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做好土石路堤的检测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门利民[1](2021)在《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以某路基工程项目为实例,分别从土石方施工准备、土方路堤填筑施工以及土石混填路堤施工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土石方填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旨在提高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赵晓磊[2](2021)在《降雨工况下高填方土石路堤填料剪切试验与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然形成的或者人工回填的高填方土石路堤随处可见,而高填方土石路堤在自然环境下或者人为影响容易下发生滑坡等灾害。因此本课题以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遵化至秦皇岛段为研究对象,现场取样,从剪切特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含石量与饱和度对土石填料性质的影响,并利用仿真计算软件探讨暴雨与极端暴雨两种工况下土石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将含石量、饱和度作为单一变量,对不同法向应力下土石填料的剪切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含石量与饱和度对土石填料剪切破坏模式的影响,发现随着含石量的升高,表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着饱和度的提升,表观黏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先降低后升高。借助非饱和渗流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FISH语言对FLAC3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对渗透系数与渗流边界进行修正,利用Mohr-Coulomb强度理论完成非饱和渗流分析模块的开发,利用geometry命令对每个渗流时间步的入渗量进行更新,完成了降雨入渗模块的开发。基于工程设计图纸,使用3D造型软件Rhino与FLAC3D软件建立符合实际尺寸的高填方土石路堤三维计算模型,再将试验所得参数输入该模型,对暴雨与极端暴雨工况下高填方土石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展开分析。总结了降雨入渗深度、饱和区的发展与降雨时间的关系,得到了两种工况下土石填料边坡的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的规律。
李炜[3](2021)在《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土石高填路堤强夯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山区及丘陵地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多采用“挖山填沟”的方式修筑公路,用隧道开挖和路堑爆破产生的土石填筑路堤,因此土石混填高路堤被广泛运用于山区及丘陵地区。本文以某快速通道项目为依托,研究土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表明其性能与含石量密切相关,含石量适宜的填料可用于高路堤的填筑;同时以该项目所采用的强夯加固施工工艺为基础,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高填方路堤强夯加固作用效果,优化了土石混填高路堤快速施工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选取依托工程不同填方段的填料进行颗粒分析等基本物理特性试验,认为强夯法以动力冲击作用击碎和压实土体,能起到改良填料颗粒级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路堤填筑的质量。(2)按照含石量制备土石混合料试样,通过工程力学试验研究了土石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和强度特性,得出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压缩模量、CBR值、膨胀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工程力学参数与其含石量密切相关,并通过数据拟合等手段得到了各参数与含石量的的具体关系,为后文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数依据。(3)利用ABAQUS建立强夯模型,通过不同工况的强夯加固路堤的对比分析,认为夯锤对下部和侧部土体均有挤密作用,夯坑周围的浅层土体中产生了部分隆起。根据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竖向动应力特征可判断,夯击能2000k N·m、4000k N·m、6000k N·m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5.5~6.2m、7.5~8m、9~9.7m,夯点间距分别不应大于3.5m、4.5m、5m。(4)在现场设置了松铺4.5m、8m试验段,强夯加固后反开挖检测压实度和承载力,认为松铺4.5m试验段的路堤,其压实度、承载力基本合格,并依据土石混合料的工程特性提出了土石混填高路堤“分区、分层填筑,强夯加固”的快速施工优化方法,可按照该优化方案施工后进行下一层施工;在下一层施工时将上下两层夯点错开设置,可有效避免夯棱压实度欠缺影响,达到土石混填高路堤的快速施工和经济安全的目的。
刘东[4](2020)在《关于高速公路施工要点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通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关的建筑技术进步,高速公路建设中使用现代技术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当代公路建设,应提高建筑效率,加强对高速公路施工要点的控制。本文就当前高速公路施工要点进行介绍,使得高速公路施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行业,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程静[5](2020)在《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质量监理要点探讨》文中认为文章通过对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筑质量监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监测要点进行探讨,并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王虎东[6](2019)在《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高速公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在给人们创造便利出行环境的同时,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施工作为影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要素之一,其相关技术成为业界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提高高速公路质量。
