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真皮切口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

皮瓣真皮切口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

一、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提出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2019)在《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杭医保[2019]23号各相关医院: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7月26日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发改价格[2016]143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19号)和2019年7月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浙医保联发[2019]8号)精神,按照"同城同步同价"的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黄清丰[3](2019)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女性乳腺癌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在取得良好预后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根治手术后乳房缺失对女性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而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减轻患者因失去乳房导致的心理创伤,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TRAM)具有组织量大,用于乳腺癌Ⅰ期乳房再造时易于乳房塑形,对腹型肥胖者尤为适用。术中皮瓣血运判定及组织修剪是确定再造乳房容积与外形的关键;术后皮瓣缺血坏死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有研究表明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可在术中动态显示皮瓣血流灌注情况,结果较为准确、可靠。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指导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皮瓣修剪范围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乳腺癌术后应用TRAM皮瓣乳房重建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方法切取皮瓣(造影组)5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切取皮瓣(传统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术后12h皮瓣血供情况、皮瓣并发症发生情况、重建乳房塑形效果及患者满意度。2组患者术后12h皮瓣血供异常发生率、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建乳房术后外观评价等级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造影组未出现ICG血管造影相关并发症,造影组所有患者依据造影结果切除皮瓣血流灌注不良部分,乳房塑形满意。造影组术后12h皮瓣血供异常率为1.9%(1/54),对照组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0,P=0.097);造影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4),对照组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0,P=0.097)。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造影组重建乳房术后外观评价等级为A级96.3%(52/54)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8,P=0.002);造影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8.93±0.38分,对照组总体满意度评分8.4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4,P=0.000);造影组患者触感满意度评分8.63±0.53分,对照组触感满意度评分8.38±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4,P=0.029);造影组患者外观满意度评分9.80±0.41分,对照组外观满意度评分9.3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2,P=0.000)。结论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在术中动态、安全的评估带蒂TRAM乳房重建皮瓣血供情况,对指导皮瓣修剪范围、重塑乳房外形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CSBS),吴炅,胡震[4](2018)在《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2018年版)》文中认为1序言(P440)1.1目的1.2工作组的构成和共识编撰1.3肿瘤整形和乳房重建的决策制定1.3.1术前影像学和病理评估1.3.2决策制定1.3.3技术选择1.4共识的证据级别2肿瘤整形手术(P442)2.1共识要点2.2文献数据解读2.2.1肿瘤整形手术的安全性2.2.2肿瘤整形手术的适应证2.2.3肿瘤保乳整形技术的选择和应用2.2.4肿瘤整形手术切缘的病理学检查

蔡长松[5](2017)在《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与传统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与传统保乳手术的临床经验和术后美容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设立排除标准,并将入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肿块组织学大小、病理类型、分子分型、手术时间、是否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满意度及术后随访情况录入电脑数据库,最后用统计学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排除,85例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入组,其中20例行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65例行传统保乳手术。(2)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保乳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随访时间至2016年12月,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组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传统保乳手术组1例出现局部复发,并予以乳房全切。结论: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较传统保乳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乳房美容效果好及患者满意度高,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技术。

代义壮,李兰,侯新丽[6](2002)在《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丁桂华,徐乐泉,陈萍[7](2013)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最近7年(20052011)我院收治的320乳腺癌患者按照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前4年)和实验组(后3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皮瓣坏死率为28.1%,实验组患者的皮瓣坏死率为11.2%,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两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几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新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其发生皮瓣坏死,保护"真皮层血管网"和进行术后皮瓣护理是避免皮瓣坏死最有效的手段。

赵利平,李晓勇,李建,曹强[8](2013)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预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的方法。方法: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28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A组75例采用手术刀加电刀分离皮瓣,术后单根硅胶管持续负压吸引;B组75例采用手术刀加电刀分离皮瓣,术后普通橡胶管接胃引流壶负压吸引;C组65例采用单纯电刀分离皮瓣,术后单根硅胶管持续负压吸引;D组65例采用单纯电刀分离皮瓣,术后普通橡胶管接胃引流壶负压吸引。比较各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结果:A、B、C、D四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4.00%(3/75),13.33%(10/75),13.85%(9/65),29.23%(19/65),A、B,A、C,B、D,C、D两组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5.33%(4/75),16.00%(12/75),18.46%(12/65),33.85%(22/65),A、B,A、C,B、D,C、D两组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术中应用手术刀加电刀分离皮瓣,术后采用单根硅胶管接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

