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learning支持SCORM规范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捷[1](2019)在《E-Learning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指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对于欲从事法律职业的学员来说,法考是他们个人职业发展的敲门砖,是从事法律实务、实践工作之初的基础技能考试,亦是法学类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的选拔类考试。该考试内容独立于高等教育的课程学习内容,故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毕业后的在职报考人员,其考前的培训、辅导、学习任务主要通过社会上的法考教育培训机构来承担。本文针对培训机构以开办面授班为主,互联网免费公开授课为辅的教育培训模式这一现状,具体说明了应用E-Learning教学在法考教育培训领域的优势以及引入该领域的必要性。随着近几年各家培训机构的竞争和发展,实力较强的机构虽然有了E-Learning的雏形,但E-Learning的发展仍呈现无序的状态。一方面,培训机构间彼此效仿教学模式,从未以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规划E-Learning应用方案,这即为“缺少规划”的问题。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家培训机构设计过完整的E-Learning应用方案付诸于实施,这被称为“缺乏设计”的问题。本文就“缺乏规划”和“缺乏设计”这两个问题,相对应地将构建的E-Learning应用方案分为规划阶段与设计阶段。在规划阶段通过整体应用架构、价值度模型和成熟度模型,呈现出机构的E-Learning规划,而在方案设计阶段则围绕着学习管理系统为核心,多种学习内容为设计重点。E-Learning应用方案在两家大型法考教育培训机构中试用实现,最终在对329名学员以及4家机构展开评估后,得到结论显示该试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应用方案的实施价值。本文在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的思路并结合新一代教育技术条件下E-Learning应用方案的发展趋势,对一些适合法考教育培训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了探索。
赵书静[2](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以成人英语资源开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互联网红利和不断提高的移动终端技术的沃土上,作为数字化学习新型扩充形式的移动学习,凭借其鲜明的便捷、个性化特点,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并成为推动新课改的强大动力之一。同时,移动学习也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近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互动,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其核心特征是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毋庸置疑,移动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质学习资源的支持,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教育资源依然存在重复率高、质量低下、鱼龙混杂等一系列问题,与之对应的则是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的缺失,市场机制的混乱。因此,本文中主要聚焦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问题展开研究。联通主义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学习理论,强调不同知识之间的连接、重组和创新,强调网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个人实现不同知识节点间的个性化链接,最终自主构建个人知识网络的过程,与移动学习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研究理念,以“移动学习”为研究对象,以“学习资源”为研究内容,以“资源设计开发”为目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模型建构法和案例分析法展开研究。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缘由及思路方法;第二部分移动学习概述部分,在对移动学习及资源定义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纵向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横向上与网络学习资源的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内容的特征。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优秀发展案例进行剖析,以期为下文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第三部分,阐述了资源开发中的移动计算技术和WAP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筛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资源开发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进一步聚焦资源建设问题,总结资源现状,明确资源建设理念及原则,甄选资源建设参考标准,为下文资源开发做铺垫;第五部分,资源开发及成果展示中,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明确用户需求,在前文基础上细化建设流程,运用实证研究法以成人英语学习为案例进行资源的设计开发及成果展示。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同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以便后续学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李青,孔冲[3](2013)在《下一代SCORM标准的新动向——ADL TLA和Experience API解读》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发展,SCORM标准在e-Learning应用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ADL已经开始着手研制一种全新的学习标准——TLA,以弥补前者的不足,Experience API是TLA的前期成果,主要用于学习经历跟踪和记录。文章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TLA及其运行时实现——Experience API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该标准应用到e-Learning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其与SCORM标准的差异。
