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的粉丝

艾拉的粉丝

一、Ella的Fans(论文文献综述)

尤晓欣[1](2021)在《从功能对等视阈看汉西翻译中的减词译法 ——以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西班牙语译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众所周知,人们使用这一理论观察讨论各种翻译问题,不过,关于汉译西中的省译/省略现象,使用该理论进行探讨者尚不多见。本文以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及其西班牙语译本为例,从功能对等的视角考察几种省译情况。近几年,在中国和众多英语国家出现了”张爱玲热”,而在西班牙语国家对张爱玲其人、其作却知之甚少,直至目前,仅有《倾城之恋》和《第一炉香》的西班牙语译文出版。抱着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热爱,笔者阅读了《倾城之恋》西班牙语译本,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省译处理。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相的方法,辅以定量研究,聚焦于这部小说西班牙语译本中的省译现象,特别是对原文中的拟声词、四字成语以及俗语的翻译处理策略,以这三种表达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析翻译这三类词汇时采取减词法省译的原因、所取得的效果等,旨在考察和评价这种翻译处理方法在这三种情况下运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归纳总结类似情况下减词省译的规律,以期对翻译实践和翻译品批评有借鉴价值,或者起到启发作用。论文共有五部分,其中包含三个章节。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选题原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为第一章,详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和省译翻译策略以及本文聚焦于拟声词、成语和俗语这三种形式的原因;第三部分为第二章,对张爱玲、着作《倾城之恋》及作者语言特色作简单介绍;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分析讨论《倾城之恋》西班牙语译本中上述三种表达形式的减词省译翻译策略的运用和处理,总结三种表达形式使用减词策略的理由,寻求其可行性及合理性;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倾城之恋》的很多字词在西班牙语的译本中被省略,本文仅观察其中的拟声词、成语、俗语翻译方法,分析发现,大部分省译处理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也就是说,满足“译文的信息需要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且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1这一翻译标准。也可以说,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省译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解释。基于此,本文支持为达此目标减词省译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符合原文情境,又保持话语连贯与简洁明了等等。不过,研究也发现,译文中被省略的拟声词、四字成语、俗语等表达方式,是汉语表达资源中的特色优势,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弃置不译,或者使用西班牙语中的近似表达形式替代,并不能实现“等效”,而且,等效与否也很难测量,这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省译法的缺陷,它们并不能充分解决翻译问题。在论文最后,在分析拟声词、四字成语、俗语三种情况下减词省译的原因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减词省译的四条规律,以期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这四条规律是:1.若汉语的文化负载词在西班牙语中完全不存在且西班牙母语者对此无毫无概念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不译;2.与西语不同的表达习惯,可以省略不译;3.有些必要翻译,但完全将原意翻译出来可能会造成读者困惑,可以省略部分,只译出主要意思;4.词语重复、语义重复、修辞重复以及其他在西语语境下不必要或累赘的词,可以省略不译。

Samiullah Khan,Kapil K.Chousalkar[2](2020)在《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 disrupts but continuous feeding of Bacillus based probiotic restores gut microbiota in infected hens》文中认为Background: The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lonisation resistance and invasion of pathogens.Salmonella Typhimurium has the potential to establish a niche by displacing the microbiota in the chicken gut causing continuous faecal shedding that can result in contaminated eggs or egg product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laying chickens duri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 The optimisation of the use of an infeed probiotic supplement for restoration of gut microbial balance and reduction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load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Salmonella infection caused dysbiosis by decreasing(FDR < 0.05) the abundance of microbial genera, such as Blautia, Enorma, Faecalibacterium, Shuttleworthia, Sellimonas, Intestinimonas and Subdoligranulum and increasing the abundance of genera such as Butyricicoccus, Erysipelatoclostridium, Oscillibacter and Flavonifractor. The higher Salmonella Typhimurium load resulted in lower(P < 0.05) abundance of genera such as Lactobacillus, Alistipes,Bifidobacterium, Butyricimonas, Faecalibacterium and Romboutsia suggesting Salmonella driven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Higher Salmonella load led to increased abundance of genera such as Caproiciproducens,Acetanaerobacterium, Akkermansia, Erysipelatoclostridium, Eisenbergiella, EscherichiaShigella and Flavonifractor suggesting a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these genera with Salmonella in the displaced gut microbiota.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mproved the gut microbiota by balancing the abundance of most of the genera displaced by the Salmonella challenge with clearer effects observed with continuous supplementation of the probiotic. The levels of acetate and butyrate in the faeces were not affected(P > 0.05) by Salmonella challenge and the butyrate level was increased by the continuous feeding of the probiotic.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Salmonella challenged chickens resulted in higher level of propionate. Continuous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decreased(P < 0.05) the overall mean load of Salmonella in faeces an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almonella load reduction in internal organs.Conclusions: Salmonella challenge negatively impacts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many gut microbial genera involved in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organic acid and vitamin production. Strategic feeding of a Bacillus based probiotic helps in restoring many of the microbial genera displaced by Salmonella Typhimurium challenge.

