到关键决策作用 |
(二)档案如何恰当运用,中层档案管理层起到重要执行作用 |
(三)档案能否一物多用,档案制作层起到根本决定作用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结论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影响情况的结论 |
二、建议 |
(一)高效运用,充分发挥业务档案作用 |
(二)精准合作,发挥各档案管理层作用 |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现状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2.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支持行为 |
2.1.2 教学支持策略 |
2.1.3 教学支持质量 |
2.1.4 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 |
2.2 教学支持质量的评估方法 |
2.2.1 基于量表的评估 |
2.2.2 以策略为单位的编码分析 |
2.2.3 从课堂对话角度的分析 |
2.3 教学支持质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
2.3.1 教学支持质量与儿童各个领域发展的关系 |
2.3.2 教学支持质量对弱势儿童的补偿作用 |
2.3.3 教学支持质量对儿童发展影响的时效性 |
2.3.4 教学支持质量对儿童发展的门槛效应 |
2.4 教学支持质量现状的研究 |
2.4.1 教学支持质量的总体水平 |
2.4.2 不同领域活动和不同教育情境下教学支持质量的差异 |
2.4.3 教学支持质量维度内部的现状及差异 |
2.5 教学支持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2.5.1 教师层面的因素 |
2.5.2 地域及园所层面的因素 |
2.6 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研究 |
2.6.1 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困境 |
2.6.2 教练式是实现培训迁移的有效方法 |
2.6.3 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特征 |
3.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与思路 |
3.1.1 研究一: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的现状研究 |
3.1.2 研究二: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 |
3.1.3 研究三: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项目的有效性研究 |
3.2 研究对象 |
3.2.1 研究场域 |
3.2.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3.1 研究方法 |
3.3.2 研究工具 |
3.4 研究的伦理考量 |
3.5 研究的创新点 |
4.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的现状研究 |
4.1 语言领域集体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的量化分析 |
4.1.1 CS(交际情境)的分析 |
4.1.2 CE(交际事件)的分析 |
4.1.3 CA(交际行为)的分析 |
4.1.4 本节小结 |
4.2 语言领域集体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的质性分析 |
4.2.1 IRF式,小碎步,快节奏,对话空间狭小 |
4.2.2 平铺式,交互性凸显,而对讨论内容的整合不足 |
4.2.3 螺旋深入式,以五步小螺旋为主,难以深入和持续 |
4.2.4 “其他”类CE(交际事件)的比重依然较大 |
4.2.5 本节小结 |
4.3 语言领域集体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园长和教师对现状分析结果的回应 |
4.3.2 影响教师教学支持行为的背景因素 |
4.3.3 本节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5.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 |
5.1 质量提升项目的设计 |
5.1.1 质量提升项目的背景框架 |
5.1.2 质量提升项目的设计思路 |
5.1.3 质量提升项目的运行模式 |
5.1.4 质量提升项目的有效性评估 |
5.1.5 行动研究开展的三个阶段 |
5.2 第一轮行动研究:理念的冲突和磨合,教研模式的初步建立 |
5.2.1 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的确立 |
5.2.2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计划与实施 |
5.2.3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成效、转变机制与反思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线上教研模式的探索与成熟 |
5.3.1 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的确立 |
5.3.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计划与实施 |
5.3.3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成效、转变机制与反思 |
5.4 第三轮行动研究:“线上+线下”模式运行和个别化反馈的实现 |
5.4.1 第三轮行动研究问题的确立 |
5.4.2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计划与实施 |
5.4.3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成效、转变机制与反思 |
5.5 本章小结 |
6.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项目的有效性研究 |
6.1 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提升项目的效果分析 |
6.1.1 教师在CS(交际情境)层面的变化 |
6.1.2 教师在CE(交际事件)层面的变化 |
6.1.3 教师在CA(交际行为)层面的变化 |
6.1.4 本节小结 |
6.2 语言领域教师PCK及教学支持行为的关系 |
6.2.1 PCK、CE(交际事件)和CA(交际行为)的相关关系 |
6.2.2 PCK、CE(交际事件)和CA(交际行为)的中介效应模型 |
6.2.3 本节小结 |
6.3 本章小结 |
7.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讨论与建议 |
7.1.1 教师理念和行为错位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
7.1.2 已有研训内容和模式及部分环境因素限制了质量提升 |
7.1.3 “课程+围绕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学支持质量的可行思路 |
7.1.4 跨界学习是教师行为改变的重要中介过程 |
