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娜[1](2021)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课程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提出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学业水平质量标准。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因而,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关键。本篇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为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研究等。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进行研究,致力于研究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落实为主要目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学者们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分析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核心概念做出界定并对研究现状做出综述。基于以上认识,围绕论文主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初步了解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设计现状与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并进行归因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以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等理论为出发点,针对调查研究及对问题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尝试对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做出对策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开放性、导向性、情境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当在分析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确定了教学目标后进一步确定教学评价方案、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最后实施教学评价。基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一是以学定教,构建教学目标;二是主题教学,重构教学内容;三是聚焦目标,凸显核心素养;四是探究教学,突破史料实证;五是问题驱动,达成历史解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需要教学来实现,而教学设计是关于教学的规划,决定着课堂的走向。教学设计能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我国新课标能否贯彻落实的有效因素,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中关键的一环。
丁敬夫[2](2021)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在2019年提出。《意见》中明确指出在2022年之前,通过完善全面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为响应国家号召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阐述BOPPPS教学模式相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为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学阶段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研究数据,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发现BOPPPS教学模式在引进国内的过程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应用较为广泛,在中学教育阶段则缺少足够的研究数据。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阶段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分别对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教学实践后发现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实践的后测数据后发现BOPPPS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简化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过程,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充实了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学教育阶段的研究数据,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为教师进行科学性与创新性结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黄荣钦[3](2021)在《集约型中小学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合肥市某小学设计为例》文中认为城市从“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未来新型中小学发展同样从增“量”向提升“质”的过程转变,精致化的设计成为必然。以往的中小学由于过度的功能分区和理性的形式秩序破环校园的完整性,忽略儿童对空间的感知和需求,导致校园整体布局单板、单一化特色以及校园风格趋同的倾向;早期普遍的粗放式建设对土地的浪费不利于未来学校的发展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需要重新审视中小学校园空间,在内向需求的导向下,倾向更高效紧凑的集约化模式。因此,文章通过运用教育学、行为学、建筑计划学,同时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探索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的多元化设计方法与原则。在写作过程中,网络收集大量的优秀实践案例(附表A、B),梳理中小学院落式校园空间的现状,找寻以学生为本的集约化院落式校园发展的动因,进一步梳理院落与院落式校园的理论和校园案例作为研究基础,旨在探索现代化新型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的新思路。文章将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理念的构建与设计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组织、功能复合、院落布局、交通体系四点出发阐述,研究集约化理念推动下的校园空间的创新设计,为未来新型校园的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空间组织策略主要探讨空间规划、空间结构以及构成策略三个方面,合理的规划设计是集约化的必要条件,通过不同的气候、规模适应、土地利用强度以及空间组织下的空间形态来激发空间活力和设计方法。集约化功能复合策略是营造社区共享、增加交流互动、提高活动空间使用率的重要组织方法,探讨多义、同质功能空间复合的设计策略。集约化院落布局策略通过对四种院落布局形态,从空间秩序化、学生集聚性、隐匿性、个性化提出针对性的布局形态策略。集约化交通体系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校园交通的矛盾,寻找交通规划原则、组织策略以及车行和步行交通的设计策略。最后以实践项目来论述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的实践应用。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是界定于中小学范围内在功能空间的有效组织与复合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两个层次,但集约并不是节约,不能只局限于对土地高强度的利用、建筑层数的堆叠来增加容积率,而是需要用集约化内涵的发展模式,形成合理、紧凑、高效、有序的校园空间形态并最大限度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以营造亲近自然、尺度适宜的校园空间环境。通过探索在集约型校园植入院落空间,希望能够为未来校园建设提供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的设计思路。
潘阳[4](2021)在《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阶段学习成果的标准之一,是取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关键。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论文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对论文地开展至关重要,为后续论文撰写工作提供整体框架和写作思路。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还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6——2020年共五年以来的373篇学位论文选题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视角、选题类型、选题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了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的因素,最后从学位论文选题、培养单位、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其中选题视角方面,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选题类型方面,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的占比较高;选题内容方面,主要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主。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学位论文选题要结合时代,关注学科前沿;结合兴趣,把握研究方向;结合能力,考虑选题的可行性。