王一菲[3](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以《风之影》中文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文学翻译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对读者和译者来说都是一大难题。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这一关键点,并选取《风之影》的中文译本为例展开研究。《风之影》是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依斯·萨丰的杰作,本文选取该作品的第一部分(遗忘书之墓)和第二部分(烟尘往昔1945年至1949年)及其中文译本(范湲译)作为样本。我们的研究从以下假设出发:文化负载词是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点,但是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合理使用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译者倾向于根据其翻译目的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我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引入文化负载词这一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定义及分类方法;第二章构建理论框架,理论包括功能学派的目的论、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概念;根据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因此,在第三章中呈现分析过程时,我们首先研究了《风之影》中文译本的翻译目的,然后提取出了样本中所有的文化负载词并将其分类,接着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我们发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其翻译目的选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虽然范湲的译本不够完善,但因为它达到了其翻译目的,仍是一部成功的译作。通过本文,我们证实了:翻译目的确实影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使用;译者倾向于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以实现其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此外,通过总结从分析环节中获得的数据,本文还发现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规范,希望有助于翻译目的与《风之影》中文译本相同的翻译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目前关于《风之影》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对于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体到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研究还不足。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本文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王媛媛[4](2019)在《《雨水之爱》(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ainwater是美国着名小说家桑德拉·布朗(Sandra Brown)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历史小说。小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事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这部小说在国内并没有汉译本,因此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报告,希望人们能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学,加强中外文学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希望此次翻译实践能为以后的小说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篇实践报告以小说Rainwater的第一至第六章及其译文为素材,对小说中典型翻译案例进行了分析。在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了文本翻译。在翻译时,译者应遵循忠实性原则,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传递给读者;但针对一些词语及句子的翻译,译者又应遵循目的原则,将作者想要突出的语言特色呈现出来。当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连贯性原则更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将三个原则结合起来,灵活处理。因此,译者采用增词法、词类转换、增译、省译、合译、分译和语态转换等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得出自身在此次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通过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笔者探讨了目的论“三原则”对小说汉译的指导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小说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端青云[5](2019)在《翻译中的文学陌生化研究 ——比较《百年孤独》的两种汉译本》文中研究指明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灵魂人物什克洛夫斯基于上世纪初提出的概念,旨在打破对语言的自动化感知,呼吁着眼于文学语言本身,反对一味地从内容角度将文学作品视为社会与个人主观情绪的反映。它包括原作者有意为之的陌生的语言形式手段以及随之而来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的形式在于改变我们习惯的、无需思考便能自动判别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从而与日常语言区分开来,增加作品的音乐美感、语义朦胧与逻辑新意,增加读者阅读理解的难度、感知的时延和想象解读的空间。译文也是文学作品,陌生化作为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本质,作为读者打破自动化思维、关注语言形式、满足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惊奇审美体验的途径,应当在译文中再现。不同语言,作为人类相似生活经验的反映,具有共性与同等表达力,且汉语是极丰富灵活的意合文字,因而西语美洲文学陌生化的汉译具有可行性。且对于打破文学翻译中内容与形式的不对等、促进对他者语言文化的理解、发展自身语言与文学思潮、敦促译者忠实于原作形式具有现实意义。《百年孤独》是西语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最富盛名的拉美文学之一,其最初译本黄锦炎版和最新译本范晔版都在不同时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通过比较两者对原作语音、语义、句法和语篇层面具有代表性的陌生化形式的态度,即是否力图再现陌生化手段与效果、再现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再现结果,我们得出两者异同,并由此总结出西语美洲文学汉译过程中应对陌生化的一般策略。整体上,两者都体现了对再现陌生化的追求。范晔译本完全把握了原作的调子,以类比的方式再现了原作的手段,或利用汉语资源创造新的形式以再现原作手段带来的陌生化效果,从而弥补因语言差异而无法模仿的原作手段,尤其是语音和句法层面的同音重复来维持原作的对称美、节奏感和诗性。但是,陌生化的传译具有历史性,受上世纪80年代对西语美洲地区语言文化的了解程度、读者接受能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开放程度的限制,黄锦炎译本在打破惯性认知的音乐美、句法巧思和多义空间的构建方面有所损失。或考虑适用于当时的可读性,简化陌生化形式以传达内容,或省略部分情色场景中的陌生化修辞,或力图再现陌生化形式却产生偏差,导致部分内容佶屈聱牙。由此,适用于西语美洲文学汉译的一般策略与准则为类比和模仿原作陌生化。首先模仿原作手段,即原作用了什么手段或修辞,译作同样用该手段,并辅以加注和细微调整,同时保证产生与原文一致的陌生化效果。当原作手段因语言差异难以再现于译入语,或该再现影响可读性,或该再现在译入语中失去了打破自动化思维的能力,则需要在译入语中创造新的陌生化手段,即更新原作手段,以模仿原作的陌生化效果。再现程度的标准在于增加因陌生化形式带来的阅读理解的难度和感知品味的时间长度,但不损失适用于该时期的可读性。长期以来,翻译被视为原作的附庸,内容居于形式之上被奉为圭臬,忽略了文学翻译的文学性。对于文学陌生化的再现讨论,追求正视文学翻译的文学性,正视译文也应是文学作品这一事实,追求译文文学性的体现以及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享有同样的的因有意为之的形式而产生的陌生惊奇的阅读审美体验。此外,文学陌生化在译文中的再现有益于丰富汉语表达以及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益于对他者语言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打破对西语美洲固有的鬼怪陆离的刻板印象,有益于译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忠实于原作内容的同时,更加重视艺术形式的再现。

