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左右正射影像的三维量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龙[1](2021)在《无人机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的处理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以低成本、大范围的获取高精度的场景信息,已经成为新时代下“数字城市”建设中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无人机平台搭载GPS、IMU和非量测相机,采集高精度位置、地面影像数据和姿态数据,可利用计算机视觉的运动恢复目标结构算法(Structure Form Motion,SFM)和多视图立体视觉重构算法(multi View Stereo,MVS),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表面模型和密集点云数据等。在摄影测量方面,大多数的应用都是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表面模型和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点云作为影像与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过度产物往往是被忽略的,以至于对影像密集点云的应用及研究相对较少。而Li 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点云因为其准确的描述了空间目标地物的形态、大小和其他属性特征被广泛应用地形测图、林业检测,救灾减灾等领域。但是雷达设备成本高、对作业人员的门槛相对较高,加之获取的点云不包含物体光谱信息和无任何语义信息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影像匹配点云除了在精度上弱于Li DAR点云外,其拥有丰富的纹理和光谱特征,容易引入植被指数等特征用于点云分类,加之是基于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其成本相比于Li DAR大幅下降。并且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地形不复杂的区域,影像匹配点云在精度和密度上能够媲美Li DAR点云。鉴于影像匹配点云所具巨大优势,如何对影像匹配的点云进行应用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匹配的点云中包含了地面点、地表上的建筑物、植被等信息,并不能直接对其进行测图和提取森林结构参数等应用,需要对其滤波和分类,按需提取有用信息。现阶段针对影像匹配点云滤波与分类的方法较少,而Li DAR点云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比较成熟,虽说影像匹配点云与LIDAR点云存在数据源差异和滤波算法能否兼容的问题。但总的来说两种方式获取的点云之间有共同点,所以本次研究主要是借鉴Li DAR点云的处理方法对影像匹配点云处理,利用影像匹配点云具有丰富的纹理和光谱信息等特点,进行自动分类和目视分类编辑。在点云数据中划分地面点与非地面点的过程称为点云滤波。目前各种经典的点云滤波算法都需要在算法中设置较为复杂的参数,需要专业人员对作业区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达到一定的滤波效果。由于自然和人为等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影像匹配点云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差,故在点云滤波之前需采用合适的点云粗差剔除算法对点云中的噪声点去除。本次的研究内容如下:(1)从相机成像模型、二维相片到三维空间的坐标转换、相机的检校、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运动恢复结构、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六方面讲述无人机倾斜影像进行匹配获取三维点云的关键技术和原理,并整理无人机影像数据的获取与影像处理生成点云的具体方法。(2)滤波和分类作为点云应用的基础环节,为了能够对影像匹配点云进行高精度的滤波和分类,在滤波开始前,充分分析点云的特点,运用高程统计和基于密度的算法对点云进行误差的剔除;对于滤波,则深入研究了目前几种经典点云滤波算法,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分析各滤波算法在不同地物地貌区域的滤波结果,找到适用于本次研究的最佳算法;分类则是先对点云进行特征统计,选择具有代表性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分类。(3)结合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滤波后地面点数据,进行数字线划图的制作。首先对密度较大的点云数据进行抽稀处理,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和等高线数据;然后将生成的等高线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图中矢量化的部分地物结合,局部修改后制作数字线划图;最后选取视图立体视觉重构算法。
胡莉停[2](2021)在《相机制约迭代检校及可见光影像测量水深的研究》文中指出海洋不仅蕴藏着很多丰富的资源,还是联系世界各大板块的通道,对各国的政策、经济、文化以及国家安全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海洋日益凸显它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中国是海洋大国,且我国湖泊众多,对海洋资源进行利用和控制,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和开发湖泊资源都离不开水深和水底地形信息。传统的水深和水底地形信息的获取依赖于船只和人力进行实地勘测,既耗时又需要足够的人力,而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不进行实地勘测却能够获取水深和地形信息成为可能。遥感技术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进行高效率大范围的探测,且其空间分辨率高,利用反演的方法来获取特定水域的水深和水底地形信息,是十分可取且高效的技术手段。因此开展利用遥感影像获取水深信息的方法研究十分有必要。目前的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折射改正方法获取水深信息通过原始立体影像获取的,通过对同名入射光线延长线的交会点进行折射改正进而获取真实的水深信息,水深信息的精准性会受到交会点(点位关系不确定)的影响。为了避免理论交会点的准确性对水底物体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引入了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法,此方法是在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折射改正的原理上发展而来的,利用投影影像是特殊的正射影像的特性,将折射光线直接进行交会获取水深信息。多光谱反演水深法常用的反演模型需要足够的实测水深信息进行建模,再依据训练好的反演模型来反演水深。近年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发展是有目可见的,航拍是遥感影像获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具有受天气影响不大,简便灵活,快速完成起飞、降落,再加上拍摄影像清晰、可以到达褊狭的地方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遥感领域。