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饲养肉鸡的成本

如何降低饲养肉鸡的成本

一、如何降低肉鸡饲养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卫[1](2021)在《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棕榈仁粕用作动物饲料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但高粗纤维含量妨碍了其在动物日粮中的大量使用。菌酶协同处理可以降解棕榈仁粕中的粗纤维成分并提高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通过探索棕榈仁粕最佳的菌酶协同处理工艺,评价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最佳添加比例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机制。全文共包括七个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棕榈仁粕发酵菌株的筛选以本实验室保藏的10株乳酸菌、8株酵母菌和12株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MRS-碳酸钙平板法和牛津杯法筛选产酸和抑制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最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测定棕榈仁粕液体培养基生物量的生成筛选最适酵母菌菌株;并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法和酪蛋白平板法筛选降解纤维和蛋白最强的芽孢杆菌菌株。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D在MRS-碳酸钙平板的Hc值为2.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 mm和24 mm。酿酒酵母Y1在棕榈仁粕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的OD 660为1.6245。枯草芽孢杆菌B2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酪蛋白培养基平板的Hc值分别为3.6和2.3。试验二、棕榈仁粕发酵工艺的优化分别用植物乳杆菌D、酿酒酵母Y1和枯草芽孢杆菌B2单菌株、两两混合以及三株混合发酵棕榈仁粕。在最佳菌种配比基础上添加甘露聚糖酶,以发酵温度、料水比和接种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16()45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p H值、还原糖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指标研究发酵棕榈仁粕添加甘露聚糖酶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菌种配比为植物乳杆菌D和酿酒酵母Y1,最佳条件为温度30℃,料水比1:1,接种量10%。试验三、棕榈仁粕菌酶协同处理工艺优化50 g棕榈仁粕置于500 m L三角中,接种10%植物乳杆菌D和酿酒酵母Y1发酵液,料水比为1:1。分别添加0.05 g、0.1 g、0.5 g、1.0 g和1.5 g五个等级的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混匀后在30℃下培养5天。择优选取三种酶的3个添加梯度,设计L9(34)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合添加三种酶的最佳配比为10000 U甘露聚糖酶、1000 U纤维素酶和200 Uα-半乳糖苷酶。按此条件生产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粗蛋白增加了15.10%,从16.03%增至18.45%,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5.10%和21.96%。试验四、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的测定选择72只体重接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2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采用替代法和指示剂法研究得到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6.33 MJ/kg和8.47 MJ/kg。试验五、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选取108只体重相近的健康2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采用无氮日粮法和指示剂法研究得到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赖氨酸表观回肠消化率显着下降,从33.3%将至24.93%,下降幅度25.14%,脯氨酸和组氨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着,其他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均显着增加,增加幅度从13.80%至118.77%不等。试验六、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7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添加量为4%、8%和12%剂量的试验日粮。所有日粮的代谢能和蛋白水平一致,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改善了肉鸡生产性能,其中添加12%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改善最明显。饲粮添加棕榈仁粕降低了肉鸡生产性能,棕榈仁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4%。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未显着影响肉鸡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能力。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未影响肉鸡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但显着改善了肉鸡血清蛋白合成代谢相关指标。试验七、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肉鸡饲喂至42日龄时,在对照组、12%棕榈仁粕和12%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添加组的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鸡,取出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盲肠内容物的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日粮添加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显着改变了肉鸡盲肠菌群的β-多样性。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硬壁菌门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和棕榈仁粕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棕榈仁粕组。在属的水平上,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组肉鸡盲肠微生物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棕榈仁粕组。通过LEfSe分析,棕榈仁粕组生物标识主要为Anaerostipes属和梭菌属,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组生物标识主要为拟杆菌属和另枝菌属。肉鸡盲肠菌群结构的改变通过微生物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影响了肉鸡的生产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D和酿酒酵母Y1,结合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使棕榈仁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显着提高。菌酶协同处理后的棕榈仁粕通过影响血清蛋白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袁艳枝,魏凤仙,王琳燚,席燕燕,李绍钰[2](2020)在《肉鸡饲养密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鸡饲养密度深受养殖业的关注,其大小直接影响生产总利润,且对肉鸡的生长、健康和福利状况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简述饲养密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肠道健康状况、腿部健康状况和行为变化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品种、性别、饲养方式、群体规模、环境条件对肉鸡饲养密度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安玉莲[3](2020)在《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鸡肉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是人们喜爱的佳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伴随着鸡肉需求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鸡肉质量安全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影响着肉鸡养殖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导致鸡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不规范,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间不能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是关键。本文依据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借鉴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课题组(1)前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结构方程计量模型分析、熵变模型分析、微分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在论证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质量协同控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现状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形成与实现机制、实现条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依据鸡肉的生产工艺流程,阐明了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标准与关键特性,提出并论证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目标与标志、层次与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鸡肉供应链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鸡肉具有产品整体属性,其质量标准除具有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外,还有品类指标、营销指标、诚信指标和服务指标;为保障鸡肉质量,必须开展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加工最后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协同控制;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内容涉及环境维护、投入品来源、检疫检验、档案管理、动物福利和设施配置等方面。利用来自于9省的836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质量控制水平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认知协同水平较高,对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协同状况较差;屠宰加工企业的在环境维护等6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水平总体上优于肉鸡养殖场(户),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状况较差。