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SARS专科医院管理实践

野战SARS专科医院管理实践

一、野战式SARS专科医院的管理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宋彩萍,罗春梅,王蕾[1](2021)在《党领导下的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历程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历程,对有效开展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了探讨,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应急队伍和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马雪瑶[2](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郑州市医疗资源评价与优化》文中认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似,均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大的特点。以此类传染病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还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医疗设施能否承受激增的救治压力,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以往研究大多为某类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静态描述,动态研究匮乏,应急医疗设施优化选址研究也相对不足。鉴于此,本研究在总结各城市抗击疫情经验的基础上,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利用数理统计、Arc 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评价现有医疗的资源配置和可达性变化情况,制定应急医疗设施的优化选址方案,最后提出郑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和规划管理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总结各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发现,城市普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降低,医疗资源过度中心化等问题。以往应急医院的建设模式可归纳为两种:以“平疫结合”为原则,新建或扩建传染病医院的“小汤山”模式;可纳入远期规划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模式。(2)居民日常就医的平均距离为不足3km,60%的郑州市居民可在步行30min的范围内获取日常医疗服务,但是城乡差距较大,乡村居民的平均就医距离是城市的5倍。除中心城区外,新郑市的医疗资源较为丰富,西部新城就医最为不便,登封市城乡居民就医差距最大。(3)居民应急就医的平均距离超过12km。郑州市各组团的居民前往救治定点医院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新密市的平均就医距离最远,应急医疗资源最为匮乏。疫情期间,若实行交通封锁政策,乡村居民应急就医的平均就医时间或达到3小时,应急就医成本过高。(4)郑州市医疗设施的覆盖率较高。在日常医疗圈的构建中,郑州市86.6%的人口可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获取基础的医疗服务,96.2%的居民在以各自小区为中心的15分钟生活圈内可保证至少有一个医疗机构。(5)在重大疫情中,郑州市现有的医疗设施也将面临医疗资源挤兑、床位短缺的问题。设施可达性的高值区域,较紧急状态下向西移动,与城市常态运行的情况相比,则呈向主城区几何中心下降的趋势,且东部区域可达性降低的幅度更大。(6)结合设施选址原则,提供应急医疗设施的选址优化方案。通过选址模型提出郑州市可在疫情中转换为方舱医院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候选位置,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人口密度、城市风向等条件,为郑州市方舱医院分批次开放方案提出建议。(7)通过提出医疗设施体系韧性应答机制,实现郑州市医疗资源在平时和疫情状态下的高效配置,并进一步从规划理念和空间结构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管理建议。

李全平[3](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认为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陈陵,王国威,王丽华,乔着意,吴友良,邹乐,贺旭,陈许波,王宗华[4](2020)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野战传染病医院卫勤保障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认为近10年来,非典型肺炎(SARS)、埃博拉、人致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接连发生,传播快、辐射广、危害大,对部队战斗力、人民健康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和救治是部队卫勤部门在和平时期承担的重要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一;尤其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突然爆发和广泛传播,对部队卫勤紧急医疗综合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罗跃全[5](2018)在《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军事变革冲击了传统的军事理念和军事安全观念,未来战争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会聚发展并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新边疆、高边疆、生物微边疆成为新的主权概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面对新军事变革和新技术革命这一发展浪潮,我国安全风险呈累积态势。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加快陆军转型发展。战争形态的改变和陆军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对战斗力生成转化模式提出了全新命题,使得担负战斗力维护任务的军队卫勤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卫勤建设在为战斗力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和效能性保障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大挑战。卫勤建设理念也在发生转型,由伤亡可承受性向“低伤亡”甚至“零伤亡”方向发展,战救技术由保“命”向保功能、保生活质量等“全健康”方面发展。随着未来高技术战争可以实现对致伤手段、打击范围、毁伤程度等多因素的可控,卫勤任务也将从救治能力向战斗力的提升及预先保护等方面转变,向有利于提高、更新战斗力保障机制发展。如何在新一轮变革中实现卫勤保全效能最大化是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全新作战理论和医学科技发展背景下“卫勤保全”思想的深化拓展,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指导卫勤实战化建设,提高战救技术的发展突破和有效运用。陆军师级医院是我军卫勤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是执行我军战救、教学、训练、医疗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样化任务的主要平台,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处于卫勤要素涵盖最全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实践和发展卫勤保全理论的理想切入点。课题着眼陆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探索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实现实战化条件下的卫勤组织指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本文系统运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卫勤保全”理论相关概念、核心内涵及应用前景,结合专家论证和建模分析,分析了卫勤保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借鉴引用军事建模中“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设计建设实战化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开展能力体系建设实践并通过开展联合作战军事演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卫勤实践进行建设效果的实证研究,最后对加强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展望。现状及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外军和我军卫勤建设的基本概况、相关理论和发展优势;以既往实战卫勤保障任务为对象进行个案调查与类比分析,归纳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经验和问题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军师级医院进行卫勤保障时的时间点、伤情特点、救治要点等新情况新问题;对卫勤保全、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概念进行阐明,对卫勤保全与外军卫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卫勤保全理论应用的新特点、新形势进行研究。