但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相机云台并不完全是专业的量测相机,相对于量测相机,非量测相机会产生畸变,会对遥感影像的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对非量测相机进行精准检校,在对畸变误差进行补偿后,才能在后续的实验中获取高精度的水深信息。本文针对于传统的非量测相机检校方法依赖于高精度的室内或室外控制场,并对检校环境有着较为严格要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完全抛开控制点的新的相机检校方法,即线面角制约的相机迭代检校法。基于以上基础,本文进一步完善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修正法与多光谱反演水深法集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法集成的途径,该途径可以利用大量的无人机拍摄的可见光影像,不需要实测水深信息,便可快速实现大面积的获取水深信息。依据以上的阐述,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水深和水底地形信息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研究了相机检校,多光谱反演水深和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常见的获取水深的方法,描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将本文提出的线面角制约的相机迭代检校法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主要包含了陆地以及水下环境,为了验证精度,与有控制点的相机迭代检校法[28]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新方法进行了相机广角模式检校,来验证新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多个环境下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3)介绍了双介质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折射改正模型和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法的原理及常用的反演模型。本文通过对投影影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引入了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本文首先在有纹理的水域采用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获取水深信息,将获取的水深信息运用到可见光水深反演法中并与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将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法进行集成,该集成形成的途径不依赖于实测水深信息,可以实现无控制点的水深反演,并获取较高精度的数字水深模型。4)本文对提出的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法集成的途径进行了实验。本文主要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主要针对无人机搭载的非专业量测相机进行了无控的线面角制约的相机迭代检校,解算获取了相机的参数,并对原始影像进行一次重采样,再进一步生成投影影像,利用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获取游泳池水深信息并对同一深度直线上的水深高程点进行高程修正;实验二采用的是专业的量测相机(Ultra Cam),不需要进行相机检校,再对影像做完预处理之后,利用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和相关系数法修正异常点高程的方法获取足够多的可靠的水深信息,通过与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法中的三种常规线性反演模型获取的反演水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法(PCA+GWR(RGB))集成的途径的拟合效果最佳,从而证明了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法途径的可行性和高效性,避免了获取高精度水深模型需要多光谱影像的缺点,能够很好的适用于无人机获取的普遍的可见光影像。
蔺建强[3](2021)在《大疆无人机应用于不同地形测图的验证》文中认为地形图因包含精确的地理位置要素和属性要素,成为了国民经济建设中必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全站仪、GPS、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产品的诞生,使得测绘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使得卫星数据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获取数据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测绘技术也与时俱进,尤其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等先进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和发展。但是,测绘技术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地面测图模式外业工作量大、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传统航空、航天测图存在成图周期长、成本昂贵、成图精度低等问题。因此,论文对大疆无人机应用于地形测图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替代和弥补已有测图模式的不足,进而促进测绘科学的发展。论文选取了云南通海带状供水工程、东川大白泥河带状泥石流沟、校园地形作为研究区,来验证大疆精灵4、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应用于地形测图的可行性及关键测图技术研究。首先,以带状供水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两种测图模式制作地形图:一种模式是用RTK技术采集测区数据,C ASS7.1绘制数字线划图;另一种模式是基于大疆精灵4无人机测图技术制作数字线划图。并用两种方法对无人机测图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一种方法是将无人机测图成果与RTK技术采集数据制作的地形图进行了叠加分析;另一种方法是采集了18个容易识别且不易变形的地物点作为检查点,用基于点基元的精度分析方法对无人机测图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角度验证了大疆精灵4无人机应用于带状供水工程的可行性。其次,由于像控点布设是无人机测图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最终的测图精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论文基于大疆精灵4无人机,以东川大白泥河带状泥石流沟为研究区,进行了像控点布设方案优化。