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药降价空间大

“招”药降价空间大

一、“招”出药品降价大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韩仲姜,徐前[1](2020)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在我国医疗改革进程中,药品集中采购是解决药价虚高的重要方式。经过不断的探索,药品招标采购迎来全国范围的集中带量采购时代。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时事发展的研究方法,总结新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给包括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疗机构、患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的影响,同时探索各方更好应对负面效应的措施,期望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王玲玲[2](2020)在《新医改环境下外资药企N公司组织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总量及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带来的是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市场在此态势下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已经成为有所外资跨国药企的必争之地。不断变化的市场在新医疗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的浪潮下愈演愈烈,要求企业必须及时进行组织变革,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外资制药企业(简称外资药企)N公司“当前的组织是否满足新医改环境和战略目标要求”、“哪些方面需要改变”、“应该如何调整和实施从而实现组织变革”三个问题。首先,论文从相关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出发,利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对N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公司战略目标的要求,以组织相关理论为依据,参考内部调研数据,梳理出优势及瓶颈,总结出N公司当前的组织在结构、授权及文化三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进而论证了N公司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明确了变革的方向。随后,结合组织设计的方法整理出针对N公司组织变革的相应方案,提供了满足环境要求及战略发展的组织结构、组织授权和组织文化应有的调整与改变建议——通过增加新医改环境下组织缺失的职能、调整组织结构(扁平及网状)和授权模式(集权转分权)形成迅捷灵活型组织,凝练“主人翁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提高领导力,实现“内外兼修”,让N公司的组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实现更好地发展。最后,笔者对实施步骤及过程管理给出了建议,通过组建专业的变革实施项目小组,提前对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进行预案设计,以科特变革八步骤模型为蓝本,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科学进行渐进式变革,以期最大化满足变革初心。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力求通过对外资制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综合管理进行系统化的解构,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为企业未来的组织变革和同行其他企业开展组织变革提供参考。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借鉴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变革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组织、组织变革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分析工具,从国家新医改视角帮助企业将变革方案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建立出一套组织变革理论综合运用的实践模式,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程浩[3](2020)在《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疾病的模式转变,加之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日益完善,医疗技术水准的迅速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为医疗卫生相关企业造就了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医疗保健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产业化也随之成型,日益清晰,不少企业也开始进入医用耗材产业,以期能够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随之在医用耗材企业的生产、运营、营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医用耗材定价就是其中毫无疑问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作为高值医用耗材企业的TY医疗公司,如果能够对医用耗材进行合理定价,无疑是其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一步。本文首先对医用耗材的含义、分类、市场概要和相关方状况展开阐述,进而对医用耗材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特点进行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之上,着重比对研究医用耗材定价模型,通过医用耗材成本和医用耗材价值评估确定医用耗材价格的上下限,从而对医用耗材价格进行合理设计。最后,根据这一模型,本文提出了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并以其医用耗材定价为例来对医用耗材定价做出一一说明分析。本文将经济价值估算理论应用到医用耗材定价中来,为确定医用耗材定价的上限提供了支持,为TY医疗公司深入研究医用耗材定价提供参考,对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的设计、实施和调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医用耗材领域,医用耗材定价问题一定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赢得市场竞争,仍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探讨之处。

刘毅[4](2018)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药品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药价虚高是我国药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产生与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的定价策略密切相关。药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经由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最终被患者消费。公立医院作为药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主体,不仅是上游药品采购环节的主要买方,同时是下游药品销售环节的主要卖方。而作为一类特殊商品,药品定价不仅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影响,还受到价格政策的约束。