傅伟[4](2013)在《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伴随着数字化阅读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普及态势及个人数字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电子课本”的时代正在到来。目前,电子课本已经引起了多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一项研究热点、一种技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层面借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竞争力的利器。从传统课本到电子课本这一质的飞跃承载着人们对于技术增强学习、技术促进学习、技术赋能学习(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的殷切期望,电子课本正在推动着数字化时代人类阅读与学习范式的变革。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研究综述,通过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电子课本“应用先行、研究滞后、标准缺失”的现状特点;揭示了电子课本多元理解问题;梳理了电子课本相关研究及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并从学习对象理论视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基于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及电子课本的理解,本研究在对数字化阅读与学习领域资源形态、功能特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EPUB (Electronic Publication, IDPF组织的数字化阅读格式标准,简称EPUB)、DC (Dublin Core Metadata,都伯林核心元数据,简称DC)、LOM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简称LOM)、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模型,简称SCORM)、IMS-CC (IMS Common Cartridge, IMS内容统和模型或MS公共弹夹模型,简称CC)、IMS-CP (IMS Content Packaging, IMS内容包装模型,简称CP)、IMS-LD (IMS Learning Design, IMS学习设计规范,简称LD)等数字化技术标准,以电子书包系统功能模型为研究设计层面的原点,以需求分析为研究应用实践层面的原点,从资源、活动、空间三种形态视角表征了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并由此界定了电子课本的领域三态,建构了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电子课本的领域三态描述为资源态、活动态和微环境态。资源态涵盖了内容资源格式转换、内容文件的兼容与包装、单一文件形态向内容对象形态转化等问题,体现了电子课本的结构化特性;活动态为电子课本引入轻量级教学设计机制,使内容主线的课本转化为内容为基础、活动为主线的电子课本,体现了个性化特性;微环境态借助于虚拟学具与学习服务,通过个性化的内容组织与知识建构过程,推动电子课本由统一编制、标准内容的资源性集合形态演进为以个人微型知识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新电子课本形态。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表征了领域特性,具体可划分为领域三态模型、三态演进模式与概念模型。本研究借鉴了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建模思想,通过三次抽象过程,由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过渡到系统模型。电子课本的系统模型主要包括了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和内容包装模型。从电子课本的两大研究原点到领域模型是第一次抽象过程,明确界定了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从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到信息模型是第二次抽象过程,使用电子课本语义元素在逻辑层面表征了电子课本的内容对象与功能特性;从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到内容包装模型是第三次抽象过程,设计了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结构与元数据。电子课本信息模型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包括了内容结构模型、功能结构模型、学习地图机制以及服务框架。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设计则是一个完整的电子课本资源聚合及内容包装方案,包括了电子课本内容包装模型、内容对象包装模型、元数据模型以及内容包装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管理,以下简称DRM)扩展方案。依照电子课本的领域模型、信息模型、内容包装模型,本研究开发了英语、自然电子课本原型、阅读器软件、自然课本学习地图,设计了电子课本系统软件结构。在电子课本模型建构和原型的基础上,通过英语、自然电子课本原型的设计研发,验证了电子课本模型的可行性,证实了本研究的价值。本研究界定了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探究了电子课本的演进模式,建构了电子课本的系统模型,设计研发了带有轻量级学习设计功能特性、具有个人微型知识空间形态特征的结构化、个性化电子课本,推动了电子课本的示范性应用、产品研发与标准研制。目前,电子课本虽然尚未成为主流,但其已经处于一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临界点。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本研究定位于一个创造未来的过程,虽然所研发的电子课本原型还属于实验室产品,无法大规模应用试点、推动产业发展。但是笔者相信,电子课本将能够让孩子们丢掉沉重的书包,以较高的性价比享受到数字化学习所带来的便捷及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推动目前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王湑恺[5](2013)在《基于SCORM标准的E-Learning课程教学模型研究》文中提出E-Learning是一种通过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设备进行学习与教学的网络活动。美国ADL(高级分散式学习)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推出了一套SCORM(共用式内容物件引用模型)标准,用来标准化地实现E-Learning中的准则和实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将课程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创建可供不同课程共用的可重用构件的问题以及快速准确地查找和创建课程资料。SCORM标准所创建出的E-Learning课程,以具有可重用性、可共享性以及有效控制学习等优点。为了简化网络课程技术开发,又符合SCORM标准的要求,本文研究和设计了E-Learning课程教学模型。在论文中,详细阐述了SCORM标准体系的基础理论和规则。论述了依据SCORM标准来创建E-Learning课程教学模型的过程、内容清单制作以及SC0(共享学习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制作过程,提出了九种排序规则和十种排序模板。最后根据排序模板构建了基于SCORM标准的E-Learning课程教学模型。在E-Learning课程的设计中,本文根据管理者和学生的特性、依据SCORM标准的排序规则来完成对学习进度和成果的控制,并且在SCORM2004开发环境下运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共享性。