康大伟[7](2018)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措施》文中认为主要分析了填方路堤施工、填石路基、土石路堤、粉煤灰路堤等技术,并针对路基建设施工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质量关键点检测措施,旨在加强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蔺学贤[8](2017)在《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结合原神高速公路施工具体实践,阐述了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技术流程,对施工过程每一环节进行精细化动态控制,以保证土石混填路基施工质量,减小工后沉降,为类似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有益参考指导作用。
曹周阳[9](2013)在《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堤填料路用性能及振动压实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秦巴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必然要穿山越岭,跨越河谷,因此,在修筑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变质软岩隧道弃渣、削坡弃方和路堑挖方,弃料外运堆积要占用土地且需要防护措施,与此同时,还存在路堤填土缺少,运输便道修筑困难,取土距离远等问题,如果要用砂砾作为路堤填料,则须从河道中挖取,这就会破坏河床及当地环境,若能将这些变质软岩用作路堤填料,不仅可降低公路建设成本,还可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然而,变质软岩具有遇水后强度降低、易风化、受压易破碎等不良性质,变质软岩填料在碾压后,粗颗粒填料级配变化较大,路堤遇水还会产生湿化沉降,其中不均匀沉降可导致路面不平整和结构反射裂缝等病害,而现有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对变质软岩能否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及相应的施工工艺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论文结合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基修筑关键技术研究》(2009318812004),依托十(堰)天(水)和柞(水)小(河)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过室内与现场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分析,对秦巴山区变质软岩的工程特性及其填料的路用性能、振动压实工艺及检测方法与标准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岩石的磨片与偏光显微镜试验,对高速公路建设中遇到的变质岩进行了成分分析及定名,研究了变质岩的内部结构成分及其是否含有亲水性矿物;通过膨胀试验和耐崩解试验,研究了变质岩的自由膨胀率和压力膨胀率及循环耐崩解指数规律;对风干与不同浸水时间的变质岩进行了点荷载强度试验,对变质岩的点荷载强度做了四级划分,即坚硬岩Is(50)≥5.0MPa,较坚硬岩2.5MPa≤Is(50)<5.0MPa,软岩0.4MPa≤Is(50)<2.5MPa,极软岩Is(50)<0.4MPa,由此可知,除长英质斑状糜棱片岩以外,其它的变质岩在浸水饱和后全部为软岩;点荷载强度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工程中人工破碎后不规则岩块的强度,避免了选取可加工成规则试件所需的较大岩块而引起的单轴抗压强度偏高的问题。2.通过变质软岩填料的击实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以功能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击实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中的单位体积击实能量(击实功)和振动能量计算公式,分析了能量大小对变质软岩填料最大干密度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在标准击实能量下粗颗粒含量不同时的最大干密度值;通过承载比(CBR)试验,分析了击实功对CBR值的影响,得到了填料CBR值及其随击实功的变化规律,这为评价变质软岩填料的路用性能提供了依据。3.通过室内大型压缩试验,采用单线法、双线法与循环加载法分别研究了变质软岩填料在不同荷载下的浸水湿化沉降规律,得到了三种荷载下的湿化应变值及相应填高荷载下的湿化沉降量,并建议了最大填料高度。运用有效应力原理,根据颗粒接触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结合压缩试验所加荷载,估算了颗粒间的接触压应力。对变质软岩填料的大型压缩试验进行了颗粒流模拟,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了颗粒内部强弱力链接触情况、孔隙率变化规律、平均接触力、最大接触力和顶部颗粒压缩位移的变化规律,这为解释压缩试验过程中填料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4.通过室内大型三轴试验,研究了风干和饱和状态时变质软岩填料在四种围压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分析了偏差应力和围压对湿化应变的影响。针对路堤填料的湿化沉降,基于不同的计算步骤,将单线法与双线法在有限元模型中分别给予了实现,以编制的邓肯-张模型有限元子程序为基础,采用单线法模拟了不同工况下路堤湿化沉降,并与室内大比例浸水载荷试验路堤的沉降进行了对比,单线法能较好地反映路堤的湿化沉降规律,用浸水载荷试验结果估算的现场路堤湿化沉降量可满足规范对路堤沉降的要求。5.根据振动压路机的基本原理,以功能原理为基础,推导了单位体积填料压实所需振动压实能量的计算公式,结合击实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认为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压实度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要求时,压路机的振动能量应大于相应压实度下的击实功和室内振动能量,通过计算压路机振动压实能量并与之相比较后,可选取合适吨位的碾压机械及强振压实参数(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轮迹重叠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公式为强振压实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
邓省斌[10](2012)在《论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分析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技术特点,阐述该类高速公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关键技术,总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最后提出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以期为丘陵地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二、怎样做好土石路堤的检测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做好土石路堤的检测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填筑施工的准备工作 |
