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软股份(600536)行业巨子 稳步攀升(论文文献综述)
陈方[1](2011)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21世纪初,中国企业就开始了海外并购活动,并出现了如联想、TCL、中海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海外并购交易。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话题。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海外并购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力求通过分析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过去所进行的海外并购中取得经验与教训,从中找出海外并购的动机、特征以及涉及的区域和行业,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为中国企业探索出一条以健全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为核心的市场化规则。
杨勇[2](2010)在《河北太行国宾馆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使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成就中的一大亮点。在此期间,作为服务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乘势而上”,无论从数量、规模上还是从经营的质量和理念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提升。而在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竞争态势也日趋激烈,近年来竞争的风暴已经开始波及像河北太行国宾馆所在地石家庄市这样传统意义上的“二、三线城市”。作为地区行业领军者之一的太行国宾馆同时还面临着内部升级改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保持既有的市场地位进而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重视战略管理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本文即以如此背景下的太行国宾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全面、综合分析酒店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此为依据对酒店的发展战略作出规划,并对其实施和控制的相关原则、具体方法等进行了设计和探讨。论文首先对行业形势、经营管理现状等相关背景信息做了交待,继而综合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以及PEST分析、价值链分析、“五力”模型、SWOT分析、平衡计分卡等研究方法,分析提出酒店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接下来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河北太行国宾馆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酒店竞争力,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最后,对酒店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由差异化竞争战略及品牌战略、人才兴企、信息化等内容组成的酒店战略体系,并对战略目标的实施与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论文的目标要求是对太行国宾馆战略管理的实施和加强提供直接的、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鉴于太行国宾馆在规模、运营、管理等方面在我国酒店业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希望论文的研究工作对于对其他酒店,特别是政务商务交叉型酒店的战略管理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蔡延钊[3](2008)在《广东经济发展与东南亚华商网络的利用 ——基于资源观(RBV)的研究》文中提出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海外建立了紧密而广泛的经贸联系,尤其是形成了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格局。进入2007—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经贸形势的改变,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国际性金融海啸,广东外向型经济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时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成为广东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隐含着一层极为重要的、与广东发展密切相关的特殊因素,即东南亚华商网络。对于这层关系,比之欧美等传统关系,我们对其研究和利用远远不足。资源观(Resource-based View,RBV)理论是战略管理领域中的一种新兴观点,强调企业应从自身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文在对资源观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展并将其引入研究之中,沿着“资源——战略”的研究范式,剖析了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的产生机理、分类和特征,认为从广东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看,东南亚华商资源将是广东在依托欧美华商网络资源走入瓶颈之后新的可依赖对象。通过导入战略管理中的资源观理论构建全文的分析框架,对资源观的内涵和外延、理论基础和进展进行了探讨,同时确定华商网络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建立资源观与华商网络利用之间的关联,强调东南亚华商网络是广东所独具的内生性资源,应将其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来看待。本文对东南亚华商的历史和现状,及广东对其利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广东对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利用的经验和不足。重点研究基于资源观的东南亚华商网络的利用,探讨东南亚华商网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最后探讨发挥广东侨乡优势,利用好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的战略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东南亚华商是广东重要的独特或异质的资源,是其保持竞争力的主要资源位势壁垒,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形成隔离机制从而保持和进一步扩张广东经济的外向型优势;加强对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的利用是广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选择。