江凤娟,吴红斌,吴峰[6](2012)在《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e-learning的发展分析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e-learning领域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搜索ProQuest数据库及CNKI中文数据库的关键研究文献,及通过梳理国际知名研究机构Bersin&Associates、ASTD、Brandon-hall等的研究报告,系统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e-learning现状,并且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研究与预测。文章最后对我国企业e-learning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张红宇,王坚强,高阳[7](2012)在《E-learning 2.0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构建及应用——以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E-learning 2.0支持高等教育中的自主学习、知识共享和学习创新,是高校教学资源管理、更新和协作的新形式。文章分析E-learning 2.0的特点,结合高校教学资源构建现状,基于E-learning相关国际标准,探讨E-learning 2.0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的系统架构,并以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例,介绍该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案例。
牛丽[8](2012)在《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得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数字教学领域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基于网络的教育平台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用于教学的各类数字资源的可共享性和复用性对于网络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型具有决定的作用。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资源描述框架,使所有教学资源具有通用的文档和格式,遵循特定的框架结构,然后开发出相应的教学平台。鉴于此,本论文对对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实现。本论文先探讨了目前学习管理系统的发展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对SCORM标准进行了概述,并从内容聚合模型、运行时环境和序列与导航等方面对SCORM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SCORM标准强调电子化资源的共享性、远程查询特性和可重用性,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调整。接着,本论文以东北大学E-learning教学平台依托,研究了B/S模式与三层结构相结合的相关开发技术,然后从系统的需求、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利用ASP技术,结合MVC开发模式,最终实现了一个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的主要功能有课件包的制作、课件包的导入、学习资源的分配及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等,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初步实现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在论文的最后,针对本系统的应用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的通信方式提出了理论上的改进方案。
苏广[9](2012)在《基于因特网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利用基于因特网的学习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学习管理系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育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就一般的学习管理系统而言,学习管理系统对硬件要求高,不适合我国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条件;系统开发迟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的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学习管理系统的功能跟不上时代步伐;将多种因特网应用集于自身,技术体系庞大而复杂,运行效率低,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些都是阻碍学习管理系统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因此,进一步探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我国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背景,阐述述了基于因特网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关键实现方案,并提出了实际应用方法。