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水平受经营特征、环境特征和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显着的正向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的标准认知特征、经营特征、决策者特征及环境特征对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经营特征和决策者特征对标准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运用因果分析、图析分析和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剖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来自于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信息流和价格发挥传导作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消费理念、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自主的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作用,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标准、充分的信息共享、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构成主导机制,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辅助机制;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促进两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效应的根本途径。借鉴供应链质量控制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考虑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的动态性,运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验证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双方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明确了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与鸡肉供应链的最优值函数均大于分散博弈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最优值函数;当且仅当供应链总体利润分配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个体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双方实现质量协同控制。基于前文研究结论,从肉鸡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五个层面提出了促进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肉鸡养殖场(户)应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提升经营特征,完善企业制度,同时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屠宰加工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惩罚机制和协同度评价体系;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行业支持政策,尽快完善鸡肉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理顺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质量追溯制度;行业协会应出台协会质量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职能;消费者应该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提高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戴聪[4](2020)在《笼位、密度及中后期限饲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笼位、密度及中后期限制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肉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选取自动化型鸡舍和普通型鸡舍作为鸡舍样本,测定鸡舍前中后区温度、湿度、氨气浓度、风速,对两种类型鸡舍水环境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动化型和普通型鸡舍从前区到后区:温度趋向增大,湿度趋向减少,不同笼层间风速变化幅度较大,笼层越高氨气浓度趋向于减小,不同笼层间风速变化幅度较大。在自动化型笼养鸡舍中,选取468只14日龄R0SS308肉鸡,平均放置在鸡舍前中后区共计36个鸡笼中,测定21、40日龄生产性能;在普通型笼养鸡舍中,选取288只24日龄817肉鸡,平均放置在鸡舍前后区共计24个鸡笼中,测定24、48日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自动化型鸡舍中,层叠式鸡笼第一层饲养肉鸡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其它三层(P<0.05),前区40日龄体重显着高于中区和后区(P<0.05);普通型鸡舍中,前区饲养肉鸡48日龄体重显着高于鸡舍后区(P<0.05),层叠式鸡笼第二层饲养肉鸡48日龄体重显着高于第一层(P<0.05)。在自动化型笼养鸡舍(笼底0.64m2)中,选取300只14日龄ROSS308肉鸡,密度设置10只/笼~15只/笼,每组5个重复,于40日龄全群称重;在普通型笼养鸡舍(笼底0.49m2)中,选取360只25日龄817肉鸡,密度设置11只/笼~13只/笼,每组10个重复,于48日龄全群称重。结果表明:ROSS308肉鸡41日龄体重随着饲养密度增加而减少;饲养密度对817肉鸡48日龄体重和料肉比差异不显着。选取180只24日龄817肉鸡,设置3种饲喂量处理:5%日粮限饲、对照组、增加5%日粮饲喂。每组共5个重复,48日龄每组选取15只肉鸡测定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小肠吸收能力;增加试验样本,选取240只27日龄817肉鸡,设置两种饲喂量处理:5%日粮限饲、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48日龄每组选取20只肉鸡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817肉鸡在24~47日龄限饲5%日粮,可降低料肉比,降低粪便含氮量,5%日粮限饲组的小肠吸收能力(V/C)最高;817肉鸡在27~47日龄限饲5%日粮,限饲组料肉比比对照组低。综上所述,自动化型鸡舍的环控水平高于普通型鸡舍,鸡舍不同笼位和饲养密度对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笼养817肉鸡中后期适当限饲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无显着影响。

袁艳枝[5](2020)在《饲养密度与群体规模对肉鸡的影响及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蛋白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肉鸡饲养密度深受养殖业的关注。饲养密度大小不仅影响养殖设施的利用率,而且对肉鸡的生长、健康和福利状况有着重要影响,是规模化肉鸡生产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多种因素对肉鸡饲养密度适宜参数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品种、性别、饲养方式、群体规模、环境条件等。家禽的福利状况是由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动空间决定的,活动空间的缩小和活动频率的降低可能会造成肉鸡的侵略性行为和应激反应,使得肉鸡福利状况下降。目前关于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生产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表观性能的研究,其作用机理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尚少。肝脏可作为研究物质代谢的靶器官,是参与家禽免疫、代谢的重要器官。机体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均需要肝脏的参与,肝脏表达所有蛋白质的整体研究对了解其代谢变化具有积极意义。本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来研究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生长、免疫、骨骼发育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并利用组学技术探究群体规模对肉鸡肝脏的影响机制,为肉鸡养殖产业采取合理饲养密度、提高家禽生产、改善动物福利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同批次2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罗斯308雄性肉鸡共480只,采用2×2因子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小规模低密度组每个重复7只鸡,小规模高密度组每个重复9只鸡,大规模低密度组每个重复28只鸡,大规模高密度组每个重复36只鸡。笼位面积分大、小 2 种:0.49 m2(0.70m*0.70m)和1.96 m2(0.70m*0.70m*4),密度分高、低2种:18只/m2、14只/m2。采用三层叠加式笼养,参照NY/T 2003配制饲粮,粉料形式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21d。每天定时打扫卫生,观察鸡群,并记录鸡舍温度、湿度。试验结果如下:1: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成活率受群体关系影响显着(P<0.05),小群体处理下成活率显着高于大群体(P<0.05);平均日采食量受饲养密度和群体关系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且大规模高密度组的日均采食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但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料肉比及终末体重均无显着影响。2: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IgA、IgG、IgM分别不受群体规模和饲养密度的影响,但IgA受群体规模和饲养密度交互作用影响极显着(P<0.01),IgG、IgM受饲养密度和群体关系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受群体规模影响显着(P<0.01),相同饲养密度条件下,大群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小群体。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均不受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3: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骨骼发育的影响血清骨骼发育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血磷受饲养密度和群体关系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大规模低密度组的血磷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碱性磷酸酶受饲养密度和群体关系交互作用影响极显着(P<0.01),且大规模高密度组活性极显着低于其他组别(P<0.01)。胫骨钙含量受饲养密度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磷含量受饲养密度影响差异显着(P<0.05),钙含量受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交互作用差异显着(P<0.05)。胫骨长、鲜重及骨密度和矿物盐含量不受群体规模及饲养密度的影响。股骨鲜重受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的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显着(P<0.05);骨矿盐和骨密度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受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的交互作用影响极显着(P<0.01);股骨粗灰分受饲养密度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受群体规模影响差异显着(P<0.05),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着。肱骨骨矿盐受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的影响差异显着(P<0.05),且受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显着(P<0.05)。粗灰分、磷含量受饲养密度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钙含量受饲养密度影响差异显着(P<0.05),但不受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4: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在属分类学水平上统计回肠各样本的物种丰度发现,四个组别中主要优势菌群均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TEST1(大规模高密度组)为98.53%,TEST3(大规模低密度组)为97.66%,TEST4(小规模高密度组)为96.42%,TEST6(小规模低密度组)为99.60%。对四个不同组别肉鸡回肠食糜样本进行优势属和种水平组间差异显着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组别之间在属水平和种水平上肠道微生物组成均没有显着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P>0.05)。