曾庆宾[4](2003)在《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出版单位经历过企业、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由于出版业显着的意识形态特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党和政府机关的附属物,过分地强调其政治和教化功能,其发展历程和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一样,几经风雨,几经周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壮大我国出版产业,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实证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描述和揭示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轨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学工具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剖分析;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方法,明确了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路向和实际操作的策略选择。 本研究论文共分四篇:第一篇,说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目的,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二篇,描述了出版的起源、出版物与出版产业、西方出版产业及我国澳港台地区出版产业的现状,为以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三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目前的现状,我国出版业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重分析了我国出版业存在的弊端,为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理清思路;第四篇,厘清了长期困扰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三个概念性问题,探讨了如何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战略导向和制度安排,研究了影响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归纳了研究的结论和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论文的创新方面:(1)通过实证和理论归纳、演绎的方法,证明了我国出版物是商品,出版社是企业,出版业是产业,从理论上还出版产业以本来面目八2)设置一套较完整的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制度框架体系,提出了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整体设想及操作策略。诸如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制度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将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吴小林[5](2002)在《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我国家电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和提出了我国家电业的产业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的原则,建立起了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分析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归纳出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揭示了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营销管理对策的探讨上,本文对我国家电企业的营销管理环境进行整合以优化家电业产业组织结构,提出了通过国家改进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激励机制、完善我国家电企业的产权治理机制,为企业的营销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通过家电企业之间以及家电企业与其它企业或组织之间的战略联盟来优化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外部环境;在家电企业内部,在塑造优秀营销团队的同时、通过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战略,配合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营销管理流程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价值链,从而整合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资源,为全面提升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创造积极的条件。另一方面,对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策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物流、国际营销、绩效考核直至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对策和策略。
二、中软股份(600536)行业巨子 稳步攀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软股份(600536)行业巨子 稳步攀升(论文提纲范文)
(1)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已有理论和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
2.1 背景和必然性 |
2.1.1 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分工变化 |
2.1.2 国内环境: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 |
2.2. 内涵、布局和方针 |
2.2.1 "走出去"战略内涵 |
2.2.2 "走出去"战略布局与方针 |
2.2.3 "走出去"理论依据 |
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施的成果 |
3.1 海外投资的地区与行业分布 |
3.1.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地区分布 |
3.1.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分布 |
3.2 并购动机 |
3.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 |
3.3.1 市场导向型:联想 |
3.3.2 技术导向型:TCL |
3.3.3 资源导向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
3.4 人民币汇改后海外并购变化(2006-) |
3.5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评价 |
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环境变化 |
4.1 国际环境 |
4.1.1 美国经济变化和经济形势 |
4.1.2. 欧盟经济变化和经济形势 |
4.1.3 日本经济变化和经济形势 |
4.1.4 新兴市场经济体 |
4.2 国内情况 |
4.2.1 经济结构转型 |
4.2.2 国内外贸、对外投资政策变化 |
5.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及路线图 |
5.1 海外并购风险的认识 |
5.2 海外并购风险规避:微观的角度 |
5.2.1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理念层面 |
5.3 海外并购风险规避:宏观的角度 |
5.3.1 机制 |
5.3.2 政策 |
5.3.3 国际合作 |
5.4 加强企业海外并购软实力建设 |
6 论文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汇总 |
硕士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后记 |
详细摘要 |
(2)河北太行国宾馆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河北太行国宾馆基本情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
2-2 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
2-2-1 企业外部环境及宏观环境分析工具—PEST 分析 |
2-2-2 企业行业环境及竞争力分析工具—“五力”模型 |
2-2-3 企业内部环境及能力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 |
2-2-4 战略分析工具—SWOT 分析、波士顿矩阵 |
2-2-5 战略实施及其绩效考核工具—平衡计分卡(BSC) |
2-2-6 战略控制 |
2-3 酒店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
2-3-1 酒店业的行业特点 |
2-3-2 战略管理对酒店业的重要性 |
2-3-3 酒店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三章 河北太行国宾馆外部环境分析 |