郑薛通[10](2012)在《基于SCORM2004标准的验证系统的研究与改进》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在教育领域人们也开始进入了网络教育的世界。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网络教育技术也开始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学校开始关注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和网络教育课件的制作。但是网络教育课件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精心设计的教材无法在不同的学习平台上分享。因此,许多组织花费不少时间制定有关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教育课件的标准。在众多标准中,目前以美国国防部下的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所提出的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Model)标准应用的最广泛。目前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始支持SCORM标准。随着SCORM标准不断发展,由SCORM1.0发展到目前最新的SCORM20044th,SCORM标准正变的越来越复杂,由于对SCORM最新标准的不熟悉,国内目前大部分的学习平台都还只是支持SCORM1.2,而对于SCORM2004支持的则不多。在开发支持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中,对于支持SCORM标准课件的验证都会涉及。是否具有完善的SCORM验证功能是一个学习平台是否支持SCORM标准的关键。现在大部分对支持SCORM的学习平台的研究中,由于对最新SCORM标准的不熟悉,以及验证机制的不了解,对验证系统的研究涉及的都不多。对于SCORM标准的验证系统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验证内容与验证流程的规范上,而对于SCORM标准的验证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性能改进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也导致在进行验证系统的开发时没有相关参照。同时由于对最新SCORM2004标准的不熟悉,大部分的SCORM标准的验证系统在SCORM标准的兼容性上效果都不佳。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SCORM标准的验证系统进行研究,对验证系统进行改进,使验证系统具有具有高效、灵活、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本文首先从研究SCORM2004标准出发,同时分析指出了SCORM1.2与SCORM2004的一些区别。然后对SCORM2004标准的验证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SCORM标准验证的主要内容,以及验证的主要过程。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是根据SCORM标准和验证机制的特点,对SCORM标准的验证系统提出了几点改进:首先利用反射机制动态加载各个检验项,对包验证器和检验项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其具有灵活,可扩展性强的优点。然后根据验证内容的特点对检验项划分,同时对检验项的解析方式进行改进,为其选用高效的解析方式,使得验证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后合理利用检验项间的联系,对整个系统各检验项模块的耦合性进行改进,减少重复操作的次数。结合提出的改进方法,对验证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接着在支持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上实现了一个改进的SCORM标准验证系统。通过与平台中原有的验证系统进行对比实验,体现了改进后的验证系统在验证效率上的提升。
二、e-learning支持SCORM规范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learning支持SCORM规范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E-Learning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现状 |
1.1.2 法考教育培训领域的现状 |
1.1.3 培训机构的现状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2.1 E-Learning的概念 |
2.1.1 E-Learning的界定 |
2.1.2 E-Learning的优势 |
2.2 培训机构教学模式的研究 |
2.2.1 传统面授班模式 |
2.2.2 创新模式的研究 |
2.3 培训机构应用E-Learning的问题 |
第三章 针对问题的方案设计 |
3.1 构建规划阶段 |
3.1.1 机构制定规划的缘由 |
3.1.2 机构制定规划的主要内容 |
3.1.3 机构制定规划的方法 |
3.1.4 E-Learning应用架构 |
3.1.5 E-Learning价值度模型 |
3.1.6 E-Learning成熟度模型 |
3.2 E-Learning应用方案的设计阶段 |
3.2.1 设计应用方案的体系架构 |
3.2.2 围绕以学习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设计 |
3.2.3 搭建在线学习社区进行交互 |
3.2.4 仿真法考的在线考试系统 |
3.2.5 采用虚拟教室系统教学 |
3.2.6 策划E-Learning学习内容 |
3.2.7 设计E-Learning在线课程的开发 |
3.2.8 设计E-Learning应用方案的运营管理模式 |
3.2.9 制定应用方案相关的管理制度 |
第四章 E-Learning应用方案的实践应用 |
4.1 应用方案试用对象的介绍 |
4.1.1 对象一瑞达法考 |
4.1.2 对象二众合教育 |
4.2 应用方案试用的实现 |
4.2.1 实现规划文档 |
4.2.2 学习管理系统的实施 |
4.2.3 实现策划的学习内容 |
4.2.4 实现设计阶段的运营管理 |
第五章 E-Learning应用方案的效果评估 |
5.1 评估规划阶段效果 |
5.1.1 规划的必要性 |
5.1.2 规划的内容 |
5.1.3 规划的三个工具 |
5.2 评估E-Learning应用方案的实施效果 |
5.2.1 方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
5.2.2 方案对学员个体的影响 |
5.2.3 方案对培训机构的作用 |
第六章 E-Learning应用方案的优化和发展 |
6.1 提供学员协作型学习 |
6.2 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 |
6.3 创新在线课程模式 |
6.4 提升方案的智能化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
7.1 论文的特色 |
7.2 不足及其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以成人英语资源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移动学习相关概念与文献分析 |
2.1 移动学习的定义及特性 |
2.2 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 |
2.3 移动学习资源的界定及分类 |
2.4 移动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资源的区别 |
2.5 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
2.5.1 国内文献统计分析 |
2.5.2 国内外优秀学习案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学习的相关技术及理论基础 |
3.1 移动学习的相关技术 |
3.1.1 移动计算技术 |
3.1.2 WAP开发技术 |
3.2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3.2.1 “互联网+”环境下选取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动因分析 |