王玮[6](2019)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亲子漫画英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基于笔者参与的“呆小贺”亲子漫画英译项目撰写的实践报告。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漫画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本次漫画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成功实现“呆小贺”漫画英译的本质问题正是如何实现中文原文与英语目的语读者期待视野融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四个层面:价值观、文化习俗、审美心理及语言习惯。因此,本实践报告通过文献研究及访谈法对比原文期待视野及目的语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提出漫画英译原则,即满足读者定向期待视野和创新期待视野,继而结合漫画图文共生的特点,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案。本报告所提出的理论及实践路径有望为后续同类漫画英译实践产生示范和借鉴作用。

王霞[7](2019)在《目的论指导下的人物传记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Understanding Sam Shepard(节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研究报告是以美国作家詹姆斯·克兰克写的人物传记山姆·谢泼德概述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目的论及其三原则为理论指导,旨在发现人物传记翻译的理论和方法。作者詹姆斯创作这部关于谢泼德传记意图在于让读者更客观的了解谢泼德,诠释谢泼德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该翻译报告以目的论为指导,对Understanding Sam Shepard翻译文本的语言特点和难点作出详细的探讨。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强调译者要尽量协调原文的作者与译文读者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真实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译者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包含五个部分:文本介绍、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目的论及其在人物传记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和总结。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从词汇、句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翻译中出现的语言特点及难点涉及专有名词、文化词、修饰语及句中(人物)情境、动作、心理、肖像、对话的翻译。由此,译者提出翻译策略,包括:词的音译、意译、词性的转化、词的直译加注释、汉语四字词、句的增译、省译、拆分重组。译者最后指出,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对人物传记翻译有指导意义。同时,译者也总结出传记文本在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几点:词汇的翻译一定要准确,符合约定俗成的说法,符合史实;语句的翻译一定要符合原文的语境,注意语言使用的文学性。