3-1 太行国宾馆面临的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P) |
3-1-2 经济环境(E) |
3-1-3 社会文化环境(S) |
3-1-4 技术环境(T) |
3-1-5 太行国宾馆PEST 分析汇总 |
3-2 太行国宾馆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现有竞争状况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3 替代产品的威胁 |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5 买方的议价能力 |
3-2-6 太行国宾馆的五力分析模型 |
第四章 河北太行国宾馆内部环境分析 |
4-1 太行国宾馆在建贵宾楼项目及影响 |
4-1-1 项目基本情况 |
4-1-2 项目影响分析 |
4-2 太行国宾馆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
4-2-1 太行国宾馆资源状况分析 |
4-2-2 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
4-3 太行国宾馆能力分析 |
4-3-1 太行国宾馆价值链 |
4-3-2 对太行国宾馆价值链的分析 |
4-4 太行国宾馆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五章 太行国宾馆发展战略制定及体系构建 |
5-1 太行国宾馆发展战略的总体定位 |
5-1-1 酒店使命 |
5-1-2 战略目标 |
5-1-3 酒店形象 |
5-2 酒店环境的综合评价及战略选择──SWOT 分析 |
5-3 酒店发展战略的具体阐述 |
5-3-1 竞争战略 |
5-3-2 成长战略 |
5-3-3 主要职能战略 |
第六章 太行国宾馆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
6-1 战略实施的措施配合 |
6-2 利用平衡计分卡具体实施酒店战略 |
6-2-1 平衡计分卡设计的一般步骤 |
6-2-2 太行国宾馆总平衡计分卡设计 |
6-3 酒店战略控制 |
6-3-1 太行国宾馆战略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 |
6-3-2 太行国宾馆战略控制的方式选择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东经济发展与东南亚华商网络的利用 ——基于资源观(RBV)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结构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基于资源观的广东华商网络利用理论构架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资源观理论 |
2.3 网络资源与竞争优势 |
2.4 资源观与华商网络资源利用的理论架构 |
3 东南亚华商网络与广东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
3.1 东南亚华商网络的发展 |
3.2 东南亚各国的华商网络 |
3.3 广东对东南亚华商网络的利用历史和现状 |
3.4 东南亚华商网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作用 |
3.5 广东利用东南亚华商网络的特点 |
3.6 利用华商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基于资源观的广东对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的利用 |
4.1 东南亚华商资源优势分析 |
4.2 广东利用东南亚华商网络的模式 |
4.3 广东利用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的主要形式 |
5 发挥广东优势,利用东南亚华商网络资源的建议 |
5.1 深入了解,重视与东南亚华商网络关系的维持 |
5.2 主动出击,融入东南亚华商网络 |
5.3 建构机制,建设东南亚华商利用平台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背景和框架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理论综述 |
1.4.1 多元化发展战略理论述评 |
1.4.2 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述评 |
1.4.3 核心竞争力理论述评 |
1.4.4 产权理论述评 |
1.4.5 公司治理模式理论述评 |
1.4.6 企业家理论述评 |
第二章 分析框架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过程 |
2.3 分析框架 |
第二篇 研究基础 |
第三章 出版和出版物 |
3.1 出版的起源 |
3.2 出版的涵义 |
3.3 出版物 |
3.3.1 出版物的演变 |
3.3.2 出版物的特征 |
第四章 出版业与出版产业 |
4.1 出版业的概念和内容 |
4.2 传统出版业与现代出版业 |
4.2.1 传统出版业 |
4.2.2 现代出版业 |
4.2.3 传统出版业与现代出版业的区别 |
4.3 出版产业 |
4.3.1 出版产业的概念 |
4.3.2 出版产业的产业属性 |
4.4 现代出版产业的特征 |
4.4.1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 |
4.4.2 高度的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 |
4.4.3 生产过程和手段的现代化 |
4.4.4 资本运作特征明显 |
4.4.5 国际间的密切合作与激烈竞争并存 |
第五章 西方出版业的概况 |
5.1 西方主要国家出版业的演变 |
5.1.1 美国出版业的演变 |
5.1.2 英国出版业的演变 |
5.1.3 日本出版业的演变 |
5.1.4 德国出版业的演变 |
5.2 西方主要国家出版业的现状 |
5.2.1 美国出版业现状 |
5.2.2 英国出版业现状 |
5.2.3 日本出版业现状 |
5.2.4 德国出版业现状 |
5.3 西方主要国家出版业的特征 |
5.3.1 市场化程度高 |
5.3.2 组织结构优化 |
5.3.3 行业集中度高 |
5.4 西方出版业发展的势态 |
第六章 港、澳、台地区出版业 |
6.1 香港出版业 |
6.1.1 香港出版业的历史 |
6.1.2 香港出版业的现状 |
6.1.3 香港出版业的特点 |
6.2 台湾出版业 |
6.3 澳门出版业 |
第三篇 中国出版业的历史与现实 |
第七章 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史 |
7.1 中国出版的起源 |
7.2 手工抄写出版时期 |
7.3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 |
7.4 机械印刷出版时期 |
7.5 新中国出版史 |
7.5.1 起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65年) |
7.5.2 受破坏摧残阶段(1966-1976年) |
7.5.3 恢复繁荣阶段(1977年至今) |
第八章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分析 |
8.1 出版业实力增强,内部竞争初步形成 |
8.2 出版物质量提高,精品迭出,买方市场形成 |
8.3 科技应用水平提高,载体形式发生变化 |
8.4 出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
8.5 出版的法制建设日趋完善,行政管理水平提高 |
8.6 出版队伍稳步发展,出版业的凝聚力增强 |
8.7 出版对外交流不断扩大 |
8.8 产权结构仍然单一 |
第九章 中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的比较 |
9.1 中西方出版规模不同 |
9.2 中西方出版业现代化程度不同 |
9.3 中西方出版资源整合化程度不同 |
9.4 中西方文化、文字上有巨大差异 |
9.5 中西方出版业赖以生存的市场基础不同 |
9.6 中西方出版业体制背景不一样 |
9.7 中西方出版业资金实力差距很大 |
9.8 中西方出版物的出口能力不同 |
9.9 中西方出版业市场化程度不同 |
第十章 中国出版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0.1 中国出版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
10.1.1 出版规模偏小 |
10.1.2 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 |
10.1.3 产业结构不合理 |
10.1.4 产品结构不合理 |
10.1.5 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不科学 |
10.1.6 产业布局过于均衡 |
10.1.7 人员素质总体偏低 |
10.1.8 技术创新能力低,出版手段落后 |
10.1.9 出版市场体系不完善 |
10.2 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双重管理”问题 |
10.3 外部生存环境问题 |
10.3.1 产业上游所处环境堪忧 |
10.3.2 产业下游所处环境恶化 |
10.3.3 产业融资不规范 |