同时培养单位可以开设论文选题指导课、优化现有论文写作课、加强实习管理、建立相关电子数据库、完善导师指导制度;学生个人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王玥[5](2021)在《“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地位的提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越来越被关注,符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层出不穷。目前,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脱节等问题。为此,构建“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设置企业需求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实一体的教学流程,从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加工制造技能人才,值得深入探索研究。《金属加工与实训》是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的研究背景、国内外教学模式现状,针对该课程存在具体问题构思解决方案。其次,查找教学模式含义,对“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深入加工制造企业和中职学校,针对企业需求、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构建“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模式思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并实施,得到学生成绩进步等实验效果,证实“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教学实验案例进行反思,得出教学实验结论,找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应用“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进行初步验证。本研究针对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对现有的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模式文献资料进行补充,为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肖一[6](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D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有很多中小学尝试开发3D打印校本课程,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3D打印课程标准,所以依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产生了开发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3D打印校本课程的想法。D小学有3D创客打印室,成立了教师创客教育团队。但D小学没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3D打印教材,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缺乏具体的3D打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评价标准,所以开发3D打印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包含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3D打印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阶段,对课程开发背景进行分析,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从螺旋式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开发课程资源,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和课程教学方法,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等。第四部分为3D打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第五部分为校本课程实践成效分析与反思改进,教学实践结束后,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作品集分析法等分析实践成效,然后总结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策略。第六部分为研究总结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创新,分析了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后续的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展望。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同类学校的3D打印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张婕[7](2020)在《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量》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核心素养第一次被提出,教育界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便层出不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被重新建构,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也在从“知识本位”的时代过渡到“核心素养”的时代。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要真正成为学生的素养需要在具体的学科中落实到的教学中,核心素养贯彻到学科中则是一种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选取数学学科研究数学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的落实。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将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总结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数学情感态度7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呈现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部分课程内容,因“综合与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且“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体现不同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将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探讨的过程中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度解析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并运用案例分析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4个维度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构建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戚桢[8](2020)在《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合式学习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将线下即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与线上即网络化在线教学进行交互融合而形成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充分迎合了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反映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上,体现为课标中强调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以此来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空间的综合性学习。为此,研究者将对混合式学习模式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混合式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涵义、类型以及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做了梳理和评述。同时进行了前期的调查工作,获得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真实反馈,明确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用的切入点、流程以及策略,形成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框架。基于此,以上海L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案例研究,将翻转课堂模式和增强型虚拟模式应用于与之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并对实施的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对于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师生都持有积极的态度。该模式在“综合性学习”中有较大的适用性,其中就地转换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增强型虚拟模式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存在切入点。其应用流程应考虑到不同类型模式的特点,结合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需求,使得各个步骤环环相扣。教师需从模式类型的选择、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实施以及评价四个方面来考虑不同类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在实施策略上,就地转换模式要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内教学,翻转课堂模式要注重课内和课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增强型虚拟模式要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网络学习。该模式在案例的实际运用中教学效果较好,一方面体现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框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切实解决了目前综合性学习中师生存在的问题。