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研究部分,通过情报分析、专家访谈、座谈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深入了解新时期陆军转型发展战略、职能任务拓展以及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布局。以此为基础和框架,根据广泛的文献研究情况和专家访谈意见,设计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军相关单位管理、医学、生物、军事、工程等领域的6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完成对卫勤保全理论构成要素、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核心内容的问卷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等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确定了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指标及权重体系。结果显示: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是推动卫勤保全改革的核心要素。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部分,以能力体系为依据,聚焦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三大领域,以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任务为牵引,运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进行资源到任务的科学配置,创新引入“卫勤蓝军”概念,指导建设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形成循序渐进、优化整合的现场急救、转运后送、综合战救、野战手术、重症监护、控制评估等虚拟仿真合成训练资源集合。综合应用医学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开展伤情不可预知的、对抗性的卫勤战救模拟训练,探索实战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适应、团队综合协作意识、复杂伤情处置技能、战救基本技能、战救思维等战救能力生成;通过“网络学习、模型操作、虚拟仿真场景演练”等手段,对机动卫勤分队进行“多任务场景仿真”的全维全程“对抗性训练”,创新“单元式、组合式、模块化”的组训模式,探索和实践满足新质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依托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功能模块齐全、高度贴近实战的训练资源集合,对本单位受领的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等实战卫勤任务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组训和资源调度,形成优化的卫勤保障方案并加以模拟演练和实际运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验证能力体系建设效果并不断完善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最后,本研究站在陆军使命任务历史性拓展、科学把握战略主动以遂行未来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角度,特别是从满足陆军战斗力新生成模式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需求出发,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三是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为新时期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快速向卫勤保全转型创造条件。

王魁英[6](2017)在《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中军队医院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构建及救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Mass Casualty Incident,MCI),表示某个区域中由于伤亡人数过高,救援能力无法达到要求的事件。MCI主要包括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重大车祸等人为事故;恐怖事件和局部武装冲突。如汶川、芦山地震以及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故、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天津港“8.12”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MCI最严重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历次MCI救援实践和灾害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军队成为参与MCI救援的重要力量。应急医学救援是MCI救援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军事医学、卫生勤务、急救医学等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军民联合或军队提供机动性支援的MCI卫生救援体系。因此,为提高救治效率,军队医院迫切需要一套经过救援实践检验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医学救援处置流程和行之有效的救治策略。研究课题—《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中军队医院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构建及救治策略研究》,任务来源于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成都军区“十一五”和“十二五”面上项目。文章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分析国内外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经验,通过比较提出我国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存在问题,然后通过调查分析、文献研究分析,分别编制了MCI医学救援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援的医疗处置流程,针对处置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救援策略。为更好的应对MCI必须具备的人力、物力基础,提出了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方法;血液、药品、器械以及信息通讯保障策略。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性医疗救治任务,对境外执行MCI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实践为手段,在实践中进行求证、修改和完善:一、基于医院遂行的汶川地震、赴黎维和等卫勤保障空运后送及空中救护演练实践,参照美军等先进国家空中救护体系,建立了“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提出了MCI现场“两线三区”(内、外层警戒线,金、银、铜区)分区控制方法,实现了救援现场处置合理有序,伤员快速转送的目的。二、构建了以情况研判、两次分类检诊、“院中院”手术会战模式、多单位联合就地治疗等为核心的院内救治流程:(1)以汶川地震当晚伤员高峰等研判为实案,证明了MCI情况研判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动态性。(2)提出了批量伤员分类救治和入院后伤员补充分类(两次分类检诊)方法,既确保了批量伤员顺利收容救治,又降低了漏诊率。(3)建立了临床科室领导任指挥员的“院中院”手术会战模式,有效解决了MCI伤员数量多,手术量大的难题。(4)提出了“就地治疗、全军支援”批量烧伤伤员不分流情况下的救治模式。三、提出了“基于能力”的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方法,血液、药品器械,以及信息通讯保障体系:(1)提出应在机动卫勤分队训练中突出身心适应能力、野战救护能力、卫勤指挥协同能力、信息技术能力。(2)采用虚拟血库作为应急库存血液保障的补充,通过多渠道保障方式制定了分情况药品器材保障预案,搭建了基于微信快速构建地震医疗救治信息平台。(3)建立了机动卫勤分队装备使用与维护标准操作规程体系。四、归纳总结了在境外执行MCI医疗救治过程中,军队医院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要点。以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联合桌面推演和尼泊尔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为例,对任务启动、队伍投送、任务执行、队伍撤离等四个阶段重点关注点进行了阐述。五、以尼泊尔强烈地震后医疗救援为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对研究中所提出的MCI医疗救治中军队医院处置流程及救治策略进行了验证。通过此项研究,一是希望通过研究提出的MCI院前院内一体化处理流程及救治策略,进一步规范和建立MCI处置中现场控制、检伤分类、立体后送等院前处理流程;建立以情况研判、两次分类检诊、“院中院”手术会战模式、多单位联合就地治疗等为核心的院内救治流程。