林江,高翠霞,崔立春,宋同勋,季志刚[9](2003)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皮瓣坏死的新方法。方法 将1990~1999年420乳腺癌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其手术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前6年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3.3%,后4年实验组皮瓣坏死率为1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 实验组的新措施对预防乳腺皮瓣坏死有重要作用,真皮层血管网的损伤是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

二、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3)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序言
    1.1目的
    1.2工作组的构成和共识编撰
    1.3肿瘤整形和乳房重建的决策制定
        1.3.1术前影像学和病理评估
        1.3.2决策制定
        1.3.3技术选择
    1.4共识的证据级别
2保乳整形手术
    2.1共识要点
    2.2文献数据解读
        2.2.1保乳整形手术的安全性
        2.2.2保乳整形手术的适应证
        2.2.3不同保乳整形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2.2.4保乳整形手术切缘的病理学检查
        2.2.5保乳整形手术与放疗
3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 (NSM)
    3.1共识要点
    3.2文献数据解读
        3.2.1 NSM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2.2 NSM的肿瘤安全性
        3.2.3 NSM的手术操作问题
        3.2.4 NSM术前和术中对皮瓣和NAC血供的评估
        3.2.5 NSM的术中病理评估
        3.2.6 NSM和放疗
        3.2.7 NSM的术后并发症
4自体皮瓣乳房重建
    4.1共识要点
    4.2文献数据解读
        4.2.1安全性
        4.2.2高危因素
        4.2.3手术方法的分类
        4.2.4并发症
        4.2.5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测
5植入物乳房重建
    5.1共识要点
    5.2文献数据解读
        5.2.1安全性
        5.2.2高危因素
        5.2.3手术方法的分类
        5.2.4生物材料的应用
        5.2.5抗生素的使用
        5.2.6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处理
        5.2.7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影像学随访
        5.2.8并发症
6 脂肪移植技术
    6.1 共识要点
    6.2 文献数据解读
        6.2.1 安全性
        6.2.2 适应证
        6.2.3 操作技术
        6.2.4 并发症
7 乳房重建后的修整手术
    7.1 共识要点
    7.2 文献数据解读
        7.2.1 乳房重建后修整手术的必要性
        7.2.2 乳房重建后修整手术的类别
        7.2.3 乳房重建后修整手术的手术顺序和手术时机
        7.2.4 植入物乳房重建的局部修整
        7.2.5 自体皮瓣乳房重建的局部修整
        7.2.6 乳头重建手术
8 乳腺癌术后重建和综合治疗之间的关系
    8.1 共识要点
    8.2 文献数据解读
        8.2.1 新辅助化疗
        8.2.2 辅助化疗
        8.2.3 靶向治疗
        8.2.4 放疗
9 乳房重建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9.1 共识要点
    9.2 文献数据解读
        9.2.1 乳房重建对肿瘤复发诊断的影响
        9.2.2 乳房重建术后乳腺癌局部复发的好发部位
        9.2.3 乳房重建术后局部复发的随访及诊断
        9.2.4 乳房重建术后局部复发的处理方法
1 0 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 0.1 共识要点
    1 0.2 文献数据解读
        1 0.2.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估方法
        1 0.2.2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估方法比较
        1 0.2.3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1 0.2.4 乳房重建术后美容评分
        1 0.2.5 结语
1 1 附录
    1 1.1 BREAST-Q问卷
    1 1.2 EORTC QLQ-C30量表

(5)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与传统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手术方法
        2.1 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
        2.2 传统保乳手术
    3 观察指标
        3.1 随访方法
        3.2 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评分方法
        3.3 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满意度调查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手术时间比较
    3 术后并发症比较
    4 随访结果比较
    5 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比较
    6 患者满意度比较
讨论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6)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要点
2 结果
3 讨论

(7)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
    3.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措施

(8)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皮瓣坏死
    2.2 皮下积液
3 讨论

(9)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 游离皮瓣:
    2. 低张力缝合皮瓣:
    3. 减少皮瓣积液,加强皮瓣护理:

四、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2]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J].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Z1)
  • [3]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D]. 黄清丰.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4]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2018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CSBS),吴炅,胡震. 中国癌症杂志, 2018(06)
  • [5]双环形切口保乳手术与传统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D]. 蔡长松. 苏州大学, 2017(04)
  • [6]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J]. 代义壮,李兰,侯新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12)
  • [7]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探讨[J]. 丁桂华,徐乐泉,陈萍.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9)
  • [8]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预防[J]. 赵利平,李晓勇,李建,曹强.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1)
  • [9]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 林江,高翠霞,崔立春,宋同勋,季志刚.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04)

标签:;  ;  ;  ;  ;  

皮瓣真皮切口减压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皮肤缺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