7.1.5 教研内容、人员和形式是影响教研效率的重要变量 |
7.1.6 园长的领导力是教研活动持续高效推进的关键 |
7.1.7 各教学支持行为的提升难度有差异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食之育 润无声 ——J食育工作室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
1.1.2 幼儿园食育对“健康中国”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1.3 我国迫切需要名师团队对幼儿园食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推广 |
1.1.4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1.4 概念界定 |
1.4.1 幼儿园食育 |
1.4.2 食育工作室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教育叙事研究 |
2.3.2 访谈法 |
2.3.3 实物收集法 |
2.3.4 观察法 |
2.4 研究过程 |
2.4.1 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
2.4.2 研究中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2.4.3 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2.4.4 研究中的叙事逻辑 |
2.5 理论基础 |
2.5.1 学习共同体理论 |
2.5.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2.5.3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
第三章 J食育工作室的发展及其对成员的影响 |
3.1 相遇:理念先行,沉淀中成长 |
3.1.1 依托名师工作室构建交流平台 |
3.1.2 成熟的食育理念提供发展样板 |
3.1.3 前期的活动经验奠定发展基础 |
3.1.4 志同道合的人齐心开辟发展路 |
3.2 发展:正式启动,实践中探索 |
3.2.1 计划与总结交织“奏响”共进乐章 |
3.2.2 研讨中取长补短“探园”中共同改进 |
3.3 收获:为“育”而思合作中共“润” |
3.3.1 交叉学科下的多元化学习 |
3.3.2 人本理念下提升管理水平 |
第四章 工作室下幼儿园食育的探索及对幼儿园不同群体的影响 |
4.1 探索:“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
4.1.1 食育环境:给孩子最真实的体验 |
4.1.2 课程推进:立足园所各具特色 |
4.1.3 实践基地:去大自然“玩中学” |
4.1.4 家园合作:共练“食育”本领 |
4.1.5 一日常规:是生活亦是教育 |
4.2 影响:“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
4.2.1 教师:“走进厨房走向‘养生’” |
4.2.2 保健医:“重任在肩生活在变” |
4.2.3 家长:“它改变了我的育儿观” |
4.2.4 幼儿:“播撒健康成长的种子” |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
5.1 反思:以往鉴来择善而从 |
5.1.1 对J食育工作室发展的反思 |
5.1.2 对工作室下幼儿园食育发展的反思 |
5.1.3 对研究过程及笔者自己的反思 |
5.2 展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5.2.1 对J食育工作室发展的展望 |
5.2.2 对工作室下幼儿园食育发展的展望 |
5.2.3 对本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性研究 ——以F老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价值 |
(四)创新之处 |
(五)概念界定 |
1.生命历程理论 |
2.教师专业发展 |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 |
1.理论视角 |
2.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2.资料的收集 |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二、F老师的专业发展历程 |
(一)入职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1.童年与基础教育时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2.师范教育时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二)入职后:“梦不知所止,百转千回” |
1.专任老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2.业务园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3.园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教研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三)本章小结 |
三、F老师专业发展历程的特点 |
(一)组织需求框架内的个体有限选择 |
1.体制约束与岗位职责的规约 |
2.“牺牲小我,服从大我”的价值观念 |
3.以组织需求为主导的专业发展 |
(二)有限条件下的个体最大努力 |
1.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短板与弥补 |
2.环境与资源的限制与突破 |
3.团队素质的限制与应对 |
(三)成长累积中的逐渐复归的专业自我 |
1.被动选择转为主动选择 |
2.教师被动专业化转为主动专业化 |
3.教师专业发展累积是复归专业自我的前提 |
(四)本章小结 |
四、F老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基于“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的分析 |
1.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 |
2.八九十年代的“中师热” |
3.九十年代国家经济初步恢复时期对学前教育的支持 |
4.二十一世纪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逐步重视 |
(二)基于“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的分析 |
1.学生 |
2.领导 |
3.同事 |
4.家庭 |
(三)基于“生活的时间性”原理的分析 |
1.童年期 |
2.青少年期 |
3.成年期 |
(四)基于“个人能动性”原理的分析 |
1.性格特点 |
2.扎实的专业能力 |
3.坚定的职业信念 |
(五)本章小结 |
五、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F老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5)BSL家园共育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述和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述 |
2.1.1 家园共育 |