二是希望通过对MCI处置流程及救治策略基础构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水平和能力建设;提升血液、药品器械,以及信息通讯保障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地震等MCI医学救援效率以及批量伤员救治效果的目的,并为未来战时伤病员救治提供具有通过实战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邓军[7](2013)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我军的根本任务是“能打仗、打胜仗”。我国西部高原寒区(西藏、青海、新疆地区)人口稀少,幅员广阔,边防线长,道路崎岖,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反“蚕食”、对内反“分裂”斗争任务艰巨,是我军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向。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寒区作战有发起突然、时间急促、部队集结量大、保障范围广、保障难点多等特点,加之高原寒区环境气候恶劣,地方病、环境相关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突出,对高原寒区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军定点布局、对口保障、分级负责的卫勤保障模式,在作战中容易成为打击目标,医疗保障机构面临很大的生存威胁。同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原寒区发生战役级及以上规模的高技术战争时,军队建制保障医疗资源数量不足,其他战区支援保障的医疗机构,面临难以适应环境、难以遂行保障、难以有效诊治等问题。因此,研究这一特殊地域作战的卫勤保障体系,加强地方医院的平时储备和战时动员,将作战方向战略后方支援区域内的地方医院纳入战时卫勤保障的后备力量,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卫勤保障创新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战役卫勤保障能力,取得高原寒区作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军队卫生勤务学、国防卫生动员、模块化理论及系统评估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聚焦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问题,采用文献荟萃、现场调研等方法,研究总结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分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采用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某区域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应急响应需求、卫生资源储备与战备训练等潜力情况,获得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现实卫勤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建模、模块化等方法,构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应急响应模型,优化应急响应体系与流程,探讨应急响应机制;解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结构,建立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体系,阐明地方医院平战转换模块化机制;编制各类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形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提供平战转换的理论与方法支持。进一步通过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提供工具,从而提升地方医院参与高原寒区作战的卫勤保障能力。本课题研究共分七章,第1章主要分析了高原寒区的概况及对机体的影响,阐明了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重点回答“意义性”的问题;第24章主要分析了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有无需求开展研究,回答“虽有意义,是否必要”的问题;第56章主要围绕高原寒区地方医院有无基础而开展潜力调查和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针对地方医院是否具备平转战能力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回答“既然必要,有无可能”的问题;第7章主要研究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和预案体系构建,回答“既然可能,如何实践”的问题。基于这一思路,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等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地方医院平转战发展历程和现况研究结果:(1)国内外国防卫生动员和地方医院平转战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的地方医院平转战,是指战时由地方抽组的医疗救护分队预编地方各级医院中,从接到动员命令后,完成抽组或整体转换并到指定区域集结待命的过程;目前,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主要存在潜力调查管理不足、平转战机制建设不健全、平转战预案体系和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尚不健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2)地方医院资源丰富,人才和技术密集,卫生动员潜力巨大,高效的国防卫生动员是实现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补充。(3)高原寒区作战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大批量伤员、伤情复杂严重,伤病员救治与后送困难,地方医院的快速平战转换成为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4)从地方医院平战转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入手,研究前后密切衔接、军地密切融合、任务密切协同的“军地一体保障体系”,是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研究的新路子。地方医院平转战需求研究结果:(1)高原寒区作战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卫生防病任务重、伤病员后送困难、地方卫生资源缺乏、高原特需药材保障难度大,卫勤保障的需求突出。(2)高原寒区作战减员率高,卫生人员的需求大,肢体伤、多部位伤、轻度脑损伤发生率高,救治难度很高,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冻伤和非战斗外伤发生率高,救治任务的艰巨。(3)深入分析某战略后方支援区域卫生资源的现状发现,某区域医院在卫生机构总数、卫生床位、卫生人力及卫生设备等方面资源充足,说明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卫生资源的潜力储备充足。(4)地方医院建立了国防卫生动员与应急响应体系,但存在应急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综合防范能力不强、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不足、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应急响应体系主要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主,与战时卫勤保障的应急响应存在差距,现有的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任务需求。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研究结果:(1)在高原寒区战略后方支援区域某城市地方医院动员潜力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确定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2)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制定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标准,形成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经总体一致性检验,指标各项权重判断无逻辑错误,具有满意一致性,指标体系构建合理,能够较好评估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和预案构建研究结果:(1)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快速“转”的问题,开展平转战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提出了地方医院应急响应程序,构建出平战转换模型,阐明了保障潜力向保障实力转化的机制。