3.2.2 选取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
4.1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 |
4.2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模型 |
4.2.1 霍尔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分析 |
4.2.2 基于联通主义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模型构建 |
4.3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标准 |
4.3.1 e-Learning移动资源开发标准 |
4.3.2 Pocket SCORM移动资源开发标准 |
4.3.3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标准 |
4.4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理念 |
4.5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 |
4.5.1 内容维度 |
4.5.2 界面维度 |
4.5.3 技术维度 |
4.5.4 共建共享维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及成果展示—以成人英语学习资源为例 |
5.1 成人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需求分析 |
5.2 成人英语移动学习资源预期功能实现 |
5.3 成人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流程 |
5.3.1 前期需求评估阶段 |
5.3.2 资源总体设计阶段 |
5.3.3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阶段 |
5.3.4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测试与完善阶段 |
5.4 成人英语移动资源开发成果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下一代SCORM标准的新动向——ADL TLA和Experience API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研究 |
三、SCORM的不足和新标准的制定 |
四、TLA和Experience API |
(一)TLA架构 |
(二)Experience API |
(三)Experience API的存储机制———LRS |
五、Experience API的概念模型和运行时实现 |
(一)概念模型 |
(二)Statement详解 |
(三)运行时通信 |
六、Experience API的应用案例 |
(一)Articulate Story Line |
(二)Tappestry |
七、发展趋势、不足及展望 |
(4)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绪论 |
一、传承与创新:电子课本的时代印记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六、研究意义 |
七、关键词界定 |
第一章 电子课本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电子课本时代的到来 |
第二节 电子课本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电子课本的应用现状 |
二、电子课本的多元理解问题 |
三、电子课本接受度 |
第三节 电子课本相关研究概述 |
一、数字化资源格式研究 |
二、数字化阅读与学习行为交互研究 |
三、“学习元”研究概述 |
第四节 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概述 |
一、电子课本技术标准研制概述 |
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概述 |
第二章 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电子课本研究框架 |
一、电子课本研究框架1——流程结构 |
二、电子课本研究框架2——内容主题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三、学习对象概述 |
四、学习对象的理论基础 |
五、学习对象视角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研究 |
六、学习对象在电子课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电子课本领域特性分析 |
第一节 电子课本领域特性研究概述 |
一、电子课本领域 |
二、领域特性框架 |
三、研究原点与领域模型 |
第二节 电子课本研究对象与关系分析 |
一、电子书包系统功能模型与电子课本 |
二、对象关系分析 |
三、核心层对象关系 |
四、领域层对象关系 |
五、外围通用层对象关系 |
第三节 电子课本的领域三态与演进模式 |
一、电子课本的领域三态 |
二、电子课本三态演进模式 |
第四节 电子课本领域三态模型 |
第五节 电子课本的概念模型 |
一、电子课本用例征集、需求访谈与实地调研 |
二、电子课本需求分析 |
三、电子课本的概念模型 |
第四章 电子课本系统建模 |
第一节 电子课本系统建模概述 |
一、建模抽象过程 |
二、电子课本系统建模参照标准 |
第二节 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设计 |
一、信息模型概述 |
二、参照标准分析 |
三、电子课本的内容结构模型 |
四、电子课本的功能结构模型 |
五、电子课本信息模型 |
六、学习地图机制 |
七、学具服务框架 |
第三节 电子课本内容包装设计 |
一、内容包装设计概述 |
二、参照标准分析 |
三、电子课本内容包装模型建构 |
四、内容对象包装模型建构 |
五、电子课本元数据模型 |
六、电子课本内容包装DRM扩展方案 |
第五章 技术验证与应用实践 |
第一节 电子课本原型及阅读器软件开发 |
一、电子课本原型开发概述 |
二、英语电子课本原型介绍 |
三、自然电子课本原型介绍 |
第二节 电子课本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
一、电子课本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概述 |
二、电子课本软件系统设计 |
第三节 电子课本的应用实践 |
一、演示推广 |
二、应用访谈 |
三、总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研究问题部分 |
二、研究目标部分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三节 后续研究与展望 |
附录Ⅰ:电子课本DRM元数据项表 |
附录Ⅱ:电子课本教学设计方案示例 |
附录Ⅲ:电子课本应用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英文部分 |
中文部分 |
后记 |
(5)基于SCORM标准的E-Learning课程教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3.1 课题研究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目标 |
1.3.3 课题研究内容 |
1.3.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
第二章 SCORM 标准基础理论的研究 |
2.1 SCORM 标准介绍 |
2.1.1 SCORM 标准的发展 |
2.1.2 SCORM 标准的基本目标 |
2.2 SCORM 标准的内容聚合模型 (CAM) |