盲肠样本检测到的sobs指数TEST1(大规模高密度组)和TEST3(大规模低密度组)差异显着(0.01<P≤0.05),且大规模低密度组显着高于大规模高密度组;样本检测到的Sobs指数TEST3(大规模低密度组)和TEST6(小规模低密度组)差异显着(0.01<P≤0.05),且TEST3显着高于TEST6(P<0.05)。TEST3(大规模低密度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最高。Sobs、Ace指数、Simpson指数受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的交互作用显着(0.01<P≤0.05),说明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两者均影响肉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组间成显着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P<0.05),P=0.04,其他菌群差异不显着,但小规模低密度组、小规模高密度组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Parabacteroides副拟杆菌属组间成有显着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P<0.05),P=0.039。5: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蛋白组学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肉鸡肝脏鉴定蛋白组的数目为3123,其中含有定量信息的蛋白数量为2923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组与组之间蛋白质存在差异。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一共有284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57个,下调蛋白127个。坏死性凋亡、过氧物酶体、谷胱甘肽代谢、脂肪酸代谢为两者显着性富集差异蛋白参与的最主要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不一致的蛋白可能是在不同群体规模表达存在差异的关键蛋白。比较肝脏差异表达蛋白得出ACSL、CPT-I、GST、APs、XDH、PMP70、HPCL2为两者差异的关键蛋白。上述蛋白质可作为候选蛋白,以研究不同种群大小的肉鸡肝脏代谢的差异。总结:1:在本试验设置条件下,发现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料肉比及终末体重)均无显着影响,但对肉鸡骨骼发育指标影响差异显着或极显着,低密度饲养条件下更易于骨骼的健康发育。2:群体规模对肉鸡成活率影响显着,小群体处理下成活率显着高于大群体。3:饲养密度与群体规模对肉鸡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当前试验条件下,大规模低密度组的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表现均为最优。4:通过对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组织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得出 ACSL、CPT-1、GST、APs、XDH、PMP70、HPCL2为两者差异的关键蛋白,可工作为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代谢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差异的候选蛋白。

卢博[6](2020)在《基于生命周期的商品肉鸡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畜牧业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迅猛,畜禽产品的生产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直接或间接消耗。畜禽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畜禽粪污,造成了环境污染,产生了较大的生态环境风险。因此,科学评价畜禽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对于畜牧业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别对辽宁和湖北两地10 000只商品肉鸡和1t鸡肉的生产过程进行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计算分析了商品肉鸡生产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以及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明确了两地肉鸡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肉鸡产业清洁生产的对策。以期为肉鸡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得出以下结论:1.肉鸡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小均为:富营养化>环境酸化>全球变暖。辽宁省10000只肉鸡生产对富营养化、环境酸化和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指数依次为113.42、2.58和0.52;湖北省依次为97.56、2.06和0.38。辽宁省1t鸡肉生产对富营养化、环境酸化和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指数依次为3.7824、0.0873和0.0183;湖北省为4.1344、0.0922和0.0192。2.肉鸡生产的全球变暖影响主要来源于饲料生产所需化肥生产阶段CO2的排放;而粪便处理中NH3的挥发,是造成环境酸化的主要原因;粪便处理过程中TP的排放对系统潜在富营养化的贡献最大。3.粪便处理阶段所排放的TP和NH3对整个肉鸡生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大,其次为化肥生产阶段所排放的CO2。4.辽宁省10 000只肉鸡生产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116.51,大于湖北省的98.34,其主要原因为两地气候不同和肉鸡生长周期差异。5.湖北省1t鸡肉生产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4.1344,大于辽宁省的3.7824,其主要原因为两地饮食习惯不同和饲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综上,为减少畜牧业的污染,应合理配制饲料,使养分供给得当、利用充分;合理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加大有机肥还田的比例,减少化肥用量,促进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刘铮[7](2020)在《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畜禽养殖业发展客观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制约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短板。畜禽养殖污染不仅造成水源、土壤和空气污染,还容易传播疫病、降低养殖效率、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畜禽养殖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污染面大以及难以量化等特点,畜禽养殖户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贯彻于畜禽养殖全过程,在养殖生产中积极实施亲环境行为,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降低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格局。本研究以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宁省白羽肉鸡养殖户实地调查获得所需数据,将肉鸡养殖户亲环境养殖生产划分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阶段,了解各阶段中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实施状况,揭示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明确影响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以期为推进肉鸡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1)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运用卢因行为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可能是出于肉鸡养殖户内心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或者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内部动机产生的影响,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为前提。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经济学阐释,发现肉鸡养殖户是否实施亲环境行为决定于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而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由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两个维度共同决定。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政府、产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肉鸡养殖户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发现激励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约束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规范作用。加入产业合作组织的肉鸡养殖户需要遵照相关标准实施亲环境行为,产业合作组织会为肉鸡养殖户提供组织支持,能够激发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利益诱因越强、示范效应越好、预期收益越高,肉鸡养殖户越倾向实施亲环境行为。(2)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受访的466名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肉鸡养殖户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认知特征、预期收益特征、社会规范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和产业合作组织特征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85.19%的肉鸡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14.81%的肉鸡养殖户未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39.48%的肉鸡养殖户减量使用兽药,60.52%的肉鸡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84.12%的肉鸡养殖户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5.88%的肉鸡养殖户未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效用函数分析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是由两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构成,即肉鸡养殖户是否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产量上升预期、养殖保险、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受教育程度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产量上升预期、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4)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肉鸡养殖户的兽药超量使用水平进行测算,最后运用OLS回归和Prob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为112.27元/百只,兽药最优使用量为89.93元/百只,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超过最优使用量的24.84%,每百只肉鸡超量使用兽药22.34元,19.90%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属于超量使用,表明受访肉鸡养殖户兽药超量使用现象较为普遍,超量使用兽药的肉鸡养殖户比例和兽药超量程度较高。