(2)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高效“转”的问题,开展平转战模块化机制研究,明确了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化步骤和模块化测算方法,提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可作为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中心型”野战医院、途中医疗站、基地医院、专科手术队、前沿手术队等模式实施保障,解析构建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野战医疗所和野战医疗队三级模块化体系,以野战医疗队为例,研究建立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野战医疗队人员编组配置的标准化模块,明确了卫勤保障模块化的机制。(3)提出了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依据军队卫勤保障预案研制的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形成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案例,为地方医院平转战提供范例。下一步将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需求大规模调研、地方医疗分队模块化建设实战化、平转战能力评估体系现场验证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为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系统的优化调整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徐立[8](2012)在《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家应急卫生队伍、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经验,研究其概念、性质、任务功能、建设背景、建设特点、能力要素构成,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建设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需求为牵引,对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并提出建设的策略措施。论文分为七部分,包括前言和六章正文。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正文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和美国、加拿大、法国、俄国、日本、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军队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的情况,总结其建设特点和模式,借鉴其建设经验。第二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主要对应急医疗救援、应急医疗救援队、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组织形式,建设的形势背景、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介绍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筛选的92篇与军队机动医疗分队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建立了8个一级分析类目,用人工方法分析每篇文献的内容并按既定的类目归类,形成16个二级类目,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军队机动医疗分队既往遂行应急医疗救援存在的问题大小依次为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药材保障、卫勤训练、组织建设和卫勤预案等6个主要方面,并通过二级类目详细介绍了各类问题的具体表现,为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依据。第四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分析了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和原则,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能力要素构成及各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形成了包括应急筹划能力、应急准备能力、机动部署能力、医疗后送能力、药材装备保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6个一级要素、17个二级要素、29个三级要素的能力要素体系,分析了各个能力要素的内涵和建设要求。第五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七个部分。一是明确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建设任务、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目标。二是在职能分析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设计、组室设计、职责权限设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计,形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结构。三是根据军队应急医疗救援的需求和野战医疗所的相关指标,参考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技术结构。四是对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药材装备配备进行设计,提出药材储备供应采取基本模块(战常材)+补充模块(水灾、地震、火灾、特殊人群)+药材单品种(缺乏消耗规律的品种)的模式;装备配备采用基本模块加补充模块的方式,以野战医疗所的基本卫生装备为基本模块,配备抗洪抢险(包括洪涝水灾、海难)、重大伤亡事故救援(包括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航空事故等)和火灾救援(包括重大火灾火情等)3个补充子模块。五是设计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室关系、标准制度、救援预案、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六是在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应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改造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研发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七是采取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灵活编组、加强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等措施,增强应急医疗救援队的适应性。第六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研究。提出了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抓好综合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开展基地化训练;加强检查评估6个方面的策略措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创新点:一是运用组织理论,首次分析提出应急医疗救援队与医院在组织结构上构成矩阵式关系;二是首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开展应急医疗救援问题研究;三是首次运用组织设计方法,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能,并进行岗位设计、组室划分、职责权限划分,以及技术结构、物资配备、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设计;四是突破传统预案模式,以救援行动程序为主线制订基本预案框架。本研究提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特点、基本原则、各项能力要素的构成及建设要求,已经在总参谋部颁发的《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方案》、即将由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中得到应用,在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基础上撰写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卫勤分队能力建设》被收入《军队卫生发展研究报告》。

