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operties of Rotating Neutron Stars in the Relativistic σ-ω Model(论文文献综述)
César H.Lenzi,Mariana Dutra,Tobias Frederico,M.Bhuyan,Rodrigo Negreiros,César V.Flores,Guilherme Grams,Débora P.Menezes[1](2021)在《Neutron star cooling and GW170817 constraint within quark-meson coupling models》文中研究说明In the present work, we used fiv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quark-meson coupling(QMC) model to compute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related to the GW170817 event and the neutron star cooling process. Two of the models are based on the original bag potential structure and three versions consider a harmonic oscillator potential to confine quarks. The bag-like models also incorporate the pasta phase used to describe the inner crust of neutron stars. With a simple method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we show that the pasta phase does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Moreover, the QMC model that satisfies the GW170817 constraints with the lowest slope of the symmetry energy exhibits a cooling profile compatible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李朕[2](2020)在《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中子星的影响》文中提出由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短程部分,处于原子核基态中的核子会形成具有较大相对动量和较小质心动量的短程关联核子对。实验观测结果显示即使是在208Pb这样的丰中子核中,中子-质子关联依然是核子-核子短程关联的主要形式。因此,在丰中子核中,质子发生短程关联的概率要大于中子发生短程关联的概率。中子星内部的物质为典型的高密度丰中子物质,因此在中子星研究中考虑核子-核子短程关联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研究中子星时,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在形式上被忽略了。借助核子-核子短程关联产生的核子高动量分布,可以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中唯象地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中,核子的标量密度算符ˉΨNΨN、四维流密度算符ˉΨNγνΨN和同位旋四维流密度算符ˉΨNγνtNΨN被这些算符在基态|Φ?的平均值所代替,其中基态|Φ?中所有核子都处于费米面以下。为了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中唯象地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我们使用新的基态|ΦSRC?代替原来的基态|Φ?。在新的基态|ΦSRC?中,核子的动量分布包含了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引起的高动量部分。本文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中唯象地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后,利用修改后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研究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传统中子星和超子星两种中子星模型的状态方程、粒子分布和质量半径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后,传统中子星的状态方程变软,相应的最大质量变小,但仍然能达到目前观测到的最大质量中子星J0740+6620的质量。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后,超子星的状态方程在不同的密度下的变化情况不同,计算得到的最大质量变大,但仍然达不到目前观测到的最大中子星J0740+6620的质量。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后,传统中子星和超子星内部的粒子组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中子星内部质子发生短程关联的概率最高可以达到40%以上,这是由于中子星内部同位旋不对称度δ=(ρn-ρp)/(ρn+ρp)较高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后,传统中子星和超子星的质量半径关系才满足LIGO-Virgo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观测数据所限制的中子星质量半径关系。