兽药监管、检验检疫、合作组织参与、垂直协作方式、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兽药使用责任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产量下降预期显着负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5)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内在机理,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的处理方式均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随意废弃不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府监管、合作组织参与、声誉诉求、预期收益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基础设施配备、从众行为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政府补贴、基础设施配备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制作沼气;信息服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出售赠送。在不考虑任何影响因素的情境下,肉鸡养殖户更倾向选择随意废弃的方式处理养殖废弃物。(6)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养殖生产绩效的影响,最后运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SI)评价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整体绩效和单项绩效。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均值为0.958,说明受访肉鸡养殖户的养殖生产率较高。在克服样本自选择所产生的偏差问题后,分析结果仍然显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和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均为负;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为正。稳健性检验发现,无论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还是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亦或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都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不显着。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85,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生态效益(3.98)>社会效益(3.74)>经济效益(3.38),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49,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社会效益(3.60)>经济效益(3.45)>生态效益(3.23),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4.12,达到“优秀”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生态效益(4.14)>经济效益(3.82)>社会效益(3.72),均达到“良好”水平。(7)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结合发达国家在激励畜禽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方面的成功经验,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立法支持、财税支持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约束机制包括经济约束、法律约束和社会约束三个方面。从政府、产业合作组织、市场和肉鸡养殖户四个方面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第一,政府应加大亲环境养殖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合理的亲环境养殖补贴政策,加大肉鸡养殖生产的监管力度;第二,应积极引导肉鸡养殖户加入产业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产业合作组织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健全亲环境肉鸡产品的市场体系,加强亲环境肉鸡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肉鸡养殖户应提高亲环境行为的认知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孙毅夫[8](2020)在《A集团“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高速稳定发展,包括肉制品在内的加工食品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市场上供应的食品种类显着增加,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不断上升,产品向营养、健康、多元、优质、功能化方向发展。在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加之雄厚的硬件条件和资金优势,A集团在市场环境中有已具有显着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全产业链方面的潜在优势,需要对“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进行监控,A集团提出的“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目标势在必行。本文以A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养殖加工行业和企业战略实施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养殖加工行业战略转型的客观要求,以及行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文中运用PEST分析工具,剖析A集团“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从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转型成果出发,采用案例分析法及实践参与法,结合研究成果及平衡计分卡战略工具,实地研究“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转型的内容,并构建了“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体系,从而推动了该战略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如何实现“智能化”和“一体化”目标;其次,分析了重点项目的空间布局和资源整合情况;最后,分别从养殖、屠宰加工、熟品加工等方面,论述了各产业链之间全方位系统化的联动机制及智能化的实际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剖析“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这对该集团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根据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了有益于A集团“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风险量化评估,进一步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实现更加精细的标准化流程;全面强化成本管控机制,提高效益目标;加速产品整合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产业联动机制,推动企业协同发展;优化系统化保障机制,实现智能化高效发展。

陈齐畅[9](2020)在《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文中提出畜牧养殖行业因为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是高风险行业。高风险的行业与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关系水平之间的落差又给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表现出来的畜牧养殖不标准、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白羽肉鸡产业因为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大,将不标准、不规范的生产后果放大。白羽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于解决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尝试揭示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白羽肉鸡养殖户采纳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第一章对科学问题以及所处的背景作介绍,并简要描述研究的目标、范围和内容、框架等。第二章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第三章介绍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来源。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章分别是本研究的四个主要内容。第四章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运用超博弈理论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嵌入有益于增加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信任、规范、人际网络等方面考察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养殖户进行市场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选择时,社会资本的三个方面,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资本、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均起到显着性影响;并且信任社会资本与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正向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负向影响。(2)养殖户在选择合作社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互惠规范社会资本越大,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3)养殖户在选择垂直一体化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信任社会资本越高,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稳定性程度更高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因此社会资本中不同维度对养殖户契约选择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增加信任社会资本和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公司+农户,增加互惠规范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合作社+农户。提高信任社会资本,会促成垂直一体化模式。第五章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契约理论将契约稳定性分解为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量化;然后基于农业部标准化评估标准将白羽肉鸡生产的标准化行为划分为六个分项标准,并对该六个分项标准进行打分。其中完全标准化率分别为:肉鸡品种良种化76.6%,养殖设施化78.1%,生产规范化57.7%,防疫制度化68.9%,污染无害化75.5%,监管常态化75.4%。然后使用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作为解释变量,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风险特征、家庭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分别对肉鸡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染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结论如下:(1)在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的影响中,控制变量包括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家庭特征、风险特征基本上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行为选择无太大影响。(2)契约选择模式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影响均表现出至少一方面的显着性正向影响。(3)契约激励、组织服务、资产专用性对标准化六化影响程度表出现差异。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污染无害化无显着性影响,组织服务对资产专用性有显着影响;组织服务对监管常态化无显着性影响,而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监管常态化有显着的影响。