王红雷[9](2010)在《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研究》文中指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是全军机动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战役、战略卫勤支援的“拳头”部队,在战时阶梯医疗后送体制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和平时期,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已成为军队医院经常性、现实性的重要任务,灾害医学救援便是任务的重点。因此,如何提高军队医院野战医疗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能力,提升我军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一个课题。研究目的论证分析灾害医学救援能力需求,研究提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方法1.采用情报调研、现状调研等方法综合分析梳理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初步形成指标体系框架。2.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咨询,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的评估指标咨询了包括军队医院管理、卫生勤务学、急救医学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16名专家。采用信函和面谈的方式经过两轮咨询,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打分,并说明“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同时对指标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根据专家咨询结果修改完善指标体系。3.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建立评估模型,对多层次灰色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提出了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参与灾害医学救援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指挥能力、应急机动及适应能力、医疗后送能力和救援保障能力等。2.构建形成了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体系。⑴采用德尔菲法选择的专家条件符合基本要求:专家对咨询的研究课题积极性高,两轮咨询的专家回函率分别为93.7%和86.7%;专家权威度为0.869。⑵形成的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涵盖组织指挥能力、应急机动及适应能力、医疗后送能力和救援保障能力四个方面。由三级结构构成,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31项,并确定了三级指标内涵。3.对四所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制订评分标准,然后由五位专家组成考评组依据评分标准对四所野战医疗所进行打分,根据评价模型得出四所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的由大到小依次为甲、乙、丁、丙。结论本研究提出了灾害医学救援能力需求并构建了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标准,建立了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军队医疗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合理化的建议。

程红群[10](2007)在《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的理论、评估指标、仿真分析模型及建设对策。提出应急医学救援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批量伤病员,按时效救治理论、原则,组织并实施医疗救治的活动;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评估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组成;通过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进行能力分析,发现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并不与医院等级大小、业务水平完全成正比,军队医院以及担负特殊任务的医院具有一定优势;各医院资源及实力状况不同,担负的救治任务也不同,把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到自身的极致,是建设的目标;目前,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各项能力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不足,有加强建设的空间,其中较为薄弱的10个能力指标是:“信息通讯”、“安全防卫”、“防疫防护”、“运输转送”、“知识技能”、“人员素质"、“专业救援”、“经费投入”、“培训演练”及“预案制度”。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是保证救援成功的关键。它不仅是医疗业务的组合,更是救援相关能力的组合,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层次结构,蕴藏于医院的各个层面;它是动态发展的,通过能力识别、选择、培育可以实现大幅提升;它是一种储备能力,需要建立长期战略规划。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策略包括:制定战略规划、健全组织机构、优化人才队伍、建立运行机制、加强后勤保障、强化教育培训、增加经费投入与能力储备及完善预案制度等。各医院应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薄弱能力的建设。

二、野战式SARS专科医院的管理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野战式SARS专科医院的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党领导下的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历程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历程
    1.1 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的早期实践
    1.2 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开启科学发展征程——以2003年抗击SARS为起点
    1.3 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催生学科迅速崛起——以2008年抗击汶川地震为代表
    1.4 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承担国际救援重任——以2014年抗击埃博拉为代表
    1.5 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走向科学、高效、专业化——以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见证
2 思考与展望
    2.1 建立护理管理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各级护理管理职能
    2.2 合理储备人力资源,建立常态化、专业化护理应急队伍
    2.3 加强护理队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综合能力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郑州市医疗资源评价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医疗资源配置
        1.2.2 医疗设施规划
        1.2.3 研究进展述评
    1.3 研究区域与资料来源
        1.3.1 研究区域
        1.3.2 资料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经验反思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
    2.2 实践经验与问题反思
        2.2.1 医疗设施体系构建
        2.2.2 应急医疗设施建设
        2.2.3 医疗救治困境解析
第三章 郑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评价
    3.1 基本情况
        3.1.1 相关规划
        3.1.2 人口分布
        3.1.3 医疗卫生
        3.1.4 交通出行
    3.2 日常医疗资源配置
        3.2.1 日常就医便捷性
        3.2.2 十五分钟医疗圈
    3.3 应急医疗资源配置
        3.3.1 应急就医便捷性
        3.3.2 应急医疗圈构建
    3.4 资源配置评价
第四章 不同情景下常规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
    4.1 疫情防控情景分析
    4.2 可达性测度模型
    4.3 市域定点医院可达性变化
        4.3.1 供需情况
        4.3.2 定点医院可达性
    4.4 中心城区定点医院可达性变化
        4.4.1 常态运行
        4.4.2 紧急状态
        4.4.3 重大疫情
第五章 应急医疗设施选址及优化分析
    5.1 选址原则与模型
        5.1.1 选址原则
        5.1.2 选址模型
    5.2 方舱医院选址
        5.2.1 方舱医院特征
        5.2.2 方舱医院选址
    5.3 应急医院选址
        5.3.1 应急医院特征
        5.3.2 选址分析与建议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资源优化建议
    6.1 设施优化建议
    6.2 规划管理建议
        6.2.1 规划理念
        6.2.2 空间结构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野战传染病医院卫勤保障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
2 野战传染病医院组织与实施
    2.1 野战传染病医院主要任务
    2.2 重大传染病疫情下卫勤保障特点
        2.2.1 疫情传染毒力强,救治时效要求高
        2.2.2 疫情传播速度快,医疗保障对象多
        2.2.3 疫情病原变异快,不易确认传染源
        2.2.4 抗疫任务重转换快,各部门协调增加
        2.2.5物资装备特异性强,自身保障要求高
    2.3 野战传染病医院的组织实施
        2.3.1 专业组编配运用