2.2.1 微单元(asset) |
2.2.2 可共享内容对象(SCO) |
2.2.3 内容组织结构(Content Organization) |
2.3 SCORM 标准的元数据(Meta-data) |
2.3.1 元数据的分类 |
2.4 SCORM 标准的内容包装(content packaging) |
2.4.1 数据包(package) |
2.4.2 内容清单(imsmanifest) |
2.4.3 DOM 技术分析 |
2.5 SCORM 标准的排序和呈现(SCORM Sequencing and Presentation) |
2.6 SCORM 标准的运行时间环境(RTE) |
2.6.1 运行(Launch) |
2.6.2 应用编程接口(API) |
2.6.3 RTE 数据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建基于 SCORM 标准 E-Learning 课程的教学模型 |
3.1 精简排序行为和规范分析 |
3.1.1 追踪状态模型的分析 (Tracking Status Model) |
3.1.2 顺序定义模型语法的分析 (Sequencing Definition Model) |
3.1.3 导航行为分析(Navigation Behavior) |
3.2 SCORM 精简排序和排序模板分析 |
3.2.1 SCORM 标准中的排序规则 |
3.2.2 排序模板分析和设计 |
3.3 构建 E-Learning 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型 |
3.3.1 教学模型的组成结构 |
3.3.2 教学模型的功能分析 |
3.3.3 教学模型的应用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SCORM 标准 E-learning 教学模型实例开发 |
4.1 运行时间环境(RTE)构建 |
4.1.1 管理者权限功能分析 |
4.1.2 学习者权限功能分析 |
4.1.3 运行时间环境功能分析和应用分析 |
4.2 基于 SCORM 标准的 E-learning 网络课程开发环境 |
4.2.1 开发环境的配置 |
4.3 E-learning 网络课程的课件制作 |
4.3.1 制作工具选择 |
4.3.2 E-learning 网络课程课件的步骤 |
4.4 E-learning 网络课程教学模型实例设计 |
4.4.1 教学模型设计功能分析 |
4.4.2 制作 SC0 学习包和创建模型 imsmanifest.xmI 文件 |
4.4.3 打包课程文件 |
4.4.4 将 SCORM 课程导入 Moodle 平台 |
4.5 基于 SCORM 标准的教学模型兼容性测试 |
4.6 基于 SCORM 标准的 E-Learning 案例分析:Microsoft E-learning |
4.6.1 E-learning 数据库设计 |
4.6.2 E-learning 数据模型设计 |
4.6.3 SCORM 标准下的资源导航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回顾 |
5.2 成果及意义 |
5.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6)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e-learning的发展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业现状 |
(一) 美国 |
(二) 韩国 |
(三) 中国台湾地区 |
二、发展历程 |
(一) 美国 |
1. 准备期,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
2. 理念形成与发展时期, 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 |
3. 重新调整和发展时期, 大概从2001年开始, 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
(二) 韩国 |
(三) 中国台湾地区 |
三、发展趋势 |
(一) 美国 |
(二) 韩国 |
(三) 中国台湾地区 |
1. 中小企业e-learning的导入速度和数量在快速增长。 |
2. e-learning的应用在不断深化。 |
3. e-learning供应商数量较多, 多为中小型。 |
4. e-learning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展。 |
四、企业e-learning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
(一) 企业e-learning发展现状 |
(二) 政策建议 |
1. 注重社会理念导向 |
2. 制定国家支持政策 |
3. 开展标准研究, 促进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 |
4. 有效利用高校教育技术学科力量 |
5. 设立研究机构, 加强企业e-learning行业推动与科学发展 |
(8)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LMS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论文的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2章 SCORM标准及相关技术 |
2.1 SCORM标准概述 |
2.2 SCORM标准内容 |
2.2.1 内容聚合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 |
2.2.2 运行时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 |
2.2.3 序列与导航(Sequencing and Navigation) |
2.3 相关技术介绍 |
2.3.1 XML和JavaScript在SCORM中的应用 |
2.3.2 ASP.NET技术 |
2.3.3 MVC开发模式 |
2.3.4 B/S模式与三层结构结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SCORM标准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
3.1 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 |
3.2 个性化学习模型研究 |
3.3 个性化分类算法研究 |
3.3.1 决策树算法 |
3.3.2 决策树算法在LMS中的应用 |
3.4 个性化学习路径研究 |
3.4.1 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生成与评估 |
3.4.2 Memetic算法 |
3.4.3 Memetic算法在LMS中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SCORM标准的LMS的学习管理模型研究 |
4.1 LMS系统分析 |
4.1.1 LMS的概述 |
4.1.2 LMS中的学习资源模型分析 |
4.1.3 LMS中的SCORM应用分析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4.2.1 系统需求目标 |
4.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2.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4.3 系统模型分析 |
4.3.1 系统静态模型 |
4.3.2 系统动态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SCORM标准的LMS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架构设计 |
5.2 数据库设计 |
5.3 WebPart 实现 |