为了合理引导药品定价、有效缓解患者用药负担,政府于2009年正式拉开新医改帷幕,并且将药品价格政策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针对药品供应链上游的采购环节,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替代药品分散采购政策;针对药品供应链下游的销售环节,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替代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开展以来,虽然在整体上患者用药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部分地方药价不降反增,药价虚高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政策实施效果表现不稳定。本文开创性地从药品供应链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并对比均衡结果,论证了不同药品价格政策对供应链中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定价策略的作用机理;总结了现行药品价格政策对于解决价格问题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针对药品供应链各环节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药品价格政策建议。得到创新结论如下。(1)关于采购环节中的医药企业定价策略。在药品分散采购政策下,公立医院的强势地位和对高药价的逐利性,使得医药企业采取抬高药价并增加促销的定价策略;在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下,医药企业将定价策略从高定价大促销转向降低药品价格,药品采购价格虚高“水分”被挤出。然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强制剥夺了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的议价权利并同时损害了双方利益,从而引发医药企业规避招标,致使政策难以长期稳定发挥效用。(2)关于销售环节中的公立医院定价策略。在药品加成政策下,低价药品的加价空间被限制,公立医院采取销售高价药品并高加价的定价策略;在药品零差率政策下,医院的药品加价策略被强行限制,同时,合理制定并配合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能够保证公立医院销售低价药品,并且在不损害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挤出药品销售价格虚高“水分”。但是,药品零差率政策只剔除了药品销售加成利润,如果药品采购回扣仍然存在,零差率政策表现不稳定,甚至将恶化现状。(3)关于供应链全过程中的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定价策略。考虑到单一政策的不足,集中采购和零差率政策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同步实施是消除药品高定价策略的有效途径,而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是实现该有效途径的关键。

夏聪[5](2018)在《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费用不断上升、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突出、老百姓“看病贵”的呼声高涨不落、低价药在市场上频频消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包括我国药品定价机制不合理、药品流通体制不完善、药品监管制度不健全等,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目前仍局限于成本导向的定价机制。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合理的药品价格应能够合理地反映药品价值,但我国的成本导向定价机制经常会导致药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实际上,药费增长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会通过价值定价机制实现药费控制,且实践证明效果可嘉。我国也早有学者提出价值定价机制,但直到目前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践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积极借鉴国外基于价值定价的先进经验,改革我国目前的药品定价机制,使药品的价格与价值保持一致趋势,是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可靠、客观、有效的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场调查和模拟实测的方式对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检验及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药品价值的分级定价、调价机制设想和初步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探索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机制提供参考。通过指标体系对药品价值进行量化能够综合反映不同药品之间的价值差异,有利于患者自主选择“优质”药品;同时,基于价值对药品进行分级定价、调价,即价值愈高的药品其价格愈高,这有利于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品,同时能够提高其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将药品价格向药品价值的方向回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品价格,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促进医药卫生产业和谐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在构建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阶段,以“药品价值”、“药品临床疗效”、“药品安全性”、“药品经济性”、“价值评价”等为主题词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同时以“drug value”、“drug effect”、“drug safety”、“value evaluation”等为主题词在 ScienceDirect、Pubmed、Scopus、Google 等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检索结果与检索主题的相关度,以及检索结果的发表年限对其进行筛选,优先选择相关度高、发表年限近的文献进行下载和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已有文献中与药品价值、药品临床疗效、药品安全性等相关的评价指标,按照有效性、科学性、重要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将敏感性、适用性较好的指标纳入本次指标体系构建的条目池。在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阶段,以“环孢素”、“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乙肝抗病毒药物”、“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成本-效果分析”等为检索词,在万方、维普、CNKI等数据库广泛检索有关文献,同时,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官方网站,了解与本研究中的7种药品有关的疗效、安全性、成本、有效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本效果比值等具体情况。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Delphi法)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专家关于某个主题意见的结构式小组通讯方法,专家之间“背靠背”地匿名发表对指标的评分和意见,由研究人员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并对指标予以修改后进行下一轮咨询,直到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消除部分专家的权威性对其他专家的干扰。本研究共进行了1轮预咨询和2轮正式咨询,每轮咨询结束后均会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专家意见和对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实现对指标的筛选。