因此,在研究中子星的性质时,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并不能忽略。同时我们通过对比不同密度处的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的比例,发现中子星中心区域受核子-核子短程关联的影响较大。此外,我们还研究了饱和核物质密度处的有效核子质量和压缩模量对传统中子星和超子星质量的影响。即使引入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后,改变有效核子质量和压缩模量时超子星也很难达到目前观测到的最大质量中子星J0740+6620的质量。
吴琳卓[3](2020)在《夸克平均场模型中单Λc+超核性质和对称能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用夸克平均场(QMF)模型研究了单Λc+超核的性质以及对称能对核多体系统性质的影响。QMF模型中重子由禁闭在中心谐振子势场中的三个组分夸克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夸克间的介子交换模型描述强相互作用,此外还考虑了π介子和胶子修正对重子质量的影响。我们首先研究了含有粲夸克的单Λc+超核的基本性质。QMF模型中Λc+超子由u、d、c三个组分夸克构成。u、d夸克的禁闭势参量通过拟合自由空间中核子的质量和半径确定,c夸克的禁闭势参量则通过拟合自由空间中粲重子(Λc+、Σc+和Ξcc++)的实验质量确定。QMF模型中,重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禁闭在不同重子内的夸克间交换σ、ω和ρ介子实现。单Λc+超核的性质由Λc+N势决定,在QMF模型中Λc+N势主要依赖于ω介子与Λc+超子之间的耦合常数gωΛc+。由于目前并没有得到Λc+N势相关的实验数据,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gωΛc+。根据简单夸克计数规则确定的gωΛc+=2/3gωN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大量的Λc+超核束缚态,由于Λc+超子和质子间库伦相互作用的影响,随着质量数的增加,单Λc+超子的结合能减小。而根据最新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模拟中给出的结果确定的gωΛc+,计算得到的Λc+超核束缚态只存在于A<50的轻核和中等质量核区。本论文还在QMF模型的拉氏密度中引入ω介子与ρ介子的耦合项,在保证双幻原子核同位旋标量基态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同位旋矢量耦合参数得到核物质饱和密度处的一系列对称能斜率L,研究了对称能对核多体系统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对称能斜率与丰中子原子核的中子皮厚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较大的对称能斜率能够压低原子核中的中子密度分布。对称能斜率还会影响纯中子核物质的每核子结合能。此外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和半径受对称能斜率的影响较小,但中等质量的中子星半径明显依赖于对称能斜率,1.4倍太阳质量的中子星半径与对称能斜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1.4=11.80+0.02134L,且1.4倍太阳质量中子星的潮汐形变与半径之间呈指数相关Λ1.4=9.21×10-3×R1.44.38。
钱庄[4](2020)在《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的单Λ超核结构》文中提出超核是包含了奇异自由度重子(超子)的核多体系统,其特性是理解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超核物理相关研究已成为核物理的重要国际前沿之一。随着放射性核束实验装置的不断升级与发展,针对单Λ超核已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包括超核结合能、超子分离能以及自旋-轨道劈裂等实验信息,相关结果的理论研究揭示了核力在包含奇异自由度介质中的复杂特性。本论文采用相对论Hartree-Fock(RHF)理论,基于其在核物质以及有限原子核性质方面的成功描述,将其扩展包含超子-核子相互作用,重点开展对单Λ超核的理论研究。本论文在球对称情形下,推导了Λ超核与Ξ超核的理论公式,进而针对单Λ超核基态的结构特性开展研究。与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相比,RHF理论引入了额外的交换项效应。通过拟合单Λ超核结合能的实验数据,论文首先确定了超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探索了单Λ超核结构的动力学平衡机制与相关的交换项效应,发现超核基态平衡主要由同位旋标量耦合道势能主导,因此针对其中各部分贡献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其中核子直接项部分,RHF中PKO系列参数的结果相比于RMF参数PKDD给出了更强的吸引,但交换项额外提供的排斥贡献维持了核子部分的动力学平衡。但因单Λ超核仅含有一个超子,超子能量泛函中交换项额外提供的排斥不足以抵消超子直接项部分的吸引贡献,导致RHF中超子-核子相互作用耦合常数gσΛ相比于RMF情形必须减小以获得新的平衡。进一步,论文对超子自旋-轨道劈裂中的交换项物理展开深入分析。发现RHF有效相互作用给出的劈裂明显小于RMF中的结果,源于RHF给出更小的自旋-轨道耦合势。通过讨论超子自旋-轨道劈裂以及平均势场随超子耦合常数的演化规律,发现超子耦合常数减小可导致超子自旋-轨道劈裂进一步变小,使其更接近于经验值。最后,讨论了超核同位素链中超子半径和自旋-轨道劈裂的演化,其结果均受到核子壳结构的影响,而RHF有效相互作用中结果受同位旋演化的影响比RMF小。本论文的相关结果有望为即将开展的超核相关实验提供理论参考,为深入理解超子-核子以及超子-超子相互作用提供更可靠与自洽的理论模型。