5.4 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4.1 用户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5.4.2 SCORM课件包制作的设计与实现 |
5.4.3 SCORM课件包导入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
5.4.4 SCORM学习资源分配的设计与实现 |
5.4.5 SCORM课件导航的设计与实现 |
5.4.6 学生与SCORM学习资源交互的设计与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SCORM标准的LMS的分析及改进方案 |
6.1 基于SCORM的LMS应用分析 |
6.2 基于SCORM的LMS安全性分析 |
6.2.1 应用程序安全性分析 |
6.2.2 通信方式安全性分析 |
6.2.3 数据库访问安全性分析 |
6.3 基于SCORM的LMS的改进方案 |
6.3.1 SCO与LMS的通信机制改进 |
6.3.2 LMS通信方式的改进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因特网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 研究定位与论文内容 |
第二章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基础 |
2.1 学习管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
2.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理论 |
2.3 国际化的学习管理系统参考标准SCORM |
2.4 学习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技术 |
2.5 Java技术框架 |
第三章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的管理点研究 |
3.1 学习管理系统目前在我国高中的应用环境 |
3.2 高中英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分析 |
3.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
第四章 基于因特网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理念 |
4.2 学习管理系统内容模型的设计 |
4.3 用户设计 |
第五章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
5.1 对SCORM2004 4th标准的支持 |
5.2 网络文本内容的采集与文件的获取 |
5.3 英语词汇库的实现 |
5.4 系统的优化与安全设计 |
第六章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 |
6.1 实现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在学习管理上的统一 |
6.2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的应用方案 |
6.3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与信息化教学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SCORM2004标准的验证系统的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SCORM 标准相关介绍 |
2.1 SCORM 概述 |
2.1.1 SCORM 的产生 |
2.1.2 SCORM 的目的 |
2.1.3 SCORM 的发展 |
2.2 内容聚合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 |
2.2.1 内容模型(Content Model) |
2.2.2 内容打包(Content Packaging) |
2.3 运行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 |
2.4 排序与导航(Sequencing and Navigation)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SCORM 标准验证系统的改进 |
3.1 SCORM 标准验证的定义 |
3.2 验证的主要内容 |
3.3 验证的具体过程 |
3.4 整体结构框架 |
3.5 基于反射的检验项灵活加载 |
3.6 基于内容的解析验证操作方法的选择 |
3.7 利用共享机制提高验证效率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进的验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验证系统的设计 |
4.1.1 包验证器的设计 |
4.1.2 各检验项的设计 |
4.2 改进的验证系统的实现 |
4.3 实验测试 |
4.3.1 验证功能测试 |
4.3.2 验证速度对比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e-learning支持SCORM规范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E-Learning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中的应用与发展[D]. 王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2]“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以成人英语资源开发为例[D]. 赵书静.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3]下一代SCORM标准的新动向——ADL TLA和Experience API解读[J]. 李青,孔冲. 电化教育研究, 2013(08)
- [4]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 傅伟.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1)
- [5]基于SCORM标准的E-Learning课程教学模型研究[D]. 王湑恺.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6]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e-learning的发展分析及启示[J]. 江凤娟,吴红斌,吴峰. 中国远程教育, 2012(09)
- [7]E-learning 2.0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构建及应用——以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例[J]. 张红宇,王坚强,高阳. 计算机教育, 2012(14)
- [8]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牛丽. 东北大学, 2012(05)
- [9]基于因特网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D]. 苏广.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6)
- [10]基于SCORM2004标准的验证系统的研究与改进[D]. 郑薛通. 吉林大学, 2012(09)
标签:移动学习论文; e-learning论文; 电子课本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学习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