3现场调查法本研究选取了 3类共7种药品为研究对象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选取了 52位医生和药师为调查对象,以自行设计的“部分上市后药品价值的专家评价表”为调查工具对其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医生和药师对本研究选取的7种药品的不可替代性、有效率、耐药性、不良反应、价格等价值评价指标的评分情况,为本研究的信效度检验和实证分析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研究内容1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文献调研法预选评价上市后药品价值的指标池,并通过三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筛选及重要性评分,计算咨询结果的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意见一致性系数,结合专家权威系数和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2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及实证分析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我国疾病死亡率的数据,选取3类共7种药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52位专家对以上药品各指标的评价,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和实证分析。3提出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调价机制设想根据药品价值得分对其进行分级,并提出相应的定价、调价设想,为实现我国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调价机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构建了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构建的条目池进行筛选,共进行了1轮预咨询和2轮正式咨询,最终确定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及权重如下:一级指标:创新性(0.2423)、有效性(0.3169)、安全性(0.2577)和经济性(0.1831)。二级指标:“不可替代性(0.0544)”、“与疗效相关的认证(0.0481)”、“与疗效相关的专利(0.0481)”、“药品研发技术水平(0.0465)”、“药品注册分类(0.0452)”,上述5个指标属于“创新性”;“有效率(0.0695)”、“治疗地位(0.0570)”、“对因治疗(0.0528)”、“耐药性(0.0479)”、“药理效应(0.0460)”和“达效时长(0.0437)”,上述6个指标属于“有效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0.0623)”、“不良反应发生率(0.0528)”、“不良反应严重程度(0.0515)”、“不良反应可逆转性(0.0484)”、“急性毒性(0.0427)”,上述5个指标属于“安全性”;“成本效果比(0.0589)”、“医保目录报销情况(0.0419)”、“同类药品价格(0.0410)”和“日均治疗费用(0.0413)”,上述4个指标属于“经济性”。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8235和0.9286;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777、0.741和0.749;专家的意见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322(P<0.001)、0.263(P<0.001)和 0.476(P<0.001)。2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1)信度分析本研究通过计算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问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全部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3>0.7,信度较好。(2)探索性因子分析适当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KMO统计量为0.717,Bart1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为714.064(P<0.001),表明本数据满足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本前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特征值大于1提取因子,共提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9.363%,与指标体系的理论构想相一致。因子经最大方差旋转,仅列出绝对值大于0.4的因子负荷,其中因子1包含指标体系中的创新性维度、有效性维度中的B2和B5条目以及安全性维度中的C2条目,方差贡献率为21.166%;因子2包含有效性维度中的B1、B4和B6条目以及安全性条目中的C3和C4条目,方差贡献率为14.868%;因子3为经济性维度,方差贡献率为14.550%;因子4为安全性维度,方差贡献率为8.779%。(3)验证性因子分析首先分别探索一阶模型和二阶模型的初始拟合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一阶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分别为:CMIN/DF=2.335,IFI=0.767,TLI=0.710,CFI=0.759,RMSEA=0.113。二阶模型的拟合情况为:CMIN/DF=2.358,IFI=0.759,TLI=0.705,CFI=0.750,RMSEA=0.114。可以看出,虽然二者的拟合效果均不理想,但一阶好于二阶,即一阶模型更适合该指标体系。观察本研究指标体系的一阶原始路径图可以发现,C5、B6和C1对应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14、0.24和0.27,均小于0.3,但C1为安全性维度中权重最高的指标,因此考虑将C5和B6依次删除,C1暂时保留。删除C5后,模型的拟合情况为:CMIN/DF=2.420,I I=0.781,TLI=0.722,CFI=0.773,RMSEA=0.117;删除 B6 后,模型的拟合情况为:CMIN/DF=2.037,IFI=0.849,TLI=0.805,CFI=0.844,RMSEA=0.100。可以看出,模型的简效拟合效果及相对拟合效果已达到可接受范围,但绝对拟合情况仍不理想,RMSEA仍较大。因此,根据修正指数(M.I.)对模型进行修正。根据修正指数表,在修正指数较大的误差项对子之间建立联系以改善拟合效果,共进行了 5 次修正:“e2(?)e6”、“e2(?)e12”、“e2(?)e4”、“e2(?)e3”、“e1(?)e6”,修正后模型的拟合效果为:CMIN/DF=1.574,IFI=0.922,TLI=0.892,CFI=0.919,RMSEA=0.074,拟合情况较优,此时C1对应的因子载荷值为0.34>0.3,整体来看指标体系的效度较好。3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专家评分的指标体系计算药品价值得分与客观数据的指标体系计算药品价值得分的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在3类药品的价值判断方向上保持一致,均为他克莫司>环孢素、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同时,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专家对药品各指标的判断相对客观、准确、可靠。专家评分的指标体系计算药品价值得分与专家对药品的整体价值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在3类药品的价值判断方向上保持一致,同样为他克莫司>环孢素、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且全部专家的评分结果一致率为73.91%>70%,一致率较高,说明该指标体系能够正确地测评出同类药品中不同药品的价值高低,即应用于实践的有效性较好。4提出基于药品价值的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定价、调价策略的初步设想本研究初步提出根据药品的价值量化得分将药品分为A、B、C、D四级,对于上市后药品而言,以价值量化得分<30分为D级,以得分在30~50分为C级,以得分在50~70分为B级,以得分≥70分为A级;对于新药而言,以价值量化得分<30分为D级,以得分在30~60分为C级,以得分在60~85分为B级,以得分≥85分为A级。