通过实地布设34个像控点(包括4个检查点),再根据像控点数量和位置进行组合,设计出20种像控点布设方案。接着,对20种像控点布设方案进行三维建模,最后通过组内精度对比优化和组间精度对比优化,选出最优的东川大白泥河带状泥石流沟的像控点布设方案。最后,基于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测图技术,以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作为研究区,验证了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的免像控测图技术的可行性。验证方式主要是借助全站仪随机采集校园特征点进行检查点精度分析、用全站仪免棱镜功能采集建筑物的线要素和面要素,进行基于线基元和面基元的精度分析。从而验证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应用于校园地形测图是可行的。综上所述,论文紧密围绕“大疆无人机应用于不同地形测图的验证”主题,以带状供水工程、东川大白泥河带状泥石流沟、校园地形作为研究区,以大疆无人机作为主要数据获取方式,配以传统的地面数据采集方式对大疆无人机测图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无人机测图的关键技术无人机像控点布设进行了优化。
孙丽红[4](2021)在《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由于以往矿山开采方式不合理,管理模式粗放混乱等诸多原因,大量遗留的露天废弃矿山亟待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景观以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的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露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日益重视。本文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手段获取云南省禄劝县某废弃矿山区域数据。对矿区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同时对三维模型成果的精度进行评定;最后对倾斜摄影测量成果及三维模型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相关探讨。分析和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1)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及建模方式,并与传统的3ds Max、三维GIS及三维激光扫描等建模技术进行对比,重点阐述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相关技术,并分析了其优势。(2)以云南省禄劝县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以项目中的某个工程治理矿区图斑为研究区,从矿区数据获取、基于Context Capture Center软件矿区三维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对构建的三维模型的空三、整体模型及模型几何精度进行评定,并与传统测量技术在效率、方法及成果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成果及三维模型能够满足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需求。(3)结合项目需求,论证了倾斜摄影测量成果DOM、DSM及矿区三维模型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地形图的绘制,进行矿山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案拟定、后期施工、评估及监测等诸多方面,结合Skyline软件实现生态修复后三维效果图可视化展示。
崔怀森[5](2021)在《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河道划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河流、湖泊以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线划定的开展是新时期加强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必要基础工作。由于河道边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受到洪水的冲刷、人为乱占、乱建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定期进行河湖边界测量,对快速准确高效的河湖边界、河道确权等河道管理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随着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测量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河道划界工作的需要,传统的方法既费时费力而且造价也比较高,在一些山区段危险性也比较大。因此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新技术势在必行。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用时短、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然而由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以及近几年开展的河道确权工作方面的应用刚刚开始,还存在一些要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嘉陵江河道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划定项目为依托,将现代化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运用于该项目中。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数据采集处理的原理。其次结合项目要求设计了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的流程;分析验证了后差分PPK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及相关成图要求以及使用影像数据处理软件PIX4Dmapper和地理信息采集软件航天远景MapMatrix相结合生产出嘉陵江地形图的关键技术,对无人机摄影测量生成的DOM、DEM以及DLG进行了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先锋”无人机摄影测量得到的嘉陵江地形图质量合格,可以用于嘉陵江河道划界。最后结合相关水文资料分析并计算了嘉陵江“十年一遇”洪水位线,划定了嘉陵江的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
