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拉拉艾尔斯岩旅游度假村

尤拉拉艾尔斯岩旅游度假村

一、尤拉勒AYERSROCK旅游度假区(论文文献综述)

霍菲菲[1](2015)在《“自然与现代”—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民对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利用山地这一自然资源,汇集休闲、观光、养生、娱乐、餐饮等多功能服务的山地度假村,正逐渐成为更多游客休闲度假的选择。然而伴随着我国山地度假村蓬勃发展,山地原有地形地貌遭到破坏,人工景观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不和谐的问题也在不少山地度假村的开发建设中显露出来,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也不能满足游者回归山林自然情趣的强烈向往,从而不利于山地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自然观视野下论述了现代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新途径,将中国传统自然观的造园手法、理念等和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有机结合,设计出既满足社会功能、生态原则,又具备中国文化内涵的山地度假村。结合旅游发展的趋势,本文根据实地调研,针对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存在不和谐的问题,在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符合地域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较为系统的山地度假村设计方法,从山地度假村的选址到空间布局、构建原则、应对策略直至设计实践,使其有助于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助于山地度假村的自然生态保护。因此,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希望以此能为现今的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肖峰[2](2009)在《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大的旅游环境与传统“爱山乐水”的中国文化出发,对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保护地区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提高风景区的整体效益与地方特色做出了探讨,对山地度假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了国内外的旅游度假背景及国内度假村构建的问题,第二章概述了度假村设计的基础性问题,通过普通度假村和山地度假村的对比,强调了山地景观设计研究的特殊性,第三章具体从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策略方面探讨,第四章对实际参与案例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手法。第五章对全文总结,提出研究结论。文章旨在提出符合地域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和谐的现代度假环境。因此,本论文从对山地度假村的有关基础的研究分析与设计布局研究入手,针对山地这一特定环境条件,运用和借鉴国内外成功山地度假村的设计手法,对山地度假村这一独特类型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以此能为现今的山地度假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谭启生[3](2008)在《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模式初探》文中指出随着人口扩张、资源开发和荒漠化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如何在荒漠及荒漠化环境中居住和生存的问题。而目前很多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的人居环境模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极不协调,往往无视所在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过分依赖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以人工之力与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相对抗,由此导致生态恶化和大量资源消耗,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健康。本文在广泛调查、充分研究国内外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传统模式和当代探索、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提高,把传统民居中至今仍具价值的适宜技术提取出来,结合当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并与现代材料、技术和建造手段相融合,探索出一套荒漠及荒漠化地区适宜的人居环境模式,为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设计提供系统的和可借鉴的指导思路。同时,还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其持续半个世纪的演化轨迹,并与所建议的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模式相比较,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该地区和其它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石油基地规划设计指明方向;同时也为中国西北部广阔的荒漠及荒漠化地区面临沙漠化威胁的传统村落的改造和重建提供可借鉴的指导模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沙漠化生存环境,避免持续陷入沙进入退的窘境。本文首先介绍了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类存在的环境意义,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传统模式;然后从理论探索和当代实践两种角度阐述了中外学者和当代建筑师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模式的研究结论和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从城市选址与规划、邻里设计与城市细胞布局、建筑单体设计、材料构造及结构体系、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设计等五个方面归纳出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并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基地建设为例,对当前中国西部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石油基地设计模式的演变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王帅[4](2006)在《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世界旅游产业的格局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以参观游览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观光性旅游活动将让位于以休闲、放松、康体、娱乐为目的的度假旅游。在这种背景下,为人们的度假旅游活动服务的旅游度假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作为旅游度假区中最为普遍和受旅游度假者所喜爱的住宿休憩形式,旅游度假别墅已成为旅游度假区的建筑特征之一。