本着药品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提出上市后药品的调价设想为D级药品价格下调20%或以上,C级药品价格下调10%~20%,B级药品维持现有价格,A级药品价格上浮10%或以上;同时,新药的定价策略设想为D级药品价格在按成本加成的基础上降价20%或以上,C级药品价格在按成本加成的基础上降价10%~20%,B级药品按成本加成定价,A级药品价格在按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加价10%或以上,上述定价设想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考究。研究结论本研究立足我国药品市场的定价现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择的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一致性系数均较好,表明指标体系的科学可靠。同时,信效度分析及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能够准确、可靠地对药品价值进行测评。因此,本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可为我国探索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调价提供参考。但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研究实证分析的样本量仍相对较小,且未对提出的定价、调价设想进行进一步验证,因此接下来应扩大实证分析的样本量,对指标体系及定价、调价设想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冯波[6](2017)在《BE制药公司在华营销模式转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关注、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变化等因素使中国的医药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GSK事件发生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对营销行为的管理的严格程度也不断提升。一边是医药市场的红利商机,一边是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跨国制药企业的营销模式亟待完善。本文以BE制药公司作为研究对象,BE制药公司的业务主要是自主研发的原研产品的推广,公司在市场大环境和企业内部合规更严格的内外部要求下,2015年开始了在华营销模式的转型。本文首先分析了BE制药公司营销过程所面临现状,指出了其目前营销模式中存在与新政策不匹配的问题;然后就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锁定了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最后介绍了公司在营销模式转型过程中内部机制的变化情况并对转型前后相关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营销模式转型所可能出现短期风险性和远期的利益。本文基于生态圈概念对医药销售的价值链体系进行的细分及从利益相关者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的方法,为该类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同时,在公司转型过程中,内部机制的具体调整措施及其取得结果的分析,也可以为该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借鉴。

马特[7](2015)在《基于Hedonic价格模型的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价格过高导致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由政府直接管理大量药品价格,以及依据平均生产成本和市场平均价格定价的机制,在降低虚高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负担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体制改革和治理不正当竞争、鼓励创新等方面仍有不足,应尽快进行改革。本文在对药品、药品市场、价格政策体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发现政策设计与市场规律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在国家和部分省级价格、医保部门支持下,对20多万条实际中标价格、真实生产成本和国际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当前药品价格水平、政策执行情况,更加准确地抓住突出矛盾。运用Hedonic价格模型对药品价格特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揭示单个、多个特征参数对药品价格和价格趋势的影响,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对国际药品价格管理主流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优化我国药品价格政策体系的路径和具体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改变国内普遍采用的平均价格分析方法,首次提出按照价格分布区间和质量层次进行分类研究,根据不同价位药品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市场营销特点,制定差别化政策。二是国内尚未发现Hedonic模型在药品价格研究方面的应用。本文运用该模型,对药品价格特征参数及其作用机理、效果,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等进行量化研究。此外,本文从药品生产成本、流通差率、剂型、包装、销售策略等多个角度、全程评估价格政策和招标政策实施效果,而非常用的简单价格比较。对全部政府定价的专利、原研制药品国际、国内价格以及上市时间、同品种剂型价差等的研究,拓展了国内研究此类问题的范围和领域。在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方面,本文提出放开对大部分药品价格管制,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医药卫生、药品招标、医疗保险部门联动,建立买方、付费方、监督方相互制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提出的完善定价规则,修改定价程序、规范成本结构,压缩流通环节、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具体操作办法在现行政策规定下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对遏制药品价格过快上涨,减轻群众负担,促进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应该指出,本文的研究、分析多立足于完全竞争市场,建立模式时,对消费者心理、经济承受能力等隐性因素考虑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常以[8](2013)在《医疗机构补偿与药品价格联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药品费用过快增长让各国医疗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挤占了大量政府财政预算,也让各国财政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让普通患者感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发严重。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令广大专家和学者头痛不已。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现状,发现当前医疗机构由于财政补偿不足,被迫通过药品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弥补政策性经营亏损。在中国历次医疗卫生改革中,由于缺乏公平、有效的医疗补偿制度和严格、合理的药品定价制度,致使药品费用始终处于加速上涨态势,这同时也让中国卫生经费持续走高。随着我国“新医改”逐步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面临着在有限医疗费用制约下,如何实现全民统一医疗保险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后实现城乡居民医疗统一的世纪难题。