宋慧蓉[8](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违实条件句加工的ERP研究》文中提出句子加工是语言理解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学者关于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句子加工中的复杂性及是否交互展开讨论。根据传统的句子加工研究,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是句子加工中的两个重要成分,研究者主要依靠反应时研究范式来研究句子加工的表层结果,难以探索语言加工中连续的心理机制,该研究范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者开始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将句子加工和大脑反应相联系。ERP技术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分辨率中同时收集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期间研究者针对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引起的成分以及两种加工是否交互展开讨论,并形成了句法中心说和语义中心说两大阵营。三阶段模型和扩展论元模型分别是两大阵营的代表。三阶段模型由Friederici于2002年提出,该模型支持句法中心说,认为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之间没有交互效应,句法加工从初期阶段便开始,且语义加工受其影响。扩展论元模型由Bornkessel和Schelesewsky于2006年提出,该模型支持语义中心说,认为语义加工会引导句子加工者对句法结构的判断和分析,且帮助句法分析。以上所述模型和理论基本限于一语研究,如:法语、德语、荷兰语、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然而关于二语句子加工的ERP研究不足,且主要以英语简单句为实验材料,有关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二语复杂句的相关研究亟待加强。有鉴于此,本实验采用ERP技术,以“If”引导的英语虚拟语气中与过去事实相反的从句为实验材料,以主句中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将句子分为正确句,句法违例,语义违例和双违例四种情况。此外,本研究选取40名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在校大学生,根据二语熟练度分为高低水平两组,每组各20人。以期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复杂句时的神经机制及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的复杂性和交互性。本实验具体回答以下问题:1.高低水平两组被试在不同违例条件下产生什么样的ERP成分?2.引发的ERP成分是否因二语熟练度不同而存在差异?3.该实验结果支持哪些理论和模型?通过对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结论如下:(1)在句法违例下,高低水平组均出现了ELAN/LAN-P600效应。证实了高低水平组的加工机制相似。然而相比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平均波幅更高,脑电分布区域更加密集,潜伏期更短。因此高水平被试对句法违例更加敏感。(2)在语义违例条件下,高低水平组均出现了N400-P600效应。本实验中高水平组的P600效应为语义P600,而低水平组的P600效应为句法P600。该结果证明高水平被试在加工语义违例时更接近母语者水平。(3)在双违例情况下,高低水平组均出现ELAN-LAN/N400-P600效应。数据表明,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句子加工的第二阶段相互影响。高水平被试在双违例情况下主要依赖句法加工,而低水平被试主要依赖语义加工。(4)三阶段模型和扩展论元模型都无法充分解释本研究中出现的所有ERP成分。具体来说,三阶段模型无法解释双违例中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的交互效应,扩展论元模型无法解释双违例第二阶段出现的LAN效应。因此,基于三阶段模型,本文尝试提出一个优化模型来解释本实验中出现的所有效应。该模型将句子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0-200ms)主要负责最初期的句法建构;第二阶段(300-450ms)有两种加工:句法形态加工和语义信息加工,两种加工互相影响。当被试加工句法违例,如:时态,语态等,LAN效应出现。当被试加工语义违例时,N400效应出现;第三阶段(500-700ms)主要负责句子信息的再加工和整合。研究结果表明,二语熟练度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实验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虚拟语气时的心理机制,因此实验中ERP成分无法完全被适用于一语的理论和模型解释。有鉴于此,基于三阶段模型的新型模型被提出。该实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更新了ERP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模型,为ERP研究增加实证数据,更为英语学习和教学提出建议。

焦秀梅[9](2019)在《微丝菌疏水吸附荧光识别探针设计制备及量化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是引起污泥膨胀的最关键丝状菌,但是,该菌很难纯培养成功,对其生理特性及生命规律仍不十分明确。因此,研究M.parvicella的生长规律及其过度繁殖过程中其他种群相应变化行为,对从根本上理解丝状污泥膨胀现象有重要意义。目前,被大家公认的准确定量M.parvicella的方法是FISH和定量PCR等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实验过程复杂,耗时长,价格昂贵等特点。因此,建立一种新的快速识别与量化M.parvicella的方法,对研究M.parvicella特性及污泥膨胀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M.parvicella表面具有较强疏水性,及M.parvicella嗜摄油酸(18碳酸)特性为依据,以咔唑衍生物荧光分子为母体,分别用18碳烷基链和18碳酸对其进行修饰,制备两种荧光探针A和B,在活性污泥原位条件下对M.parvicella进行快速识别,并初步建立了量化方法。利用SBR反应器富集培养M.parvicella,分析温度对M.parvicella生长的影响,及M.parvicella生长与季节更替的关系;分析M.parvicella过度生长引起污泥膨胀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探针A和B均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和光稳定性。探针浓度小于等于0.01mmol/L时,M.parvicella的平均荧光密度与探针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2=0.99),将0.01 mmol/L确定为探针识别M.parvicella的最佳浓度。探针A比探针B具有更强的生物稳定性,和较好的“包容性”。另外,利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初步建立了SVI与M.parvicella的积分荧光密度(IOD)之间的定量关系,SVI为123 m L/g左右时,菌胶团内M.parvicella生长最快。(2)研究发现M.parvicella的生长主要发生在冬季,在夏季即使在低温(14±1℃)条件下,M.parvicella也不能生长,但在冬季,低温(14±1℃)条件更有利于M.parvicella的繁殖。(3)用高通量的方法检测M.parvicella过度繁殖引发污泥膨胀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变形菌门的丰度明显变小而放线菌门丰度变大,功能菌群丰度的下降是污泥膨胀出水中NH4+-N和NO2--N积累的主要原因。奈瑟氏染色结果表明M.parvicella中含有大量聚磷酸盐颗粒,这是出水中PO43--P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