然而,现今在我国,大量的这种以别墅形态出现的旅游度假居用设施建筑无论在其规划设计还是实际建设上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点就是一方面这些以为旅游度假者提供停留、休憩和住宿为目的的别墅,往往其功能设计及总体规划和普通私人别墅及住宅无太大区别,导致其功能布局和实际功能需要相不符;另一方面,特别是对于处于优美风景环境条件中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而言,它们的设计与建设未能与周围的自然风景与山地环境相融合,丧失了山地旅游度假别墅作为旅游风景建筑的特殊韵味。 因此,本论文从对旅游度假区的有关基础的研究分析以及旅游度假别墅的类型与设计要素研究入手,针对山地这一特定环境条件,运用和借鉴山地建筑乃至传统山地民居建筑的一般设计手法,对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这一独特类型旅游建筑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以此能为现今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的建设及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在研究中,按照针对不同旅游服务对象的功能布局进行分类,本论文首次将旅游度假别墅按照其功能作用及结构分为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家庭式度假别墅、私人会所式度假别墅、客房式度假别墅以及商住式度假别墅,并分别对它们的功能结构及设计要点进行了一定探究。其中的私人会所式度假别墅是本论文针对旅游度假者的旅游交往活动类型研究提出的新型旅游度假别墅概念。

廖屿荻[5](2003)在《“文化地域主义”民俗博物馆形态设计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文化的相互交融,全球文明带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同,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拯救地方文化,时不我待。民俗博物馆作为展示地方风俗的文化类建筑,有着天然的地域性倾向,而制约其地域性的文化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地域主义设计理论是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流派,以建筑文化环境为主导的建筑设计理论,是地域主义设计理论纵向发展的分支,是对“文化地域主义”可操作性的深入研究:对传统文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及动态的、发展的、全方位的创作观念和务实的精神是这一理论的创作原则;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地域人文精神内涵的诠释是达到目的的途径。 一方面,本文以“文化地域主义”中以文化环境为主导的建筑设计理论为指导,对民俗博物馆建筑形态的地域性的特质设计予以分析和论证,得出其以地域文化环境为主线,突出建筑文化特色的创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诸多建筑设计手法,在民俗博物馆类型建筑的研究上作了初步的尝试;另一方面,民俗博物馆建筑形态的地域性设计与文化地区主义的可操作性互为论证,验证了二者的现实可行性。

二、尤拉勒AYERSROCK旅游度假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尤拉勒AYERSROCK旅游度假区(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与现代”—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度假村发展概况
        1.3.2 国内度假村发展概况
        1.3.3 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4 课题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框架结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
    2.1 自然与自然观的内涵
        2.1.1 自然的基本概念
        2.1.2 自然观形成的根源
        2.1.3 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观
    2.2 现代景观本质和时代特征
        2.2.1 现代景观的本质
        2.2.2 现代景观的时代特征
    2.3 山地度假村
    2.4 自然与现代观下的山地度假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然与现代观下的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阐述
    3.1 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选址分析
        3.1.1 山地度假村选址与自然条件
        3.1.2 山地度假村选址与区位条件
        3.1.3 山地度假村选址与景观条件
    3.2 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分析
        3.2.1 山地度假村的布局原则
        3.2.2 山地度假村基本布局模式
        3.2.3 自然因素对布局的影响
        3.2.4 景观因素对布局的影响
    3.3 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构建原则
        3.3.1 山地度假村设计的一般原则
        3.3.2 自然与现代观下山地度假村设计中的其他原则
    3.4 中国自然观视野下现代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
        3.4.1 传统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
        3.4.2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策略
        3.4.3 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3.4.4 生态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3.4.5 依据生物的多样性配置植物
        3.4.6 自然生态理论引导下现代山地度假村设计发展方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4.1 惠州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4.1.1 现状分析
        4.1.2 总体规划设计及分析
        4.1.3 场地与文脉挖掘
        4.1.4 度假区建设情况分析
        4.1.5 小结
    4.2 浙江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
        4.2.1 现状分析
        4.2.2 总体规划设计及分析
        4.2.3 度假区建设情况分析
        4.2.4 小结
    4.3 龙亚湾鸟巢度假村
        4.3.1 现状分析
        4.3.2 总体规划设计及分析
        4.3.4 度假区建设情况分析
        4.3.5 小结
第五章 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5.1 设计前期调查研究
        5.1.1 自然环境概况
        5.1.2 交通概况
        5.1.3 人文与特色
    5.2 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
        5.2.1 总体定位
        5.2.2 设计理念
        5.2.3 空间布局
        5.2.4 道路系统
        5.2.5 功能分区控制
        5.2.6 景观节点设置
        5.2.7 植物配置构建
        5.2.8 照明方式选择
    5.3 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元素分析
        5.3.1 材料的选择