孙向东[5](2021)在《核物质中朗道参数的相对论有效理论及拓展》文中提出朗道参数是费米液体理论中描述准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物理量。对于核物质系统,理论上可将其视为费米液体来进行描述。通过提取出的朗道参数信息,有助于理解核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有限原子核激发的相关特征,并作为核天体物理研究相关的输入量。在有限密度下,核物质中的朗道参数结果敏感依赖于核力介质效应的准确描述。不同理论模型对核力各成分的处理方式,会对朗道参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核力在其中的介质效应及关联特征仍需进一步阐明。本论文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具体采用密度依赖的相对论平均场(DDRMF)与相对论Hartree-Fock(DDRHF)近似,引入费米液体描述图像,导出了核物质中朗道参数的具体表达式。通过探索对称核物质中朗道参数随密度的演化行为,揭示了各介子交换耦合道的贡献机制。将结果拓展到非对称核物质,进一步研究朗道参数的同位旋相关性,揭示了中子与质子对朗道参数贡献的同位旋劈裂效应。作为朗道参数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核物质中声速的密度与同位旋相关性。在对称核物质中,对比非线性相对论平均场(NLRMF)朗道参数结果,发现由于核力介质效应考虑方式不同,包含密度依赖介质效应的DDRMF在核物质高密度区域给出的朗道参数,系统性地展现出更弱的密度依赖性。进一步通过各介子-核子耦合道对朗道参数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在核物质高密度区域,密度依赖的介质效应会通过对朗道参数矢量道贡献的影响来弱化朗道参数的密度依赖性。此外同位旋矢量—标量介子自由度的引入,会减小朗道参数0的密度依赖性,并且这种介子自由度的影响会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强。由于DDRMF中密度依赖介质效应的引入,朗道参数中会产生相应的重排项,这些重排项会通过减弱朗道参数的密度依赖性从而影响到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的描述。进一步拓展至非对称核物质中,发现高密度区域同位旋效应会显着减小朗道参数的密度依赖性,这是由于中子与质子对朗道参数的不同贡献所导致的。不同DDRMF给出的重排项对朗道参数的密度依赖性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介子耦合道分解发现这种差异是通过重排项对朗道参数的同位旋矢量道表现出来的。进一步对朗道参数中子和质子的贡献进行分解,发现在同位旋不对称度较高的核物质中,由于费米面态密度的影响,朗道参数对质子贡献的敏感度明显强于中子。此外研究表明,中子与质子对朗道参数贡献劈裂的差值与同位旋不对称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联,然而这种线性关联程度会随着同位旋与密度的增大而弱化。进一步分析这些线性关联,建立了朗道参数1中同位旋劈裂与朗道质量之间的公式。作为朗道参数的应用,基于RMF理论所预测的朗道参数,分别在对称核物质与纯中子物质中计算了核物质中声速相关物理量。结果表明,在核物质高密度区域,由于核力介质效应考虑方式的差异,不同模型朗道参数对第零声速与第一声速描述存在系统性差异。这种差异性会随着密度增大而更加显着。随着同位旋不对称度的增大,RMF朗道参数所计算的第一声速临界密度会相应降低,第零声速临界密度则相反。此外,纯中子物质中考虑密度依赖介质效应的朗道参数所计算的第零声速更加接近于手征介子核子场理论(Ch NM)的结果。本论文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中将朗道参数的研究拓展至非对称核物质,阐明了核力介质效应与同位旋相关性对朗道参数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影响所对应的物理机制,并且建立了朗道参数同位旋劈裂与朗道质量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朗道参数在核天体物理的相关探索与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杨申[6](2019)在《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核核相互作用的类范德瓦尔斯力行为,在亚饱和密度区域的热核物质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凝聚态物理中的液气相变现象。热核物质的液气相变可以出现在重离子碰撞与中子星内部,它对重离子碰撞与中子星相关的物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利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热核物质中的液气相变现象。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首先,利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对对称与非对称热核物质下液气相变的临界点和相图特征的关联做了系统性分析;其次,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主要是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着重讨论了原子核动力学平衡与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的关系。