李翔[10](2017)在《云数据中心的温度建模与节能调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的兴起,很多企业开始投入建设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业务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巨量的能耗和高额的电费抬高了运营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节能技术成为云数据中心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中心的能耗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为计算能耗,即计算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能耗。第二部分称为制冷能耗,包括空调、机箱风扇等制冷设备的能耗。两者的能耗值相当,各占总能耗的一半左右。传统的数据中心节能调度方法通常仅从单一方面考虑计算能耗或制冷能耗,都存在一定局限性:1、单独考虑计算能耗的调度方法通常通过整合将负载集中到少数服务器上,表面上解决了计算能耗过高的问题,但是带来了热点问题,使得空调设备的负载和能耗增加。2、如果将负载尽量分散减少服务器的热点,从而降低空调能耗,会导致服务器使用数量的增加,从而带来更高的计算能耗。3、传统节约制冷能耗的负载调度方法没有考虑虚拟化的场景,不适用于大部分云计算的环境。4、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加,宕机变成一种常态。宕机使得任务中断,重新执行任务会使能耗增加,同时降低了系统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针对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和传统节能调度方法的局限性,本文从调研、建模、仿真、评测方法、调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贡献如下:1、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温度模型。我们将数据中心的温度模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中心温度建模,研究从空调到机架入口的温度关系;第二部分是服务器温度建模,研究从机架入口到服务器CPU的温度关系。对于第一部分,常用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由于极其耗时,因此难以用于在线调度。文章首次借用热力学方法,成功地精简了计算流体力学的模型,实现了数据中心温度分布的快速和准确预测。对于第二部分,本文提出了适用于虚拟化场景下的CPU温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线下收集虚拟机运行时的温度数据,然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最终得出的模型在预测最终稳定温度时,平均标准差在1.10以内,预测动态温度的平均标准差在1.60以内。2、搭建具有完善温度和能耗模型的可视化云计算实验平台DartCSim。DartCSim是基于CloudSim进行扩展开发后的云数据中心仿真实验平台。CloudSim是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网格实验室开发的基于离散事件的云计算模拟工具,是使用最广泛的云计算模拟软件之一。但是CloudSim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不支持温度建模和制冷能耗建模、不支持可视化操作、能耗模型与网络模型之间彼此不兼容等等。针对这些局限性,我们将本文提出的温度模型整合到了CloudSim中。同时结合对能耗模块和网络模块的优化,极大地丰富了仿真平台的模型完备性。其次,我们对仿真平台的底层事件驱动引擎进行了调整,对其更新策略做了修改,以更好地满足上层模型和组件的仿真需求。最后,我们为其增加了可视化的界面,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对复杂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开展模拟实验。3、提出了面向总能耗最优化的负载调度方法。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计算能耗和制冷能耗之间的权衡关系,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负载调度方法。该方法在问题规模较小时节能效果明显,但在问题规模较大时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贪心算法的负载调度方法。该方法遵循总功耗增长最低的虚拟机初始分配策略,同时结合虚拟机的动态迁移降低数据中心的总能耗。我们将本文的方法与现今常见的调度方法进行对比,可以节约4.3-23.2%的总能耗,同时将CPU温度超过阈值的概率降低了 92.3%。其次,本文还考虑了服务器宕机对于总能耗的影响,提出了宕机感知的负载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总能耗,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用户体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相较于现今的调度方法,可以降低31%的能耗,同时提高了 3.6%的任务完成率。

二、Ella的Fa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lla的Fans(论文提纲范文)

(1)从功能对等视阈看汉西翻译中的减词译法 ——以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西班牙语译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gradecimiento
中文摘要
Resumen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2)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 disrupts but continuous feeding of Bacillus based probiotic restores gut microbiota in infected hens(论文提纲范文)

Background
Methods
    Ethics approval
    Rearing of laying chickens
    Faecal shedding profile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challenged chickens
    Processing of eggs for Salmonella enumeration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quantification in faece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enumeration in organs
    Faecal DNA extraction and 16S rRNA sequencing
    16S rRNA library preparation and Illumina sequencing
    Microbial community data analysis for generation of OTU tabl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16S rRNA data and its quality
    Gut microbiota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are affected by Salmonella Typhimurium challenge
    Gut microbiota displaced by Salmonella Typhimurium was restored by Bacillus based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Microbial abundance affected by Salmonella Typhimurium was different in the presence of probiotic
    Gut microbiota drive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loa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quantification from faeces
    Effects of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o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load in faeces and organ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Abbreviations
Authors’contributions
Availability of data and materials
Ethics approval and consent to participate
Consent for publication
Competing interests