2.1 基底处理 |
2.2 路基试验段填筑 |
3 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
3.1 土方路堤的填筑施工 |
3.2 石方路堤填筑 |
3.3 土石混填路堤施工 |
4 结语 |
(2)降雨工况下高填方土石路堤填料剪切试验与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填方土石路堤的稳定性研究 |
1.2.2 高填方土石路堤的变形特性数值模拟 |
1.2.3 高填方土石路堤的变形特性实验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工程概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2.1.1 地形地貌 |
2.1.2 地层岩性 |
2.1.3 区域地质构造 |
2.1.4 气象条件 |
2.1.5 地震条件 |
2.2 高填方路基设计 |
2.3 横断面设计 |
2.4 填方路基边坡坡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土石填料剪切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及试验仪器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仪器 |
3.3 含石量对土石填料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
3.3.1 试验方案 |
3.3.2 试验结果 |
3.4 饱和度对土石填料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
3.4.1 试验方案 |
3.4.2 试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降雨条件下高填方土石路堤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4.1 引言 |
4.2 软件介绍 |
4.2.1 软件简介 |
4.2.2 软件计算基本原理 |
4.2.3 非饱和渗流基本原理 |
4.3 FLAC3D非饱和渗流功能的二次开发 |
4.3.1 FLAC3D软件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 |
4.3.2 非饱和渗流分析功能的FISH函数开发 |
4.3.3 降雨入渗功能的FISH函数开发 |
4.4 计算参数设置 |
4.4.1 整体模型建模 |
4.4.2 模型参数设置 |
4.4.3 降雨强度设置 |
4.5 不同降雨情况下土石路堤边坡的破坏情况 |
4.5.1 零降雨情况下的数值模拟 |
4.5.2 暴雨(105.6mm/d)情况下的数值模拟 |
4.5.3 极端暴雨(393.3mm/d)情况下的数值模拟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土石高填路堤强夯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土石混合料工程力学性质 |
1.2.2 土石路堤施工技术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土石混合料的基本性质与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
2.1 土石混合料的基本物理特性 |
2.1.1 天然含水率试验 |
2.1.2 颗粒级配分析 |
2.1.3 比重试验 |
2.2 土石混合料的击实试验 |
2.2.1 试验方案 |
2.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 土石混合料的大型固结试验 |
2.3.1 试验目的 |
2.3.2 试验方案 |
2.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石混合料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
3.1 土石混合料的CBR试验 |
3.1.1 试验方案 |
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 土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3.2.1 试验方案 |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土石混合料的大型直剪试验 |
3.3.1 试验目的 |
3.3.2 试验方案 |
3.3.3 试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填方路堤强夯加固作用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4.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4.2 数值模型及参数选取 |
4.2.1 基本假设 |
4.2.2 本构模型 |
4.2.3 模型参数 |
4.2.4 模型尺寸 |
4.2.5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
4.2.6 荷载施加及边界条件 |
4.3 模型工况 |
4.4 结果分析 |
4.4.1 竖向位移分析 |
4.4.2 侧向水平位移分析 |
4.4.3 动应力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土石高路堤强夯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
5.1 试验目的 |
5.2 试验段概况 |
5.3 试验段的施工 |
5.4 质量检测及结果分析 |
5.4.1 压实度检测试验 |
5.4.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
5.4.3 试验结果分析 |
5.5 路堤沉降变形监测 |
5.5.1 监测目的 |
5.5.2 监测内容和方法 |
5.5.3 监测点布置 |
5.5.4 监测结果 |
5.6 施工工艺优化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关于高速公路施工要点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
1.1 做好施工准备 |
1.2 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
1.3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
1.4 做好高速公路施工的后期质量管理工作 |
2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要点 |
2.1 路基表面的清理 |
2.2 路堤石方填筑质量控制要点 |
2.3 路堤土石混填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
3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要点 |
3.1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要点 |
3.2 沥青路面施工要点 |
3.3 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 |
3.4 高速公路收费口路面的施工要点 |
4 结束语 |