我们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医疗机构补偿和药品价格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认识到将补偿与药品价格联动考虑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实现我国“新医改”承诺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重点人员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中国医疗机构补偿体系和药品定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数理逻辑推导法和数学模型建模分析法,揭示出中国医疗机构扭曲的补偿现状,运用信号模型分析法和竞争者博弈分析法,得出解决中国药品价格屡降不降的本质原因;提出将药品定价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联动考虑的新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药品定价机制的模型和措施。文中,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发现了医疗机构因财政补偿不足,被迫以药品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弥补亏空的严峻现实。其次,从微观角度,对我国现行的三种药品定价政策逐一做了数学推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三种药品定价的政策建议;运用竞争者博弈理论对医疗机构补偿和药品价值链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通过对药品价值链重要环节有关人员深度访谈和药品价值链过程实证分析,剖析了我国药品价值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本文提出医疗机构补偿和药品价格联动机制的设想,并通过有关地区的试点经验和卫生经费数据,检验并论证了联动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实际运用的可行性。

王喜凤[9](2012)在《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探析》文中提出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要确保基本药物价格合理和质量安全,促进基本药物使用,必须统筹考虑生产、定价、招标、流通、配送、使用、报销等各个环节的问题。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价格管理机制,促进形成政府和个人可负担,病人能随时足量获取,企业愿意生产,医院和医生愿意使用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秩序。本文对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梳理,对比政策目标来看其实施效果及其改进方向,并对建立科学完善的基本药物价格管理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岳宁[10](2010)在《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存在。对药品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降低医疗总费用;可以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将有限的卫生资源用于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优质药品;可以降低个人、政府、企业支付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同时,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药品价格只是影响药品费用的一个方面,仅通过单纯降低药品价格来控制费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本研究结合药品市场的固有结构及特点,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国内药品费用现状,并探讨了近些年药品费用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结果发现,目前药品费用调控效果多以价格变化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伴随着药品价格降低的趋势,药品市场相继暴露出廉价药品短缺、同一药品价差过大、费用仍然持续上升等问题。因此进行药品费用的相关分析,找到影响我国药品费用的关键性因素并挖掘其根源,探索控制药品费用的突破口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本研究采用天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通过三因素和六因素指数分析法对药品费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药品总费用三因素分析显示,2003-2007年间药品费用增长了9%,其主导因素为混合效应增长了48%,数量效应增长了10%,而药品价格下降了33%;分别观察注射剂与口服制剂费用中影响因素的变化程度,结果显示两种试剂的价格均显着降低,而混合效应贡献率显着上升,其中口服制剂的混合效应五年间增长达到了71%,是注射剂的一倍,但变化趋势不同的是,在注射剂用量增长22%的同时口服制剂用量下滑;另外,与以往定性研究所推断不一致的是,六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用名替代同样推动了药品费用的小幅增长。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医药补医”的存在使得价高的药品即可获得较高的绝对利润;并且一些价高的国产药品回扣也较高,导致医生更倾向处方高价药品,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推动和作用下,更加突出了药品过度使用和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等问题,进而导致用药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以供方为主,供需兼顾的药品费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并着重强调了药品费用控制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以预付制为主的医药费用管理良性激励及约束机制,在实现对医疗供方进行良性长效激励的同时,达到了合理降低药品费用支出以控制药品费用的目的。

二、“招”出药品降价大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招”出药品降价大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1)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1.1 药品带量集中采购的含义
    1.2 发展历程
    1.3 采购模式特征
    1.4 取得成果
2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给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的影响
    2.1 药品生产企业
    2.2 药品流通企业
    2.3 医疗机构
    2.4 患者
3 如何应对药品带量采购带量的负面影响
    3.1 保证药品质量,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品结构
    3.2 扩大企业规模,完善配送体系,慎重引进新品,探索药品经营新模式
    3.3 落实医保预付、医疗机构结余自用政策,扩大招标品种范围,增强药事服务
4 结语

(2)新医改环境下外资药企N公司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本文特色与研究意义
        1.2.1 本文特色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论文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市场营销与战略理论
        2.1.2 组织理论
        2.1.3 组织变革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医疗改革与战略转型
        2.2.2 组织变革
        2.2.3 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变革
        2.2.4 文献述评
3 新医改环境下N公司组织分析
    3.1 新医改企业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
        3.1.2 企业微观环境
    3.2 N公司基本概况
    3.3 N公司战略与组织目标
    3.4 N公司组织现状与问题分析
        3.4.1 组织结构
        3.4.2 组织授权
        3.4.3 组织文化
    3.5 N公司组织优势与发展瓶颈
        3.5.1 组织优势
        3.5.2 发展瓶颈
4 新医改环境下N公司组织变革方案设计
    4.1 N公司组织变革动因
        4.1.1 N公司组织变革的外因