(3)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以《风之影》中文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GRADECIMIENTO
致谢
RESUMEN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4)《雨水之爱》(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作者介绍
    1.2 作品介绍
    1.3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翻译实践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阅读与分析
        2.1.2 翻译辅助工具
    2.2 文本翻译
        2.2.1 翻译注意事项
        2.2.2 形成翻译文本
    2.3 译后校对
        2.3.1 自我校对
        2.3.2 同伴校对
第三章 文献与理论综述
    3.1 文献综述
    3.2 目的论概述
    3.3 目的论对翻译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作用
    4.2 目的性原则的指导作用
    4.3 连贯性原则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感悟
    5.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翻译中的文学陌生化研究 ——比较《百年孤独》的两种汉译本(论文提纲范文)

AGRADECIMIENTOS
RESUMEN
摘要
INTRODUCCIóN
    0.1 Rese?a de los estudios hechos en el extranjero y en China
        0.1.1 El extra?amiento
        0.1.1.1 La literariedad
        0.1.1.2 Investigaciones sobre el extra?amiento en la literatura y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0.1.2 Investigaciones sobre el extra?amiento de Cien a?os de soledad y sus versiones chinas
    0.2 Motivación,hipótesis,sentido y metodología de la presente investigación
Capítulo Ⅰ El EXTRA?AMIENTO EN LA LITERATURA
    1.1 Origen y desarrollo del extra?amiento
        1.1.1 Aristóteles y sus Poética,Retórica y Metafísica
        1.1.2 El formalismo ruso y el extra?amiento(ostranenie)
        1.1.2.1 La literariedad
        1.1.2.2 Relación entre la forma y el fondo
        1.1.2.3 El extra?amiento
        1.1.3 La herencia formalista
        1.1.3.1 La Escuela de Praga
        1.1.3.2 La Nueva Crítica
        1.1.3.3 El estructuralismo
    1.2 El extra?amiento en la literatura
        1.2.1 Manifestaciones de la forma y del efecto de extra?amiento en la literatura
        1.2.2 Funciones del extra?amiento en la literatura
Capítulo Ⅱ APLICACIóN DEL EXTRA?AMIENTO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2.1 Necesidad y criterios de representar el extra?amiento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2.1.1 Actualidad de la prioridad del sentido a la forma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2.1.2 Especifidades de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2.1.2.1 El lenguaje literario
        2.1.2.2 Transmisión de la literariedad
        2.1.3 Fidelidad yética de la traducción
    2.2 La viabilidad de representar el extra?amiento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2.3 El valor de representar el extra?amiento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Capítulo Ⅲ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DE CIEN A?OS DE SOLEDAD EN DOS VERSIONES CHINAS
    3.1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de CAdS a nivel fonético en dos versiones chinas
        3.1.1 Extra?amiento de carácter fonético
        3.1.2 Comparación entre las dos versiones
    3.2 La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de CAdS a nivel semántico en dos versiones chinas
        3.2.1 Extra?amiento de carácter semántico
        3.2.2 Comparación entre las dos versiones
    3.3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de CAdS a nivel morfosintáctico en dos versiones chinas
        3.3.1 Extra?amiento de carácter morfosintáctico
        3.3.2 Representación a nivel morfosintáctico en dos versiones
    3.4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de CAdS a nivel discursivo en dos versiones chinas
        3.4.1 Extra?amiento de carácter discursivo
        3.4.2 Comparación entre las dos versiones
    3.5 Coincidencias y divergencias en la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entre las dos versiones
    3.6 Estrategia para la representación del extra?amiento de la literatura espa?ola en chino
CONCLUSIóN
REFERENCIAS

(6)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亲子漫画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Ⅰ INTRODUCTION
    1.1 Task Description and Motivation
    1.2 Theoretical Framework
        1.2.1 Outlin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1.2.2 Two Reception Processes in the Translation
    1.3 Methodology
    1.4 Structure
CHAPTER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Comic Translation in China
    2.2 Studies on Comic Translation Abroad
        2.2.1 Factors Influencing Comic Translation
        2.2.2 Methods of Comic Translation
CHAPTERⅢ SOURCE TEXT ANALYSIS
    3.1 Readership Analysis
    3.2 Semio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3.2.1 Linguistic Features
        3.2.2 Graphic Features
CHAPTERⅣ MAJOR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4.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From Divergences of Family Values
        4.1.1 Difficulties From Relations of In-Laws
        4.1.2 Difficulties From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
    4.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From Difference in Cultural Expressions
        4.2.1 Cultural Idioms
        4.2.2 Internet Buzzwords
    4.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From Aesthetic Contrast
    4.4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From Linguistic Discrepancies
CHAPTERⅤ SOL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RECEPTION AESTHETICS
    5.1 Translation Strategy
    5.2 Translation Methods
        5.2.1 Method to Difficulties From Family Value Divergences
        5.2.2 Methods to Difficulties From Difference in Cultural Expressions
        5.2.2.1 Replacement
        5.2.2.2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Explanation
        5.2.2.3 Paraphrase
        5.2.3 Methods to Difficulties From Aesthetic Contrast
        5.2.3.1 Condensation
        5.2.3.2 Reductive Paraphrasing
        5.2.3.3 Deletion
        5.2.4 Method to Difficulties From Linguistic Discrepancies
CHAPTERⅥ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Ⅰ Interview With the Comic Author
APPENDIXⅡ Interview With Overseas Chinese
APPENDIXⅢ Interview With Foreign Readers