姜欣[6](2021)在《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钢桁-砼组合梁损伤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桥梁安全巡检效率低、周期长、缺乏往期量化科学依据等问题,利用数字图像对结构进行全息形态监测,具有全息、便捷、经济的突出优势,并高度契合未来数字信息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094的“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和51708068的“基于面形时空数据的桥梁结构损伤演化与失效过程跨尺度分析方法”资助下,开展了基于结构数字正射影像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基于序列影像的结构数字三维模型重建方法,探讨了数字三维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原始桥梁影像成像时的畸变成因,阐述了径向畸变与切向畸变对图像的作用机制,阐明了桥梁数字三维信息恢复流程。基于桥梁数字三维模型,研究了桥梁结构数字正射影像提取方法,通过数字微分纠正研究,给出了基于桥梁三维模型的结构数字正射影像生成方法。2.对钢桁-砼组合梁试件开展了多工况损伤荷载试验,获得了各工况下试验梁的连续序列影像,基于数字三维信息恢复流程,实现了试验梁高精度数字三维模型的建立。开展了基于试验梁三维模型的数字正射影像提取,利用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试验梁结构正射影像质量评价,验证了试验梁数字正射影像对结构形态的表征能力。3.分析了不同边缘检测算子对试验梁边缘的提取结果,利用Sobel边缘检测算子提取了试验梁数字正射影像的主体边缘。研究了结构特征部位边缘线型的提取方法,揭示了图像噪声使结构边缘异常的作用机理。通过建立不同工况下边缘线型一致性平滑约束条件,获取了试验梁各工况下的全息变形曲线。提出了桥梁图像像素标定方法,完成了边缘连续曲线由像素尺度向实际测量尺度的映射。开展了结构边缘全息变形验证试验,验证了试验梁数字正射影像对结构形态的描述能力。4.提出了基于结构数字正射影像矩阵相似性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建立简支梁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图像像素矩阵相似性损伤识别方法理论分析,验证了利用图像矩阵相似性方法判别结构损伤位置的可行性。基于上述试验,开展了基于试验梁数字正射影像矩阵相似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通过计算损伤前后图像矩阵的相似性,得到了各损伤条件下的相似性度量曲线。试验结果显示:相似性度量曲线在损伤位置具有明显峰值响应,验证了该损伤识别方法对不同损伤状态的有效性。
武坚,王向前,白冰,腾飞,宋宁,付佳,张彬杰[7](2021)在《含有DEM误差的立体正射影像对上高程量测精度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DEM支持下,通过引入投影视差光线,以数字正射影像为基础,制作立体辅助影像,并与原正射影像共同构建正射立体影像对,产生与实地相似的几何模型,进行立体观察与量测,可以量测地貌高程,是另外一种构建立体三维环境的思路。然而生成正射影像和辅助影像的原始DEM是含量有误差的。这种误差是否会对产生的立体正射影像对的高程量测结果产生粗差,进而是否影响立体正射影像对的后续使用,这是分析探讨的出发点。理论和实践证明,使用该DEM生成正射立体影像对的左右视差并不受DEM误差的影响,量测高程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张军[8](2020)在《影响无人机测绘技术获取测绘成果精度的因素分析及实用性处理方案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无人机测绘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以无人机为平台进行航空摄影对比传统航空摄影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灵活等方面,其不足点主要表现在无人机航空摄影获取的数据在影像质量方面有所不足。为了获取高精度测绘成果数据,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为技术手段进行测绘工作,在外业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两个方面都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有所区别,规范要求也有所不同。本论文研究影响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因素,基于无人机影像数据特点,研究提高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方案,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本论文从理论层面分析影响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影响无人机测绘精度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影像采集所选地面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成果精度越高;第二是像点自身量测误差,这与影像自生坐标的准确率也有直接关系;第三是影像采集时所选用的基高比,基高比越大,高程精度越高,在硬件条件确定的条件下,这些是制约无人机测绘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去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挥无人机快速测绘的优势。基于影响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两项提高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方案,研究内容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从无人机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影响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精度的因素,例如航摄相机、曝光延迟、飞行控制、控制点布设等对成果精度的影响因子,基于这些研究给出了控制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框架;(2)无人机搭载非量测数码相机不同于传统的量测型数码相机,不能用统一的畸变模型去模拟相机的畸变规律,容易出现模型差,本文给出基于格网的影像畸变纠正的方法,能有效模拟无人机搭载非量测数码相机的不规则畸变,提高影像坐标量测精度,并通过实验进行成果精度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无人机测绘工作中广泛推广;(3)无人机飞行高度较低,若测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飞行安全就很难保障,对于航测本身来说会出现同一影像或相邻影像分辨率不一致的情况,且由于无人机姿态不稳定、相对航高差大,会造成相邻影像存在较大的几何畸变及辐射畸变,给影像匹配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本文提出针对无人机的变航高航线设计的思路,并将设计思路进行了实践。