        5.3.2 色彩景观的表达
    5.4 设计探究与深化
        5.4.1 入口景观区
        5.4.2 服务接待区
        5.4.3 文化游览区
        5.4.4 人文亲水休闲区
        5.4.5 娱乐活动区
        5.4.6 自然生态观景区
    5.5 成果表达与完善
        5.5.1 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设施设计
        5.5.2 龙脊山庄度假村硬质景观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1.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地观
    1.2 研究的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2.3 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度假村设计的基础概述
    2.1 度假村的发展与现状
        2.1.1 度假村的产生
        2.1.2 我国度假村的建设现状
    2.2 度假村案例分析
        2.2.1 国外度假村案例
        2.2.2 国内度假村案例
    2.3 山地区域地域特征
        2.3.1 山地的基本概念
        2.3.2 山地的自然环境因子评述
    2.4 普通度假村与山地度假村比较研究
        2.4.1 普通度假村与山地度假村布局比较
        2.4.2 普通度假村与山地度假村建筑比较
        2.4.3 普通度假村与山地度假村交通比较
        2.4.4 普通度假村与山地度假村景观比较
第三章 山地度假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3.1 山地度假村的选址
        3.1.1 自然因素对山地度假村的影响
        3.1.2 山地资源和区位结合的选址
        3.1.3 传统山地建筑的选址经验
    3.2 度假村的布局
        3.2.1 山地度假村的总体布局基本形式
        3.2.2 山地度假村总体布局的确定
        3.2.3 山地自然因素对布局的影响
    3.3 山地度假村的交通系统
        3.3.1 山地交通的特点
        3.3.2 山地度假村的车行交通系统
        3.3.3 山地度假村的步行交通系统
    3.4 山地度假村的景观设计
        3.4.1 山地的自然景观特点
        3.4.2 山地的建筑群景观环境
        3.4.3 山地度假村的景观设计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实例分析
    4.1 项目环境背景及现状
    4.2 万佛湖凤凰山度假村的布局
    4.3 万佛湖凤凰山度假村的道路系统
    4.4 万佛湖凤凰山度假村的景观设计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3)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荒漠化的威胁
        1.1.2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类存在的环境意义
        1.1.3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与聚居方式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目的:探索荒漠及荒漠化地区适宜的人居环境模式
        1.2.2 意义:实用性与前瞻性的课题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结构
2.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传统模式
    2.1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分布及其气候特征、类型
        2.1.1 荒漠及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
        2.1.2 世界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分布
        2.1.3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主要气候特征
    2.2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模式与其地理气候特征的关系
        2.2.1 气候、习俗与建筑的空间
        2.2.2 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与建筑的构造形态
        2.2.3 环境意象、审美心理与建筑的视觉形态
    2.3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传统模式
        2.3.1 选址
        2.3.2 规划布局及建筑形式
        2.3.3 结构体系
        2.3.4 材料选择
        2.3.5 构造措施
    2.4 小结
3.与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模式有关的理论探索
    3.1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
        3.1.1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3.1.2 大卫·L·琼斯:《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
        3.1.3 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
        3.1.4 吉·戈兰尼:《掩土建筑:历史、建筑与城镇设计》
    3.2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建筑形式研究
        3.2.1 赖特的建筑观及其有机建筑
        3.2.2 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3.2.3 查尔斯·M·柯里亚:《建筑形式遵循气候》
        3.2.4 菲利普·考克斯:《澳大利亚建筑艺术的澳大利亚性》
        3.2.5 王小东:《创新与继承一关于新疆建筑民族风格,地方特色问题的探讨》
    3.3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建筑技术研究
        3.3.1 陈晓扬 仲德昆:《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
        3.3.2 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 设计》
        3.3.3 亚历山大·楚尼斯利亚纳·勒费夫尔:((}比判性地域主义一全球化世界 中的建筑及其特性》
        3.3.4 美国建筑师协会等:《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
    3.4 小结
4.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模式的当代实践及总结
    4.1 北美洲西南部
        4.1.1 美国
    4.2 南美洲中南部
        4.2.1 智利
    4.3 澳州中西部
        4.3.1 菲利普·考克斯:尤拉拉旅游休闲地(1981一1984)
        4.3.2 菲利普·考克斯:亚历山大农学院(1965)
        4.3.3 Gregory Burgess:乌洛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文化中心(1995)
    4.4 亚洲中、西部
        4.4.1 中国
        4.4.2 印度
        4.4.3 以色列
        4.4.4 阿联酋
        4.4.5 沙特阿拉伯
        4.4.6 也门
    4.5 非洲北部及西南部
        4.5.1 埃及
        4.5.2 苏丹
        4.5.3 津巴布韦
    4.6 其它地区
    4.7 小结