因此在对标准化生产行为推广时,需要针对性着力,比如对污染无害化的提升更要着力在组织服务,对于肉鸡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就可以在契约选择模式的三个方面整体着力,对于监管的常态化就可以重点提升契约激励以及资产专用性。第六章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构建标准化生产行为决策模型。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对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以及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全样本模型之中,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受标准化生产主观规范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都是最大。社会资本和契约稳定性通过影响标准化生产意向,标准化生产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等中介变量而发生作用,其中社会资本中的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最为明显。按契约选择模式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也验证了全样本的研究规律。按地域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四个区域表现出和全样本模型相似的规律。由此说明社会资本认知以及契约强制性、组织服务性认知均会最终影响到肉鸡养殖户的标准化生产行为。第七章养殖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对肉鸡生产的技术投入产出指标,经济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去探讨肉鸡生产绩效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契约稳定性程度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分别是:(1)信任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在10%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正的显着性影响,验证了更高社会资本对应更高生产绩效的前提假设。(2)契约选择模式对只鸡的总生产成本具有在1%水平上显着的正向影响。(3)肉鸡良种化在1%水平正向影响,养殖设施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生产规范化在5%水平上正向影响,污染无害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验证了标准化对生产绩效有显着影响的假设。由此说明了加强社会资本有益于提高契约选择模式的稳定性,有益于标准化生产行为,有益于提高生产绩效。第八章是本文的总结与政策建议。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1)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2)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3)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生产模式的宣传和引导;(4)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王洪军[10](2019)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探讨其替代抗生素添加剂或抗生素类动物保健品应用于肉鸡饲养的可行性,为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肉鸡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1日龄AA+肉仔鸡10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划分9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包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仔鸡。试验设9个处理:正对照组(普通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常规日粮添加阿维菌素0.05Kg/t),处理组Ⅰ、处理组Ⅱ和处理组Ⅲ分别在正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葡萄糖氧化酶150 g/t,酶活分别为1000 U/g、2000 U/g和4000 U/g,处理组Ⅳ、Ⅴ和Ⅵ分别在正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过氧化氢酶酶150 g/t,酶活分别为5000 U/g、10000 U/g和20000 U/g,处理组Ⅶ是在正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两种酶的复合酶150 g/t,其中葡萄糖氧化酶2000 U/g,过氧化氢酶10000 U/g。试验期42天,分为121日龄和2242日龄2个阶段,分别在21天、42天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1、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添加1000U/g葡萄糖氧化酶、5000 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提高2142d肉鸡的日增重(P<0.05)。添加1000U/g葡萄糖氧化酶、5000 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降低121d、2142d肉鸡的料肉比(P<0.05)。2、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添加1000 U/g葡萄糖氧化酶、4000 U/g葡萄糖氧化酶、联合添加2000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增加肉鸡的粗蛋白表观代谢率(P<0.05)。添加1000 U/g葡萄糖氧化酶、2000U/g葡萄糖氧化酶、4000 U/g葡萄糖氧化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增加肉鸡的粗脂肪表观代谢率(P<0.05)。添加1000 U/g葡萄糖氧化酶、2000U/g葡萄糖氧化酶、4000 U/g葡萄糖氧化酶、20000 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增加肉鸡的能量表观代谢率(P<0.05)。3、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添加4000 U/g葡萄糖氧化酶、5000 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提高21d肉鸡的脾脏指数(P<0.05)。添加4000 U/g葡萄糖氧化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提高21d肉鸡的法氏囊指数(P<0.05)。4、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素氮的影响。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增加21d肉鸡血清总蛋白(P<0.05)。添加4000U/g葡萄糖氧化酶、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显着降低21d、42d肉鸡血清尿素氮(P<0.05)。4、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添加5000 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U/g过氧化氢酶显着增加21d、42d肉鸡血清IgM(P<0.05)。添加2000U/g葡萄糖氧化酶、4000U/g葡萄糖氧化酶、5000U/g过氧化氢酶、20000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U/g过氧化氢酶显着增加21d肉鸡血清IgA(P<0.05)。添加20000 U/g过氧化氢酶、联合添加2000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显着增加42d肉鸡血清IgG(P<0.05)。5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添加1000U/g葡萄糖氧化酶、4000U/g葡萄糖氧化酶、联合添加2000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U/g过氧化氢酶显着增加42d肉鸡血清新城疫抗体(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提高肉鸡日增重、降低肉鸡料肉比,提高肉鸡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提高肉鸡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提高肉鸡血清总蛋白,降低肉鸡血清尿素氮,增加肉鸡血清IgM、IgA和IgG,增加肉鸡血清新城疫抗体。联合添加2000 U/g葡萄糖氧化酶和10000 U/g过氧化氢酶可替代抗生素用于肉鸡保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提高肉鸡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肉鸡免疫性能。

二、如何降低肉鸡饲养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降低肉鸡饲养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1)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棕榈仁粕的来源与生产
        1.2.1 油棕树简介
        1.2.2 棕榈油与棕榈仁油的生产与应用
        1.2.3 棕榈仁粕的生产
    1.3 棕榈仁粕的物化特性
        1.3.1 棕榈仁粕的物理性质
        1.3.2 棕榈仁粕的化学性质
    1.4 棕榈仁粕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1 棕榈仁粕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2 棕榈仁粕在单胃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2.1 棕榈仁粕在猪饲养中的应用
        1.4.2.2 棕榈仁粕在家禽饲养中的应用
    1.5 改善棕榈仁粕营养价值的加工方式
        1.5.1 物理方法
        1.5.2 生物方法
        1.5.2.1 发酵工艺
        1.5.2.2 酶解工艺
        1.5.2.3 菌酶协同工艺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菌株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菌株
        3.1.2 培养基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试验方法
        3.1.4.1 乳酸菌菌株产酸和抑菌性能筛选
        3.1.4.2 酵母菌菌株发酵棕榈仁粕产生物量筛选
        3.1.4.3 芽孢杆菌菌株纤维和蛋白降解能力筛选
    3.2 结果
        3.2.1 乳酸菌菌株产酸和抑菌性能筛选结果
        3.2.2 酵母菌菌株发酵棕榈仁粕产生物量筛选结果
        3.2.3 芽孢杆菌菌株纤维和蛋白降解能力筛选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棕榈仁粕发酵工艺的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菌株
        4.1.2 培养基和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1.4.1 发酵用菌液制备
        4.1.4.2 单菌和混菌发酵棕榈仁粕
        4.1.4.3 混合菌种发酵棕榈仁粕条件优化
        4.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4.1.5.1 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4.1.5.2 样品中中性洗涤纤维的测定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单菌和混菌发酵棕榈仁粕结果
        4.2.2 混合菌种发酵棕榈仁粕添加甘露聚糖酶条件优化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工艺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菌种和酶制剂
        5.1.3 培养基
        5.1.4 仪器设备
        5.1.5 试验方法
        5.1.5.1 菌种的活化
        5.1.5.2 菌酶协同试验
        5.1.5.3 测试指标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棕榈仁粕单酶处理试验结果
        5.2.2 正交试验结果
        5.2.3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的测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6.1.2 试验设计及日粮
        6.1.3 饲养管理
        6.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6.1.5 测试指标及方法
        6.1.6 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