(5)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质量监理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路基填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监理要点 |
1.1 测量工作 |
1.2 实验工作 |
1.3 资料提交工作 |
2 土、填石、土石路堤压实质量检测 |
2.1 土、填石、土石路堤的界定方法 |
2.2 压实质量检测 |
3 路堤填筑均匀性控制 |
4 结束语 |
(6)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
2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方略 |
3 结束语 |
(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
1.1 土方路堤施工技术 |
1.2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 |
1.3 土石路堤施工技术 |
1.4 高填方路堤施工技术 |
1.5 粉煤灰路堤施工技术 |
1.6 结构物处的回填施工技术 |
2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措施 |
2.1 质量检测关键点的设置 |
2.2 质量检测关键点的控制 |
2.3 质量检测关键点的相关文件 |
2.4 质量检测关键点实际效果的考察 |
2.5 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检测关键点 |
2.6 路面基层 (底基层)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检测关键点 |
2.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检测关键点 |
2.8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检测关键点 |
3 结语 |
(8)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土石混合材料 |
2 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技术探讨 |
2.1 施工准备 |
2.2 基底处理、检测 |
2.3 试验路段施工 |
2.4 填料摊铺、整平 |
2.5 填料压实 |
2.6 质量检测 |
3 质量控制 |
4 结语 |
(9)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堤填料路用性能及振动压实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秦巴山区变质软岩填料的基本概况 |
1.2.1 软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1.2.2 变质岩的形成与分布 |
1.2.3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粒径规定及其粒组的划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变质软岩填料的工程应用研究 |
1.3.2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特性研究 |
1.3.3 变质软岩填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
1.3.4 变质软岩填料湿化沉降研究 |
1.3.5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实工艺及检测方法研究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质软岩的工程与力学性质研究 |
2.1 依托工程的基本概况 |
2.1.1 工程区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
2.1.2 变质软岩的野外描述 |
2.2 变质软岩的矿物成分分析与定名 |
2.3 变质软岩的膨胀与耐崩解试验 |
2.3.1 变质软岩的膨胀性试验结果分析 |
2.3.2 变质软岩的耐崩解性试验结果分析 |
2.4 变质软岩的点荷载强度试验 |
2.4.1 变质软岩的点荷载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2 变质软岩的点荷载强度特性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最大干密度与承载比(CBR)试验 |
3.1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实质量评价指标 |
3.1.1 压实度指标 |
3.1.2 孔隙率指标 |
3.1.3 空气体积率指标 |
3.1.4 固体体积率指标 |
3.1.5 相对密度指标 |
3.1.6 其他相关力学指标 |
3.2 变质软岩填料的室内最大干密度试验 |
3.2.1 变质软岩填料的室内最大干密度测试方法与级配处理方法 |
3.2.2 变质软岩填料的击实试验准备工作与击实能量计算 |
3.2.3 变质软岩填料的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结果与分析 |
3.2.4 变质软岩填料的振动台试验准备工作与振动能量计算 |
3.2.5 变质软岩填料的振动台试验最大干密度结果与分析 |
3.3 变质软岩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 |
3.3.1 变质软岩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基本要求 |
3.3.2 变质软岩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大型压缩试验与颗粒流模拟 |
4.1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 |
4.1.1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目的、原理与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
4.1.2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方案与计算公式 |
4.1.3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 变质软岩填料的有效应力估算 |
4.3 变质软岩填料的颗粒流模拟 |
4.3.1 颗粒离散元的基本原理与假定 |
4.3.2 颗粒接触中的力链描述 |
4.3.3 颗粒压缩模型的建立与颗粒生成 |
4.3.4 颗粒集合体在自重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
4.3.5 颗粒集合体在一定加载速度下的压缩变形与受力模拟 |
4.3.6 颗粒集合体在一定压力下的压缩变形与受力模拟 |
4.3.7 颗粒集合体在颗粒法向和切向刚度变化时的压缩变形与受力模拟 |
4.4 小结 |
第五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三轴试验与湿化沉降有限元分析 |
5.1 变质软岩填料的大型三轴试验强度特性 |
5.1.1 变质软岩填料的大型三轴试验 |
5.1.2 变质软岩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5.1.3 变质软岩填料的三轴试验湿化应变规律研究 |
5.1.4 变质软岩填料的抗剪强度 |
5.1.5 变质软岩填料的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参数确定 |
5.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湿化沉降数值模拟 |