2.1.2 客户关系 |
2.1.3 管理模式 |
2.1.4 组织结构 |
2.1.5 权变因素 |
2.2 相关理论 |
2.2.1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理论 |
2.2.3 双因素理论 |
3 BSL家园共育管理现状 |
3.1 BSL家园共育管理组织 |
3.1.1 BSL家园共育管理组织结构 |
3.1.2 BSL家园共育管理组织的协调与控制 |
3.2 BSL家园共育管理运行机制 |
3.2.1 BSL家园共育管理运行主体 |
3.2.2 BSL家园共育管理沟通机制 |
3.3 BSL家园共育管理制度建设 |
3.3.1 BSL家园共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针 |
3.3.2 BSL家园共育管理权责划分 |
3.4 BSL园家共育管理人力资源 |
3.4.1 BSL家园共育管理人员选拔 |
3.4.2 BSL家园共育管理员工情况 |
3.5 BSL家园共育管理经营方案 |
3.5.1 BSL家园共育管理客户关系 |
3.5.2 BSL家园共育管理营销手段 |
4 BSL家园共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BSL家园共育管理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直线型组织结构僵化 |
4.1.2 管理效率低 |
4.2 BSL家园共育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4.2.1 部分家庭参与幼儿园管理程度低 |
4.2.2 员工与家庭角色定位混乱 |
4.3 BSL家园共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4.3.1 制度与现实脱节 |
4.3.2 制度缺少员工参与 |
4.4 BSL家园共育管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
4.4.1 员工专业能力水平不足 |
4.4.2 员工职业态度消极 |
4.4.3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
4.5 BSL家园共育管理经营存在的问题 |
4.5.1 营销不够突出家园共育管理 |
4.5.2 家园共育管理的业务单一 |
5 BSL家园共育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BSL家园共育管理组织结构问题的原因 |
5.1.1 组织结构未根据权变因素变化 |
5.1.2 权力过于集中于领导层 |
5.2 BSL家园共育管理运行机制问题的原因 |
5.2.1 幼教小学化劣币驱逐良币 |
5.2.2 家园共育运行政策不完善 |
5.3 BSL家园共育管理制度问题的原因 |
5.3.1 制度缺乏科学性 |
5.3.2 制度缺乏民主性 |
5.3.3 制度缺乏激励性 |
5.4 BSL家园共育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 |
5.4.1 员工在校期间能力培养不够 |
5.4.2 社会观念出现偏差 |
5.4.3 人才职后培养缺失 |
5.5 BSL家园共育管理经营方案问题的原因 |
5.5.1 营销手段单一 |
5.5.2 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及时 |
6 BSL家园共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
6.1 优化家园共育管理组织机构 |
6.1.1 根据规模和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组织结构 |
6.1.2 根据战略变化调整组织结构 |
6.2 完善家园共育管理运行机制 |
6.2.1 引导客户树立正确观念 |
6.2.2 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运行政策 |
6.3 优化家园共育管理制度 |
6.3.1 加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
6.3.2 加强制度建设的民主性 |
6.3.3 加强制度建设的激励性 |
6.4 提升家园共育管理人力资源水平 |
6.4.1 严把入门关保证员工能力 |
6.4.2 树立正确职业态度 |
6.4.3 加强职后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 |
6.5 改进家园共育管理经营方案 |
6.5.1 多种手段营销突出家园共育管理特色 |
6.5.2 多元经营拓宽家园共育管理应用范围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BSL幼儿园家园共育管理现状客户调查问卷 |
附录B BSL幼儿园家园共育管理现状员工调查问卷 |
附录C BSL幼儿园家园共育管理层调查问卷 |
附录D BSL幼儿园员工访谈提纲 |
(6)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卓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
二、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是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新平台 |
三、名师工作室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路径有待不断探索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 |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 |
三、教师集体研修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名师工作室的相关研究 |
二、卓越教师的相关研究 |
三、教师集体研修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评价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个案的选取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编码 |
第二章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构成与管理 |
第一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构成 |
一、L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构成 |
二、L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 |
第二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管理 |
一、结对研修管理 |
二、“五员”任务管理 |
三、考评激励管理 |
第三章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工作 |
第一节 名师顾问及外请专家对学员的引领 |
一、教学示范活动引领 |
二、专题讲座引领 |
三、活动点评专业引领 |
第二节 学员专题合作研究 |
一、小组课例研讨 |
二、学员课题研究 |
三、联合教研 |
四、观摩交流 |
第三节 学员理论学习交流 |
一、政策文件学习交流 |
二、保教及园所管理知识学习交流 |
三、教育影片观看交流 |
第四节 学员网络分享及研讨 |
一、教育教学热点研讨 |
二、实际工作疑难研讨 |