    6.2 试验结果
        6.2.1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肉鸡表观代谢能
        6.2.2 不同来源棕榈仁粕代谢能比较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7.1.2 试验设计及日粮
        7.1.3 饲养管理
        7.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7.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7.1.6 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
    7.2 结果
    7.3 讨论
    7.4 结论
第八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动物与地点
        8.1.2 试验设计与日粮
        8.1.3 饲养管理
        8.1.4 测试指标及方法
        8.1.4.1 生产性能
        8.1.4.2 屠宰性能
        8.1.4.3 免疫器官指数
        8.1.4.4 肠道长度
        8.1.4.5 血清生化指标
        8.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
        8.2.2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
        8.2.3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
        8.2.4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肠道长度的影响结果
        8.2.5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8.3 讨论
    8.4 结论
第九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设计
        9.1.2 测试指标及方法
        9.1.2.1 样品采集
        9.1.2.2 盲肠微生物菌群的测定
        9.1.2.3 盲肠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9.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盲肠微生物菌群测序结果
        9.2.2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9.2.3 不同处理组肉鸡盲肠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9.2.4 不同处理组肉鸡盲肠微生物LEfSe分析
        9.2.5 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
    9.3 讨论
    9.4 结论
第十章 全文主要结论
    10.1 全文主要结论
    10.2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肉鸡饲养密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影响
    1.1 生产性能
    1.2 免疫机能
    1.3 肠道健康状况
    1.4 腿部健康状况
    1.5 行为变化
2 影响最适肉鸡饲养密度的因素
    2.1 品种
    2.2 性别
    2.3 饲养方式
    2.4 群体规模
    2.5 饲养环境
3 展望

(3)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2 食品(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3 鸡肉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4 已有观点与主要不足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鸡肉供应链
        2.1.1 鸡肉整体产品概念
        2.1.2 鸡肉的质量标准与关键质量特性
        2.1.3 鸡肉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2.1 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
        2.2.2 鸡肉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在鸡肉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2.3.1 肉鸡养殖场(户)的作用
        2.3.2 屠宰加工企业的作用
    2.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4.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4.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内容
        2.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4.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策略的含义与内容
    2.5 本章小结
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描述性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样本数据特征
    3.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分析思路与判断依据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2.2 质量协同控制活动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比较
        3.3.2 质量控制标准了解程度的比较
    3.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
        3.4.1 采用质量标准的比较
        3.4.2 环境维护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3 投入品来源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4 检疫检验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5 动物福利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6 档案管理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7 设施配置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理论分析
        4.1.2 研究假说
        4.1.3 变量说明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模型最终估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分析
    5.1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框架
    5.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机制
        5.2.2 传导机制
    5.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辅助机制
        5.3.1 保障机制
        5.3.2 促进机制
    5.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
        5.4.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5.4.2 熵变模型构建
        5.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过程分析
        5.4.4 减少系统内部正熵,逐步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目标
        5.4.5 增加负熵流,实现促进机制
        5.4.6 减少正熵流,实现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分析
    6.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6.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模型
        6.2.1 Nash非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2 屠宰加工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主从微分博弈模型
        6.2.3 协同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4 比较分析
    6.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与模拟仿真
        6.3.1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拟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促进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7.1 肉鸡养殖场(户)自身的对策建议
        7.1.1 提高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7.1.2 扩大养殖规模,改善经营特征
        7.1.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质量行为
        7.1.4 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交流沟通
    7.2 屠宰加工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2.1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协同
        7.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7.2.3 制定质量协同控制评估体系
    7.3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加大行业政策支持,改善外部环境
        7.3.2 健全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7.3.3 理顺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
        7.3.4 完善鸡肉质量可追溯制度
    7.4 行业协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制定协会质量标准
        7.4.2 加强协会信息披露的职能
        7.4.3 加强监督和行业内部惩罚制度
    7.5 消费者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和安全购买能力
        7.5.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7.5.3 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养殖场(户)
附录二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屠宰加工企业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笼位、密度及中后期限饲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文献综述
    1 肉鸡饲养方式
        1.1 地面垫料平养
        1.2 网上平养
        1.3 笼养
    2 鸡舍环境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1 温度
        2.2 湿度
        2.3 通风
    3 饲养密度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 限饲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鸡舍
    2.2 试验动物
    2.3 试验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自动化鸡舍和普通型鸡舍环境参数分析
        2.4.2 笼位效应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4.3 饲养密度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4.4 中后期限饲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4.4.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2.4.4.2 肉品质的测定
        2.4.4.3 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测定
        2.4.4.4 粪便粗蛋白含量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肉鸡笼养鸡舍环境参数分析
    3.2 笼位效应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饲养密度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中后期限饲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 讨论