5.2.1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沉降应用单、双线法在有限元中的实现 |
5.2.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沉降的单双线法有限元模拟对比 |
5.2.3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在不同湿化条件下的沉降模拟 |
5.2.4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沉降的室内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对比 |
5.3 小结 |
第六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振动压实研究 |
6.1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振动压实的基本原理 |
6.2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剪切与运动 |
6.2.1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局部剪切变形 |
6.2.2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颗粒运动 |
6.2.3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波与传递 |
6.3 变质软岩填料振动压实机械与参数选择 |
6.3.1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统计与分析 |
6.3.2 振动压路机的振动参数分析与选择 |
6.4 振动压力作用下填料中应力分布与影响深度计算 |
6.4.1 振动压力作用下填料中的应力分布 |
6.4.2 振动压力作用下的压实影响深度计算 |
6.4.3 振动压力作用下的沉降差值估算 |
6.5 振动压实能量的计算 |
6.5.1 振动压实能量的公式推导 |
6.5.2 振动压实能量的计算例证 |
6.6 振动压路机的生产效率 |
6.7 小结 |
第七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压实工艺与压实效果评价 |
7.1 室内大比例尺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填筑与压实试验 |
7.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现场填筑碾压试验(以柞小高速为例) |
7.2.1 变质软岩路堤填筑对地基的要求及摊铺方式选择 |
7.2.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振动压实的试验方案 |
7.3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现场填筑碾压试验(以十天高速为例) |
7.3.1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压实试验—实例一 |
7.3.2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压实试验—实例二 |
7.3.3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压实试验—实例三 |
7.4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质量的评价 |
7.4.1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压实检测与评价方法 |
7.4.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后的沉降量计算与检测 |
7.4.3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后的弯沉检测 |
7.4.4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质量的评价之一—现场浸水载荷试验 |
7.4.5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质量的评价之二—工后沉降监测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论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特点 |
1.1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
1.2 地貌和岩层组成情况较为复杂 |
1.3 地势高差比较大 |
1.4 交通不便 |
1.5 其他特点 |
2 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施工前的准备 |
3 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
3.1 勘察设计阶段 |
3.2 地质选线阶段 |
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
3.4 施工阶段 |
4 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
4.1 高填土路堤施工质量控制 |
4.2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
4.2.1 南方丘陵地区公路如在山体上进行桥梁施 |
4.2.2 桥梁上部施工时, 应采用预制然后安装的 |
4.2.3 桥墩的施工应根据其设计的结构来确定。 |
4.3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
4.3.1 严格按照新奥法设计和施工 (见图3) 。 |
4.3.2 加强隧道地质监测。 |
4.3.3 制定险情预案。 |
4.3.4 多措并举治水。 |
5 结语 |
四、怎样做好土石路堤的检测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技术[J]. 门利民. 交通世界, 2021(15)
- [2]降雨工况下高填方土石路堤填料剪切试验与稳定性分析[D]. 赵晓磊. 燕山大学, 2021(01)
- [3]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土石高填路堤强夯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 李炜. 长安大学, 2021
- [4]关于高速公路施工要点的探究[J]. 刘东. 四川建材, 2020(09)
- [5]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质量监理要点探讨[J]. 程静.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4)
- [6]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王虎东. 四川建材, 2019(11)
- [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措施[J]. 康大伟. 交通世界, 2018(25)
- [8]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 蔺学贤. 山西交通科技, 2017(04)
- [9]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堤填料路用性能及振动压实工艺研究[D]. 曹周阳. 长安大学, 2013(07)
- [10]论南方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J]. 邓省斌. 交通标准化, 2012(19)