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利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热核物质的液气相变现象,在液气相变的临界点处发现临界温度与其他的临界参数间存在显着的关联,这些关联可以用来约束临界温度。在描述液气相图的特征上,发现液气相图的相共存区域与对称能相关部分的贡献有直接的关联。并且,同位旋非对称情形下的液气相变的临界温度与相应相图的特征压强之间也存在与临界参数之间类似的显着关联。以上这些关联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理论关于液气相变特征预测的不确定性,并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液气相变中的物理。原子核动力学平衡与热核物质液气相变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近似,利用PKA1泛函,探讨了ρ-张量耦合对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的影响。当改变了ρ-张量耦合强度以及同位旋标量道的密度依赖行为(核介质效应)后,所得到的液气相变的临界温度以及相图的相共存区域等特征可以与其他的协变密度泛函的结果相比较。这是由于改变了ρ-张量耦合强度后,核动力学的平衡机制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的临界温度与相图特征的改变。
郭骏杰[7](2019)在《核对称能对中子星外核物质性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简述了中子星的演化、结构及其物质特性,介绍了对称能的定义及其对核物质性质与中子星物质性质的影响。基于相对论σ-ω-ρ模型的平均场近似,导出了核物质的能量密度、压强与核对称能表达式,研究了核对称能对中子星外核物质性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于相对论σ-ω-ρ模型,分别研究了σ介子非线性自耦合参数和密度依赖的核子介子耦合参数对核物质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相互作用参数都能有效地修正模型预测的核物质的物态方程与不可压缩系数。影响核对称能密度依赖关系软硬的关键模型参数是aρ,说明系统的对称能性质主要由同位旋矢量-矢量ρ介子反映。第二部分,在前面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子星环境约束,研究了对称能对中子星外核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与skyrme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高密度处对称能与饱和密度处的斜率参数较大的模型预测中子星外核物质的质子组份与压强较大;质子超流和直接URCA过程的阈值密度是依赖于模型随着核对称能的增大而减小;只有NL1与DDC1两个模型预测的直接URCA过程的阈值密度小于4ρ0,但是这两个模型的不可压缩系数都不在实验计算的范围内,因此认为直接URCA过程的阈值密度出现在密度更高的区域。
王睿[8](2018)在《原子核基态性质与动力学演化的同位旋效应》文中指出原子核基态性质与动力学演化的同位旋效应反映了介质中核子间有效相互作用的同位旋相关性,而介质中核子间有效相互作用的同位旋相关性在诸如放射性核束物理、宇宙中元素合成、致密星体等多个领域起到了关键作用。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反映了介质中核子间有效相互作用的特性,其同位旋相关部分由(高阶)对称能表征。本文中我们将原子核的基态性质以及动力学演化纳入到统一的Skyrme有效相互作用与Hartree-Fock自洽平均场的框架下,研究了它们的同位旋效应。对于原子核的基态性质,我们发现核素图中中子滴线和核合成r-过程路径与亚饱和密度ρsc=0.11/0.16ρ0处的对称能Esym(ρsc)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并由此给出了中子滴线与r-过程路径一个较为精确的预测;我们推导了一个包含同位旋四阶项的半经验质量公式,基于原子核基态结合能差值的研究,提取了饱和密度处四阶对称能的大小,其值为Esym,4(ρ0)=20±4.6 MeV。该值远大于通常的平均场模型的预言值,暗示了超越平均场效应对核物质四阶对称能的重要影响。为了在Skyrme有效相互作用的框架下计算原子核的动力学演化,我们发展了格点Hamiltonian Vlasov微观输运方法。该方法拥有较好的基态稳定性,并且能很好地保证演化中的能量守恒。同时我们还发展了可用于微观输运模型的Skyrme赝势,给出了三组能够同时描述核物质状态方程与单粒子势的Skyrme赝势。我们基于以上方法计算了90Zr的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与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给出了与随机相位近似一致的结果。所得到的90Zr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激发能谱峰值能量与电偶极极化率αD的同位旋效应也与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的结果说明了利用格点Hamiltonian Vlasov方法描述原子核动力学演化的可行性。本文所发展的基于Skyrme有效相互作用与格点Hamiltonian Vlasov方法的微观输运模型将来可以应用于中低能重离子核反应,并进一步推广至较高的入射能量(1 GeV/A),对研究丰中子核结构性质、重离子碰撞中稀有同位素产生等极端同位旋条件的核物理有重要意义。