王娟[9](2020)在《游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词汇能力是评价学生英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小学生的词汇学习目标要达到二级,不仅要求小学生能依据单词的音、义、形习得词汇,而且能用掌握的词汇表达相应的话题。可见,词汇学习是小学高年级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采取契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词汇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差强人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境:(1)词汇教学方法单一或不当导致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不高。(2)小学生脱离语境背诵和记忆词汇,缺少对词汇的意义理解。(3)随着小学高年级词汇量增加、词汇难度加大,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上升、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机不足。(4)缺少词汇感知能力的培养,学生词汇学习效果不佳。鉴于此,之前有研究探讨了游戏应用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但游戏种类单一、教学设计碎片化、教学内容模糊,并未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本研究拟基于词汇意义和形式设计综合游戏活动来探讨其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成效。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成都市****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根据自愿原则,选定(1)班为实验班和(2)班为对照班。在实验班采用游戏教学模式,在对照班采用传统词汇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研究,控制无关变量。首先,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学生前后测问卷调查结果来探讨游戏是否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以及激发其学习英语词汇的动机。其次,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学生前后测词汇测试结果来探讨游戏是否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整个实验从2019年10月8日到2020年1月15日,在此期间包括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结束后问卷结果显示:基于词汇意义和形式设计的综合游戏活动促进了小学生学习词汇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词汇教学满意度,培养了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实验结束后词汇测试结果显示:基于词汇意义和形式设计的综合游戏活动进行词汇教学后,虽然实验班学生的词形准确度进步不明显,但是词汇成绩以及词义准确度明显提高。基于实验结果与相关理论,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基于词汇意义和形式设计的综合游戏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并能激发其学习英语词汇的动机;(2)基于词汇意义和形式设计的综合游戏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根据小学生高年级的认知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设计的综合游戏活动系统地、逐步地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用和掌握词汇学习策略,培养有效的词汇学习习惯,促进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实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丰富了词汇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足,本综合游戏活动的设计还不够全面,对提高词形准确度也不够明显,实验对象也存在着局限性,这些问题有待于后期研究和学习提高。
郭小玉[10](2019)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思索与实践 ——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文中提出着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通过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地理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高中区域地理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且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本文首先在文献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案例教学基本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归纳,分析国内外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定义,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案例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地区的地理案例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来获取客观信息资料,了解本区域案例教学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区域实际,以《农业区位因素》这节内容为支撑,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大多数学生强烈的希望有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需求比较强烈,这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新课改的实施。然而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关注度还有待加强,许多教师对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优势以及如何正确开展案例教学认识不充分,这严重影响了本区域案例教学的发展。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可以通过呈现案例,获取感性认识;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分析案例,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实现知识迁移运用这样四个环节来实施。而本区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则可以从优化教师资源,完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来着手改善。最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改进方法。
二、“第三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三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1.问题的提出 |
2.选题的意义 |
(二)课题的界定 |
1.相关概念的界定 |
2.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 |
2.调查研究 |
3.案例研究 |
(五)创新之处 |
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 |
1.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2.基于教师对教学设计运用现状的调查 |
3.基于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设计调查 |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不少教师难以克服传统教案的弊端 |
2.教师对新课改的不适应 |
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
(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导向性原则 |
3.开放性原则 |
4.情境性原则 |
(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要素和实施步骤 |
1.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 |
2.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 |
(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 |
1.以学定教,构建教学目标 |
2.主题教学,重构教学内容 |
3.聚焦目标,凸显核心素养 |
4.探究教学,突破史料实证 |
5.问题引领,达成历史解释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2)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二、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一、BOPPPS理论 |
二、教学设计理论 |
(一)教学设计理论内容 |
(二)BOPPPS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
三、研究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学习动机理论 |