秦萌[9](2020)在《基于DPGrid的无人机低空航摄影像DOM生成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低空无人机可以快速完成某个地区遥感图像的采集,同时满足高分辨率测绘发展的需要。鼓励和支持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和无人机航摄影像处理系统的发展,对促进测绘行业的发展和改善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人机在国家抢险救灾、地理国情普查、数字城市建设及测绘测量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OM不但可以作为地图分析的背景控制信息,还能为其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在城乡建设规划和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面表现突出。随着DOM应用面的扩大,为响应社会各界对大比例尺数字影像产品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和航摄影像处理系统作出详细介绍。对本文实验中采用的大疆精灵4低空无人机及其配套的DGI GO4、Umap飞控软件,DPGrid航摄影像后处理软件做了进一步说明。(2)对数字正射影像生成各环节中影响产品精度及质量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从航摄影像常见问题对策、空三加密要点到DEM及DOM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分析研究。(3)重点分析研究了在DEM生产环节针对不同地物通过选择合适的编辑参数和滤波方法,使自动密集匹配生成的问题DEM点云能切准地面。并按照相关作业规定,对编辑后的DEM及最终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进行了质检,对产品精度及质量进行了分析。(4)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某地区为例,对航摄影像的获取到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整个技术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分析了像控点的布设方案、空三加密、DEM生产以及DOM生产等关键环节,最终生成该区域1∶1000正射影像图。生产实例表明,利用DPGrid系统制作的正射影像,成果质量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的强烈需求。
余学飞[10](2020)在《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在北京通州燃灯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北京通州燃灯塔实际保护需求,前期进行了大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低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及勘测技术与多学科协同应用方面的文献及实践案例调研。结合古塔的特征及形态分析、传统古塔勘测方法分析及新型数字化勘测方法分析对古塔勘测阶段的数据需求进行分析,形成多元数字化勘测技术在通州燃灯塔保护方面的系统研究。在通州燃灯塔勘测阶段的数据需求分析方面:通州燃灯塔鉴于其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基于实际古塔勘测的难特点分析,采用将多种测绘方法有效集成并将多测量手段的数据融合处理实现古塔精细化测绘的方法,即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低空近景摄影测量相结合方式,实现通州燃灯塔的现状测绘。在通州燃灯塔勘测数据采集与集成方面: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点云数据模型和近景摄影测量获取数字影像信息,并将空地数据融合,结合精度控制和分析进行模型调整,实现三维数据相互补充,提高局部及整体的几何精度便于对古塔的结构进行精细三维分析,最终得到燃灯塔的精细三维模型。利用多期激光扫描数据得对比,结合传统测量监测数据,实现对通州燃灯塔监测任务的完成。在多源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多学科融合方面:运用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可以为通州燃灯塔的力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多源数字化测绘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古塔本体监测,建立监测基准体系并对监测数据加以对比,为通州燃灯塔的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多源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多学科的融合。在多源数字化测绘数据的成果表达及应用方面:基于通州燃灯塔的点云数据及三角网模型进行古塔线画图和正射影像图等专题图件制作,为修缮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获得数据并建立的模型,可以为古塔的病害调查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可以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文物的数字展示、静态文物的动态化展示。
二、基于左右正射影像的三维量测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左右正射影像的三维量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的处理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倾斜摄影测量现状 |
1.2.2 影像匹配密集点云现状 |
1.2.3 点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技术路线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倾斜摄影测量密集匹配点云的原理 |
2.1 相机成像模型 |
2.1.1 坐标系统 |
2.1.2 相机标定 |
2.2 特征点提取与匹配 |
2.3 基本矩阵和本质矩阵求解 |
2.4 三角测量 |
2.5 光束法平差 |
2.6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 |
第三章 影像匹配点云的生产流程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点云数据获取 |
3.2.1 数据获取 |
3.2.2 无人机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的获取 |
3.2.3 影像匹配点云的精度检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像匹配点云的滤波与分类 |
4.1 影像匹配点云与LIDAR点云的特点 |
4.1.1 无人机倾斜影像匹配点云的特点 |
4.1.2 Li DAR点云获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4.2 点云粗差剔除 |
4.2.1 粗差点分类 |
4.2.2 点云粗差剔除的主要算法 |
4.2.3 实验与分析 |
4.3 点云滤波算法简介 |
4.3.1 坡度法 |
4.3.2 移动曲面拟合法 |
4.3.3 数学形态学 |
4.3.4 不规则三角网加密法 |
4.3.5 布料滤波 |
4.4 滤波实验及质量分析 |
4.4.1 实验地块的滤波实验 |
4.4.2 实验结果质量分析 |
4.4.3 研究区域的滤波结果 |
4.5 倾斜摄影测量点云分类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影像匹配点云的应用 |
5.1 构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
5.2 地形测图 |
5.2.1 点云抽稀 |
5.2.2 数字高程模型和等高线的生成 |
5.2.3 地物数字化 |