        4.1.2 N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因
    4.2 N公司组织变革目标、原则与思路
        4.2.1 N公司组织变革的目标
        4.2.2 N公司组织变革的原则
        4.2.3 N公司组织变革的思路
    4.3 N公司组织变革方案
        4.3.1 组织结构
        4.3.2 组织授权
        4.3.3 组织文化
5 新医改环境下N公司组织变革方案实施与管理
    5.1 N公司组织变革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应对策略
        5.1.1 N公司组织变革可能遇到的阻力
        5.1.2 N公司针对组织变革阻力的相应对策
    5.2 N公司组织变革的实施
        5.2.1 组织变革项目组的设立
        5.2.2 组织变革计划的实施步骤
        5.2.3 组织变革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医用耗材及其定价相关理论分析
    2.1 医用耗材的含义、分类、相关方和市场分析
        2.1.1 医用耗材的含义
        2.1.2 医用耗材的分类
        2.1.3 医用耗材的相关方分析
        2.1.4 医用耗材市场分析
    2.2 医用耗材定价及相关理论
        2.2.1 医用耗材价格
        2.2.2 医用耗材定价原则
        2.2.3 医用耗材定价影响因素
        2.2.4 医疗耗材定价策略分析
    2.3 高值医用耗材定价原则和定价特点
        2.3.1 高值医用耗材定价原则
        2.3.2 高值医用耗材定价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用耗材价格区间及价值评估
    3.1 医用耗材价格区间分析
    3.2 医用耗材成本分析
        3.2.1 产品研发成本
        3.2.2 渠道维护成本
        3.2.3 企业运营成本
    3.3 医用耗材价值评估
        3.3.1 价值创造
        3.3.2 价格结构
        3.3.3 医用耗材价格和价值沟通
        3.3.4 定价政策
        3.3.5 价格水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Y公司医用耗材定价分析
    4.1 TY公司医用耗材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医用耗材定价机制和流程问题
        4.1.2 医用耗材定价策略问题
    4.2 TY公司医用耗材定价改进建议
        4.2.1 规范医用耗材定价流程
        4.2.2 采用医用耗材定价模型合理定价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创新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医改背景下我国药品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严峻
        1.1.2 新医改药品价格政策改革
        1.1.3 新政策对药品价格影响效果不稳定
        1.1.4 定价策略研究是改进价格政策的有效途径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2.1 药品供应链
        1.2.2 药品价格政策
        1.2.3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药品供应链定价策略相关研究
        2.1.1 供应链定价策略相关研究
        2.1.2 药品定价策略相关研究
    2.2 药品价格政策相关研究
        2.2.1 药品采购价格政策相关研究
        2.2.2 药品销售价格政策相关研究
    2.3 研究现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药品采购环节企业定价策略研究
    3.1 博弈模型构建
        3.1.1 药品分散采购政策
        3.1.2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3.2 均衡分析
        3.2.1 药品分散采购政策下的均衡
        3.2.2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下的均衡
        3.2.3 均衡的比较
    3.3 考虑规避招标的情形
        3.3.1 博弈模型构建
        3.3.2 均衡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药品销售环节医院定价策略研究
    4.1 博弈模型构建
        4.1.1 药品加成政策
        4.1.2 药品零差率政策
    4.2 均衡分析
        4.2.1 药品加成政策下的均衡
        4.2.2 药品零差率政策下的均衡
        4.2.3 均衡的比较
    4.3 考虑药品回扣的情形
        4.3.1 博弈模型构建
        4.3.2 均衡分析
    4.4 考虑药店销售渠道的情形
        4.4.1 博弈模型构建
        4.4.2 均衡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药品供应链全过程主体定价策略研究
    5.1 博弈模型构建
    5.2 均衡分析
        5.2.1 分散采购+药品加成
        5.2.2 分散采购+零差率
        5.2.3 集中采购+药品加成
        5.2.4 集中采购+零差率
    5.3 均衡比较
        5.3.1 医院市场竞争充分的情形
        5.3.2 医院市场竞争匮乏的情形
    5.4 本章小结
6 针对药品价格的政策创新建议
    6.1 药品采购价格政策方面
        6.1.1 设立药品采购奖惩办法
        6.1.2 完善药品采购评标规则
        6.1.3 严格把关企业药品注册
        6.1.4 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监管
    6.2 药品销售价格政策方面
        6.2.1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6.2.2 探索多种医疗付费机制
        6.2.3 严厉打击医药商业贿赂
        6.2.4 完善医疗机构绩效评价
    6.3 医药市场环境方面
        6.3.1 鼓励扶持民营医院发展
        6.3.2 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6.3.3 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
        6.3.4 实施药品价格分类管理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方法研究
        2.2 国内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方法研究
    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药品价值的概念不统一
        3.2 缺乏统一公认的药品价值评价体系
        3.3 对药品价值的定量化研究未深入定价机制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意义
    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5.1 主要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研法
        2.2 Delphi专家咨询法
    3 结果
        3.1 专家积极系数
        3.2 专家权威系数
        3.3 专家的意见一致性系数
        3.4 指标的筛选与重要性评分
        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立
    4 分析与讨论
        4.1 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分析
        4.2 一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分析
        4.3 二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分析
第三章 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与实证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对象