三、研修经验分享交流 |
第四章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研修个案分析 |
第一节 学员研修个案的选取 |
一、学员研修个案选取的思考 |
二、学员研修个案的确定 |
第二节 T1在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
一、T1的基本情况 |
二、T1在L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 |
第三节 T2在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
一、T2的基本情况 |
二、T2在L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
第四节 T14在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
一、T14的基本情况 |
二、T14在L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
第五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三位优秀学员的研修经验分析 |
一、明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 |
二、把握工作室研修机会,努力提升自我 |
三、加强自主阅读,注重形成反思能力 |
四、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 |
第五章 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走向卓越的思考 |
第一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研修成效 |
一、L名师工作室学员研修成果斐然 |
二、工作室部分学员脱颖而出,达到卓越教师条件 |
第二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运行中的问题 |
一、名师工作室工作目标不够清晰 |
二、一些学员成长动力不足 |
三、名师工作室挖掘整合资源不够丰富 |
四、学员研修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
第三节 提升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培养卓越教师实效的建议 |
一、明确名师工作室工作目标,准确定位学员研修目标 |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调动学员研修热情 |
三、拓宽名师工作室研修资源,丰富学员研修活动 |
四、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学员研修路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园本之路:一位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二、教育叙事研究传达了边疆民族地区一线幼儿园园长的声音 |
三、Y园长的成长历程对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
四、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园本化 |
二、边疆民族地区 |
三、教师专业发展 |
四、教育叙事研究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化探索的研究 |
二、关于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
三、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二章 山回路转:怀揣理想走进D幼儿园 |
第一节 初识幼教:从幼教学生成为幼教老师 |
一、快乐童年:在耳濡目染中深受父亲的影响 |
二、选择幼师:成为一名幼教学生 |
三、幼师课程:奠定发展的基础 |
第二节 点亮梦想,精彩时日 |
一、勤能补拙:踏实的专业课学习生活 |
二、跳跃的黑白键:陶醉在教师技能的习得中 |
三、学海无涯:错失专业发展的机会 |
第三节 十年岁月,从新手到熟练教师 |
一、十七岁的夏天:迷茫与憧憬并存 |
二、我是老师:幼儿园老师不是保姆 |
三、种子选手:教学技能大赛 |
四、论文手稿:在撰写中提炼教师经验 |
第三章 初露锋芒:边疆民族地区园本化发展的初步尝试 |
第一节 不卑不亢:接手危机四伏的D幼儿园 |
一、角色转变:茫无头绪中担任园长 |
二、循循善诱:教学为先中整顿教师队伍 |
三、学风建设:学习为上中建立学习型组织 |
四、硬件为本:安全为基中改善硬件设施 |
五、千方百计:开源节流中筹措资金 |
第二节 稳中求进:从错杂紊乱过渡到井然有序 |
一、初建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二、各司其职:教师教学、园长督教 |
三、园本萌芽:环境创设中的本土意识 |
第三节 挑战与机遇:探索园本化方向 |
一、等待时机:韬光养晦中不断探索 |
二、把握机遇:学习北京幼儿园的园本化范式 |
三、形神相离:第一次园本化实践的喜忧参半 |
四、群策群力:确定园本化发展方向 |
第四章 四位一体:全方位推进边疆民族特色的园本化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同享一片蓝天:为边疆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
一、幼儿为本:为了幼儿转向基于幼儿 |
二、园本为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
三、传统与现代:融民族性与现代性为一体 |
第二节 坚强后盾:园本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 |
一、人尽其用:让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
二、畅所欲言:让教师说出自己的发展需求 |
三、“放风筝”:让教师享有发展的自由与成长空间 |
第三节 凝聚力量:多方参与共促园本化发展 |
一、专家引领:非遗传承人的支持与鼓励 |
二、高校支持:基于园本发展的专家指导 |
三、家长担当:唤醒家长参与的自觉 |
第四节 分步推进:以主题活动为依托的园本化实施 |
一、骨干先行:率先示范推进主题活动 |
二、渐入佳境:以点带面全园推进主题活动 |
三、稳中求进:以主题活动为核心打造园本化活动体系 |
第五章 根深叶茂:迈向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一节 砥砺前行: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 |
一、物质文化:厚植育人的沃土 |
二、精神文化:自强弘毅中沉淀自己 |
三、制度文化:在制度建设中夯实基础 |
四、人文关怀: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 |
第二节 和谐共生:共同成长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 |
一、家长成长:从推卸责任到主动作为 |
二、教师发展: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
三、社区融合: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
第三节 枝繁叶茂:在可持续发展中展望明天 |
一、学习型组织: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