(7)目的论指导下的人物传记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Understanding Sam Shepard(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source tex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Sam Shepard
2.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3.Skopos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Three Rules
    3.1 The skopos rule
    3.2.The coherence rule
    3.3 The fidelity rule
4.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translation
        4.1.1 Proper nouns
        4.1.2 Culture-bound words
        4.1.3 Modifiers
    4.2 Syntactic translation
        4.2.1 Scenario-oriented sentences
        4.2.2 Portrait-oriented sentences
        4.2.3 Movement-oriented sentences
        4.2.4 Dialogue-oriented sentences
        4.2.5 Psychology-oriented sentences
5.Summary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8)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违实条件句加工的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onventional Sentence Processing Studies
        2.1.1 Traditional Sentence Processing Theories and Models
        2.1.2 Behavioral Studies
    2.2 ERP and Sentence Processing
        2.2.1 Introduction to ERP Technique
        2.2.2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ERP
        2.2.3 ERP Based Sentence Processing of Second Language
        2.2.4 ERP Based Sentence Processing Theories and Models
    2.3 Studies of Subjunctive Mood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Hypothesis
    3.3 Subjects
    3.4 Materials
    3.5 Procedures
    3.6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Behavioral Results
        4.1.1 Accuracy Rate
        4.1.2 Reaction Time
    4.2 ERP Results
        4.2.1 ERP Results to Syntactic Anomaly
        4.2.2 ERP Results to Semantic Anomaly
        4.2.3 ERP Results to Combined Anomaly
        4.2.4 General Discus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9)微丝菌疏水吸附荧光识别探针设计制备及量化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污泥膨胀及分类
        1.2.1 污泥膨胀的概念
        1.2.2 污泥膨胀的分类
    1.3 污泥膨胀的主要丝状菌
        1.3.1 丝状菌分类
        1.3.2 引发污泥膨胀的常见丝状菌
    1.4 M.parvicella研究现状
        1.4.1 M.parvicella的纯培养
        1.4.2 M.parvicella的生长条件研究
        1.4.3 M.parvicella的生长代谢研究
        1.4.4 M.parvicella的生物学关系研究
    1.5 M.parvicella的检测方法
    1.6 荧光探针的简述
        1.6.1 菁染料的结构特点
        1.6.2 菁染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意义
        1.7.2 研究策略
        1.7.3 研究内容
        1.7.4 研究路线
    1.8 小结
第二章 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光谱特性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荧光探针的合成
        2.2.2 ~1HNMR的测定
        2.2.3 可见-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的测定
        2.2.4 量子产率的测定
        2.2.5 光稳定性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探针的设计
        2.3.2 探针的~1HNMR谱
        2.3.3 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
        2.3.4 探针分子结构与荧光特性的构效关系
        2.3.5 探针的光稳定性
    2.4 小结
第三章 荧光探针对M.parvicella原位标记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活性污泥样品
    3.2 实验方法
        3.2.1 革兰氏染色
        3.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3.2.3 探针对M.parvicella的标记
        3.2.4 荧光信息与平均荧光密度
        3.2.5 荧光探针的生物稳定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荧光探针对M.parvicella原位标记的有效性研究
        3.3.2 荧光探针浓度对M.parvicella原位标记的影响
        3.3.3 荧光探针原位标记M.parvicella荧光稳定性研究
        3.3.4 荧光探针对M.parvicella标记的特异性
        3.3.5 荧光探针与FISH对 M.parvicella的识别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荧光探针对M.parvicella定量方法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活性污泥样
    4.2 实验方法
        4.2.1 污泥样预处理对平均荧光密度的影响
        4.2.2 污泥浓度对平均荧光密度的影响
        4.2.3 平均荧光密度与M.parvicella表面疏水性变化的关系
        4.2.4 M.parvicella丰度的定量表达
        4.2.5 荧光探针标记
    4.3 分析方法
        4.3.1 荧光图片分析