10.3.4 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 |
第十一章 WTO与中国出版业 |
11.1 WTO的相关条款与我方承诺 |
11.1.1 WTO的基本情况和准则 |
11.1.2 WTO中与出版业有关的规章条例 |
11.1.3 WTO协议中我国对外承诺的出版领域开放要点 |
11.2 加入WTO给中国出版业带来的挑战 |
11.2.1 我国现行的对出版业的保护措施 |
11.2.2 加入WTO对中国出版业的挑战 |
11.3 加入WTO给中国出版业带来的机遇 |
第四篇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 |
第十二章 需要澄清的三个概念 |
12.1 出版物是否是商品 |
12.1.1 理论综述 |
12.1.2 结论 |
12.2 出版社是否是企业 |
12.2.1 理论综述 |
12.2.2 结论 |
12.3 出版业是否是产业 |
12.3.1 理论综述 |
12.3.2 结论 |
第十三章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战略 |
13.1 产业发展 |
13.1.1 产业发展的涵义 |
13.1.2 产业发展的理论 |
13.2 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
13.2.1 发展战略目标的涵义 |
13.2.2 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条件 |
13.2.3 中国出版产业制定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 |
13.2.4 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
13.3 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 |
13.3.1 以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多元化战略 |
13.3.2 以争夺世界出版产业市场为目标的全球化战略 |
13.3.3 以实现出版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
13.3.4 以出精品、创名牌为目标的品牌战略 |
第十四章 中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 |
14.1 中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 |
14.2 中国出版产业结构 |
14.2.1 中国出版产业结构现状 |
14.2.2 调整中国出版产业结构的选择 |
14.3 中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 |
14.3.1 中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轨迹 |
14.3.2 优化中国出版企业组织结构的探索 |
14.4 中国出版产业的产品结构 |
14.4.1 中国出版产业的产品结构问题 |
14.4.2 优化中国出版企业产品结构的策略 |
14.5 中国出版产业布局结构 |
14.5.1 中国出版产业布局的结构特点 |
14.5.2 调整中国出版产业布局的策略选择 |
第十五章 中国出版产业的产业制度创新 |
15.1 产权制度创新 |
15.1.1 产权的定义与出版业产权的界定 |
15.1.2 中国出版业产权的现状 |
15.1.3 出版业产权改革方向:产权结构多元化 |
15.1.4 国有出版企业产权改革的措施 |
15.2 经营制度创新 |
15.2.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涵 |
15.2.2 中国出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
15.2.3 中国出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的构思 |
15.3 管理制度创新 |
15.3.1 企业家的内涵 |
15.3.2 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模型 |
15.3.3 通过报酬机制对中国出版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 |
15.3.4 通过声誉机制对中国出版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 |
15.3.5 通过竞争机制对中国出版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 |
15.3.6 通过对企业家控制权的动态调整实现对中国出版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 |
第十六章 中国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16.1 人力资源因素 |
16.1.1 中国出版产业人力资源状况 |
16.1.2 优化中国出版产业人力资源的策略选择 |
16.2 科学技术因素 |
16.2.1 科学技术创新的内容与模式 |
16.2.2 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16.2.3 中国出版产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思路 |
16.3 企业文化因素 |
16.3.1 企业文化的内涵 |
16.3.2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
16.3.3 出版企业文化构建的思路 |
第十七章 中国出版产业的产业政策 |
17.1 产业融资政策 |
17.1.1 融资方式的选择 |
17.1.2 我国出版产业融资政策的策略选择 |
17.2 产业税收政策 |
17.2.1 特殊税收政策的现实选择 |
17.2.2 我国出版产业可操作的税收政策 |
17.3 产业保护政策 |
17.3.1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
17.3.2 我国出版产业保护政策的策略选择 |
第十八章 研究的结论与局限 |
18.1 研究结论 |
18.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我国家电业概述 |
1.1 我国家电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
1.2 我国家电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1.3 研究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的目的 |
第二章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分析方法 |
2.1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分析原则 |
2.2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
第三章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
3.1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 |
3.2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问题的外部成因分析 |
3.3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问题的内部成因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家电企业的营销管理对策 |
4.1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外部环境的优化 |
4.2 我国家电企业内部营销资源的优化整合 |
4.3 适应家电企业新营销竞争环境的营销管理策略 |
4.4 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前景展望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软股份(600536)行业巨子 稳步攀升(论文参考文献)
- [1]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探索[D]. 陈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01)
- [2]河北太行国宾馆发展战略研究[D]. 杨勇.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5)
- [3]广东经济发展与东南亚华商网络的利用 ——基于资源观(RBV)的研究[D]. 蔡延钊. 暨南大学, 2008(10)
- [4]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 曾庆宾. 暨南大学, 2003(03)
- [5]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吴小林.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