    4.1 两种笼养鸡舍环境参数分析
    4.2 笼位效应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密度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4 中后期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饲养密度与群体规模对肉鸡的影响及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蛋白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影响
        1.1.1 生产性能
        1.1.2 免疫机能
        1.1.3 肠道健康状况
        1.1.4 腿部健康状况
        1.1.5 行为变化
    1.2 饲养密度的影响因素
        1.2.1 品种
        1.2.2 性别
        1.2.3 饲养方式
        1.2.4 群体规模
        1.2.5 饲养环境
    1.3 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影响试验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试验动物分组处理
        2.1.3 试验日粮标准
        2.1.4 饲养管理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1 生产性能
        2.2.2 免疫机能
        2.2.3 骨骼发育(胫骨、股骨、肱骨)
        2.2.4 肠道微生态(16S多样性)
        2.2.5 不同饲养规模肉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分析(TMT标记蛋白质组定量分析)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4.2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2.4.3 骨骼(胫骨、股骨、肱骨)发育相关指标
        2.4.4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2.4.5 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蛋白组学研究
    2.5 讨论
        2.5.1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5.2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2.5.3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骨骼发育的影响
        2.5.4 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2.5.5 肉鸡不同群体规模肝脏发育蛋白表达差异
    2.6 结论
第三章: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ABSTRACT

(6)基于生命周期的商品肉鸡生产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1.2.1 生命周期评价在国外畜牧业中研究进展
        1.2.2 生命周期评价在国内畜牧业中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2.1.1 研究区域
        2.1.2 数据来源
    2.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2.2.1 目标与范围定义
        2.2.2 清单分析
        2.2.3 影响评价
        2.2.4 结果解释
第三章 商品肉鸡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
    3.1 两省肉鸡生产基本情况
        3.1.1 禽肉产量
        3.1.2 饲料成分
        3.1.3 饲养周期及饲料用量
        3.1.4 粪便处理
        3.1.5 运输距离
    3.2 各阶段环境影响计算
        3.2.1 化肥生产阶段
        3.2.2 饲料作物种植阶段
        3.2.3 饲料加工运输阶段
        3.2.4 饲养阶段
        3.2.5 粪便排放阶段
        3.2.6 屠宰阶段
        3.2.7 鸡肉运输阶段
    3.3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
        3.3.1 生产10000 只肉鸡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
        3.3.2 生产1t鸡肉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
    3.4 特征化分析
        3.4.1 生产10000 只肉鸡生命周期特征化分析
        3.4.2 生产1t鸡肉生命周期特征化分析
    3.5 标准化与加权分析
        3.5.1 生产10000 只肉鸡生命周期标准化与加权分析
        3.5.2 生产1t鸡肉生命周期标准化与加权分析
    3.6 结果与讨论
        3.6.1 全球变暖
        3.6.2 环境酸化
        3.6.3 富营养化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4.2 对策
        4.2.1 合理配制饲料
        4.2.2 推行清洁生产
        4.2.3 发展生态农业
        4.2.4 调整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致谢

(7)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关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心理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政府规制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产业合作组织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成本收益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6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
    3.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3.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学阐释
    3.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博弈分析
        3.3.1 肉鸡养殖户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3.3.2 肉鸡养殖户与产业合作组织的博弈分析
        3.3.3 肉鸡养殖户与肉鸡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3.4 逻辑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4.1.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4.2 数据来源
    4.3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肉鸡养殖户个体特征
        4.3.2 肉鸡养殖户经营特征
        4.3.3 肉鸡养殖户认知特征
        4.3.4 肉鸡养殖户预期收益特征
        4.3.5 社会规范特征
        4.3.6 政府规制特征
        4.3.7 产业合作组织特征
    4.4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4.1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
        4.4.2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
        4.4.3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5.2 变量选取
    5.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6.2 变量选取
    6.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7.2 变量选取
    7.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7.3.1 模型设定
        7.3.2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
    8.1 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1 研究方法
        8.1.2 变量选取
        8.1.3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测算
        8.1.4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5 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6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益评价
        8.2.1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8.2.2 评价依据与变量选取
        8.2.3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2.4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2.5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
    9.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
    9.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
        9.2.1 立法支持
        9.2.2 财税支持
        9.2.3 技术支持
    9.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
        9.3.1 经济约束
        9.3.2 法律约束
        9.3.3 社会约束
    9.4 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
        9.4.1 政府方面
        9.4.2 产业合作组织方面
        9.4.3 产品市场方面
        9.4.4 肉鸡养殖户方面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8)A集团“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战略实施的研究
        二、国内对企业战略实施的研究
        三、国内外对“养殖加工”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结构路线图
第二章 A集团“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
    第一节 A集团战略发展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主要业务板块
        三、战略转型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养殖加工业的战略转型
        一、行业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转型
    第三节 “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内容
        一、“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概念及分析工具
        二、“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的必要性
        三、“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战略转型
        四、“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
    第一节 战略实施要点
        一、如何实现“智能化”
        二、如何实现“一体化”
    第二节 战略实施重点项目
        一、重点项目空间布局
        二、重点项目资源整合
    第三节 “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
        一、养殖“智能一体化”战略实施
        二、屠宰加工“智能一体化”战略实施
        三、熟品加工“智能一体化”战略实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加工环节战略风险识别能力较弱
        二、智能化技术服务和标准执行出现偏差
        三、智能一体化成本管理不完善
        四、产品整合及开发速度较慢
        五、养殖加工销售节点协同效应不高
        六、综合配套系统建设不健全
    第二节 问题的成因
        一、风险识别范围较小,防范能力较弱
        二、管理层级冗余,技术指导不精细
        三、成本管理意识弱,管理认知不统一