第三章 BOPPPS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
二、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教师访谈内容 |
(二)访谈结果及分析 |
四、总结 |
(一)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
(二)高中物理课堂现状 |
第四章 BOPPPS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与案例分析 |
一、实施策略 |
(一)B(Bridge-in)引入策略 |
(二)O(Objective)目标策略 |
(三)P(Pre-assessment)前测策略 |
(四)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策略 |
(五)P(Post-assessment)后测策略 |
(六)S(Summary)总结策略 |
二、案例分析 |
(一)“曲线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
(二)“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 |
三、教学实践的后测分析 |
(一)后测的主要内容 |
(二)后测的结果分析 |
(三)后测结果的总结 |
四、教学实践的问题分析 |
(一)环节时间 |
(二)环节合理 |
(三)环节监控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集约型中小学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合肥市某小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适应集约化建设的土地策略 |
1.1.2 适应中小学发展建设的需求 |
1.1.3 适应中小学校园模式的转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集约理念下院落式校园的概述 |
2.1 集约理念的基础研究 |
2.1.1 集约化理念的内涵 |
2.1.2 集约化发展的动因 |
2.1.3 集约化发展的意义 |
2.2 院落式校园空间 |
2.2.1 院落与院落式校园 |
2.2.2 院落空间的特征 |
2.3 集约理念与院落空间 |
2.3.1 集约与院落的联系 |
2.3.2 集约院落与传统院落的区别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约型院落空间构成及要素分析 |
3.1 院落空间构成与形态 |
3.1.1 院落空间的构成 |
3.1.2 校园空间形态 |
3.2 院落空间组合类型 |
3.2.1 线型院落组合 |
3.2.2 向心型院落组合 |
3.2.3 散点型院落组合 |
3.2.4 簇群型院落组合 |
3.3 集约型院落式校园设计要素 |
3.3.1 自然要素 |
3.3.2 建筑要素 |
3.3.3 设计范畴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策略 |
4.1 空间组织策略 |
4.1.1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规划布局 |
4.1.2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空间结构 |
4.1.3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构成策略 |
4.2 功能复合策略 |
4.2.1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功能复合原则 |
4.2.2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功能复合策略 |
4.3 院落布局策略 |
4.3.1 满足空间秩序化的线型院落组合 |
4.3.2 适应学生集聚的向心型院落组合 |
4.3.3 适宜学生隐匿的散点型院落组合 |
4.3.4 激发学生个性的骨架型院落组合 |
4.4 交通组织策略 |
4.4.1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交通组织形式 |
4.4.2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交通流线疏导 |
4.4.3 院落式校园集约化的停车布局复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集约型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以合肥市某小学为例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基地调研 |
5.1.3 设计理念 |
5.2 空间组织策略 |
5.2.1 规划布局策略 |
5.2.2 空间结构生成 |
5.3 功能分区策略 |
5.4 院落布局策略 |
5.4.1 多点布局策略 |
5.4.2 垂直机制策略 |
5.4.3 尺度适宜策略 |
5.5 交通合理高效的规划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问题与不足 |
6.3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研优秀案例信息汇总表 |
附录 B 调研优秀案例分析汇总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总体情况分析 |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
二、实习管理与学位论文 |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
一、中国学生的课程设置 |
二、外国留学生的课程设置 |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
第一节 学位论文选题视角分析 |
一、学位论文选题视角总体情况 |
二、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视角 |
三、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视角 |
第二节 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
一、学位论文选题类型概念及特点 |
二、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
第三节 学位论文选题内容分析 |
一、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分类 |
二、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内容总体情况 |
三、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因素分析 |
第一节 问卷整体情况介绍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问卷的设计与编写 |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论文选题基本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 |
二、影响论文选题的内部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
三、影响论文选题的外部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
四、汉硕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统计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提高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
第一节 关于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 |
一、结合时代,关注学科前沿 |
二、结合兴趣,把握研究方向 |
三、结合能力,考虑选题的可行性 |
第二节 关于培养单位的建议 |
一、开设论文选题指导课 |
二、优化现有论文写作课 |
三、加强实习管理 |
四、建立相关电子数据库 |
五、完善导师指导制度 |
第三节 关于学生个人的建议 |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
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
三、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影响因素调查 |
附录二 中国学生关于泰国的论文选题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
2.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
(三)研究方案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学模式 |
1.教学模式概念 |
2.教学模式内容 |
(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 |
1.课程性质及任务 |
2.课程教学内容 |
3.课程教学目标 |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概述 |
1.“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内涵 |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构成 |
3.“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优势 |
三、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及分析 |
(三)调查问卷设计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1.企业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四、“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整体思路 |
1.“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定位 |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
3.“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流程 |
(二)“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原则 |
1.能力本位原则 |
2.合作学习原则 |
3.情景化原则 |
4.学生中心原则 |
(四)“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方案 |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三维启发教学目标 |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流程 |
3.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六环施教学方法 |
4.以“多元评价”为标准的教学评价 |
五、“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案例设计与实施 |