王之恒,孙向向,龙文辉[9](2017)在《核子有效质量同位旋劈裂中的交换项效应》文中认为为探究核子有效质量同位旋劈裂的物理机制,采用基于密度依赖的相对论Hartree-Fock(DDRHF)的PKA1有效相互作用,系统地计算了核子有效质量,并着重讨论了其同位旋劈裂相关的交换(Fock)项效应。研究表明:在低密度丰中子核物质中,中子的非相对论有效质量比质子的大,该趋势在0.8倍饱和密度附近出现反转,而中子的相对论有效质量总比质子的大;在低密度时,同位旋标量(s+w)与同位旋矢量(r+p)耦合道的交换项在有效质量及其相关k质量的同位旋劈裂中起关键作用,随着密度增加,由于同位旋矢量耦合道的耦合常数随密度以指数形式衰减,同位旋标量耦合道交换项变得更加重要;而对e质量的同位旋劈裂,总是同位旋标量耦合道的交换项起决定性作用,有效质量及其相关k质量与e质量的能量依赖性也主要由同位旋标量耦合道的交换项决定;可见,有效质量的同位旋劈裂与交换项所引入的非局域平均场密切相关,同位旋标量耦合道交换项的作用尤其突出。
邢学勇[10](2017)在《夸克平均场模型中π介子与胶子修正对原子核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核多体系统,本文在夸克平均场(QMF)模型的基础上引入π介子和胶子效应对重子质量的修正。在QMF模型中重子由三个被禁闭在谐振子势场的组分夸克构成。由于手征对称性和胶子在量子色动力学(QCD)中的重要性,在计算重子质量时考虑了π介子和胶子效应对重子质量的修正。在核多体系统中,重子通过不同核子中的夸克交换σ、ω和ρ介子相互作用。u、d夸克禁闭势场的强度由自由核子的质量和半径确定。对于s夸克,其质量和禁闭势场强度根据Λ、Σ0和Ξ0超子在自由空间中的质量确定。在本项工作中,我们选择了四组不同的夸克质量,得到了四组夸克禁闭势场的参数。通过拟合40Ca、48Ca、90Zr和208Pb四个双幻原子核基态性质的实验值,我们得到了夸克和介子的耦合常数,与超子有关的耦合常数则根据核物质饱和密度处的单超子经验势能来确定。在第二章,对应于不同的夸克质量,得到了四组夸克和介子间的耦合常数,分别命名为QMF-NK0、QMF-NK1、QMF-NK2和QMF-NK3,并且利用这些参数研究了几个原子核和核物质的性质,结果发现其中的三组参数能够很好地描述有限核的基态性质和核物质的性质,此外还计算了不含超子的中子星性质,发现其最大质量大约为2.3M⊙。在第三章,利用核物质饱和密度处的单超子经验势能得到了QMF-NK1S、QMF-NK2S和QMF-NK3S参数并研究了单Λ和单Ξ0超核和奇异核物质的性质。与没有π介子和胶子修正的QMF模型相比,Λ超核的单Λ超子能级更加符合实验值。同时计算Ξ0超核的性质为将来的相关实验提供参考。利用这些参数通过求解TOV方程研究了包含奇异自由度中子星的性质,结果发现包含超子的中子星最大质量大约为2.1M⊙,其所对应的半径大约为13 km。
二、Properties of Rotating Neutron Stars in the Relativistic σ-ω Mode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perties of Rotating Neutron Stars in the Relativistic σ-ω Model(论文提纲范文)
(2)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中子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中子星简介 |
1.1.1 中子星的形成 |
1.1.2 中子星的结构 |
1.1.3 中子星的观测 |
1.1.4 中子星的理论研究 |
1.2 核子-核子短程关联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及其修正 |
2.1 相对论平均场模型 |
2.2 核子-核子短程关联 |
2.3 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修正 |
第三章 求解TOV方程 |
3.1 TOV方程 |
3.2 平衡条件 |
3.3 参数的选择 |
第四章 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中子星的影响 |
4.1 状态方程 |
4.2 粒子分布 |
4.3 质量和半径 |
4.4 中子星中的超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A 附录 |
A.1 核子-介子耦合参数 |
A.2 超子-介子耦合参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夸克平均场模型中单Λc+超核性质和对称能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夸克平均场模型 |
第二节 奇异超核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对称能在核物理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夸克平均场理论 |
第一节 夸克平均场模型 |
第二节 π介子修正和胶子修正 |
第三章 夸克平均场模型对单Λ_c~+超核性质的研究 |
第一节 夸克势模型构建Λ_c~+重子 |
第二节 夸克平均场模型对单Λ_c~+超核性质的研究 |
第四章 夸克平均场模型中对称能对核多体系统性质的影响 |
第一节 对称能对原子核和核物质性质的影响 |
第二节 对称能对中子星性质的影响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的单Λ超核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2.1 球对称核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 |
2.1.1 有效拉氏量密度和哈密顿量密度 |