        2.3.2 强化政治思想教育
        2.3.3 合理配备卫生力量
    2.4 野战传染病医院的整体救治流程
        2.4.1 开进
        2.4.2展开
        2.4.3 病员流的通过
        2.4.4 救治
        2.4.5 撤收
    2.5 野战传染病医院卫勤保障要点
        2.5.1 疫区辐射救援
        2.5.2 指导疫区防控
        2.5.3 内外协作模式
        2.5.4 优化救治流程
        2.5.5 重视心理健康
3 小结

(5)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2.1 外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2 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3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
    小结
第三章 卫勤保全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3.1 相关概念及卫勤保全核心内涵研究
    3.2 卫勤保全与国外卫勤保障理论的比较分析
    3.3 新形势下卫勤保全理论应用前景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4.1 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模型的假设
    4.2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实践研究
    5.1 用卫勤保全理论引领核心卫勤能力建设方向
    5.2 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统领卫勤保全战救研训资源构建
    5.3 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的特点与应用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6.1 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
    6.2 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
    6.3 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思考
    7.1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
    7.2 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
    7.3 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承担课题及获得奖项
致谢

(6)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中军队医院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构建及救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MCI院前急救处置流程及救治策略研究
    一、MCI院前急救处置流程研究
    二、MCI院前急救“两线三区”救援策略研究
    三、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构建研究
第三部分 MCI院内救援处置流程及策略研究
    一、MCI院内救援处置流程研究
    二、情况研判策略及其案例研究
    三、两次分类检诊策略及其案例研究
    四、“院中院”手术会战策略及其案例研究
    五、“6.5”成都公交车事件伤员的医疗救治
第四部分 MCI处置流程及救治策略研究之基础构建
    一、人力基础构建-------MCI 医学救援训练要点。
    二、物力基础构建------装备使用与维护标准操作规程体系
    三、物力基础构建-------医疗物质保障
    四、物力基础构建--------指挥通信保障
第五部分 境外执行MCI医疗救治应关注的问题
    一、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桌面推演活动的启示
    二、参加国际MCI医疗救治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部分 案例研究
    一、尼泊尔强烈地震后医疗救援的案例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应急体系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防动员和国防卫生动员理论
    2.3 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研究
    2.4 讨论
第三章 国内外地方医院平转战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1 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2 国外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实践及其借鉴
    3.3 国外地方医院平转战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我国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4.1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储备现况
    4.2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需求分析
    4.3 我国高原寒区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必要性
第五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潜力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对象与方法
    5.2 调查内容与分析
    5.3 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6.1 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6.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3 指标体系构建
    6.4 讨论
第七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与预案体系构建研究
    7.1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应急响应机制
    7.2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模块化及机制研究
    7.3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构建
    7.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8)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目的与意义
    三、 主要研究内容
        (一) 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
        (三) 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总体设计
        (六) 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
    一、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及经验借鉴
        (一) 基本情况
        (二) 建设特点
        (三) 经验借鉴
    二、 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与经验借鉴
        (一) 基本情况
        (二) 力量类型
        (三) 建设模式
        (四) 经验借鉴
第二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
    一、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形式和任务
        (一) 相关概念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形式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任务功能定位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环境背景
        (一) 国家完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要求统一规划军地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
        (二) 全面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能力
        (三)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要求军队卫勤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四) 学习借鉴世界灾害医学救援经验,要求建立军民一体的医疗救援体系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 组织建设上强调一队多用
        (二) 技术建设上强调一专多能
        (三) 物资和基础建设上强调依托现有
        (四) 后勤建设上强调独立保障
        (五) 经费投入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强调寓军于民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军地联合,共同建设
        (二) 统筹兼顾,一队多用