5.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
    5.1 从传统民居到生态建筑:对建筑本质的再认识
        5.1.1 建筑的本质
        5.1.2 对建筑本质的再认识
        5.1.3 从传统民居到生态建筑:走向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模式
    5.2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
        5.2.1 城市选址与规划
        5.2.2 邻里设计与城市细胞布局
        5.2.3 建筑单体设计
        5.2.4 材料、构造及结构体系
        5.2.5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设计
    5.3 小结
6.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反思
    6.1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历史
        6.1.1 克拉玛依基地(1957)
        6.1.2 百口泉基地(1979)
        6.1.3 火烧山基地(1988)
        6.1.4 准东油田阜西基地(1989)
        6.1.5 彩南基地(1994)
        6.1.6 石西基地(1996)
        6.1.7 小拐基地和沙南基地(1998-2000)
        6.1.8 陆梁基地(2002)
    6.2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人居环境模式的演变
        6.2.1 指导理念
        6.2.2 选址
        6.2.3 规划布局
        6.2.4 建筑形式
        6.2.5 结构体系
        6.2.6 材料选择
        6.2.7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
    6.3 当前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石油生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6.3.1 基地选址于规划布局
        6.3.2 建筑单体设计
        6.3.3 材料、构造与结构体系
        6.3.4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
    6.4 未来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改进方向
        6.4.1 基地选址于规划布局
        6.4.2 建筑单体设计
        6.4.3 材料、构造与结构体系
        6.4.4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
    6.5 小结
7.结论
    7.1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
    7.2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反思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4)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1.1.2 旅游度假的兴起
        1.1.3 我国旅游度假别墅建设及设计上面临的问题
        1.1.4 现有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设计存在的问题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有关的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概况
    1.4 课题研究有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旅游度假别墅
        1.4.2 旅游度假区
        1.4.3 山地
        1.4.4 风景
2 旅游度假区有关基础研析
    2.1 旅游度假区的基本概念特征及类型
        2.1.1 度假的概念
        2.1.2 旅游度假区的一般定义
        2.1.3 旅游度假区的特征
        2.1.4 旅游度假区的类型
    2.2 旅游度假区的选址
        2.2.1 资源条件的优选
        2.2.2 区位条件的优选
    2.3 旅游度假区的设施
        2.3.1 公共服务设施
        2.3.2 游乐设施
        2.3.3 后勤设施
        2.3.4 基础设施
    2.4 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布局
        2.4.1 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布局原则
        2.4.2 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布局形式
        2.4.3 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旅游度假别墅的类型与设计要素研究
    3.1 旅游度假别墅与居住住宅的比较研究
        3.1.1 旅游度假活动与居住活动的比较
        3.1.2 旅游度假别墅与居住住宅的比较
        3.1.3 旅游度假别墅与多层住宅的比较
    3.2 旅游度假别墅的分类
        3.2.1 从功能结构上分类
        3.2.2 从经营管理方式上分类
        3.2.3 从独立程度上分类
        3.2.4 从建筑风格上分类
        3.2.5 从建筑材料上分类
    3.3 旅游度假别墅的功能结构
        3.3.1 家庭式旅游度假别墅的功能结构
        3.3.2 私人会所式旅游度假别墅的功能结构
        3.3.3 客房式旅游度假别墅的功能结构
        3.3.4 商住式旅游度假别墅的功能结构
    3.4 旅游度假别墅的空间设计
        3.4.1 旅游度假别墅的空间层次
        3.4.2 旅游度假别墅的空间组织
        3.4.3 旅游度假别墅的空间分隔与流通
    3.5 旅游度假别墅的造型设计
        3.5.1 群体求和谐
        3.5.2 体型求灵巧
        3.5.3 细部求精致
    3.6 旅游度假别墅的外部环境设计
        3.6.1 庭园设计
        3.6.2 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3.6.3 小品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山地建筑的自然影响因素与形态研析
    4.1 山地建筑的自然影响因素
        4.1.1 地质
        4.1.2 地形
        4.1.3 气候
        4.1.4 水文
        4.1.5 植被
    4.2 山地建筑的形态
        4.2.1 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
        4.2.2 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
    4.3 传统山地民居的启示
        4.3.1 传统山地民居概况
        4.3.2 传统山地民居择址
        4.3.3 传统山地民居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群规划研究
    5.1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群的选址
        5.1.1 山地地形地貌条件的优选
        5.1.2 山地水文条件的优选
        5.1.3 山地小气候条件的优选
        5.1.4 山地植被条件的优选
        5.1.5 山地土壤条件的优选
    5.2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群的布局
        5.2.1 行列式
        5.2.2 斜行路网式
        5.2.3 带状式
        5.2.4 环形式