2.1.2 Hartree-Fock近似与能量泛函 |
2.2 Λ 超核的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 |
2.2.1 有效拉氏量密度与哈密顿量密度 |
2.2.2 动能和势能 |
2.2.3 运动方程和自能项 |
2.3 Ξ 超核的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 |
2.3.1 有效拉氏量密度与哈密顿量密度 |
2.3.2 动能和势能 |
2.3.3 运动方程和自能项 |
第三章 结果讨论 |
3.1 数值细节 |
3.2 单 Λ 超核的粗块性质 |
3.2.1 超核结合能与动力学平衡 |
3.2.2 超核半径与尺寸收缩效应 |
3.2.3 超子平均势场 |
3.3 单 Λ 超核的单粒子性质 |
3.3.1 超子自旋-轨道劈裂 |
3.3.2 超子平均势场的耦合常数相关性 |
3.4 同位素链中 Λ 超核性质的演化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插图 |
表格 |
附录A 超核能量泛函中的动能与势能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核物质中朗道参数的相对论有效理论及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2.1 核物质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
2.1.1 有效拉氏量与哈密顿量 |
2.1.2 Hartree近似下的核物质 |
2.1.3 Hartree-Fock近似下的核物质 |
2.2 核物质中的朗道参数 |
2.2.1 密度依赖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2.2.2 密度依赖的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 |
第三章 结果讨论 |
3.1 对称核物质中的朗道参数 |
3.1.1 朗道参数的密度依赖性 |
3.1.2 朗道参数的耦合道分解 |
3.1.3 重排项对朗道参数的影响 |
3.2 非对称核物质中的朗道参数 |
3.2.1 朗道参数的同位旋演化 |
3.2.2 朗道参数的同位旋劈裂 |
3.3 朗道参数与核物质中的声速 |
3.4 小结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密度依赖耦合常数的变分 |
附录B 准粒子能量 |
附录C 流以及重排项自能的变分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热核物质与液气相变 |
1.2 实验与理论研究现状 |
1.3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下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的研究 |
1.4 本文工作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2.1 基于介子交换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
2.1.1 密度依赖的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 |
2.1.2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2.2 有限温度下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
2.2.1 热平衡系统下的变分原理 |
2.2.2 有限温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 |
2.2.3 有限温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2.2.4 核物质系统下的热力学量 |
2.3 核物质液气相变 |
2.4 数值细节 |
2.4.1 主程序流程图 |
2.4.2 两相共存方程的求解 |
第三章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下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的系统性研究 |
3.1 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的临界参数性质 |
3.1.1 对称核物质下液气相变的临界参数关联 |
3.1.2 非对称核物质下液气相变的临界参数关联 |
3.1.3 临界参数与核物质粗块特征的关联 |
3.2 热核物质下的液气相图特征 |
3.2.1 核物质液气相图的计算 |
3.2.2 核物质的液气相图特征 |
3.2.3 液气相图临界参数的关联 |
3.3 小结 |
第四章 原子核动力学平衡与热核物质的液气相变 |
4.1 核物质中的原子核动力学平衡 |
4.2 相对论Hartree-Fock近似下的核物质液气相变 |
4.3 ρ-张量耦合在核物质液气相变中的角色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公式细节 |
A.1 基本热力学公式 |
A.2 有限温RHF理论推导细节 |
A.3 点耦合RMF下临界点T_C,P_C关系的推导 |
附录二 数值计算 |
B.1 求解两相共存方程 |
B.2 计算给定同位旋不对称度下液气相变的临界温度 |
B.3 一定同位旋不对称度下相图的特征压强 |
B.4 液气相图的三维表示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核对称能对中子星外核物质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中子星物质性质 |
1.2 核对称能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其意义 |