5.3 成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2)相机制约迭代检校及可见光影像测量水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机检校的研究进展 |
1.3 多光谱遥感反演水深的研究进展 |
1.4 双介质摄影测量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机迭代检校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验 |
2.1 非量测相机制约迭代检校法 |
2.1.1 相机检校模型 |
2.1.2 线面角制约条件 |
2.1.3 相机制约迭代检校策略 |
2.1.4 线面角制约迭代检校法的基本流程图 |
2.2 非量测相机制约迭代检校法实验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方法集成的理论研究 |
3.1 遥感测深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
3.1.1 基本原理 |
3.1.2 常见的水深反演模型 |
3.2 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 |
3.2.1 双介质摄影测量基本原理与模型 |
3.2.2 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模型 |
3.2.3 相关系数法修正异常点高程值 |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理加权回归水深反演模型 |
3.3.1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
3.3.2 主成分分析(PCA) |
3.4 精度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改正法与可见光水深反演法集成的新途径的实验 |
4.1 实验一:学校废弃游泳池测深实验 |
4.1.1 相机制约迭代检校 |
4.1.2 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法获取水深点 |
4.2 实验二:江苏太湖实验区水深反演模型获取 |
4.2.1 研究区概况 |
4.2.2 基于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法获取水深点 |
4.2.3 投影影像的水深折射法与多光谱遥感测深法进行集成的水深实验 |
4.2.4 太湖实验区PCA+GWR(RGB)方法反演水深 |
4.2.5 太湖实验区不同三波段组合的PCA+GWR方法反演水深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大疆无人机应用于不同地形测图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在测图中的研究现状 |
1.2.2 无人机在带状地形测图中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无人机测图技术理论基础 |
2.1 无人机系统组成 |
2.1.1 无人机平台 |
2.1.2 传感器 |
2.1.3 飞行控制系统 |
2.1.4 数据链路单元 |
2.1.5 地面站 |
2.2 无人机测图技术流程 |
2.3 控制点布设 |
2.3.1 传统航空摄影像控点布设方案 |
2.3.2 无人机测图控制点布设 |
2.4 空中三角测量 |
2.4.1 航带法区域网平差 |
2.4.2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 |
2.4.3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2.5 4D产品 |
2.5.1 DOM |
2.5.2 DEM |
2.5.3 DLG |
2.5.4 DRG |
第三章 大疆精灵4 无人机应用于带状供水工程的可行性及精度对比研究 |
3.1 研究路线图 |
3.2 试验区及仪器条件 |
3.2.1 试验区概况 |
3.2.2 仪器条件 |
3.3 外业数据采集 |
3.3.1 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 |
3.3.2 RTK外业数据采集 |
3.4 内业数据处理 |
3.4.1 无人机测图内业处理 |
3.4.2 RTK采集数据制作数字线划图 |
3.5 精度分析 |
3.5.1 定性分析 |
3.5.2 定量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大疆精灵4 无人机的像控点布设优化 |
4.1 像控点布设优化研究总体框架 |
4.2 复杂带状地形的选取及地面像控点布设 |
4.2.1 试验区介绍 |
4.2.2 完整像控点和及像控点布设图标 |
4.3 无人机数据获取 |
4.4 不同像控点布设的3D建模及精度对比优化 |
4.4.1 不同像控点布设的3D建模 |
4.4.2 像控点布设精度对比优化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免像控测图技术的平坦地形测图验证 |
5.1 研究技术框架及实验条件 |
5.1.1 免像控测图的技术框架 |
5.1.2 实验条件 |
5.2 无人机摄影和GCP采集 |
5.2.1 无人机摄影 |
5.2.2 验证数据采集 |
5.3 数据处理 |
5.3.1 免像控三维建模及数据提取 |
5.3.2 基于GCP的3D建模 |
5.4 点对点的验证比对分析 |
5.5 线对线、面对面的验证比对分析 |
5.5.1 线对线的验证比对分析 |
5.5.2 面对面的验证比对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4)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矿山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三维建模技术 |
2.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概述 |
2.1.1 倾斜摄影测量概念 |
2.1.2 倾斜摄影测量原理 |
2.1.3 倾斜摄影测量的系统组成 |
2.2 倾斜摄影测量建模技术 |
2.2.1 技术简介 |
2.2.2 倾斜摄影测量建模相关技术 |
2.3 三维建模技术对比分析 |
2.3.1 传统3ds Max建模简介 |
2.3.2 三维GIS建模简介 |
2.3.3 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ontext Capture Center的倾斜摄影模型构建 |
3.1 Context Capture Center简介 |
3.1.1 Context Capture Center的发展进程 |
3.1.2 Context Capture Center软件优势 |
3.1.3 Context Capture Center建模原理与方法 |
3.2 矿区模型构建 |
3.2.1 矿区概况 |
3.2.2 矿区数据获取 |
3.2.3 矿区三维模型构建及DOM、DSM数据生成 |
3.3 矿区模型精度评定 |
3.3.1 空三精度评定 |
3.3.2 整体模型精度评价 |
3.3.3 模型几何精度评定 |
3.4 与传统测量技术对比分析 |
3.4.1 工作效率及方法分析 |
3.4.2 成果资料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倾斜摄影测量成果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4.1 矿区地形图绘制 |
4.1.1 EPS三维测图系统简介 |
4.1.2 实景三维模型在地形图绘制方面的应用 |
4.2 生态修复规划 |
4.2.1 场地分析 |
4.2.2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
4.3 生态修复施工、评估及监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