        1.3 调查工具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2.2 信效度分析
        2.3 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分析
        3.2 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3.3 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章 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调价机制探索
    1 基于药品价值的调价机制探索—上市后药品
    2 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机制探索—新药
第五章 总结
    1 主要结论
        1.1 通过文献分析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价值定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1.2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
        1.3 上市后药品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较好且有效
        1.4 提出了基于药品价值的定价、调价机制设想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1 研究不足
        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6)BE制药公司在华营销模式转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2.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2.1.2 顾客需求分析(4Cs理论)
        2.1.3 行业内竞争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1.4 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下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法)
    2.2 价值链模型和商业生态圈理论
        2.2.1 价值链模型
        2.2.2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2.3 医药行业利益相关者介绍及需求的研究
    2.4 跨国制药企业在华营销战略和模式的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BE制药公司处方药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BE制药公司的发展史
        3.1.1 BE制药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
        3.1.2 BE制药公司国内业务的发展史
    3.2 BE制药公司的企业文化、战略和核心竞争力
        3.2.1 企业文化
        3.2.2 企业战略
        3.2.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BE制药公司中国区的架构
    3.4 业务范围
    3.5 BE制药公司的营销模式
    3.6 BE公司目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BE制药公司处方药营销环境的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客户需求分析(4Cs理论)
        4.2.2 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2.3 医药商业生态圈中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4.3 BE制药公司内外部竞争环境下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
第5章 BE制药公司营销模式转型的建议
    5.1 BE制药公司营销模式的转型的目标、指导思想和任务
        5.1.1 转型的目标
        5.1.2 转型的指导思想
        5.1.3 转型的任务
    5.2 BE制药公司营销模式转型的调整思路
    5.3 BE制药公司营销模式调整的建议
        5.3.1 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角度出发的变革
        5.3.2 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角度出发的变革
    5.4 设定新营销模式执行后绩效结果的评估标准
        5.4.1 销售业绩的变化
        5.4.2 公司招投标和价格体系维护的变化
        5.4.3 医生的产品知晓度的变化
        5.4.4 人员流动率的变化
        5.4.5 员工专业知识掌握度的变化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研究不足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患者及家属调研
附录2 医生的需求调研问卷
附录3 员工需求的调研
卷内备考表

(7)基于Hedonic价格模型的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我国药品市场理论分析和价格机制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药品市场的复杂性
    2.3 药品市场分类
    2.4 药品的流通
    2.5 药品市场的理论分析
    2.6 我国的药品价格机制
第三章 我国药品价格管制政策研究
    3.1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体系的形成
    3.2 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和执行情况
    3.3 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政策评析
第四章 我国药品价格评价和比较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药品价格水平分布
    4.3 药品生产环节成本、费用研究
    4.4 流通环节费用研究
    4.5 政府定价执行情况研究
    4.6 专利、原研、仿制品价格比较分析
第五章 基于Hedonic模型的药品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5.1 Hedonic模型的理论基础
    5.2 Hedonic模型应用于药品价格研究的现实基础
    5.3 药品价格模型的建立
    5.4 我国总体药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5.5 我国不同地区典型政策、市场环境下的药品特征价格研究
第六章 药品价格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和国内应用探讨
    6.1 各国典型的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和方法
    6.2 当今世界主要的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及其比较
    6.3 国外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第七章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管理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7.1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7.2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7.3 改进价格管理方法
    7.4 调整药品价格结构
    7.5 理顺药品比价关系
    7.6 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配套制度改革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探索性研究成果
    8.2 本研究的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世界各国药品定价政策比较
    附录2各国药品定价机构与过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医疗机构补偿与药品价格联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文献研究综述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 创新点