2 核子相互作用参数对核物质性质的影响 |
2.1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 |
2.2 非线性模型参数对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影响 |
2.3 密度依赖模型参数对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影响 |
3 核对称能对中子星外核物质的影响 |
3.1 非线性模型 |
3.2 密度依赖模型 |
3.3 与skyrme模型结果比较分析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原子核基态性质与动力学演化的同位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基于平均场近似的核多体理论 |
1.2 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 |
1.2.1 状态方程的特征参量 |
1.2.2 核物质状态方程与对称能的研究现状 |
1.3 重离子碰撞微观输运模型 |
1.4 本文的意义与结构 |
第二章 Skyrme-Hartree-Fock模型 |
2.1 Skyrme有效相互作用与Hartree-Fock平均场近似 |
2.2 输运模型中的Skyrme有效相互作用 |
2.3 Skyrme-Hartree-Fock框架下核物质状态方程与单粒子势 |
2.4 关联分析方法 |
2.5 其它核子间有效或唯象相互作用 |
第三章 原子核基态性质的同位旋效应 |
3.1 原子核滴线与核物质状态方程 |
3.1.1 Hartree-Fock-Bogoliubov方法简介 |
3.1.2 原子核滴线与对称能的关联分析 |
3.1.3 对中子滴线及r-过程路径的预测 |
3.2 原子核质量公式与状态方程的高阶行为 |
3.2.1 原子核的质量公式 |
3.2.2 有限核对称能与核物质对称能 |
3.2.3 有限核四阶对称能与核物质四阶对称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子核动力学演化的同位旋效应 |
4.1 可用于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输运模型计算的Skyrme赝势 |
4.1.1 基于Skyrme赝势的核物质状态方程 |
4.1.2 基于Skyrme赝势的核物质单粒子行为 |
4.2 格点Hamiltonian Valasov框架下原子核的基态演化 |
4.2.1 基态原子核中核子与试验粒子的分布 |
4.2.2 基态演化的稳定性与能量守恒 |
4.3 原子核的巨共振 |
4.3.1 巨共振与强度函数 |
4.3.2 巨共振与对称能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附录 A Skyrme-Hartree-Fock框架下Hamiltonian密度的推导 |
附录 B 基于格点Hamiltonian Vlasov框架下的输运程序简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夸克平均场模型中π介子与胶子修正对原子核结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夸克—介子耦合模型和夸克平均场模型简介 |
第二章 夸克平均场模型对原子核和核物质的研究 |
第一节 夸克平均场模型 |
第二节 核介质中核子的性质 |
第三节 原子核和核物质 (包括中子星) 的性质 |
第三章 夸克平均场模型对超核和奇异核物质的研究 |
第一节 奇异夸克的禁闭势场参数和超子质量 |
第二节 超核和包含奇异夸克中子星的性质 |
第四章 总结 |
附录A 质心修正、π 介子修正和胶子修正以及核子半径的公式推导 |
附录B 能量密度和压强的公式推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Properties of Rotating Neutron Stars in the Relativistic σ-ω Model(论文参考文献)
- [1]Neutron star cooling and GW170817 constraint within quark-meson coupling models[J]. César H.Lenzi,Mariana Dutra,Tobias Frederico,M.Bhuyan,Rodrigo Negreiros,César V.Flores,Guilherme Grams,Débora P.Menezes. Chinese Physics C, 2021(02)
- [2]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中子星的影响[D]. 李朕. 南京大学, 2020(09)
- [3]夸克平均场模型中单Λc+超核性质和对称能效应的研究[D]. 吴琳卓. 南开大学, 2020(03)
- [4]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的单Λ超核结构[D]. 钱庄. 兰州大学, 2020(01)
- [5]核物质中朗道参数的相对论有效理论及拓展[D]. 孙向东. 兰州大学, 2021(09)
- [6]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热核物质液气相变研究[D]. 杨申. 兰州大学, 2019(02)
- [7]核对称能对中子星外核物质性质的影响[D]. 郭骏杰. 暨南大学, 2019(04)
- [8]原子核基态性质与动力学演化的同位旋效应[D]. 王睿.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核子有效质量同位旋劈裂中的交换项效应[J]. 王之恒,孙向向,龙文辉. 中国科技论文, 2017(17)
- [10]夸克平均场模型中π介子与胶子修正对原子核结构影响的研究[D]. 邢学勇. 南开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