(5)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河道划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现代化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
1.2.2 现代化无人机航测在大比例尺测图中的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先锋”固定翼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 |
2.1 无人机介绍 |
2.1.1 无人机系统组成 |
2.1.2 无人机的分类 |
2.2 “先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组成 |
2.2.1 飞行平台 |
2.2.2 飞行控制系统 |
2.2.3 遥感数据设备 |
2.2.4 GNSS&PPK技术 |
2.2.5 数据处理系统 |
2.3 论文研究意义和背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摄影测量成图关键技术原理 |
3.1 摄影测量坐标系统 |
3.1.1 像方空间坐标系 |
3.1.2 物方空间坐标系 |
3.2 空中三角测量简介 |
3.2.1 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
3.2.2 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
3.2.3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3.3 无人机影像预处理和影像匹配 |
3.3.1 畸变差纠正 |
3.3.2 影像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河道划界研究 |
4.1 研究区域 |
4.2 无人机飞行方式的研究及应用 |
4.2.1 像控点布设方案研究 |
4.2.2 航线规划方案的研究及实验 |
4.2.3 数据检查 |
4.2.4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4.3 基于PIX4D软件的DOM模型建立 |
4.3.1 原始数据导出 |
4.3.2 无人机POS数据解算 |
4.3.3 基于PIX4D软件的数据建模 |
4.4 基于MAP Matrix和南方CASS软件的河道地形图制作 |
4.4.1 内业采集软件MAP Matrix |
4.4.2 外业地物属性调绘 |
4.4.3 CAD&CASS软件内业编辑成图 |
4.5 基于ArcGis软件的河道划界 |
4.5.1 设计洪水位计算 |
4.5.2 河道划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精度分析 |
5.1 精度分析意义 |
5.2 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误差来源分析 |
5.2.1 数字相机的误差 |
5.2.2 像控点和像片刺点误差 |
5.3 空三加密精度分析 |
5.4 DEM、DOM、DLG精度分析 |
5.4.1 精度评价指标 |
5.4.2 DEM高程精度分析 |
5.4.3 DOM平面精度分析 |
5.4.4 嘉陵江河道地形图精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B(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6)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钢桁-砼组合梁损伤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桥梁安全检测方法及发展 |
1.2.1 桥梁常规安全检测方法 |
1.2.2 桥梁安全检测新技术 |
1.3 基于摄影测量的桥梁安全监测现状 |
1.3.1 近景摄影在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1.3.2 现有研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图像矩阵相似性损伤识别理论 |
2.1 数字三维模型重建理论 |
2.1.1 图像预处理 |
2.1.2 多视影像联合平差 |
2.1.3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 |
2.1.4 数字三维模型重建理论 |
2.2 基于数字三维模型的正射影像生成理论 |
2.2.1 数字正射影像概述 |
2.2.2 数字微分纠正 |
2.2.3 数字正射影像镶嵌 |
2.3 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图像矩阵相似性分析 |
2.3.1 图像矩阵概念 |
2.3.2 图像矩阵相似性分析 |
2.3.3 简支梁算例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工况钢桁-砼组合梁受载试验 |
3.1 试验目的 |
3.2 钢桁-混凝土组合梁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3.3 加载制度与损伤方案 |
3.3.1 加载制度 |
3.3.2 损伤方案 |
3.4 摄影测量与常规数据采集方法 |
3.4.1 百分表布置方案 |
3.4.2 百分表量测结果 |
3.4.3 摄影测量图像序列采集策略 |
3.5 试验梁建模流程与数字正射影像成果 |
3.5.1 相机参数标定 |
3.5.2 试验梁数字三维模型成果 |
3.5.3 试验梁数字正射影像质量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试验梁边缘轮廓的结构损伤识别 |
4.1 试验梁结构边缘轮廓提取 |
4.1.1 适用于桥梁结构图像的边缘检测算子分析 |
4.1.2 试验梁边缘轮廓提取 |
4.2 结构边缘轮廓提取方法精度验证 |
4.2.1 像素当量标定 |
4.2.2 结构全息变形分析 |
4.2.3 基于SG平滑算法的变形曲线提取 |
4.2.4 结构边缘轮廓线提取结果误差分析 |
4.3 基于图像矩阵相似性的损伤识别方法 |
4.3.1 单损伤状态下的试验梁损伤识别 |
4.3.2 多损伤状态下的试验梁损伤识别 |
4.3.3 损伤识别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含有DEM误差的立体正射影像对上高程量测精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在含有DEM误差的立体正射影像上高程量测的理论分析 |
2 含有DEM误差的立体正射影像对上高程量测的实地分析 |
3 实验论证与分析 |
4 结束语 |
(8)影响无人机测绘技术获取测绘成果精度的因素分析及实用性处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无人机测绘技术研究动态及发展展望 |
1.2.1 国内外无人机测绘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无人机测绘技术发展展望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影响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原理分析 |
2.1 影响无人机测绘平面精度的原理分析 |
2.2 影响无人机测绘高程精度的原理分析 |
2.3 影响无人机测绘空三成果精度的其他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影响无人机测绘精度的因素研究 |
3.1 航摄相机的影响 |
3.1.1 航摄相机成像质量分析 |
3.1.2 从成像原理角度分析无人机航摄影像质量 |
3.1.3 曝光延迟的影响 |
3.1.4 像点位移的影响 |
3.2 无人机的影响 |
3.2.1 无人机拍摄影像与传统影像对比分析 |
3.2.2 无人机自身特点对于航空摄影的影响 |