        四、资源整合度不高,产品创新速度慢
        五、产业间沟通渠道待优化,合作方式较单一
        六、资金结构受客观因素影响,资源分配待优化
第五章 “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对策
    第一节 加强风险量化评估,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第二节 提高人员技术水平,优化标准作业流程
    第三节 全面强化成本管控机制,提高效益目标
    第四节 加速产品整合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第五节 建设产业联动机制,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第六节 完善系统化保障机制,实现智能化高效发展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和方法
    1.4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白羽肉鸡行业及行为主体
        2.1.2 社会资本
        2.1.3 契约选择及其稳定性
        2.1.4 垂直协作模式
        2.1.5 标准化生产
    2.2 相关理论回顾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交易成本决定论
        2.2.3 契约理论
        2.2.4 生产者行为理论
        2.2.5 计划行为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契约关系的研究综述
        2.3.2 产业链组织与养殖户生产行为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统计分析
    3.1 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3.1.1 白羽肉鸡起源、生产及消费
        3.1.2 白羽肉鸡的垂直一体化和标准化生产进程
    3.2 四省白羽肉鸡产业现状
        3.2.1 规模现状
        3.2.2 产量与企业现状
    3.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样本选择
        3.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3.3.3 变量选择
        3.3.4 样本与数据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肉鸡养殖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
    4.1 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的静态博弈
    4.2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影响的理论及实证模型构建
    4.3 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4.4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实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5.1 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认知及采纳情况
    5.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5.3 实证模型构建及其结果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统计性描述
        5.3.3 卡方检验
        5.3.4 模型估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6.2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6.2.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骤
        6.2.3 问卷设计与描述统计
        6.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6.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3.1 模型的拟合结果
        6.3.2 假说的检验
        6.3.3 结果分析
    6.4 不同契约选择模式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6.4.1 样本的特征分析
        6.4.2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6.4.3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模型结果分析
    6.5 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6.5.1 样本的特征分析
        6.5.2 基于地域划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6.5.3 基于地域划分的模型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实证
    7.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7.2 描述性统计分析
        7.2.1 技术投入产出指标
        7.2.2 成本收益指标
        7.2.3 基于契约选择模式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性分析
    7.3 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7.3.1 社会资本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7.3.2 契约选择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7.3.3 标准化生产行为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
        8.2.2 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
        8.2.3 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模式的宣传和引导
        8.2.4 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发展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10)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肉鸡生产概况
        1.1.1 我国肉鸡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1.1.2 我国肉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 葡萄糖氧化酶概况
        1.2.1 葡萄糖氧化酶的结构和性质
        1.2.2 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
        1.2.3 葡萄糖氧化酶在畜牧行业的应用
        1.2.4 葡萄糖氧化酶作用机理
    1.3 过氧化氢酶概况
        1.3.1 过氧化氢酶的结构和性质
        1.3.2 过氧化氢酶的应用
        1.3.3 过氧化氢酶在畜牧行业的应用
        1.3.4 过氧化氢酶作用机理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日粮
    2.4 饲养管理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1 生长性能的测定
        2.5.2 养分表观代谢率的测定
        2.5.3 血清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2.5.4 血清指标的测定
        2.5.5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1~21d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1.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21~42d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1.3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1~42d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3.3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3.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21d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3.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42d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4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素氮的影响
        3.4.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21d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素氮的影响
        3.4.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42d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素氮的影响
    3.5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5.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21d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5.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42d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6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3.6.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21d肉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3.6.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42d肉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4.3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免疫器官系数的影响
    4.4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的影响
    4.5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4.6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四、如何降低肉鸡饲养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 [1]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机理研究[D]. 王卫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肉鸡饲养密度研究进展[J]. 袁艳枝,魏凤仙,王琳燚,席燕燕,李绍钰. 中国家禽, 2020(06)
  • [3]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D]. 安玉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4]笼位、密度及中后期限饲对笼养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 戴聪.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5]饲养密度与群体规模对肉鸡的影响及不同群体规模肉鸡肝脏蛋白组学分析[D]. 袁艳枝.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6]基于生命周期的商品肉鸡生产环境影响评价[D]. 卢博.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7]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D]. 刘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A集团“智能养殖加工一体化”战略实施研究[D]. 孙毅夫.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9]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D]. 陈齐畅.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10]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D]. 王洪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如何降低饲养肉鸡的成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