(一)“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
1.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准备 |
2.教学对象的选择 |
3.教学内容的选取 |
(二)“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 |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以“钢的热处理”为例 |
2.冷加工基础——以“平面铣削加工”为例 |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
1.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2.教学模式实施满意度分析 |
3.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教学改革取得效果 |
2.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企业加工制造类中职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
附录2 加工制造类企业岗位工人调查问卷 |
附录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5 “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6)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3D打印 |
2.1.2 STEAM教育 |
2.1.3 校本课程 |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2.2.1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
2.2.2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2.3.2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2.3.3 深度学习 |
3 3D打印校本课程的开发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学校情境分析 |
3.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1.3 教师分析 |
3.1.4 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分析 |
3.2 3D打印校本课程目标确定 |
3.2.1 制定依据 |
3.2.2 课程目标 |
3.3 3D打印校本课程内容确定 |
3.3.1 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 |
3.3.2 课程内容设计的依据 |
3.3.3 课程内容的确定 |
3.4 课程资源 |
3.5 课程实施计划 |
3.6 课程教学方法 |
3.7 课程的评价设计 |
4 3D打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 |
4.1 实践背景 |
4.2 实践对象 |
4.3 实践环境 |
4.4 实践时间 |
4.5 课程教学案例——《镂空笔筒》 |
4.6 课程教学案例——《魔法城堡》 |
4.7 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 |
5 校本课程实践成效分析与反思改进 |
5.1 课程实践成效分析 |
5.1.1 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分析 |
5.1.2 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
5.2 课程教学反思与改进 |
5.2.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2.2 课程的改进策略 |
6 研究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创新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
1.1.2 数学教育领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关注 |
1.1.3 “综合与实践”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整合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
1.3.2 有关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
2.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
2.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结构 |
2.2.1 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 |
2.2.2 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构 |
2.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分析——以青岛版为例 |
3.1 课程标准的阐述 |
3.2 青岛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分析 |
3.2.1 青岛版教材简述 |
3.2.2 青岛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 |
3.2.3 青岛版第二学段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特征 |
3.3 青岛版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 |
3.3.1 “全家自驾游”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 |
3.3.2 “有趣的溶解现象”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 |
3.3.3 “立体的截面”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 |
3.3.4 “数学情感态度”核心素养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 |
第四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
4.1 教学目标的设计 |
4.1.1 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
4.1.2 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
4.1.3 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 |
4.2 教学内容的设计 |
4.2.1 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
4.2.2 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 |
4.2.3 教学内容设计的案例分析 |
4.3 教学过程的设计 |
4.3.1 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
4.3.2 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
4.3.3 教学过程设计的案例分析 |
4.4 教学评价的设计 |
4.4.1 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
4.4.2 教学评价设计的策略 |
4.4.3 教学评价设计的案例分析 |
第五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的反思 |
5.1 注重同一素养在不同部分内容中的特殊性 |
5.2 寻找数学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的方法 |
5.3 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
5.4 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
(8)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 |
1.1.2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
1.1.3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研究 |
1.3.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研究 |
1.3.3 混合式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
1.3.4 综合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混合式学习模式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研究 |
2.1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内涵、特点和类型 |
2.1.1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
2.1.2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类型 |
2.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和类型 |
2.2.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
2.2.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
2.2.3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
2.3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3章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概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2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2.2 混合式学习模式及其应用的认知状况分析 |
3.2.3 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的困惑分析 |
3.2.4 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的条件分析 |
3.2.5 教师与学生应用的意愿分析 |
第4章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框架 |
4.1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用的切入点 |
4.1.1 就地转换模式应用的切入点 |