第二章 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2.1 医疗保障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障制度
        2.1.2 医疗保障制度历史回顾
    2.2 医疗保障制度理论研究
        2.2.1 国家干预主义经济理论
        2.2.2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2.2.3 医疗保障制度及主要模式
    2.3 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研究
        2.3.1 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定义
        2.3.2 国际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比较
        2.3.3 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定量分析
        2.3.4 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实证分析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品定价机制研究
    3.1 药品与药品定价机制概述
        3.1.1 药品概述
        3.1.2 药品定价机制概述
    3.2 药品定价机制研究
        3.2.1 药品统一定价管制政策分析及建议
        3.2.2 药品单独定价管制政策分析及建议
        3.2.3 药品差比定价政策分析及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机构补偿与药品价值链经济学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及产生逻辑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问题产生的逻辑
    4.2 药品价值链概述
        4.2.1 药品生产环节
        4.2.2 药品采购环节
        4.2.3 药品使用环节
    4.3 医疗机构补偿概况
        4.3.1 全额收支分离返还补偿
        4.3.2 医保预付补偿
        4.3.3 商业分成间接补偿
        4.3.4 自主收支直接补偿
        4.3.5 财政补偿
    4.4 药品价值链问题成因和经济学分析
        4.4.1 药品价值链问题成因
        4.4.2 药品价值链问题经济学分析
        4.4.3 医疗补偿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4.4.4 药品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4.4.5 药品集中采购的经济学分析
        4.4.6 药品价值链实证分析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机构补偿和药品价格联动机制
    5.1 联动机制问题的提出
        5.1.1 联动机制提出的背景
        5.1.2 联动机制思考的逻辑
    5.2 联动机制必要性的实证分析
    5.3 联动机制可行性的实证分析与具体措施
        5.3.1 我国医疗机构补偿的实证分析
        5.3.2 联动机制的具体措施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
致谢
附件
附表

(9)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基本药物制度框架
二、国内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及典型模式
    (一) 安徽模式
    (二) 广东基本药物制度推进情况
三、现有管理模式下基药价格分析
    (一) 基药品规过多, 但常用低价药不足
    (二) 成本审核力度不够
    (三) 质价相符的监管体系亟待建立
    (四) 未系统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五) 促进基本药物供应和使用的政策欠缺
    (六)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配套措施不足
四、完善广东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价格“三控”政策, 促进基本药物使用
    (二) 只招服务不招价格, 加强药物经济学评价
    (三) 对独家药品和传统老药实行差别定价策略基本药物的价格政策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
    (四) 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五) 建立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的相关政策

(10)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药品费用影响因素研究背景及理论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药品市场基本结构及特点
        1.1.2 我国药品费用现状
        1.1.3 药品费用主要调控措施及分析
        1.1.4 药品费用调控效果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述评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抗微生物类药品三因素指数分析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总费用的三因素分析
        2.3.1 数据描述
        2.3.2 主要结果
        2.3.3 结论与讨论
    2.4 不同制剂药品费用的三因素分析
        2.4.1 数据描述
        2.4.2 主要结果
        2.4.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抗微生物类药品六因素指数分析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用量效应
        3.1.2 治疗效应
        3.1.3 价格效应
    3.2 数据描述
    3.3 主要结果
    3.4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本研究主要发现及结论
    4.2 政策建议
    4.3 研究合理性讨论及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招”出药品降价大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 [1]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的影响分析[J]. 韩仲姜,徐前. 药学研究, 2020(12)
  • [2]新医改环境下外资药企N公司组织变革研究[D]. 王玲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问题研究[D]. 程浩.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4]新医改背景下我国药品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D]. 刘毅.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1)
  • [5]上市后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夏聪.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6]BE制药公司在华营销模式转型的研究[D]. 冯波. 华东理工大学, 2017(05)
  • [7]基于Hedonic价格模型的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马特. 天津大学, 2015(08)
  • [8]医疗机构补偿与药品价格联动机制研究[D]. 常以. 沈阳药科大学, 2013(11)
  • [9]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探析[J]. 王喜凤. 市场经济与价格, 2012(10)
  • [10]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岳宁. 天津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招”药降价空间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