        (三) 功能配套,素质过硬
        (四) 全面建设,突出重点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 组织设计理论
        (二) 综合集成理论
第三章 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
    一、 内容分析法介绍
        (一)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二) 内容分析法的由来
        (三)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四)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原因
    二、 主要分析过程
        (一) 检索并筛选文献
        (二) 建立分析类目
        (三) 内容分析和归类
        (四) 定量处理与计算
        (五) 结果解释
    三、 分析结论
        (一) 装备配备不尽合理
        (二) 组织指挥制约因素多
        (三) 药材品量不适用
        (四) 卫勤训练效果差
        (五) 组织构成不合理
        (六) 卫勤预案不实用
        (七) 标准制度不健全
        (八) 医疗后送文书不配套
        (九) 综合救援能力有差距
第四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
    一、 确定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
        (一) 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援的特点及能力需求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二、 能力要素筛选原则及过程
        (一) 能力要素筛选原则
        (二) 能力要素的筛选过程
    三、 能力要素内涵及建设要求
        (一) 应急筹划能力
        (二) 应急准备能力
        (三) 机动部署能力
        (四) 医疗后送能力
        (五) 药材装备保障能力
        (六) 环境适应能力
第五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
    一、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任务和目标设计
        (一) 建设任务和目标设计的依据
        (二) 建设任务
        (三) 建设目标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组织结构设计
        (一) 职能分析
        (二) 工作岗位设计
        (三) 组室划分
        (四) 职责和权限划分
        (五) 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设计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技术结构设计
        (一) 设计技术结构的基本依据
        (二) 预编人员类型及数量测算
        (三) 人员抽组条件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物资配备设计
        (一) 药材配备与管理
        (二) 装备配备与管理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制度设计
        (一) 组室关系设计
        (二) 标准制度设计
        (三) 救援预案设计
        (四) 运行机制设计
        (五) 应急响应机制常态化设计
    六、 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
        (一) 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
        (二) 改造利用军队《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
        (三) 研发应急医疗救援队管理与指挥信息系统
        (四) 研发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
        (五) 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
    七、 应急医疗救援队组织适应性设计
        (一) 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
        (二) 采取灵活的编组形式
        (三) 加强计划及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
        (四) 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
第六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
    一、 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
        (一) 总后勤部各部门的职责
        (二) 军区联勤部职责
        (三) 抽组单位职责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责
    二、 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
        (一) 建立党团组织
        (二)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三)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
    三、 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
        (一) 明确试点试验目的
        (二) 确定试点试验内容
        (三) 搞好试点试验保障
        (四) 抓好经验总结推广
    四、 抓好信息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
        (一) 抓好卫勤指挥信息集成
        (二) 加强伤员搜救信息集成
        (三) 加强伤病救治信息集成
        (四) 加强药材保障信息集成
    五、 开展基地化训练
        (一) 构建逼真的训练环境
        (二)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三) 构建模拟救援对象
        (四) 健全训练科目与内容
        (五) 统一训练评估标准
    六、 加强检查评估
        (一) 评估内容
        (二) 评估办法
        (三) 评估步骤
        (四) 结果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内容分析法相关统计表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咨询及统计表
    三、 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基本预案模板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个人简介
致谢

(9)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步骤及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资料质量控制与分析工具
    第二部分 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系统分析
        一、能力相关基本概念
        二、灾害医学救援能力相关概念
        三、灾害医学救援能力理论要点
    第三部分 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的初选
        二、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三、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第四部分 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一、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模型的建立
        二、实证研究
        三、结果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和建议
        一、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过程的讨论
        三、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灾害医学现状及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论文情况
附录1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2 专家基本情况
附录3 指标项目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4 三级指标内涵(第一轮)
附录5 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录6 三级指标内涵(第二轮)
附录7 指标体系权重咨询
附录8 指标项目咨询意见汇总
附录9 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综合评价标准
附录10 评估说明

(10)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目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基本理论
    一、能力相关基本概念