        5.2.5 辐射式
        5.2.6 成组院落式
        5.2.7 自由式
    5.3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群的规划要点及方法
        5.3.1 处理调和好与旅游度假区其它功能区的关系
        5.3.2 建筑的布置
        5.3.3 交通体系的布设
    5.4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群的景观设计
        5.4.1 景观生态设计
        5.4.2 景观视觉设计
        5.4.3 景观空间设计
        5.4.4 景观情感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设计研究
    6.1 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设计原则
        6.1.1 自然的地形结合
        6.1.2 融洽的风景结合
        6.1.3 有效的功能设计
        6.1.4 自觉的生态补偿
        6.1.5 本土的人文体现
        6.1.6 明确的发展思想
    6.2 山地旅游度假别墅与山地地形的结合
        6.2.1 架空
        6.2.2 悬挑
        6.2.3 局部挖填土方
        6.2.4 不定基面
        6.2.5 顺应地形自由延伸
    6.3 山地旅游度假别墅与山地风景的结合
        6.3.1 借景
        6.3.2 用景
        6.3.3 造景
        6.3.4 点景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图录
致谢
附录

(5)“文化地域主义”民俗博物馆形态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插图及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缘起
    1.2 问题的提出
        1.2.1 研究对象的确立
        1.2.2 理论依据的确立
    1.3 主要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意义
2 地域主义设计理论
    2.1 影响建筑地域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2.2 地域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2.2.1 对抗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地域主义
        2.2.2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地域主义
        2.2.3 我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发展及流派
    2.3 地域主义的创作原则
        2.3.1 与自然因素相适应
        2.3.2 与文化因素相适应
        2.3.3 与技术经济因素相适应
    2.4 全球文明与地域文化
        2.4.1 全球文明背景下的地域文化回归
        2.4.2 “文化地域主义”理论
    2.5 小结
3 探讨“文化地域主义”的建筑设计理论
    3.1 地域建筑系统中的文化环境
    3.2 建筑文化环境的内容
        3.2.1 地区人工物质环境
        3.2.2 地区人文精神环境
    3.3 强调与地区的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建筑
        3.3.1 与地区人工物质环境相适应的
        3.3.2 与地区人文精神环境相适应的
    3.4 “文化地域主义”的设计原则
    3.5 设计途径
        3.5.1 对地域建筑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发展
        3.5.2 对地域人文精神内涵的诠释
    3.6 “文化地域主义”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3.6.1 日本京都美浦博物馆--体现传统的文化观
        3.6.2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对非官方文化的关注
        3.6.3 中国评剧大剧院--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6.4 和歌山现代美术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3.6.5 印度贾瓦哈.卡拉.肯德拉博物馆--文化拟态
        3.6.6 乌落鲁-卡塔丘塔文化中心--文化再造
    3.7 小结
4 我国民俗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特点分析
    4.1 概念确定
    4.2 民俗博物馆现状及分类
        4.2.1 改建类民俗博物馆
        4.2.2 新建民俗博物馆
    4.3 民俗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分析
        4.3.1 文化环境是民俗博物馆地域性特征的主导因素
        4.3.2 民俗博物馆所处文化环境的两大要素
    4.4 小结
5 民俗博物馆建筑形态的地域性设计探讨
    5.1 创作原则
    5.2 对地方传统民间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2.1 全面继承、整体简化再现
        5.2.2 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意义,及符号“语义”的象征,加以利用--建筑符号学理论的引人
        5.2.3 提炼传统建筑原型,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还原,使建筑成为文脉的延续--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
        5.2.4 传统聚落的“类比”与“还原”
        5.2.5 注重传统民俗空间内涵的延续
    5.3 追求对地方人文、风俗精神内涵的外化与表达
        5.3.1 创作指导思想
        5.3.2 利用形体的象征与隐喻
        5.3.3 因借
        5.3.4 文化嫁接现象
    5.4 建筑中的细部对传统信息和时代特征的表达
        5.4.1 材料的特色
        5.4.2 色彩的运用
        5.4.3 装饰
        5.4.4 构造关系
    5.5 小结
6 奇葩欧文化中心--“文化地域主义”的民俗文化中心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尤拉勒AYERSROCK旅游度假区(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然与现代”—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 霍菲菲.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2]山地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肖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 [3]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模式初探[D]. 谭启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S2)
  • [4]结合风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别墅规划设计研究[D]. 王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09)
  • [5]“文化地域主义”民俗博物馆形态设计探索[D]. 廖屿荻. 重庆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尤拉拉艾尔斯岩旅游度假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