二、名师工作坊:为教师专业学习搭建新的平台 |
三、公益博览会:为园本化成果提供展示的窗口 |
四、民族文化传习社:为幼儿园特色发展提供实践场域 |
第六章 龙马精神:Y园长的边疆民族地区园本化发展的感悟与反思 |
第一节 不忘初心:Y园长教育情怀的感悟 |
一、相辅相成:务实与务虚 |
二、返璞归真:坚守教师的本质 |
三、精诚所至:“服务型”园长 |
第二节 居安思危: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担当与超越 |
一、融而不同: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 |
二、仰望星空:因地制宜之中脚踏实地 |
三、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不断超越 |
第三节 反躬自省:为了幼儿园的今天与明天 |
一、教研分离:教学与研究的若即若离 |
二、过犹不及:追求完美中的舍与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8)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幼儿园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例悬殊,有关男教师的研究较少 |
1.1.2 男教师在幼儿的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
1.1.3 笔者的关注和思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概念界定 |
1.4.1 幼儿家长 |
1.4.2 幼儿园管理者 |
1.4.3 幼儿园男教师 |
1.4.4 职业素质期待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对象 |
1.5.3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1.6.1 研究的重难点 |
1.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1 家长方面基本情况 |
2.2 幼儿园方面基本情况 |
2.2.1 幼儿园基本情况 |
2.2.2 幼儿园管理者基本情况 |
第三章 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3.1 数量方面 |
3.1.1 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 |
3.1.2 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 |
3.1.3 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普遍认为幼儿园男教师数量较少的原因分析 |
3.2 作用及重要性方面 |
3.2.1 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 |
3.2.2 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 |
3.2.3 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普遍认识到幼儿园男教师作用及重要性的原因分析 |
3.3 所学专业、技能方面 |
3.3.1 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 |
3.3.2 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 |
3.3.3 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在幼儿园男教师所学专业、技能期待方面的原因分析 |
3.4 道德品质方面 |
3.4.1 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 |
3.4.2 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 |
3.4.3 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普遍重视幼儿园男教师师德的原因分析 |
3.5 工作职位类型方面 |
3.5.1 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的现状调查结果 |
3.5.2 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的调查结果 |
3.5.3 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普遍期待男教师从事专业教师(如体育教师)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对想要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男生而言 |
4.2.2 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院校而言 |
4.2.3 对幼儿园而言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家长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三:访谈提纲(家长) |
附录四:访谈提纲(园长) |
致谢 |
(9)幼儿园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个案研究 ——以锦州市A名师工作室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设计 |
(五)研究意义 |
(六)创新之处 |
(七)概念界定 |
1.幼儿园名师工作室 |
2.教师学习共同体 |
一、A名师工作室组建的背景和愿景 |
(一)名师工作室建立的背景 |
1.社会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2.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条件 |
3.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身的特质 |
4.成员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多元化需求 |
(二)名师工作室建立的愿景 |
1.协同发展:团队的共同愿景 |
2.自我提升:教师的个人愿景 |
二、A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 |
(一)组织结构 |
1.人员结构 |
2.职责分配 |
(二)组织运行的保障条件 |
1.学习制度保障教师学习的进度安排 |
2.专家学者保障教师学习的有效指导 |
3.尊重的文化氛围保障教师学习交流的环境 |
(三)集体活动的类型与实施 |
1.教学诊断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
2.理论学习活动:补充专业理论知识 |
3.实践交流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三、A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成效 |
(一)推动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
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