        (一) 能力概念、内涵及模型
        (二) 能力建设概念及原则
    二、应急医学救援相关概念
        (一) 应急医学救援
        (二) 应急医学救援内涵
        (三) 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
    三、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基本理论要点
        (一) 医院在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理论问题
第二部分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的初选
        (一) 文献调研
        (二) 自由访谈
        (三)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初拟
    二、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评估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一) 专家咨询过程
        (二) 咨询结果汇总及分析
        (三) 形成指标框架
    三、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一) 评估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的设计原理
        (二) 确定指标权重值
        (三)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四、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及能力指数区间划分
        (一) 建立综合评估数理模型
        (二) 能力指数区间划分
第三部分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分析模拟仿真
    一、建模仿真基本理论
        (一) 建模仿真的目的及原则
        (二) 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
        (三) 建模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系统分析
        (一)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流程模型
        (二) 流程13个节点属性描述
        (三) 建模数据准备
    三、模型建立
        (一) 建模的环境条件
        (二) 模型算法
    四、模型系统功能
        (一) 管理功能
        (二) 服务功能
第四部分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实证研究
    一、6家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常态评估
        (一) 评估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 6家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结果
        (三) 6家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结果分析讨论
    二、典型案例分析
        (一) 解放军总医院附属二院(原309医院)SARS医学救援
        (二) 解放军总医院附属一院(原304医院)森林大火医学救援
        (三) 武警总医院印尼海啸医学救援
    三、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
        (一) 能力指标重要性排序
        (二) 主指标、全指标运行结果无明显差异
        (三) 模型对确定指标权重值的意义
第五部分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
    一、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问题分析
        (一) 组织管理能力方面
        (二) 快速反应能力方面
        (三) 救援技术能力方面
        (四) 救援保障能力方面
        (五) 野外生存能力方面
    二、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外环境体系建设
        (一) 明确的目标规划
        (二) 优化的组织结构
        (三) 必备的基础设施
        (四) 合理的运行机制
        (五) 灵敏的信息系统
        (六) 及时的分析调控
    三、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对策建议
        (一) 制定医院应急医学救援战略规划
        (二) 健全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机构
        (三) 优化医院应急医学救援人才队伍
        (四) 建立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运行机制
        (五) 加强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后勤保障
        (六) 强化医院应急医学救援教育培训
        (七) 增加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经费投入及能力储备
        (八) 完善医院应急医学救援预案
    四、军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建设
        (一) 军队医院参与应急医学救援的内涵
        (二) 军队医院参与应急医学救援的优势
        (三) 军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重点建设方向
        (四) 军队参与应急医学救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五、应急医学救援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平衡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益
        (二) 重视应急信息储备
        (三) 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应急工作关系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分析讨论
        (一) 应急医学救援理论框架
        (二)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三) 对未来研究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附件1 专家咨询表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第三轮专家咨询表
附件2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自由访谈问卷
附件3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专家评估表
附件4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
致谢
附录

四、野战式SARS专科医院的管理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党领导下的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历程及展望[J]. 宋彩萍,罗春梅,王蕾. 中国护理管理, 2021(12)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郑州市医疗资源评价与优化[D]. 马雪瑶. 西北大学, 2021(12)
  •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4]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野战传染病医院卫勤保障的思考与实践[J]. 陈陵,王国威,王丽华,乔着意,吴友良,邹乐,贺旭,陈许波,王宗华. 西南国防医药, 2020(06)
  • [5]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D]. 罗跃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6]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中军队医院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构建及救治策略研究[D]. 王魁英. 第三军医大学, 2017(10)
  • [7]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D]. 邓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 [8]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D]. 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10)
  • [9]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研究[D]. 王红雷. 第三军医大学, 2010(04)
  • [10]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研究[D]. 程红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05)

标签:;  ;  ;  ;  ;  

野战SARS专科医院管理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