        4.3.2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污泥预处理对M.parvicella平均荧光密度的影响
        4.4.2 污泥浓度对M.parvicella平均荧光密度的影响
        4.4.3 M.parvicella疏水性变化对平均荧光密度的影响
        4.4.4 荧光探针A与量子点探针对M.parvicella的识别对比
        4.4.5 M.parvicella丰度与SVI的定量关系研究
        4.4.6 定量方法的应用
    4.5 小结
第五章 SBR反应器内M.parvicella生长规律及与菌群结构关系
    5.1 实验材料
        5.1.1 SBR反应器
        5.1.2 实验用水及运行方式
        5.1.3 实验仪器
        5.1.4 实验试剂
        5.1.5 接种污泥
    5.2 实验方法
        5.2.1 常规水质指标
        5.2.2 丝状菌检测
        5.2.3 革兰氏染色
        5.2.4 奈瑟氏染色
        5.2.5 丝状菌指数(FI指数)
        5.2.6 微生物检测方法
        5.2.7 探针A对 M.parvicella的标记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运行条件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5.3.2 污泥膨胀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5.3.3 季节和温度变化对M.parvicella生长的影响
        5.3.4 M.parvicella引发污泥膨胀的丝状菌丰度及变化动态
        5.3.5 M.parvicella引发污泥膨胀过程中微生物结构变化
        5.3.6 污泥膨胀过程中M.parvicella的 IOD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云数据中心的温度建模与节能调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
    2.1 数据中心监控与能耗效率评价
        2.1.1 数据中心监控
        2.1.2 能耗效率评价
    2.2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模和仿真
        2.2.1 负载模型
        2.2.2 服务器可靠性模型
        2.2.3 能耗模型
        2.2.4 温度模型
        2.2.5 云计算仿真平台及试验床
    2.3 云计算数据中心负载调度方法
        2.3.1 计算能耗感知调度
        2.3.2 制冷能耗感知调度
        2.3.3 服务器可靠性感知调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中心温度建模研究
    3.1 引言
    3.2 数据中心温度建模方法
    3.3 实验数据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化服务器温度建模研究
    4.1 引言
    4.2 建模方法概述
    4.3 数据收集和清洗
    4.4 温度规律分析
        4.4.1 虚拟机配置和运行的任务类型
        4.4.2 虚拟机迁移
        4.4.3 服务器风扇状态
        4.4.4 环境温度
    4.5 温度建模及预测
    4.6 实验数据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整合与实验平台搭建
    5.1 引言
    5.2 温度模型整合
    5.3 能耗模型整合
    5.4 网络模型整合
    5.5 仿真更新策略调整
    5.6 实验平台可视化
    5.7 实验平台使用示例
        5.7.1 温度感知调度
        5.7.2 网络设备能耗
        5.7.3 虚拟机迁移
        5.7.4 网络数据包重传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云计算数据中心节能调度方法
    6.1 引言
    6.2 问题定义
    6.3 基于粗粒度模型和遗传算法的调度方法
        6.3.1 调度方法
        6.3.2 实验数据及分析
    6.4 基于精细模型和贪心算法的调度方法
        6.4.1 初始化服务器分配
        6.4.2 虚拟机动态迁移
        6.4.3 实验数据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考虑服务器可靠性的节能调度方法
    7.1 引言
    7.2 问题定义
    7.3 调度方法
        7.3.1 能耗指数计算
        7.3.2 可靠性指数计算
        7.3.3 调度方法
    7.4 实验数据及分析
        7.4.1 服务器可靠性模型
        7.4.2 对比算法
        7.4.3 实验数据及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四、Ella的Fans(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功能对等视阈看汉西翻译中的减词译法 ——以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西班牙语译文为例[D]. 尤晓欣.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 disrupts but continuous feeding of Bacillus based probiotic restores gut microbiota in infected hens[J]. Samiullah Khan,Kapil K.Chousalkar.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20(03)
  • [3]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以《风之影》中文译本为例[D]. 王一菲.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雨水之爱》(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王媛媛. 青岛大学, 2019(02)
  • [5]翻译中的文学陌生化研究 ——比较《百年孤独》的两种汉译本[D]. 端青云.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12)
  • [6]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亲子漫画英译实践报告[D]. 王玮.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12)
  • [7]目的论指导下的人物传记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Understanding Sam Shepard(节选)为例[D]. 王霞.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8]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违实条件句加工的ERP研究[D]. 宋慧蓉. 东南大学, 2019(05)
  • [9]微丝菌疏水吸附荧光识别探针设计制备及量化评价方法[D]. 焦秀梅. 天津大学, 2019(06)
  • [10]云数据中心的温度建模与节能调度方法研究[D]. 李翔. 浙江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艾拉的粉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