2.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二)形成教师群体间的发展效应 |
1.加强教师的教育信念 |
2.拓宽教师的学习发展渠道 |
四、A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 |
(一)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存问题 |
1.工作室定位不明难以保证教师保持高的积极性 |
2.教师工学矛盾导致部分活动的缺失 |
3.评估机制缺乏无法评价教师学习效果 |
4.个人主义文化意识影响共同体的建构 |
(二)改善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优化策略 |
1.制定清晰的定位明确工作室发展目标 |
2.发展网络平台解决教师时空限制 |
3.增加考核与评价机制完善评估环节 |
4.培养共同体意识共建组织优秀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1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课程改革 |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
三、区域推进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关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 |
二、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
三、关于教育改革的区域推进研究 |
四、思考与启示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自组织理论:开放协同是基础,远离平衡是关键 |
二、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的动机源于内部 |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框架,构建科学组织结构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实况扫描:A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现状 |
第一节 行政教研层面:区域推进的组织现状 |
一、领导管理:行政教研积极重视但协作不畅 |
(一)行政充分重视教研积极行动 |
(二)行政教研沟通不畅且矛盾重重 |
二、制度建设:文本不断完善但落实仍有不足 |
(一)不断更新完善使指导更细化 |
(二)刚性约束不足难以具体落实 |
三、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统一但内部发展失衡 |
(一)组织由松散走向统一真正开启全体总动员 |
(二)指导学习存在局限园所发展参差不齐 |
四、活动措施:线上与线下双重载体利弊交织 |
(一)线下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但效果反响不一 |
(二)网络平台:引入信息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 |
五、组织文化:加强文化建设但愿景尚未达成 |
(一)充分意识文化力量积极塑造文化标识 |
(二)文化影响尚未形成附加作用未见起效 |
第二节 幼儿园层面:区域推进的实施现状 |
一、整体发展现状 |
(一)指南学习是弱点,观察分析最头疼 |
(二)园所发展不均衡,教师能力有差异 |
二、具体实施现状 |
(一)活动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时间弹性不足 |
(二)家园沟通:教师更加积极,家长稍显被动 |
(三)关注生活的价值:思想已有解放,行动仍有束缚 |
(四)审议与改造方案:重要性已认可,有效性待加强 |
(五)观察解读儿童:观察意识已建立,实践行动有困难 |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分析:A区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制约因素 |
第一节 行政教研层面:自组织的整体局限 |
一、协同理念尚未深入 |
二、非线性作用未重视 |
三、对“序参量”扶持不足 |
四、“负熵”引入不够多元 |
五、组织结构不够活化 |
第二节 幼儿园层面:子系统的局部制约 |
一、园所差异阻碍涨落之势 |
二、关键人物尚未意识觉醒 |
三、教师主体性未充分激发 |
小结 |
第四章 对策建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建议 |
第一节 行政教研层面的建议 |
一、坚持开放协同原则,持续不断引入“负熵” |
二、正确认识非线性作用,兼顾规律性与反思性 |
三、加强对“序参量”的扶持,借势涨落促进发展 |
四、构建多样化学习型组织,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 |
五、积极培植文化力量,塑造组织变革的共同愿景 |
第二节 幼儿园层面的建议 |
一、增强合作竞争意识,远离园所发展平衡态 |
二、确立园长负责制,发挥敏感变量的引领作用 |
三、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成人学习的特性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发挥副园长作用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现状及管理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D]. 刘隽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2]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支持质量现状及提升研究[D]. 刘海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3]食之育 润无声 ——J食育工作室的叙事研究[D]. 宋梁逸. 河北大学, 2021(02)
- [4]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性研究 ——以F老师为个案[D]. 孙彤. 渤海大学, 2021
- [5]BSL家园共育管理问题研究[D]. 张晶.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6]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D]. 龙金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园本之路:一位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研究[D]. 唐叶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D]. 任璐璐. 河北大学, 2020(08)
- [9]幼儿园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个案研究 ——以锦州市A名师工作室为个案[D]. 王雅婷. 渤海大学, 2020(05)
- [1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A区为例[D]. 张慧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