3.3 像控点布设方案的影响 |
3.3.1 无人机航摄像控点布设方案影响空三成果精度研究 |
3.3.2 无人机航测免相控的可行性分析 |
3.4 航测软件及从业者经验水平的影响 |
3.4.1 航测软件对于内业数据处理的影响 |
3.4.2 从业工作者经验的影响 |
第四章 控制无人机测绘成果精度的方案研究 |
4.1 数字影像畸变纠正 |
4.1.1 数码相机畸变的影响 |
4.1.2 数码相机成像原理与影像畸变 |
4.1.3 数码相机畸变模型 |
4.1.4 数码相机检校方法 |
4.2 参数畸变+格网畸变模型 |
4.2.1 格网畸变模型的建立 |
4.2.2 传统畸变模型与格网畸变模型精度对比分析 |
4.2.3 格网畸变模型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 航飞过程中的控制方案 |
4.3.1 应用构架航线 |
4.3.2 控制飞行质量 |
4.4 自适应变航高航线设计 |
4.5 其他控制精度的方案 |
4.5.1 选择适合的空三处理软件及数据处理方案 |
4.5.2 全自动处理减少人工交互 |
4.5.3 倾斜摄影测技术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DPGrid的无人机低空航摄影像DOM生成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无人机航摄系统及相关技术 |
2.1 低空摄影测量 |
2.2 无人机航摄系统 |
2.2.1 无人机简介 |
2.2.2 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 |
2.2.3 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特点 |
2.3 无人机航摄系统关键性质量指标 |
2.3.1 飞行平台 |
2.3.2 传感器 |
2.3.3 航空摄影飞行质量要求 |
第三章 DPGrid航摄影像处理系统理论基础 |
3.1 共线方程 |
3.2 影像相对定向 |
3.3 影像绝对定向 |
3.4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
3.4.1 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
3.4.2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
3.4.3 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
3.5 图像配准与融合 |
3.5.1 图像配准 |
3.5.2 图像融合 |
第四章 DOM生成质量控制 |
4.1 测区概况 |
4.2 无人机影像获取 |
4.2.1 软、硬件准备 |
4.2.2 设备连接及飞行参数设置 |
4.2.3 飞行前检查 |
4.2.4 飞行与回收 |
4.2.5 影像质量检查 |
4.2.6 航摄影像常见问题对策 |
4.3 像控点的选取与布设方案分析 |
4.3.1 像控点的选取条件 |
4.3.2 像控点的布设方案分析 |
4.4 基于DPGrid的空三加密 |
4.4.1 空三加密技术流程 |
4.4.2 空三加密中的要点分析 |
4.5 DEM生产及编辑 |
4.5.1 DEM生产实验 |
4.5.2 DEM编辑 |
4.6 DOM生产及质量改善措施 |
4.6.1 DOM生产技术流程 |
4.6.2 常见问题及质量改善措施 |
4.6.3 DOM质检与产品评价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在北京通州燃灯塔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传统古塔勘测方法分析 |
1.2.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
1.2.3 低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
1.2.4 勘测技术与多学科协同应用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新型勘测技术在燃灯塔中的应用需求分析 |
2.1 古塔的特征演化 |
2.2 通州燃灯塔的特征及形态分析 |
2.3 燃灯塔勘测的需求及内容 |
2.4 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在燃灯塔中的应用需求分析 |
2.4.1 在燃灯塔外部环境勘测中的需求 |
2.4.2 在燃灯塔塔体顶部勘测中的需求 |
2.4.3 在燃灯塔室内环境勘测中的需求 |
2.4.4 在燃灯塔细部情况勘测中的需求 |
2.4.5 在燃灯塔病害情况勘测中的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通州燃灯塔勘测数据采集与集成 |
3.1 多源数字化空地结合的燃灯塔测绘数据采集与集成 |
3.1.1 地面激光扫描数据采集及处理 |
3.1.2 低空倾斜摄影测量的数据采集及处理 |
3.2 空地数据融合 |
3.3 精度控制及精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源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多学科融合 |
4.1 古塔建筑价值与特征研究 |
4.1.1 通州燃灯塔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发掘 |
4.1.2 燃灯塔关键性区域及类型划分 |
4.2 点云模型应用 |
4.2.1 点云模型实体化 |
4.2.2 辅助进行塔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
4.3 古塔本体监测 |
4.3.1 整体倾斜分析 |
4.3.2 表面形变分析 |
4.3.3 倾斜形变发育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源数字化测绘数据的成果表达及应用 |
5.1 辅助古塔修缮设计 |
5.2 辅助古塔病害表达 |
5.3 辅助古塔文化展示 |
5.4 辅助古塔的虚拟复原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术成果目录 |
致谢 |
四、基于左右正射影像的三维量测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的处理与应用[D]. 王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2]相机制约迭代检校及可见光影像测量水深的研究[D]. 胡莉停.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3]大疆无人机应用于不同地形测图的验证[D]. 蔺建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研究[D]. 孙丽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河道划界中的应用研究[D]. 崔怀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钢桁-砼组合梁损伤识别研究[D]. 姜欣.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7]含有DEM误差的立体正射影像对上高程量测精度探讨[J]. 武坚,王向前,白冰,腾飞,宋宁,付佳,张彬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03)
- [8]影响无人机测绘技术获取测绘成果精度的因素分析及实用性处理方案研究[D]. 张军. 长安大学, 2020(06)
- [9]基于DPGrid的无人机低空航摄影像DOM生成质量控制研究[D]. 秦萌. 长安大学, 2020(06)
- [10]多源数字化勘测技术在北京通州燃灯塔中的应用研究[D]. 余学飞.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