4.1.2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切入点 |
4.1.3 增强型虚拟模式应用的切入点 |
4.2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用的流程 |
4.2.1 就地转换模式应用的流程 |
4.2.2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流程 |
4.2.3 增强型虚拟模式应用的流程 |
4.3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
4.3.1 混合式学习模式具体类型的选择策略 |
4.3.2 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策略 |
4.3.3 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过程的实施策略 |
4.3.4 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效果的评价策略 |
第5章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5.1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教学案例 |
5.1.1 案例描述 |
5.1.2 案例分析与评价 |
5.2 增强型虚拟模式应用的教学案例 |
5.2.1 案例描述 |
5.2.2 案例分析与评价 |
5.3 两个案例的综合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的访谈实录 |
致谢 |
(9)游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
三、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框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词汇教学 |
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 |
第二节 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游戏的基本概念 |
二、教学游戏的特点 |
三、教学游戏的分类 |
四、教学游戏的功能 |
五、教学游戏运用的原则 |
六、国内外关于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语言游戏理论 |
一、语言游戏理论 |
二、语言游戏理论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第四章 综合游戏活动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 |
第一节 综合游戏活动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工具 |
四、实验教学设计 |
第二节 综合游戏活动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施 |
一、实验准备过程 |
二、实验应用过程 |
三、实验数据收集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实验结果 |
一、问卷调查结果 |
二、词汇测试结果 |
第二节 实验讨论 |
一、综合游戏活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以及其动机的影响 |
二、综合游戏活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综合游戏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及激发动机 |
二、综合游戏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 |
第二节 教学启示 |
一、教师应主动学习游戏应用于教学的理论知识 |
二、教师应积极促进游戏与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文章 |
(三)学位论文 |
(四)其他类 |
附录 |
附录一 :实验前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实验后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实验前词汇测试题 |
附录四 :实验后词汇测试题 |
致谢 |
(10)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思索与实践 ——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地理案例教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
1.1.3 地理案例教学符合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需要 |
1.1.4 地理案例教学符合高中生地理学习需求的发展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地理案例教学理论研究 |
2.2.2 地理案例教学策略研究 |
2.2.3 以具体教学内容为支撑的案例教学研究 |
2.3 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现状的评述 |
2.3.1 地理案例教学理论体系不完整 |
2.3.2 对地理教学案例的关注不够 |
3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3.1 案例教学的特点 |
3.1.1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
3.1.2 问题研究的导向性 |
3.1.3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
3.1.4 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
3.2 地理案例教学的优势 |
3.2.1 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
3.2.2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3.2.3 有利于开放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
3.2.4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3.3 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
3.3.1 参与教学理论 |
3.3.2 迁移理论 |
3.3.3 发现教学理论 |
3.3.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4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 |
4.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方法 |
4.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学生篇) |
4.2.1 问卷发放 |
4.2.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现状调查(教师篇) |
4.3.1 教师使用案例教学的频率不高 |
4.3.2 教师自主编写案例开展教学的情况较少 |
4.3.3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情况不理想 |
4.4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现状的思考 |
4.4.1 区域性案例教学资源缺乏 |
4.4.2 案例教学法适用范围有限 |
4.4.3 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接受程度不高 |
4.4.4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待改善 |
5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策略 |
5.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
5.1.1 完善和创新区域案例教学资源 |
5.1.2 教师要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
5.1.3 教师要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 |
5.1.4 案例教学分析中注重问题的分层设计 |
5.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 |
5.2.1 呈现案例,获取感性认识 |
5.2.2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
5.2.3 分析案例,师生互动 |
5.2.4 总结归纳,实现知识迁移运用 |
6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
6.1 农业区位因素案例教学设计的目的 |
6.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在农业区位因素教学中的应用 |
7 结论与不足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第三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D]. 李亚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D]. 丁敬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集约型中小学院落式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合肥市某小学设计为例[D]. 黄荣钦.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4]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D]. 潘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王玥. 长春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D小学为例[D]. 肖一.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量[D]. 张婕. 山西大学, 2020(01)
- [8]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戚桢.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游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娟. 江苏大学, 2020(05)
- [10]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思索与实践 ——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D]. 郭小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